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3-0038-04

一、研究缘起

早在1989年,我国政府就确立了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着重抓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时提出了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新形式。〔1〕时至今日,我国特殊教育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学前特殊教育情况仍不容乐观。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测,目前我国学龄前耳聋儿童约80万,加上其他各类残疾儿童,可达到140万,而且全国每年新增19.9万各类残疾儿童。〔2〕我国1994年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这些机构需要大量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热爱、执著等程度直接影响他们投身于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质量。为了解我国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探明影响专业认同感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我们开展了相关调查。

二、概念界定

所谓专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表现出的对所学专业的认可情感。具有专业认同感的人会坚信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

本次调查主要了解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学习中以及即将毕业时三个不同阶段的专业认同程度。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问卷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整体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共选取我国某高校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两个班共78名学生(样本A为毕业班学生;样本B为非毕业班学生)。共发放自编问卷78份,收回7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被调查对象中,毕业班学生样本39份,占毕业班学生总数的80%;非毕业班学生样本38份,占非毕业班学生总数的48%;样本总数占本专业所有人数的60%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分析

对专业认同感的调查主要从对专业了解的程度、专业选择动机、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态度、专业前景展望、专业坚定性等几个方面展开。

(1)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从表1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听说过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更不了解这一专业开设的课程,但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初步了解将来的工作,知道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特殊儿童,而且相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会对学前特殊儿童有所帮助。

(2)专业选择动机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提到的13种专业选择动机主要集中在工作(就业率高;待遇高)、兴趣(对特殊群体有帮助;喜欢孩子;喜欢教师这一职业……)、被迫(高考分数不高,没有其他选择;家人的决定;服从调配……)三个维度,所占比率分别是34%、42%、23%。可见,调查对象选择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动机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被迫、无奈等现象。

(3)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态度

该问题的调查对象是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二年级以上学生(包括二年级)。调查显示,75%的调查对象对课程基本满意,17%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设置存在严重问题(毕业班学生所占比率较大),8%的调查对象对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没有自己的想法。

(4)专业前景展望

该问题的调查对象是毕业班学生,因为毕业生经历了全部专业学习阶段,可以更好反映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前景的看法(见图1)。

从图1可见,随着在校学习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受到社会认可,而认为从事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能带来较高社会待遇的学生却越来越少。

(5)专业坚定性

调查显示,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坚定性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乐观,66%的学生选择“学习期间如果有机会转专业也不转”,62%的学生选择“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机会,还会选择本专业”。不能忽视的是,有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坚定性不强,有换专业的倾向。

2.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分析

该问题的调查对象也是毕业班学生,研究者认为,毕业生可能会更真实地反映出本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情况。

(1)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对社会言论的感受

图2及表2、表3显示,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感受到的多为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理解和鼓励。到毕业时,尽管他们得到的理解、鼓励要多于感受到的歧视、压力,但是,他们得到的理解、鼓励经历了由增多到减少的趋势(56%72%62%),而感受到的歧视、压力却直线上升(10%23%33%),这无疑不利于培养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

(2)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心

理状况及知识储备情况

从图3可见,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逐渐做好了专业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心理准备(49%64%74%),但是,他们却越来越怀疑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学前特殊儿童帮助的有效性(74%69%62%)。对大三以上(包括大三)的学生调查发现,只有38%的学生认为自己切实掌握了帮助学前特殊儿童的能力。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但部分学生存在专业坚定性不强、自我效能感较低等问题。

第二,影响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待遇、社会言论、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师资水平、自我效能感、就业机会等。

五、提高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

学前特殊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它的认识尚不清晰。调查显示有71%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听说过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因此加强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十分必要。政府可以制定政策规范学前特殊教育,强调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媒体可以通过宣传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学前特殊教育;学校在招生时应详细介绍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性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就业方向等,让学生和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报考这一专业。而且,加大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有助于减少学生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自愿选择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会有更高的专业认同感。

