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男性居多,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老化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行变,从而压迫脊髓、神经、血管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至行走困难,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带来困难,同时心理也产生不平衡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期间的一般护理已不能满足人们预期的康复需要。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以来,对脊髓型颈椎病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的肌力减退或活动障碍。

1.2 手术方法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或钢板内固定术。

2 脊髓型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对机体的功能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机体的功能康复为心理康复奠定了基础。脊髓型颈椎病因进行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程长患者可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担心手术和术后恢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成功患者以及注意事项,安排好需要的费用,说明发挥自身潜能的重要意义,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同时,让患者了解到医务人员会通过准确实施治疗方案和各种康复护理技术,尽量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手术前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2.2.1 术中及术后卧位的的训练 ①术中卧位训练:患者仰卧位,肩部垫枕,使颈部呈后伸并制动,直至能坚持1~2 h;②练习术后卧位:仰卧位时枕不要过高,侧卧时头可略抬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并教会其翻身的方法。

2.2.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因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会引起不适,甚至损伤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运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故经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应教会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1]。方法:用食指、中指、环指指尖将气管拉向手术切口的对侧,气管必须过中线1~2 cm,每次持续30 s每天数次,牵拉时间逐步延长至患者能够耐受30 min以上。

2.2.3 术前手势训练 由于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术后往往会因为伤口疼痛,而影响语言沟通,因此,学会运用手势表达基本生理需要(吃、喝、大小便、翻身等),便于术后早期与患者沟通。

2.2.4 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禁止吸烟,做好口腔卫生,不吃刺激性食物,以防术中咳嗽,以增加肺活量,增加肺的通气功能。

2.2.5 床上排便训练 以防术后因不习惯造成尿潴留和便秘。

2.2.6 饮食指导 给患者讲解饮食营养与疾病治疗的关系,介绍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指导患者合理用膳,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手术耐受力的目的。

2.3 术后康复护理

2.3.1 护理 术毕患者返回病房搬运时,动作要协调,一人固定头部,保持头、颈、胸在同一水平面,防止旋转和摆动,术后去枕平卧位,头颈部用颈托固定。患者清醒后向其强调术后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如头、颈、胸保持同一水平,不能旋转和摆动。患者翻身时,必须保持轴向翻身,防止颈部扭曲,同时观察四肢感觉、活动情况,并与手术前相比较[2],防止植骨块或钢板压迫脊髓。

2.3.2 加强呼吸道管理 术后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和窒息,导致常见原因:颈部切口周围血肿、喉头水肿、痰液阻塞、气管塌陷等[3]。床边备起吸痰用物,做好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准备。术后雾化吸入,2次/d。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运动,协助被动排痰,通过叩击背部,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随气管纤毛的运动排出。

2.3.3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 h,嘱患者口干时用手语表达需要,术后6 h开始进流质饮食,以减少咀嚼和吞咽引起的伤口出血和疼痛,对一过性咽喉痛,吞咽困难者,给予含冰块,药物应研碎,逐渐过渡到半、普通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嘱患者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少食多餐,防止便秘。

2.3.4 障碍肢体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旨在增强肌力,提高活动能力,调整活动协调性,改善全身肌体状态。①评估术后肢体的肌力、感觉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诊断,制定功能锻炼计划;②手功能锻炼。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脊髓病手(指间肌麻痹,致手指并拢与握拳障碍)[4],因此,主要应锻炼手的捏与握的功能。方法有:a.拇指对指练习;b.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c.分指练习外展内收,用手指夹指;d.揉转石球或核桃;e.捏橡皮球或拧毛巾。以上方法每日可练习3~4次,20~30 min/次;③步行锻炼。病情许可早日下床活动,但需专人看护,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2.4 出院康复指导 ①术后颈围护颈3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②继续手功能锻炼,方法同术后,并做四肢、颈部按摩,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写字、做针线活、织毛线等;③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长,每隔1 h活动颈部一次;④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颈肩要防着凉;⑤术后颈椎植骨块临床愈合后,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方法:a.颈部前后左右旋转,旋转时颈部肌肉必须在紧张状态下进行,不宜过于松弛[5],15~30 min/d;b.用手掌鱼际肌分别顶住头部前后左右头手对抗,每次10 min,3次/d。

3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较一般护理更加广泛,既包括使疾病减轻或痊愈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肢体功能的重建护理。手术创伤对躯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促进术后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必须强化训练患者术前、中、后的及手术耐受能力及术后活动能力,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康复护理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均影响其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淑贤,曾小芳,李小莲,等.肌萎所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2 陈淑贤,曾小芳,李小莲,等.经颈胸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58-1559.

