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基础知识介绍

疾患描述 下颈椎压缩性骨折是指下段颈椎椎体前2/3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因外力所致而受到破坏,并引起颈痛,颈椎活动受限等症状。

病因 多为严重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病理性骨折,部分病理性骨折患者可无明显病因,多见于老年女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

症状及体征 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骨折处颈椎棘突叩击痛,椎旁软组织压痛,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椎体楔形变,骨皮质不连续。

CT:椎体前2/3可见骨折线,椎管完整,脊髓硬膜囊未受压。

MRI:椎体骨折,硬膜囊未受压。

康复目标骨折愈合,减轻长期卧床综合征,避免远期出现颈痛、颈椎曲度反张。

综合康复

运动治疗 大部分青壮年患者建议卧床治疗6~10周。卧床期间行颈椎围领保护制动,四肢肌肉主动训练、关节活动度(ROM)维持训练,轴向翻身每2~4小时1次,以预防压疮。

老年患者必须每天进行胸廓理疗3~5次,按摩排痰,放松坐位,施行以下手法,胸背轻拍法,用手掌手指轻拍胸廓上方、侧方、下方及上背部,做3~5遍。

颈痛完全消失后,一般在伤后1周以后,开始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离床活动后进行颈部及四肢肌力增强训练。12周后可祛除围领。

根据骨科医生意见,部分不适宜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于伤后2~4周内颈椎围领保护下离床活动。

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改变 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工作时每半小时进行颈部活动1次。

日常生活:患者1年内卧硬板床,受伤3个月后逐渐地祛除围领。

运动:游泳、散步、登山。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远期可能出现慢性颈部疼痛。进行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调整、颈部肌肉的适当锻炼,是防止长期颈痛的关键。

药物治疗

伤后1周内如疼痛剧烈、酌情口服镇痛药物。减轻急性期疼痛的最好手段是颈椎制动。急性期使用降钙素喷鼻剂,1~2次/日,口服钙剂。

转诊

颈痛持续3个月以上,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有无脊柱不稳。如有确实的颈椎不稳定证据,建议考虑手术治疗的可能。

下颈椎附件骨折

基础知识介绍

病因 多为较严重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但在老年女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等椎体已经破坏的患者中,暴力可不明显,即所谓病理性骨折。部分病理性骨折患者可无明显病因,创伤后颈部疼痛。

症状及体征 颈痛、活动时加重;骨折处颈椎棘突叩击痛、椎旁软组织压痛、肌紧张;颈椎活动度受限。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椎体棘突骨皮质不连续。CT:可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椎板骨折。

康复目标 骨折愈合、避免远期出现慢性颈痛。

综合康复

运动治疗 伤后4~6周内颈椎围领保护下进行日常活动。颈痛完全消失一般在伤后6周以后,进行X线检查确认骨折愈合情况,然后开始颈部肌肉无痛等长收缩训练。部分患者的骨折可能长期不愈合,一般无需手术治疗。训练程序为先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数天,无疼痛后再依次加入后伸运动、前屈运动,观察1~2周无明显的疼痛加重后可加入侧屈运动练习。

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改变 同下颈椎压缩性骨折。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远期可能出现慢性颈部疼痛,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调整、颈部肌肉的适当锻炼,对防止日后长期颈痛十分重要。

药物治疗

同下颈椎压缩性骨折。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46-0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CSM患者存在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症状,当对脊髓前方局部压迫超过颈椎管的50%时,临床上治疗方案争议较大,但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治疗[1-4],本科2005年4月~2011年1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CSM 28例,效果良好,现就治疗此病时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8~69岁,平均47.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渐进性感觉、运动障碍,X线片显示患者颈椎管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MRI显示脊髓前后方均存在严重压迫,呈不对称性串珠样改变;所有患者脊髓前方局部椎管侵占率≥50%[1]。其中,椎间盘退变突出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12例,合并退变性颈椎管狭窄者7例;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管狭窄者9例。突出节段:C5~7 5例、C4~6 10例、C4~7 5例、C3~5 5例、C3~7 3例。JOA评分为5~14分,平均(8.5±2.3)分,其中,>10分18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先采取俯卧位行颈椎后路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完成后改仰卧位,肩背及颈后部垫薄垫子以使颈椎轻度后伸。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右侧横切口,逐层切开并显露椎前筋膜后,在病变椎间隙插入克氏针,透视侧位确认为病变节段。切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彻底减压椎管。对存在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采用椎体次全切术,逐步显露出后纵韧带骨化块,用磨钻均匀磨薄骨化块,然后钻磨骨化块的上、下端和两侧与正常韧带交界处的骨质,直至暴露后纵韧带未骨化部[5],在骨化和未骨化交界处切开,使后纵韧带骨化块成为一个薄片状或条状的游离骨岛,然后用神经剥离子轻柔分离骨化块与硬脊膜之间的粘连,取出粘连于硬膜囊的骨化块[6]。取自体髂骨块,植入椎体间隙,前路钛板固定。手术完成,术后应用颈围领保护1~2个月,应用脱水剂及激素3~7 d。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3.1.1 呼吸功能锻炼 重型CSM患者以老年人占多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低下症状,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通气量下降。因此,术前应重视此病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①吹气球练习:鼓励患者一次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然后放松5~10 s,再次重复上述动作。3~5次/d,每次15~30 min。②有效咳嗽练习:让患者进行深吸气至极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到支气管口后,用力将痰液咳出。

