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开放和高性价比

“上海数码港与戴尔公司的战略合作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健康云;第二是中小企业云;第三是上海市云计算应用示范中心。我们希望在3年时间内能够在全国推广统一的共享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上海数据港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曾犁先生对记者说:“健康云的建设基于卫生部命名的闸北模式,2008年上海市闸北区被卫生部授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全国示范区’,他们摸索出了一整套国内领先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建设模式,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达到90%以上。” 曾犁表示,上海数码港不仅在与戴尔合作,同时还与微软等公司有着深入的合作。之所以选择戴尔合作,主要看重的是戴尔解决方案的开放性、性能出色以及高性价比等。

针对此次合作,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伟佳表示:“我们一致认为医院在管理和存储数据领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款经济高效、且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在简化数据管理和存储流程的同时提供稳健的内容保护和安全机制,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全球医院从放射科到摄影科等科室正在不断加大使用多种模态的复杂医疗成像技术,这使得医疗数据急剧增长,成为医院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一份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 Analytics和戴尔联手对中小型医院进行的调查中,中国医院的首席信息官们预计未来几年数据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20% 〜50%,并指出存储管理和扩展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 IT 挑战。有关专家认为,此次推出的戴尔的医疗归档解决方案能够将不同的临床和管理系统整合到一个可扩展的中央储存库中,让跨医院的应用能够更轻松地实现互操作,同时简化数字信息的保护和安全。这一联合解决方案使用了来自岱嘉的 PACS,以及来自戴尔的 DX6000 Object Storage Platform。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是戴尔在中国的首家医疗归档软件合作伙伴,也是仅有的几家获得戴尔 DX6000 Object Storage Platform 认证的企业之一。

戴尔拥有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够帮助医院深入了解其数据要求,以正确的方法管理正确的数据。戴尔的存储系统和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可简化医院的数据管理,提升其经济性。戴尔的虚拟化自动分层存储产品 EqualLogic 和 Compellent 能够有效简化主要存储的管理工作。戴尔的自主管理 DX Object Storage Platform 设计用于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并拥有一个不断增长的庞大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生态系统。医疗归档解决方案将帮助消除针对医疗数据管理的昂贵且复杂的一刀切方法

关注中小型医院

信息化建设

“戴尔信息驱动型医疗架构为数字化医院奠定基础,让临床人员和IT人员轻松保存、分析和共享信息,减少维护工作和效率低下的流程,释放资源,用于亟需的创新。” 戴尔公司中国政府教育医疗事业部政府及医疗行业销售总监陈孝民表示:“目前,戴尔积极关注国内中小型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深耕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新医改特色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战略。戴尔构建的数字化医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基础架构方面,戴尔能够提供灵活、动态的IT基础环境,二是流程方面,戴尔有着完善的医疗服务,有简化的流程和策略;三是应用层,戴尔ISV能够提供丰富的医疗IT应用。”

在数字化医院的实践方面,戴尔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打造了“戴尔-中山医院‘简化IT’医疗行业实验室”。通过该实验室,中山医院能够在戴尔公司的支持下,更快地部署、更好地运行和更灵活地拓展医院的IT系统,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做出积极的探索;通过这个实验室,中山医院能够从用户的视角协助戴尔开发更贴合医院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山医院一直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建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正在逐步替代HIS,成为驱动医疗流程的核心系统,HIS、LIS、和PACS等各类信息系统则是在各个层次支撑着电子病历系统的运转。目前,中山医院已经初具“数字化医院”雏形。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东软医疗软硬并举

在医疗领域,东软是个“全能型”选手,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在国内医疗业,东软是目前惟一一个如此“全能”的高科技企业。但是媒体尚无对东软医疗的全面报道,以至于东软医疗像个“谜团”,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些人不知道作为一个软件企业的东软还能生产CT;还有些使用过东软CT等医疗设备的业内人士,不知道东软还能提供医疗卫生的全套IT解决方案。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到了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卢朝霞教授,希望能全方位解读东软医疗,并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东软医疗。

