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部工作质量思考

Abstract: the general department is gradually replace office in many enterprise sadly arise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ffice, integrated department faced new more, work system more massive, task more heavy and complicated, more difficult challenge. The work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whole enterprise directly related to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the speed of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impact on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efficiency.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new period of the general department work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concern and explored.

Key words: the general department work quality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综合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办公室,但其对办公室综合职能的概括更加贴切、准确。因此,近年来,“综合部”这个新的职能部门名词正逐步取代“办公室”在许多企业悄然兴起。因其“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又被称之为“不管部”。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扩张,综合部面临的新情况更多、工作体系更加庞大、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挑战更加艰巨。其工作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因此,如何做好综合部工作,提高其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要求,已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综合部的基本职能

目前,许多企业的综合部担负着政务管理、事务管理、法人治理、人力资源和党建群团、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职能。但不论职能再多,简而言之,其基本职能都可概括为“辅助政务、掌管事务、综合服务”,也就是“三办”(办文、办会、办事)。具体工作就是文字撰写、公文管理、档案管理、事务管理、信息调研、会议工作、接待工作、保密、服务领导、综合协调等。具体到每个企业,可视情况予以增减。

当前综合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职能界定不够清晰

很多综合部管理者没有对部门内部各项职能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往往凭工作经验和临时决策办事,当一大堆的事儿同时搅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疲于应付的现象,导致工作效果不甚理想,劳而无功。

2.部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不尽合理

从目前企业综合部人员配置来看,很多企业都没有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综合部所担负的具体职能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或人员配置,不是过于精简、严重不足,就是配置过多、人浮于事。

3.人员素质与工作需求不相适应

以文辅政是综合部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的不断延伸,规格高、规模大的大型商务活动及会议越来越多,在一些国有企业,党建群团、宣传报道各项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为满足法人治理需要,企业文字工作量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综合部要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就必须切实加强以文辅政职能。而在当前,许多企业综合部“笔杆子”普遍缺乏,导致部分人长期体力脑力透支,而材料质量却不高。

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头脑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认为综合部工作简单,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只要没法对口到其它部门的都可以安排到综合部,导致综合部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加之一些人学习主动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大多愿意从事事务性工作,造成部门臃肿,人浮于事,导致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二)面临的新情况

1.服务对象要求更高。当今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公众文化水平、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素质提高对综合部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工作环境更为复杂。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和谐、民主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遗留及新生问题较多,企业内部矛盾及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各类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综合部协调工作难度较前有所加大。

3.办公工具更为先进。电子办公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电子政务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也对综合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综合部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4.人员变动更加频繁。在许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企业,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充分运用,项目周期越来越短,单位人员的流动性随之增加,综合部人员的稳定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综合部人员必须不断适应新变化,及时掌握新情况。

二、做好新时期综合部工作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科学配置,合理分工,明晰权责,各司其职

要提高效率,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对综合部的工作职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部门人员配置,对部门人员给予合理的分工,明确其工作职责权限,只有权责明确,才能各司其职,才能忙而不乱。

1.综合部职能界定及现状分析

(1)辅助政务。在综合部诸多基本职能中,辅助政务应该是工作重点。只有把以文辅政、信息调研、办文办会作为工作重点,才能有效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业务的不断扩展延伸,以及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群团、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规格高、规模大的大型商务活动及会议越来越多,需要完成的文字材料在传统文、电、稿及计划、总结、报告的基础上激剧增加。同时,为满足法人治理需要,法人治理规章制度及“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预案、披露信息需要起草,综合部文字工作量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综合部要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就必须切实加强以文辅政职能。

而当前综合部的现状是文字能力较强的“笔杆子”普遍缺乏,一般一个单位就一、两个或几乎没有,他们必须夜以继日笔耕不辍才能勉强应付,导致个别员工长期体力脑力透支,处于严重亚健康状态,而材料质量却不高。

