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文化方案

社区文化方案

社区文化方案

社区文化方案范文第1篇

一、基本条件

本次选配工作,原则上要求管理员是居住在本社区,身体健康,高中学历以上(包括高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下(包括4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文化工作,有较强责任心,自愿为社区广大居民积极服务,并且有一定文化特长、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

二、基本职责

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应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协助社区文化主任开展工作,主要职能如下:

1、负责社区文化中心的正常开放。按照《区社区文化中心管理使用办法》的要求,确保中心“五室一场一校一点”的正常免费开放。

2、负责制定年度、月度文化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社区文化人才的联系服务以及社区文化队伍的建设、培训、排练、演出等工作。负责对文化信息的上报以及本社区文化档案的建设管理。

3、负责完成区文化新闻出版局以及街道办事处安排的有关文化方面的工作任务(“文化超市”惠民活动、文物普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等)。

4、负责完成社区安排的有关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三、待遇

专职文化管理员在服务期间享受如下补贴:

1、街道给予400元/月/人的补贴。

2、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低于400元/月/人的补贴。

3、街道从400元/月/人的补贴中设立平均200元/月/人的绩效奖励,按照绩效考核情况,每季度汇总后进行发放。

4、补贴按季度发放。

四、选拔办法

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选拔使用程序和考评管理制度规范,真正将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选拔到岗位上来,保证人员配备和队伍管理有序进行。5月底之前将配备的专职文化管理员名单上报街道科教文卫服务中心进行审核。

五、管理使用

1、实行专职管理,选配的专职文化管理员不能是社区两委成员。人员上岗后,设定试用期,试用期为3个月,同时开展业务培训,期满合格后,签订自愿服务志愿书,服务期为1年。1年期满后,根据本人意向和社区情况可以续签,服务期仍为1年,由社区负责日常管理使用。

2、实施绩效考核,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街道科教文卫服务中心每月定期不定期对社区文化中心使用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和发放专职文化管理员绩效补贴的依据。

社区文化方案范文第2篇

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

实 施 方 案

各社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广泛深入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全方位提升我街道廉政文化创建水平,经街道纪工委研究决定,今年我街道将集中开展社区廉政文化上墙面、上桌面、上屏面、上页面的“五上”活动。

一、 目的意义

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以廉洁从政法规制度为支撑,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通过社区廉政文化“五上”活动,持续推动廉政理论和廉洁规范通俗化、大众化,营造崇廉尚廉的舆论氛围,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南街廉政文化建设体系,促进南街街道反腐倡廉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紧贴群众生活,结合群众需求,依托多种生动活泼的载体,积极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创造者与参与者,因地制宜地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进入社区、小区和家庭,使反对腐败、崇尚廉洁的价值理念被被广大群众认同和接受。

1、廉政文化上墙面。充分运用宣传窗、黑板报、学习园地、党员活动室、社区办公区和小区空白墙体等开辟廉政宣传栏、廉政教育墙、悬挂勤廉为民理论,开展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宣传教育,大张旗鼓地打造反腐倡廉的环境文化,营造浓郁的崇廉尚廉氛围。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力量,借助会“说话”的墙面来感化、优化群众的勤廉意识,在全社会倡导对腐败“零容忍”的廉洁价值观。

工作重点:遵循潜移默化,用环境文化营造崇廉氛围。

(1)因地制宜地开辟廉政文化长廊、廉政宣传栏、板报、墙报、公开栏。

(2)廉政书画作品、勤廉为民服务理念、廉政公益广告上墙。

(3)与居务公开结合,在墙体上的居务公开栏内张贴社区主任廉政承诺、反腐倡廉学习资料、廉政格言警句等内容。

(4)对于低保、社保、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审批、公益事业岗位人员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等敏感度高的工作,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完成时间:2014年5月底

