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内涵建设 财务保障机制

目前,许多高校在经历了20世纪的连续扩招后,已经逐渐从以硬件和空间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高校真正进入以质量立校、发展强校的轨道。高校内涵建设的含义就是要在各种硬件设施以及显性要素增加和扩大的基础上,优化办学理念,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努力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此新背景下,充分加强内涵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高校要想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于内涵建设,建立高效、安全、健康运转的财务保障机制。财务保障机制的构建一直以来都备受各行各业的重视,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务保障机制与财务风险是博弈的辩证关系,财务保障机制越规范、完善将越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旦财务保障缺失,就容易引发资金风险、运转风险,而这些风险背后往往带来的是财务危机和财务安全隐患。

一、高校内涵建设背景下的财务管理问题和现状

综合来说,高校内涵建设能够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高校和社会供需不对称的矛盾,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内涵建设的基本要素就是资金的支持力度,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开展不容乐观,资金和内涵建设迟迟联动不了,导致财务管理与内涵建设步伐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冲突比较明显。

一是思想意识上,高校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财务保障构建和财务管理的意识是能否顺利进行高校内涵建设的根本保障。当前由于高校管理层对财务保障机制构建和财务管理意识的淡化,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财务保障机制的构建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划始终提不到战略层面,与高校长期发展战略存在脱节现象,对高校的良好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是高校债务较多、资金不足。高校进行内涵建设,必然加强教学、科研、学科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等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校因此背负众多债务,甚至出现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有限的资金成为遏制高校内涵建设的瓶颈。

三是预算管理比较薄弱,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绩效评价等环节存在一定问题,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二、构建高校财务保障机制,强化高校内涵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构建高校财务保障机制的意识,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目前,高校要想在内涵建设的大趋势下提高自身的财务保障机制,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保障机制的完善工作。要充分意识到财务保障机制是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保证内涵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个高校的管理层应该自觉将财务保障机制的整体构建纳入高校财务战略的核心层次,务必与整个单位的长久发展战略相匹配,紧紧抓住当前内涵建设不断深化的实际情况。财务保障机制框架的构建需要根据各个单位发展计划,将其资源的有限性进行效益最大化拓展。与此同时,高校的决策者一定要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来引导管理人员树立加强财务保障机制、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将加强财务保障机制的建设从理论层面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拓宽高校的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加大内涵建设支出的比例

要想拓宽高校的筹资渠道,解决高校内涵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首先要将高校财务管理和发展战略进行融合,转变大多数事业单位资金靠拨付的“等、靠、要”的观念,从自身出发,积极的走出去,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改变单一的依靠银行借贷的渠道,依法有度地筹措教育经费,为内涵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将是高校当前财务管理的着力点,也是加大内涵建设支出的重要前提。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高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创造条件进行省拨专项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争取与内涵建设相对应的专项资金,如中央共建经费、协同创新经费、优势学科经费、品牌专业经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省实验室建设经费、人才建设和培养经费、各类省拨课题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等,专项经费无疑是内涵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其次,广泛吸纳外界捐赠。运用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这一有利平台争取国内外的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支持和捐赠,鼓励捐赠者将资金重点投入学校内涵建设项目。再次,积极采取措施,依靠专业学科优势,开展校外技术服务、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力度。最后,大力拓展各项合作办学及培训,比如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与企业的联合办学等,增加学校收入,通过宏观调配,科学引导资金流向,投入内涵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绩效评价管理。在预算编制上,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组织的特点结合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及省级部门预算的相关要求,与校内各部门充分沟通,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预算投入体系,加大内涵建设重点项目的投入,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资金分配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强化内涵建设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项目目标任务要求,对所归口管理的专项资金执行负责,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在预算分析中,需要定期对校内预算特别是内涵建设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校内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表,为领导决策及科学合理地编制下年度预算提供依据。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绩效预算管理办法,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内涵建设等重点专项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专项经费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全面追踪问效,避免经费的重复投入和闲置,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优化资源配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涵建设财务监管体系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探索和识别各类潜在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需要建立由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组成的监审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预警、评判,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做好财务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加强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中的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的集中采购管理,对招投标采购环节实行信息公开,对经费使用情况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确保经费使用的合法、安全、有效。

