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爱心活动

社区爱心活动

社区爱心活动

社区爱心活动范文第1篇

主题词:姐妹爱心 帮扶活动 探索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油田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国企改革、改制、减人增效、下岗分流、资产重组和劳动关系的变化等各种因素,形成了以失业和下岗为主体的困难群体。而困难群体中又以困难女工群体占多数。她们的生活、看病、就业和女子上学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影响到油田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切实做好社区困难女工群体的帮扶工作,是社区女工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社区困难女工群体致困原因分析

为了切实掌握困难女工群体的致困原因,找到帮扶解困的办法和途径,实施有的放矢的帮扶,通过近几年来接触、调查和了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社区困难女工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种。

1、因失业致困。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了解到困难姐妹家中,协解人员和集体工失业人员占到40%。协议解除人员中,部分人员2001年办理协解时,年龄在30~38岁,由于工龄短,所获取的补偿金也相对较少;个人缺少技能,又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只是在家坐吃山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上交金额的增加,加之看病、弦子上学、生活等开支,致使生活陷入贫困之中。在集体工失业人员中,女性占到了90%,这部分人员由于本身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能力,也是导致她们生活困难的主观原因。还有一部分是90年代初期油田职工从老家带来的亲戚,帮她们解决了油田户口,当时并安置她们在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从事服务工作。后因改革或改制分流,其中部分人纷纷失业,成为社会人,既不是失业集体工,也不是失业劳务工。安排再就业时不在范围内。她们文化层次低,技能缺乏,连临时性工作都难找,导致她们生活无来源,使家庭经济始终处在最低生活水平线。

2、因离异致困。根据绕计数字,因离异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占社区困难家庭的25%,其中,主要以女性为主。从申报油田困难家庭人员中可以看出,离异的女性基本上是因婚姻关系嫁到油田的无业人员或油田待业子女及失业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没有工作,无田可收入,离婚后不仅使她们在心理上受到伤害,而且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3、因丧偶致困。大部分是由于目己偶因工或因病去逝后,虽有一定的抚恤补助,但因遗属自身无固定收入或收入不高,而且需供子女生活上学,从而导致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困难。

4、因患病致困。由于作为家庭支柱的男职工因工或非因工病残,或者家庭其他成员患大病,长期治序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在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也造成家庭入不敷出,仅能勉强度日,生活艰难。

5、因子女上学费用高致困。有些困难女工家庭子女多,自己收入低,孩子读高中或上大学学费高,使家庭银根紧缩,经济困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困难女工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是缺乏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的人群,如:病人、职工遗属,他们需要得到社会、单位的长期关心救助。二是由企业改革、改制而失去工作岗位的人群,如:协解失业人员、集体工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他们的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需要企业通过多渠道帮助其解决就业,困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二、社区困难女工群体的现状

1、心理状况:一是心理失衡。在失业人员中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收入分配日趋悬殊,贫富分化加剧,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和消极思想。二是自卑感强烈。由于困难,总认为己不如人,孤立、压抑和焦虑,情绪低落,常有自卑感。三是对组织产生依赖心理,渴望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2、生存状况:大部分困难人员由于其身体差、收入低或家庭负担重等原因,生存十分窘困。一是由于入不敷出,生活只求生存而尽量简单节约,有的导致营养不良。二是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求医问药治病,有的由于收入低,不到万不得已不去看病,看病也是到小诊听,耽误了最佳治疗期,以至于小病成大病。三是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家庭教育经验缺乏,单亲家庭的不利影响,使子女得不到好的引导和教育,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考取大学而无经济能力,靠工会救济、向亲戚朋友借钱供子女就读。

三、姐妹爱心帮扶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社区困难女工群体的客观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忽视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势必影响油田的稳定和谐发展,做好困难女工群体的帮扶工作,应从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困难姐妹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姐妹爱心帮扶措施。

1、以姐妹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为困难姐妹排优解难。社区各级女工组织要将姐妹结对帮扶当作是爱民、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爱心帮扶小分队,发放服务卡,设立爱心服务热线。将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姐妹家庭作为帮扶对象,从政策释惑、心理疏导,实物救助等多方面为困难姐妹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女科级干部、女工主任要带头与困难姐妹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一帮一、一帮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定服务对象、时间和内容的“三定包户”活动。坚持定期走访,帮扶责任人每季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一次,每月至少打一次电话,及时了解帮扶对象家中的情况和困难,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帮助。在帮扶活动中,既做到精神帮扶又做到物质帮扶。注重了解困难姐妹的疾苦和需求,不断改进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节日走访慰问和平时帮扶结合起来,送其所需,帮其所难,充分发挥女工组织的特殊作用,尽可能帮助困难姐妹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寻找适合这些家庭的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协助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加力脱困。

