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器械可靠性

医疗器械可靠性

医疗器械可靠性

医疗器械可靠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造型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本质可靠的设计;医疗器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86-01

一、医疗器械的产品造型设计理念

医疗器械的使用对象是特殊人群,因此,其设计理念和思想就要有针对性。医疗器械的用途广泛、种类繁多,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器械的造型设计,就要针对产品种类和功用作详细的分析。例如,为了满足不同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就需要不同造型的医疗设备。由于医疗器械需要我们在设计中能够将功能和造型有机的相结合,所以我们就要充分考虑造型和功能的关系,是造型影响功能,还是功能决定造型。在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应用工业产品设计方法学和设计理念,在现有条件下把医疗设备产品的造型设计做的更适用,从外观设计、功能组合设计、材料选用诸多方面分析研究,这就是医疗设备的造型设计的现实设计理念。

二、医疗器械产品的造型设计原则

(一)整体造型风格统一

医疗器械产品的造型要具有整体感,主辅之间层次要清晰,比例与尺度要合理,局部与整体的风格要协调,空间、布局要合理,形式与功能上要统一,人机尺度要严谨,形体的点、线、面构成简洁统一。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人文关怀的原则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医疗器械产品的重要操作控制装置要造型合理,符合人机工程,尽量方便他们的使用,同时医疗器械产品的操作与显示装置的相互匹配要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照明的光线要柔和,亮度要适宜。而对于患者来说医疗器械的造型要尽量简洁、生动,不要给人造成恐惧害怕的心理。

(三)色彩搭配合理原则

医疗器械产品造型的色彩尽量简洁统一、搭配合理。如果是复杂多变的话会给患者一种繁琐的心理压力,同时,对于长时间使用医疗器械的医护人员来说会造成视觉疲劳,出现操作失误等后果。

(四)遵循绿色设计的原则

绿色设计从材料的选择经济性和材料的特性当中可以体现,医疗器械产品的造型一定要易于生产加工,材料的选择要合理,保证产品的经济性。同时,选择绿色环保材料也是需要相当重视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环保可回收再使用材料,做到设计为人,服务于人。

三、医疗器械造型对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造型给人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例如水平形体给人以安定感;直立形体给人以挺拔感;直线给人以硬朗感;曲线、曲面给人以柔和感。现有的医疗器械在造型上给人恐惧和厌恶的的直观感受,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而言,只要在造型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给人一种安全、放松的心理状态,必然能够获得缓解不良反应的结果。从而从心理上达到更好的治疗康复效果。通过流畅的曲线与亲切感的造型来消除患者对医疗产品的恐惧及厌恶情绪,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好的造型设计来增加患者对产品的信赖度。

四、医疗器械的本质可靠的设计

可能大家都有所熟知,医疗器械的工作主体,往往有的时候会出现操作失误。人的失误有必然性,医疗器械的本质可靠性就是避免操作错误的可能性,充分考虑人为操作失误的必然性。在医疗器械的造型设计当中注重本质可靠的设计,在造型满足功能和人机工程的的前提下,设计出更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好产品。机的本质安全性是指机的设计要从本质上防止人得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能力。例如,在患者输液的时候,很多时候当点滴快要完的时候,就要及时去叫护士换取下一瓶点滴。以免点滴完了以后空气输到患者的体内,对患者的身体有所伤害。从这点,完全可以引入本质可靠的设计。例如,使用输液报警器夹装在输液管上,不与输液接触。输液完毕时,有“Bi、Bi”报警提示声,同时自动阻断输液管。使用输液报警器在本质上是可靠的设计,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患者或者看护患者的家人由于出现忘记的可能性,没有及时的叫医护人员换取下一瓶点滴,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医疗器械的产品造型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对心理的影响,本质可靠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诠释了医疗器械造型的重要性,优秀的造型设计才能满足产品的操作性、舒适性、稳定性等指标并且符合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要求。从身理和心理上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这样的设计才算成功,才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设计于人,服务于人”。

医疗器械可靠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维修检查 维修 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 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2.3.1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2.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医疗器械可靠性范文第3篇

1医、护、患的及动作

护士接待病人就诊后,嘱病人坐到综合治疗椅上,调至仰卧位,头部位置舒适,全身放松。当医师的头部和眼睛正确向前倾斜时,病人口腔部应在医生眼睛的正下方,病人的上颌颌平面平行于医生的身体,下颌颌平面与医生面部相对,头部与心脏平位,下肢完全放松,脊柱畸形病人,肩下可垫小垫以支撑头肩。