(五)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领导体制建设,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范文第2篇

作为对2011年和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扩内需、促增长决策的响应和落实,我国早在2009年就已开始选择县、市,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行重点扶持。由于前些年农村水利建设落后,很多县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老化、失修减效,特别是其中多数桥涵,已基本不具备使用功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对择出县市的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改善与促进作用。小型桥涵建设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比例大,项目上的快、多。通过近两年周口市小农水项目桥涵建设实施过程中前期规划、设计与后期施工中的问题,进行阐述。

2桥梁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存在问题

2.1前期规划阶段

近两年周口市小农水项目建设前期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桥涵修建位置布置不甚合理,确实需要的地方没有布置,而可要可不要的地方却布置。这其中有项目中桥涵工程量控制的原因,也有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原因。二是桥涵规格与沟渠不甚配套,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小桥涵配大渠、大桥涵配小渠,甚至出现无渠布置桥涵的情况,部分项目区内桥涵修建位置布置过于集中。由于连年基层农水工作任务繁重,所以部分规划设计由市场上专业公司来做,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规划设计公司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与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一定关系。

2.2结构设计阶段

小农水项目中的桥涵在使用功能上应与普通水利、公路等桥涵有所不同。目前,项目实施中反映出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结构设计过于复杂,总量30m3混凝土的小桥结构竟与大型桥梁结构雷同,所有书本上有的部位都有了,导致预算增高、施工成本增加等后果。第二,不考虑具体单体桥涵使用功能,设计时盲目增加或减少工程量,单单套用统一图纸,以至于在后期施工时,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桥基础甚至不到渠底,桥基础超梁底1m,小梁上出现巨型桥台等现象。以上这些问题会导致项目资金的浪费,并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2.3施工阶段

小农水项目小桥涵施工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出现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几率相对较小,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擅自变更工程外观、瞒报减小工程量。一些施工单位认为工程地处偏僻田野,无大型载重车辆,便不顾监理与业主的反对而私自减小结构尺寸,在目前社会环境下,对其强制性的制约也有难度。二是不重视工程外观,屡屡出现蜂窝麻面、涨模等问题。三是有些施工单位,单桥结束后,对原有河道清理不到位,遗留建筑垃圾和土方,刚挖好的渠道就被堵塞。

3对策和建议

3.1前期规划阶段的建议

针对前期桥涵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对规划设计单位严格要求,杜绝走过场。第二,对相关规划设计人员严格要求,加强指导,并辅之经常性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强化责任心。第三,使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工具辅助规划等。前期规划可谓整个项目的基础,规划不合理,出了偏差,势必给后续工作带来种种问题。所以,前期规划工作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2结构设计阶段的建议

对于结构设计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建议设计前,选择实力强、工作负责、社会信誉好的设计单位。设计工作很繁琐,个别设计单位简单应付,套图、搬方案现象严重,施工中甚至设计时都不到现场,只依据一些简单的调查数据、图表,照搬类似项目,便出炉设计方案。另外,监理应介入前期规划、设计。目前小农水项目中,监理方基本不介入设计工作。监理介入设计工作可以使三方相互制约,依靠制度化管理,以减少设计工作的失误,对设计部门形成有效监督。

3.3施工阶段的建议

对于施工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建议从招标报名环节就严格调查,选择信得过的正规施工企业,防止个人挂靠施工游击队进入小农水建设项目。施工中,督促监理方严格执行监理合同,按照施工规范认真监理,对施工方形成有效制约。对于有条件的,应引入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用制度化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严格执行计量程序,手续及原始资料齐全方可按实计量。加强验收环节工作,对不能满足验收条件的要坚决不予验收,杜绝出现活未干完钱已付超等现象。