(二)引导社会言论正确、客观评价学前特殊教育专业

主流社会言论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人们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持积极、赞赏、支持的态度将会极大地加深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情感,坚定其专业志向,而消极、贬低、拒绝的态度将会极大地降低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导致他们怀疑甚至放弃自己的专业。如调查显示,感受到社会言论歧视或压力的学生中有64%的人要转专业,可见社会言论对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引导社会言论正确、客观评价学前特殊教育专业。

(三)多渠道扩大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

就业情况是学生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调查显示,31%的学生选择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动机是认为读该专业“好找工作,就业率高”,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目前,我国学前特殊儿童主要集中在康复机构或特殊学校的低年龄班,专门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还很少,这使得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要解决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投入,例如,开设专门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同时,也要鼓励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

(四)提高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学前特殊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因此社会各界应理解、尊重、支持他们。学前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社会福利性,虽然我国从1956年起设立了“特殊教育补贴费”,规定盲、聋哑、弱智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享有15%的附加工资作为特教津贴,“十五”期间政府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的待遇,〔3〕但是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待遇还有待提高。只有切实提高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才能真正保证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安心从事本职工作。

(五)幼师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这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在本次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持满意或较为满意的态度,72%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整体框架合理,53%的学生认为师资整体力量雄厚,但还有不少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不满意,尤其是对教师素质不满意。在这部分对师资力量不满意的学生中,有44%要转专业。因此,重视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当前幼师院校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六)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班杜拉,1977)。一般来说,知识扎实、技能过硬、拥有较多成功经验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强,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专业认同感、专业坚定性也较强。本次调查显示,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强,整体水平较低。图3显示,只有38%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帮助学前特殊儿童的能力,而影响他们掌握相关能力的因素之一是所学知识的有效性。随着在校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对知识有效性的期望值由入学时的74%下降为毕业时的64%。这提醒幼师院校要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注意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另外,为学生创造与学前特殊儿童接触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仲汉.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特殊教育(一)〔J〕.现代特殊教育,2001,(3):42-45.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范文第2篇

一、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2]专业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晓自己专业和学科性质,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考取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从而激发专业兴趣,焕发攻读热情,树立新的人生目标。[3]很多刚进入学前师范高专学校的大学生面临外部环境、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变化,使他们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感到茫然。为此,必须加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进行正确的个人定位,为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为增强专业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专业思想情况,笔者对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新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3份,回收453份,回收率84.99%,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84.11%。有效问卷中男生10人,占2.62%,女生371人,占97.38%;三年制学生176人,占46.19%,五年制学生249人,占53.81%。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共18题,最后进入统计计算的是经过筛选后保留的13个题目。

表1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有32人,占8.40%;感兴趣的学生有178人,占46.72%;感觉一般的学生有152人,占39.90%;而很不感兴趣,想转专业的学生有19人,仅占4.99%。因此,对缺乏兴趣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是做好入学教育的第一步。

表2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看法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很理想的学生有51人,占13.39%;认为较理想的学生有266人,占69.82%;认为较不理想的学生有47人,占12.34%;认为不理想的学生有17人,占4.46%。

表3对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

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的学生有53人,占13.91%;较有信心的学生有215人,占56.43%;信心不足的学生有97人,占25.46%;没有信心的学生16人,占4.20%。对就业前景认识不足,缺乏信心是新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表4对幼教行业的了解

