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范文第1篇

第一把钥匙: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标

科学实验之前,笔者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做这个实验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实验为了研究解决什么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把实验分成两种:

一种是验证性实验,如“物体都能导电吗”,这类实验学生往往知道结论,需要引导学生来验证、证明这个结论;

另一种是研究性实验,如“摩擦力的秘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这类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进而探究原因。

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物体的传声”这一课时,上课开始,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课要研究的两个问题:“你听到了吗?”“水能传声吗?”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这个教学探究目标也就完成了。明确了实验目标,接下来就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猜想,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步骤、选择方法、准备好相应的器材,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和设想安全措施等一点儿都不能马虎。然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

因此,有个好的开始就会有个美好的结局,只有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实验。学生确实把握住了实验目标,从而也激发了实验探究的兴趣。

第二把钥匙: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

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需要发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流程设计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很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没有流畅清晰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步骤,实验做得很乱,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笔者尝试在实验中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实验流程,明确操作规范,指导学生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流程、步骤和规范操作,学生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实验“研究磁铁”中,验证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作用。这个实验比较简单,笔者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流程,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选择好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规范,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实验成功率达到了95%。

在学习“磁铁的两极”时,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探究磁性的传递。用磁铁连续吸起大头针,看能连续吸起几个。

第二步: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将条形的磁铁放在泡沫板中间,再将泡沫板放在水中,轻轻转动泡沫板,静止后看磁铁指示方向;用力转动泡沫板静止后看磁铁指示方向;先把它转向东西方向,松手后看磁铁指示方向,连续实验三次,得出最终结论。

实验步骤流程一目了然,学生做实验就会得心应手,成功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时,笔者会请几名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先上台示范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规范流程,师生共同讨论,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步骤,避免了学生实验错误的重现,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高难度的实验或其他实验中的高难度环节,这就需要教师亲身示范了。

笔者在做“空气压力”实验时,课文中是这样说的:“拿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来吗?”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笔者先把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笔者把玻璃杯换成了塑料杯,用塑料胶板代替了纸板,原因是塑料胶板比较光滑,容易与杯口紧密结合,胶板不像纸板那样容易被水弄湿,用手按住的时候不会塌陷下去,而且可以反复使用。

为了实验更加直观,效果更加明显,笔者在塑料杯底插入了一根静脉输液针头,将针头的另一端用塑料套密封。笔者演示完实验后,把塑料胶管的密封套取下来,空气从杯底进入杯中,塑料胶板掉下来,水也流出来了。

两个对比实验,学生明白不是水吸住了塑料胶板,而是杯外的大气压力向上托住了水。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再一次提示实验成败的关键:杯中的水要满,中间不能有空气隔在里面,要按住慢慢倒过来再放手。学生按照正确的流程做了一次,又以部分学生不正确的步骤演示了一次。两次实验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高难度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正确操作要领。

第三把钥匙:诱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

对于实验现象,学生自己很容易就会观察到,也能表达出来,但他们很难主动去顺藤摸瓜,由实验现象去分析背后的实验原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和诱导。在做实验时,笔者要求学生除了观察大的明显的实验现象外,更要关注实验现象的细节变化。

如做“沸腾”实验时,为了让学生进行探究时有依据,特设了以下问题:“如何判断水是否烧开了呢?”“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虽然设置了问题,但是有的学生粗心大意,只看到了水花翻滚的表面现象,深入不下去,于是笔者设置了更加详细的问题:

1)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2)在烧水的过程中,声音的变化规律是:

3)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规律是

4)在烧水的过程中,你经过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这样学生观察就有了依据,很多学生在观察探究中注意到了沸腾全过程的细节性现象:底部产生小水泡水泡变多变大水泡上升水上下翻滚试管口出现蒸汽。学生发现了现象,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激发了探究原理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一步步发现了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

