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交流

茶文化交流

茶文化交流

茶文化交流范文第1篇

对文化来说,语言是其传播的载体和途径,只有消除语言上的差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因此,翻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和价值就远远大于其他形式。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体系化的教学活动,培养翻译人才。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茶文化来说,其在进行翻译和语言转化时,需要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次认知,只有全面了解这一文化体系,才能实现精准翻译。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而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应思路。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逐渐成熟,茶文化对人们的价值影响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寻找到优化自身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可以说,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财富,即使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也极具学习和应用价值。当然在全球一体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加快,茶文化也不例外。

1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我国历史上就已经有了关于茶的记载,茶在产生初期更多承担的是医药和祭祀的功能。但是自唐朝以来,随着种茶、制茶工艺水平迅猛发展,茶叶就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自身一种生活习惯。因此,茶叶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茶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饮用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茶文化,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不仅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更是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认知进行的体系化改造。当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专属名词,这些名词的内涵和意义转化就必须在掌握相关翻译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通过自身对茶文化的全面了解,进而准确翻译。文化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推动,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特征,对于我国茶文化来说,其形成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推动的结果。想要有效传播和交流我国茶文化,就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全面有效认知。我国茶文化首先具有融合特征,其中融入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各种积极的意识形态。因此对茶文化来说,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意义。这些内容大多经历了几千年的传递和发展,它所包括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表面意思。因此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就不能依据中英对照来进行翻译。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和地区后,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而中西方茶文化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的含义都有着实质性差别,所以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交流时,不仅要结合我国茶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对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其差别进行有效鉴别,进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理想目的。

2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

在世界融合交流不断深化的当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推进,想要实现各种文化内部信息有效传递,不但需要合理消除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较为合适的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全面认知,进而实现其融合目的。在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主要应用语言,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现阶段,我们要想准确、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就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从目前茶文化交流传播状况看,由于专业翻译人才的相对不足,已经制约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融合。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全面探索翻译人才培养机制。而想要培养理想人才目标,需要做到:首先,牢牢结合翻译活动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翻译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翻译作为一项语言活动,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是丰富的知识储备粮和灵活的翻译技巧、思路。因此,做好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引导其形成扎实的基础。只有这些人才掌握了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知识,才能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有效把握。其次,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其掌握多样内容,全面提升知识储备和视野。在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以往人们的想象和储备。如果翻译人才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体系中,那么将无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因此,要积极收集新的知识内容,做好对翻译人才知识体系的全面储备,通过更新翻译人才的知识储备资源,从而满足对外交流迅猛发展的客观需求。最后,当前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从某种程度上看影响了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翻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过多强调其技能应用培养,忽略了对这些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多数情况下,其人才培养活动都是从功能需求视角出发的,由于缺乏对人文内涵的全面认知,以至于很多人才即使掌握了翻译技巧和知识,但却缺乏相关文化积淀,以至于对整个翻译内容和过程把握不透。其次,实际上,文化对外交流翻译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依赖翻译技巧和理论,翻译的前提是意思和内涵的传递,因此,需要对整个翻译过程的各个情况进行有效了解,通过灵活应用音译和意译等各种方式,从而实现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有效表达。对于语言交流而言,其基础是内容的关联和认同,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培养其对各种翻译情况的了解和认知。最后,目前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构建相应的承载机制,也就是说整个培养过程,不能脱离文化机制来开展翻译活动。随着全球文化交流进程不断加快,如今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必须引导其了解各种文化,认知各种文化的差异,通过培养其掌握相应的理论技能,从而实现对外交流这一目的。