2、廉政文化上桌面。将廉政教育宣传融入到社区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利用办公桌面摆放廉政内容的警示卡、提醒卡,强化工作纪律,弘扬清正廉洁,精心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和人文氛围,将勤廉、务实、为民的思想根植大家心中。

工作重点:力求入心入脑,用育人文化牢筑思想防线。

(1)结合办公桌上的工作牌增添廉政内容的警示卡。

(2)设置意见评议卡,摆放在桌面显要位置。

完成时间:2014年4月底

3、廉政文化上台面。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地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等紧密结合,通过讲台和舞台寓教于乐,开设廉政课堂、举办廉政知识讲座、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廉政故事会、演讲赛、观廉政展,调动公众倡廉、助廉的热情,倡导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

工作重点:坚持寓教于乐,用特色文化弘扬勤廉风尚。

(1)结合驻街单位和小区居民行业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廉政文化活动。

(2)宣传身边“小人物”的“大感动”,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引导群众汲取营养。

(3)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抵制腐败文化节的侵袭。

完成时间:2014年8月底

4、廉政文化上屏面。依托互联网进行先进的廉政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党纪条规、廉政格言警句。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建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廉政教育专栏,或在内网开辟廉政建设专页,设置行为规范、主题教育、警示教育等文件夹。

工作重点:确保公开透明,用阳光文化提升廉洁质量。

(1)办公电脑统一设置廉洁屏保,并对社保、低保等关键岗位电脑进入业务操作前设置廉洁警示提醒。

(2)在公示栏内公开居务工作内容,定期向阳光农廉网管理人员报送。

(3)依托农廉网公开部分居务工作。

5、廉政文化上页面。充分发挥书籍、报刊、绘画、摄影的作用,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读报、学刊用刊等活动。创办廉政图书室、廉政文化室、廉政读书台、廉政读书会等。

工作重点:倡导经典诵读,用传统文化提升道德修养。

(1)在社区、小区开辟读书台、读书室,为居民群众提供与时俱进的学习资料、书籍报刊。

(2)小区与小区之间联合举办读书会、经典诵读活动。

完成时间:2014年8月底

三、活动要求

社区文化方案范文第3篇

“文化进社区”,是体现文化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窗口,既能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又能反映出人的素质。在泉州鲤城区政府、泉州广电中心和市青年促进会的组织下,我们将采取“以社区文艺演出”和“家庭趣味竞赛”为中心,在社区中开展“公益活动”、“便民服务”、“文企联姻”等一系列展示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文化进社区”的总体目标,实现便民服务的宗旨。

活动注重便民服务思想,公益性极强,而且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社会的广泛关注必将为赞助商带来极好的广告效应,产生不可估量的广告价值。为赞助商提供一个有利的推广平台,通过活动为企业文化形象、公关品牌做全方位的宣传,达到品牌形象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宣传策略

1、活动深入鲤城区十个小区,逢周六或周日举行。

2、泉州广电中心889频道进行前期宣传造势、全程现场采访、直播和后续宣传,覆盖厦门、漳州、莆田等部分地区。

3、泉州电视台将对整个活动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并对赞助商的展览活动和针对赞助商量身制作的相关活动进行采访报道。

4、《东南早报》对整个演出活动进行宣传。

5、泉州广电报将对整个演出活动和赞助商相关活动进行前期宣传造势,现场采访和后续宣传。

6、泉州电台904交通频道、923七色调频等频道为活动进行前期播报,活动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后续宣传,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效果。

三、总冠名赞助商合作

赞助费用:12万元人民币,共十场演出活动,每个演出活动现场提供一个3m×3m展位。

媒体展示:

赞助商将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整体出现在系列活动的各类报道中,享有排他性。

泉州广播电视报提供3万元不打折广告;

泉州电视台电视图文频道(百姓屏报)提供4万元不打折广告;

