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施教对象;讲授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16-03

1 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以下简称“微机原理”)一直作为高等院校电类各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化工仪器仪表等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电类为专业基础课)。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及其相关的技术以超常的速度跟进,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使得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多;另外,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越来越多地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理工科专业要求开设微机原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然而,正是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量大, 教学对象面广,各类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别较大,使得非计算机、非电专业的学生感到抽象难学;另外,部分学校课程名称及授课内容较混乱,如同是微机原理课程,有的班级上80X86,有的班上8051(多为机械专业等非电专业,建议课程名称应统一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在教学时数上课时差别教大,多为:计算机专业: 60―80学时;电类专业:60―75学时;机械类专业:40―50学时;第四,基础知识差别大:计算机专业有先导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还有平行开设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类专业有模电/数电等先导课程;其他理工类专业(如机械类专业)却只有仅仅是把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学、变流技术等整合为一门课的电工学,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可见有限学时下微机原理课程要在不同施教对象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宗旨,因材施教并非一件易事。

此外,由于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发展很快,而且硬件新技术、汇编语言新版本大多和原有的基础技术一脉相承,所以有些老师觉得讲授最新的更好,而有些老师则认为还是讲授基础性知识好,两者难于统一。

本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在本校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把“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分成3~4个授课层次(如A、B、C、D类)分别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大纲来执行,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2 在计算机专业中把握好整体与个体、取与舍的辩证关系

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微机原理课程包罗了太多的内容:除了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七个基本知识单元(微处理器、存储器、指令系统、输入和输出、I/O接口技术和微机应用系统)之外,32位、64位CPU内部结构及多级流水线工作原理、虚地址下的寻址过程、高档CPU新增指令及MASM32汇编语言语法规范(乃至WIN32编程等)、段页存贮管理及芯片组、总线标准(EISA、PCI、USB等)等新内容也不能不涉及。

如果仍然仅以8086CPU来讲授,对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来说,未免过于落后,因为8086CPU和现用的Pentium相比,至少已经淘汰了三代;另外,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先导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和“80X86微机”二者是整体与个体、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且一般还有与“微机原理”同步开设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一般开设顺序多为:汇编语言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因此,在有限学时下,象数制、原码、补码加减原理、ALU原理、16位汇编语言等部分完全应从简处理,而应重点讲授80386/80486/Pentium内部结构及工作机理、存贮管理技术(包括段页式存贮管理、Cache原理与访问管理、虚拟存贮管理)、I/O接口及外设接口(硬、软盘驱动器接口、网络与通信接口、打印机接口等)、芯片组技术,总线标准与接口技术(ISA、PCI、USB等)等,尤其是8086/8088时代的接口芯片多数已淘汰,新的芯片组在结构和功能上已与早期芯片具有本质区别,所以将原来侧重芯片的内部结构改为侧重芯片应用是必由之路。这样才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培养目标。当然,计算机专业的“微机原理”教学大纲的制订绝对不是孤立的,比如32位汇编语言和Win32编程如果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话,“微机原理”大纲就可另辟重点。

3 在电类各专业中把握好一般到特殊、基础与应用的辩证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是电类各专业处于核心地位的专业基础课,本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有些虽没有学过“组成原理”、“系统结构”等课,但诸如汇编语言、中断、定时与计数技术、存贮器扩展、串并口扩展、总线标准等都是后备课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DSP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电类专业一般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60―80学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0―60学时)以及日后从事科研所必需的,尤其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学习必须以“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奠基。

事实上,从“微机原理”到“单片机原理”是一般到特殊的关系,“单片机原理”是“微机原理”的后补课程,两门课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好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是稍学即会。象微机原理中的地址、寄存器、锁存器、控制字、堆栈、中断、定时与计数技术等概念可在单片机原理课程学习中直接应用;但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用的更多的是单片机控制和PLC控制(即使象网络控制、现场总线控制其终端实现也一般用单片机或PLC控制),所以和单片机共有的汇编语言、CPU结构原理,存储器扩展、并/串行口扩展、总线、LED及键盘的接口等内容的讲述要不厌其烦,举一反三,而前述的计算机专业所侧重的高档CPU的段页式存贮管理、Pentium结构及芯片组、硬、软驱接口、MASM32及Win32编程技术等虽不能不提,但应适当从简,不要让学生感到既多又杂,抽象难学,甚至出现畏难情绪,要知道,基本原理部分如果不理解透彻,单片机应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学习就无所适从,而且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4 在非电、非计算机理工类专业中把握好基本原理与一般原理、开与合的辩证关系