3 王士兰.颈前路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76-77.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46-0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CSM患者存在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症状,当对脊髓前方局部压迫超过颈椎管的50%时,临床上治疗方案争议较大,但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治疗[1-4],本科2005年4月~2011年1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CSM 28例,效果良好,现就治疗此病时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8~69岁,平均47.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渐进性感觉、运动障碍,X线片显示患者颈椎管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MRI显示脊髓前后方均存在严重压迫,呈不对称性串珠样改变;所有患者脊髓前方局部椎管侵占率≥50%[1]。其中,椎间盘退变突出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12例,合并退变性颈椎管狭窄者7例;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椎管狭窄者9例。突出节段:C5~7 5例、C4~6 10例、C4~7 5例、C3~5 5例、C3~7 3例。JOA评分为5~14分,平均(8.5±2.3)分,其中,>10分18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先采取俯卧位行颈椎后路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完成后改仰卧位,肩背及颈后部垫薄垫子以使颈椎轻度后伸。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右侧横切口,逐层切开并显露椎前筋膜后,在病变椎间隙插入克氏针,透视侧位确认为病变节段。切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彻底减压椎管。对存在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采用椎体次全切术,逐步显露出后纵韧带骨化块,用磨钻均匀磨薄骨化块,然后钻磨骨化块的上、下端和两侧与正常韧带交界处的骨质,直至暴露后纵韧带未骨化部[5],在骨化和未骨化交界处切开,使后纵韧带骨化块成为一个薄片状或条状的游离骨岛,然后用神经剥离子轻柔分离骨化块与硬脊膜之间的粘连,取出粘连于硬膜囊的骨化块[6]。取自体髂骨块,植入椎体间隙,前路钛板固定。手术完成,术后应用颈围领保护1~2个月,应用脱水剂及激素3~7 d。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3.1.1 呼吸功能锻炼 重型CSM患者以老年人占多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低下症状,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通气量下降。因此,术前应重视此病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①吹气球练习:鼓励患者一次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然后放松5~10 s,再次重复上述动作。3~5次/d,每次15~30 min。②有效咳嗽练习:让患者进行深吸气至极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到支气管口后,用力将痰液咳出。

1.3.1.2 气管推移训练 术中为显露颈椎体前方,需将气管牵拉开,易于术中牵拉气管,减少术后反应,术前应进行常规气管推移试验。训练方法:术前3~5 d指导患者用手将气管向左推移至颈中线,每次持续20~40 s,3~10次/d,并视其耐受程度适当增加持续时间[7]。

1.3.1.3 俯卧位练习 患者每天练习2~3次,开始时每次20 min,逐渐增加至1 h,并测量练习前后患者心率、血压。

1.3.1.4 颈围领适应性佩戴训练 观察颈围领大小是否合适,并进行必要修剪,训练佩戴围领时进食、轴位翻身、起床的方法。

1.3.2 术后护理

1.3.2.1 护理 应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在翻身、搬动以及吸痰等护理活动中,注意翻身时保持患者的头、颈、肩、躯干为一条直线,1人扶患者头、肩部,另一人扶患者躯干、四肢,同步进行,避免扭转颈椎,以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防止植骨块及内固定松动移位。术后每2~4小时翻身1次,注意侧卧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以维持身体与床成45°。

1.3.2.2 引流管及切口护理 颈椎前路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或患者凝血功能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切口出血,从而引起颈部血肿、窒息等并发症,多发生在手术后12~48 h。临床表现为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出现三凹症,严重者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术后应充分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并观察颈部切口情况。于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出现血肿压迫时,协助医生立即打开颈部切口、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1.3.2.3 呼吸系统护理 术后24~72 h是脊髓水肿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及节律、胸廓起伏的幅度、胸式呼吸的强弱、心率、血压以及口唇和指甲有无发绀、面色的变化等,持续心电监护及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动态记录并比较。一旦观察到患者血氧饱和度

