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科书;流弊;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4;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26-02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学校音乐教育也日益繁荣起来。尽管当今时代的教育日渐繁荣,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比如音乐教科书,依然存在着种种弊端,而且这些弊端日渐显露,甚至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而教科书作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凭据,关于它的方方面面都应重视对待。如果教科书不能够以人为本,那么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科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就会阻碍教育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本文以辽海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出发,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探究,进而为小学音乐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给小学音乐教师们一份参考,使他们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

一、辽海出版社小学音乐教科书现状分析

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科书共十二册,每学年分为上、下两册,每册由数个单元组成,结构框架一目了然,规整统一。此版音乐教科书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目录,每单元依次排开,目录中标明了每单元的主题及单元内的活动与作品名称,页码标注其后。第二部分是每一单元的具体内容,这一部分是教科书的主体,每一册的内容数量不相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作品都在这里呈现。第三部分包括音乐广场、音乐乐园、音乐天地三个项目,不同年级项目不同,根据学生的年龄设计,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整本教科书的总结以及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从整体来看,辽海版的教科书比较合理,内容较均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但还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1. 培养审美能力的欠缺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科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载体,选取什么样的音乐作品作为教科书的内容是培养审美意识的关键。音乐教材的编写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音乐教材是所处时期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作用的结果。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高深的意识形态,他们是单纯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简单的、“接地气”的事物是容易理解的,可以通过这些事物来培养审美能力。学生本来就有追求多元化、新颖的倾向,音乐教育不应该抹杀了这些倾向。

以辽海版小学六年级(上)音乐教科书为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鲜花献给老师,主要音乐作品是关于师生情的,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让学生体会师生情是美好的。第二单元主题是向着太阳走,主要歌颂祖国。第三单元主题是蓝色的大海。第四单元主题是峥嵘岁月,歌颂历史英雄。第五单元主题是绚丽的欧洲,音乐作品都是外国作品。第六单元是戏曲乐园。第七单元主题是黑土地,主要音乐作品是东北民歌。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的一些作品不是很多,也没有把创设美好的艺术情境当作重点。这本音乐教科书的编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精神,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伟大的是美好的,但是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这些并不是他们真正懂得的事情,他们既然不懂那么就不会形成审美意识,又怎么能够培养他们真正的审美能力呢?

2.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单一

音乐教育不光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以自由为主,不必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他们在老师和教材的引导下,通过参加教材里设计的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即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尽可能地训练他们的创造力,把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活动贯穿到教材的每个单元,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从辽海版小学低年级的教科书可以看到,有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内容不是很多,当然前面说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但我们看到辽海版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科书中每两个或三个单元有一次有关创造性培养的音乐活动,而且只限于几个内容的培养,如小学六年级(下)中第三、第四、第五单元的创编内容都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样的活动不多也不是很丰富,没有最大限度地培养相应阶段学生的创造力。

3. 从知识性角度分析

知识是一切教科书内容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科书的价值体现,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教科书承载的主要信息,教师与学生使用教科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与获取知识。辽海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中内容所呈现的知识性不是很强。例如,辽海版小学五年级(上)音乐教科书从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只出现了三个知识点,第五单元到第八单元只出现了四个知识点,其中三个知识点是关于指挥手势的,知识性过于单一,并且音乐知识的逻辑性欠缺。传统的音乐教科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科本位”的思想过于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随着社会时代前进的步伐,教科书在不断改革与进步,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不能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而忽略音乐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有时候可能删掉部分知识能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如果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就不会将音乐上升到艺术审美层次,会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因为审美及各种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二、大力完善辽海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建议

1. 加强与完善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科书的单元主题应围绕学生的生活需求展开,每个单元主题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需求、兴趣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丰富有趣、活泼生动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能够激发美感、具有学习价值的作品作为教科书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辽海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在这一方面做得不错。例如,一年级(上)中的《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一课,小马、小狗、小鸭、小猪都欢迎来看看美丽的村庄,学生在学习中仿佛亲身感受到了成群的小动物在迎接他们,作品不仅在歌词、旋律上形象生动,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对大自然、动物的热爱,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但是在高年级的小学音乐教材中这样的内容就很少,高年级的学生也是青少年,他们也是孩子,不应该把他们当作大人来对待。教师建议应在高年级教材编写过程中多加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可以分别从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生活、音乐与民族文化三方面入手编写教材,前两个方面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音乐与民族文化这一部分则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歌颂祖国热爱民族等通俗易懂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了解,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但这一部分内容不要过多,只占小部分即可,毕竟上小学的学生很单纯,还不懂这些复杂的内容。