由于微机(单片机、PLC)作为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大脑与心脏,在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中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微机原理(有的学校开设微机原理课,但实际讲授内容为“单片机原理”)也成为机电一体化、过程装备等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两点:第一,学生与微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薄弱,因为他们仅仅是把电路、模电、数电、电机学、变流技术等整合成一门电工学去学的,触发器、译码器、计数器、存储器等知识中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学习;第二,在机械类专业中“微机原理”课程学时很有限,一般在40-50学时之间;基于上述原因,学过两周该课的大多数同学反映,该课抽象难懂,神秘莫测。所以一开始应把数制及典型单元电路的原理讲清楚以揭开CPU的神秘面纱;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讲清其原理,如门控电路及控制字,一位ALU的结构、传统CPU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步骤。另外,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讲,他们掌握单片机原理可能比8086原理更重要,所以在8086原理讲完后,最好花几个课时介绍8051等单片机,8051和80X86同为Intel公司的拳头产品,汇编语言助记符十分相象,有了80X86作基础,作比较,学8051很轻松;这也是开与合的关系。开是发散,由8086发散到8051单片机;合是聚集,机类学生计算机原理仅此一门,8051不能不聚到中去讲,但8086是基础,是主要讲授对象,8051单片机是应用,要讲究适度,开是放的开,聚是收得拢,百变不应离其宗。

5 在文、管、法等文科专业中把握好深入与浅出的辩证关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对这个工具的原理应该多少懂一些,这是这类学生的目的所在,正是由于汇编语言课深奥枯燥,大家才喜欢使用可视化的高级语言及其编程工具,所以这类专业的“微机原理与接口”一般更名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对这类专业学生不要大讲特讲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RT显示控制编程等较深内容,只有有的放矢,深浅适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浅是表达,深是理解;浅是弄懂,深是探求;浅是深的必要前提,深是浅的必然深化。要按照“培养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计划来培养,让缺乏基础知识的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学习计算机原理,掌握基本知识,更要掌握一些实用知识如芯片组技术、USB接口、PCI、AGP总线、EIDE、SCSI标准等,要配合实物与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 在讲授艺术上要把握好雅与俗、庄与谐、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1)恰当的应用俗语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必要手段,“雅”是指用专业语言,用词规范,语句缜密,“俗”是口语,具有通俗易懂,亲切自然,比如,微机原理中的“总线”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高速公路”,CPU总线浮空,就是该段“高速公路”关闭。

(2)工科“微机原理”也要讲求“庄”与“谐”,“庄”是庄重、严肃,“谐”是诙谐、幽默,庄谐并用,寓庄于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但“庄”与“谐”的应用要适度。比如,“二级控制模块DMA请求总线使用权”是“中层领导向最高层领导申请”,因为“DMA控制器有总线控制权,所以不是处于最底端;又如 “伪指令和指令相比不产生机器代码,不占据存储单元、起管理作用”可说成“伪指令是指令的后勤管理员”。

(3)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也是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形象的比喻及严密的逻辑性语言可以触类旁通,帮助理解。例如,“间接寻址”是寄存器中放的是存贮单元的有效地址,按该地址便能找到操作数,可以这样理解,“张三要找李四,但只有王五有李四住址”,所以张三找到王五也就找到了李四,这是间接找法。

7 结 语

总之,在有限学时下,对于包罗了太多的内容的“微机原理”课程,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对象,把握好几个辨证关系,合理地制定适合于该专业的教学大纲,而不应把一个相同内容的大纲强加到所有的专业;另外,讲课是一门艺术,在语言艺术上,熟能生巧,这是笔者讲授“微机原理”多年的深刻体会。

参考文献:

[1] Intel公司.IA-32 Intel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volume1:Basic Architecture[Z].

[2] 陆慎,等.事实求是地制定教学计划[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9(8).

[3] 富春岩,王皓杰,等.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3):8.