1.3.2.4 颈脊髓神经功能护理 颈椎减压术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已受损的颈部脊髓功能。术后每4小时让患者听指令活动四肢,观察患者四肢运动、感觉等颈部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准确记录,并与术前对比观察。一旦发现四肢肌力较术前加重,立即通知医师,防止可能存在的硬膜外血肿、脊髓水肿等情况被漏诊。

1.3.2.5 发热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颈椎病术后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状,首先行酒精擦浴,然后在患者腋下、头部放置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措施,如果体温>38.5℃时,加用药物降温。

1.3.2.6 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由于患者卧床,四肢活动减少,血液流动减慢、淤滞,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嘱咐患者“除了颈部不动,什么都要活动”。让患者抬高下肢放置在被褥上,使下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术后立即行足部屈伸运动,观察并记录下肢的肿胀程度、温度、肢端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1.3.2.7 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护理 前路手术在暴露过程中,为显露椎体正前方,需要牵拉食管气管,容易造成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的表现为术后出现明显的声音嘶哑,喉上神经损伤的表现为在饮水或进流质饮食时容易发生误咽而呛咳,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发声训练[8],暂禁饮食2~3 d。

1.3.3 出院指导

出院后患者的四肢康复治疗尤为重要[9],出院前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训练的方法,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功能锻炼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出院后继续戴颈围2~3个月,限制颈部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及跌倒。每月来院复查X线片。饮食方面注意进食含钙高的食品,积极防止、治疗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愈合。每天进行四肢主被动功能锻炼。

1.4 临床评价标准

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改善率=(随访时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改善率≥75%为优,改善率≥50%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平均29个月。前路植骨及后路门轴处全部骨性愈合。患者截瘫平面下移,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脱水剂、物理治疗等治疗,1周后消失,无一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无肺不张现象发生。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当晚出现呼吸困难、颈部肿胀,护士及时发现后,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协助医师行床边切口拆开,彻底清除血肿、开放减压,由于处理及时,未导致严重后果。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热,经医护人员采取综合降温措施后体温降至正常。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患者饮水时有呛咳,经对症护理,术后3 d好转,1周后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均在术后10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前(7.96±1.56)分,术后10个月(15.38±2.55)分,改善率为76.9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CSM是颈脊髓受压明显且临床表现严重的一类颈椎病,以颈椎退变为病理基础,具有以下特点:①颈椎退变广泛,影像学表现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广泛的增生或后纵韧带、黄韧带骨化肥厚,脊髓压迫广泛且严重;②病程较长,症状严重,患者对治疗无信心;③年龄偏大、体质差,常合并多系统疾病。

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时间长、危险性高,因此,为使此类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护理的重点应加强心理护理,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通过医护患之间的密切配合,术前评估、记录患者四肢的感觉、活动、肌力和大小便等情况;术后48 h、尤其是术后24 h内,加强护理巡视,加强脊髓损伤加重的早期观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持颈椎稳定性,加强基础护理,采取循序渐进的术后康复训练,为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危险性高,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更好地使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围术期护理治疗、功能康复、程序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孙宇,潘胜发,张凤山,等.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5):346-350.

[2] Miyata K,Marui T,Miura J,et al.Kinetic analysis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 patients after spinous process-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a kinematic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J].Spine,2006,31(19):690-697.

[3] 吴华荣,魏运栋,吴占勇,等.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次序的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111-114.

[4]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减压的安全术式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1):24-27.

[5] 王海蛟,李玉伟,许纬洲.微型磨钻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J],1999,19(5):313-314.

[6] 李玉伟,王海蛟,王玉记,等.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 3(20):99-102.

[7] 汪四花,林芬,盛少英.1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下颈椎损伤同期手术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5-517.

