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疏导方法

心理疏导方法

心理疏导方法

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篇

一、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心理障碍的疏导必须坚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疏导心理障碍,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因此在疏导心理障碍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依据、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能耐心正确地研究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摒弃主观武断的做法。

主动性原则:体育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学生心理冲突、心理障碍产生之前,做在问题行为形成之前。

信任性原则:成功地疏导心理障碍,在于信任。信任是一种感召力量,信任是双方的。体育教师在心理障碍的疏导过程中,要真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理解和爱护他们,促其敞开心灵大门,自觉地接受心理障碍疏导,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疏导心理障碍的实效性。

二、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

形象转变法: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常具有服饰保守、说话迟钝、走路畏缩等特点。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是改变其心态和克服其心理障碍的一条途径。平时在教学中发现, 跑步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跑的就相对很快。因此,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特别注意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饰,养成讲话大声的习惯,走路昂首阔步,比平时加快速度等等。

语言激励法:语言是思想的暗示,语言是思维的有效刺激物,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有意地让学生用“我能行”“我相信自己”之类的积极语言为自己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在上课之前或练习之前念上几遍,在语言激励后,再满怀信心地学练。

预演胜利法: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每当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战胜面对困难时的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显著的效果。

扬长避短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一个人用己之短,而舍己之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欢乐。因此,疏导学生心理障碍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办法。

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2篇

爱情,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当代大学生身处美丽的高校校园,随着身心发展的日趋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与日俱增,大学生恋爱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但是,爱情甜蜜一面的背后就是伤害――失恋,失恋是指恋爱的一方否认或中止恋爱关系而给另一方造成的一种严重挫折。

失恋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失恋者能理智地接受这一现实,但是,有少部分失恋者,走进思维死角,陷入失恋痛苦中不能自拔,极易产生心理阴影。失恋所带来的各种痛苦、悲观、抑郁、绝望、焦虑等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与疏导,长此以往对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严重者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出现报复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

90后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其性格易冲动、控制力较差,遭遇失恋时受到的打击是较大的。帮助失恋者走出阴影,需要从心态上进行调整,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失恋心理,探索有效的失恋应对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正确认识爱情。爱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确认识爱情在自己人生中的位置,懂得把握分寸,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青年大学生谨慎驾驭爱情的前提。正确处理好了爱情的问题,必然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个良性循环。

(二)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不能因为恋爱而荒废了学业,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最应该吸取知识的时期放松自己,沉溺于爱情,这是得不丧失的。只有把学习放在中心,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才能让自己更具有人格魅力,爱情之花才更加长久。

(三)提倡同心通路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是否和自己具有大致相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把勤奋上进、道德高尚、心灵相通作为第一标准。

(四)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双向,爱不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一种付出。不能把爱情看作儿戏,在爱情中应该专一、真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坦诚和信任,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只有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有对方。

三、建立正确的失恋心理疏导方式

如果很不幸进入失恋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心理疏导走出那段郁闷时期。

(一)逆向思考。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有助于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恋爱取得成功,有许多特殊的心理要求,比如:性格和谐、志趣相同、价值观一致等等。如果因为这些方面发生矛盾,使恋爱不能进行下去,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勉强凑合下去,造成以后感情不合,到时候受到的伤害更大,失恋固然不是幸事,然而没有志同道合、个性契合,及早分手也并非坏事。

(二)合理宣泄。失恋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不要过分隐藏或压抑,要找到比较有效的渲泄方法:

1. 向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悲伤。倾诉是很好的发泄方式,能够得到朋友、家人的安慰,也可以通过写信或写日记的方式,排解心中积郁。

2. 可以闭门痛哭一场。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大哭一场,能够尽快的平复心情,帮助舒缓心理压抑的情绪。

3. 寄情于山水,向大自然渲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失恋后可以与朋友一起外出远游一次,体验大自然之奇丽与伟大、人生之赠与美好,会觉得自己失恋的痛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心胸会变开阔,郁闷的心情就会有所缓解。

4. 升华。升华是渲泄失恋后心理能量的最理想方式。把失恋变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把自己投入到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中和对生活的热爱上去,从而将失恋造成的挫折,在更高的升华境界中得到补偿,获得更大、更多的收益。

5. 转移注意力。可以适当的转移自己的生活目标,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是多看一些书,尽量让自己疲劳,这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能早点入睡,不至于因失恋而导致失眠,从而影响学业和自身健康。

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3篇

心理疏导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对人性的高度、全面关注;心理疏导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平等与尊重;坚持虚实并举,心灵与物质并重,是心理疏导的法宝。

一、实施心理疏导“两项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性

实施思想心理问题汇集反应机制。依据“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的客观规律,应用心理学、行为科学,及时对员工心理动态适时掌握。通过设立领导接待日、领导信箱,多渠道、多层次听取员工的意见;利用局域网即时通讯软件,建立员工心理诉求“直通车”群,第一时间掌握员工“思想舆情”;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调查方法,定期评估与分析职工心理现状,为员工心理不适进行把脉。