[4] 王克义.非计算机专业“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实践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

[5] 仇玉章.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郑学坚.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日期:2006-08-07

作者简介: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2篇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教学意义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基本涵义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或称为“问题本位学习”,是由巴罗斯教授(Barrows.H)与克尔森博士(Kel-son.A)所提出的课程学习方式,属于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教育模式。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强调问题情境的设置及导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习者思考、解决真实性问题,并以这种形式帮助学习者发现与认识问题中所蕴含的科学理论,进而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与自主学习能力(Self-directed Learning Ability)。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作用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电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发展方向上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教育作用。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引入《机械制图》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技能的不足。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因素。将PBL模式引入《机械制图》教学,可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基础的机械图样识读、绘制能力,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上也能得到初步锻炼,是对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主旨在于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进而完成知识经验的建构,依据Barrows教学模型,PBL模式可划分为以下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本文即根据这一形式对PBL模式在“圆柱相贯线”中的教学应用进行探讨。

(一)组织小组

在进行问题探究性学习之前,应首先做好小组划分工作。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自由搭配为主,尽量保持小组间和谐、舒适的学习气氛。根据40人标准的班级构成,划分为6组最佳,组员应限制在5~7人,从组织结构上保障教师辅导及组员间讨论与分工的效率性原则。同样这一小组组织原则也是考虑到组员人数与教师指导难度、实践机会的合理配置,鉴于学习的普遍性原则,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安排参与讨论发言及实践的机会。此外,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的角色为“促进者”(facilitator),以组织安排、课程辅导为主要职能,避免直接干预学生思路、小组讨论。

(二)开始一个新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教师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并给出少量信息,同时这一问题应尽量接近现实。在提出“圆柱相贯线”教学问题之前,各组应与教师完成问题解决目标的沟通、理解。教师可就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如“在圆柱相贯线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对哪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共同学习目标的思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对“相贯线的做法”及“常见的相贯线情况分析”等教学重点进行思考。在目标制定后,教师应参照该目标对小组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监察,及时评价,提供相应知识辅导。此外,教师针对学生的制图思路可以相应提出部分认知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反省性思维,如在相贯线制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选择表面取点法、辅助平面法中的某一项进行制图,教师可让学生对学生采用该制图方法的思路进行阐述,或者就制图过程考查学生对所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对表面取点法的步骤为例,标准步骤为求特殊点,定出三面投影;求一般点,作出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光滑连接各点投影,完成作图。对此,教师要对学生制图的标准步骤严格要求,培养其严谨的学风。

此外,在将问题带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应用到多项学习要点,既严重影响问题解决思路、又不甚了解需要深入学习的内容。在最初阶段,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比如在制图前询问各组是否已将某些概念纳入学习目标中。以制图为例,教师可指出常见相贯线情况分析在制图中的重要意义,等径相贯线、圆柱与圆孔相贯线、圆孔与圆孔的相贯线等情况都会在制图中如何加以区分、取点等。当然,要注意到的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的“促进者”身份要逐步隐退,由各组自发管理学习要点,在面对知识障碍上,教师要放手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三)后续行动

在各组组员完成预定目标的学习后,再次集合时要就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基于组员个体思维对问题解决思路进行总结归纳,或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如对相贯线形状或变化趋势的理解及其在制图中的应用,组员可就此问题相互探讨,沟通思路,还可从多处寻找易学易记的口诀,如“大圆柱半径为半径,小圆柱轴线上找圆心,曲线弯曲朝向大圆柱”等等。此外,在学习成果的分享过程中,应明确的一点是,组员应对自己的思路、方案以及他人的成果加以评价,从思考过程、参考信息来源、制图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这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活动汇报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各组可通过多种形式对本组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思路进行展示,以供大家学习探讨。学生在汇报中可采用口头演讲、书面汇报、多媒体图像展示、计算机模拟等形式,这些形式要求并不是PLB模式关注的重点,重要的是要通过活动汇报让学生对问题所隐藏的概念关系及学习要点加以掌握。

(五)问题后的反思

问题式学习不仅要关注学习过程,对问题解决中所遇到的问题更要加以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考虑所遇问题与之前所学知识重难点间的联系及异同点。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干预,对所解决的问题适当加大难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进行概括理解。如在掌握常见的相贯线情况后,教师可对复杂相贯线问题的解决规律加以概括,即正确认识组合体,明确其相关条件,确定相贯线形状及位置,按投影规律准确作图。同时,对圆柱相贯线简化画法也可以加以描述,如在两正交圆柱直径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可利用圆弧代替非积聚性投影进行制图,教师要在介绍这一简易画法外,从误差曲线图、投影图等多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确定简易画法应用的合适范围与条件。

此外,问题反思并不仅仅包括教师点评,在各组学生的自评互评过程中,事实上就已经对自主学习及团队问题解决模式进行了反思,这也是对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培养的有益尝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笔者以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即PLB模式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乃至中职教育,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升上也同样有很大帮助。当然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教师要注意对课程具体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考虑到课时限制、实际教学效果等因素。

参考文献

[1]宋巧莲.高职《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6.