1.3.1.2 气管推移训练 术中为显露颈椎体前方,需将气管牵拉开,易于术中牵拉气管,减少术后反应,术前应进行常规气管推移试验。训练方法:术前3~5 d指导患者用手将气管向左推移至颈中线,每次持续20~40 s,3~10次/d,并视其耐受程度适当增加持续时间[7]。

1.3.1.3 俯卧位练习 患者每天练习2~3次,开始时每次20 min,逐渐增加至1 h,并测量练习前后患者心率、血压。

1.3.1.4 颈围领适应性佩戴训练 观察颈围领大小是否合适,并进行必要修剪,训练佩戴围领时进食、轴位翻身、起床的方法。

1.3.2 术后护理

1.3.2.1 护理 应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在翻身、搬动以及吸痰等护理活动中,注意翻身时保持患者的头、颈、肩、躯干为一条直线,1人扶患者头、肩部,另一人扶患者躯干、四肢,同步进行,避免扭转颈椎,以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防止植骨块及内固定松动移位。术后每2~4小时翻身1次,注意侧卧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以维持身体与床成45°。

1.3.2.2 引流管及切口护理 颈椎前路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或患者凝血功能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切口出血,从而引起颈部血肿、窒息等并发症,多发生在手术后12~48 h。临床表现为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出现三凹症,严重者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术后应充分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并观察颈部切口情况。于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出现血肿压迫时,协助医生立即打开颈部切口、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1.3.2.3 呼吸系统护理 术后24~72 h是脊髓水肿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及节律、胸廓起伏的幅度、胸式呼吸的强弱、心率、血压以及口唇和指甲有无发绀、面色的变化等,持续心电监护及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动态记录并比较。一旦观察到患者血氧饱和度

1.3.2.4 颈脊髓神经功能护理 颈椎减压术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已受损的颈部脊髓功能。术后每4小时让患者听指令活动四肢,观察患者四肢运动、感觉等颈部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准确记录,并与术前对比观察。一旦发现四肢肌力较术前加重,立即通知医师,防止可能存在的硬膜外血肿、脊髓水肿等情况被漏诊。

1.3.2.5 发热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颈椎病术后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状,首先行酒精擦浴,然后在患者腋下、头部放置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措施,如果体温>38.5℃时,加用药物降温。

1.3.2.6 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由于患者卧床,四肢活动减少,血液流动减慢、淤滞,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嘱咐患者“除了颈部不动,什么都要活动”。让患者抬高下肢放置在被褥上,使下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术后立即行足部屈伸运动,观察并记录下肢的肿胀程度、温度、肢端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1.3.2.7 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护理 前路手术在暴露过程中,为显露椎体正前方,需要牵拉食管气管,容易造成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的表现为术后出现明显的声音嘶哑,喉上神经损伤的表现为在饮水或进流质饮食时容易发生误咽而呛咳,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发声训练[8],暂禁饮食2~3 d。

1.3.3 出院指导

出院后患者的四肢康复治疗尤为重要[9],出院前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训练的方法,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功能锻炼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出院后继续戴颈围2~3个月,限制颈部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及跌倒。每月来院复查X线片。饮食方面注意进食含钙高的食品,积极防止、治疗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愈合。每天进行四肢主被动功能锻炼。