女性病人应将长发束起,避免散开滑落到扶靠手边缘污染器械并妨碍医生工作,对于儿童和老年体弱者,护士应协助其处于舒适。术者、助手及设备与病人间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四个活动区用时钟的字码表示。

1.1术者区:7~12点间,一般为11点处。术者在右下方后牙区工作时,多选用7~9点位置,在前牙区工作时,多选用12点工作位。术者区也是病人到达和离开椅位的通道。

1.2静态区:12~2点间,此处可放活动柜。

1.3助手区:2~4点间,助手通常保持在3点的位置。

1.4传递区:4~7点间,最靠近病人口腔部位,是医生和护士传递材料和器械的区域,是安放牙科设备最适宜的位置。

2器械的传递与交换

2.1器械的传递:传递时要求时间准确、位置恰当、传递无误。器械传递方法有:握笔式直接传递法,掌一拇指握式传递法,掌式握式传递法。最常用的方法为握笔式直接传递法,既医生用拇指和食指以握笔方式接过器械,护士以左手握持器械的非工作末端传递器械。医生从病人口中拿出器械时,护士左手保持在传递区,准备接过已用完的器械,正确的接过器械的部位是在非工作端。传递过程中应注意:

2.1.1禁止在病人头部传递器械,以保持病的治疗安全。

2.1.2传递器械要准确无误,防止器械污染。

2.1.3器械的传递尽可能靠近病人口腔。

2.2器械的交换:器械交换法有双手器械交换法、平行器械交换法和旋转器械交换法。常用的方法位平行器械交换法,即护士以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递送消毒好器械,以无名指和小指接过使用后的器械。在器械交换过程中应注意:

2.2.1护士应提前了解病情及治疗程序,准确、及时交换医生所需要器械。当医生治疗结束后,将器械离开病人口腔2cm左右时,护士应及时准备交换下一步治疗所需要器械。

2.2.2器械交换过程中,护士应注意握持器械的部位及方法,以保持器械交换顺利,无污染,无碰撞。

2.2.3器械的交换应平行进行。尤其对锐利器械要格外注意,防止损伤病人面部。

3四手操作中要求护士做到

3.1操作前:

3.1.1保持治疗区域的整洁,将常用的器械、物品按规定摆放整齐。随时准备接待病人。

3.1.2护士应以高度责任心和同情感,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病人进入诊疗室后,护士应辅助病人处于舒适,调节适合光源,指导口腔含漱,为病人为好胸巾,以减少诊疗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止病人衣物污染。

3.2操作中:

3.2.1护士必须熟悉本专业知识及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并熟悉、掌握各种临床疾病治疗过程的每一步骤,具有丰富的四手操作技术的理论,以娴熟的技能主动配合、参与治疗,真正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为病人服务。

3.2.2协助医生拉开病人口角,以保持手术区域视野清晰,注意正确使用吸引器,以防止损伤软组织。

3.2.3要了解医生合理的工作程序,做好器械、材料、药品的准备工作,将已准备好的器械、材料迅速、平稳、准确地传递到医生手中。材料的调拌质地要合乎要求,量适中,保证治疗的正确实施及达到最佳的诊疗辅助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默契配合,始终以轻松自然、不扭曲的进行操作,即使用以人类正常的生理活动为基础的操作位。

3.2.4随时进行卫生宣教,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发现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

3.3操作后:

3.3.1熟悉现代牙科医疗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保养,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3.3.2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预约下次复诊时间。清理用物,常规消毒,归还原处。若是一次性口腔检查盘、注射器,需依据一次性卫生材料处理原则进行焚烧或回收处理。对其他口腔专科所用器械,按物品性质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处理,严禁污染的医疗用品重新使用或流向社会。

医疗器械可靠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产业 发展现状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

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

[2]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鉴[Z].2008.