[2]郭志忠,李粤.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3]邱德琴.浅谈《机械制图》教学教法[J].内江科技.2010.2.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3篇

作者:徐铭 杨威 单位:安阳工学院

面向工程应用的定位使得AMESim在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制造和传统液压行业等领域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优势,它由一系列软件构成,包括AMESim、AMESET、AMECUSTOM和AMERUN。任课教师到相关企业调研后发现为提升本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相当多的企业已开始应用仿真软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为此,企业在选用和引进大学毕业生时,除了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其掌握一门专业软件。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开展AMESim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指导教师通过质量弹簧系统和汽车悬架系统的仿真等相关实例,给学生讲解了AMESim的用户界面、新系统创建、子模型分配、参数设置及仿真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搭建的汽车悬挂系统的模型。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AME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和用好该软件的信心,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AMESim软件的学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AMESim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时域仿真建模环境,用于工程系统建模、仿真和动态性能分析。可使用已有模型和建立新的子模型,来构建优化设计所需的实际原型,可修改模型和仿真参数进行稳态及动态仿真、绘制曲线并分析仿真结果,界面比较友好、操作方便。指导老师给学生们系统地讲解了仿真的重要意义、仿真的基本方法及如何利用AMESim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指导学生应用AMESim仿真软件对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参数设置。通过实例分析和软件仿真操作,使学生对该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由理论到实践,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2009年开始,由课程组成员在07级机制本科学生中,率先开展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双语教学。根据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选用陈淑梅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英汉双语),以全英版为参考教材。鉴于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较少,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双语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专业词汇学习。对于流体力学及液压传动基本概念等简单内容采用英语教学为主、个别词汇汉语重点强调为辅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所学内容[2]。每次上课时,留出一小部分时间,专门指导学生学习下次授课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词汇,预习下次上课时讲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记忆专业词汇。2)采用讨论式、提问式教学。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讲课,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和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英文来表达,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立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专业知识。4)由任课教师收集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的外文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将液压与气动技术常用专业词汇进行整理、汇总,方便学生掌握[3]。考试出题采用英文的形式,真正做到学为所用。采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带动和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英文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逐步养成阅读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的习惯,形成随时了解、吸收和借鉴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液压元件的现场教学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液压元件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以往教学的惯例,在课堂上由主讲教师从理论上,先给学生讲解各类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再安排液压元件的拆装实验,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了解其具体结构。课堂所讲内容犹如纸上谈兵,而拆装实验又相对滞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现状,课程组成员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液压元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授与液压元件拆装实验结合起来,开展现场教学[4]。为加深学生对所拆液压元件结构的理解,现场教学结合提问和讨论等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仿真软件的学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动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以更快的速度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液压元件的现场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成果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极大地促进机械类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降本增效

随着建筑安装市场上施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外部环境因素,施工企业的收益随之微薄,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施工企业应重视对成本的管理,以细节为切入点,对工程项目的潜力成本进行挖掘,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高速发展。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清晰;不重视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管理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不高;合同管理效果不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增加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影响,不利于建筑安装工程行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途径,力求为工程项目降本增效,促进施工企业长远的发展。

一、明确项目成本目标,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

工程项目职责分工不清,是导致施工成本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内部缺少明确的职责分工,成本控制就是空谈,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企业会陷入资源严重浪费和施工效率降低的不利局面。施工企业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目标;其次,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对工程进度或者工序进行分解,落实项目阶段性目标,进而开展成本控制;最后,成本管理责任的明确是确保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对施工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对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制定规则制度,才能按照事前的计划,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控,促进项目盈利水平的提升。

二、严控项目人工成本

工程项目的人工费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10%,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控制好人工成本:1.选择有一定经济实力、工程业绩、信誉度高的分包商,注重他们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现场的管理经验、各种熟练工人的数量等。2.施工企业内部制定并实施奖惩制度,加大技术培训工作,培养一专多能的熟练技术工人,合理调节施工工序的人数,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又可以节约人工成本。3.对施工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有针对性地降低工日消耗,避免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4.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关爱员工,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按时支付劳务工资,避免工人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施工质量及进度,甚至出现工程事故。

