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范文第1篇

(1)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在本次调研中,大多数留学生都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兴趣。41.7%的留学生喜欢装饰摆设类的手工艺品,37.5%的留学生喜欢小型配件工艺品,有8.3%的留学生喜欢家居日用品,另有8.3%的留学生喜欢服饰类工艺品,4.2%的留学生则表示喜欢其他类的手工艺品。在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时候,有58.8%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在于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35.3%的留学生对于手工艺品的历史文化感兴趣,5.9%的留学生关注手工艺品的其他信息,在调查范围的留学生都不关心传统手工艺品的吉祥寓意和意味。而在购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时,吉祥含义和特殊寓意被55.6%的留学生视为重要因素,16.7%的留学生注重手工艺品的实用性和功能,11.1%的留学生在乎传统手工艺品的时尚感,工艺品的材质也影响5.6%的留学生抉择,5.6%的留学生会更喜欢大师的作品,5.6%的留学生更注重工艺品的价格和性价比。外国留学生大多对传统手工艺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兴趣集中在于装饰摆设性的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和特殊寓意上,在合适的材质和功用下,留学生会考虑购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2)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渠道

武汉市是中原文化聚集的交汇处,武汉市存在着剪纸,刺绣,糖塑等多种传统的手工艺形式。湖北省美术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展览为武汉市民提供了学习认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平台。此次调研中,45%的留学生希望通过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体验来获得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知识,30%的留学生偏好文化旅游的方式来接近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15%的留学生选择去看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展览,只有10%的留学生会去听中国传统工艺的讲座。留学生更偏好通过可交互式的体验方式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去学习认识中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对于在武汉的留学生而言,学习工作之余能够接触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的机会极少,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渠道更趋简单单一,又加之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语言障碍因素,致使留学生并不能系统地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

2针对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分析

学校以及留学生、传统工艺者、政府方面以及媒体传播

(1)关于学校以及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问题研究。

1)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差异性造成的问题

被调查的留学生,大多数对某些传统有一定了解,如:剪纸、刺绣,但是更多的传统工艺不被留学生所熟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差异性所造成的,其中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等。留学生在中国的交流学习中大部分汉语水平有限,他们通常只在留学生圈中活动。这种由语言障碍导致的文化障碍使留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主义导致的文化差异性和民族意识形态的不同也导致留学生无法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意义。

2)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学校在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增加留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展览、参观工作室等方式组织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2)给传统工艺从业者的建议。

1)宣传途径方式需完善

在调研前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探访过程中,许多的传统工艺者以家庭作坊制为主,在展示作品采用的宣传方式较传统保守老旧。在此我们推荐立体式、多角度、长久性、多媒体的宣传方式。例如,亲身体验,更加系统详细的讲解传统工艺的独技艺、悠久传统等旨在让参观者身处其中的体验感;在体验者初次体验后,通过兴趣班的开设或者课堂讲座为有意愿继续了解或学习其制作的留学生提供长期的专业指导和培训;结合多媒体进行宣传,在原有传统媒介传播的基础上,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宣传,提高传统手工艺的曝光度。

2)实现传统工艺产品

与市场相结合。从留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推断外国人的兴趣点所在,根据他们的需求,适当调整工艺品品类,从而打开和拓宽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推向国际舞台,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

3)加强英语学习,完善工艺品介绍信息

调研前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从业者都为方言使用者,不具备与外国留学生交流的语言基础,而其工艺品的介绍并未有外文标识,这也是外国留学生很难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大障碍。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应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完善外文标识,才能更有效地宣传自己的工艺品。

(3)政府方面以及媒体传播。

1)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关

注和宏观调控。建议政府构建完善的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服务体系,加强有关方面的宏观调控,并有目的性的针对外国留学生开展传统工艺活动,提供可交互式的体验方式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加强活动的立体性和生动性,实现宣传的高效性和深刻性。

2)形成传统文化集聚地,实现集中式宣传

政府调控传统文化的集聚,形成传统文化功能分区,打造城市文化旅游聚居区和文化名片。便利外国留学生和其他游客系统性地游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3调查研究的意义

(1)对于留学生而言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力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给他们提供一些能够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留学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对于学校而言

