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渗透

现今社会,学生已经不仅仅通过教师学习,而是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完成自学。高校学生除了需要满足学业内容,更加重要的是应当能够更好地在未来工作之中获得学习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表现出缺少或者轻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传播同样受到负面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本国文化,促进学生愿意了解本国文化。

1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成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神州大地天翻地覆,早已今非昔比。遗憾的是,由于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善于向外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一些外国人曾误认为中国男性至今仍保留长辫子,女性继续裹着小脚。说起中国,很多外国人仅仅知道长城、故宫或长江与黄河。他们不明白中国人为何如此喜欢设宴聚餐,更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在餐桌上高声喧哗。其实在中国,饮食之道也是建立和巩固人脉资源之道,是亲朋好友交流思想、加深情感之道,是互通有无、携手合作和宣泄人生压力之道,并非为聚餐而聚餐,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外,聚餐同样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群体与社会意识,就连中国餐具筷子也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一个“和”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国家之间的交流增加,国家地位进一步提升,英语在现实生活之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一方面,大学生不断接受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的作用之下,传统文化的地位不断丧失,进而造成了学生无法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吕红兰,2015:10)大学阶段开展英语教学互动,教师也偏重对实际能力的训练,再者就是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学习。但是,本国文化却很少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成为不可能,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无法真正使用英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肖萌,2015:23)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表现,集中体现了中国英语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要素的缺失。大多数高校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这主要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1)教材过于重视西方文化长时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该教材主要是介绍西方文化的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没有提及。这种内容的编排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有极大的好处,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2)英语教学过于应试化中国传统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了我国学生在学习中片面强调考试分数,完全忽视了对素质文化方面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同样也不例外。本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都十分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种教学方式的后果则是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3)部分教师对我国传统文化缺少必要了解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因为受到知识结构以及专业背景影响与限制,对西方文化产生的了解多于中国文化。同时由于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欠缺,课堂之中也很少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授课,教师在教学时也仅仅停留在英美文化之中,也就更加严重地阻碍了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毛军社,2016:3)

2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为重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提升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运用英语对国家问题进行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元素及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对hop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国现阶段社会流行相关热门词汇进行联想,能够想到“跳槽”“跳进黄河洗不清”等等。这些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流行的词汇,更具有贴切性,与英语课本上的词汇相比更容易让学生记忆与掌握,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刘梦月,2013:21)同时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气氛较好,学习效率较高,语言沟通与交际能力有效提升,这对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2)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对英美等西方文化进行传授,侧重对西方文化的推介。但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过分追求英语文化,忽视了本国家文化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培养以中国传统文化推介能力为重心的教学模式,以改善现阶段的教学现状,使学生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另外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渗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3)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目的不仅仅是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学习及语言文化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是存在着中国文化被误读、误解现象,英语教学中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田国力、朱燕,2007:1)这种现象是文化传播中的一种贫血现象。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国际交流的主力军,承担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因此只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的培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交流。

3在英语教学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实现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大学阶段学生应当充分认清,中西方文化之间需要保持兼容并蓄。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对本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英语教学可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尽可能降低文化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作为学习者需要在掌握西方文化的同时能够对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播。(1)教师应积极探求中西方文化比较差异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实际特点,找到中西方文化之间融合的位置,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学生一般会提升用英语表现本国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在分析中西节日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西方节日了解较多,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在课堂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节日,包括七夕、端午以及春节等节日文化,并进行口语交流与表达;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西方文化所具有的意义。同时,在讲解西方圣诞节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春节进行对比,并通过这种方式分析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性。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影音媒体等技术条件,以此更好地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2)提高大学阶段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比重中国在大学英语教材方面更多讲述的是关于西方文化,因此造成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内容较少。因此,教材中应当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增加有关中国历史、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或者包括阅读国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著作,也可以包括华裔作者的相关作品等。这也是多元视角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3)发展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课堂上应当充分完成对文化的传播与比较研究,但是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学生如希望能够实现文化交流,可以在课外花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同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借助当前信息技术手段了解知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实现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可以邀请专家与学者对英美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内容进行讲解,通过电影、音乐等形式实行中西交流,丰富学生文化兴趣点,打开学生的视野,能够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习东西方文化。(林有鸿,2014:15)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CHINADAILY的英文版报纸,并收看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观看有关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电影,例如李安导演所创作的《推手》等影片。通过借助电影艺术形式,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对应的英语表达。(4)提高教师水平,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提高教师综合文化素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之一。现阶段,英语教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也就不可避免会造成在课堂之中学生也无法更好地掌握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增强传统文化掌握能力,更加主动承担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借助多元方法在教学之中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弘扬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给学生讲解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当让学生提升自我探究能力,将自己打造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更有利于发扬本国传统文化,中国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之上更好地发挥其实力。因此,高校要对学生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需要将英语教学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实践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有鸿.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194-196.

