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第1篇

(一)完善音乐教法课程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亦是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五大领域教学法之一,是培养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素质、强实践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音乐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法;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材料,并能够设计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和组织音乐活动。在课程安排上应从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开始实施,将原来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及课堂设计18个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分析与教学方法20个课时,幼儿园见习、实习2周,教案撰写和试讲演练30个课时,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课程教育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产生最优的效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发展

1、师德与岗位责任的培养

(1)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培养教师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2)培养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

(3)培养教师树立优良学风、坚持终身学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培养教师为人师表,加强人格修养,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乐于奉献。

2、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业务提高在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克服技能单一的现象。

(1)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以老带青”、“以优带差”,“在学中提高、在做中提高”,不仅专业技能提高,更要在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而启发引导学生分享音乐,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2)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审美能力、审美修养。增强学生的向师性,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教学法课程,并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积淀美,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

(3)不断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业务能力。要重视以学生为主的音乐教学设计,能根据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特点与课题内容设计课型。防止填鸭式或单纯模仿式教学模式,避免学生的参与、发现、表现、创造欲望受到抑制。

(4)教师还要注重学习,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幼儿音乐教学的各种资料,使成型的音乐资源、信息,能够在合理采纳的过程中予以储存和运用。

(三)音乐教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就是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一定教学方法和形式。如美国人乔以斯和威尔在《教学模式》中指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为适合所有的学习类型或学习风格而设计的。”音乐教学法就是教音乐和学音乐。教学时倡导体验、摸索、探究、合作,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中来。

1、发展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音乐教学法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认知目标:对歌唱、韵律活动、舞蹈、音乐欣赏、打击乐等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两方面;情感态度目标: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对有关音乐活动的兴趣、爱好的发展;操作技能目标:运用身体动作对音乐认知的能力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必须以促进幼儿心理整体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音乐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2、创新情景化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教学手段包括:

(1)创设幼儿园实际教学场景,形象逼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给学生以真实感。

(2)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

(3)情境教学模式对“教”与“学”具有双重促进作用。它拓展了教师音乐教学法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掌握音乐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

(4)情境创设的多样性、目标性。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余活动中,还可以延伸到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生活中。情境媒介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采取视听结合的手段,以色彩艳丽、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是教师进行情境教学的先进手段。使音乐教学法教学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全方面素质教育转换,把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取得实效。

3、开展微型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型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模拟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微型课堂。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创设微型课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即“未来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堂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开展微型课堂的教学模式:

(1)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幼儿音乐教学作用、任务、总目标、分目标等)。

(2)启发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采用形象思维,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讨论类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唱歌、音乐欣赏、舞蹈、节奏活动等教学法的选材、组织教学、设计过程等共同研讨,相互启发。

(4)演示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幼儿园音乐活动实际教学实况、教学场景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获得感性知识。

(5)表演类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试讲、演练的目的,可以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4、借鉴优秀的音乐教学法积极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教学法,整合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强调感受和表达,而非知识和技能;柯达依教学法倡导以歌唱为主;达尔克罗兹方法论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音乐活动及铃木的早期音乐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认识到: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歌、舞、乐三位一体,才是符合个体发展处于初始状态的儿童的音乐学习的天性,它为儿童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因此,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上合理整合各种艺术形式,以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艺术教育观以及掌握运用这些音乐教育的技能,为将来岗位上更好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职业能力。

(四)积极推进音乐教法课程实践

1、与幼儿园搭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合作平台是推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堂可行性、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学生的实践课程。一是要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音乐教学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实习内容,拓宽实习功能,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不仅仅是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更要组织幼儿音乐领域各个活动的实践教学,例如:舞蹈、唱歌、音乐游戏、有组织的音乐活动等,既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来的工作职责和技能需求,更让学生找到今后加倍努力的方向。

2、通过园本培训使一线教师具备幼儿园音乐教育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将来既可以由浅入深地对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又可以以实战带理论,以实例说道理,挖掘教学的广度、深度,革新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3、开展职前、职后技能培训。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自己的就业经验,让学生早准备,实现角色转换。另外聘请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有初步的认识,以消除实习时的紧张、焦虑情绪,较快进入角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校和幼儿园"无缝链接"。

二、结语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第2篇

幼儿教师在儿童成长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必须以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职业需求及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出发点,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整合音乐课程,培养具有幼教型、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等综合教育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课程整合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

教育是振兴民族的根本,是国之崛起的百年大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定位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专业化,各级各类学校是通过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定、教学质量评价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对幼儿潜能的开发是不可忽视的,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在音乐课堂中在对未来的幼儿教师进行系统的训练。