泉州电台923七色调频频道提供1万元不打折广告。

泉州广电报在所有版面宣传中链接赞助商企业信息。

泉州电视台对冠名单位领导进行专访。

在每场演出中主持人多次鸣谢赞助商的支持,并出3道赞助商知识有奖问答题(奖品由赞助商提供)。

印刷品展示:

在所有宣传海报、宣传单张、宣传横幅上体现赞助商名称或标识。

每个背景喷绘显要位置体现冠名单位名称。

现场展示:

在每个演出现场显要位置安排专门展位给冠名单位的产品或企业形象进行现场推广。

赞助商宣传资料可在每场演出现场派发。

活动现场广告牌一块,由组委会负责设计,赞助商负责制作安放。

特别回报:

邀请赞助商参加各类相关活动。

经主办方授权许可后,可以以活动冠名赞助商的名义自行组织相关的媒体宣传及活动。

赞助商可以在合约规定的品牌产品的包装、影视广告、平面广告等上面使用系列活动的名称和标识。

协助策划在活动宣传期间的相关促销工作。

在每场演出和所有宣传推广活动中体现赞助商名称。

四、协办赞助商

赞助费用:5万元人民币,共十场演出活动,每个演出活动现场提供一个3m×3m展位。

媒体展示:

将作为协办赞助商出现在系列活动的各类报道中,享有排他性。

泉州广播电视报或泉州电视台图文频道(百姓屏报)提供3万元不打折广告。

在每场演出和颁奖晚会中主持人口头鸣谢赞助商的支持,并出2道赞助商知识有奖问答题(奖品由赞助商提供)。

印刷品展示:

在所有宣传海报、宣传单张上体现赞助商名称或标识。

每个背景喷绘体现赞助商名称。

现场展示:

在每个演出现场均安排专门展位给协办单位的产品或企业形象进行现场推广。

赞助商宣传资料可在每场演出现场派发。

活动现场广告牌一块,由组委会负责设计,赞助商负责制作安放。

特别回报:

邀请赞助商参加各类相关活动。

经主办方授权许可后,可以以活动赞助商的名义自行组织相关的媒体宣传及活动。

社区文化方案范文第4篇

一、统一思想,明确认识,高度重视社区档案工作

社区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着社区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精神,把社区档案工作摆上了社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发展建设规划,多次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端正思想认识,调动了社区干部做好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邀请区档案局业务骨干指导培训了1名业务熟练、责任性强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者完成了档案管理、归档、装订等工作,制定了考核办法,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形成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的良好氛围,保证了社区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确保社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投入5000余元,购置档案柜5个、档案盒200余套、档案影集册、配置了防火、防盗等设施,使社区档案工作做到了5个统一,即:统一铁柜装具,统一档案卷盒,统一整理方法,统一集中保管,统一规定制定,特别是利用微机管理社区党建、计生、卫生、综治、民政、社保、社区服务等专项工作的档案资料,基本达到档案安全保管、查阅方便的要求。

三、抓好培训,提高社区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档案业务水平,我们先后4次邀请区档案局业务骨干对社区开展培训工作,并指派社区档案管理专干到区档案局边学习理论,边整理档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业务培训方式使社区干部熟练地掌握了档案整理归档保管技术,为社区建档任务的全面完成和社区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规范管理,强化社区档案规范化整理。

社区居委会干部经过培训后,依据《社区档案归档范围》和《社区居委会归档文件整理办法》的要求,对本社区成立以来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实物等档案,按照党务工作类、行政事务类、民政工作类、文化卫生工作类、社区服务类、文件科技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类、劳动保障服务类、人口与计划生育、照片类、实物类等进行重新整理,排列有序,编目准确,检索方便,卷盒整齐美观的标准,累计共整理各类档案92盒,档案起止年代从1983年至20**年,文书档案24盒,其中(永久7盒173件、长期5盒142件、短期12盒164件)计生档案26卷,文化卫生档案11盒,(永久5盒38件、长期2盒66件、短期4盒61件)民政低保档案卷26盒,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5卷,禁毒档案78盒,各类图书资料125册。目前已累计保存各类照片档案3册119张,收集报刊186期。