(2)服务协调。与其他只具有业务性的职能部门相比,综合部是企业的中枢部门,其工作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因此,沟通协调是综合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只有建立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渠道,才能确保公司决策和领导意图不走样。同时,综合部还要为单位领导、各部门、广大员工和基层单位服好务,承担起日常办公用品采购,车辆、会议安排,来宾来访接待,组织各类学习娱乐活动等各项行政事务,可谓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从主观上讲,综合部非常想把各项服务协调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经常却是整天忙得晕头转向,却不知到底忙了些啥,工作效果不甚理想。

2.综合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分工原则

(1)机构设置原则。应根据企业规模及综合部的性质任务、工作量进行综合部层级设置。规模较小的企业可只设部长――(副部长)――职员;较大的可设部长――副部长――科室――职员,并实行层级负责、分级管理。

(2)人员配置原则。要使综合部人员配置更为科学合理,必须以“办文、办会、办事”这一基本职能为基础,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进行合理配置。首先应确保进入综合部工作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保证综合部整体素质的前提。其次要确保综合部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能够互补,既要有以写作见长的人员,又要有以办事能力见长的管理型人才,还要有提供技术服务为主的技能型人才。

比如“办文”人员配置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负责公文处理的文书人员,一类为负责文字撰写的文秘人员。文书人员应当非常熟悉公文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公文处理的原则、要求及行文制度,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较高的工作热情和政治觉悟。文秘人员必须有较强的文字能力、政策把控能力和一定的思想深度、站位高度。

“办会”人员则应当熟悉会务工作和接待工作礼仪、规范、流程,具备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同时还能熟练掌握视频、PPT制作、音响话筒调试等专业技能。配合企业宣传报道和会议需要,还应配备具有一定照相与摄影技能的人员,以便在工作中及时、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有关影像。“办事”人员要有较强有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和较高的服务热情。

(3)分工原则。分工是为了明确权责分配,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分工时要对部门人员作全面分析,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各尽所能,适才适用,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在分工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协作精神和补位意识,做到分工不分家,有事大家帮,使整个部门始终处于一种完美无缝的工作状态。分工后,部门负责人应对部门予以充分信任,适当放权,减少请求汇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管理能力

1.实施制度化管理

面对繁锁的日常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工作程序,很容易导致事倍功半、效率低下,要提高综合部工作效率,必须加强制度化建设,对公文处理、印信管理、档案管理、来宾接待、物品购置发放、车辆调度、处置等都要明确其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以制度形式予以明确规范,使人人养成自觉遵章办事的习惯。在制订制度时应多一些标准,少一些概念,多一些定量,少一些定性,将操作规则细化到每一项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其次要提高制度执行和监督力度。有良好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将它执行到位,否则再完备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所以综合部要用制度来约束人,绝不为不按制度办事的人开绿灯,只有这样才能把颁布的管理文件落实到位,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实施标准化管理

(1)公文模板标准化。为确保常用公文撰写规范,减少格式套用程序,提高办文办事效率,综合部应制作常用公文(上行文、下行文、函、会议纪要)格式模板,将基本结构和撰写要求模式化,统一提供给企业内部相关单位、部门使用。

(2)会议组织标准化。会议的种类很多、规模各异,小型会议凭经验组织基本能够满足会议需求,但承办大中型会议一定要有一套系统的标准化筹备组织流程,按标准流程做好会前准备和会中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议组织有序、忙而不乱。会前准备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出会议建议方案,包括会议主题、时间、地点、议程日程安排、会议规模、参会人员、经费预算、筹备分工等;二是及时将建议方案报领导或上级单位审批,由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还需召开会议进行审定,以纪要形式确定相关内容;三是制发会议通知、邀请函(附回执)、有关票证(入场券、通行证、代表证、嘉宾证等),包括会议名称、内容、参会人员、时间、地点、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四是做好会议筹备工作。一般性会议可按照会议方案分工开展准备工作,大中型会议应成立专门的会议筹备工作机构,其下设若干工作组(如秘书组、协调联系组、现场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开展工作,分别做好会议文件材料(主持词、领导讲话稿、经验材料、会议文件、会务手册等)准备(材料准备应分工合作,统筹安排),参会人员名单收集与分组,会场布置,会议必须品(签到簿、座牌、电脑、投影、录音笔、话筒)准备和与会人员住宿、膳食、交通、安全、医疗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筹备机构领导应带队对筹备事项进行逐一检查落实,会议期间,担当现场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督促各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尽责,确保会议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将以上过程和内容制作成一套基本固定的会议组织流程模板,再根据每次会议内容、形式、规模作适当增减,既可基本确保会议组织有条不紊,不出大的纰漏,又能使会议组织者不至过于疲累,劳而无功。

