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1篇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实施近两年了,它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包括研究性活动、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块内容。其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实践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认为这门学科没有固定的教材,因此实施教学的内容东拼西凑,各自研发教材进行尝试教学,所以在尝试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意外。在此,我想就自己在上自编教材《认识蔬菜》时的教学片段和自我反思来谈谈,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获得大家的共鸣。

情景描述::

片段1:课堂教学中,我出示了装着黄瓜和苦瓜的黑色袋子,神秘地请学生进行摸猜游戏。有个学生摸猜后告诉大家一个是黄瓜,另一个不知道。我请他看一下苦瓜,学生还是说不认识。当时可把我急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我已经在其他班级两次试教了此课,当时叫上来的孩子都能叫出苦瓜的名字,我以为学生都认识,没想到竟然不认识,这可把我的思路打乱了,我性急地取出苦瓜,问其他学生有认识的请举手,班级64个孩子里只有10多只手举起。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变预设教案,把苦瓜的吃法、作用介绍了一番。看着台下孩子们若有所思的眼神,我想他们今后绝对不会说不认识苦瓜了。

片段2:认识蔬菜,并给它们进行多种方法分类时,学生说出了按“颜色、形状、长在哪里……”等多种分法,教室里一片热闹场景。这时我欣喜地看到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不太自信地举手了,于是我请他再分分看,学生说,他可以按自己喜欢的蔬菜和不喜欢的蔬菜来分,把它们分两类。这个想法倒创新,我预先没有设计。于是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创意,真聪明!然后让大家想一想对他的想法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蔬菜都有各自的营养,千万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保持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在探究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片段3:在分组调查蔬菜种类时,我按照自己的预设,将全班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8人,一个组长),进行了确定本组喜欢的蔬菜种类的小组讨论。其中一组,因为意见无法统一而争执不休。组长及大部分的组员都认同调查绿叶蔬菜,而少数几个学生则喜欢瓜类蔬菜。我看了看他们,还没有时间仔细询问,组长毫不客气地发话了:“我是组长,你们应该服从。更何况大不分的组员都认同调查绿叶蔬菜。少数理应服从多数。”“你是组长,需要协调组内意见,没有错。但是我也有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啊。”一个孩子据理力争道。我没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讨论,由于分组的固化而演变成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赛。最后,争论以少数孩子的妥协告终。屈指可数的几个孩子的个性思维,在强权下被压制。

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它的开展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一定要因地制宜,利用区域优势,根据“就近、便利、灵活”的原则,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点,体现每一所学校所在地区的特点。例如学生是否认识苦瓜这个环节,因为这种蔬菜在我们诸暨喜欢吃的人比较少,外地人比较喜欢吃,不吃当然也不会去关心、了解它了。事后得知,我先前试教的班级有不少学生来自外地,还有一些家里办企业,雇佣了很多外地人,平时已经知道苦瓜了,而今天上的班级里基本上是本地人。因此,我们综合实践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逐步建立起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资源馆,充分利用校内外设施、设备、场地和资源,还可以将校外资源移至校内,为研究提供方便。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2篇

二、参与人员: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

三、活动背景:

图形是传达信息最精炼的形象语言,形简而意赅,是传递信息最便捷的工具,我们在操作电脑、玩手机时,会看到各种代表不同含义的图形,即小图标,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见到形形的图标,如交通标志、安全出口、校徽、汽车图标、奥运会体育图标等,这些图标无论在形状、色彩、质感、体积、空间上都给人以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它不但是重要的形象元素,也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作为人类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越来越显示其极重要的独特功用。通过这些图标,同学们能迅速理解这些图标所代表的含义,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动手用电脑来设计富有含义的图标呢?

