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优势;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对外贸易额不断提升,对精通商务英语的人才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许多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课程对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际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听、说、读等方面能力将得到大大的提升。那么,到底商务应用视听说教学具有哪些优势,其高效的教学方法又有哪些?笔者将就此展开分析、论述,具体如下。

1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优势

1.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即兴表达,用大量真实性的语言流畅地说,高度注意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对学生正确的反应要及时鼓励、赞许。通过全程的英语上课模式,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在接受(视听)和表达(说)方面使用语言的目的。

1.2促进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材料,如电影原声材料、英语歌曲等。此外,教师应注意选择一些针对学生本专业的教学材料,例如在进行外贸用语教学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法,选择一些商务英语课件资料,并由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由组员担任出口商、进口商等角色,进行商务英语交流,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促使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

1.3有助于丰富教学工具

语言实验室、电脑和其他视听教具均可作用教学工具。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等工具给学生播放电影、英语歌曲、电影原声材料等,使多媒体得到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有助于实现情境模拟教学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的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通过与学习客体间的有效交流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语言氛围极其重要。教师可以精练、生动、独具魅力的电脑动画代替长篇课文,使知识信息负载量增大,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个体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已知的知识点,直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展开联想。

2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方法

2.1交际教学法

在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中视听过程和学生参与时间大大增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听说水平的提高;而教师的介入时间相应的缩短。教师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2.2案例教学法

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准备、案例教学过程,即案例分析、案例交流总结。

2.2.1案例教学准备

教师应当结合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及能力,选择相应的案例,案例的内容选取不仅要与教学重点相切合,而且应当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此外,选择好案例之后,教师应当充分熟悉该案例,便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2.2.2案例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教师在课堂开始阶段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在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顺利进行。其次,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了解案例,进而根据案例实际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或小组辩论赛等活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该案例中所涉及的英语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同学们多接触商务英语资料,使大家都能置身于商务英语情景中,通过观看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内容、会话语境等更加了解商务英语听说规律和技巧。

2.2.3案例交流总结

在小组案例分析后期阶段,教师应当根据该节课各小组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总结。对学生表现较佳或值得称赞之处,及时进行表演,并指出其中存在不足的地方。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视听说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2.3多媒体网络教学法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促进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学工具的多元化,而且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减轻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学习难度,真正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

其中,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实际需求,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商务英语听力材料、视频、电台录音等材料,作为视听说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料。通过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其趣味性,而且可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跟随着视频资料的步伐展开思考,实现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与享受,最大化限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此外,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或开展各类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多媒体视听说教学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侧重让学生同时进行听与说的训练,即结合对视频资料的听力理解,同步进行口语训练,鼓励、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例如,还可以在视听说教学课堂中开展个人演讲、小组讨论、抢答、复述比赛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4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大家,让学生自己动口、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从而完成一些情景活动中的任务,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互相帮忙,形成交互的思维模式,以便达到开拓每位学生创造力的效果。

3小结

在开展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课程时,教师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掌握水平,选择合理、有趣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兴趣,进而结合先进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视听说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营造高效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成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德增.浅议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J].新西部,2010(10):109-110.

[2]颜丹平.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基础理论之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216-217.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88-01

字理识字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方法,它凸显了汉字的字理,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美,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不仅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为课堂增添了浓厚的语文味。然而,当前盛行的字理识字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我们教师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优化字理识字教学,让汉字焕发出独有的魅力。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3册《“红领巾”真好》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汉字“蓬、跃、棱、巢、崭、牌”,同时请学生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部分学生在使用加一加、换一换偏旁的办法记住了“跃”“牌”二字,其余的汉字则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进行识记。此时,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呈现汉字“巢、蓬、崭”,并出示了这几个汉字的字理:

巢:古体字“”下面的“木”代表树,“木”上面犹如鸟窝里有3只小鸟一起栖息在树窝上面,因此,“巢”就是小鸟们的家。

蓬:是个形声字,“艹”表示草,即蓬草的意思。(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崭:古体字“”,表示陡峭的山崖。(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些汉字的字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其余的汉字。