缘起:第一台国产CT

东软进入医疗设备领域要追溯到1995年。卢朝霞给记者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早在1988年,沈阳某家医院花50万美元进口了一台CT机,组装后开机时出了问题,国外厂家的人一直没有维修好,一直闲置,成了“植物人”。有一天,沈阳卫生部门对外张贴了“招贤红榜”,试图将其维修好,而当时的东北大学的两位年轻教师郑全录、李甲递前去揭了榜,结果花了不到90天的时间就把机器修好了。从这以后,东北大学校领导就提议:“你们能修好CT,那么你们能不能研发和生产CT?”

1990年,东北大学成立了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开始了国产CT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6月,由东北大学研制的CT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技术鉴定,但要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出来再销售,还有很长的过程。1995年11月,东北大学为了推动一直在校园里孵化的CT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并解决他们后续发展资金问题,决定将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并入东软。东软从此开始投入研发力量,最终于1997形成了能够在市场上销售的CT产品。

1997年,东软医疗所生产的第一台国产CT获得国家生产许可,成为中国惟一能够生产CT的民族医疗企业,使我国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CT是现代医院必备的诊断装置之一,技术含量极高。在东软之前,全球只有3个国家的6家公司具备CT扫描装置的研究与生产能力。我国市场被几个跨国公司垄断,东软医疗的崛起彻底打破了上述落后被动的局面。

“东软对我国大型医疗器械的贡献就如同通信行业的华为。”卢朝霞如是说:“东软CT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使CT价格大幅度下降。” 东软CT率先在业内通过了FDA和CE认证,使中国研发和制造的CT机以及后续研发成功的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成功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南美、非洲等5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大型医疗设备从无到有、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质的飞跃。东软不仅有能力冲破CT等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国际封锁、突破市场垄断,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靠自主创新获得产业化成功、实现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医疗产业国际化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作为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东软在CT之后继续研制彩超、数字X光机、核磁共振等其他医疗设备,目前已具备10大类55种产品。2009年5月26日,东软自主研发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在沈阳研制成功,并获得了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生产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PET的公司。

每年,东软医疗都盛装出席国际上最大的医疗器械专业展RSNA(北美发射学会年会)以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作为中国本土厂商,东软推出的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引起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医疗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大型医疗器械领域,惟有东软可以与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厂商相抗衡。

发展:软硬并举

东软医疗在把硬件(医疗设备)做大做强的同时,医疗软件也在同步发展,软硬并举,力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据卢朝霞介绍,东软医疗软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面向大医院做HIS。从最初的门诊收费系统,发展到后来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数据库都是东软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是东软医疗的早期典型客户,当时东软用适合的软件、适合的硬件,为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架构了一个投资少却很有效的系统,院长每天都能看到收入情况、经营情况、库存状况等。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也是东软最忠实的客户之一,东软每年都给他们的系统不断地扩展,增加新的功能。

第二是社保。东软是在全国最早涉足社保系统的软件公司之一,早在1994年,东软就在辽宁省抚顺市做社保系统,当时还社保业务还没有设置个人账户,而是由企业统一交费、差额拨付,东软在对大力业务和政策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第一个面向社保个人账户管理的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1996年,东软获得了辽宁全省社保系统,并在河南洛阳市和太钢、本钢成功实施社保系统;1999年,东软作为骨干研发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的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核心平台”,东软在社保行业“五险合一”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5月,劳动部推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之后,东软相继为全国各地上百家社保用户实施了核心平台。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东软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中心城市社保用户数已达200多家,实施医保的医院和药店数达15000家,其中,中大型医院有300~400家。

第三是以社保系统推广应用为机遇,大范围实施HIS、PACS等信息系统。由于社保的医疗保险系统要和医院端进行接口,东软就做了医院端的系统,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HIS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医院都购买了东软的CT等医疗设备,他们要把影像管理起来,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PACS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基于一些偏远地区医院客户的需求,东软以北京天坛医院为会诊中心,广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偏远地区的医院客户享受到一流医院的资源。