实施员工心理调节平衡机制。实行倾向性问题提前介入制。按照“发现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原因―互动研讨―制定对策―组织实施―解决问题―固化措施”的模式开展工作,提前介入,及时谈心,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实行心理健康援助机制。对员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心理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及时上门走访,单独沟通交流和劝解疏导。实行局部性问题专题负责制。与发生问题的部门签订责任状,责成其措施到位、化解到位。

二、实施心理疏导“三种形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关怀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运用心理动力原则,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工作动力和创造性。通过开展“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层干部讲坛”、“案例讲坛”、“业务专家”评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在职业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作出科学系统的规划,为员工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每年开展全员履职测试活动。

关怀员工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抓住员工普遍关心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员制度》、《竞聘科级领导干部实施方案》等。在选拔过程中党组织突出“看德才、讲奉献、重实绩”的导向,使广大员工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未来有盼头。

关怀员工生活实际困难。将解决员工心理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始终坚持员工利益无小事,建立“三贴近”、“五必访”和“五必谈”制度,切实解决员工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解决了员工子女就近上学、家属待业等生活难题,还通过多方努力,解决了员工住房的后续问题。

三、实施心理疏导“四种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认知矫正法。针对部分员工认知上存在的偏差或扭曲,采取澄清、讨论等方式来纠正。开展“面对面交流 心与心对话”、“零距离”恳谈等活动,加大对目前形势和政策的正面宣传力度,澄清各种认识“误区”。通过企务、党务、政务公开,建立职工工资奖金明示和工资奖金银行卡支付制度。

实践引导法。以“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 从‘心’开始”为主题举办了“心理健康活动月”。通过“应对压力 体验幸福”专题讲座、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和“健康从‘心’开始”征文等一系列活动,使员工认知了自我,增强了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薪酬待遇差异导致部分员工心理不平衡问题,组织开展了“看工作环境、比敬业意识,看劳动强度、比工作态度,看工作待遇、比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主题活动,使员工在对比学习中进一步强化了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

个别疏导法。注重从心理入手,把握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关注个别思想不稳定、工作情绪波动比较大、日常行为表现异常的员工,让其接受心理辅导培训,并通过当面咨询、电话咨询和信箱咨询等途径,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与指导服务,解决员工在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惑。

兴趣转移法。关注员工的兴趣点,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员工组织起来,成立了绘画、棋类和球类等11个兴趣活动小组,做到每周有活动,节日必活动,月有小活动,季有大活动,架起了员工之间和谐沟通的桥梁。

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双赢

1 企业员工常常面临着哪些压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员工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对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富士康的“十五连跳”是企业员工压力和心理问题的一个极端缩影。

导致员工心理问题出现和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知识更新和岗位竞争的紧迫感增加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企业在紧缩调整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过程中,必然会精简冗员或淘汰落后的技术,这就使员工在掌握岗位新知识、新技能等问题上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岗位竞争压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2.工作节奏的紧张感增加

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商机的稍纵即逝,带来了工作的快节奏和超负荷。员工在快速多变的工作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中,必然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长此以往,会积累成疾。

3.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感增加

从大锅饭到拉开分配差距,从透明工资到模糊工资,尽管企业在分配上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但员工的不平等感还是与日俱增,心理失衡现象逐渐加大。

4.企业文化价值的差异感增加

当前企业人员的变化速度加快,老领导与新员工,新领导与老员工;老观念与新规范,新观念与老规范,在相互交替的过程中会产生空白,在相互适应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在文化价值的认同上会产生差异,这一切都会对员工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和迷茫。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还有诸如家庭生活压力感增加、对健康的渴求与怕患病的担忧感增加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又是当前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

2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及其深刻内涵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就是从精神层面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来达到消除症状,消除心理隐患的一种方法。心理疏导的过程,其实质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3 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1.岗前关爱法

主要针对每年新进人员组织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性质、工作业绩、主要工作内容、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相关情况介绍,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短期培训,可使新进人员对公司的概况有所了解,并能很快熟悉公司的主要情况,提高他们适应新工作的效率,这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相反,如果仅靠他们自己从实习和实际工作中去熟悉,便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这样,对公司、对个人都不利。

2.工作关爱法

所谓工作就是在长时间内,做重复的一系列动作,做重复的一系列事情。既然这样,工作中的人就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调查中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职业倦怠的年轻人最典型的应对则是换工作。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领导要对员工进行“工作关爱”。工作关爱的内容主要是从如何指导和帮助下属更好、更快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3.“琐事”关爱法

“琐事”是相对于公司的大政方针而言的员工个人私事(“琐事”),但这些“琐事”却是紧紧连着公司的大事。

“琐事”关爱可通过建立“四必访”、“四必谈”和“五善于”等制度体现。“四必访”即困难员工必访、青年员工婚事必访、基层员工生病住院必访和员工家人丧事必访;“四必谈”即新进员工必谈、员工出现思想情绪必谈、大龄员工个人问题必谈及工作出现问题必谈;“五善于”即善于沟通、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认同和善于表扬。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

4 情绪疏导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一项针对我国6省市13177名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分别有25.60%、23.52%和1.58%的人处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

员工的精神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其个人及其团队的工作热情,可以间接甚至直接与企业绩效发生关联。那么,如何才能在员工发生问题之前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呢?