2. 高度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科书的设计中必须重视音乐实践创编活动,辽海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渗透每个单元甚至每一课中,创编内容也应丰富多彩,不可以局限于伴奏、节奏、舞蹈的创编,应将音乐与不同艺术结合起来完成创编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欣赏的音乐作画,没有任何的限制,根据音乐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即兴作诗朗诵,创编情景剧等,以上活动可以分组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3. 适度加强与调整教科书的知识性

辽海版教科书的知识性不强,音乐基础知识不是很丰富,音乐知识编排不够系统。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辽海版音乐教科书中的音乐知识点应该制定一条由浅到深的符合逻辑的线索,把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审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能割裂开来。虽然说新教科书改变了原有旧教科书知识型过强的特点,但是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来相对应地给传授学生应学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应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了丰富的并且符合系统逻辑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体现出教科书的科学性。况且科技在进步,人类一代比一代聪慧,以21世纪学生的智力,完全可以掌握音乐知识。

三、结束语

音乐教科书经过学堂乐歌时期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不断革新,教科书内容从最初的在西洋音乐曲调里填充歌词到今天我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发生了突破性改变,教科书结构也从过去单一枯燥的结构发展到今天的唱、创、听的丰富的结构。教科书的知识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审美意识与技能训练的结合、思想与文化的结合等种种的进步等都使教育工作者感到很欣慰,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就像辽海版音乐教科书一样,问题还是存在的,这是所有事物向前进步的动力,只要有问题,就有提升、进步的空间,事物才会越来越好。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发展,音乐教科书的研究也将是一项永不停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立平.论音乐教材的内容设置――以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J].大众文艺,2011(01).

[2]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2.

[3]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J].艺术探索,2008(03).

[4]杨瑜.教之有法 学之有据――研读2012人音版义务教育音乐教材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3(02).

[5]林能杰,钮小静.音乐教科书“学材化”的探索――以人教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J].音乐天地,2007(02).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意识;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愈来愈受到关注。如何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成为新课改中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挖掘本土音乐,创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教师应有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加和调整,灵活创新地使用教材,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整合民歌资源,创新使用教材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多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人说山西好风光》,更成为久唱不衰的山西民歌经典。如何让这些本土民歌资源,乡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家乡民歌文化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地整合山西民歌资源,将歌曲按题材、体裁、内容进行归类,并将其纳入到年度、学段及单元、课时目标中。

如,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可设计用一两个单元,让学生感受山西民歌体裁中的“山歌”。教师可将“山曲”“开花调”“卷席片”等不同名称的山歌加入到学年教学目标中,让学生体会“山曲”高亢、嘹亮、修长的山野味,感受“开花调”委婉、清秀,“卷席片”信口唱无所拘束的不同风格,加深对本土民歌音乐的了解。

2.调整单元目标,创新使用教材

人教版小学音乐第8册教材中,单元目标要求学唱江苏民歌《杨柳青》,聆听其他地区《杨柳青》,而山西左权民歌《杨柳青》在教材中却没有。作为教师,应调整单元目标,挖掘乡土音乐,将学唱山西左权民歌《杨柳青》设计为单元教学重点,将教材中出现的江苏及其他地区的民歌《杨柳青》变为聆听教材,进行对比。在学唱、聆听、对比中,让学生感受乡土音乐文化。

二、节奏穿针引线,建立有序课堂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建立有序课堂教学的链条。在音乐教学中如能采用不同节奏,用节奏穿针引线地建立教学常规,既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又将听辨节奏的训练轻松融入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节奏贯穿的教学链条中有条不紊地快乐参与。

三、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无痕教学

教师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练好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多看书,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诗的意境,让自己的艺术修养在课堂中熠熠生辉。

如,聆听印度《摇篮曲》时,能将泰姬陵哀婉故事煽情讲解,能将舒伯特的《摇篮曲》,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信手捻来,为学生充满感情地演唱,学生将收获听觉上的盛宴。讲到中国江苏的《茉莉花》,教师能将宋祖英金色大厅演唱的盛况传递给学生,能引领学生在静心聆听中,感受东北《茉莉花》的豪放,河北《茉莉花》的耿直,那会是多么美妙的课堂。教师用自己的素养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引领学生畅游在音乐殿堂的无痕教学,是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也是最富实效的课堂教学。