3.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办公,推行电子公文。

办公现代化是办公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电子公文网上交换是公文处理的必然发展方向,可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推进综合部工作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现在网络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大部分企业除可以上互联网外,一般都有自己的局域网,系统之间、部门之间都是联通的,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储量大、各项功能齐全、运行速度快捷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建立电子政务内网,引进现代化办公软件,将日常办公、资料档案存储、文件收发、会议管理等都通过网络来进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办事效率。在推行电子公文的过程中,企业全员要自觉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努力适应现代化办公手段,推进无纸化办公,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待遇激励,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人是生产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要做好综合部工作,必须创新管理思路,在强调综合部工作的服务性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温暖、健康的工作环境,切实关心综合部工作人员生活工作中的难题,帮助他们解决待遇、职级和职业发展规划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综合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部工作人员的整体合力,开创一种团结向上、积极奉献、努力作为的工作氛围,使综合部真正成为“一池活水”。

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

3.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会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办字[2007]749号)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范文第2篇

“一个平台三级中心”构筑“为人民服务”新载体

“一个平台三级中心”,即县党政综合服务指挥平台和县镇村(社区、企业)三级党政综合服务中心。县党政综合服务指挥平台,由指挥中心110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扩展功能,将服务内容扩大至消防救援、供水供电、医疗救急、防灾减灾、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县镇村三级党政综合服务中心,是县镇村(社区、企业)三级联网、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其中的村级党政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建设便民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综治维稳工作站、党群活动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农家书屋等“三站二室一书屋”,为村民提供包括治安维稳、文化科技、事务代办等全方位的服务,并实行群众事务代办制,借助信息化无纸化办公,推行办事材料“预审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成事。目前已建成93个包括县、镇、村(社区)、企业党政综合服务中心(站),共为党员群众办理各种事务16100多件。年内,我们将全面完成全县其余114个村级党政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进一步丰富“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标准化建设为村级党组织定标立规

县委着眼于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威信和形象,出台《清新县村级组织标准化建设意见》,通过对村级组织定标准、立规范,提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全县90%以上农村党组织建设达到功能定位、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组织生活、制度建设、服务党群、党务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八个标准化”。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建好队伍。县委在把村干部的补贴和村级组织的运作经费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支持并保证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妇代会等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正确行使职权。二是完善阵地、提升功能。今明两年,每年确定15个残旧村级办公场所,县财政支持每村1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使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到2015年普遍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年内全面推进村级党政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并着手组建农村党群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行动,做到功能扩展,服务升级。三是完善制度、规范运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账镇管等各项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较好地形成了党领导下村“两委”协调运作机制;建起规范的党务村务公开栏,打造“阳光村务”,提升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推动全县90%以上村党支部分类定级达到好的等次。

“提质”工程为村级组织强肌健体

针对农村发展党员入口不严、出口不畅、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县委出台了《清新县农村党员“提质”工程实施意见》:一是从增量上明确工作重点。紧紧围绕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重点将“双带”能力比较强、热情服务乡邻的人员列为增量重点,努力扩大党员在农村的社会影响力。二是竞争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全面推行农村基层组织推优制度,入党申请前须有一次以上的志愿服务记录;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前,必须获得村级团支部、妇代会、村委会过半成员的推荐;申请人答辩须经过半数党员、村民代表测评并获得过半数同意的,方可择优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重点教育培养。三是加强培养考察择优确定发展对象。教育培养期内,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至少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每季度提交一次思想工作汇报,并以书面方式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经征求半数以上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获半数以上同意,方可由支委会讨论确定为发展对象,并严格执行政审程序。四是注重群众公认确保新党员质量。全面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在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要以书面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半数以上村民代表参加测评,并获过半数以上同意的,方可提交党支部大会投票表决。五是加强管理,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以书面形式民主评议党员。明确不合格票占到会参评党员人数60%以上的为不合格党员。对不合格党员,视情节分别采取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结合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党员诚信档案,定期开展党员诚信等级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并将党员诚信等级运用到评先评优、经营创业、劳务就业等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县通过《意见》新发展党员472名,对3名不合格党员进行暂缓登记处理。