三、降低工程材料费用

对工程项目而言,材料成本约占工程成本的65%,因此以材料为切入点,对工程物资进行成本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控制物资的价格施工企业需要对工程物资的采购进行重点管理,物资包括设备和材料,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管理流程,引进电子物资采购平台,大宗物资采取招标采购,小批零星材料采取货比三家询价采购等;采取合理的物资运输方式,避免产生转运、二次搬运产生的费用;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保证与施工进度的同步,不积压材料,不占用资金。

(二)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工程施工现场通过制定并实行系统申购制度、收料制度、限额领料制度等来控制材料的使用量。1.系统申购制度。工程项目部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需要,通过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系统计划申购材料,材料的计划用量要合理,材料的规格、名称、材质要详细,避免出现来料过多或来料错误造成的管理压力,增强资金的流动性,让资金得到更好的使用。2.项目收料制度。物资的到货入库过程,设立专人专岗进行验收,对有异议的物资及时做出退货或换货处理;合格物资登记入库后要进行妥善保管,收料、领用时都要做好登记记录,建立物资明细账,避免施工现场出现账物不符现象,固定时间对物资进行盘点或清库,做好防虫、防潮、防盗等工作。3.限额领料制度。工程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对各分包商、劳务班组实行材料包干,事前制定好损耗率,材料的使用量与班组、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节约的有奖,浪费的则罚。

四、控制机械使用费

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使用,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属于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因此,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配套使用并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对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机械费用控制要求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选择设备前对设备功能、台班成本进行考虑,并基于工程项目施工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确保所选机械与工程施工要求相吻合,从而发挥出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2.合理组织工序,制定施工机械的使用计划;3.按照规章制度,对施工设备进行养护和检修,避免设备在施工期间损坏,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4.合理规划和安排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租赁时间,避免出现机械设备的闲置。

五、加强图纸审核,做好工程量计算

施工企业应重视图纸审核,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建筑安装施工难度较大,且结构复杂,如果图纸审核草草应付,可能会出现漏项、缺项、计算失误等问题,这对施工进度会造成不利影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施工企业应组织设计人员对图纸进行严格审核,从降低损耗、节省资金和确保工程质量等方面,对图纸提出修改或变更意见,在征求业主和监理单位同意后,对图纸进行完善,从源头上避免设计变更。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下,BIM技术在建筑安装工程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企业可以将BIM技术作为依托,通过构建三维数字模型的方式,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和找出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调整,计算出合理的工程物资用量,以期达到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目标。

六、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注重资金支付的管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普遍,金融支付方式日趋多样化,传统的支付方式随着施工企业融资需求变化,功能也不断完善,例如银行承兑汇票,传统的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期限为六个月,而当前企业普遍使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期限可长达十二个月。承兑期限不同,资金成本也不同,这要求施工企业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需要注重资金支付的管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为支付方式的不同会产生财务直接成本、潜在风险成本、税金垫资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等。不同的金融支付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财务费用和财务风险差异较大,目前施工企业使用较多的支付方式是银行转账支付、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银行转账支付财务费用较低,收款方几乎不发生财务费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则根据承兑银行和承兑期限的不同,所产生的贴息费用差异也较大,承兑银行如果是国内四大行或者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贴息费率较低,例如2020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汇票年贴息费率为3%。承兑银行如果是地方小银行或财务公司,贴息费率相对较高,2020年8月,中建财务公司汇票年贴息费率为4.7%。汇票贴费率报价是按年息报价,根据期限长短,费用相应增减。市场上用于融资采取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保理、信用证等金融支付方式,因为附有其他债权回购条款,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票开具时间虽不影响合同总的纳税额,但有可能会使企业垫付税金。有些建设单位给施工企业支付预付款时,要求施工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此时施工企业还未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还未取得进项税额发票,施工企业只发生了销项税额,没有相应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这会导致施工企业垫付税金。例如施工合同额为10000万元,工程预付款为20%,那么施工企业需要垫付230万元的税金。国家税务总局在2014年12月2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施工企业的商务人员可以根据该税法的规定与建设单位进行协商,收到预付款时可以暂时不开具发票。建设单位的信用、工程的结算进度、施工企业请款手续办理进度等原因,会使施工企业产生资金占用成本。例如每月应收进度款5000万元,如果推迟一个月支付,按一般融资成本年息6%计算资金占用费为25万元。由此可见,资金占用成本也是合同履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资金成本。