[2]刘梦月.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J].知识经济,2013(21):149-150.

[3]吕红兰.EAP教学在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策略[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10):71-72.

[4]毛军社.探究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9-141.

[5]田国力,朱燕.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及教学补救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55-56.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1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必要性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意境深远,汲取儒佛道之思想精髓,构成独特的茶文化内容,也形成了茶文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茶艺表演以饮茶为主要内容,融合传统音乐、舞蹈艺术、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多元化艺术形式;如以采茶、制茶等为内容的采茶歌、采茶舞,彰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如历朝历代的茶诗歌,蕴藏着古代文人审美情趣与高雅的内在修养。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站,其对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作用不言而喻,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也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精神品格、审美修养,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语文学习。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

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具体的、直接的图形或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尤其视听结合的形式对于儿童更具有吸引力。茶艺表演艺术形式作为茶文化精神载体之载体,其在优美的环境氛围中生活化地、艺术化地展现茶叶泡饮过程,尤其是舞台上茶艺表演,融合了传统的音乐、舞蹈、服饰文化元素。[3]幼儿园老师可以将茶艺表演引入日常教学中,这种形象性、动态性、具体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视听结合的表演方式,与儿童思维特征与认知习惯相契合,让儿童优美的表演中,领悟中国以茶待客、交友的传统习俗,体味中国本土音乐、舞蹈等艺术审美文化,感悟茶文化的独特形式与精神意境。学前教育引入茶文化教学,从小处说对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文化,丰富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大处着眼,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各国的竞争已从政治、经济等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1.2学习茶文化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从小开始积累语文知识,由于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处于断裂、脱节状态,小学教育正规、严肃,各科都有明确教学要求,比如语文要学会拼音、掌握多少生字词;而幼儿园教育以娱乐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读等基本能力,但无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尤其是幼小衔接语文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文修养,帮助幼儿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唐诗宋词可谓是传统文化之精粹,其中不乏描写种茶、制茶、饮茶等诗词歌赋。如范景文的五言诗《蕉雨轩尝水》:“便泼洞山芽,雪花泛冰蕊。泉味与茶香,相和有妙理。细嚼润枯喉,泉脉湿灵肺,”结构简单、语言通俗易懂,而又不缺诗词的意境之美,作者勾勒了一幅清冷空灵的品茶图,细致刻画了泉水与茶香身心感受。钱选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等等诗句,传达文人悠然闲适的雅兴,以自然山水、林泉、松竹等为友的审美情怀,他们通过品茗的感官体验,展开心灵对话,从品味茶性中思考人格与精神,达到茶我统一的“和”美境界,因此,茶品及人品之说。[4]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配上音乐与图画用形象而直接的方式让幼儿感受饮茶文化中幽香雅韵精神意境,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锻炼幼儿的由表即里的认知规律,帮助其积累语文知识。笔者只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但实践教学中仍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认知与兴趣合理选择茶文化教学内容,如小班幼儿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老师们可以选择茶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节日,让幼儿扮演角色置身其中,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茶文化。大班幼儿的学习可以适当引入茶诗词歌赋的内容,在老师的讲解与引导之下,体会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文化意境,丰富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2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重要性