四、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绘图工具的用法,让学生了解图标内容,理解图标的创作意途。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掌握图形绘制的方法,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整合,并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创作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勇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五、活动时间:

共3课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5课时,美术知识的了解

第二阶段:0.5课时,分组、搜索资料

第三阶段:0.5课时,讨论,构图

第三阶段:1.5课时,电脑创作

六、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美术老师对图标的美感特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图标不光是一种符号,图标要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要有吸引人和感染人的力量,要有美感,要有价值,在设计中遵循美的原则,结构紧凑,可以是简约美,抽象美,可以运用简洁的视觉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上信息技术课时,有同学在浏览资料,发现了各个国家十字路口的指示灯都不太一样,这些标志设计形象,直观,富有美感和创意。刚好我们的课程也进行到站标的设计,于是决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次“图标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将美术应用到课程中。

2、活动流程:

(1)经过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特长决定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形式,组成活动小组,5人一组,进行初步的组员分工如构图,搜索、绘制,并推选出小组长。

(2)在前期美术老师讲解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上网查资料了解图标的由来,何为图标,一个富有含意的图标应该包含哪些美术元素在里面,从哪一处入手绘制,按照使用的功能可以分哪些种类:如商标、徽标、企业标、社会活动标、社会公益标、服务性标、交通标、环境标。还有国旗、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它们是否都有表明自己特征的标志。

另外要通过网络了解颜色是根据具体的寓意需要,要具体分析,颜色是有感觉的,分为冷暖、距离、轻重、软硬等。颜色也是有情绪的,一种颜色分两种情绪,如:红的积极情绪是活力、希望;消极情绪就是危险、恐怖。总之,或强烈、醒目,或古朴凝重…….都要恰到好处。要以内容定颜色,如:蓝色多用在电子、通讯、科技方面居多。绿色就用在农业、林业居多等等,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时要给学生讲明文明上网,体现良好的信息素养。

(3)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图标,并对图标进行分类:如电脑图标、生活图标等。

(4)小组讨论,并根据每组同学各自优势选定绘制软件和所绘图标主题,其间可以跟指导老师相互交流。

(5)评比选出优秀作品,要求要学生自评、互评、老师参与评比。

(6)优秀作品到校园网上

3、准备操作工具、提供平台:纸、笔、电脑,能上网。

4、教师指导:由于互联网上内容非常丰富,为避免学生把时间大量花在搜索上,可以提供常用搜索引索和相关网址、绘图软件,并要求设计的图标要美观、醒目,颜色合理、一目了然。

5、按分组人数印出评价量规:要求学生和辅导老师按评价量规进行打分,评比。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各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查找相关图标资料和图片,期间可以构思自己创作哪一类图标。

2、各小组开始分组讨论,可以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选出自己小组要创作哪一类图标;

2)用什么软件来绘制;

3)什么构图,代表什么样的主题、含意和功能;

4)能否识别,采用的主色调及其创作思想;

5)采用平面的、立体的,是意象还是抽象图形,还是其它

6)要设计的图形是否符合人们认识心理和认识能力;

另外,图标表达的含义要准确,避免意料之外的多解或误解,

3、软件创作

4、展示设计成果

请各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意。

八、活动评价

在整个活动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细节活动,进行“跟踪”评价,要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能够灵活应用软件绘制图形,是否能发现小小的图标也能表达出丰富的含义。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有没有团队协作能力,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是否学会欣赏。

4、是否能将自己的创造性成果通过网络形式向大家展示。

5、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6、是否树立了良好的文明意识和品质。

7、图标整体设计是否美观、大方,能表达出设计含意、颜色搭配是否合理,布局合理。

九、注意事项

1、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大舞台,学生在浏览网络时要注意安全防范意识,要文明上网。

2、要多关注薄弱学生,多鼓励他们动手动口参与到活动中,突显出自己的闪光点。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3篇