创新:剑指“新医改”

面对“新医改”3年内投资8500亿元的市场机会,东软相识而动,并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09年2月,东软集团针对国家即将推出的“新医改”政策,成立了跨业务单元和部门的“东软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用以协调和推动公司医疗卫生业务的研发和市场工作。4月19日,东软在深圳“医疗春季会”上,推出了面向“新医改”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东软此次推出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以“服务医改、惠及民生”为宗旨,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数字字典为标准,形成覆盖医药卫生信息化全过程的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方案、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方案,为主管政府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数字医疗设备、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据卢朝霞介绍,东软此次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有如下特点:第一,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出医疗设备包(CT/CR/DR/数字肠胃/高频X线机/黑白超声/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能力;第二,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医院提供的普及版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可以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基层医院也能看好病,缓解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三,推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提供高可靠性技术支撑;第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可实现全民,全生命过程的高质量医疗服务;第五,区域(社区)卫生解决方案,为少生病、易看病、看好病、少花钱提供支持;第六,基础药物管理解决方案,对基础药物的供应、配送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

据介绍,针对新医改,东软在组织架构方面的准备还是比较超前的。首先,东软在去年就把医疗软件从原来的政府事业部分拆出来,成立医疗软件事业部,因为医院管理系统有其特殊性,与政府其他业务是不同的。其次,把原来隶属于软件产品事业部的PACS分拆出来,划归到医疗软件事业部。第三步,新医改之后,东软在今年5月将医疗软件事业部并入到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让医疗软件、医疗服务与医疗设备和数字化医院整体建设有更加紧密的结合。

东软成立的“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横跨多个事业部,卢朝霞本人亲自担任此中心的主任。譬如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它既与政府相关,又与医院相关,还与电信运营商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跨业务部门的、综合的机构来运作。业务发展中心加强了东软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并统一进行客户分析、市场运作、解决方案整合以及售后服务。

“东软看好医疗卫生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也看到竞争的激烈,为此,东软已经在组织、策略、研发和市场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整合了自身在数字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服务实践,为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和落地提供切实的实现手段和技术保障。”卢朝霞说。(更多医改和信息化专题报道请参考计世网:省略w.省略/topic/20090327/index.shtml)

采访手记:

终结HIT作坊式时代

中国的卫生IT产业缺少“重量级全能选手”,活跃在中国卫生行业的IT公司大都规模不大,属于一种小而散的作坊式经营模式。东软或许是中国HIT产业作坊式时代的终结者。之所以下如此判断,原因有三。

首先,东软就是做IT服务起家的,擅长IT服务。东软积累了金融、电信、政府、电力等大量国计民生关键行业的客户服务经验,对于行业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响应,是东软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最雄厚的资本。

其次,软硬兼备,产品线最齐。在医卫行业,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面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联想将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进行布局,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硬实力”方面:联想将在2013年完成通用型、定制化服务器及存储产品的全球布局。在2014年实现X86服务器进入业界前三,存储业务进入中国第一阵营。并在2016年,使存储进入全球第一阵营,并初步形成以联想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此外,联想还将着力提升包括软件、解决方案整合能力、以及端到端服务能力在内的“软实力”。

在行业领域,联想作为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高品质、按需定制的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国区,联想一方面将进一步细分行业市场,在医疗、企业等新兴行业领域实现突破;另一方面,联想将持续强化企业级业务在产品、方案、服务方面的整体实力,同时加强与业界合作伙伴的协同,建立以行业客户应用为中心的体系。

本次活动中的Lenovo|EMC首批网络存储产品包括EMC VNXe和VNX统一存储家族的大部分产品型号。此外,基于上述产品,联想还搭建了“智慧城市视频安控解决方案”、“GIS行业大数据方案”、“数字化医院数据容灾方案”、“保险行业云存储网盘方案”等19个面向政府、医疗、教育、金融、企业、邮电等行业的存储解决方案。依托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的Lenovo|EMC网络存储产品家族,和强大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能力,联想将帮助行业客户实现统一存储、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数据容灾、数据镜像等多样化的方案需求,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IT基础架构平台。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iDR的出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协同创新 服务基层医疗