五、建立健全制度,为搞好社区档案提供方便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档案的作用,我们根据社区的实际,制定了《社区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社区档案整理归档制度》、《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档案保密制度》、《社区档案查借阅利用制度》等,突出了为群众服务的主题,建立了民政低保档案、老龄人员档案、离退休人员档案、下岗失业人员档案、困难职工档案、残疾人员档案、育龄妇女档案、“两释”人员档案、涉毒人员档案、人员档案等,全面掌握辖区居住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教育、法律、卫生、就业、社保等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档案在处理经济纠纷、邻里矛盾、司法调解、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接待查阅档案的群众55人次,并根据辖区特困家庭、下岗职工的择业推荐档案,先后安排下岗职工和特困居民再就业58人,社区居民从帮困服务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也看到了档案的作用,社区指定专人坚持每月将社区党建、文明建设、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社会稳定等有关档案信息记录下来,为社区各项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社区文化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档案;公众参与;社会记忆;文化认同

1 社会记忆的“档案空缺”及表现

20世纪90年代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实施“世界记忆工程”,学界越来越多地从“记忆”的角度看待档案。社会记忆已经成为档案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在构筑社会记忆、促进社会认同方面的价值正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然而,现实的状况却并不与此相符。据对大学生档案利用情况的一项调研显示:学生因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到档案馆或档案网站查阅过档案的仅占4.4%,阅读过历史文献资料,如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北京档案史料、档案杂志报纸等仅占26.7%,参观过档案部门举办的展览的仅占16.3%。[1]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对档案的利用或重视尚且如此令人遗憾,何况社会普通公众了。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为社会精心保存的作为“社会记忆”的档案,为什么很少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档案工作者通过鉴定以及辛勤的档案活动来建构社会记忆的行动,为什么至今不但未受到重视甚至还被忽视?笔者认为,档案及档案工作之所以受到“漠视”,除了社会意识淡薄和宣传不力等外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馆藏总是存在“档案的空缺”。[2]正如特里・库克所言,“那些没有发言权的、被剥夺了公民权的、被征服的或被镇压的群体,没有产生文件,即使形成一些文件,也可能因为特权阶级的干涉而被毫无理由地销毁,因而未被收进档案馆作为“社会记忆”而保存下来”。[3]

一方面,随着民主观念和公民意识的增强,现在“极少数公民会同意将他们交纳的大量税金用于资助其馆藏大多反映政府官僚活动的档案馆。在普通公民看来,档案……还应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4]另一方面,“社会记忆本身即是多维的、立体的、广泛的……不同的社会群体会有完全不同的、专属于他们自己的集体记忆”,[5]由于已收集的档案绝大部分不过是掌握权力的政治主体和掌握知识的社会精英们英雄事迹的重现,这些档案对于公众来说太过陌生,以致于公众会认为,档案馆里躺着的不是我们的档案和历史,它们与我们无关。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档案工作仍然固守着为主流文化和当权者服务的传统价值观,“偏心于社会权贵,而忽视卑微人群”,那么档案工作不能引起广大民众的兴趣、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便不足为奇了。

2 社区的引入及社区档案的界定

普通民众记忆的被遗弃造成了档案空缺和不完整的记忆。那么,该如何关注并收集这部分曾经被遗弃的记忆,使整个社会记忆更加完整呢?笔者认为,那就要建立一个关注普通公民生活的自下而上的记忆构建系统。为了使研究范围更明确具体,需要以一个单位为基础将这些公民记忆纳入我们的视野,这个单位就是――社区。