【摘 要】进餐流程及进餐环境营造,就是大家在就餐时做的各项准备以及需注意的礼仪,幼儿参与,在舒适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及习惯培养,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进餐流程;文化营造;习惯培养一、关于幼儿园进餐流程及进餐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餐桌礼仪一直体现着我国独特的食礼文化,被人们所继承发扬光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优良传统在今天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餐桌上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礼仪,礼节被淡化的现象,以及年p人对食礼文化概念的模糊,甚至连基本的尊老敬贤、长者先的礼仪也不被重视反被忽略。为什么教育的普及,不但没有让传统文化更好的得到继承和发扬,反而被边缘化?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这种变化不仅来自于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教育理念变对它的忽视化,同时也来自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对我国传统食礼文化的冲击。幼儿的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学前儿童全面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即生活”,儿童通过吃饭这一活动能获得和增加经验。社会意识、社会要求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儿童的观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应重视幼儿在园就餐教育。 从现代健康的角度出发, 兼顾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探寻更适合现代幼儿发展的就餐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它的教育价值,分析幼儿的行为,教师从中反思,提升认识,研究策略,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走进幼儿生活环节,让幼儿的进餐环节能成为教育的契机,能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二、幼儿园进餐流程及进餐环境营造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一)分餐时间过长,幼儿消极等待时间较长案例一:午饭来了,三位老师中,一位组织幼儿如厕洗手,一位老师组织已经洗好的幼儿,一位老师分餐。在等待过程中,老师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几个手指游戏玩过之后,幼儿出现专注力不集中和明显的情绪焦躁,并且个别幼儿出现打闹。老师边维持秩序,边继续进行手指游戏。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幼儿园的进餐环节中都会出现。因为幼儿年龄小,专注力不易持久,并且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我的思想,注意力易被分散,加之手指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幼儿已经熟练、倦怠,环节内容不丰富,一位老师进行分餐,导致时间过长,形成幼儿的消极等待。(二)进餐气氛压抑案例二:在进餐过程中要求幼儿保持安静,不发出声音的端饭,小心翼翼坐下,不能偶尔抬头发呆或与同伴低语交流,老师在幼儿身旁巡视徘徊,幼儿只能低头大口吃饭。过于安静、压抑的环境及冷漠的进餐氛围,让幼儿幼儿为了吃饭而吃饭,并不能享受到进餐的舒适及温馨,更谈不上身心愉悦。这样的进餐对幼儿来说也只是必须经历的机械化流程,进餐环境、进餐气氛剥夺了幼儿进餐的幸福感。(三)忽视幼儿礼仪及习惯的培养1.当优先权与传统文化礼仪碰撞案例三:端饭时,明明和菲菲因谁先端谁后端的问题争吵起来。老师上前了解原因,明明认为他是值日生,今天为大家做了服务应该他先端。菲菲认为她是班级年龄最小的小妹妹,并且排队排到她了,明明应该让她先端。听上去两人的理由都有道理又不好反驳,明明是班级的服务者,理应有优先权,而尊老爱幼,不能插队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优先与传统发生碰撞如何协调,在以后的日常环节中很重要,对幼儿的礼仪习惯培养影。2.幼儿进餐卫生行为习惯案例四:在进餐过程中,幼儿边吃边玩,将食物洒在地上或是身上,每天老师餐后整理时,都会发现桌面地面的饭菜很多。并且多次强调吃饭要专心不能撒饭,但是收效甚微。幼儿的进餐行为习惯是从小培养和建立的,并且一味的批讲幼儿并不受用,反而会对幼儿内心造成阴影。并且老师在工作中也会更辛苦,老师的教导、约束与幼儿不好的进餐行为会成为恶性循环。三、幼儿园进餐流程及进餐环境营造中的问题对策(一)加强老师之间协作,丰富幼儿等待时间活动三位老师的情况下,在分餐过程中,看着幼儿如厕盥洗的老师可在幼儿都出来后帮助生活老师分餐,两位老师分餐相比于一位老师分餐,时间可缩短一半。中大班的幼儿可进行值日生活动,每天不同的值日生轮流为大家进行简单的分餐,如分馒头,盛米饭,发放餐具等。组织幼儿的老师可利用等待时间,为幼儿讲一个简短故事,分享绘本,或是针对上午的活动进行简短总结,针对近日幼儿问题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玩手指游戏时多准备一些师生、伙伴互动类游戏,不但让幼儿耳目一新,还促进了每位幼儿的参与性,进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手指游戏的积极性。或是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进行不同的活动内容。如:托小班可说简短温馨的感谢词,主要感谢身边为小小的他付出的人。并且听老师用故事或儿歌的方式进行食谱播报,食材介绍,让幼儿从中了解每天的食物营养,对挑食也有好处。中大班可说一些内容更有意义的感谢词,出来身边对他付出的人,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感谢天地和自然对人类的包容与贡献。把食谱播报的任务给幼儿,每天每餐不同幼儿轮流播报,不但让幼儿的服务意识更强,也促进幼儿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更有成就感。鼓励幼儿花样播报食谱,如:快板播报,唱歌播报,变魔术播报等等。让食谱播报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你讲我听,而是让幼儿期待的节目。老师之间更协调的配合,幼儿等待时间活动内容的丰富,让消极等待转变为餐前的愉悦时光。让幼儿进一步懂得感恩,了解食物食材的营养价值,为幼儿良好的进餐氛围打下基础,促进幼儿食欲,转变幼儿进餐思想,从而影响其饮食习惯及进餐行为。(二)营造温馨的进餐环境,提升幼儿进餐幸福感在进餐过程中可根据一年四季的季节特色播放不同的轻音乐。