4建成后的管护和使用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范文第3篇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涵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多,桥涵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但在修建桥涵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常常伴有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使国家的财产遭受损失,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现阶段桥涵施工安全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逐渐增多,这不仅导致桥涵施工安全事故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也会对我国桥涵发展形成制约。鉴于此,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桥涵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1桥涵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桥涵的修建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程项目,有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非常恶劣就会加大事故发生的几率,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另外,由于事故突发,加上施工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想做好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桥涵施工中出现的事故大多为突发性事故。对相关资料研究发现,这些突发性事故虽然做好防范措施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相似性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避免事故再次发生。由此可见,桥涵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施工安全管理,这也关乎桥涵后期能否正常运行。在对桥涵进行施工前必须做好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只有对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对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制订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促进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

2桥涵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设备不够先进

桥涵修建需要用到很多设备,而一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高利益会减少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起不到实际防护效果,最终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2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桥涵施工时只注重提高效率,而安全意识比较缺乏,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或者组织。施工单位对安全工作人员各方面的要求不高,没有达到国家对安全人员管理的要求。除此之外,施工单位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比较有限,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大多数都是转岗、兼职,对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不太了解。管理人员能力有限,在项目管理中话语权不够,管理难度较大,一些施工单位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人员。因此,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对待工作不负责,发生安全事故时又相互推卸责任。施工单位由于没有建立完备的管理规定,在发生事故时,不能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因此安全事故才会频繁发生。桥涵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方式陈旧导致桥涵施工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疲劳操作、不遵守规定等现象很多,加大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

2.3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桥涵施工人员大多专业素养不高,他们受到的教育有限,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即使施工单位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习惯于原有思维方式,这样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提高桥涵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引入先进设备、注重设备质量

修建桥涵所用到的设备必须要有质量保证,施工单位需要定期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设备陈旧或者出现破损时,需要及时更换新的设备或者进行维修,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在桥涵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停止施工,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向领导或者专业人员汇报,避免因施工设备出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在购买施工设备时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设备,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手续购买,检验后才可以投入使用。为有效提升桥涵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施工时采取防护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害。在进行桥涵建设时,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不定期地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是强化思想意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进行桥涵施工前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施工现场的潜在危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专门的施工方案以及应急预案,保证桥涵施工时的各项工作都在可控范围内。其次可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突出安全管理主体的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可以建立监察机构,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绩效考评。近几年来,某省建立了质量安全责任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调查,该省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事故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了,可见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桥涵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严格落实桥涵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企业必须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桥涵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中,从而使得企业在根本上重视此项工作。其次,企业在中标某一桥涵建设项目后,应根据其内容以及安全管理要求与目标等制定出详细的施工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在桥涵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统一(或分批)施工安全培训。为了保证安全培训工作的成效,企业还应当采取考核上岗制度,即在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完成后,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只有合格者才能聘用,以保证桥涵施工的安全性。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范文第4篇

广东省技师学院不仅是广东省技工院校中的王牌学院,在全国技工院校中也是王牌学院。

今年,在一些技工院校拼命扩大招生的背景下,他们却计划减少招生人数1500人。面对质疑,外表儒雅的院长夏青却内心强大:“这样做的确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但我们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走内涵发展之路,而不是走规模发展之路。”

就这样,在学院党委一班人的支持下,一个内涵发展规划蓝图呈现在世人面前,目标直指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发展。

更新理念引导内涵建设

“内涵发展的着力点是内涵,目的是发展,但如何内涵发展要把握好,不然就容易走弯路,就容易跑偏。”夏青院长如此解释。

为防止跑偏,学院明确了六大发展理念。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抓住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强省建设”战略决策部署,把内涵建设作为解决学院当前困难的根本途径。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数量扩大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拓展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努力推进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特色发展。以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建设为目标,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提升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实现学院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目前,学院顺应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重点建设数控维修、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汽车新能源、先进制造、精密检测8个专业,带动了学院9大专业群65个专业发展。