2.1强化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情感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重要方式,其对幼儿行为发展、思想认识等方面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个体的年龄越小,情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并且情感发展对社会个体的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5]中国茶文化中蕴藏着儒道佛思想的审美情感与文化基因,儒家中和之美在煎茶烹饮中突出了恰到好处的精致雅趣,与中华民族温和、内敛的民族性情有密切关系;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追求生命的超脱与茶性的俭而清和、自然淳朴相契合,于是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进而有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澹然无极而众美”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为历代茶人追求的生活目标;禅宗思想丰富了茶文化的超脱精神,通过喝茶来达到超越实体达到悟的境界,由此可见茶文化对于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儒佛道思想形成的不同的茶道精神,如庄晚芳的廉美和敬、陆羽的精行俭德等都有助于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强化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2.2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存在,无论处在何种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相处,幼儿由于自身特点,在与同龄人、老师与父母的相处中时常出现问题,尤其当代的幼儿,家庭条件好又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较为普遍,学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文雅、尊师、友善、谦逊等的良好品德,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等风俗历史悠久,茶文化思想中体现传统待人接客、为人处事之道,也表达“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等价值观,这些无不体现在茶艺表演、茶诗、茶歌、采茶舞茶文化艺术形式之中,使得茶文化历经千古依旧成为当代社会交际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学习,可以熏陶幼儿的性格与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思想的同时,也让幼儿们了解自已与他人相处中,应该多点宽容、忍让,懂得与人分享,让他们明白“以茶雅志,八方来客,一壶茶笑谈天下事”的社交方式,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战略强国的时代要求中,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但通过怎样的科学策略将茶文化引入学前教育,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幼儿思维特征、身心发展等的特点,对于茶文化的学习与接受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与社会应该予以关注,可以将茶艺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改编成动画卡通的形式,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让他们接触茶文化;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应该钻研茶文化教学形式,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此外,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茶文化。通过这些方式在学前教育阶段扩大幼儿对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作者:张玉暖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魏登云,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2014(36):86-87.

[2]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秦笑笑,张琳.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J].福建茶叶,2016,38(6):36.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传统文化能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锤炼中,通过各种民族文化的撞击之后所呈现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这是包括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政治理想、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内容的文化表现,这些具有区域特点约定俗成的意识形态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人们日常行为和生活的一种力量,甚至可以影响到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这期间,逐渐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被代代相传的保留了下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本应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反应冷淡却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当代大学生缺少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人文修养、人文素质,缺乏足够的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教育,这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漏洞,长此以往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对璀璨传统文化历史的了解,可以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中医、汉语、武术、饮食等,其中每一种类都有让人可以引以为豪的艺术人物和艺术形式。比如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圣人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再比如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他们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一直流存至今。

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足以让当代大学生为之自豪。自豪之余,爱国主义精神也得以加强。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从最早的儒家思想中便倡导通过礼仪等人文“学问”的学习、熏陶、教化,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想,使人成为君子、贤人、圣人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种强烈的爱国意识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成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这对于新一代肩负着民族兴盛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抵制盲目崇洋、自强自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能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艺术源于‘道’,中国的艺术观就是道德观。中国艺术教育也是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提升是艺术教育的最终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说法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日:“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和王道。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总体情况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一些不良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化、应试化,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都渗透到大学校园,这不可避免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使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有些大学生的文明道德修养极度缺乏,道德的认同感不高,对道德认知的程度太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還有些大学生重物质而轻情谊,在与人的交往中表现得自私自利、缺乏信任而得不到认同感,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将自己处于一种孤独、封闭的精神状态,并由此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之间发生命案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说是道德教育的悲哀。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帮助大学生们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健全人格的良好途径,而传统文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诗书礼仪无不彰显着“德行”二字。在以往我们日常所学的古文中,随处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字句。这些爱国忧患意识、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对唤起当代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意识,愿意主动承担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心和义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文化中還有很多艺术形式对道德标准十分明确、一目了然。比如戏剧,对剧中人物的善恶分明细化到了脸谱上。白色脸谱表现奸诈多疑,含贬义;红色脸谱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黑色脸谱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在这种直观的艺术形式中,道德标准已悄然深入人心了。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道德义务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人生价值的根本体现。每个人想要实现其人生价值,成为一个拥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就必须履行其道德义务。在履行这种义务的时候,需要坚强的道德意志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健康人格的完善上又得到了一次升华。所以热爱和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道德修养,完善健全自身人格教育。