1高师院校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幼儿教师的职业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逐步走向专业化。新《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幼儿教师在学前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活动包括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方面教育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不完全体现在教师的单一能力上,而是教师多方面技能的综合体现[1]。学前儿童教育教学多领域的发展与变革,也直接影响着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高师院校也不再以大量理论课为主、设置单一的课程来培养学前幼儿教师,而是与当前的学前教育形式相结合,培养符合当前教育形式下切合幼教理念的教育型、管理型的综合幼教人才。

2高师院校学前专业音乐课的课程价值与意义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和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活动之一的“艺术”课程,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在学前艺术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及任务。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的重要领域,应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2]。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学生优秀的音乐技能,离不开基础的音乐理论。因此应突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元化,在练习学生扎实的音乐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熟练儿歌弹唱、幼儿舞蹈创编等音乐技能,还应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在技巧上虽不能达到专业院校学生的水准,但是要做到可以综合运用,多才多艺,能够要把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幼儿音乐活动设计之中,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3高师院校学前专业音乐课程建构方向和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理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培养逐步走向高校化,可是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理论知识,这使得学生在所需的专业技能上存在着普遍的下降趋势,实践的专业技能匮乏,使之不能够很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3]。这一局面是因为大多数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定位有偏颇,忽略了应该有的学科交叉,分科教学中课程之间缺乏渗透,内容重复较为多见,个别课程甚至偏离了幼儿园实际教育的宗旨,不利于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组合。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要以学生职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特点来设置,要让知识、技能和教师素养之间有效关联。切合实际地进行实践教学,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突显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3.1音乐必修课应准确定位

目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学生人数过多、课时不足、学生的技能基础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要建构在岗位需求之上,在音乐课程中将各学科内容建立相互依托的关系,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要在学生基础薄弱的同时,在四年的培养方案中合理设置课程,针对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培养。在音乐课程中形成以钢琴、声乐、舞蹈三大基本音乐技能为依托,技能之间融会贯通,融理论课为一体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后的培养,在钢琴、声乐、舞蹈等艺术领域有效提高,能够把所学综合的音乐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展现[4]。

3.1.1钢琴综合实践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必修课之一。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钢琴技能方面为零基础,要在短短2~3年的培养过程中达到“速成”与“实用”,就要把乐理知识、钢琴技能以及钢琴伴奏等课程进行整合,即在掌握乐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钢琴技能和伴奏中,来提高学生钢琴的综合能力。可以适当放宽对学生钢琴技巧的训练,在学生完成“车尔尼599”教程的学习后,就可以加入简单的歌曲伴奏理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幼儿歌曲伴奏及边弹边唱的能力。把乐理内容中关于“调式、调性、音层、和弦”等内容更有效地融入到钢琴基础与儿童歌曲伴奏中。将钢琴、弹唱、乐理等知识重新整合,有针对性地完成培养目标。

3.1.2声乐综合实践

声乐综合实践课是将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声乐作品欣赏、儿童歌曲演唱、儿童歌曲合唱排练等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当地降低声乐技巧的要求,不要过分强调声乐中的美声或民族的演唱方法,而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对幼儿歌曲有较好的理解。在声乐技巧训练中要注重对学生音准、节奏感的练习,让学生多欣赏各国的优秀儿童歌曲和我国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儿童歌曲,为学生在日后实践教学过程中有良好的声乐技能做铺垫。

3.1.3舞蹈综合技能

舞蹈综合技能在学前专业技能中也尤为重要,舞蹈综合技能课将舞蹈、幼儿舞蹈创编、舞蹈欣赏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关于体态律动内容整合起来。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内容中不要过多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儿童舞和国民族舞的组合训练。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内容,运用奥尔夫音乐中的声势与律动的方式为幼儿舞蹈创编、音乐律动游戏做坚实基础。

3.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1有效开展执教能力的教法课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多项技能的同时,还要将所学的音乐技能进行整合,运用到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当中[5]。在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中要加入先进的国际化幼儿音乐课程理论体系与教学方法,如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透过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研究,利用微课等形式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2.2加强校外实践活动

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执教音乐活动的能力。校外实践教学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中,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再结合理论依据来为幼儿设计音乐活动。高等师范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有创造性、有良好音乐素养的能够胜任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的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树立优质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培养体系中不断创新,结合当前教育发展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作者:侯敏 王丽燕 李雪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会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44-145.

[2]王冲.普通高等院校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10.

