首页 > 文章中心 >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基础知识介绍

疾患描述 下颈椎压缩性骨折是指下段颈椎椎体前2/3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因外力所致而受到破坏,并引起颈痛,颈椎活动受限等症状。

病因 多为严重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病理性骨折,部分病理性骨折患者可无明显病因,多见于老年女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

症状及体征 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骨折处颈椎棘突叩击痛,椎旁软组织压痛,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椎体楔形变,骨皮质不连续。

CT:椎体前2/3可见骨折线,椎管完整,脊髓硬膜囊未受压。

MRI:椎体骨折,硬膜囊未受压。

康复目标骨折愈合,减轻长期卧床综合征,避免远期出现颈痛、颈椎曲度反张。

综合康复

运动治疗 大部分青壮年患者建议卧床治疗6~10周。卧床期间行颈椎围领保护制动,四肢肌肉主动训练、关节活动度(ROM)维持训练,轴向翻身每2~4小时1次,以预防压疮。

老年患者必须每天进行胸廓理疗3~5次,按摩排痰,放松坐位,施行以下手法,胸背轻拍法,用手掌手指轻拍胸廓上方、侧方、下方及上背部,做3~5遍。

颈痛完全消失后,一般在伤后1周以后,开始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离床活动后进行颈部及四肢肌力增强训练。12周后可祛除围领。

根据骨科医生意见,部分不适宜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于伤后2~4周内颈椎围领保护下离床活动。

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改变 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工作时每半小时进行颈部活动1次。

日常生活:患者1年内卧硬板床,受伤3个月后逐渐地祛除围领。

运动:游泳、散步、登山。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远期可能出现慢性颈部疼痛。进行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调整、颈部肌肉的适当锻炼,是防止长期颈痛的关键。

药物治疗

伤后1周内如疼痛剧烈、酌情口服镇痛药物。减轻急性期疼痛的最好手段是颈椎制动。急性期使用降钙素喷鼻剂,1~2次/日,口服钙剂。

转诊

颈痛持续3个月以上,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有无脊柱不稳。如有确实的颈椎不稳定证据,建议考虑手术治疗的可能。

下颈椎附件骨折

基础知识介绍

病因 多为较严重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但在老年女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等椎体已经破坏的患者中,暴力可不明显,即所谓病理性骨折。部分病理性骨折患者可无明显病因,创伤后颈部疼痛。

症状及体征 颈痛、活动时加重;骨折处颈椎棘突叩击痛、椎旁软组织压痛、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椎体棘突骨皮质不连续。CT:可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椎板骨折。

康复目标 骨折愈合、避免远期出现慢性颈痛。

综合康复

运动治疗 伤后4~6周内颈椎围领保护下进行日常活动。颈痛完全消失一般在伤后6周以后,进行X线检查确认骨折愈合情况,然后开始颈部肌肉无痛等长收缩训练。部分患者的骨折可能长期不愈合,一般无需手术治疗。训练程序为先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数天,无疼痛后再依次加入后伸运动、前屈运动,观察1~2周无明显的疼痛加重后可加入侧屈运动练习。

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改变 同下颈椎压缩性骨折。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远期可能出现慢性颈部疼痛,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调整、颈部肌肉的适当锻炼,对防止日后长期颈痛十分重要。

药物治疗

同下颈椎压缩性骨折。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编者按:叶华强老师是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理事、福州市老年大学养生保健学会秘书长,在传统健身、养生和康复训练方面有独到研究,创编有易筋经健身操、易筋经五印健身操、易筋经眼保健操、易筋经全肺呼吸保健操、预防骨质疏松保健操以及易筋经康复训练基本方法等一系列健身方法。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海峡都市报》曾先后对叶老师进行专访报道。本刊自2003年以来曾连续多年刊登叶老师的健身与康复训练方法,许多读者从中受益。现本刊特开辟康复训练专栏,邀请叶华强老师继续为本刊读者提供健身和康复训练指导。

颈椎病和腰椎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病程长,不易治愈,且易反复发作。许多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后期的调养指导,往往进入一种发病――治疗――缓解――再发病――再治疗――再缓解的恶性循环中,有些患者甚至因各种原因逐渐产生并发症,导致一系列退行性病变。

这里针对颈、腰椎病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的特点编制一组简单、安全的颈腰康复训练方案。一般来说,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每组动作重复做3次,锻炼时以身体感觉有一点累为宜。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操之过急。科学治疗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科学锻炼,一定能使颈、腰椎病逐渐得到根本的改善。

一、顶天立地(一招二式)

1、站式: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手扶固定物,双目微闭,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有力,牙渐咬紧、会稍向内提紧,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如图1。

2、卧式:全身放松仰卧后,逐渐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

二、扁担式

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臂向两侧水平伸直,手指向上,掌心向外,双目微闭,全身放松。然后双手手掌逐渐用力向外推(感觉双臂如扁担一样坚实用力),同时逐渐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有力,牙渐咬紧、会稍向内提紧,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如图2。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39-01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常采取手术治疗。由于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现将我科对38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颈椎病3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38~69岁,颈前路术式26例,颈后路术式7例,颈前后路联合术式5例。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病患者病程长,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同时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风险大,术后易出现高位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普遍存在高度精神紧张及恐惧感。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适应行为训练