3基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思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播的核心。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茶文化内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体系。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其前提就是理清中外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核心则是培养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了解传统茶文化的专业翻译人才,可以说翻译人才在整个茶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在进行跨语言交流时,如何才能消除语言上的差异,就需要通过开展体系化的翻译活动,当然从文化交流需要看,培养体系化的翻译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通过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不仅能够有效传递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但是我们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认识到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距,想要做好茶文化有效交流,不能仅仅依靠机械、客观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其前提应该是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认知和了解。培养翻译人才应该注重把握三点,一是不仅要教育其掌握必要的翻译基础和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其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内容。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人都能认识到翻译技巧和理论培养的价值和重要性,但是对茶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事实上,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如果翻译人才对其缺乏必要了解,那么整个语言交流过程很难实现其目标和效果。其次,要构建基于茶文化知识教育的翻译教学理论体系。茶文化知识是一种知识体系,而翻译则是一种技巧,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不仅无法达到其原有目的,甚至很难让翻译人才对两者联系形成正确认知。因此,必须将翻译教学与茶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开展。比如针对翻译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技巧,要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了解两者的特点。最后,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如今茶文化不仅在我国具有相应形态,在西方国家也有茶文化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英美地区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须有效辨析两者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人们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正了解和认知。当然在培养翻译人才时,也要让其认识到中西方两种茶文化内涵及形式上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目的。

4结语

我国有着成熟的茶文化体系,不仅包含丰富深厚的物质资源,同时也有着极为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体系就是我国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因此想要全面深化了解我国文化,其必然需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解。随着全球交往不断多样化,多元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文化融合新常态。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具体价值,同时也要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界定,通过培养掌握翻译技巧、理论和茶文化知识的人才,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交流。

作者:王金明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肖颖.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2(15):147-152.

[2]孙鹤.浅析中国与英美饮茶文化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3(6):77-79.

[3]史芳辉.文化对外传播与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J].中国翻译,2013(14):322-326.

茶文化交流范文第2篇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交流中茶文化翻译研究

研究目的: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政府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带一路”政策春风的吹动下,中国的茶叶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茶叶自古以来是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重要象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如何能够将其内涵用准确典雅且符合西方文化语境的英文翻译出来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茶文化的相关英译研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错译误译现象较为普遍,对国外消费者理解和接受茶文化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为了能将中国茶文化更好的传播和融入世界文化氛围中,加强茶文化的英译研究在当今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贸易国家的文化交流也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首先对中国茶的起源、发展、茶叶的种类、不同种类茶叶在各个地域的象征意义进行梳理。其次对我国茶学典籍,茶艺表演,茶曲,茶诗歌等茶文化内容进行剖析,探索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诸多被古人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境,并对比区分中外茶文化内涵的差异。再者,要对国内著名的茶叶产地如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产地),福建安溪(铁观音产地),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地)及其相关茶叶加工作坊和茶叶销售行业进行走访调研,将文本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更加深刻的理解茶文化内涵。最后,还要对当今国内外茶文化英译研究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运用恰当的翻译理论与翻译策略对已有的茶文化英译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及修正,同时对较少或未曾涉及的茶文化翻译领域进行一定的尝试,为加强中国茶文化英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茶文化英译需要克服多种困难,首先译者要对茶文化英译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其含义,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其次译者还需对目前的茶文化英译研究有着较为广泛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再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尽量保持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底蕴,也要兼顾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化习俗,使得译文既符合西方文化语境,又能准确传达茶文化的文化主旨和内涵。最后,要对译文语法的适用性、用词的准确性、译文概念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琢磨,把翻译效果达到最优化。

茶文化交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文化;阿拉伯世界;传播

“一带一路”战略是链接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也为中国传统而悠远的茶文化的世界传播提供了契机和载体,将深邃厚重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播和推介到阿拉伯世界,更好地促进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好对阿拉伯世界的精细化传播,讲好中国的茶文化故事,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