第四把钥匙:辅导学生写实验报告

从现象探究结论,从口头述说到书面表达,教师要辅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这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养成写实验报告的习惯,发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这是教学的宗旨。知识能力是否真正掌握,实验原理是否明白,步骤流程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其最终体现在能否正确写出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学习并运用新知识和解决问题中一步步学会写实验报告,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写实验报告,这样不仅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严谨做实验的态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指导与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65-03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整个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中学生物教学实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1]。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成为研究焦点,而逐渐忽视对验证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同时,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较为单一,教学偏重于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讲解,有些地区或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通过演示课件讲解实验、学生看着教材背实验的现象。另外,实验指导书对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学生只要“按方抓药”就可以得到实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性未得到充分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学思维,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造成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也逐渐失去对验证性实验的兴趣。基于这一现状,一些学者提出若干改革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建议,但关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系统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初中生物学新版教科书中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验证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及作用,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入实验主题、解读实验背景、组织学生操作、讨论与总结等阶段,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具体环节提出有效的指导与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说明,以期提高验证性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初中生物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实验主题与背景的解读与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因而,在实验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以相关图片、科学家故事、生命现象、生产实践、新闻事件、趣味故事或提出问题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实验主题。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的美丽图片,如植物花粉、昆虫复眼、真菌等,让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与兴趣;也可以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强调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兴趣,从而导入主题。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外界新刺激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教学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选择情境素材时应该确定其来源的可靠性及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不宜选择严重超出学生认知的情境素材,这样会让学生无从思考而失去兴趣和信心。

2.精讲实验背景。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决定教学效果: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者的情感特性(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和教学的质量,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为50%、25%、25%[2],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而验证性实验就是在学生既得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因而实验背景的讲解在此类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讲解实验背景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为什么”是要讲清实验原理,如“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可以结合实验结果详细讲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再让学生在膝跳反射实验的基础上解释缩手反射,学生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及机制。“是什么”是实验结论,对于验证性实验,结论是已知的,教师往往忽略对结论的进一步分析,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解的表层,应该着重分析原理与结论的因果关系。“做什么”是实验目的,通过原理与结论的分析,学生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进而思考“怎么做”的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重点介绍实验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技术等;实验材料,如“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教材选用天竺葵做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他植物材料替换,具有哪些特征的材料才适合做此实验。

3.善用问题诱发思考。实验指导书对验证性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容易失去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疑、质疑、解惑,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1)如何检验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能否直接向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3)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4)如何去掉绿叶的颜色干扰?(5)如何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作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6)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在黑暗处一昼夜?(7)可不可以选用其他实验材料替换天竺葵?(8)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9)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0)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操作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1.初步拟定实验步骤。实验指导上已经详细描述了实验步骤,但是学生在操作中还是会出现诸多失误,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操作不够熟练,更是因为学生还未真地理解实验步骤的设计缘由。因此,在操作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拟定实验步骤,接着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和讨论,再整理出更全面的实验步骤,最后和实验指导书的进行比较,分析优缺点,老师在这一过程应进行协助与指导。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学生在拟定实验步骤时,可能会遗漏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形撕取内表皮、用碘液染色、盖盖玻片等步骤,教师比对学生拟定的步骤与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肯定学生的创新点,同时详细讲解其缺失或不足的地方,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不断改进步骤,从而真正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这一过程不仅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使学生充分理解验证性实验严谨科学的设计思路,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

2.示范实验操作。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教师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范或模拟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做到规范操作。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实验,强调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如显微镜的对光、临时装片的制作等,可以让学生学习规范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具体的示范操作情境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如正确取放显微镜,强调不可单手拿显微镜,容易使目镜脱出镜筒。

3.适当与适时的指导。验证性实验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或习惯应进行指正;对于实验结果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过程中有无失误等因素,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验中的指导要适当与适时,不要过于急切,也不要过于怠慢,以免忽略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而影响后续的实验。

4.维持实验秩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有更多活动与交流的空间,容易忘记课堂纪律,有些学生认真做实验,有些无所事事,有些甚至在玩耍打闹,造成实验秩序紊乱,这样既干扰实验的进行,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甚至对略带危险的实验,会引发教学事故。因而,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前,教师要说明实验秩序并作出相关要求,以保证学生带着秩序意识进入实验。同时,在实验中,对不遵守实验秩序的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惩罚,如负责本节实验课的秩序维持、课后打扫实验室等。若出现突发事件,如实验事故、实验疑难问题、学生的恶作剧等,教师要保持头脑清醒,灵活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恰当的处理。实验操作结束后,应该要求学生整理和清洗实验仪器、用具、操作台等,待教师检查后才宣布实验结束。