【案例2】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7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问题: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此时,教师采用字理识字教学法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并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是“上”,有的说是“土”,有的说是“旦”。此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之”字的演变过程:

(金文)(小篆)(楷体),演示完成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之”的上面就好像是一只大的脚趾头,代表脚,下面是“一”,代表地面或目的地,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足到地面,即表示为“去”“到”的意思。因此,题目中的“之广陵”是指“去广陵这个地方”。

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都采用了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这说明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字理识字教学意识,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我国的汉字文化。经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教学案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一、不可为了突出字理识字而牵强附会

在教学案例1中,教师采用了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教学“崭”字。但是“崭”字的本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古体字与课文中要学习的“崭新”一词关联不大。再者,教师对“蓬”字的本义与课文中的“蓬松”一词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关联教学,这对学生的识字帮助并不大,没有达到字理教学的课堂效益。

开展字理教学是要从字理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弄清汉字的“源”与“流”的关系,为学生的书写和运用汉字打下基础。在案例2中,教师利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将“之”字的演变与含义很好地呈现出来了,并且突破了古文翻译这一教学难点。那么,在识字教学中是否需要把汉字的演变过程一一呈现给学生呢?其实未必。比如人教版语文第3册《纸船和风筝》一文,出现了“漂”和“飘”两个生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识字:“漂”的“氵”旁与水有关,因此纸船在水上漂呀漂;“飘”的“风”旁与风有关,因此风筝在空中飘呀飘。通过对比、甄别,学生能迅速掌握“漂”与“飘”二字的特点、含义。

二、字义与语境相结合,凸显其人文价值

在教学案例1中,“巢”字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字的本义,假如把“巢”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那么字理识字教学就更显张力,内涵也会更为丰富。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巢”的含义是家。家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地方。在课文中,是谁给了小鸟一个家呢?这样的教学把“巢”字的字理与文本语境相结合,使“巢”字有了感情,充满了情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字理呈现,为识字而教学。

如对人教版语文第3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的“困”字,也可以进行字义与语境相结合的教学。

师:在浅水洼里,小鱼面临的情况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困”字的演变过程。说明:“困”中间的“木”是指生长得很茂盛的大树被围住了,无法舒展开来,所以一捺就变成了一点)

(教师结合文中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困”字的字形,体会小鱼受困的情景)

师:在课文中,设想“木”变成小鱼,“口”表示浅水洼,小鱼被困在了浅水洼里。

生(读):小鱼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优化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等方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把多媒体融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

一、运用多媒体,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案例1:在教牛津9A Unit 1 Star Signs的Reading时,先用多媒体放映中国的十二生肖图,并介绍学生所熟悉的明星的生肖,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鲜活的画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并由这些图片逐渐变化而深思,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十二生肖,以及每个生肖的人所具备的特性。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尤其是说到自己的生肖和特性时,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二、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2:在“过去进行时的时态”教学时,笔者运用动画Flash的形式,展示了昨天晚上班级某个学生在家里做作业和看电视以及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情景。当学生们看到这个学生后,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教师紧接着问:“Tom was doing his homework at home at 8 yesterday evening.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大家纷纷举手,课堂气氛变得很活泼,语法难点迎刃而解。

三、运用多媒体,调整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不同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只有8-10分钟时间,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运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案例3:在进行Traveling(Unit 2 8B牛津版)的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了香港迪斯尼乐园四个主题乐园的详细情况,学生们身临其境,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大大延长。

案例4:教学生学比较级bigger,shorter,fatter,thinner,stronger等词时,为了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些词的含义,笔者用多媒体显示了一些动物,如lion,dog,sparrow,swallow等动物,通过大屏幕,对这些动物进行比较后,让学生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屋。这些活动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语言带来的乐趣,又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得到了培养,效果很好。

四、运用多媒体,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英语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英语,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英语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英语。