1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及国际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集聚了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哲理和思想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富含物质层面的内容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中国传统茶艺文化、茶道精神,涵括有中国人民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以象征着和平与友好的载体对外传播,并与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的思想主旨相吻合,与时代潮流有内在的默契性。在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成为了重要的媒介和载体,其在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之中,显现出不同的特点:(1)清朝初年的兴起。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清朝初年,就借助于“一带一路”这个渠道进行对外传输,这个起点在长安的丝绸之路上,中国茶被输送和传递到诸多的海外国家,不断向西部延伸和拓展,使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口感和味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清朝中后期的繁荣。在清朝中后期阶段,“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西北茶叶市场进入到整顿后的繁荣阶段,位于中国边境的城市与海外国家的茶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使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贸易之路,使得海外国家对茶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激增。(3)民国时期的衰落。当时展到中国的民国时期,丝绸之路日渐凋敝,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也逐渐衰落,西北茶叶市场在洋茶的激烈竞争之下,逐渐退出海外市场,进入到由繁荣向衰落的阶段,茶叶的销售量逐渐降低,大有被取代之势。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茶文化

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价值“一带一路”是融合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它以包容、开放、合作、互利为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的理念和要旨,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理念,并实现中国传统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推动茶叶的海外营销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中国作为茶叶的出产地,要面向海外进行茶叶的销售,开拓茶叶的消费市场,面对巨大的海外茶叶市场,要在“一带一路”的沿线阿拉伯世界传递和输送茶叶,并在“一带一路”优惠的关税政策、一站式的物流运输平台的条件之下,淘汰低品质的茶叶,生产和推销高品质的茶叶产业,实现对中国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以更好地实现中国茶叶海外推广和传播的国际化对接,并在中国茶叶的海外传播和推介过程中,开展和创新高端化的茶叶国际营销,并以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为茶叶海外营销的主要营销战略,并在茶文化产业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做好差异化的处理,更好地促进中国茶叶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2.2“一带一路”战略较好地增强阿拉伯世界对茶文化的“国际化体验”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首先要考虑到茶叶是一种日常消耗品,要充分关注茶叶的“体验”,要在依循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理念之下,推崇和倡导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体验,并以“茶文化旅游”、“国际茶文化会展”为载体和平台,开拓全新的茶叶产业增值区域,并在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中,合理布局茶叶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在茶叶的种植、加工、茶艺表演、传统茶文化遗址的深度开发和传播过程中,给予海外消费者以全新的“国际化茶文化体验”,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一种以茶为媒介的交往经济和体验经济新业态,更好地促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理念的传播和交流。

2.3“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达成了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

当跨文化交际理论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共同体对于不同文化结构中存在的差异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知,并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结构的框架式分析,来加以衡量和评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战略推动下,中国传统茶文化也显露出不同哲理和思想的差异性,在中国茶文化之中涵括有儒家的和谐中庸思想、佛家的淡泊宁静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的思想,这些丰富的茶文化因子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因子,对于“一带一路”中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茶文化学术沙龙、茶文化学术研究、茶文化人员交流、茶会展经济博览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我国跨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分析

在我国倡导和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从文化交流入手,以茶文化海外交流和传播为载体,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向海外阿拉伯世界传递“茶为国饮”的文化理念,并关注和分析阿拉伯世界存在的差异性,以中国茶文化为立足点和着眼点,渗入和传输到阿拉伯世界之中,以此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汇点,更好地推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长期友好与和平。

3.1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转型和创新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要将丝绸之路视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文化交流和开展各项人文活动的途径和渠道,要以博大精深、悠远深邃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着眼点和立足点,倡导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并致力于中国传统茶文化旅游业的转型和创新,以茶文化旅游带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旅游业发展新高潮,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国家的文化旅游增长点,开发和设计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相应拓展茶文化旅游在阿拉伯世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推动茶文化旅游在阿拉伯世界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成为文化产业融合和创新的强大驱动。