村组两级议事会探路乡村治理新模式

针对村民自治制度下存在村委会监督缺失等问题,清新县委着眼于强化党的领导,结合目前农村推行的“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建立村组两级议事会制度。在村民小组一级,通过村“两委”成员和本村民小组(或自然村)的党员、村民代表和杰出乡贤联合提名,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审定后,由村民小组长召集2/3以上的户代表会议进行投票或表决,选举议事会长1名、成员3—7名,议事会牵头村内公共事务管理、村规民约、财务管理和村务监督,以“两议三公开”(即议事会商议、村民代表或户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公开、结果公开)的方式,做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如禾云镇井塘村一队率先成立7名成员组成的村小组议事会,迅速通过了久拖不决的村中停车场的建设决议。在行政村一级,议事会成员候选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党支部推荐、党员推荐、村委会推荐、村民代表推荐、个人自荐五种方式提出,交党支部审定后,由村党支部委员会组织选举产生。成员中党员、村代表、乡贤各占三分之一,每届任期三年。议事会负责组织开展本村公益事业、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对村委会工作进行监督、协调。议事会可受理村民对村委会成员提出的罢免案,也可以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提出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案,从而克服人情社会中群体意志演化成个人行为的弊端。目前,全县已有11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成立了议事会,为村民办理久决不下的村务1397件,为探索基层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范文第3篇

同时,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出现需要文化管理部门帮助判断、确认是否是特定文化产品或含文化要素的产品等一些专业问题,因此也必然涉及综合执法的问题。文化产品有其特定的属性和特征,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归为文化类产品,因此如何将文化产品与市场中其他产品予以区分,从而正确适用不同的法律,这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判断的问题。例如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经常会有一种案例出现:信息产品与艺术信息产品究竟如何区分?在执法体制上,对产品,公安机关和文化管理机关都享有处罚权,但公安机关对于产品与正常艺术产品的专业判断显然不如文化管理部门更为精到,因此单一执法势必加大判断失误从而引起行政违法的风险。

二、综合执法模式的再观察

尽管综合执法模式在大文化体制的构建中有其正当性,但这个概念本身却有一定模糊性。准确地说,无论是理论上、立法文本上还是实践中,“综合执法”更多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特点,内部有很多具体模式的差异,如果不能仔细甄别这些模式的差异,则无法有效发挥各自制度的功效。

(一)协作式与协调式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确定了在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协作机制作为一种基本的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协作机制在实践中主要是指组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协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定期召开行政执法联席会议,不定期地召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联络员会议,对执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及时研究执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它不同于由某一个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来统一行使执法权,也完全不同于委托执法或授权执法。从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机制更多偏向于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等协调性事务,还没有深入到个案中具体执法的协作、分工、配合与管辖冲突的解决等更关键的问题,偏向于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政策通气与共识寻找,可操作性还需要增强,需要进一步解决协作的实干性、实践性、个案性。协调模式则偏重于不同的行政执法主体,例如文化部门、工信部门、工商部门,在文化市场监管过程中对于出现职能冲突、管辖权发生异议或需要公务协助等情况时,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职权协调和事务协调,更好完成行政执法任务。与协作机制相比,其具有更多的个案针对性和实质性。