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对幼教行业的了解和认识非常全面的学生有3人,占0.79%;比较全面的有107人,占28.08%;不太了解的学生有255人,占66.93%;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有16人,占4.20%。对今后主要从事幼教行业的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高达70%以上,这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表5对幼教行业职业地位的认知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很高的学生有28人,占7.35%;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高的学生有92人,占24.15%;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一般的学生有237人,占62.20%;认为幼教行业没地位的有24人,占6.30%。这对培养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精神,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专业优势、学前教育的职业地位和就业前景认识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专业与兴趣的矛盾冲突直接关系到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动机和职业生涯规划,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而在生源基础上,相比较而言,三年制的学生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技能技巧基础,初招生尽管技能技巧有培养可能,但文化基础太差。这些问题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专业学习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内容上,专业思想教育要做到着眼全局,突出重点。(1)介绍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前教师教育实行的是综合培养模式,不同于大、中学教师的学科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但五年一贯制和三年制在对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又有所区别。(2)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进行介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无论对个体的发展,还是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乃至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进行介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幼儿园教师、幼教科研与管理人员、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等。随着社会对幼教师资需求量的增大和幼教行业地位的提升,学前教育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平台。(4)介绍课程设置状况。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定位不同于一般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能过于强调专业的学术性,理论学科的设置和教学以“实用、够用、有效”为原则;针对艺术技能、教育技能等不同的专业技能培养,开设相对应的课程;构建三年一贯或五年一贯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认识到宽口径的课程设置,更利于实现其职业理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方式上,专业思想教育要体现灵活多样性。

通过听校内专家开展专业介绍、幼儿园在职校友工作介绍、幼教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专业特点,形成初步的专业态度。根据学前师范高专教育的服务面向,联系儿童托管机构、幼儿园等单位,组织新生参观学习,由骨干教师、园长等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所问,结合案例从工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传授经验。组织学生观看学前教育方面的录像、儿童产品成果展。张挂“把青春献给幼儿教育事业”、“我爱儿童、儿童爱我”等宣传横幅,通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树立并巩固“学幼教、爱幼教、为幼教贡献青春和生命”的专业思想。

二、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学习方法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来说,新生入学后在学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压力较大等,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习效果的强弱。其中,学习方法是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群体化学习方法中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方法。

强化学习方法教育效果,首先要认识到其特殊性。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以老师教为主”,围绕课本和考试大纲,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学习之道主要在于记忆和理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比较普遍。相对于高中阶段,大专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和创新,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自己的专业方向,端正学习动机,增强主体意识,提高认知调控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学生要形成“主动学”的精神,锻炼“怎样学”的能力。学前师范高专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定位更加明确,特色非常鲜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设施设备等围绕学前教育领域展开,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要求较高。

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教人才,必须使学生掌握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内容上来看,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和一般的大专教育相比,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专业设施、硬件配备、就业方向等主要围绕学前教育领域展开,因此,学习方法教育要突出这一特点。(1)要引导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利用音乐馆、舞蹈馆及感觉统合训练、婴儿教育、幼儿园游戏与玩具教学等专业实验室,提高教育技能和艺术技能。(2)结合幼儿园办学实际和发展需求,考虑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分科的趋向和分岗设置教师的趋势,广大学生不仅要加强知识积累和日常练习,还要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形成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幼教岗位要求。(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操作的能力。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前师范高专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应当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探索能力本位的实践学习中,可根据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和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设计若干“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习综合运用专项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环境的需求。[4]

从途径上来看,在课堂教学的渗透之外,要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或高年级的学生做报告,增强说服力。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艺术节、口语竞赛、作品展示、毕业汇演等。此外,利用双休日进行的幼教宣传、咨询以及社会调查和教育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为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个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5]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6]在高校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其特殊性,具有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必要。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性环节。因此,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就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成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学前师范高专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要采用一般方法,又要体现特殊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15-01

一、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舞蹈教学凭借其巨大的美育作用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素质从根本上影响着幼儿的初级教育素质,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与其他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可以更好的做好幼儿舞蹈教育工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教学水平达不到目标的要求,因此,找出当前情况下我国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出相关的解决方法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当前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在我国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前教育专业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与艺术院校开设的舞蹈课程也有着根本的差别,如果按照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势必会事倍功半,导致学生只会跳而不会教。就现阶段来看,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大多数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没有制定好完善的舞蹈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舞蹈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会对舞蹈进行机械的模仿,无法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较差