案例5: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 5 Going Shopping中Reading的对话内容时,除了拍摄与课文有关的对话录像,还可以自编学生去生病的同学家看望、问候的对话小品,在具体教课前,先播放这段会话小品表演,学生们看到由自己熟悉的同学饰演的反映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小品,极为兴奋。重播时,可将有关画面定格,让学生一一说出与画面有关的句子,等第三次重播时只放画面,不放声音,由学生们一一说出录像中的句子。最后请同学们模仿表演。用这种电教手段,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加工成为动态的视听小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对课文的机械记忆、半机械记忆过渡到知识的活用。

在英语写作训练时,中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注重英语表达习惯的同时,往往还得求助于母语。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生活中的几幅图画或照片,先让学生将从图画中获取的信息编成内容完整、意思连贯且容易用英语表达的小故事,互相表达、交流,明确具体内容和要点、具体事项和时间顺序,选择可供使用的句型和用语,按照文体和篇章要求组织完整的语篇,提高看图会意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感到英语写作和中文写作是一样的,都是写生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由授课教师亲自制作一套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不能片面追求媒体信息的“大而全”,过于注重视觉效果,过度渲染屏幕,把整个屏幕弄得“花花绿绿”,导致教学过程很热闹、很活跃,实际效果却不好。实践证明,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虽然从心理上加深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能力,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是任何多媒体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而被削弱。在课堂上教师只单纯地“演示”课件,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道要学什么,而事与愿违。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总之,把多媒体融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洪学,姜菲.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07(3).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1.1双语课案例教学法与教师认知上的误区

案例教学法是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授课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哈佛法学院倡导,之后哈佛商学院也开始应用,采用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所以,应用这种方法必须基于真实可信和知识相关性的信息,否则就会和教师讲授背道而驰。但是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而且要随时更新,否则就会老化。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针对国贸专业双语授课所利用的案例,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书本上提供;一种是教师网络查找中文案例的,并翻译成英文案例。第一种来源很可能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可能与我们需要的新知识脱节。第二种来源存在问题真实性的质疑,教师希望通过案例说明知识的可信,可是案例本身可能具有挑选时的主观性、个例性等特点,存在偏颇。

1.2教师岗前培训不足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生搬硬套

我国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到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万人,增幅达547.96%。学生供给旺盛,促使高校教师招聘快速跟进,各类高校根据需要吸纳人才,途径包括行业企业、刚毕业的本硕博毕业生、海归派等,而从最初面试到教师走上讲台,岗前培训时间仅仅不到2个月。在我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都没有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作明确规定,而是按照普通高校教师的相关标准执行,即具备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即可。很明显,岗前培训不足,使得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也乏善可陈,使得生搬硬套的案例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同时旧知识与新案例、新知识与老案例的格格不入,都可能出现,矛盾处处存在,教师驾驭案例功力不足。与此相反,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对上岗教师及执教教师实践很重视。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应用型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际经验,还要求有当顾问和单独判断与研究的能力。在德国,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在企业工作五年,方可应聘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在加拿大,每3年教师必须返回到业界实践,或定期为业界解决技术问题,或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以防技术知识老化。

1.3教师素养结构失衡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目标失真

教师素养结构失衡,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什么案例都可以拿来用,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同一则案例来套,这显然违背了教学的严谨性。2011年4-9月笔者向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等五所学校投放调查问卷,通过对海南五所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主要动因情况统计发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中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晋升职称比例是46%,总结经验比例是19.3%,完成工作任务比例是18%,学术追求比例是16.7%,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教师晋升体制以及对年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缺乏扶持、教师自己买版面的国情有关。教师的科研追求不是让课堂案例变得更加丰富,而是为了职称晋升,显然动机不纯净了。

2教育生态学下媒介素养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对策

2.1利用媒介素养建立教师正确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观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这种生态镶嵌性加大了个体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困难。媒介素养则提出了一条路径,即让教师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时候,在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制作-思辩过程中,突出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到应用方向的指导。从教师认识层面来看,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给我们繁杂的真假信息,有效辨别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最为重要。教师需要学会辨别真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我反省的模式,建立正确观,增加授课知识与双语案例切合度。从教师应用层面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模块化,把一则则信息拆分成一组组的双语课案例,对应每组理论知识。每一组案例既是一则典型知识汇总,也是一则实际操作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案例设计课程时候,考虑到选取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未来需要现在不需要的、哪些是关联课程需要的等。