1.4 临床评价标准

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改善率=(随访时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改善率≥75%为优,改善率≥50%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平均29个月。前路植骨及后路门轴处全部骨性愈合。患者截瘫平面下移,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脱水剂、物理治疗等治疗,1周后消失,无一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无肺不张现象发生。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当晚出现呼吸困难、颈部肿胀,护士及时发现后,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协助医师行床边切口拆开,彻底清除血肿、开放减压,由于处理及时,未导致严重后果。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热,经医护人员采取综合降温措施后体温降至正常。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患者饮水时有呛咳,经对症护理,术后3 d好转,1周后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均在术后10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前(7.96±1.56)分,术后10个月(15.38±2.55)分,改善率为76.9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CSM是颈脊髓受压明显且临床表现严重的一类颈椎病,以颈椎退变为病理基础,具有以下特点:①颈椎退变广泛,影像学表现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广泛的增生或后纵韧带、黄韧带骨化肥厚,脊髓压迫广泛且严重;②病程较长,症状严重,患者对治疗无信心;③年龄偏大、体质差,常合并多系统疾病。

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时间长、危险性高,因此,为使此类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护理的重点应加强心理护理,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通过医护患之间的密切配合,术前评估、记录患者四肢的感觉、活动、肌力和大小便等情况;术后48 h、尤其是术后24 h内,加强护理巡视,加强脊髓损伤加重的早期观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持颈椎稳定性,加强基础护理,采取循序渐进的术后康复训练,为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危险性高,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更好地使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围术期护理治疗、功能康复、程序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孙宇,潘胜发,张凤山,等.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5):346-350.

[2] Miyata K,Marui T,Miura J,et al.Kinetic analysis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 patients after spinous process-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a kinematic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J].Spine,2006,31(19):690-697.

[3] 吴华荣,魏运栋,吴占勇,等.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次序的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111-114.

[4]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减压的安全术式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1):24-27.

[5] 王海蛟,李玉伟,许纬洲.微型磨钻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J],1999,19(5):313-314.

[6] 李玉伟,王海蛟,王玉记,等.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 3(20):99-102.

[7] 汪四花,林芬,盛少英.1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下颈椎损伤同期手术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5-517.

[8] 杜艳霞,谢菲.198例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0,18(6):311-312.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颈椎前路 椎间盘 植骨融合 内固定 围手术期护理

The road ahead neck intervertebral disc excision intervertebral plants the bone to encircle surgery time nursing

Guo Weiling

Abstract: Discusses under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mirror the neck road ahead intervertebral disc excision reduced pressure,plants in the bone fusion the pexia nursing method,summarizes th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to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reduces the mortality rate and cripples rate,promotion recovery.

Keywords: The cervical vertebra road ahead Intervertebral disc Plants the bone fusion In fixed Encircles surgery tim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28-02

椎前路手术已成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也并存着较大的风险,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或造成病人严重残疾,因此,术后对护理要求也较高,2005~2010年,我科应用颈椎前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15例,效果明显,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患者担心手术效果不满意,甚至危及生命,造成瘫痪等不良后果,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因此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向患者及陪护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并向其介绍患者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使患者以最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 术前训练。

1.2.1 气管食管牵拉训练[1]。因颈前路手术的入路系经内脏鞘(包在甲状腺气管与食管之外)与血管神经鞘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故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位(或侧前方) 因此,术前嘱病人用自己2~4 指的指尖在颈部皮肤外插至拟手术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将气管及食管等组织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或用另一手牵拉。此动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故必须向病人反复交待,如牵拉不合要求,不仅术中损伤大、出血多,且可因无法牵开气管而被迫中止手术,如勉强进行,则有可能引起气管或食管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可出现气管、食管或胸膜破裂。方法:指导患者家属用右手拇指将食管气管从右向左推移,因手术的切口均在颈前右侧,每次10~20分钟,循序渐进。

1.2.2 训练床上大小便[2]。正常人不习惯平躺着在床上排便,那么对于颈部手术后需卧床,我们指导患者床上练小便,实际上是对患者心理素质的训练,也是一种自我心理锻炼过程。方法;告知患者在自己有尿意或便意的情况下,取适当保护隐私的环境,如拉上床帘或使用屏风,调节室温,注意保暖。指导患者平卧于床上,在有其他人帮忙的情况下,将尿壶或便盆放于排便处,并妥善固定便器,女性病人在会阴处放少许卫生纸,男性病人固定,指导患者将尿或便排出体外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诱导排便,如吹口哨,喝冷开水,听流水声,按摩腹部。如果患者用上述方法仍未排出便者,若病情允许可指导患者坐卧于便盆上,妥善固定患者身上各类管道,将尿或便排出体外,必要时给予诱导排便。床上练习排便的时间不可超过十分钟以上,以免造成骶尾部皮肤的破损。如此在床上练习排出大小便两三次即可,一般不需每天练习,对于未完成练习者可进行反复练习。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48小时。