(二)协调式与处理式

协调式执法具有针对个案的特征,但它又不同于以特定权利义务的处理为特征的处理式综合执法,需要我们进一步甄别。从学理上看,协调主要是解决差异化问题,解决职能和事务冲突的问题;处理式综合执法解决的则是职能联合的问题,需要在不同层次上联合不同的执法力量共同做出一定的行政决定。处理式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中规定得还比较简略,实际上从行政法原理与实务经验看,综合执法至少有三种形式:一是监督检查的综合执法。例如文化管理机关、工商机关、质检机关联合对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进行执法检查。二是行政处罚的综合执法。例如对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以共同的名义做出处罚决定。三是行政调查的综合执法。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违法线索,配合、协助主要部门进行调查。将来我们的制度设计必然要在这样几种模式上尝试构建更加统一与系统的综合执法模式,也就是在监督检查、行政调查、行政处罚中都应该采取协作机制,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同时还要设计职能冲突的解决规则。同时,在综合执法中还必须考虑是否存在主次之分?这一问题在行政许可法相关司法解释和实务经验中已经明确,比如统一办理程序中,一般需要确立主办机关,形成相应的辅助办理机关,主办机关享有一定的指挥权和协调权。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中也应该有主次之分,赋予文化管理机关一定的指挥与协调权。

三、综合执法机制运行中的焦点问题

目前的立法文本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实践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这需要在学理上进行提炼并进一步反思。

(一)综合执法机制与独立执法的关系

除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中国还有很多单行法律、法规、规章赋予了相关部门单独执法的权限,那么独立执法模式与协作机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什么时候独立执法,什么时候需要协作执法,谁来判断和决定,如何判断,标准何在,如何实现两种执法模式的转化与统一,这些都是需要在程序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的重要方面。

(二)综合执法机制中决定与执行的关系

文化行政管理机关在与其他部门协作执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就是对于查处决定与执行权力如何分配。①从目前的现状看,文化行政管理机关拥有的优势是专业优势,尤其是对违法行为判断的专业优势非常明显。但是文化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不够,力量薄弱,因此是否应该由其来采取一些执行措施,包括行政强制措施中的执行手段、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与行政处罚的执行,例如现场检查、询问当事人、查封、扣押等手段,因此在综合执法机制中,文化行政管理机关应该具体扮演何种角色,还需要认真考虑。

(三)执法手段问题

目前综合执法手段主要有三种:检查(调查)手段,如现场检查、询问、查阅复制、抽样检测等;强制手段,如查封、扣押、责令改正、销毁等;处罚手段,如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这三大体系中有如下问题值得思考:1.执法手段运用的程序如何进一步明确法律文本仅仅是对这些手段进行了肯定、授权和罗列,但没有对其运用程序做进一步的规定,需要通过实施细则或实施条例予以明确。没有明确是否可以完全参考《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从法理上讲,当然应该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重要法理。因此,将来可以考虑条件成熟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文化综合执法指南或手册,②将具体的程序通过清晰的流程图标示等方式予以明确,更有效地化解执法的模糊性与程序的随意性。2.执法手段的衔接、协调与配合如何进一步明确某一个部门在行使这些手段时如何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手段进行协调与配合,同样值得研究。尤其是对处罚手段,要注意遵守“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这样在手段行使上就需要注意协调与衔接。3.执法手段的裁量基准如何进一步明确对于手段的运用以及运用的程度需要注意合理性。例如,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查封、扣押,如何具体判断;处罚中的警告、罚款等不同手段的使用,以及各种具体的法则如何具体确定裁量的标准、精度,都必须进一步明确,才能规范裁量权的行使,做到合理、合法。4.处理复杂案件的问题在执行体制中也应该初步考虑处理复杂案件,例如跨行政区域违法,很多违法主体甚至国外、境外违法主体违法,多环节关联违法等现象,都需要在执行体制上予以特殊考虑或设计。目前的制度设计还不足以满足相关需求。