三、传统文化能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知识创新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艺术教育自1996年11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后,已经推行了20多年。艺术教育渐渐被高校所重视,但却总有些不得其法,不知从何入手。其实传统文化就是最好的切入点。传统文化对于创新来说,似乎是“旧”的东西,但“旧”的东西运用得好,就会有好的“新”东西。首先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先让大学生对传统“旧”东西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彻底的了解;然后在“旧”东西的基础上把原本的形式打破;最后展示出来的就是“新”东西。

比如新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是台湾著名小说家白先勇先生改编的。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曾经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现已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昆曲传承到现在也就是昆剧。青春版的《牡丹亭》里的演员都是新生代年轻的演员,从年龄上来说更加贴近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白先勇先生改编的版本有青春靓丽的演员、歌剧化的音乐,加上新鲜的舞台设计以及传统考究的服饰,让整个古老的剧种散发出新的活力。他所启用的演员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就是因为他想让年轻的一辈真正感受到传统的魅力,真正热爱这份传统文化的事业。正是他用这种时尚的包装使古老的昆剧“潮”了起来,也真的“火”了。2006年白先勇带着他的《牡丹亭》在美国加州进行了12场的巡演,传统戏曲能在国外如此大规模的演出且场场爆满,创造了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创新给“旧”的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大学生在课堂上多接触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同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第一,要树立科学的艺术教育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社会政治稳定、功能协调、价值统合。由于价值取向的这种倾斜,中国教育中的个人目标受到了忽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应该是新世纪人的发展的主旋律,因而和谐发展也就成为当前教育的主导价值观。第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创新课堂环境。中国的大学课堂,不乏严肃、死气沉沉之类,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连大脑都没放松,创新就更谈不上了。只有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积极思考,与老师互动,形成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笔者在一次学生课后作业中,要求他们自己搜集并准备民族歌曲的表演。笔者先给大家表演了一首四川民歌后,同学们开始活跃了。有的同学在表演中把民族歌曲加入了新鲜的Rap节奏和动作,打破了民族歌曲中传统的歌唱方法,用通俗流行的唱法来演绎,不仅给民族歌曲赋予了新的活力,而且還学习到了多个民族的歌曲。有些同学甚至将歌曲改编成音乐小品,几个人凑成了一个新的组合来演绎作品。在这次作业中,让大家看到了连他们自己平时都看不到的另一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课后反应很热烈,希望多一些了解传统文化和自己创新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還展示了其他各种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四、传统文化的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一,高校艺术教育应得到足够重视。作为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艺术人文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一味注重就业率,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对基础艺术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我国专业的艺术人才无论从数量上還是质量上都還欠缺。因此在基础艺术教育的层面应提高认识,加强基础艺术教育。高校应增强师资队伍,提高对艺术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团队,在培养师资的同时也要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增加艺术教师的数量,要能应对本校的艺术教育任务。在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方面,传统文化曾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他们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意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优良品质对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第二,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何一种文化作为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的形成必然带有该时代的烙印,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也不例外。”传统文化永恒的只是它所包容的文化范畴,而它的内容则由于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而历史地发生了变化。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时代的特征,要尊重历史、不能割裂历史或不结合国情来看问题。并不是某一个时代的传统文化都是精华,同样也不会都是糟粕。“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国学术文化造成了大面积的溃败,中国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步步异化、西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定量化……完全失却了用本土的自己的文字语言去表达。”在这段话应该注意,一方面在高呼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已大振兴并已挤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要防备不会因多元化文化的进入而被冲垮在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应注重区域化特点,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区域性传统艺术教育。中国幅员辽阔,地区跨度较大,因此全面、统一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不现实。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应充分利用本土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地方高校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是先天性的优质资源,乡土文化、民情风俗、传统艺术等都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高校,运用地域化优势,使用地域化艺术特色进行艺术教育,从对地域化的艺术热爱提升到素质教育的各个层面。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根据地域化特点,增加本地特色艺术形式。比如西安的高校所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多种特色的民间艺术,如秦腔、陕北民歌、皮影戏、凤翔泥塑、农民画、秧歌等等,可以通过对西安民间艺术的学习,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民歌、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这黄土地上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在培养大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热情的同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让他们从热爱西安的传统文化到热爱这个城市,进而愿意为西安的城市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让传统民族文化在这种本土化的学习中永久传承。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传统文化 重要性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随之扩大的则是企业竞争对象,竞争难度也越来越激烈。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企业通过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逐渐实现了本土化到现代化的转变。烟叶复烤企业正面临着机遇及挑战,但如果对国外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完全照搬,没有自身实质性内容,是根本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深邃的战略和管理思想,现代企业应充分借鉴本土优质文化,尤其是烟草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必须充分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将企业推向国际化。下面对其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阐述如下:

一 “以和为贵”注重人员协调

儒家常常奉行中庸思想,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曾说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儒家文化反对走极端和搞片面性。孔子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还说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国家人伦关系的五个“达道”是强调和谐的前提,分别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个共生共存的也是最根本的人伦关系。如果将“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中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关系都可系统地协调。首先协调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和”则象征着和谐统一,也是中庸观所提倡的,因此在企业人员素质和人才观方面,儒家深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之源,都具有践履能力和价值自觉。在同职工关系上,管理者要将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贯彻到底,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搞好奖惩措施,则是“爱人”,经常与职工互动,解职工之忧,帮职工之难,则是“敬人”。从而职工也会投以辛勤工作付出,服从领导,关心企业发展,管理者和职工关系融洽。其次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从“中庸”思想中体现了出来,企业的质与量都集中在外部,外部客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人文等各个方面,如果企业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不能超越外部,则要学着去适应它、改造它,以此来取得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和谐。像企业生产元素供应商和竞争者,可称作外部微观环境,企业要将它们看成利益共同体,也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直接对象,双方应和谐相处,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而不是无意义竞争。“中庸”思想中的“和,乃生存之道”正是如此。

二 “以义为先”重视社会效益

儒家文化的实质还具有道义文化和伦理文化,通过“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厉害冲突。从而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以义为先”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以义为先的经营之道其深层含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追求利润是本能,只有利润充足,企业才能继续朝着预期目标前进,但企业也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货,属于社会组成中的一部分,因此,奉行“以义为先”的价值观念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前提。孟子也曾说过,如果给予我的物质不含道义,就算是把整个天下给馈赠于我,我都不会碰其一毫,如果里面蕴含道义,即便一小文钱我都会把它收入囊中。儒家思想认为,追求道义和追求富贵两者并不矛盾,重要的则是该如何趋势矛盾。中国封建经济社会的企业主代表都会用“儒商”来形容,当今许多企业主让他人这样称呼自己。所谓儒商用最直白的语言来形容是不取不义之财,将商业道德摆在首位。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常常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现象,这时企业管理者在注重社会效益的不同,积极贯彻“以义为先”,为获取企业长远效益做好铺垫。在关注公众利益上基础上及争取自身利益,推己及人,互惠互利的原则和儒家的义利观不谋而合,儒与商的结合才是将企业往更高的战略高度上推进。

三 “诚实守信”树立良好信誉

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信也可以为商业获得信誉,赢得口碑,招揽更多顾客,实现更大利益。“诚信之道”在企业管理中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首先,贷款信誉和减少融资成本都和企业自身良好的诚信信誉息息相关,融资者或贷款者可以利用自身良好可靠的诚信信誉来筹集资金,以此来扩大资源配置空间,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企业前进。其次良好的诚信信誉可以检验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经济良性循环。如果企业和竞争合作者中奉行“诚信之道”,就会避免各种经济纠纷,合作方法经济效益都能理想化。所以,可以说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则是良好的企业信用,也是其生存发展之道。