如:春季万物复苏,可选择灵动一些的森林之声。夏季燥热,可选择清爽柔缓的音乐。秋季沉闷,可选择节奏欢快一些的音乐。冬季阴冷,可选择音律浑厚的音乐。也可根据天气特点,偶尔改变进餐环境,如在天空晴朗明媚的春天,讲餐桌搬至户外,让幼儿边赏花边进餐,普通的进餐环节就吃出了野餐的快乐。也可在夏季凉爽的傍晚,关上室内空调,在户外享受夏日的自然凉风习习,更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还可在每张餐桌上摆放一些微景观。微景观中可含有与幼儿年龄特点相匹配的摆件、当季的鲜花绿植、可培养的蔬菜苗(蒜苗、芽芽菜、生菜等)等。可以让幼儿每天看到大自然的美好,观察蔬菜的成长,进一步感知食物的由来,从而更珍爱食物。进餐环境的改变让压抑的氛围变得轻松温馨,让进餐成为一个幼儿期待的环节,并在此环节中享受的吃入身体所需能量补给,治愈幼儿小小心灵的或缺,让幼儿的身心都从进餐中得到满足与释放,每天一日三餐,每天至少三次的幸福感满满。(三)幼儿礼仪及习惯的培养1.规矩让我们一起来制定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托小班设置小助手活动,分发摆放餐具。中大班设置值日生活动,除分发摆放餐具外,还要整理桌面,刷洗共用餐具。让幼儿每天轮流服务。托小班的小助手让幼儿在帮助老师和小朋友的过程中,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加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尝试独立完成工作,进而从中获得成长的成就感。中大班的值日生在值日生工作中懂得别人对自己的服务,自己也要服务于别人,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生活自理能力,为自理卫生行为习惯打下良好基础。老师可和本班一起讨论、制定服务流程,及端饭顺序等,规矩大家一起制定一起遵守。当遇到特殊情况(如个别幼儿身体不适、在家里进餐时有长辈等),也可适度调整,老师要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懂得、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规矩更人性化。2.做好家园共育一种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原生态家庭的教导。老师负责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段,如回家后家长不予以配合,那么好的卫生习惯的建立只是空谈。建立好的进餐卫生习惯,首先要有好的进餐习惯意识。托小班幼儿较小,说教对于他们而言枯燥乏味,可通过唱歌、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在进餐环节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儿歌《要是手脏别碰我》,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知道吃苹果前要洗手,进一步改编为吃东西前要洗手,加深幼儿洗手才能拿食物的意识。故事《漏嘴吧》,让幼儿通过对故事情结的理解,知道吃饭不能洒饭,不要做漏嘴巴等等。中大班幼儿相对托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已经建立,并且有了自我的思想,说教及简单的儿歌和故事就不再始用于他们。对于中大班幼儿可设置一些班级职务,如小组长,在进餐环节中提醒本组撒饭的幼儿整理干净。还可设置一些评比,奖励,如每周评比一次每组进餐最干净的幼儿,给与一些小奖励。从而让中大班的幼儿懂得自我约束,懂得别人的提醒是对自己的帮助。也可一起制定一些进餐规则,如掉的饭菜自己捡进杂物盘,饭后自己整理自己的桌面,自己刷洗汤碗等等。身为班级一份子,每个人都参与制定班级规则,每个人都要遵守班级规则,让幼儿的集体意识更强。通过良好的进餐卫生行为习惯的建立,迁移到一日生活中其它环节的卫生习惯建立,从而为幼儿一生的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卫生整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近几年我园(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在探索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细节管理中,把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也作为重点,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切实解决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促进了教师相互交流及自我反思,提高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童本课程》[4]傅媛蕾.《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4篇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七至九年有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分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下就我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希各位领导和专家不吝指责。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如在与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的密切配合中,组建由学生为主体的春蕾文学社和小记者班,利用节假日及学校大型活动期间,进行采访及组稿,编辑学生自己的报纸、文集,在校内外发行,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与理、化、生学科的紧密配合中,通过对理、化、生知识的系统了解,自行设计相关有益的实验观摩活动方案及趣味知识竞猜等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促进了理、化、生学科的健康发展,并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设想,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确立了“主动探究,主动展现,主动构建”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学好理、化、生知识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使胜利门中学的理、化中考成绩一直领先于市内同类学校。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结合理、化、生、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家乡水源的综合利用作出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清洁水源的蓝图,颇有新意。