(一)注重金融、税务知识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施工企业签订的工程合同、物资采购合同,合同条款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已经基本确定,如果商务人员不及时了解各金融支付方式的区别,不了解与合同有关的税务知识,谈判过程就会错失有利的机会。因此,施工企业应对商务人员定时进行内部或外部知识培训,熟悉与行业、企业有关的最新金融、税务知识,提高合同的谈判能力,争取有利的合同条款,签订有质量的合同。

(二)注重合同的付款方式及发票开具时间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时比较注重单价及总价,容易忽略支付方式、发票开具时间等。合同签订中,需明确约定使用哪种支付方式,如果是银行承兑汇票,还需要约定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的比例,银行承兑汇票的期限,以及贴息费用的承担方。此外,合同中需要明确增值税发票开具的时间节点,避免施工企业未取得进项发票抵扣之前需要预缴销项税额。

(三)引进电子化管理系统,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施工企业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保证应收账款不出现坏账,减少因应收账款回款慢而占用资金的成本。施工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重视回款工作,财务部门掌握企业全面的债权数据,可以作为牵头部门,组织开展催收款工作,反映和监督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商务部门负责结算款的申请和催收等。施工企业各部门积极联动,对应收账款进行统筹管理,企业需建立应收账款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管理应收账款,为企业降本增效,争取利益最大化。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范文第5篇

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施工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现代大型水利水电建设施工机械化程度愈来愈高,主要工序已完全由工人操作机械进行施工生产。有些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原来操作机械的工人变为监督、控制和维修机械者,而机械则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操纵下按既定的生产程序自动运转,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由此可见,采用现代施工机械施工,对完成工程任务、缩短工期、降低生产成本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的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多为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进口设备,这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生故障后修理较为困难,应以状态监测(榆测)的维修模式为主;而一些小型简单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钻探设备、术工机械、破碎设备等,因其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水泥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和沥青混凝土加工的设备,如水泥混凝土拌合站、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等,发生故障后将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就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相结合的维修模式,根据生产情况适时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并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其进行点检。另外,工程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相同,因而硬性对整机采用同种维修模式也必然会造成维修过剩或是维修不足。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如铲斗、挖斗、履带行走系及车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2维护和修理相结合

这里的维护包括以清洁、紧固、调整、和防腐等为主要内容的维护保养以及检查与检测工作。通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测定机械的性能,掌握机械状况及故障隐患,为采取应的维护提供依据。对事关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或系统,企业应该定期检查、强制维护,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应制定监督单位定期审验,对维护差,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部门按规定给以停止施工等有关惩罚。凡新机械或经过大修的机械,在正式使用前和磨合期结束后都要进行维护。使用前的维护包括外部检查、清洁、和充油、充水、充气、充电等。磨合期结束时,又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内容包括解除最大供油的限制、清洗系和更换发动机系的油,并对各连接部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紧固。凡冬季最低气温在O~E以下的地区,在入夏和入冬前都要进行换季维护。其主要内容有:检查节温器,更换油、燃油(柴油机),调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等。停用的机械每周外部清洁一次,每半月摇动发动机曲轴l0转以上,每月将发动机发动一次。停用的机械应使弹簧钢板卸载,履带式机械应停放在枕木上或水泥地面上。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里“状态修理”的“状态”不仅仅指的是机械的实际技术状况,还包括施工企业整个工程的实际状况。

3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在维修体制上,各施工企业要根据灵活机动的原则,基层施工业可以搞连检测带修理的小型修理工程车,并建立工地维修组,负责施工现场机械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在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基础上及时处理现场的机械故障,根据机械的使用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制订维修计划从而调度、安排好施工现场的机械,使机械维修对工程的影响降至最低。工程竣工机械需要大修时,基层施工企业可统一将机械交由当地专业大修厂或上级施工企业大修厂大修。大型施工企业,几个工地相距不太远时可由机务部门和机械维修人员组成机械巡检小组和机动维修小组。巡检内容包括:机械履历表记录、台班登记、维修保养记录、交接坍记录、机械运行状况等,并填写好机械巡检表。将各巡检小组的巡检结果汇总,填写好机械巡检汇总表。根据这张巡检汇总表,将需要保养及修理的任务(包括机械所在地点、所需保养及修理的内容等)达给各机动维修小组,维修小组再按项目完成所需的保养维修任务。

4加强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

维修人员不足且技术水平低下是施工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现代机械维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通过有主动性、责任心、掌握了现代维修思想和先进维修技术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企业在管理上对此要加大力度,在优化人才结构,加紧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加紧培训,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培训要有组织计划,要系统地补充和更新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要紧密联系实际,采用分阶段逐步提高的办法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