校园就是我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重要场所,学校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说影响巨大。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我们深入了解留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为我校留学生创新培养计划提供案例分析和翔实的研究数据,推进留学生学科创新建设。

(3)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兰卡普;土家族;土家织锦;品牌推广

1 传统织锦业的发展过程

1.1 土家织锦的发展渊源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秦汉时称为“凡肌薄百z布”;北宋时期,朝廷把他们织的布叫做“溪布”或“溪峒布”;宋元时期,酉水流域土家织锦很发达;到明清时期,土家织锦就达到鼎盛时期,称为“峒布”“兰干细布”“斑布”“土锦”。

西兰卡普是在织“布”的基础上,挑织许多颜色的彩色断纬线,最后形成梭线和彩线两种纬线,分别穿过不同经线,织出想要的各种色彩花形图案。

1.2 目前我国织锦行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在中国的织锦行业里,壮锦、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在整个织锦行业里出现了一个大趋势,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导致传统织锦手工业的发展有了局限性。如何把传统织锦手工业传承下来,寻找与现代文化接轨的方法来保护传承传统织锦行业,迫在眉睫。

2 西兰卡普目前的状况分析

现阶段西兰卡普的劣势:

第一,西兰卡普的知名度。近年来,本土企业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博览会、展销会,现场演示西兰卡普的编织技艺,扩大了西兰卡普的知晓度。可是,短暂的宣传时间并不能确保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知名度并没有得到扩散性的宣传。而且在宣传方法和力度上都有所欠缺,在展览会上只限于在现场进行演示和售卖,无法使客户产生有目的性的购买欲望,没有加深客户对西兰卡普的了解。现阶段,西兰卡普并不是被大众熟知。我们在扩大西兰卡普宣传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西兰卡普的销售渠道现阶段是有一些弊端的。

第二,销售面太过于狭窄。消费者对织锦一类的传统手工艺品的消费需求不高,一般消费者购买西兰卡普,基本都是在当地的旅游景区购买,而且这个市场份额也是很小一部分,大多数游客还是以观赏为主,没有形成一种消费习惯。消费者对西兰卡普的了解度不高,产品没有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研发和差异化营销,人们普遍认为它的附加值低,从而使从事传统手工艺品的人才的收入不高,创作的积极性太低,这也限制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

第三,传统手工艺品的产业规模较小。现有的制作西兰卡普公司数量少且规模小,生产力水平较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缺乏资金支持,无法去拓展西兰卡普的附加产品,导致目前生产的传统手工艺品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第四,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深度不够。西兰卡普产品与旅游业、互联网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仅停留在表面合作上。例如,在旅游景区作为特色产品出售,可是因为手工制作的时间耗费太长,无法满足旅游区交易市场的需求量,旅游景区抛弃了手工制作,采用机器印染,效率更高,可是在产品的质量上就出现了问题。

第五,国内外相关服务平台不完善。在当代这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任何产品的生产和发展靠的都是知名度和市场。由于缺少相关的宣传窗口、展销平台,西兰卡普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境地,它们无法向众人展示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六,具有品牌潜质,却无品牌意识。近年来,政府的支持为民族地区手工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多样化的有利条件。在这种大环境下,西兰卡普也具备了打造品牌产品、形成品牌效应的潜力,但是关键就在于有关部门和经营主体缺乏品牌意识,极大地阻碍了手工艺产品可持续、良性地发展。

3 西兰卡普的品牌营销计划

3.1 塑造品牌形象,进行品牌推广宣传

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有品牌外在的设计和品牌自身内在含义的展现,使其具有象征功能、识别功能,促使消费者在提起这个品牌时能马上联想到品牌的固有形象,使得品牌的宣传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在我国,有很多成功的品牌形象案例,如旺仔牛奶、海尔空调、农夫山泉等。

在品牌形象建立好后,要有品牌使用意识,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带动品牌形象的宣传,更多地使用品牌形象,为品牌树立良好形象。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品牌形象,防止劣质的或者是山寨版的出现,避免影响品牌形象。例如,湖北武汉的周黑鸭,自打造品牌开始,就很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在周黑鸭发展前期,它并没有急于向外省发展连锁店,而是专注于完善自己的品牌。周黑鸭的品牌越做越大,结果全国各地都有不同数量的山寨店。近几年,周黑鸭开始在省外其他地区慢慢发展自己的连锁店,在发展期间,他们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维护自己品牌的形象。