3.2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悠远、博大深邃,是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中国传统茶文化要成为链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纽带和桥梁,将凝聚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茶文化传递到阿拉伯世界各国,秉承和依循“相互合作、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原则,充分彰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内蕴的“清敬和美”的茶文化内涵和道德意旨,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独特精神品质得以彰显和弘扬,以茶修德、以茶修性、以茶修心,向“一带一路”沿线的阿拉伯世界各国传递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理念,交流茶文化内蕴的重生、贵生、养生的文化思想,使茶的自然本性与人生精神在“一带一路”的传播中得以统一,更好地使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在茶文化的交流和探讨之中,达到互信互敬、心意相通。

3.3注重对中国茶文化的转型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海外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传播还要注重自身的转型和升级,要全面了解中国茶叶生产和营销现状,将茶叶的生产与销售与海外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相结合,要研究阿拉伯世界各国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深入细致地分析阿拉伯世界各国的饮茶口感及喜爱的味道,明晰阿拉伯世界各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如:阿拉伯世界的人们喜欢将原料弄碎再饮用;喜欢请客人品茶,并在茶叶之中添加薄荷,茶具的应用也极为考究,饮茶器具大多小巧玲珑、精致而优雅等。为此,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传播时,要提升阿拉伯世界各国的购买认同感,做好自身茶叶的转型升级,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品牌和文化。

3.4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优势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向阿拉伯世界各国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优势,迅速而全面地捕捉阿拉伯世界各国的茶叶市场相关信息,注重茶叶适销对路,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会展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等,更好地提升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链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纽带和桥梁,在参与并向阿拉伯世界传播“一带一路”的倡议实践过程中,要以博大精深、历史悠远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全面考虑和分析阿拉伯世界各国有饮茶习俗,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实现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开放性融合。

参考文献

[1]朵宸颉.“一带一路”作为文化负载词的阿拉伯语翻译及其效果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4):53-58.

[2]张冰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推介[J].福建茶叶,2016(5):220-221.

[3]哈桑,董国炎.中国古代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6(4):233-235.

[4]方彩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农业考古,2015(5):284-287.

[5]陶德臣.“一带一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J].农业考古,2015(5):257-268.

[6]方彩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福建茶叶,2015(4):49-52.

[7]王国刚.“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J].国际金融研究,2015(7):3-10.

茶文化交流范文第4篇

宁波是我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南宋和明初时期,是两朝首都临安和南京的门户港,一直以来是浙江对外交流和通商的重要口岸。据史籍记载,唐贞元廿一年(805),来中国学佛的日本高僧最澄,从明州(今宁波)回国时带去天台山、四明山茶籽、茶叶和茶文化,这是中国茶种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唐、宋、明、清乃至当代,宁波一直是中国茶叶、茶具输出海外的主要港口,尤其是近年来,每年通过宁波港输出的茶叶为12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出口量的40%。

当然,“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的提出,不仅在于宁波是中国茶和茶文化对外交流通商的重要茶路和茶港,还在于它很早就有种植茶树,烧制越窑青瓷贡茶具和饮茶文化的茶之渊源。10年前,宁波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山茶属树根,被专家认为浙东6000年前就有种植茶树的可能。唐代时高僧最澄从明州带去茶籽、茶叶,也说明当时四明山、天台山地区已盛产茶叶,并以茶为饮。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13件首次发现的奇特瓷器,经专家考证就是浙东上林湖越窑秘色瓷。由此可见,茶青瓷与茶根源、茶人流与茶饮乐,体现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的丰厚底蕴,使茶文化的丰富外延与殷实内涵圆满融合。