三、总结阶段的反思与拓展

1.进行实验反思。学生完成实验后,往往就等着下课,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善始善终,并且在每节实验课都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反思。实验反思,即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失误原因等进行思考与总结。在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留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可以对实验操作进行反思;可以联系其他同学的表现,反思自己的表现;也可以小组集体进行实验反思,回忆实验过程中同组成员的表现,相互指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进步。学生反思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可以指出实验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法,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或者让学生分享实验经验或体会。

2.补充拓展,启迪思维。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教师可以提供电子显微镜的相关资料,比较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异同点,加深对显微镜发展历程的了解;“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计算洋葱内表皮细胞的面积;“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一实验在生产实践中有何重要意义。除了在实验课上的扩展,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练习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如学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让学生在课后设计实验探究鱼种类不同是否尾鳍的血流速度不同,或者探究个体大小不同的同种鱼的尾鳍血流速度是否不同。当然,拓展要自然而循序渐进,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学生有能力通过思考解决的新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补充拓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上是基于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环节提出几条可行的指导策略,希望能给初中生物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课时安排、学生人数等情况,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规范,以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郭慧香.布卢姆的学习变量说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215-217.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20101519)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药物化学、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等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有机化学实验在大学基础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才来源于教育,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应兼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等,将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把握。但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实验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模式死板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依照教师教授的方法去模仿、验证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提出一些改进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

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认为实验只是理论课的附属课程。有机化学基础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没有所谓的创新性, 致使学生实验过程照搬硬套, 被动地验证,机械地重复,实验报告照抄教材,对做过的实验记忆不牢, 认识不深。

另外,不同地区间教学水平的差距导致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在语言、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有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希望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技术;有学生会感觉内容过多,学习起来很吃力。

2.学生课前不注重预习

实验需要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了然于胸才能顺利进行。如果课前没有预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意外情况,比如加错试剂或忘记加某个试剂,遗漏实验步骤,用错实验仪器等,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另外,预习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实验书上的描述用语比较简略,通常一段内容里会包含几个甚至更多具体的操作步骤。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往往只将书上的内容照抄一遍,导致实验时遗漏步骤或前后弄混操作步骤的情况经常出现。

3.“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

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步骤模仿操作。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学生可按照教师规定好的实验步骤,在较短时间内将实验做完,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比较小,教师也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主动性思考,只要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不能达到有机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目的,也不利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欠佳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以板书形式列出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主动地思考,影响教学效果。

二、针对现存问题,探索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实验课,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每次实验课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一些身边发生的事例来说明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另外,调整部分有机实验内容,增加更具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比如药物制备、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等实验,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实验是非常“有用”的。另外,针对不同区域学生间的差异,掌握实验进度,真正做到实验教学以人为本。

2.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环节

安排学生在实验前先查出所用试剂及产物的性质,并完成预习报告,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装置,对所用试剂的性质和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进行预先估计,找到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此外,一学期找一两次机会抽选学生讲解实验流程。

3.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方式。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只对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和实验过程中关键点重点讲授,而不对具体的操作步骤花过多时间讲解,让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思考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保姆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比如在“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如何进行无水操作?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加入醋酸调节pH值?如何对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学生通过思考可以知道:无水操作需要对试剂、仪器进行干燥预处理,实验过程需加干燥管防止空气水分进入反应系统;在反应体系中是碱性环境,反应结束实际得到的是乙酰乙酸乙酯的钠盐,需要加入酸生产乙酰乙酸乙酯;由于乙酰乙酸乙酯在常压下沸点为181℃,常压蒸馏加热会导致其分解,故需要减压蒸馏提纯。这样的教学模式,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加深其对实验原理的思考。

4.丰富教学模式

可将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与幻灯播放形式相结合,用动画形式展示仪器装置的搭建、模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等,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验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将新的教学理念、方式引入实验教学中,比如“慕课”“翻转课堂”等,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为实验教学带来新的思路。

三、结论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树华,张淑琼.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148-150.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学;实验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许多化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准确地理解化学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技能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化学研究、科学探讨的基础和保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素质教育出发,通过优化化学教学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那么,教师要怎样通过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呢?