从立项分忧基层医疗伊始,iDR研发团队即与成都市周边医疗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九寨沟县人民医院漳扎镇分院、成都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等密切合作,最初研发设想只是突破基层医院模拟X线机数字化升级的技术桎梏。过程波澜不惊,时隔不久,iDR便具备了使基层医院模拟X线机“快速无创数字化升级”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并众望所归地进入临床调试的上市前筹备阶段。

正当人们认定iDR研发即将圆满谢幕之时,九寨沟县人民医院漳扎镇分院一线放射科医生不经意间的一番话:“苦于放射诊断医生匮乏或能力有限,遇到复杂疑难病例时亟待实时向县医院,甚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申请会诊的实际情况iDR有没有可能将影像上传云端平台,让另一端的专家提供诊断,帮助基层医院享受到远程影像诊断支持服务?”,令形势峰回路转――GE研发团队毅然放缓上市步伐而选择继续研发攻关“无缝连接云端”。功夫不负有心人,“影像无限传输、云端分享、远程诊断”解决方案赋予了iDR全新的生命力。

作为第三大协同创新成果,“多机共享”更为它挣得了“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代名词。

九寨沟县玉瓦镇中心卫生院和九寨沟县人民医院漳扎镇分院两位朴素的基层放射科医生不约而同发出感慨:“iDR数字化解决方案饱含基层放射科人的心血智慧,它既满足了基层医院放射科应对日常临床业务和突发或疑难情况的现实需求,也为科室、个人乃至医院的跨越式发展谋得出路。”

这就是被誉为基层医院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平台的“新神器”,它的全名是“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Brivo XR118”,被昵称为“iDR”。

iDR颠覆了传统研发中心“重研发轻互动”的单向模式,选择“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客户、合作伙伴引入从概念设计、用户体验到产品评估的工作流程和创新周期全流程,使产品或解决方案完全切合客户和市场需求。GE研发团队、IT平台公司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联体的“协同创新”故事还将被不断续写。

与一线医生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激励着GE研发团队不断创新设计方案,开发出试用版本后交由放射科医生、放射科技师等客户端体验,收集针对从流程设计到操作界面的全面反馈信息后,完成修缮更新。据统计,iDR基于客户体验试用的修改版本高达26个。

4月26日,享有“无忧升级”“远程诊断”“多机共享”三大核心价值的iDR隆重上市。它是GE中国医疗全球推行“协同创新”模式以来在成都创新中心诞生的里程碑式解决方案,更是GE中国医疗与合作伙伴合力创新的新起点。凭借付费、微信等更强大功能,它势必将跨越时间、空间、技术壁垒,铸就更卓越的基于影像的共享诊疗服务平台――GE医疗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数字绿色 助推医患关爱

2011年国家出台新医改方案后,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成为重点工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初见成效,然而“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人可罗雀”的尴尬仍在持续上演。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列入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近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备受瞩目,其中影像数字化成为重要的基础条件。令人遗憾的是,硬件陈旧落后、设备使用率低或闲置、改造升级繁冗、X线作业流程守旧、专业人员缺位在基层医院比比皆是。这不仅使基层医院的资源使用效率、统筹数字化建设、高效成本控制困顿不前,致使远程医疗系统形同虚设,更无力达成“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的新目标。

针对基层医院影像数字化升级渴求,GE研发团队率先创新性研制出X线曝光自动感应(i-sen)技术,只需约数分钟让原有模拟X线机在不做任何物理改造或连线情况下升级为数字X线机,同时提升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iDR得以低成本、高回报地完成从“水洗胶片时代”向“数字化影像诊断时代”转型。