[8] 杜艳霞,谢菲.198例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0,18(6):311-312.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颈椎病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59-02

1 临床资料

共组病人共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其中颈椎骨折21例,颈椎间盘突出18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结核3例。结果: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在脊柱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病人常认为颈椎为手术,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神经压迫症状又使其痛苦万分。因此,这类病人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矛盾的心理,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自病人刚入院时就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讲解有关解剖及手术常识,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让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教,从而增加病人的安全及信任感,消除其顾虑,使病人明白良好的心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接受过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患者,因颈部组织对手术的适应性强,有利于手术中采用拉钩将气管、食管从中线向左侧牵拉开,以暴露术野,防止因暴露困难而损伤气管和食管,避免用力牵拉而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术前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开始时持续5min/次,逐渐增加至30―40 min,且必须将气管牵过正中线,反复训练3―5d即能适应手术。双手无力者由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训练。

2.1.3 卧位进食训练 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必须重视术前的卧位进食训练。因为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位进食训练,术后常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不仅会使进食量受到影响,更会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本组病例25例是颈椎病患者,很不适应卧位进食,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前进食训练时,不仅要嘱咐患者进食速度宜慢而均匀,以免引起呛咳,也要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1.4 床上排便训练 术前3d开始训练在床上大小便,以避免术后因不适应床上排便而致尿潴留和便秘。

2.1.5 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床上有效呼吸及咳嗽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6 预防压疮 对于颈椎骨折患者,压疮护理应贯穿于手术前后,注意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呈一直线,避免拖、拉、推,应将患者抬起。保持床单、皮肤的清洁干燥,床上擦浴每日2次,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颈椎骨折患者术前不便翻身时,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四肢、抬臀。对于4例高位截瘫患者给予四肢关节、肌肉的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避免某一部位受压过久。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护 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予持续心电、血压、呼吸、SpO2监测,吸氧4L/min,特别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强弱,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2 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平卧于硬板床上即可使用颈椎枕,颈椎枕的高度以被头颈部压缩后比使用者的拳略低一点为宜,颈椎枕放置于患者颈后部尽量靠近患者的肩膀。颈部两侧使用砂袋制动:助患者侧卧位时,将2个颈椎枕重叠在一起,使颈椎枕的高度与肩同宽。经常观察患者在仰卧时和侧卧时颈椎枕的高度,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颈椎枕的高度[1]。术后第2天开始肢体放松及伸屈活动锻炼。10d 后可戴颈围离床慢走。

2.2.3 伤口引流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伤口周围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如敷料被血液渗透,应及时更换。一旦发现血肿压迫,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液较清澈或为淡红色液体,需高度怀疑脑脊液漏,要立即夹管去枕平卧,通知当班医生及时处理。

2.2.4呼吸道的护理 术后即给予持续吸氧4L/min,常规沐舒坦雾化吸入。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及血氧饱和度数值决定吸痰与否及吸痰次数和时间;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方法的锻炼和有效咳嗽的练习 [2]。

2.2.5 进食指导 颈椎前路手术后1周为水肿期,4-5d为高峰期。因此,手术患者术后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食物,术后1-2d 进食温凉的流质,以减少咽喉部充血和水肿;术后3-4d改为半流,逐渐过渡到普食。进食时,先在颈托保护下适当抬高床头15°-30°。进流质时借助吸管完成,进食半流、普食时由他人喂食,且避免进食干燥、粗糙的食物,应细嚼慢咽,以防呛咳和窒息。

2.2.6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颈椎骨折颈髓损伤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出现高热或持续高热,可导致全身衰竭;本组有11例患者出现高热,当体温超过39℃时首先采取物理降温,头部冰敷,四肢大动脉处50%酒精擦浴、冰敷,足部热敷,调节室温20℃―23℃,同时补充足够水、电解质、氨基酸,补偿高热消耗。2例患者以冰生理盐水灌肠,半小时后观察体温变化。

2.2.7 预防尿路感染 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尿色及量的变化。能自行排尿者,术后48h(镇痛泵作用消失)后拔除导尿管[3]。对不能自行排尿者,从留置尿管就开始夹管训练膀胱功能,并于每次时鼓励病人使用腹压或做下腹部按摩,争取在术后3-5d采用腹部按摩挤压排尿方法代替留置导尿管[4]。

2.3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可指导病人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运动,第2天行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运动,对某些上肢运动受损的病人,卧床时可指导其使用握力圈锻炼上肢肌力,指导家属和病人进行握手、掰手腕等对抗性肌力训练,或对指、握拳、玩健身球等精细动作训练。截瘫病人应帮助其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置肢体于功能位、舒适位。如病情平稳,术后第3天可在颈围保护下采取半坐卧位,术后3个月内须佩带颈围,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出院后应避免不良姿势,如颈椎过度扭转,长时间前屈、睡觉时枕头过高、近期长途旅行等,以免影响术后疗效,如有不适应及时复诊。