“甬为茶港”与“杭为茶都”珠联璧合,互为优势,各有特色。打造当代“茶港”与“茶都”,是浙江茶人的重大担当,务必精致雕琢,提升完善,为“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奋力而为。2005年,在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杭州被授予“中国茶都”。曾有人这样戏解“杭”字—就是草木之旁大树之下有一张桌子,而“几”上面一点,就是那把令人不忍割舍的“茶壶”。我也想斗胆戏解“甬”字—就是有一张用途颇多的纵看是木桌横看是木船的木制器具,木桌上面就是那个上林湖越窑秘色瓷的宝贵“茶碗”。这些年,宁波市先后举办三次“海上茶路”研讨会,许多海内外专家确认宁波为“海上茶路”启航地,并于2009年在市区三江口设立“海上茶路”启航地主题景观,去年宁波茶文化专家又提出了“甬为茶港”的好创意。我认为,茶历史的渊源、茶文化的底蕴和茶经济的规模及影响,均是“茶都”、“茶港”可以立足的根本。而“茶都”、“茶港”的打造,我们既要在茶历史的渊源、茶文化的底蕴和茶经济的演进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传承,使其根深叶茂。更重要的则是要在当代“茶都”和当代“茶港”的打造上花力气、下功夫,使其名至实归。“茶都”与“茶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丰厚的茶历史、茶文化之上的,有着较大的茶经济规模和影响,曾经具有高度繁荣的茶贸易、茶馆业和茶之饮等。但是,作为“茶港”来说,它还具有“海上茶路”、“港上茶埠”、“城中茶客”、“乡里茶农”等诸多特点。打造当代“茶都”和“茶港”,最迫切、最重要的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要在茶的品牌文化创造中实现特色发展。当前,中国茶不缺产品,不缺数量,缺的是品牌,是文化。没有品牌文化走出去的茶产品只是原料,只有特色鲜明的茶品牌文化才能走向世界,争得世界茶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茶路”、“茶港”才能繁荣兴旺;二是茶为国饮尤其是茶馆业要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茶、咖啡、酒和碳酸饮料共融其间,竞争激烈。咖啡的时尚,酒的潇洒,喝着碳酸饮料长大的年轻人,再加上浙江人喝茶没有形成像广东人喝早茶、福建人喝功夫茶、成都人喝盖碗茶那样有明显风格和深入骨髓的习俗,使茶之为饮及茶馆业步履艰难,处境尴尬。因此,要大力推进“茶为国饮,健康消费”,广泛开展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四进”活动,使茶和茶文化在多元饮料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争得竞争优势,为“茶都”、“茶港”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

茶文化交流范文第5篇

安徽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刘正宗少将,徽商全国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新纽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冯豪义,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杂志社运营总监许以信等出席仪式,来自徽商全国理事会的数十名企业家专程奔赴宣城观摩开盘仪式并送上祝福。

当天上午,宣城市双桥物流园318国道与宁阳路交汇处人声鼎沸,大红的气球和礼炮张扬着热闹和喜庆,徽商全国理事会重点推荐项目宣城“中国·茶府”开盘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舞台上,身着对襟长大褂的演员人手一只金色长嘴壶,身形反转间只见水壶翻来覆去,或转身或仰面,长长的壶嘴竟没有磕绊到分毫,细柔的水柱仿如有了生命般,听话地从壶嘴流出,在空中形成优雅的弧度,然后准确无误地注入桌上的茶壶中,一滴不漏。这正是中国茶艺中极具特色的长嘴壶茶艺,精彩的表演在赢得阵阵掌声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茶府”项目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精神。

活动现场,项目发展商还为“中国·茶府”的VIP业主们准备了丰厚的大礼,从价值数千元的电动车到时兴的iPhone 4和苹果笔记本电脑,一个个大奖的开启引起了一次次的骚动。然而大家的注意力始终没有离开现场摆放的一辆大众朗逸轿车,这就是当天活动的特等奖。随着主持人报出特等奖的中奖号码,一位先生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向舞台奔去,从冯豪义的手中接过车钥匙时,他洋溢的幸福感染了在所有人。

当日十点二十八分,冯豪义走上舞台,带领现场所有人一起从10开始倒计时,当大屏幕上显示1时,冯豪义重重敲响了台上的铜锣,顿时礼炮与焰火齐飞,“中国·茶府”项目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正式开盘,迎来了它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