(1)气管推移训练:颈前路术中需牵拉气管暴露术野,易引起气管损伤、水肿,故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应行气管推移训练[1]。方法:用四指将气管推向手术切口的对侧,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注意勿用力过猛,避免造成咽喉水肿及颈部皮肤破损。

(2)手术训练:颈前路手术练习仰卧位:患者肩部垫一软枕,头颈充分后仰,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钟。颈后路手术练习俯卧位: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3)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深吸气后再缓慢呼出,增加肺的通气功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以利术后痰液排出。吸烟者入院后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排便训练: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尿储留和便秘。

(5)床上移动躯体训练:选择合适的颈托,教会使用方法,指导床上更换、下床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术后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可防止出血和植骨块滑出[2],切勿随意搬动、扭曲,以防植骨滑出压迫气管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要保持头、颈、躯干同一水平线翻身。侧卧时颈部垫枕与肩高一致。

2.2.2 呼吸道护理:颈前路手术因长时间牵拉气管、食管造成喉头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喉头水肿通常在36h~48h达高峰[3],床旁备气切包、吸痰、吸氧用物。密切观察颈部肿胀、伤口渗血、引流液情况,如患者颈部肿胀明显、伤口渗血渗液多、引流管引流不畅。并伴有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及时通知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术后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

2.2.3 监护及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高位颈椎手术后,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的情况。麻醉清醒后动态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功能,与术前相比较。 如有双下肢感觉运动进行性减退,应警惕脊髓损伤可能。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的表现,警惕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的可能。

2.3 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

2.3.1 被动锻炼:术后早期进行四肢肌肉按摩.从下向上进行四肢关节屈伸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2.3.2 主动锻炼

(1)术后第一天即可视病情进行四肢关节和肌肉锻炼及扩胸运动,双手握力及手指屈伸训练。

(2)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佩戴颈托下床活动,先取半卧位,适应后逐步坐起、站立、行走。

2.4 出院指导

(1)术后佩戴颈托2~3个月[4],6个月内不得负重。

(2)纠正不良的坐、站、行走、工作的姿势,避免颈肌疲劳。睡眠时枕头高度适宜。避免肩颈部受凉、外伤。

(3)加强颈部及四肢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肌肉萎缩。

(4)术后每月定期复查,X线提示植骨椎间隙融合后可考虑取下颈托。

3 结果

本组38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除一例未到3个月自行取下颈托导致植骨脱落外,脊髓压迫症状均有缓解。

4 讨论

颈椎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前有效沟通消除心理阴影、积极完善术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功能锻炼指导是手术疗效的保证;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护士要认真完成每一项护理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等.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2] 赵瑛.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05,4(1):19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哈如拉齐;熏蒸法;康复技术;颈椎病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97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患病率可高达20%[1]。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方法较多, 但疗效各异, 且复发率高, 严重影响着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本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颈椎病患者, 通过采用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颈椎病200例, 观察发现该治疗方法疗效明显、操作简便、不易复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实验组中, 男46例, 女54例;年龄26~71岁, 平均年龄(54.45±6.39)岁;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18.45±2.89)年;对照组的中, 男49例, 女51例, 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55.44±6.37)岁;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17.56±3.63)年;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指导患者于牵引椅就坐, 于患者枕部及下颌部做好牵引带的固定工作, 并指导患者将头部倾斜15°。初次在进行牵引时, 相应的牵引重量为4 kg左右, 之后依据患者情况加大牵引量, 但应≤10 kg。30 min/次,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第2疗程于3 d后进行。在牵引过程中, 若患者出现疼痛加重情况, 则需做好相应的人工仰卧位牵引工作。行针灸治疗时, 选择颈椎棘突旁压痛点、条索状阳性反应点, 并选取患侧大杼、肩k、臂、手三里等穴位。1次/d, 30 min/次, 行针1次/隔10 min, 10次/1疗程, 第2疗程于3 d后进行。

1. 2. 2 实验组

1. 2. 2.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荷, 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 症状的消除或减轻。睡枕应软硬、大小适中。

1. 2. 2. 2 药物治疗:早晨行嘎日西15粒口服, 中午行珍宝丸15粒口服, 晚间行扎冲-13 味 15粒口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 6 ml/次, 1次/d。给予腺苷钴胺肌内注射, 1.5 ml/次, 1次/d。

1. 2. 2. 3 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治疗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于患者颈部病变部位垫敷“哈如拉齐”:如C1~4间盘病变者 后仰5~10°;C5~6间盘病变者 后仰15°;C6~7间盘病变者 后仰20°;C7~T1间盘病变者后仰25°。以患者自身情况对依据, 对药包厚度、宽度及温度进行明确。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时间>30 min, 1次/d。根据病情带颈托固定颈部, 减轻颈部压力, 避免过度前屈、后仰及左右旋转。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不得采取不良姿势或不良锻炼方法, 防止病情加重和二次损伤。