学前教育属于幼教专业的分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上,幼教专业的招生要求很低,只要学生愿意入学就即可,事实上,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工作做得也不尽如人意,对学生要求较低,在入学前无需进行专业的面试,很多学生没有舞蹈功底,且模仿能力、平衡性、协调性、身材比例也到不到学习舞蹈的要求,虽然舞蹈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提高,但是身体的柔韧性和软开度的再次塑造性就很小了,以上的因素导致学生学习舞蹈难度大,很多学生通过反复的努力还是难以达到要求的目标,这种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学习舞蹈的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3.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教学课时少,学生舞蹈技能达不到有效的锻炼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一般是五个学期,据统计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每学期教学周为17周,而舞蹈课时只有两个课时,舞蹈学习需要极强的技巧性,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学习才能具备舞蹈教学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联系的课时也少,而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需要对各个舞种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了解舞种与舞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时学习太少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不能完成全面舞蹈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联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难以适应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工作。

三、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途径

根据舞蹈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1.把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目标要求,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舞蹈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的种类很多,古典舞、现代舞、外国舞、民间舞等都属于舞蹈的范畴。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舞蹈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舞蹈教学功底的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严格根据培养的目标来进行教学作业。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抓好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循序渐进,加强幼儿舞蹈编排和指导教学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舞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和舞蹈鉴赏能力,为以后的学前教学打好坚定的基础。

2.重视舞蹈教学的实践

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舞蹈实践,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比赛或者舞蹈编排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和编排能力,提高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为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位幼儿舞蹈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未来幼儿教师。

3.改革教育方法,增加舞蹈教学课时

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实际的幼儿园编排的舞蹈以及基础舞蹈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拓展舞蹈的学习事业,同时,加强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每一种舞蹈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舞蹈技能的积累需要长期的实践和联系,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增加舞蹈教学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舞蹈学习和训练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技能,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学校以及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改革方案,从舞蹈教学的实际出发,改革教育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为幼儿教育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燕华、龙有成.高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与模式构建[期刊论文],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学前教育,2009(8)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范文第4篇

一、关于专业理论课的说明及其课程地位

在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上,文化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艺术类课程缺一不可。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比例,其中专业理论课应占相当比例,并且建立一整套专业理论主干课程体系,既有传统的 “三学六法”所谓三学是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而“六法”是指幼儿语言、数学、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法,还要有幼儿园管理、游戏理论等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专业理论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师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初步的学前教育科研能力;掌握幼儿园运作管理的知识。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二、专业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学前卫生学和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不合理,导致其他学科的教学出现问题。目前我院的学前卫生学开设在第四学期,而在第三学期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了解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前幼儿的生理特点还没有学习。很多教学法课程的开设与学前卫生学同在第四学期,很多需要的知识的学习可能滞后。

2.课程设置上部分课程重合内容过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学习心理学,第二个学期学习学前心理学,这两门课基本把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涵盖了,学生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也够用了,而到了第四个学期,又开设了学前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从各个心理品质来讲解心理学,学前发展心理学从心理发展阶段讲学前心理学不过是把同样的内容换个体系再讲一遍。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学生对学习学前发展心理学积极性不高,因为重复的内容太多。而在学前语言教学与学前儿童文学两门课程中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阶段都用了很多课时,同样的内容学前心理学里有重点章节,课程内容重合太多是一种教学的浪费。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之间在教学上是脱节的

在教师之间没有协商与交流,都是各顾各的,很少有集体的合作交流。讲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没有沟通交流,很多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学科重复教学,例如皮亚杰的理论在心理学中讲、学前心理学里有,在学前发展心理学中还会讲到。还有就是在相互关联的课程中,教师没有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很难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知识体系,做不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前教育的专业课老师涵盖艺术、教育、心理等各个专业,对于每一门专业课来说都是很成熟的教师,但是各个专业出身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各门课的课程地位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导致教学上的脱节。