2、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姐妹家庭成员转变观念自谋职业。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困难姐妹家庭失(待)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依靠思想严重,存在着“等、靠、要”思想,缺少主动性,吃苦精神,他们总认为,只有在油田找到工作,才算是真正就业。针对这一情况,作为工会女工组织、团委、劳动就业站有义务帮助他们树立目立、自强的意识,引导他们认清油田形势、正视现实,依靠自身努力,走自我创业之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区有不少失(待)业人员,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社区可通过定会栏、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他们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困难姐妹家庭失(待)业人员转变观念,自谋职业。从生活上关心到经济上资助再到观念上转变,治标又治本,从根本上帮助这些贫困姐妹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社区爱心活动范文第2篇

一、2014年度回顾

爱心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自成立二年来,在社区领导的关心下、在社区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爱心俱乐部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二年来,爱心俱乐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注重宣传,增强社区爱心意识

爱心俱乐部高度重视慈善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宣传力度,努力弘扬慈善文化。一是利用宣传栏、社区报、冰心业余文化艺术团等形式宣传慈善,让社会各界关心慈善,了解慈善工作;二是利用社区报,加强慈善典型事迹宣传,每月对社区的爱心人士进行专访刊登,让社区居民了解这些爱心人士的成长历程。三是加强对爱心人士的扩展。爱心俱乐部通过几年的务实工作,社区居民逐渐认可了我们这支队伍,许多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自愿加入,现在的爱心俱乐部已不再是才建立时单一的爱心会员,爱心捐助了,我们已延伸至爱心妈妈、爱心义工。至2014年12月止,我们共有注册爱心会员50名、爱心妈妈22名、爱心义工37名,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慈善、参与爱心的高涨热情,极大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2、创新方式,爱心工作收获显著

捐助是开展慈善活动、实施爱心救助的基础,更是社区凝聚力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筹划、认真实施。一是捐助方式创新。采用了形式各样的捐助活动:开展了爱心助学活动、高温慰问、冰心业余文化艺术团文艺汇演的赞助、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踊跃捐助等。二是慰问对象层次提高:现在我们社区慰问对象已不再是单一的困难户了,社区三胞胎等也作为我们爱心妈妈关心的对象。

3、严格管理,坚持资金管理透明化

爱心俱乐部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由蔡书记担任主任,由我担任理事,我是分管俱乐部的各项事务及财务管理。现将2014年的爱心俱乐部的资金运作情况向大家汇报:2014共筹集爱心基金149600。用于爱心助学活动3600元,爱心会员活动11038元,爱心慈善汇演6735元,年终慈善慰问:8750,社区内各类困难户救助款:14800元,累计:50623元,2014年度余额为48977元。

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爱心俱乐部已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和社区形象。我们要继续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典型的引导作用,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最大程度的聚集人心,为社区稳定、和谐打下坚实的根基。

二、2015年度目标

社区爱心事业是社区的慈善事业的一项创新品牌,它需要社区领导和各界人士的不断支持和关心,来把它做大、做精、做强。2015年,我社区爱心事业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从实现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保证社区爱心工作顺利开展进行。主要打算如下:

1、新增爱心会员15名、爱心妈妈10名、爱心义工10名。

2、2015年预算筹集爱心基金15万元

社区爱心活动范文第3篇

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动员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旨,全面贯彻落实杭州市“春风行动”各项要求,回顾年慈善捐赠、慈善救助活动成果,部署全区“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捐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建和谐社会。刚才,区建设局、塘栖镇作了很好的发言,理想国际集团宣读了倡议书,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现场捐款,有关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奉献爱心、认捐善款。此,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区慈善总会,向历年来支持和参与余杭慈善事业发展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慈善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过去一年“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活动成绩显著

去年的月4日,也就是元旦放假上班的头一天,区委区政府召开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动员大会。动员大会后,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带头捐款,机关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各类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营造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全区共募集“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捐款3335.26万元,区慈善总会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开展了慈善扶贫、慈善助学、公益助老,节日救助慰问、夏天送清凉、临时救助等19次全区性的救助活动,将爱心人士的爱心广播到全区弱势人群,共发放慈善救助款2679.76万元,救助弱势人群3.92万人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弱势群体的困难得到有效帮助,另一方面,余杭人民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得到弘扬,全区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二、充分认识“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活动的重要意义