四、综合执法体制重点建设的制度领域

一是联合调查制度。由于执法环境或案件的复杂,需要联合调查的,此时应根据案件的性质确立主要调查机关,其他机关予以辅助,例如在违法销售文化产品的案件中,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以及认定的专业性,对于确立著作权,专利管理机关与文化管理部门作为主要调查机关联合执行。二是联合处罚制度。由于违法行为触犯了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为了避免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可以在沟通协调后联合做出属于行政机关处罚权限的处罚,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三是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联席办公会议作为一项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制应该予以保留和明确。联席办公会议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由相关职能部门对一段时间内典型执法案件或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沟通协商与处理。在职能性质上,联席办公会议应该是不占独立编制与经费的议事协调机构。同时,联席会议应该制定规范化的文件,明确多级多层次的形式,既要建立“高位协调”的会议制度,又要形成具有行动力、执行力的下一级会议制度。形成的会议纪要需要报送上一级共同领导并抄送各下级有关部门予以认真学习领会落实。2010年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建设的通知》中也专门强调了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设,即“对联席会议参加部门、人员,召集方式、会议内容、会议频率、会议决议适用等作出规定,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可以说已经为这一制度奠定了雏形,接下来应该在联席会议的组成、召集方式、会议内容、会议决议效力、会议决议执行与监督等方面做出更加细致和具体的规定。四是联合执法的特殊情形:公务协助制度。与文化市场管理行政执法相关的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法学上的通说或一般法理,彼此之间基于如下理由都应该建立请求协助的内部规则:公务因法定原因确实不能亲自完成;因事实原因,尤其是缺少所必需的人力和设备而不能完成执法任务的,特别是针对文化管理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的现状;不具备且不能调查获得为完成某一任务所需的对一事项的知识;完成公务所需的书证或其他证据,由被请求机关拥有等。五是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对于在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内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应该由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牵头,由相关部门共同挂牌督办,责任共担,形成执法力量的联动配合,提高执法效率。六是政策研究制度。对文化市场管理行政执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对策。对打击违法活动长期不能解决的地区,应认真做好调查,及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五、综合执法模式的边界:公众参与和行业自律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范文第4篇

为了更好的执行综合计划管理,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从而保证综合计划的落实,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结构应该有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大的体系组成。决策也就是领导层,一般来说应该是电力企业的领导来组成。决策部门主要的工作和责任是统筹整个综合计划管理,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进行选择,同时监督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落实。管理部门应该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组成,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应该是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沟通的桥梁,它既要向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数据,让决策部门根据数据和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同时还需要根据决策部门的意见对综合计划方案进行修改,另外还应向执行部门传达决策部门的决定和综合计划方案等实施要点。执行部门主要由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具体的工作人员组成,是具体执行综合计划管理的人员,也是最后落实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人员,其工作主要内容是依据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制定的综合计划管理方案执行相关决定,同时将综合计划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向管理部门反馈。通过决策,管理,执行三个部门的分层的协调合作,可以构建一个完整循环的综合计划管理结构,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

(二)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管理指标体系

综合计划管理的顺利实施除了需要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结构,同时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为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提供一个参考。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电力企业经营与生产各个方面。电力企业经营与生产主要包括电网的发展、企业资产、供电服务以及经营绩效。因为设置综合计划管理评价指标时应该从以上4个大方面着手,细化指标,为综合计划工作提供切实可以的评价。另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在评价指标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善其存在的缺陷,为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

(三)综合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相挂钩

虽然供电企业已经将综合计划管理纳入绩效管理范畴,但是并没有对执行层及操作层设立明确的考核条款与奖罚标准,所以必须要将综合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在目前形势下,供电企业需要针对与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人员,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供电企业发展策划部门可以综合计划管理涉及的专业部门提出明确的奖罚建议,在进行单位的绩效考核时可参考此奖罚建议进行考核。只有确保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覆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相关专业,才能切实保障领导层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高度重视,才能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供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组建专门的团队,开展专题研究,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行的建议。

(四)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以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的指标体系为“纲”,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即:综合计划、全面预算、综合统计、跟踪分析、绩效考核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综合计划管理牵涉到整个供电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其管理数据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充分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一方面,对综合计划管理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构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央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分权限式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依据中央数据库,对所需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讨,为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五)结束语