一、充分利用演示性试验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学生最开始学习化学,是处于一个摸不到头脑的状态,虽然学生对于化学变幻莫测的原理、现象、结构、方程式等都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其中的知识来满足自己好奇的心理,但是学生对于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是一无所知的,在这一点上,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启蒙和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争取第一次就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够记住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进行演示前,一定要为学生布置好任务,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验操作的步骤,并且在教师进行演示时,需要学生认真观察,不要教师都做完实验了,有些学生还处于迷茫状态,不知教师所云为何。教师在进行演示时,动作一定要规范,语言一定要言简意赅,突出强调实验操作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明确知道实验操作的步骤,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和规范要求。

教师的实验示范和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讲解一定要给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的视觉效果,实验后一定要检查学生完成试验的效果和情况,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 通过对具体实验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类比意识,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触类旁通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其实验内容大概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验证基本原理与定律的实验、制取有关气态物质的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研究各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纯操作方面的实验等这几类。

一般来说,每一类实验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都大同小异,并且有规律可以遵循。因此,教师在讲解实验时,一定要将实验归好类,对于同一类的实验,不仅要分析重点讲解的实验,还要将同一类实验中的其他项目对学生做好讲解,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初步认识。

在实验原理和化学基础知识讲解方面,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实验药品、仪器、条件的选择。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能够明确所选择的实验仪器的性能和具体使用方法,物质制取时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三、 加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时的规范性

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意识,让学生根据实验所要求的仪器和具体的基本操作来进行实验练习,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要领、基本的操作步骤,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能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时,第一步要讲解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以及操作要领;第二步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演示操作,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进行讲解,等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后,再进行连贯的示范;结束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一定要亲自检查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步骤或操作动作一定要明确指出并进行纠正。对于学生准确的操作步骤和标准的操作动作,教师一定要进行表扬,以鼓励学生;对学生都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要进行集中讲解,避免集体犯错。

四、 要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对实验操作进行再现,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实验技能

演示实验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易克服的困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验操作仪器的限制。现在的教学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课堂容量也比较大,这样就会出现实验反应仪器体积小而教室空间范围大,学生位置分散,致使多数学生无法很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有的化学反应反应速度非常快,反应现象出现的瞬间就会消失,有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在实验重点上集中,对实验现象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3.实验操作步骤的限制。有些实验操作复杂,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记住实验操作的步骤,导致试验失败。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来弥补,可以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放大处理并将图像投放到银幕上,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出现的现象。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标准,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史文景.浅谈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3).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牧区;藏族;生物实验

我们学校藏族学生占百分之九十,由于小学学生的汉语基础差,小学升到初中又新增加了一些课程,都是双语授课,学生大部分由于没有积累更好的学习方法,加之各科目基础差跟不上初中教师的教学,有些学生干脆放弃了学习,现在学习汉语教学的生物实验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学生大部分能完成实验,但实验的准确度太低,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

大部分学生缺乏科学态度,认为上实验课好玩,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给实验课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实验前,先要让学生知道教材上的实验目的,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活等方面有没有应用或类似的应用。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疾病诊断时除看、问、查以外,还要化验血,化验会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其他一些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取样进行病理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实例说明我们这样偏远地区没有科学先进的仪器,有些病无法诊断使病人误诊,严重时危及生命,给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实例的讲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其对学习有了正确的了解。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帮助教师解决在实验教学里的一些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关键,只有理解、掌握规范操作,才能做好实验。因此,实验前,要指导学生预习实验,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好实验。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安放距桌边一掌(5~7 cm);打开电源,观察时标本观察物对正通光孔正中距离物镜1 cm,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模糊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准焦螺旋目镜升降,细准焦螺旋校对物像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载物台即可找到。这些实验步骤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并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的,让其用右眼观察,闭着其中一眼的,让其双眼都睁开。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不让学生用手直接触及目镜和物镜上的玻璃片,以防留下指纹影响物体的观察。学生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然后把显微镜放回原处。

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时,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通过投影仪演示一遍,演示时边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教科书里的关键词语,教师解释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操作并叫学生模仿操作。提示学生滴一滴清水,水太多易外溢,水太少易出现气泡,还有轻盖防气泡。取材料时选择薄而透明的材料,易观察,展平时防止薄而透明的观察物重叠。解释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解答学生观察时发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为做好了实验而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三、实验中尊重学困生,激发他们做实验的自信心

学困生在实验活动中,心理压力大,自感没意思,自叹不是成材的料,许多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实验学习。教师要尊重他们,尊重其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免受伤害。对待学困生的缺点应具体分析,采取个别指导方式,关注他们做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并与其一起解决。有些学困生给予“偏爱”的方式,强化他们和其他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学困生不嘲弄、谩骂,多表扬,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自信地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