深化合作,开放发展。以开放的理念为指导,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使学院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相互耦合,努力开创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优质外部环境。

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努力实现学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坚持以教师为基,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推动学院和谐发展。

明确目标着力内涵建设

“更新了内涵建设的理念,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明确内涵建设的具体目标,为此学院确定了‘341’内涵建设目标。” 夏院长坚定地表示。

且看夏青院长的解释:

“3”就是突出三个战略重点:占领专业建设的高地,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占领教学改革的高地,成为全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占领人才培养的高地,引领全国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4”就是实现四个重大突破:大力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电子技术世赛基地、校企双制示范校建设。

“1”就是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发展。

再看他们的动作:

依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校企双制示范校建设,不断改革完善“产业引领、岗位对接、德技双馨”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层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构建科学高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高技能人才更高质量就业,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创业、发展的高端载体,形成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占领教学改革的高地,成为全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院校。

依托部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电子技术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职能,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标准研发中心,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探索专家型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机制,占领人才培养的高地,引领全国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发展,实现专业建设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以产业需求变化为导向,优化专业内涵的校企共建机制,占领专业建设的高地,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

三大任务支撑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如果只有理念和目标,没有抓手,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空纸一张,就是空话。这样的建设不如不做!” 夏院长严肃而认真地说。有抓手、有任务,院长夏青用三大重点任务支撑内涵建设。

任务之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改革培养模式。具体来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院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校企双制、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构建技工教育联盟,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设国内领先的精品专业。

三是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技工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改革评价模式。包括建立特色化的评价内容、建立健全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建立健全办学质量评价机制。

五是丰富校园文化。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深入开展技能节、社团节等活动。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吸纳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抓好“五风”建设,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全面加强校风建设,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大力推进教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前,学院组建了近80个社团组织。

任务之二: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为此,学院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5%。

二是提升教研水平。健全能够调动教师研究内驱力的活动、考评和激励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教研制度,引领和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促进专业发展。加强不同层面的教研团队的建设,提高教研实效。积极探索有效教研指导策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在线网络教研”,搭建研讨互动平台;创建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精品课资源库,便于教师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围绕校本问题开展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4年,学院完成各种著作、科研、论文、技能竞赛等项目达386个。

任务之三:实施精细化管理。

一是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院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建设智慧校园。整合学院现有信息化资源和设备,为校企双制教学改革提供硬件平台;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管理层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为师生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学习空间,建设便捷服务的综合数字化智慧校园。

七大体系保障内涵建设

用什么来保障内涵建设任务能够得到有效完成呢?夏青院长对此早有谋划,并为此构建了七个保障体系。

构建“三纵九横”组织体系。“三纵”就是纵向成立内涵建设领导小组、内涵建设办公室、相关部门内涵建设工作组,“九横”就是内涵建设办公室下横向设置九个工作统筹组,与内涵建设九个重点任务对应。

构建“五体三层”咨询体系。组建由“政、行、企、研、校”五方代表组成的办学咨询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学咨询委员会从学院层面为内涵建设提供建议;校企合作委员会与学院校企合作中心对接,为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供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各系部对接,为学院各系部专业建设提供建议。

优化专业体系。建设三大类专业群,一是以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密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引领,建设一批新兴前沿专业;二是以数控加工和数控维修、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为引领,建设一批品牌高端专业;三是以质量检测、工程造价、建筑施工专业为引领,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专业。

搭建平台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六个平台:完善人才培育制度,搭建技能人才培育软平台;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技能人才培育硬平台;改革教育教学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培育主平台;构建德育大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培育辅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技能人才培育大平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技能人才培育小平台。

编制“3+4+11”建设方案体系。包括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建设方案,11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是学院各项工作基本要求。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建设方案包含国家中职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电子技术世赛基地、校企双制示范校,内容上基本覆盖了内涵建设3大任务,是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实施的抓手。11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包含学院5 个新兴专业、3个优势专业、3个特色专业,是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实施的载体。