综合管理部合理化建议范文第5篇

一、前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1、召开会议,全面动员。4月11日,区委六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结束,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尤其是区委曹裕江书记、区政府吴明益区长的讲话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区城管局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工作。于4月18日、4月27日,先后两次召开吹风会和动员会议,全局副科级以上干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政务中心城管窗口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由纪委书记孙礼鹏主持,党委书记刘永平、局长汤斌分别作动员讲话。动员会议结束后,机关各科室、基层各单位纷纷召开会议,进行层层动员,对照区委提出的重点整治的十个方面问题展开了认真讨论和对照查找,每个干部分别作出了郑重承诺。

2、清理排查,落实“三减”。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按照“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局7个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逐一梳理。一是实行“一站式”服务,减时限。对7个项目的审批时限全部提速,将原来在一般情况下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办理时限,全部提前到1天内办理完毕。二是实行“代办式”服务,减程序。将7项城市管理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由城管服务窗口负责代替办理,并选派了业务强、素质高的三名同志担任窗口首席代表,专门负责受理、传送、报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让群众多走一步路、多拐一个弯、多跑一家门。三是实行“一票制”收费,减费用。按照“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原则,所有办证收费由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收费窗口统一代收,直接进入区财政专户。4月份,我们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支持来汉南投资企业发展的意见和要求,对远大瑞华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厂房建设项目每平方米18元的生活垃圾服务费全部进行了减免。经过认真清查,截止目前我局窗口对受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予以办理,没有发现违规办理、拖延办理、超限办理、乱收费等现象。

3、创新举措,治庸问责。为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大力整治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问题,深入贯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的工作理念,局党委决定在全体机关干部中推行“包街道”、“包社区”、“包路段”马路办公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4月27日起,区城管局20余名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纱帽主城区各街道及社区,实行“包街包社区包路段”的马路办公工作机制,深入了解并现场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驻点包片人员每周用一半的时间对驻点街道、社区、路段进行巡查、指导、督促,了解有关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具体情况,积极帮助驻点街道、社区、路段解决实际困难,每周提交一份马路办公检查记录和分析材料,指出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意见。区城管局把驻点包片的成绩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与年度考核、工作业绩挂钩。此外,局党委每月还对干部驻点包保工作进行点评总结。推行机关干部马路办公制度后,机关与基层的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机关指导基层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机关加强基层一线工作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明显减少,“大城管”工作成绩明显上升。

二、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

(一)在体制机制上制约跨越式发展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建设规划缺乏长远性和前瞻性,使城市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城区内集贸市场容量小,专业市场缺乏,以街为市、以路为市随处可见。

二是多元互动的“大城管”格局尚未形成。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实行的是“以街为主、村湾(社区)为基础、区街联动”的原则,但现有工作体制和管理体制,特别是“大城管”工作机制建立后,街道、村湾(社区)、部门职责难以落实到位,存在权责不等、多头管理的问题,往往是“好事大家争着管、难事没人管”。在实际管理当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沟通、工作协调等机制,城市管理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导致“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脱节,城管部门处于被动执法的局面。比如: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的问题,由环保部门审批和监管,城管部门负责执法,但城管部门没有审批管理方面的信息,对噪声执法缺乏专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只能对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和教育,难以实施行政处罚,也没有制约性措施,管理的实效性不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政府财力不足,部分道路长年破损得不到维修,开放式居民小区地面、花坛破损、污水漫溢等问题十分明显。

四是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区公共地带、居民社区、背街小巷等地段乱堆乱放、乱倾乱倒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

五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和奖惩措施,起不到有效监督和促进工作的作用,从而导致各责任单位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二)在实行绩效管理、推进业务工作和重点任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我们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贯彻执行上与要求还有差距,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也不够,个别制度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在实际中得到落实。如工作责任绩效考核奖惩制度不落实、少数工作人员上班经常迟到、早退,等等。

2、创新意识、主动作为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工作缺乏超前考虑,习惯于墨守陈规、循规蹈矩,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或者遇到复杂的工作情况,瞻前顾后,求稳怕乱,求稳怕险。