2.1.1 有植骨块部分脱落的危险[3 ]:与术后搬运,翻身时颈椎前屈后伸幅度过大有关。措施: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搬动时,人力一定要充足,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一致,防止颈部转动,去枕平卧,颈部两侧分别放置盐袋或沙袋用以颈部制动。同时远可以选择合适的颈椎固定(固定时间为3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可减少出血,而且可防止植骨块或人工关节的滑出。

2.1.2 窒息的危险:与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功能减弱,或分泌物直接压迫气管。措施:手术病人返回病房后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使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氧饱和度在95%以上。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体弱或肺功能不佳者予以吸痰,床边常规备好气管切开包,便于急救。

2.1.3 脊髓的损伤[4 ]: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肿压迫脊髓,减压时操作的震动,对脊髓的冲击有关。措施:术后应及时观察患者四肢的感觉活动,随时测试患者运动情况,如出现肢体麻木,活动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再次行止血解压手术。

2.1.4 有再次出现咽部出血与水肿的危险[5]:与不正确的饮食有关,术后1-2天应给予温凉的饮食,以减少咽部充血和水肿,术后3-4天为半流质逐渐过度到膳食。进食流食借助吸管,半流质和膳食由家属喂食。

2.2 术后3-14天:

2.2.1 有发生褥疮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皮肤软组织受压有关。措施:做到定时翻身,保持床面整洁,干燥,勤擦洗,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尿,汗液浸润。

2.2.2 有尿路感染的危险:有尿潴留导尿有关。措施: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在1500ml以上,每日定时更换尿袋,并消毒会阴及尿道口,每周更换导尿管。

2.2.3 高压氧是治疗脊髓损伤以及肢体麻木常用措施,但在与高压氧治疗中存在危险[6]:

2.2.3.1 搬运过程中造成的危害,措施:过床前需栽好颈托,运送过程中去枕平卧,路上尽量保持平车平稳,防止颠簸,进舱后为避免颈围产生静电需将颈围解开,头部两侧用盐袋制动。

2.2.3.2 保暖:因高压氧治疗降压时,舱温会下降,应做好保暖准备。

2.2.3.3 高压氧中气体密度增加,使呼吸阻力增大,出舱后患者会感到疲劳,应嘱患者注意休息,热水擦浴肢体,洗脸后能缓解症状。

2.2.3.4 中耳气压伤,嘱患者做捏鼻鼓气,吞咽等张耳咽鼓动作。

2.2.4 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肠蠕动减慢。措施:嘱患者多饮水,多食一些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水果等,并按摩腹部。

2.2.5 营养不良:与患者味口欠佳有关。措施:可适当食取些许开胃食物,后再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

3 术后康复训练:

3.1 手功能锻炼[7]:主要锻炼手的捏与握功能,方法为拇指对拇指练习;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分指练习外展内收手指夹纸练习;揉转石球或核桃;捏橡皮球或拧毛巾。20~30下/次,3~5 次/ d。

3.2 下肢功能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抬腿、踢腿等动作的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方法:仰卧,下肢伸直平放在床上。找到肌肉收缩点,大腿肌肉绷劲再放松。也是20~30下/次,3~5 次/ d。以不疲劳为度。病人也可在家属和陪护人员的陪同或搀扶下练习行走,以增强下肢力量,尽早恢复下肢(行走)功能。

4 出院康复指导

嘱病人术后用颈托固定 3 个月防止颈部过屈、过伸及旋转活动;继续手功能锻炼,并做四肢肌肉训练及颈部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皮肤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保持正确坐、立、走姿势,不骑自行车,可做适量家务活动。每 3 个月复查 1 次颈椎 X线摄正侧位片,以观察融合器与植骨块的融合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克敏.5例颈前入路颈椎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 13):2013-2014

[2] 张春霞.术前床上排便的训练对术后患者康复的促进[OL].论文118.2008-11-22[2010-10-1].