四、创设歌曲意境,提供想象空间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把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枯燥地去唱,为唱而唱,就失去了音乐审美的特性。教师如能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歌曲意境,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成效。

如,小学五年级歌曲《田野在招呼》是一首充满活力的歌曲。但学生不明白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时,演唱歌曲,学生找不出感觉,也唱不出感情。此时如能创设歌曲意境:“春回大地,绿树吐出嫩芽,此时的田野是什么样?让我们共同感受。”听,这是大自然美妙的音符,“梯里通巴”是谁在呼唤我们?学生在畅想的基础上,打开了情感的阀门,与歌曲产生共鸣。此时再去唱,必须有所悟,有悟才能入情,才能感情充沛的演唱歌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五、发挥多媒体功能,拓展学生视野

每一册音乐教材中,都有学习感受中国民歌的单元。教学中如能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聆听、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歌,感受各民族音乐文化,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让学生聆听内蒙古民歌时,配上草原美景的多媒体画面;感受山西民歌《看秧歌》时,将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边看边听边感受的过程中,形成视觉与听觉冲击,加深了对民歌文化的理解。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课 多元化 效果

笔者认为,应当是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既把相关教学内容引进中职的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欣赏教学,它应当不单单是简单的学科融合,而是包括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并使其相互参透,相互促进。

一、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背景

(一)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为多元化音乐欣赏提供了可能。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已经开始在世界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浩瀚的人类音乐必然导致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观念和知识,已越来越成为“地球村村民”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素质。

(二)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呼唤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现在的中职课程,欣赏型的课型教学不能单一。

第一,中职的学生不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第二,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多的家庭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有自己的感受,并更多地寻求能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来欣赏音乐。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第三,中职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

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多元化欣赏教学中,走近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学生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尤其在当今音乐教学改革中,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更多的探索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广泛研究中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展开,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各种音乐在其文化生活中的价值,还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在进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传统民族和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应当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也反映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多元化。

音乐欣赏体验是多元化的。当一个人欣赏同一部作品,其心情不同、年龄变化、经历的不同都能直接影响欣赏者对作品的体验,很多时候体验的反差还比较大。因此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是人的认识规律在欣赏教学领域的特殊体现,其特殊性在于由于感知主体的生活体验、思维定势、认识水平、认识角度、认识方法等个性差别,导致其对欣赏客体(即音乐作品)的切入点、共鸣点、感悟度把握的差别,从而导致不同审美主体的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层次的不同,这就是审美体验多元化的必然性。

三、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

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多种多元化欣赏教学活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主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并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何进行音乐欣赏,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例如在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我利用一些描绘风光的图片或录像,藏族的原生态歌曲等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的辽阔,结合画面来了解风情,体会应当如何表现出音乐风格。还让学生自己联系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找出歌曲的旋律与其地理风貌所共有的特征,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简单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节拍、情绪等内容。音乐常识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让学生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分析一些简单的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

(二)“合作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育新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高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在欣赏《采茶扑蝶》等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乐曲时,可指导学生运用身体的肢体语言,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 音乐鉴赏 教材 整合 方法

1删减

难度特别大的可删减。例:教材中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这一单元为学生探讨各个历史时期的流派风格、重要人物及其主要作品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就宗教复调音乐而言,对当今的高中生来说,距离太远了,以他们现在的审美立场和审美情趣是很难接受的,而对于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概念,学生平时接触很少,也很难理解,这会给欣赏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在教学中可采用删减的办法,留下更多的课时把其它内容讲透彻。

2简化

教材中,对学生来说过难的,除了可以删减外,还可采用简化的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介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第十二单元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 现代主义音乐对学生来说,接触的不多,就是对许多教师来说,接触也是不多的。所以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只抓住主要的知识点,即有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感受和比较。其它内容都可以简化,比如有影响的作曲新技法:十二音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等。不必再多加扩充,让教学的主线单一一点,清晰一点,学生也学得明白一点。

某些曲目篇幅太长,可以节选重要片段进行鉴赏。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因此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尤为重要。可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比较多,曲目也比较长,因此只能简化教学,欣赏重点片段,知识点也点到为止,释疑即可,无须再扩展。