而后又带领学生去市芦村水处理厂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水资源的现状和处理后达到的效果,亲眼目睹了处理生活污水的各个过程,增进了理性知识,为探究性课题注入了具有现实性、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的活力。通过参观活动,学生还对厂方交与一项任务大感兴趣,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水处理后留下的固体污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回来以后,学生们设计了不少的方案,进一步加以论证,准备将这些原来只能放到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处理的污泥用于种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长的基肥等,又一次为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究开拓了新视野,引发了他们美好的遐想。

如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科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东林先贤的爱国精神,亲临东林书院旧址进行实地采访和参观,对进一步理解东林精神增添了不少新的材料和内容。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当时东林先哲们提出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得到了深刻理解和深层次的探究,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的积极性。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利用秋游之际,在综合活动基地开设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通过各类趣味性、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强的活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光荣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扬和提高,使教育寓于活动之中的理念得以进一步的证实,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主提问;探究;实践操作 综合运用

G623.5

【背景说明及提出问题】

《确定起跑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0-81页)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之后,是对前面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学生学习本内容的知识基础是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由于本教学内容是与体育学科整合、综合性很强的教学题材,有标准跑道的学校如果能够与体育学科整合开展综合实践,实操确定起跑线活动,对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但广州城区和近郊的小学,极少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实施现场实操缺乏可行性。而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型教学如何把握?需关注落实哪些的数学素养?很多教师都不清楚,为此本学片组织“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教学研讨,由片内的同一位骨干教师承担执教《确定起跑线》的研讨活动,实施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研讨效果。

【议论分析】

从上述同一位老师两次不同教学方案的实施来看,导入环节和应用实践环节的设计思路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探究环节都主要围绕“400米标准跑道的结构“和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差”进行,只是第二次教学中,老师更关注教学的细节,关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素养,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真实过程,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起跑线》的教学研讨中,参与研究者不是对第一次教学构思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实践观摩中改进教学方案,结合对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标理解,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

如何把握数学综合与实践?结合本教学案例的研究,给笔者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1.自主提问,萌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综合实践领域内涵阐述――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学习活动,那就要求综合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提。本案例教学,本来以“小动物分别在内圆和外圆赛跑是否公平的情境”导入是比较有趣的,但老师的二次教学还是了进行大胆的删改,由学生课前调查互动交流形成多个问题,由老师把问题进行综合聚焦,引出主题。问题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为实践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老师还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小问题,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2.重视探究,体验过程

数学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情“扶”“放”结合,指导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全员全程参与自主学习。

3.实践操作,尝试解决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得出知识规律后,如果能在400米标准运动场上进行实操,则是理想的,但对于很多学校来说不是很现实。本案例的二次执教把“环形跑道缩小成模型,让学生运用知识直观操作确定起跑线”,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知识内化为能力,使数学变得鲜活而生动、好玩而有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综合运用,发展能力

本教学内容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本案例的探究过程综,老师在指导“直道长度、弯道直径、弯道圆周长、跑道全长、与内跑道相差”等计算时,就充分体现了对以上三大领域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有效拓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探究,互动交流、反馈,相互启迪,把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提升。

【引申与思考】

总之,“综合”、“实践”就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要关注的核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探究实践,真实体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体现。笔者认为,本案例的教学中,探究环节如能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一个跑道模型,把跑道的结构、跑道长度差的规律探究,都让小组合作按照模型给出的数据进行,把探究过程模式放得更开,挖得更深,更直观,实践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兴趣和思维。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