[3] 葛祥玲.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J].西南军医 2009,11( 1):161-162

[4] 白恩忠,朱建炜,许炜玮.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9(7):492-493

[5] 张立峰.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早期观察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 11 ):916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卒中后;步行能力训练;临床研究

Walking ability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clinical research training

Duan Qinsong.Department o Rehabilitation Shangqiu,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after walking training in clin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10 brain dea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212 cases, 102 case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group, 110 cases were observed in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FMA, ADL, FAC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Stroke; Walking skills training; Clin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476100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3.3 颈椎弓根螺钉仍然是风险性较高的技术,其三柱固定的稳定性应是其他方法难以代替的,但施术医生必须经验丰富。目前已有较多通过导航引导下施术的报道,相信可以使得该项技术变得更加安全可靠。尽管如此,徒手置钉技术、选择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及恰当的手术方案仍显得非常重要,熟悉颈椎解剖和置钉个体化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我们充分利用医院电脑网络上PACS(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X线片及500排CT片对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数据值以作为置钉参考依据。提高了术中拧入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了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因此,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用于治疗多节段的颈脊髓损伤及颈椎骨折脱位,有利于颈椎损伤有效复位和早期康复,由于实现了颈椎的三柱固定同时进行充分的颈椎管减压,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罗飞,许建中,王序全,等.三种颈椎前路内固定装置对术后脊稳定性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0: 28302831.

[2] 叶添文,贾连顺.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 15(12):709712.

[3] 刘洋, 袁文,王新伟, 等.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延期外科治疗策略.中华创伤杂志, 2007, 23(9):662665.

[4] 张海波, 王晓, 王义生,等.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0(8):641644.

[5] 解京明,张漾杰,王迎松,等.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下颈椎骨中的应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5):1718.

[6]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等.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7(10):745748.

[7] Marcus R, Balkan C, Rens S. Cervical pedicle screws: Conventional versus computerassisted placement of cannulatescrews. Spine,2005,30(20):22802287.

[8] Sundaresan N, Shah J, Feghali JG.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of subaxial cervical spine trauma: 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Injury Int J,2005,36:3643.

[9] Steven C, David L, Richard A. Placement of pedicle screws in the human cadaveric cervical spinecomparative accuracy of three techniques. Spine,2000,25:16551667.

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中的一大类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亦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每年发生的脑卒中发病率达125~180/10万,其中10%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随着诊疗手段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但卒中后的残疾率却增加了约有450万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脑卒中后,步行功能是患者最迫切希望恢复的功能之一,因此,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步行能力的恢复至关重要。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首次急性发作,症状与体征符合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大脑半球梗死;均经CT或MRI确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意识清醒,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排除其他影响运动、感觉及认知的疾病,如严重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各种肌病、关节病等。②无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大面积脑梗死。③恶性进行性高血压。④四肢瘫痪。⑤有痴呆病史者。⑥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脑卒患者212例,其中男162例,女50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72.9岁。将本组病例分为常规康复组102例,综合康复组1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进行。

1.3.1 常规康复训练 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发育疗法,包括正确姿位摆放,桥式运动,关节被动活动,诱发分离运动、抑制痉挛及联带运动,重心转移,坐立位及行走的平衡训练,步行训练,ADL能力训练等。1次/d,40 min/次,每周5次,连续6周。

1.3.2 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方案 主要训练内容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坐、站位平衡训练(头和躯干的运动、够物、优化技巧);软组织牵伸、诱发肌肉活动、肌力训练;下肢功能训练(站立期:踝背屈、膝关节控制、髋伸展;摆动期:髋屈曲、膝屈伸、踝屈伸);骨盆功能训练(骨盆前后倾斜、骨盆的旋转、骨盆的左右倾斜、骨盆侧向移动);行走训练(基本步态行走、复杂性行走、优化技巧)。

1.3.3 评价内容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定,包括反射、髋膝踝的协同运动、分离运动等共17项,总积分为34分,积分数越低,障碍越重。ADL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包括进食、穿衣、两便、转移等10项内容,总分值为100分;分数越低,障碍越严重。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定。

1.3.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对两组病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FMA、ADL、FAC进行评定,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评价内容进行比较(x±s)

组别

综合康复组常规康复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Barthel指数30.7±5.379.5±9.831.2±5.459.0±4.9

FMA9.2±1.925.6±5.19.3±4.214.9±5.2

FAC0.6±0.43.9±0.50.6±0.42.6±0.7

注: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FMA、ADL、F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卒中后约有450万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康复治疗、训练越早,患者肢体出现随意运动的时间越早,身体机能恢复的预后越好。有报道[3]认为,从发病的急性期开始,头3个月的康复训练的效果最好。早期若不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继发障碍,甚至发生废用、误用综合征,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失去最佳的康复时机。