一般说来,“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司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2000)23号)提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选择社区为研究单位是因为:第一,从实际情况来说,为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把研究视野限定在一个小的社会单位内进行,这样容易使问题明确具体,同时获得详细的资料和密切的观察;第二,在我国,社区是最小的一级基层单位,如今社区成为城市和乡村管理工作的依托和落脚点,社区档案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内容;第三,一个完整的社区包括五个要素: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规模的相对完备的社区设施、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对所属社区的心理归属感。可见,一个社区已经完全具备了社会记忆构建所需的地域、人文、社会关系、心理情感等基本要素。这与本文进行的基层民众社会记忆构建研究相契合。

确定了社区这一研究单位,接下来便需要对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社区档案进行界定。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推进,除了我们真实生活的邻里和城市社区以外,我们往往还生活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这些虚拟社区的沟通、表达方式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而,这两方面形成的记录都应成为“社区档案”的来源。“真实的社区档案”包括纸质文件、发票、照片、录影带、各类证书、各类账单等,这些都是在社区内部形成、收集并保存的社区民众生活记录。“虚拟的社区档案”主要是指居住在某社区的居民在虚拟社会交往或活动中所形成的虚拟信息,如社区互动、网页文件。许多社区遗产项目就来源于网上的互动交流,“他们往往基于居住位置、职业或共同的身份在一个虚拟空间建立一个虚拟社区,由这些网上互动形成的数字化信息可能是稍纵即逝的,但无论如何它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来源”。[5]事实上,社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形成并利用档案已成为实践中的大趋势。如在英国诺里奇和诺福克的WISEArchive,是网络环境下专门为老人建立的公共档案馆,记录他们的生活并提供有价值的访谈。[6]

3 社区档案在构建社会整体记忆中的作用

事实已经表明,在过去的50多年里,无论学术界内外,历史的实践和焦点已经转变为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档案所保存的记忆应致力于具有代表性和包容性,而不应排除和边缘化社会的某些部分,社区档案在实现这种包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由于社区档案来源于个人或群体记录与分享文化上多样的经历或故事的强烈渴求,因此,“社区档案、地方历史项目、口述史和视听记录,都会给我们通常前所未闻的声音,阐明在工资和生产统计之外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事情”。[7]社区中的生活和经验极少会在官方记录中得到保存,因此从社区档案中可以获取之前不可能获取的社区信息,减少因记忆控制或缺失造成的损害和信息衰减,填补“档案空缺”。这向我们提供一种用“深描”书写历史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身份,关于过去、关于现在以及关于未来。

同样地,这些社区历史和档案项目提供直接向社区提供记忆并传播这些故事的一种方式。这里存放的是:通过记录你的故事,你将为你所在地区的某个角落的历史作出贡献,不仅仅是现在而且是永远。你的故事将是明天历史的一部分,你的地位和身份也会得到确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你的声音和你所在社区的声音得到了记录并为一个共享的社区身份作出了贡献,而这些得到记录的声音可能在官方记录中并没有得到表现。

此外,对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某一群体而言,社区档案所承载的地方性的社会群体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件记录,每一项集体认同与推崇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当下生活的理解与阐释,而且也是引领他们未来生活的资本,具体表现在对人的行动动员与约束,对社区人文气息的营造,以及引领社区民众对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追索与体验。“当他们失去目标的时候,过去给予他们方向;当他们在外漂泊之时,过去给予他们归属;当他们绝望的时候,过去给予他们力量之源。换言之,记忆是一种文化规划,它导引着我们的意向,设定着我们的心境,指导着我们的行 为。”[8]这一点在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传统乡村社会表现最为突出。例如徽州地区独特的人文气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以文本形态记载传承的系统社会记忆。在城市社区,社区的民众一般都拥有着相近的地位、身份,虽然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和外来文化的渗入影响,社区共同的规约和文化认同已经大大削弱,然而大部分已定居的城市居民,在欢度节假日时仍然偏重选择回老家等等,这表明一种共同的群体记忆和文化认同对社区居民的影响是深远的。