2.2利用媒介素养构建教师双语课协作式的案例教学法

教育生态系统的引导使得个体间协作有序,那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介质能推动个体间的合作。所以,媒介素养的养成需要利用正确的介质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构建案例教学法真实性时,我们可以利用组织本身传导性构建课程间的互联网,比如领导-教师-学生、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企业-教师-学生-企业,等等。每个团队的案例集有不同方向的扩散,形成知识-案例树。这种构建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同时没有一定的时间、方向都无法完成,对于很多经过短暂培训的教师那更需要用时间去堆砌才能成熟。所以,组织内部传导机制的完善以及组织与外部联系紧密决定着一个教师是否能真正纯熟运用此方法。第一,建立协作式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的师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年初年末培训、省级培训、出国访问等,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好的案例。第二,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参编教材,多给新人机会,改变申报课题等职称上的限制,建立科研奖惩机制。第三,推荐更多的年轻教师去企业带薪实习,要做到百分之百实现教师有实习经历,并把这种经历写进教师资质中,保证上讲台的教师都是高质量的、有能力的。

2.3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教师双语课应用案例教学的严谨性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职语文 案例教学法

一、相关概述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仅仅是扮演传授知识者的角色。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法在此背景之下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压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与时代相匹配。[1]

二、传统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职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安排整个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单向传递,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培养的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没能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效果较差,忽略了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往往以个体形式开展学习,缺少团队合作,缺乏横向讨论、交流,毕业后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2.教学内容组织呈离散状。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编排上着眼点在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突出知识的应用,组织松散的各知识点间缺少整体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教学过程训练强度不够。实践课主要针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但这种机械式的实践操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和语文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三、高职语文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培养创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语文案例教学法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因为整个过程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如聊斋志异中的《小翠》一文时,可以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中的小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间断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阅读和理解全文,比如小翠是狐女,人妖两隔,为何他会来到王家并嫁入王家?天生痴呆王元丰与小翠结为夫妻了?小翠在王家的民运如何?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有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往往超出教师的意料。

2.加深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

有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如果单独从语言形式只能占记忆15%,单独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条件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如在讲述“单句和复句”时,分别展示单句和复句两种句式,让学生分析比较,从语言和视觉上找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教学学生都非常熟悉,有时不免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条件下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解《黛玉听戏》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红楼梦》第23回,林黛玉平时并不大爱看戏,可以有一天在大观园梨香院墙角上,偶然听到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姑娘知道这是那十二个小女孩子在演习戏文。并未更加注意,后来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2]

四、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

1. 案例的设计

案例的设计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因此成功的设计案例就等于成功完成了案例教学的一半,应注意典型性和新颖性。一方面,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复杂的案例会增大学生接受知识点的阻碍,因此,案例教学应有典型性,有侧重点,选择性的减少学生理解解、决案例的阻碍。另一方面,案例工作者之所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在于其生动鲜活的情景模式,因此,在案例的设计中应有限度的加入新颖的色彩。例如,白居易大师的《长恨歌》。这首诗歌的篇幅较长,如果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话。不但对于教师是一项挑战,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利用案例教学法来讲解这篇文章,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地插入一些关于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图片、歌曲MV、视频 ,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大提升。

2. 案例的传输

语文案例教育中教师用过语言,视频,音频等请学生传达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案例引入知识点的时机很重要。恰当的案例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需要引入恰当的案例,同时,解决问题后,需要进行深刻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应该当注意此时的案例主角是学生而并非老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中立者的身份处理问题,避免片面偏激的倾向。

3. 案例的总结

在完成语文案例教学时,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深刻的互动,这时,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发扬教学民主,侧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处事的正确态度。达到培养情商的目的,形成学生“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侯博.项目化教学在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4(02)

[2]羊莉君.关于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