编制“4+11+19”工作台账体系。包括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工作台账,11个重点建设专业工作台帐,19个职能部门学期工作台账。依据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建设方案要求,校办公室牵头逐项进行细化分解,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到相关部门。牵头责任部门量化工作任务,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建立工作台帐细化任务,明确任务责任人和工期安排。19个职能部门配合牵头责任部门建立部门学期工作台账,明确任务责任人和工期安排,并建立11个重点建设专业工作台账。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由于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与普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本文根据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非常规性,针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一般的解决步骤和方法。主要是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的招聘,通过采用测评和谈判的方式,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评判,使得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概念,随着几十年来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企业实践活动,是对企业的员工各种活动,行为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管的人的行为,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分析,对企业员工的招聘,企业员工的培训以及对企业员工绩效考察,来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性考察和管理过程。它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其它管理方面密切相关。从学术界理论角度来看,至今尚无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明确的定义。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人力的调节和管理过程。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之间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关系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从而影响到企业与市场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不同的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阐述,但是将他们的观点综合归纳起来,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看成,企业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是企业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总和。

二、建设项目的定义和内涵

建设项目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概念,它涉及到具体施工工程对各个方面,它是由多个系统通过各种联系而构成的整体,项目建设具有多种特征,首先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是由各种各样的其他小的项目构成,具体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建设项目主要表现在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战略战术,并在一定的风险控制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其中包括企业自身生产线的扩大或者是其他经营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都属于建设项目的内涵。

建设项目的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建设产品的特点,建设项目产品与常规的建设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建设项目管理的特殊形式决定对,建设项目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人员通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设备进行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而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这些建设人员的正常经营活动的管理过程。从大范畴来讲,这也是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因为在项目管理过程主要由施工人员参与,因此在建设项目中就不得不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概念。其次建设项目生产的产品类型多种多样,建设项目的产品种类很多,形式多样,这是由于市场个性化需求所决定的。因此,对于项目生产的产品不可能大规模大批量的进行生产,只能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投资十分巨大,一个大项目内部由多个小项目构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项目投资的成本巨大,并且并且需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来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建设项目的生产周期很长,建设项目各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建设周期也会延长,如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能够按照相关的程序和规定进行,将会严重影响项目施工的进度,从而导致建设项目生产产品时间较长,无法跟上市场需求的节奏。在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建设项目的系统性特点决定的,建设项目可能有多个小项目构成,建设项目可能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项目主题,比如说项目实施对项目管理者,项目承包商,以及项目经理,都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不同的管理。这就需要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责任,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如果项目建设不能够明确地分配责任,一旦其中的某个项目出现了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就不能够保证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同时,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问题,也是各项目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对不同项目的不同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统一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保障建设项目的实施顺利进行,保障建设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由于建设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外部环境不断变换的特性,会使得建设项目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在建设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建设项目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能够有效地按照相关的步骤规定进行施工。

三、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本文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针对我国在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自己关于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建议。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热萦芯哂忻魅返淖橹计划,在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制定明确计划,通过前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对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明确的规划性,在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当初制定的规划进行,如果外部环境或者自身内部出现了变化,要根据这些变化灵活及时的对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器规划进行调整。确保建设项目人力资源能够顺利实施。其次要加强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能力建设,在明确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前提下,要充分激发出建设项目中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建设项目中人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且定期对建设项目中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建设项目能够高质量高水平地达成目标。

四、结论

我国相关的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起步时间比较晚,和国外同行业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我国对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企业在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不断加深,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我国会在未来的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取得更大的发展。当前企业和学术界对于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积极的吸取和借鉴国外同行业在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经验,通过不断革新和完善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建设项目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内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详细的阐述,在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过程中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做了深入的探讨,并针对建设项目中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杜春荣. 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薛峰. 天宏公司世纪花园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3]康瑶. JT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