四、“自主创新”实现超越自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实现长兴不衰。创新不仅体现在方法,而且还体现在理论、产品、管理及制度等方面创新,只有对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够超越自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企业而言,常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有逆向思维、质疑意思、标新思维及发散思维等,联合缝隙思维与延伸思维等多种方式,不断累计经验,进而创造出符合自己企业的方法。就拿烟叶复烤生产来说,应对复烤工艺、复烤方法进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与别人不同的复烤工艺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任务。

五、结束语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优秀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可以说渗透到各个方面,现代企业在经营国管理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接触,人们在处事行为,价值取向中多多少少都会倾向于传统文化。因此,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应多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管理理论结合,来探索出和中国国情相谋和的管理措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琳琳.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1):78-79.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一、积极消解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负面影响

现在的高职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思想解放,文化开放,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冲击他们的大脑,不同的生活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等直接作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他们看世界和生活的方式,左右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甚至对他们的以后生活和就业产生重大的方面影响。这些刚刚接触社会的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经验,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很容易迷失方向,在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感到迷茫。在中国地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却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感觉。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看不到民族文化的优势,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逐步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心,开始对西方文化产生崇拜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西方国家通过电影、游戏、商品等形式不断传播他们的文化思想,在互联网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的高职学生接受西方的价值观,民族观念逐渐式微,不利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现实,从学生发展和民族未来考虑,充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传统文化与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强化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精神信仰,消解多元文化对他们思想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培养大学生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做人真谛,是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优秀思想的高度凝结,体现的是先贤们的高尚道德,展现是圣哲们的优秀品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世代相传,代代延续,不断发扬光大。尤其是作为时代的精英,未来行业的佼佼者,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继承这种精神和品格,不断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更好地做人做事。今天的高校,还存在着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的种种行为,还有诸多有悖传统文化的思想,诚信意识在今天的高校没有树立起来,不少学生考试作弊没有感到多大的羞耻,很多学生抄袭论文还津津乐道。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钱思维已经遍及每一个层面,高校也不再那么圣洁,学生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受到社会的影响较为严重,拜金主义思想和实用主义思维在很多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也有不少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应用的使命感,以自我为中心较为严重,负担大学投毒事件、药家鑫事件尽管只是个例,但是充分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下滑的趋势。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重视传统文化,以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不断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塑造性格健全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培养学生自强意识,塑造学生坚强品质

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需要丰富的知识,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培养自强意识,塑造坚强品质,能够遇到问题不退缩,碰到困难不畏惧,遭遇挫折能够挺住。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口头说自己非常坚强,其实内心都比较脆弱;不少学生都是在非常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没有经历多少挫折,缺乏应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他们渴望独立,但是却没有必备的自立能力;他们希望做出自己的事业,却没有成就事业应该具有的坚强品质和坚定意志。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经历过高考的失利之后,不少学生在需要重构自信,需要找回那份坚强,需要把自己重新培养成有坚定信念的大学生。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滋养学生坚强的营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感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品质,培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精神。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得信念教育,结合传统文化强化他们的信念追求,让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是体现的是先哲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是人生的执着追求,从文化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优秀品质,能够把专业学习、文化继承和生活做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成就有理想、有信念、坚定不移的高素质高职大学生。

四、促进高职思政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学生不喜欢,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都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僵化的思想和教条,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缺乏应有的热情。课堂教学相对较为沉闷,不少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与自己生活和时代不能接轨,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也就很难改革他们的思想,无法影响他们的行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困难,不少管理员认为学生不服从管理,经常发生一些冲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管理员的教导,不能真正把学校管理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真正深入学生内心,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并指导他们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联系,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其思想的渊源,能够在培养学生生活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更能够让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造就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五、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造就全面发展职业人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增强岗位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在新时期职业和行业发展的新表现,传统文化中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些思想品质,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真正践行这种精神。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是最为重要的思想,所有的事情和人际关系都应遵照自然规律,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使和谐思想的具体表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岗位意识、合作意识,改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洪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实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2]蒋莲凤.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罗林.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知识经济,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