[3]乔永军,白芳.试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音乐技能》的课程建设[J].音乐创作,2015(9):189-191.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第3篇

音乐综合实践课程是以音乐(舞蹈、钢琴、视唱)课程为依托,结合公立幼儿园和部分示范私立幼儿园师资水平、课程设置、运行机制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把相关的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钢琴及弹唱等内容综合引入到音乐课程教学当中来,以教学实践为载体,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以相互协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以及模拟招聘,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完善学习过程、实践内容,最终呈现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以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考核。怎样用适合的教学模式,以最稳健、最迅速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是这类课程最值得探讨的内容。与此同时,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可见学前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开始逐步扶持各类幼儿园的兴建。在这种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将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更加明确培养的学生应成为应用性人才,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纲要》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学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当中,本文依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动向,结合近几年公立幼儿园招聘的具体程序、内容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具有培养实践能力(音乐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音乐综合实践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法

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为依托,通过引入音乐素能综合教学方法,结合幼儿园招聘的特点进行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通过指定的详细问卷及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

第二,策略分析。针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出所在区域幼儿园的运行模式、师资情况、课程分类等。

第三,实施阶段。经过策略分析,提炼出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总体音乐素能进行培养。

第四,成果展示。作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总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每个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方式来汇报,包括说课、儿歌弹唱、舞蹈等等。二是参加基本功素能大赛,大赛的具体要求参照幼儿园招聘的模式设定。第五,评估。首先,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选择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从评估方式讲,可以选用现场观摩法,即终结性评估方法。从评价总体上讲,可选用自评(30%)、互评(30%)和教师评估(40%)相结合来评定学生个人成绩。其次,还要注意评估过程中的客观性。

三、结语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改革策略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背景聚焦

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对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标》)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10条实施意见,指出教师教育培养机构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①。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师范院校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从事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也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学界对《课标》的解读和研究以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关于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较多,关于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研究不多;而从《课标》入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改革的研究非常少,结合《课标》的基本教育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更是基本没有涉及。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么沿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体系,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培养;要么就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音乐教育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在于现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音乐教学内容组织不合理、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承担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已不能适应当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立足《课标》 “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贯彻教育部关于《课标》的实施意见,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三、结合《课标》理念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如何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目标,力求“育人为本”

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两种倾向,一是沿用中师、幼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技能突出的幼教人才,“重技轻艺”;一是沿用部属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中师幼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深厚而实践技能稍弱的理论研究型人才,“重理轻技”。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变,越来越需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良好的音乐专业技能,具备有持续专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现代幼教专业人才。而原有的两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需要,亟待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课标》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在研究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要实现这一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践行“育人为本”观念,争取做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丰富自身的专业体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学会因材施教的方法,关心帮助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好基础。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支持学生奠定下今后作为专业人才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既有“育人为本”的观念,又有“育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厘清了这一观念,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新的音乐教育目标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目标,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习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养成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具备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要以观念养成为抓手;音乐素养培养要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为重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以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的为标准,够用为原则;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成长的需要为基础,突出“育人为本”。

(二)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凸显“终身学习”

《课标》指出:“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在《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同时解决学时少、班额大、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实存在,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现音乐内容的分类综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优化知识结构,为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儿童歌曲创作等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内在知识体系的特点,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需要,笔者提出将音乐课程分成三大类课程来教学,即声乐类课程、器乐类课程、音乐教法类课程。

声乐类课程包含:声乐演唱方法、技巧与演唱形式,视唱练耳,儿歌表演唱,合唱指挥等内容。

器乐类课程包含:音乐知识与音乐作品鉴赏,钢琴基础方法与技巧,儿歌即兴配奏,钢琴伴奏等内容。

音乐教法类课程包含:幼儿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实践,幼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技巧,幼儿钢琴演奏训练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三类课程内容实现了相近音乐知识技能内容的综合,实现相关领域的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又涵盖了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相关内容,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关注,而忽略对学生“教”的内容的关注。注重对学生自身音乐技能掌握多少的关注,忽略对学生传递知识能力的发展,常常出现学生自身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演唱技能,但不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特点,缺乏幼儿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无法把自身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儿,不能有效地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无法在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充当有效的支持者、促进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专业发展。所以要使学生获得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如幼儿声乐能力、器乐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学生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学会设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学会根据幼儿情况和教学实际条件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从而让学生具有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吸纳幼儿园音乐教学改革前沿知识与成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加深专业理解,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逐渐深入影响到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幼儿园音乐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幼儿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到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拓展,都发生着深切的变化。从对幼儿音乐学习内容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品质的关注,从对幼儿学了多少首歌,跳了多少支舞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过程的愉悦与否的关注,无不体现出当今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人”的关注所发生的重大变革。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园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如承担音乐教学的教师闭门教书,知识观念更新不足,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案例缺乏,音乐教学内容、方法等严重与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实际脱离。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迫切需要吸纳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如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优秀案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方法,保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和完善,才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幼儿音乐教育动态,以适应当前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三)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实践取向”