3.2 在传统技艺上进行推广

在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批技艺精良,同时又具有较好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继承人。这些精英是民族手工艺传承的中坚力量,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应该积极推进传统手工艺传承,同时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推动技术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积极参加国家型或是世界级的有关传统手工艺作品的比赛或是展览,宣传品牌。这也大大提升了土家族西兰卡普的社会知名度,扩宽了宣传面,加强了宣传力度。

3.3 结合当地旅游业进行宣传

(1)联合旅游业,发展旅游纪念品的销路,扩大营销份额,打造文化产业特色区,情景代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宣传西兰卡普的目的。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范文第3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落实一个主体责任。始终扛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政治责任,成立由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专门的办公室,制定工作制度,每月专题学习,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全力投入攻坚战。列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对全县的专题学习进行安排;先后5次召开会议、8次发文部署,统筹镇、部门做好扫黑除恶宣传工作。

抓住两个行业领域。一是扎实开展宣传自然资源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营造氛围,实现宣传无死角;制定案件线索排查实施方案、线索管理暂行办法等,动员全系统加强线索摸排,定期上报摸排情况,目前暂未排查出涉黑涉恶案件。二是紧盯网信领域。开展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处置县境内公众号、群组出现的违法行为17起。开展网络生态治理、扫黄打非、“清朗”专项行动,向公安机关移交问题线索3条。安排专人进行网上巡查,向公安局移送转交一起网上发帖反映涉黑涉恶线索,经公安局核实,该贴反映的线索,已经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全部处理完毕。

拓展三个渠道。一是社会宣传广泛化。在161个村社区、11个主干道、各镇街道共张贴宣传标语5000余条,悬挂横幅1000余副,县内所有LED屏持续播放标语。县、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300余场次。二是媒体宣传多样化。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微信、QQ群、手机等,持续推送信息,形成浓厚宣传氛围,截止目前,党报党刊发稿147篇。三是文化宣传大众化。创作快板、三句半等文艺作品5件,组建宣传小分队,结合“两率两度”“扶贫扶贫扶志宣讲村村行”、道德评议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宣讲等活动平台,加强文艺宣传,激发广大群众投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宣传部门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指示批示、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学习不深入、不系统,浮在表面上,理解不深不透,政治站位不高,对黑恶势力的危害性在认识上有差距,导致部班子没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深刻认识专项斗争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紧迫性,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完全将扫黑除恶工作摆上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去抓安排部署、督查指导和工作落实。少数干部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还不能做到熟练掌握、准确运用。

二是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体现在组建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机构时,2019年2月之前,都是常务副部长任组长,2月之后经过上级督导,部领导机构才升格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体现出部班子成员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烈,研究专题工作不够深入,落实上级要求不够坚决。

三是工作安排部署不具体。体现在安排网信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时,措施不具体,没有潜心研究接地气的贯彻落实意见,教条照搬上级安排部署,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各部门、各镇开展工作,形式主义仍然存在。在工作方法上创新意识不强,局限于原有的一些方式和具体做法,习惯于用惯性的思维考虑问题,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四是工作主动性不强。目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每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都依赖于上级部门的安排,缺乏创造性的安排部署,与部里中心工作统筹结合还不够紧密,还没有完全做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

五是宣传氛围还不浓厚。各镇、各部门针对扫黑除恶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灯下黑”现象,宣传标语数量、布局还没有完全达到上级要求,电视台、广播、县内政务微信平台推送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信息以应知应会的文字内容,易于群众理解接受的图文并茂的宣传不多,宣传不深入,形式不灵活,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的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停留在派发宣传单,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栏等,个别偏远的地方存在宣传发动的盲区,群众对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知晓不全,知晓率还没有达到100%,参与扫黑除恶斗争的意愿还不够强,积极性还不够高。

六是主流媒体发稿不多。由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特殊,新闻宣传工作持谨慎的态度,因此重点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主要集中的常识介绍、扩大知晓率等方面,对我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成果、经验亮点、典型案件宣传较少,在曝光典型案件、以案示法、以案明法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主流媒体刊发稿件偏少。

