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规划方案

乡村规划方案

乡村规划方案

乡村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办发〔〕6号),切实完成区委、区政府赋予我局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现结合实际,做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单位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目标任务三、组织领导

市城乡规划局**分局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杨春同志,副组长为梁泽才同志、邱仲麟同志,各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局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指导和规划协调工作。按“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要求,我局扶贫工作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杨春、廖工汉、吴金荣、陈伟标、郑玉松,第二组:梁泽才、梁创成、蔡坚、杨春霞,第三组:邱仲麟、邱志红、赵勇、李太湖,扶贫日常工作由各小组及联络员承办。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创举。我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如期完成区委、区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

各扶贫小组干部负有对帮扶贫困户脱贫的直接责任,出钱出力,出谋划策,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各方面,为贫困户提供扶持。要充分调动贫困户主动参加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制定的扶贫规划要与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沟通协商一致,让贫困户主动参加扶贫开发。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我局的帮扶对象:**区七迳镇柏坡村委会(包括上文贡村、柏坡村、田垟仔村、后背村、上岭村、桥头村、上关村、下关村、狮仔岭村等9条自然村),人口约4570人。

(三)明确任务,深入谋划。

贫困户的脱贫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若干脱贫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谋划,配合贫困户所在村委制定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规划措施和年度实施计划,协调、确定、跟踪有关帮扶项目及措施的落实,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每一贫困户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四)定点帮扶,动态管理。

实施定点帮扶,把柏坡村委会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具体分配到我局各个帮扶小组人员中,进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

建立动态档案。贫困户的真实情况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动态档案,并实行电脑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如实填写统一制发的《帮扶记录卡》,并及时上报区扶贫办。

(五)加强检查,考核验收。

把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到对各干部绩效考核范围。每年组织检查考核,公布结果。

乡村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市政府新闻会。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介绍了新出台的《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冯志勇、叶军平、王国忠、黎而力出席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系统的全面的部署,是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上海现代化建设全局。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8〕7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目标、定方向、定任务、定政策,确立起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11月23日,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在视察上海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美环境,做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征和大都市郊区特色的上海农业农村新风貌。

今年以来,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上海加强具体协调,抓好贯彻落实。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规划编制与落地。一是战略规划。市发改委、市农委牵头编制的《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上海市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18-2022年)》已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二是村庄规划。重点解决村庄空间布局散、规模小、风貌不协调问题。8月下旬,《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已完成,明确分阶段、有重点地落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到2019年实现全覆盖。三是农业布局规划。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划定,做到规划既落图、又落地,全面纳入国土“大机”管控。

(二)抓政策顶层设计。针对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对2013年以来出台的128项涉农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甄别,并明确今年要制定推进乡村振兴“1+19”配套文件。目前,14个政策文件已经或即将出台,6个政策文件正在征求意见。

      这其中,一是对涉农财政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制定出台《关于本市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重在打破原来“九龙治水”传统体制,改变涉农资金分散的现状,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以打包的方式将建设资金下放到各涉农区,给基层更多的自主权。

    二是为进一步激活农民闲置房屋“沉睡的资源”,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解决了长期制约乡村民宿发展的土地、消防、工商登记、安全保障等瓶颈问题,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用地政策顶层设计,回应基层干群期盼。明确通过加强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向乡镇倾斜,主要用于农业设施建设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对符合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的设施农用地用途管理规定和用地标准也已形成,相关政策意见已经出台。

   四是调整完善新一轮农村帮扶政策。重点整合市、区各方力量,大幅增加帮扶资金,全市将筹措帮扶资金不少于50亿元,帮助经济相对薄弱的纯农地区建设一批产业“造血”项目,利用项目收益形成区级帮扶专项资金,重点帮扶经济薄弱村生活困难农户,全面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五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导向,对农民职业培训政策作深化完善。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就业为目标、非农就业为重点、精准对接为路径、一区一计划,对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农民,通过建档立卡提供培训就业服务;对已就业农民,提供个性化培训就业服务,实现农民培训就业服务全覆盖,为农民增收奠定扎实基础。

(三)抓实践探索。

        一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预计今年底,本市农村承包地流转率可达80%。同时,探索在区级层面对承包地流转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增效转变,加快农业向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地产绿色农产品率已由2016年的4%提高到目前的13%,预计2022年将提高到30%,位列全国第一。

      三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村庄改造年度项目推进。目前,全市已评定美丽乡村示范村62个,到年底将达75个,到2022年达到200个。这对改善上海农村面貌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四是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工作。在完成农业规划、村庄规划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村落形态、人居环境和产业能级水平,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申报和遴选工作,编制了示范村建设标准指南,确定9个村(每个涉农区各一个)列入首批创建单位。此举旨在探索大都市郊区农村实现“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目标的模式和路径。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五是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水环境整治等11项整治任务为主攻方向,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美环境,坚持不懈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体制机制落实。一要推进组织体制完善。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结合本次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区两级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加强“三农”工作领导干部的配备和管理,充分调动镇、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提升村民参与度。二要推进督查考核工作。加大对各涉农区乡村振兴工作的督查力度,督查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向各有关区通报,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委托第三方对各涉农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情况进行考评,对考评末档的区进行约谈。三要推进信息推送工作。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二)组织实施重大抓手。谋划好上海乡村振兴的重大抓手,使之既充分体现上海的乡村是国际大都市的乡村,又体现乡村振兴的内涵,将风貌形态、产业、生态、生活、文化、治理和富民等都涵盖进来。11月23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上海乡村振兴的重大抓手是“363”工程,即打造“三园”工程(“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实施六大行动计划、落实三大保障机制。