慈善事业是体现关爱、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崇高事业。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把社会慈善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报告中,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视。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党中央决定的高度,特别是要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提上工作议事日程。我区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是推进慈善事业深入发展的有效举措,是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都难以避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奉献爱心,开展社会互助互济都不可缺失。通过以“送温暖、献爱心”为载体的慈善活动,营造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活动的氛围,有利于社会各方和谐相处,将凝聚更多的力量助推余杭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力做好今年“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活动的各项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财政、税务、民政、广电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慈善组织和“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活动的服务、引导和管理。

1、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镇乡、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组织发动,分管领导具体抓,充分发挥镇乡、街道慈善分会、工作站,村社区慈善工作室的作用,具体做好善款接收、造册登记、张榜公布以及向区慈善总会善款的解缴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善款不出差错。区广电台、城乡导报社等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做好慈善捐赠活动各阶段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增强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慈善、奉献爱心的自觉性。同时,要及时发现和大力宣传捐赠善款、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先进事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镇乡慈善分会、街道慈善工作站,村社区慈善工作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工具、宣传栏的作用,广泛宣传,增强人们支持参与慈善的意识。同时要将捐赠时间、捐赠方法、捐赠地点宣传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方便广大爱心人士捐赠。区建设、经发、民政、农业、工商、供电、邮电局,工商联、人民银行、电信等下属单位比较多的主管部门,要开好下属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好今天动员大会精神,部署开展好本系统的送温暖慈善捐赠活动。

2、要弘扬美德,凝聚合力,积善成流。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送出自己的一份温暖,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不仅能最直接最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也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要提倡党员干部带头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级党政部门工作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各级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界层的党员和干部要带头以实际行动推动送温暖慈善捐赠活动的开展。区委、区政府已就本次“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捐赠活动下发了文件,请大家按文件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建议捐款额度为:区级领导班子每人1000元以上;区级机关、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央(省、市)属部门(企业)领导班子人员每人捐赠800元以上;中层干部每人捐赠600元以上;一般干部每人捐赠400元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每人捐赠200元以上;企业负责人(或较高收入者)每人捐赠1000元以上。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慈善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我区的企业家向来有着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企业精神,在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积极发扬企业精神,热心支持参与慈善,承担社会责任。今天,又有63家企事业单位在这里举牌认捐,率先奉献爱心,继续发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我区今冬的送温暖活动带了好头,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善举是对全区弱势群体的关爱,也是对发展我区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同时,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必将在商场赢得更多尊重,在市场赢得更多信任,相信这些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兴旺。要引导社会公民积极参与“一元捐、有固定收入的一天收入捐”活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村社区慈善工作室要在各自辖区内,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和动员公民参加“一元捐、有固定收入的一天收入捐”活动,充分调动全社会人员奉献爱心的热情,从而推进大慈善的社会化进程。

3、要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激励先进。去年,我们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精神鼓励和评先推优机制,创建了政府网爱心榜。将慈善捐赠的业绩作为企业推荐评选模范集体、社会责任先进企业、文明单位、优秀民营企业等各类先进集体和企业推荐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个人的基本条件,并作为企业负责人提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候选人和推荐政协委员的参考条件,今年将继续执行。各级各部门在开展各类评先推优的活动时,要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激励机制列入评选先进的重要内容,激励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推进我区慈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财政、税务部门要继续做好“送温暖、献爱心”慈善捐赠税前列支政策的宣传,并优质服务,落实到位,进一步调动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积极性。各级慈善机构要为更多民营企业的善举搭建好服务平台,切实方便爱心企业奉献爱心,以募集更多的善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春节将至,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开展新春佳节前的救助慰问工作,使每户低保和贫困家庭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同时,我区与省市慈善机构联动,已连续多年开展慈善年夜饭活动,各镇乡街道慈善分会、工作站、村(社区)慈善工作室要组织安排好低保户慈善年夜饭活动,给低保困难户送去新春佳节的温暖。

社区爱心活动范文第4篇

一、活动主题、目标和范围

(一)活动主题: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盏希望。

(二)主要目标:以“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盏希望”为主题,通过发动全镇社会各界广泛、自愿参与,为我镇贫困户扶贫开发等募集资金;募捐款主要用于贫困人口的危房改造、大病救治、困难家庭大学新生救助,公益设施建设。