2.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理论讲授较多,系统性、理论性强,实践性、应用性差

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好,就会在以后的学科教学中出现问题。例如在幼儿舞蹈教学法中,很多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对幼儿舞蹈的精细动作不会设计与教授,这说明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中没有掌握幼儿精细动作的特点。又如学前数学教学法中,幼儿数学教学中必须把握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注意表象知识的运用等,它的理论知识准备就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对幼儿思维特点的介绍,如果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中没有理解和掌握,学习新的知识就会有困难。

3.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

学生每天身处校园,接触幼儿太少,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没见过。理论知识掌握很多,但是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脱离,如同纸上谈兵。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以后反映,虽然学了很多理论知识,到了幼儿园以后幼儿园的老师学历可能没他们高,学的理论知识也没他们多,但说起幼儿教育方法、策略却头头是道,而我们的学却说不出什么。以至于学生觉得自己学的很多知识没有用处,其实是没有将学的知识和幼儿教育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

三、解决的措施

(一)合理开设课程

依据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开设课程,所以建议将学前卫生学由现在的第四学期开设提前至第一或第二学期,这门课程的开设在“三学六法”当中应该是开得最早的一门课,早于学前心理学或者与其同步,必须是学前教育学和其他六法课程之前。学前卫生学是一门涵盖幼儿生理发育和幼儿园卫生管理的课程。通过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规律有全面的掌握,还可以学习到幼儿园、早教机构对幼儿生活及环境创设中卫生的要求,还涉及部分幼儿心理发育问题。

这一课程改革在其他院校已得到实施。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在其他专业理论课程之前。天津师范大学两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幼儿解剖生理与卫生学在第一学期开设;首都师范大学四年制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在第一学期开设,幼儿卫生与保健在第二学期开设,学前教育学在第三学期开设;宁波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前卫生学开设在第二学期,学前心理学开设在第三学期。

(二)整合部分课程

1.不再开设学前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发展心理学三门课程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只开设学前心理学一门课程,加大课时量,由原来的52课时增加到72课时,在这门课里涵盖上述三门课的内容。或者只开设心理学讲授基础心理学内容,学前心理学讲授学前儿童心理品质和发展,拓宽讲解的角度,涵盖学前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2.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和学前儿童文学整合 成一门课程,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介绍学前儿童文学。因为在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很难不涉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特点,而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也不可能不介绍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把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程,加大课时量,学生可以把这两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师之间通过教研室活动多沟通交流,促进课程之间的融合衔接

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之间就要进行合作,互相沟通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思想,教师之间形成合力。面对专业理论课互相之间无法沟通的现象,让不同专业的教师相互交流,使各课程内容有所侧重,避免课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通过组织教研室活动来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有同一教研室的活动,又要有不同教研室之间的教研活动,不同教研室之间的活动可以帮助老师对整个课程设置有所了解,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沟通,而同一教研室活动可以相互沟通配合,促进教学向专精深方向发展。

(四)掌握基础理论,让学生学懂、会用

1.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不要繁多,但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学懂了、记住了,以后才会很好的应用。

2.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开展校内实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课内模拟训练

大部分的专业理论课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和模拟一些幼儿活动和教学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这种实训方法可以和教学同步进行,不像在幼儿园开展实训时有很多的条件限制,可以配合教学的进行。

2.加强幼儿园教学实践

(1)为了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同幼儿保持联系,新生从入学教育阶段就要开始接触幼儿园,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开放日观摩、毕业长期实习等活动熟悉幼儿园,了解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教学时间可以如下安排:第一,新生入学就要安排参观幼儿园和各种幼儿教育机构。让学生了解幼儿园软硬件、日常教学管理和幼儿日常行为表现等,对于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当幼儿园有开放日活动时让学生去观摩,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活动。第三,每学期安排不同的教育[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见习,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去组织。第四,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安排集中实习。第五,假期时,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幼儿园顶岗实习,进行短期的实习锻炼。