2.4 生活指导

①枕头8-15cm高为宜,枕芯内容物选择荞麦皮、蒲绒、绿豆壳等材料。选择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如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它可以随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②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进行头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回环及上肢伸展、扩胸等活动。③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生活规律,避免剌激性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

3 体会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疾患的治疗中,因此,做好该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尤其重要。通过本组46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我们认为,充分做好术前宣教及准备,精心实施整体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特别是正确判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高小雁,陈静,孙玉珍,颈椎术后病人使用颈椎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1):7.

[2]潘纯媚. 最新护理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7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颈椎骨折中,约80%好发于第4~6颈椎节,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则好发于第3~4颈椎,由于过度屈曲、伸展、压缩引起骨折或脱位,常可累及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瘫。治疗颈椎骨折一般首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但由于颈椎前路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自2008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1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7.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2例;骨折类型:C2骨折2例,C4骨折3例,C5、6骨折8例,C7骨折3例。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危险性大,患者害怕术后切口疼痛,害怕症状不能缓解,而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我们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的典型例子,介绍手术的目的,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诊视、讲解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以消除患者恐慌的心理;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2 气管推移训练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示范,一般手术前3~5天嘱患者本人或家属用右手的第2~4指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开始时每次持续5~10min,3~4次/d,逐渐增加至每次30~40min。体胖颈短者则延长时间,由于此动作可引起反射性干咳、恶心等不适,患者常不能自觉完成,护士必须予以指导监督。

2.1.3 呼吸功能训练 深呼吸训练对患者非常重要,它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如下:患者平卧,全身肌肉放松,护士双手距离患者胸壁1cm,吸气时要求患者最大努力挺胸,触及护士双手掌心,呼气时口唇缩拢成鱼口状,护士用双手挤压前胸和腹部,抬高膈肌帮助呼出残气,先是8~10次/min,逐渐增加至10~15次/min。

2.1.4 床上进食训练 患者术后均需绝对卧床休息,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术后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1],不仅食欲受到影响,而且有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时要嘱患者取仰卧位,进食速度缓慢,细嚼慢咽,以免引起呛咳,避免进食干燥及粗糙食物,同时应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患者入复苏室,待完全清醒回病房,持续心电监护24~48h,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每30min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音调有无异常、有无憋气、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重视患者主诉,记录尿量,观察有无血容量不足早期征象,如面色改变、烦躁、头晕等。

2.2.2 呼吸道护理 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患者头颈部予颈围固定,颈两侧放置沙袋,保持颈部于中立位。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运动,定期叩背使痰液松动,多饮水,充分湿化呼吸道以利痰液排出。咳痰能力差者,必要时予吸痰,吸痰前向患者讲明吸痰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稳、快,同时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变化。

2.2.3 伤口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出血情况,若出血较多应通知医生及时更换。严密观察伤口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色、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颈部有无肿胀,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一旦有状况发生应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

2.2.4 卧位护理 术后需平卧于气垫床上,尽可能让患者保持舒适,术后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头颈部,变换体位时,应先将颈部用颈围固定,撤去颈部两侧沙袋,将枕垫好(枕高应为肩的宽度),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双下肢弯曲,护理人员一手托患者头颈部,一手托腰,协助其轴线翻身,选择厚度适当的枕头垫在腰背部。术后第1天可摇高床头30°~40°,3天后可在医护人员扶持指导下,按床上90° 床边站病室内走的顺序下床活动。

2.2.5 饮食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由于术中牵拉食管与气管,大多数患者术后可出现一过性咽痛和吞咽困难,影响了饮食及术后营养的补充[2]。一般术后6h后指导患者进食冷流质,如米汤、鱼汤等,以减轻咽喉部的充血水肿,进食量少者以静脉补液补充营养,促进切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待疼痛减轻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应尽量避免干燥坚硬、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发生意外。