(三)活动范围。在全镇范围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全面开展。

二、组织协调

为加强我镇“县2015年‘扶贫日’系列活动”的组织协调,由镇社事办牵头,会同党政办、经发办、财政所、社事中心、项目办、农技站、镇团委、国土所、联通营业部、派出所、交警三中队、计生服务站、官兴农商行等单位统筹做好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活动筹备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一)召开全镇动员会议。9月下旬,结合《县2015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方案》有关精神,召开镇2015年“县2015年‘扶贫日’系列活动”动员会议,对今年开展“爱心扶贫”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各部门责任分工请见附件)。(社事办主办,党政办协办)

(二)开展爱心募捐活动。10月15日、16日,镇机关、各村(社区)、镇属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组织发动干部职工、爱心人士、社会组织、企业自愿参与“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盏希望”献爱扶贫募捐活动。(参加单位:镇机关单位、各事业单位、社区、镇内中小民营企业)(社事办、各单位、社区)

(三)开展“爱心救助在行动,善举结对惠万家”活动。从10月1日起至2016年1月6日,发动和引导我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或“一帮多”爱心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努力帮助我镇困难家庭解决最迫切、最现实的实际困难。通过活动,同步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帮扶平台”建设,努力发挥网络信息平台使用效应,联动社会力量及慈善资源,促使全镇形成常态化的大救助机制。

(四)开展走访帮扶贫困户活动。9月1日至农历年底,镇上所有领导、党员干部职工都要到贫困户走访、慰问2次以上。填报扶贫工作日志,行程专项扶贫方案。积极组织爱心企业、个体户、爱心人士到扶贫村、组、户走访慰问,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关心群众疾苦,尽力落实帮扶项目。社区、各村、各单位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社会组织到贫困村、困难户开展特殊党日活动以及访贫慰问、送温暖献爱心等系列活动。

(五)开展“认领、认建、认捐”工作。结合实际,上报1至3户人口多、无劳动力、贫困程度深的特困户(或因大病因伤亡致贫户),上报1至3个急需解决又未列入十三五规划和下步扶贫规划的扶贫项目(主要包括:人行便民桥、村组通车路桥、微型饮用水库(塘)、人畜饮用水渠、村小学附带项目、村集中场所附带项目、便民路、断头路、出山路等)。经特困户自愿申请救助、同意公布其家庭情况的,通过上网公示、呼唤爱心救助,让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申出援助之手,定向自认、自领、自捐,真正体现出社会帮扶的特色。

(六)开展“社区服务日”活动。以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示范点为平台,广泛开展以“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盏希望”为主题的社区献爱心活动,帮助社区老人、困难家庭等社会特定群体。

四、活动组织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社会扶贫暨扶贫日系列活动领导小组,由办公室、社会事务办会同相关单位和各村(社区)按照分工执行实施。各部门、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建立联络员制度,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承担责任分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助工作机制,确保整个系列活动圆满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宣传发动。各部门各办各村要认真做好社会扶贫暨扶贫日系列活动宣传报道工作,要大力运用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慈善信息,组织新闻媒体进行系列采访报道,重点报道各类扶贫济困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宣扬乐善好施优良传统,不断拓展参与群体,努力营造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良好活动氛围。

社区爱心活动范文第5篇

一、从罗山市民会馆到华爱社区管理中心

(一)“罗山模式”

罗山市民会馆是国内最早尝试政府委托、社团托管社区服务中心的结果。浦东新区成立以来,一直寻求“在社区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营造一个突破部门分割的体制、从社区需要出发的新的综合性社区发展设施”,1996年罗山市民会馆应运而生。罗山会馆采用了由社会发展局(及罗山街道)出土地和房屋,并承担改建的土建费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运用社会捐款投资会馆的主要设施,青年会承担会馆管理的共建方式。会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包括“999市民求助中心”、罗山敬老院和市民休闲中心等三大主要服务设施。自成立到2000年11月,参加活动或享受服务的市民已达71.4万人次。罗山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会馆在政府所提供的场所、资金以及指导下开展服务,与社会发展局、街道、基金会等多方协作。市民参与会馆活动、享受会馆服务,并通过参志愿者活动、派代表进入管理委员会等方式参与会馆的制度建设。管理上则形成了管委会(由参与会馆共建的各方派代表成立)管大的决策、青年会管项目和财务监督、馆长(青年会委派会内骨干出任)负责日常事务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营管理模式。并且于2000年,依托罗山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创建了一个与母体有联系的、独立的新社会组织———罗山会馆。

(二)“华爱模式”