1.换位思考法

由于每个人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往往会出现仅从某一角度来看,因此可能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引导员工转换一个角度,就会看到另一番情景,心理压力也就有效缓解。如在工作中面对突然增加的投诉障碍,可能一下子会产生反感和急躁的情绪,认为要下班了又增加这么多单子,真是倒霉。但如果引导处理人员站在客户角度思考,或是这其中就有自己家的电话坏了很长时间修不通,那么,他的这种反感情绪将会降低很多。

2.一吐为快法

纵观很多抑郁症患者,大多都是遇到不开心、不顺心,或者伤害自己的事,往往是顾虑重重,放在心里不外露。时间一长,心里积压的事太多,就会造成精神出问题。相反,性格开朗的人、快言快语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一吐为快,即使有些事说出来可能因此会带来不利的结局,但就其个人而言,他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会出现意外。因此,面对不同的员工,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通过屈膝谈心的方式,引导其将内心的不快向知心朋友或同事、领导倾诉自己的感受,给自己的内心和大脑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其轻松工作和愉快生活。

3.团队协作法

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5篇

一、退休职工基本心理状况分析

目前,鞍钢退休职工人数逐年扩大,截止到2011年,鞍钢有退休职工约12.3万人。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是企业退管办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鞍钢退休职工整体心理状况是健康向上的。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对党和政府满怀感恩之情;老有所学,他们老有所乐,关心企业的发展,思想常新与时俱进;他们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生活充实,对夕阳美景充满期盼。退休职工中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70岁以上大体占一半以上。退休职工在心理上具有一般老年人的共同特征,有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焦虑情绪和消极的心理因素。不良的情绪使得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的还会诱发各种身心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损害身体健康。

本人根据多年从事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观察,退休职工一旦从忙忙碌碌大半生的工作岗位,突然转到无拘无束的清闲养老环境中,一些人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感觉是:失落感、孤独感、无为感、沮丧感、忧虑感。由于适应不了新的氛围,导致出现了不良的心里现象,表现为坐卧不安,无所适从,行为重复,犹豫不决,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沉浸在回忆之中不能自拔,对世事不满,易急躁发脾气,与人相处紧张等等。

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面对的是从各个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而又聚集的群体。他们退休后没有了约束,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养老之地,居住分散,这就为退休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他们又是一个阅历广泛心理脆弱的群体。他们为国家和社会付出了最宝贵的人生年华,一辈子风风雨雨,使得他们更加感悟人生的辛苦。历史的沉淀让他们面对急剧变化的新的人生进程,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心理障碍。

做好退休职工服务工作,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广大退休职工的基本心理状况,在本质上和主流方面,是积极乐观健康的,我们要大力弘扬。比如: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厂退休职工李吉生,退休20多年如一日,积极主动参与和谐社区、绿化社区活动,还累计缝制小布垫7万多,捐献给单位,备受社区居民和单位同志的敬重。全公司有1800多名退休片组长,他们身为退休职工队伍的一员,无私奉献参与退管工作,平时密切接触退休职工,自愿为有实际困难的退休职工开展服务工作,每年排忧解难4000多件。我们要大力宣传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宣传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事迹,号召广大退休职工学习他们的助人为乐精神,倡导积极乐观的退休生活态度,逐步化解心理上的阴影。

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原因不尽相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的对有心理障碍的退休职工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且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些退休职工对腐败现象和分配差距过大现象愤愤不平,甚至经常发牢骚。对这种人开展心理疏导,应从正面宣传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采取的有效措施,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将普遍关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好。一些退休职工片面理解有关政策,纠缠历史问题,听不进有关部门的政策解释,经常怨天尤人的无理上访。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水平偏低,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距离“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养老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民生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全面发展老年事业,做好老龄工作的总目标。企业退休管理工作就是要以落实“六个老有”为主线,全方位做好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心理问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如果我们退休管理工作者,都能做到热情服务,密切联系退休职工,帮助解除他们的疑惑,引导他们心胸宽阔的看待事情,不为心理问题所苦恼,就能够让更多的老同志心情舒畅的面对人生中老年生活这段大好时光。事实证明,心态良好可以延年益寿,如果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怀揣健康的心理,根据个人的爱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诸如主动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关注培养孙辈们的健康成长,或去种花养鱼,练练太极跳跳舞,读读书报练练书法,充分享受夕阳无限好的老年时光,注意个人养生,常常用用脑,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事物,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益于健康长寿。

三、注重两个建设、实现三个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