在GE研发团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九寨沟县漳扎镇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的创新合力下,iServer无线工作站面世。它在不新增任何硬件投入的前提下,实现了X线图像自动上传至远程云诊断平台――云影在线,一键完成图像上传、专家诊断、报告回传等在线影像咨询流程。而且,经由搭建区域影像中心网络,基层医院在深感阅片压力骤增时还可以合理调用周边的优势诊断资源完成分流阅片,尤其可以申请上级医院专家协助诊断疑难杂症。

iDR“远程诊断”功能藉硬件技术支撑、远程智力支持优势解除了基层放射科医生后顾之忧、提高了基层放射诊断水平、扩大了医疗服务可及性,同时改善了医联体内部合理就医格局的简捷性与可行性。

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院;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0-02

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为其各个部门提供患者诊断与治疗信息的处理、存储、提取、收集以及数据交换不可或缺的平台[1]。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融合,医院信息化管理通过宽带网络逐渐的由HIS网络化系统应用将数字化医学信息系统、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设备系统等临床作业过程逐渐的纳入网络中,基本上将作业的无胶片化及无纸化实现。住院患者病案不管是纸质病案还是电子病案,均是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及医疗护理信息数据,同时还是其它有关信息数据不容忽视的一大来源[2],而数字化病案目前已经在医院管理、健康体检、社区医疗保障、心理咨询、保险、医疗等方面得以普及,充分的彰显了其优势及实际效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 数字化病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病案是患者在医院就诊中十分重要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的是病程记录、病案首页、护理记录、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记录以及医嘱等。病案是综合体现医疗质量与医院管理的一个途径,其服务于医疗、保险、法律、咨询、科研和教学等诸多领域,尤其是随着一系列相关条例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作为医疗案件诉讼的法律文书,病案在原则上需要保存三十年。医院必须提供病例复印服务向就诊者、公检法机关和保险公司,病案管理由此被提升至特有的一个高度,而数字化病案因极大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医院中,而且其时代特色得以显现。

数字化病案将有效的解决了医院病案管理中所存在的纸质病案丢失不可挽回、容易破损以及存放占用空间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病案资料异地调阅困难和资料功效性差的缺憾,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查找病案的速度[3]。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病案管理中普及,病案管理的中心已经开始逐步从医疗统计、病案编目转变为病案利用与服务功能的提高上。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是医院病案资料在利用与保存、数据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有效且实用的管理,对于医院为社会服务以及医院自身的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的作用

2.1 有助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医院具备吸引力与否,不仅需要具备相对较大的规模以及知名的医疗专家,而且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病案[4],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则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医疗人员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因数据信息的信息化程度高,可以在同一时期将医院教授和医院医师的主要工作量客观的予以反映,可以大大的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质量水平、医疗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切实的反映出同一时期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与传统的病案数据分析相比,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和系统的反映医师在劳力、精力、知识和技术等诸多软指标方面的业绩。

2.2 有助于各科室的排名及考核分析 数字化病案信息资料可以提供所需的依据为医院科室考核的一系列指标,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5]:①基础护理:危重患者级别的护理质量;②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的诊疗方案、控制院内感染、三级医生查房、术前讨论、手术工作量以及控制死亡、危重、疑难等;③各类资源利用情况: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医疗科室工作量、病室工作日以及床位使用率等;④病案等级,病案书写质量;⑤医疗质量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七日确诊率、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等信息均来自于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并且均是通过数据化病案分析直接得出,能够将医院医疗质量的目标反映出来[6]。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病案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各级医院应当提起应有的重视,并且尽快的应用到医院管理工作中,以便于提高医院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可信度及信息化程度,为医院科学管理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杨.病案数字化的管理与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3(3):45-46.

[2] 高萌.数字化病案管理措施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2-13.

[3] DAVE GARETS,MIKE DAVIS.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vs.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Yes,There Is a Difference.A HIMSS Analytics White Paper,2006.

[4] 张爱真.数字化病案资源的信息利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