但是,“罗山模式”没有就此止步。2002年12月,青年会以“民办非企业”形式,在浦东注册成立了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并在罗山市民会馆的基础上,将活动范围扩展到全市多个区县,先后管理了浦东新区潍坊科普中心、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公益组织服务总社、人民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卢湾区打浦桥街道家庭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淮海社区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及天目西社区公共体育中心等十余个各具特色的社区中心。如果说“罗山模式”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托管式服务的起点,那么“华爱模式”在以下两个方面向前推进:一是以购买服务为基础的政社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二是以社团托管为基础的社区托管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1.购买服务基础上的政社合作推进

第一,免费托管的“罗山模式”。“罗山模式”起步于社会组织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近乎无偿的托管服务。1996年,罗山市民会馆开张,政府以固定资产(馆舍及装修费用)投入和添置设备的形式占了大头,青年会投入47万元现金作为开办费用。根据双方协议,政府以“零租金”将馆舍提供给青年会使用,会馆运营后的所有费用包括人员工资、福利等由青年会承担。1998年,罗山敬老院交由青年会管理,街道也仅对该公房免租,没有给予日常营运补贴,甚至青年会自1998年垫支的50万元开支至今,会馆财政支出的担子全压在了青年会身上。1996年,青年会投入启动资金40万元,1997年投入18万元,1998年投入10万元。1999年,在财政收支基本持平的基础上,青年会又支出10万元发展新项目。一个社区公共设施只是生产社区公共服务的一份资产,要产出公共服务,只有资产不行,而运用资产、获得服务过程中,无论服务效果如何都需要花费。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评估小组将罗山市民会馆经营过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分类,逐一认定其公共性和经济性,制定出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成本类型与盈亏测算一览表的缘起,以期在服务收费与政府补贴之间达到平衡。第二,有偿付费的“华爱模式”。后来华爱托管的社区服务中心,超越了这种无偿托管模式,向政府有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向转变。2005年12月,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办事处将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给华爱管理。其中,物业管理通过外包方式由专业公司负责;社区文化服务则由华爱负责,包括对一幢社区中心大楼的管理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等。打浦桥街道除了前期投入设施建设费以外,全额支付华爱在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的人员工资、办公日常开销、活动经费等,每年购买服务费用达200多万元。华爱则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中心现在365天不关门,每天开班数和团队活动数均在15个以上,每年服务的市民达60余万人次,服务对象涵盖各年龄段人群。2008年,石门二路街道将位于康定东路85号(原为张爱玲故居)的3050平方米的大楼改造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并委托华爱管理,第一年就支付管理费约160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物业管理、活动开展,以及水、电、煤、房租等费用。从罗山会馆的无偿托管,到打浦桥和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动辄上百万元的年度购买费用,说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劳动付出、托管服务过程发生的正常费用的认可及相应的支付,标志着在购买服务基础上政社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这背后则是政府购买服务生态的改变、社会组织地位的提升,以及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社会化的推进(如上海黄浦区包括打浦桥在内的1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

2.社会组织社区托管服务:规模化和专业化

目前,华爱托管经营15个社区服务中心,2005—2015年,华爱共服务1475万人次,年均达134万人次。截至2016年12月,该年度服务人次已达230多万,服务项目达30多项,同时华爱旗下有全职职工160余人,会员2117人,志愿者4000名。由此可见,华爱走上了专业化服务的道路。第一,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华爱托管的社区中心中,有2家是针对所有居民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家针对所有居民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4家针对老人的养老院/日托,以及4家针对儿童、青年的科技、教育培训需求的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了教育、体育、科普、养老、文化等专业服务领域。第二,华爱的专业化服务体现在“六个一”特色上,即拥有一条明确的服务理念、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评估系统、一个专业的培训机制、一直成熟的工作团队、一群有效的志愿队伍、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服务模式,该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运用专业化的运作方法,制定流畅的制度保障,打破地域概念,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并有完整的调查评估程序。“政府主导、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的“罗山模式”已经更新为“政府采购,委托管理,市民参与,运作精细,职能规范,科学评估”的华爱新模式。第三,服务平台化和中介化的细化定位。在托管众多社区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华爱将自己的服务目标进一步定位为:其一是培训和建立社区服务管理专业队伍与志愿人员队伍;其二是组织非营利机构学习交流,共同提高运作能力;其三是为社区提供社区设施管理的咨询服务;其四是评估社区管理设施的使用情况。这一定位显示,华爱正在从单纯的设施托管性组织朝着平台性和中介性组织方向发展,以期为同类组织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社区设施托管活动的开展服务。

二、关于“华爱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