(2)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最好是:第一,选择区级示范幼儿园(公办园、民办园各一所);第二,选择民族特色幼儿园,我们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内少数民族幼儿园数量不少,选择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一所回族幼儿园;第三,选择普通幼儿园,最好是公办民办各一所。选择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幼儿园教学、管理特点。

(3)最好能对大、中、小三个年龄班,普通班、蒙台梭利教学班进行轮流见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可以了解不同班级、年级幼儿教师工作特点。

学生到幼儿园去参观、见习、实习,可以对幼儿园和幼儿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到幼儿园可以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知道幼儿园工作的性质;体会幼儿教师工作特点;学习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学会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到幼儿园参与、组织各种活动,了解幼儿教师的职责,提高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了解幼儿园教学特点,掌握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初步学会各种活动的设计、编排、组织。通过实践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范文第5篇

1.1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国内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化的细分培养模式。同时,也没有一套完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的教材内容,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是一个摸索和探求的过程。这就使得在基础知识、专业内容以及培养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师范类高校相继开展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但教材内容也都是各个层次不一,学习程度不一,没有针对性,这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急需完善的地方。

1.2教学方法单一

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这是大部分学科的通病,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的是未来儿童的体育运动,身体锻炼课程指导的重要责任。理论多与实践这一单子的教育方法,只能让学生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四的矮子,理论的教学知识多于实践能力,这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极其不利的,也是目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中最大的问题。

2、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也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就目前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

2.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规格与目标一致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培养方向和目标,与教学规格等方面统一。让教师和师生都对本专业的人才标准、学习特点、学习目标和实践能力等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时间安排,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引导,可以使学生更迅速的达到教学目标。

2.2选择恰当的教材版本,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任务

应该根据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材版本,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任务。尤其是要以科学的合理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体育运动能力为主。专业课上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但以幼儿体育运动知识、体育保健以及体育健康等等内容为主,还要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岗位锻炼,丰富教学经验。与学生实习单位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实践状况,及时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及时做出调整,以结合实际培养出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

2.3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性的专业人才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不是按照原有的说教式,灌输式理论教学方式进行就能完成教学目标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要进行实践教学,这也是能够检验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这就要求开设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要从自身的条件入手,不但要有一套优良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足够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实习岗位,保证教学与实践的同步进行,这也是进一步培养适应性专业人才的条件。

3、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研究中,我们一定要从原来的陈规中跳出来,用全新教育理论和方法,培养理论扎实,职业技能熟练的人才。

3.1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特色明显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体育运动专业技能,丰富的体育健康理论,以及热爱学前教育,热爱学前儿童的专业人才。并且以培育热爱体育运动,体育职业技能娴熟的专业特色人才为主要方向。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求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进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安排一定的学时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另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安排到对口人才输出的学校,或者专业实习岗位,或者学习自主联系的幼儿园、学样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行业特点、以实专业能力有一定透彻的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且可以对将来的职业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证了专业对口就业论的稳定性。

3.2教学内容设置调整,增强学前体育运动的多样性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幼儿的体育健康和体育保健为主,而忽视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职业岗位上面对的都是幼儿,而吸引幼儿活动的主要亮点还是在于运动的多样性,以及趣味性上。因此,在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幼儿趣味体育项目和游戏理论和指导的要求,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知识;另外,还要从幼儿的生长发育、情感特点,以及个性发展、活动机能等等方面,全面的了解幼儿的运动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

3.3一专多能型的培养方向,提升学前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不但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身体发展以及心理变化特点、运动意外事故处理等内容,还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除了完成必要的幼儿体育教学任务,还要可以适时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编排适合幼儿锻炼的体育活动,如健体操、体育游戏等等,以达到全面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部分。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