3替换

有些单元曲目缺乏时代感,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曲目替换,例如:第三十三节“流行风”,学生乍一看标题高兴坏了,是自己喜爱的内容流行音乐,可翻进去一看,傻眼了,《思念》、《懂你》、《好汉歌》,这和自己想象中的流行音乐相去甚远,顿时失去学习的兴趣。笔者觉得可以用最新的、学生正热追的、有时代感、有教育意义、与教材目标又有衔接的内容替换,如周杰伦的《青花瓷》、汪苏泷的《巴赫旧约》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同样达到“让学生对通俗音乐有一个较清醒认识”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起来就比较容易。

4合并

教材中第二单元的《王大娘钉缸》与第十七单元的《好汉歌》有借鉴传承关系就可以合并在一起讲,重点可以放在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关系上,讲授前教师可以在学生中进行关于《好汉歌》的调查,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唱《好汉歌》但并不知道它与《王大娘钉缸》的借鉴传承关系。通过学习学生会了解《好汉歌》是赵季平老师在借鉴了《王大娘钉缸》的民族音乐素材加以艺术发挥进行的再创作。作品粗犷、豪放,易于传唱,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作品中衬词前后呼应,一唱一合,生动刻画了英雄好汉的形象。这些旋律上、衬腔上和风格上的特点就为《王大娘钉缸》的讲授进行了铺垫,可以把两个作品对比的进行讲授分析。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使比较难讲的民间小戏地花鼓的内容得以顺利完成。

5扩充

教材中不够深入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补充。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增加教学辅助材料和相关的活动与练习。例: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中,教材介绍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及民族风格。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歌舞是不分家的,有音乐必定要有舞蹈,而且运用典型的舞蹈动作,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民族风格,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扩充这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料,在教学活动中还可设计让学生学几个典型民族舞蹈动作,感受更深刻。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音乐;欣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3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感受与欣赏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修养、增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各年级的教材中收入了大量经典优秀的音乐作品以供学生欣赏学习。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内容《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第五单元《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小放牛》等。这些音乐作品中有器乐曲、歌曲、民歌等,其风格多样、篇幅短小精悍,如果能够科学地加以教学,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欣赏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多年的教研活动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三年的学习后,只能浅显地说说音乐是高兴的或是不高兴的、悲伤的或是不悲伤的,而无法从音乐的角度(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音乐的风格与流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取无目的地聆听、无目的地演唱、无目的地分析,从而导致了欣赏教学效果的无效或低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商榷。

一、掌握学情,设置合理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各个小学来的学生在音乐的相关素养上水平参差不齐。除了以上这些整体的差异,还会有一些个体的差异,如一些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乐器,相对而言音乐素养就要高些。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的备课中设置好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进行曲,进行曲是一种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并富有强烈的号召性,使队列行进时步伐一致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仅仅围绕进行曲的几个重要特点展开,并根据学生七年级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来进行设置。可以细化成三个目标:(1)欣赏阅兵视频片段、模仿步伐,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进行曲的特点。(2)欣赏西式婚礼和葬礼视频片段,结合其特点归纳其行进时步伐的不同。(3)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击拍跟随音乐的节奏律动,体会其与前几首的不同之处。这三个细化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逐步欣赏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切合学生这一阶段不能集中注意力过久的特点进行设计,就如摘果子一般,跳一跳就能摘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设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几个维度不能割裂开来,它们互相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教师可以把它细化,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分析作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音乐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前提应是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根据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以七年级下册的欣赏内容为例:第一单元《行进中的歌》,如果只观看阅兵的图片会没有观看视频的效果好,视频的实录性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步伐的节奏,也能感受到进行曲所要表述的号召性。而且如果仅仅在书面和文字上分析进行曲的特点,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到其结构的工整和节奏的鲜明,因而设置合适的律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调集萃》这一内容也应该仔细分析教材,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各地的小调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方言等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调风格特点。名家的范唱、教师的范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文字的辅助介绍,学生的亲身尝试演唱更为重要。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欣赏兴趣

学生对一首作品感兴趣与否,有多方面的原因: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音乐作品时音乐作品展示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有些音乐作品本身具有节奏紧凑、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学习和欣赏。例如,第四单元的欣赏内容《拉库卡拉查》、第一单元的《中国人民进行曲》。有一些音乐作品则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如第二单元的《辛德勒的名单》《穿越竹林》等。科技的发达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教授和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的工具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四、结束语

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一线教师应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雪.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