医疗器械可靠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科技;医疗;维修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5)09-0033-2

作者简介:刘健(1970.7-)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医疗器械维修;张伟(1971.1-)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面对新型复杂的医疗设备,医疗机械维修部门要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必须有高科技人才、高科技维修手段和工具。

1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帮助医疗器械恢复功能以及性能,是医疗器械维修的主要工作。但是,面对不断精进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难度增高,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维修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1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必要性

医院诊疗过程中,先进、精密的仪器越来越重要,不仅提高了临床会诊的效果,也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医院没有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对其投入不足,导致医疗器械维修水平低下。因此,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不仅要引进现代化器械,还要将高科技运用到维修工作,真正成为高科技医疗器械正常运行的支撑。

1.2高科技的应用

1.2.1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人才无论在先进医疗器械的使用,还是故障维修中,均起着决定性作用。计算机系统、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疗器械中。原有的维修知识和技能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需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以及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路等知识,此外,技术人员必须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高科技医疗器械故障维修得心应手。

1.2.2高科技维修工具

目前来看,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高科技医疗器械中占主导地位。万能表、普通示波器已不能够满足高科技设备的维修要求,需要新型工具,如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智能示波器等。这些先进检修工具的运用,很大程度提升了医疗器械的维修水平。现在的电路板大多是多层板,原件焊下检测会损坏电路板,维修起来很麻烦。智能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实现了集成芯片的在线测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中存在的库文件,比较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功能,并判断其工作有无异常。此外,集成电路在线监测仪还具有学习功能、LSI分析功能、离线测试功能等。在线测试仪最大化缩小了检修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维修效率。在近几年引用的大、中型医疗器械设备中,广泛运用了SMT表面贴装技术。这一类型的电路板,普通电烙铁无法拆装板上的原件。然而,“焊接工作站”,利用这种高科技产品,对SMT表面贴装技术线路板进行维修,可以简便很多。此种焊接工作站适用于拆装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几十类其他元件拆装焊头。并且,焊头温度调节由电脑控制,精准到只有1℃以内的误差。仪器具有脉冲加热、电镀工能,操作方便,应用广泛[1]。

1.2.3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作为现代化医疗器械维修的支柱。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在其他行业领域运用较多,在医疗器械应用中也非常重要。计算机光盘资料十分丰富,可以包含数十本工程技术人员手册以及大量电子元器件数据,放入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读取、查询都十分便捷。进口设备相较于国产设备,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高。但进口医疗器械中有些元件是专用原件,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一旦出现故障,由于机器自带资料不足,不能够精确掌握设备的原理,加上损坏部件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买到,商往往是不愿意兜售的,或者就算买到,精准度也常常不能达到设备要求,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速度和维修质量。医院维修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国外的生产厂家和相关说明文,或者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购买时间短、价格低,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还可以下载共享软件,对设备的升级和维修都有很大帮助。此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最新的医疗设备咨询,获取更多国外最近医疗设备的信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的地位。

2高科技管理

现代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设备资产保有量比较大,如果维修医疗设备采用手工做账,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查阅起来也很麻烦。总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没有可观的实效。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既提高了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效率,又增加了维修工作的透明度。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具有很实用的特点。采用SQL2000数据库平台,联机处理各种数据和电子商务各方面问题,扩大了医疗器械维修规模;合理监督医疗器械维修,通过计算机连接了各科室和各部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中所需要任何数据和记录都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得到共享,拥有非常顺畅的数据流动性。医院领导能够实时掌握医疗设备的维护、检修情况,可以及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此外,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能够分类管理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长和评估设备寿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器械运用,和补充设备所需资料。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还能够帮助维修技术人员查找设备维修所需资料。医院工程科室的领导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并得到设备维修人员绩效考核的计算结果,以及医院其他科室的服务指数结果,有利于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各方面的工作水准。

3几类高科技技术工具应用介绍

3.1医用计算机

计算机故障一般是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问题,软件方面常见的故障是系统问题,解决途径也很简单,一般通过恢复系统和杀毒操作等。硬件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修复和更换一些电子器件。

3.2触觉钳

触觉钳是医疗器械维修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之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应用广泛。主要根据医学钳子系统的触觉以及力的反馈能力,进行医疗机器人的开发、信息采集和传递,获取充分触觉信息,触觉钳的双边远程遥控操作的同步性和反馈性非常重要[2]。

3.3光学仪器

科研人员逐渐深入认识到光的本质,并极大地助力于现代光学研究,推动了光学仪器的开发应用,帮助医疗器械维修解决了很多难题,被广泛运用于仪器的检测和维修。

4结语

在今后,需要不断加强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创新和优化,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骅,李燕.几种新型工具及材料在医疗仪器维修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