乡村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城乡关系正努力从城乡发展的冲突阶段向城乡一体化阶段转变。在这个转变阶段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各大城市进行近一步的规划和内在的升级,同时还需对广大农村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要以协调城乡关系为核心,以城市和农村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建设规划设计。

一、 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种综合性建设,不仅要建设好大、中城市,还要完善和努力发展小城镇和农村。如今我国对大、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有关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已经着手对大、中城市的交通、社会秩序、住房及基本公共设施的配置近一步完善和发展。但是随着城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再加上我国对小城镇和农村的规划管理不完善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由于小城镇和农村没有踏上正式规划建设的轨道和正规的设计程序,因此会出现许多无规划的私人建设。除此之外,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城市,许多耕地闲置无人规划和开发,居民住宅年久失修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农村生活的整体风貌。建设者的无序建造也会使农村的交通变得混乱不堪,交通问题直接影响小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建设。

小城镇和农村有许多建筑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测和审核,其中不仅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更是我国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缺失。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因为没有具体详细的建设规划设计,就会出现公共绿地少、排水渠道不合理、电路保护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总的来说现今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总的问题就是我国缺少对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具体建设规划设计,并且政府对城乡建设的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也不够。

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就国家的方针政策而言,落实城乡一体化建设设计规划是完成我国“十二

五”规划的基础。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城乡发展一体化则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应大力加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尤其要着重加强农村建设,通过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土地规划的各方面的建设,拉近城乡的生活水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城乡建设的理论依据。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落后的农村进行现代化的改革是必然的要求。农村建设要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这样才能逐渐拉近城乡的距离,实现全国整体化前进的道路。

(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所以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标准。通过合理的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逐步提高与完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建立起一个设施完善,宜人居住的生活空间。

(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规划设计只有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城乡现状的设计方案才可以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通过有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走进城市和农村进行实地的检测和考察,彻底的了解现今城乡建设中所存在的不足,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才能为人民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空间,才能使我国城乡健康的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思路下的建设规划设计的实施

(一)在贯彻落实以城乡一体化思路下的建设规划设计的前提就是提高相关部门及部门领导对城乡建设的重视度。各个部门负责人,可以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来相互学习与借鉴工作经验,争取建立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这样就大幅的提高了城乡建设的专业化水平。

政府也需大力宣传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及其内在的意义,这样充分的调动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城乡建设的积极性,也就能保证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道路顺利的进行。

(二) 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是设计方案的重要部分。应时刻联系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并分别抓住城市和农村建设的关键点,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我国的城乡建设。

首先,城市的关键点在于,城市的人口膨胀问题。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

使城市的人口容量逐渐趋近于饱和状态。通过把这个主要的城市问题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以解决它所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为主要规划设计的内容,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城市现状的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其次,农村的规划和建设是城乡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以解决农村人口减少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为规划设计的内容,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三) 城乡一体化思路下的建设规划设计方式必须要以拉近城乡距离为主要目的。

可以通过合理的行政区域划分,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交通连接,保证农业生产,保证人民生活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四)城乡建设的规划设计要通过专家的严格的审查、论证,还要经过规划管理部门审查和相应级别政府的审议批复后,才可以进入实施阶段。对城乡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应有严格的审批标准,根据我国城乡的现实状况可以初步得出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紧跟党的方针和路线,以“十二五”规划为目标,以十报告中所指出的城乡一体化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进行编排和规划设计。

2、城、乡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改进必须要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

3、城、乡的建筑物必须规划的整齐,使城乡的整体面貌和生活环境以及交通的问题得到解决。

4、水、电等管线问题既要做到走进每家每户,又要做到安全美观。

5、在规划设计方案中还需体现每个部门所负责的专项内容,便于管理。

四、结束语

城乡建设一直伴随着我国的发展,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在城乡建设中逐渐拉近城市和乡村的距离,可以使农村资源与城市经济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搞好城乡建设也就等于满足了人民对于物质、精神水平的需求,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兵弟.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J].城市规划,2010,34(12):24-32

[2]宋思曼.城乡统筹:创新与发展―重庆市城乡整体规划及其实施机制探索[J].城市规划,2010,34(3):44―47,56

乡村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发展新型城镇化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多、缺口大,补足短板的关键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探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两翼,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型城镇化决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轻乡的问题。《方案》提出要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体制。构建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尽快修订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规划约束力和引领作用。

 

鼓励地方开展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推进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比城市居民面更窄、水平更低。为此,《方案》提出要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地方开展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进一步健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方案》从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两大方面着手,提出了明确要求。细化完善和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利,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把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多管齐下,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让他们有尊严地变成新市民。

 

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和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组织结构、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明显变化。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

 

搞好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坚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核心作用不能削弱。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方案》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严肃党内基层政治生活、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几个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旨在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团结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

 

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根据农村人口结构的新变化和农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方案》提出了村民自治向上扩展和向下延伸的新思路,就是在有实际需要的地方,依托土地等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和乡村传统社会治理资源,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在已经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开展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根据农村组织结构的新变化,《方案》要求研究明确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定位及相互关系。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探索剥离“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实行“政经分开”试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乡村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村级建档升星级工作。村委会(社区)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村委会(社区)文书要担负起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行政村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二是各村委会(社区)要积极筹措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好的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至少要有一组档案箱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要以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已完成升星级验收的要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安全保管、提供利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还未开展升星级工作的,要按照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升星级验收工作。各村委会(社区)要建立健全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四是要注重加大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力度,并按时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