步行功能是患者最迫切希望恢复的功能之一[4],平衡是人体保持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尤其是步行的基本保证。人体在运动时,重心始终处于一种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若重心转移困难,运动中身体姿势的维持必然受到影响,跌倒的可能性增加。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加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者负重能力下降。

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MRP)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Carr等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5],它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过程。神经发育疗法与运动再学习训练都是大脑功能重组的运动疗法。神经发育疗法以遵循神经发育顺序进行训练,从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各种方式刺激正常反射,并抑制异常反射。尽管在刺激下能引起机体正常运动,但去除各种强化刺激后[6],患者的运动模式又回到异常运动模式。运动再学习训练法认为实现大脑的功能重组需要反复练习功能性的活动,而且练习的内容与功能改善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方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的改善步行功能,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病残率,是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的康复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叶聪.早期干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4,3(4): 161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赵淑慧,李玉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05, 5(11): 67.

[4] 石学敏.康复治疗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3, 7(7): 5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颈椎骨折 高位截瘫 前路手术 康复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汉族,住院号:291434,于2011年1月1日15时许,患者在工地干活时不慎被飞落的大木板砸伤后脑勺,当即倒地昏迷,约10分钟后苏醒,自觉颈部疼痛,胸以下肢体无知觉,不能活动,即由家属急送至我院,急诊行CT检查示:“颈椎多发骨折”,遂以“颈椎骨折”收入我科治疗。查体:头后部可触及一血肿包块,颈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双上臂、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肌、前臂曲伸腕肌肌力III级,躯干胸乳头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消失,双下肢肌力、肌张力0级,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CT示:颈椎骨折伴截瘫。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首先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消除其忧虑。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风险,以取得合作和理解。其次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或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气管推移训练 因颈椎前路手术中需将气管牵向对侧,以显露手术视野。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可显著降低血压、心率、呼吸及吞咽次数在手术中的波动幅度,同时也避免因手术牵拉导致气管塌陷、气管软化等,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风险。方法是陪护用2~4指将气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必须将气管推过中线,20~30min/次,训练3~5d。因为维持训练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须告知患者此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其配合,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2.3呼吸功能训练 高位截瘫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肺活量下降,术前可通过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等训练肺功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提高有效通气量,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 康复护理

3.1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

3.1.1保持肢体功能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在骨折时期,因瘫痪肢体无力,故应使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位,外侧放置枕头或沙袋以防髋外展、外旋,膝关节下可用软枕垫起,使两膝屈曲,踝关节处于90°中间位,用枕头或纸箱抵位,防止足下垂,保持踝关节功能位。 转贴于

3.1.2按摩患肢,预防肌肉萎缩 家属对患者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对驰缓性麻痹手法宜重,时间宜短;对痉挛性麻痹手法宜轻,时间宜长,2~3次/d,每次约15min,以防止肌肉萎缩。

3.1.3功能锻炼和功能重建 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与患者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相关,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而功能康复越多,并发症越少。

3.1.4初期锻炼 由于卧床期患者,在骨折早期,因瘫痪肢体无力,应使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床上锻炼是整体训练的基础。包括:翻身训练;上肢自动或被动训练,可用握力器、握小球等辅助训练;下肢锻炼以被动活动为主;腹部肌肉锻炼。

3.1.5恢复期锻炼 在床上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离床活动。包括:(1)起坐自由后,练习上下轮椅,开始由他人协助,慢慢靠自己上肢支撑力达到转移的目的;(2)站立训练:下肢随意运动未恢复以前主要靠自己上肢的支撑力及腰背肌、辅助器具进行,顺序是扶床站立-依扶站立-自己站立,练习站立的同时依靠上肢支撑力进行下肢活动;(3)行走锻炼,站立稳定后由专人保护进行行走锻炼。

3.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上下肢运动基础上尽早锻炼患者生活中自理能力,如进食、排便等,随着训练的加强,患者体质恢复,可进行手工操作的练习和轮椅上各种动作的练习,如床与轮椅的转换,轮椅与便池的转换等。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应为患者制定计划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措施,并教会家属康复训练方法,以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治疗。嘱继续加强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费用性肌萎缩,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吃甜食及易产气食物,每日按摩腹部2~3次,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大便失禁的病人,训练病人定时排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洁肛门,防止肛门周围皮肤糜烂。嘱患者家属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