2.2.6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要注意其并发症发生,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按时给予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躁动患者应设专人看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2.2.7 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提供颈椎即刻稳定性,因此我们在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3]。术后当日即指导患者行双手握拳,伸屈腕肘关节,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及关节伸屈活动,随着病情好转,行双上肢扩胸、双下肢抬腿等活动,活动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截瘫病人可被动活动四肢并进行向心性按摩。有条件者可在康复科经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3 体会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做好其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在术前加强了心理护理、气管推移、呼吸功能训练,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郎云琴,李香琴,卢爱金.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进食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87-98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颈椎前路手术是我们骨科临床治疗颈椎疾病的重要方法,其适应征包括:①颈椎髓核有突出者;②椎体后缘有骨刺或软性致压物压迫脊髓者;③颈椎椎体间关节松动、不稳、伴神经症状需固定者;④椎体前方骨刺压迫或刺激食道已造成吞咽困难者等[1、2]。

作者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科实施颈椎前路手术的106例患者进行总结,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06例,其中男85例,女21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55岁。颈椎病62例,颈椎骨折18例,颈椎脱位15例,颈椎失稳症8例,颈椎椎体破坏3例。手术方式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为主。

2 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风险大,患者存在恐惧、焦虑、紧张情绪,害怕疼痛、残废或死亡,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如有神经压迫症状又非常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护理人员应与医生一道长期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多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成功的病例,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给予安慰、鼓励。向患者讲清此病发展的不良后果。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促进机体康复,实施多种有利措施使患者更加配合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2.1.2 术前训练及术前准备 ①气管推移训练:用4个手指将气管推向一侧,偏离中线2 cm左右,以不憋气为宜。术前1周开始练习,前3 d2~3次/d,15 min/次,以后逐渐增至30~60 min/次[3];②床上排尿、排便、翻身训练:术前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预防术后因卧位不习惯而引起尿潴留或便秘。指导患者练习仰卧或侧卧,掌握正确翻身方法,翻身时让颈部与躯干保持一轴线;③有效咳痰训练:术前1周戒烟,指导患者床上练习有效深呼吸及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④准备合适颈托:术前选择好合适患者的颈托,因为术后需颈托制动。在选择颈托时需把术后伤口敷料的厚度考虑进去,更好保证术后颈椎稳定性;⑤术前一天做好术区备皮,减少术中术后感染,交代患者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等措施。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定期检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等,并交代家属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2.2.2 术后 患者术毕即戴颈托,搬动患者时必须有专人扶持患者头颈部,另有3人站在患者右侧,保持头、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患者平卧时,颈后垫一软枕,使患者舒适[1]。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须卧床并在颈部两旁放置沙袋固定颈椎。

2.2.3 术后呼吸道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操作可能刺激颈髓及神经根,引起脊髓水肿及脊神经根水肿,可以引起呼吸肌麻痹,导致中枢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或死亡,所以术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成为护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2]。术中气管插管及牵拉气管、食管可以引起咽部水肿,颈部伤口血肿可以压迫气管等原因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我们护理工作中常备气管切开包,以便及时抢救患者生命。如果痰液粘稠难以咳出者,均应常规雾化吸入,本组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一般常规每天2次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更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稀释痰液。

2.2.4 术后切口观察及护理 本组病例94例术后行橡皮片引流24 h,12例术后留置引流管24~48 h,并且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本组病例出现2例术区明显肿痛、呼吸困难,我们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气管切开。

2.2.5 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第2天给予流质饮食,如果术区有充血或水肿的患者,可给予冷食以减轻水肿、充血症状。术后3 d逐渐改为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嘱咐家属及患者尽量避免食用干燥、坚硬的食物,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呛咳、窒息症状发生。

2.2.6 神经系统功能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检查患者的四肢运动、感觉功能,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观察恢复情况,如果神经压迫症状加重,可能是术中操作引起脊髓水肿造成的,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加甘露醇脱水治疗,数日后逐渐减量,一周内停药。

2.2.7 功能锻炼 首先须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须引起患者的重视。功能锻炼是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有助于防止关节畸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挛缩。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运动: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及关节被动锻炼,3 d后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四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如病情稳定,术后3~5 d可在颈托保护下半卧位,并逐渐下床活动。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减少全身并发症。术后应戴颈托保护三个月。

3 结果

106例患者中105例术后住院7~12 d,按时拆线,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和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1例患者因痰堵塞窒息死亡,该患者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4 结论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节省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高小雁,陈静,孙玉珍.颈椎术后病人使用颈椎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