1. 2. 2. 4 康复训练 后期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逐渐进行颈部牵伸运动、加强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活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者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 1次/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复况、复发时间、复发原因、复发表现等内容。

1. 4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为依据进行判定: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 肌力正常, 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 颈、肩背疼痛减轻, 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愈85例, 好转10例, 无效5例, 对照组治愈70例, 好转25例, 无效5例,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6个月后随访复况对比 对治愈患者随访发现, 实验组复发1例, 对照组复发19例,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0, P

3 讨论

蒙药“哈如拉齐”包含多种药物, 主要包括红花、杜仲等药物, 能够驱风祛湿、止痛平心、改善气血循环等功效, 进而起到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维护患者健康。把蒙药“哈如拉齐”通过熏蒸使药物直接通过皮肤软组织渗透到病变部位, 使患处形成高药物浓度区, 渗透力大, 持续时间长, 逐渐消除各组织的粘连问题, 包括椎体、关节、韧带、血管等组织, 缓解水肿、挛缩等症状。通过力学原理, 进行弓形牵拉后拉大椎间隙距离, 减轻间盘等组织的压力, 修补各受累组织提供了有利空间[2]。同时还纳突出物, 改善椎体、小关节、韧带、血管、神经等组织的解剖学关系, 从而恢复脊柱的生理力学结构。对椎管而言, 促进脑脊液循环, 对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等抗钙化、恢复弹性, 畅通椎管管腔、支持并修补相关血管和神经, 解除症状、体征。同时逐渐进行牵伸运动、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活动, 改善颈部局部血液循环, 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 保持颈椎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 恢复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有效减少复发, 远期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蒙药“哈如拉齐”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颈椎病能起到较好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治方, 杨锐鹏.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颈性眩晕60例.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 2011, 40(22):1160-1161.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颈椎疾患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28例颈椎疾患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共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种颈椎疾患病例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38~71岁。其中颈椎不稳6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颈椎骨折伴滑脱9例。

2 方法

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技术指导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情况,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颈椎手术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病人往往存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有生命危险,术后疗效不佳,顾虑手术后瘫痪。因此病人会感到非常焦虑紧张,他们会因此怀疑自己能否经受住手术,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是否技术高超等。术前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他们目前疾病的状况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给以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加他 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向病人介绍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让同类术后病友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指导病人本人或家属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内脏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min,然后逐渐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通常训练3~5天。体胖颈短者应适当延长时间,这种推移训练可提高患者在术中牵拉的耐受性[1],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2.1.3 床上大小便训练 为避免排尿排便困难,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应用便器,并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腹压,排空大小便,减少残余尿量,避免尿路感染的机会及便秘。

2.1.4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好健康宣教 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并说明吸烟对手术及术后的危害,劝其戒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5 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锻炼方法:(1)深呼吸锻炼;(2)有效咳嗽锻炼;(3)吹气球练习[2]。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给予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有异常变化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2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因颈椎手术尤其是上颈椎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再加上颈椎前路手术中因长时间的牵拉气管食道造成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最关键的一步。(1)术后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根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2)术后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各1支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雾化完毕即轻拍背部,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的咳出。(3)对体弱或肺功能欠佳者可予以吸痰。(4)加强饮食指导:术后以冷流质为主,逐步过度到半流质至普食,减轻咽部水肿及出血,教会病人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3] 。

2.2.3 的安置及颈托的配带 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搬动时人力一定要充足,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防止颈部转动,予以去枕平卧,颈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沙袋用以颈部制动,大部分病人均可在术后1~2天坐起或下床活动,但是必须配带合适的颈托。我院采用的是前后两片式颈托,前后片松紧可自由调节,根据病人颈部的长短粗细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并协助病人配带,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外在稳定。

2.2.4 切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术后应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防止因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发生窒息时便于抢救,特别是手术当天,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需再进手术室去除血肿,使呼吸通畅。如发现切口渗血多,引流量增多,病人主诉吞咽困难、声嘶、呼吸不畅、无力,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2.5 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 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锻炼情况有着直接关系。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和家属对肢体和关节做主动或被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如肢体抬高,关节屈伸,每天5~6次,每次20~30min,逐渐增加,可以促进全身肢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术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更为重要。

2.3 出院指导 如何让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恢复社会职能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2.3.1 出院时教会病人预防颈椎病复发的正确方法,叮嘱病人需继续配带颈托3~5个月。

2.3.2 避免颈部震动或扭曲,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跌到。

2.3.3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劳动姿势,

2.3.4 定期门诊复查,时间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

3 小结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手术部位复杂,周围与许多器官及组织相邻,一旦损伤脊髓或神经,病人即可出现呼吸暂停。良好的医疗设施、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适时策略地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及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翠萍,邹长芬.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974-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