3、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由于平时忙于具体业务工作,忽视政策法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政务公开透明度不高,职能职责、方针政策、工作效果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机关办事程序不规范,给基层群众了解城管工作或前来办理业务带来不便。三是少数基层干部作风飘浮,不能经常深入工作一线、深入工作现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不够好。

(三)在机关管理和干部队伍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主动性、责任心不强;有的干部工作拖拉,办事效率不高,上面推一下下面动一下。

2、少数人思想懒惰,学习进取意识不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好大喜功,贪图安逸,吃苦精神差,高高在上,官僚作风,喜欢遥控指挥、电话指挥。有的干部说的多,干的少,对己宽,对人严;有的干部缺乏扎实认真、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

4、“管理就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执法队员中仍然存在执法态度生硬,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的行为。

四、初步整改措施

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管理工作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大力整治城管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干部队伍中作风纪律不严和存在的“庸、懒、散”问题,通过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努力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转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营造求真务实、奋勇争先、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提高城市管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为加速推进汉南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最优质的城市环境和空间。

(一)以办理市人大3号议案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1、科学编制城市综合管理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制订城市综合管理发展规划,明确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城市市容管理、环卫设施建设、市政设施建设、景观亮化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2、进一步理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坚持“以街为主、村湾(社区)为基础、区街联动”的原则,界定区、街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责任,定位区、街在城市综合管理中承担的主体责任,强化相关部门在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的应尽职责;二是完善运转机制。完善组织保障、发现即处、交接督办、例会调度、奖惩问责、数字化管理等工作机制,健全区、街、村湾(社区)级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体系,强化执行力;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深化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检查督办、考核评价的作用,坚持定期召开调度会,对改善生活环境工作进行调度部署;四是改进管理手段。借助区公安分局视频监控系统,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与“大城管”查看更多下面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模式相匹配的全覆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管理和调度指挥体系,促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轨道。

3、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在2010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体系,同时将其作为区人民政府对各街、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完善检查考核机制,严格检查标准,规范考核方式,继续实行对主城区纱帽街每日检查、其他街道每周一次检查,对检查问题每日反馈、成绩每月排名、媒体每月公示的考评方式;坚持专班巡查督办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的制度,强化奖惩措施,以确保城市综合管理考核评价公平、公正、公开、科学,从而促进城市综合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4、强化城市综合管理经费保障。建立区街共同投入、逐步增长的城市综合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将区街两级城市综合管理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增加环卫作业、市政维修、专项整治等管理维护工作经费,并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城市综合管理相关工作经费投入要求,确定区、街分担比例;各街、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意见》(汉办发[2010)12号)文件精神,落实长效管理职责,配套落实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处理场建设、环卫车辆购置、公厕建设、垃圾容器、道路维护、污水排放等资金,保障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相关工作顺利实施。推进环卫作业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综合管理。

5、统一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网络。对城市重要景观、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区分城市不同区域的主要功能,制定城市容貌标准,完善管理作业规范,对标志性建筑、平面和立面环境、景观灯光、户外广告、城市家具、广场游园等涉及城市容貌要素进行统筹管理;划定一批“严管区”,严格加强管理,严禁违法建设、违法占道、违法设置广告招牌等对城市景观环境的侵害。

(二)推进“政府型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建立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多元互动型管理机制。

城市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更好地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群众引导和参与机制,变单纯的政府型管理为多元互动的社会化管理转型,提高城市管理的社会满意度。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上街宣传活动等活动,深入社区、村湾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活动,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自觉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遵守城市管理规定,让群众知道城市管理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制裁。要组建城管志愿者队伍,开展城管体验活动,让群众亲自体会城管工作,增进城市管理的共识;对出台的城市管理政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激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推进“管理型城管”向“服务型城管”转变,建立符合城城市发展需要的队伍管理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管理更加注重服务意识,把握管理即为服务的理念,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社会效益。

1、坚持不懈,狠抓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执法部门永恒的主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加大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执法队伍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现象,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发挥好典型引路的作用。同时继续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城管人员执法水平,促进我区城管队伍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