《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大多还是采用讲授制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不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驱动,所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1.借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如鼓励学生课余搜集优秀的声乐曲、钢琴曲;在网络上查找曲谱、幼儿音乐教育案例;收看相关的音乐教育视频;利用qq群实现师生的课余交流互动等,力争构建出一个立体的音乐学习通道,避免学生音乐学习信息仅仅是从教师讲授的单一渠道获得,促使接受学习的通道变得多元化、立体化,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锻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2.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差,缺乏自信心,缺乏参与音乐实践的信心,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给予学生当众演唱、演奏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可以“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齐奏、合奏、重奏、个别弹奏等逐渐递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胆量,消除弹奏的心理障碍;同时为了辅助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展示、表演及比赛,走出琴房和教室,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踏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如儿童歌曲即兴伴奏比赛、自弹自唱比赛、四手联弹比赛、独奏比赛等等”② ;可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采用齐唱、独唱、表演唱等逐渐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习惯当众演唱,逐渐形成良好的歌曲范唱能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

3.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称个案研究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如钢琴教学中对典型乐曲弹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奏法;声乐教学中对典型歌曲的演唱,可以促进学生对歌曲演唱基本方法的掌握;儿歌配奏中典型儿歌的学奏,让学生学到儿歌配奏的一般步骤:确定调式、分析选择和弦、选择音型、确定终止式、编配指法、儿歌弹奏,从而掌握儿歌配奏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分析和讨论,了解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基本环节:导入、新授环节的设计、音乐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延伸,从而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与能力。

4.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熟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流程。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教师或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师或幼儿)更直观的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与技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以此锻炼教学技能、实践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为正式走上讲台做好准备。

5.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检验学生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具备了较高的音乐专业技能,熟悉了儿童音乐教育流程的基础上,可以从课堂内的实践转移到课堂外的实践,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音乐教育实践。借用幼儿园真实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实践音乐教育活动,如让学生组织一次歌唱活动、组织一次打击乐演奏活动等,可以充分的检验学生掌握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并可以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让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从而通过多次的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从学科现状出发,结合当前音乐教学实际,立足《课标》“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期待更多同仁关心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3-008)。

注释: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第5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设置的音乐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更受重视,文艺方面被轻视,一些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不够全面,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是很困难的,近年来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能培养好音乐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缺少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其次,教学的内容显得陈旧,所选用的教材也比较落后。目前职业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些导致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方面对教学方式及教材的选取还有待完善。

最后,音乐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要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人才需要通过课程这一途径实现,即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素质养成产生直接影响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应该是以培养素质人才为中心的,而在学生就业来看,许多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能力,没有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际。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受到重视并逐步完善,但现状表明还是存在问题,探究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性。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普通的中学毕业生。学生的文化程度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乐观。这是由于招生方式上学前教育专业相应的放宽了其招生限制,不需要专业性测试,因此,许多素质并不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学生被扩招进了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我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目前学前教育音乐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威的专家较少,标志性的成果也不多,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实施对策

(一)明确学前教育音乐方面应包括的课程

设置键盘课程。所谓键盘课程是指一系列的演奏课程。主要包括钢琴、电子琴等演奏技巧,结合理论基础教授,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并对作品进行鉴赏后,将钢琴、电子琴等的演奏技巧与儿歌的弹唱、儿歌的即兴伴奏、儿歌作品的分析以及儿童打击乐的编配等内容结合起来,为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儿童打击乐是既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开展节奏教学的好方法,由此,应将键盘课程纳入到音乐课程中。

设置声乐课程。设置声乐课程是要将声乐的基础理论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学习与儿童如何合唱、排练等内容纳入到音乐课程中来。声乐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如独唱、合唱以及视唱练耳等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在声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声乐的技术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好节奏感、掌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发展。

设置基本音乐理论、视唱练耳课程。没有专门的基本理论知识做铺垫,那么在学习键盘乐器,声乐等方面总是显得不能全面理解,会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显然是不可取的,由此看来,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视唱练耳课程是主要锻炼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等乐感的课程,开设此课程显而易见在对键盘、声乐等方面的学习上有着它的积极促进作用。

设置艺术综合课程。所谓艺术综合课程,主要是包括了舞蹈基本功的学习以及儿童舞蹈编排、美术、手工的学习、儿童语言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综合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各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将各门艺术的理论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教育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设置音乐课程的属性

第一,应综合考虑课程的设置,强化音乐领域内各门课程的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避免了相关课程的重复开设或交叉开设,浪费资源,还体现了人文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渲染,使学生们体会生活、审美以及情感等与音乐这门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无疑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能够享受音乐、创作音乐。与此同时,还应该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对正确的音乐教育方法的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将音乐和其他课程,如美术、文学等,相互结合,也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突出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音乐课程,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即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掌握的理论基础、基本素养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有无差异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充分支持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