反映一个多样的多元化社会,形成一个兼具民主化的和包容性的历史,这个重要观念的核心是这些社区历史不是分开的历史,由于某种原因也不是主流历史的一部分,但是它们是具有包容性的全部历史的一部分,是国家这个“社区的社区”的一部分。社区档案和它们所讲述的记忆,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包容性的地方和国家遗产,所有的社区、所有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将包含于内。这种遗产及其用途(出版物、展览、展出以及个人研究)有助于将人们和地方、社区以及传统连接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并使不同代辈之间不同社区之间增加共同理解,并进而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因此,认识到社区档案的重要性,是使我们的档案馆藏更具代表性更具多元性地反映我们的整个社会的重要一环。这最好可以描述为“馆藏档案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

4 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路径

一直以来,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我国档案工作都是由政府单独支持的,社区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使得档案工作比较稳定,但是也带来了诸如筹资渠道单一、无法满足社区人们多样性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打破政府供给的单一渠道,通过动员机制的建立,动员政府主体以外的个人和集团共同参与到社区档案的记忆构建行动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筹资渠道,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档案服务质量,而且有利于在行动中增强社区及社会的身份感、归属感以及档案意识。

4.1 政府主导。“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市场、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力量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要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还必须借助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失去政府作用的发挥,社区很难自发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运转顺畅的公共服务体系”。[9]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由政府主导,这是由社区档案的特点和政府职能的性质决定的。一方面,社区档案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根据公共产品的定义,属于公共物品;另一方面,政府的职能性质决定其主导社区档案工作,表现在:第一,政府是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或者直接生产或者采用服务、出售、协议等方式安排和提供纯公共服务和部分准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第二,政府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者,可以运用合同外包等方式直接签订生产需求合同,购买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第三,政府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引导者,即政府培育并引导市场和非营利组织,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和激发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

4.2 市场参与。由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只能由政府来供给,特别是在当前简政放权和市场化改革时期,而且,基层社区财政能力不足,单一的筹资渠道和投资结构难以保证多元的公共产品供给需求;另外,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说,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是一种准公共服务,它并不是与社区居民的生存相关,但却是社区居民维系归属感与集体记忆所密切需要的。而且,这部分公共服务带有一定程度的经营性质和专业性。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政府主导之外再通过引入市场力量来解决。

市场参与可以采取以下途径:第一,社区与其周边企业合作。即社区提供场地和人员、企业提供资金和硬件。这种方式可谓合作共赢。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企业另行办图书馆、档案馆所需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公共形象、树立社会责任感;对社区来说,最大的受益就是获得了财力支持,弥补了政府财政拨款的不足,保障了软硬件建设。第二,政府与社区物业公司合作。物业公司为了营造良好的小区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买家,他们大多非常重视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因此,可以在较大型住宅小区设立社区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中心,由政府提供场地和进行日常管理,由企业负责运行管理中的部分经费。第三,其他可利用的市场方式。如,成立旨在推动社区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专项发展基金,以及给予参与到此项工程中的企业或金融机构信贷优惠或税收减免等。

4.3 公益补充。在保证政府和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在建构社会记忆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积极吸收社会团体、民间机构、档案协会以及个人参与到社区档案构建社会记忆的整个过程中,作为第三方力量,他们在守护共同记忆、维护自身记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应被忽视。

实际经济活动中,人并不都是“经济人”,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因此,人们并不总是“免费搭车”。“希望工程”“公益赞助”以及世界上每年数以亿计的美元捐赠给慈善事业,都是非赢利动机的体现。同样,社会团体、民间机构、档案协会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效用的内涵不仅仅是财富动机,还有非财富动机,包括社会地位的提升、社会形象的改善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等等。这种基于公益的非赢利动机,充分说明了公共产品供给完全可以引入公益力量的积极参与。实际上档案界一些学者已经存在类似想法,如提出通过建立“公民档案保管员”制度,让普通公民参与到社区档案的创建和服务中去等等。[10]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