七是文艺宣传作用发挥不明显。对文艺宣传工作虽然做了安排部署,但督导检查不够,导致创作的作品少,类型单一、质量有待提升;通过文艺小分队进村入户宣传还没有做到全覆盖,统筹结合还不够,拓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有欠缺,文艺宣传的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八是案件线索排查还不深入。在线索摸排核查等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够系统全面,在宣传文化系统易产生涉黑涉恶势涉乱问题的关键领域,摸排不够深入。网信领域线索摸排不彻底,发动网民参与摸排力度还不够,还需要加大力度,广泛动员,继续深入细致排查。 

九是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发力。但当前更重注的是阶段性工作,没有与综治和平安建设有机结合,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仍需下大功夫。

十是网络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网上正面宣传还不够,舆情分析跟踪研判,新闻等方面还很薄弱。特别对网站、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的有效监管和依法治理还有一定难度。对借新闻敲诈行为查处力度也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学习,尽职履责。切实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结合自身职能,主动承担好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职责任务,强化创新意识,坚决破除思想守旧畏难情绪。

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不仅要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相关内容,还要重点宣传涉黑涉恶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惩治的案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树正气、正能量,让涉黑涉恶腐败分子真正有所畏惧,让“保护伞”无法“撑起”。不仅要树立县委县政府扫黑除恶的信心和决心,关键是鼓舞群众的信心、凝民心、聚民力。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随着城市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提高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全市法制文艺活动呈现蓬勃发展和积极向上发展趋势。法制文艺活动已经成为全市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全市法制文艺活动,从组织层次上可分为机关法制文艺、街道(乡镇)法制文艺、社区法制文艺、校园法制文艺、企业法制文艺;从表现形式上有法制文艺节目、法制书画展、法制摄影作品竞赛、法制宣传主题演讲、法制宣传征文评选活动等;从宣传规模上有市级及县(区)级专场法制文艺演出、电视法制文艺晚会、广场法制文艺晚会、街道社区(乡村)法制文艺晚会等;从宣传内容上涉及了与广大公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多部法律法规。据不完全统计,“五五”法制宣传教育以来,全市组织市级专场法制文艺晚会每年达两场以上,县区级专场法制文艺晚会每季度一场,街道(乡镇)及社区法制文艺晚会每年达到五场以上。全市组织法制书画展、摄影作品竞赛、法制宣传主题演讲等21场次。

二、主要做法

法制文艺工作深得各级政府和组织的重视,也受到广大公民的欢迎,较好地促进和推动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在调研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指导与基层自发组织相结合

法制文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对培养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文艺宣传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与发挥基层自创、自编、自演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方式,不断创新全市法制文艺活动。

各级政府在制定普法规划和计划中,把法制文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一布置安排,明确各自职责,把握正确方向,加强指导协调。如在《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中明确要求,“鼓励、支持、引导群众性法制文艺活动,繁荣法制文艺创作”。县在“五五”普法规划中要求“文化部门指导各类文化单位、文艺团体开展法制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演出,推广群众性法制文化娱乐活动”。司法行政部门在开展法制文艺活动中,积极协调、配合宣传、文化等部门,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宣传优势,加强统一指导,做好组织策划、协调各方利益,争取部门重视,相互促进发展。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法制文艺宣传工作,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实践中,把法制文艺工作作为提高群众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弘扬法制精神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载体,而不仅仅是为了出几个节目、演几场戏。“四五”伊始,弋江区成立以区文化局为主的区法制文艺宣传办公室,对全区法制文艺工作进行协调和组织。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文化局

、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两届“全市法制文艺汇演”,市司法局、文化局组织各行各业文艺工作者精心策划,深入基层审查节目,全市共制作各类文艺作品30余件,参加文艺汇演作品18件,有12件作品获奖,并选送6件作品参加全省文艺汇演,县小品《拆迁》荣获全省一等奖。2005年,为纪念“四五”普法20周年,县司法局、文化局举办“地税杯”四五普法征文竞赛,全县共报送稿件110篇,有散文、故事、调研报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篇稿件被省、市报刊刊载,扩大了法制文艺宣传的社会影响力。2006年,市司法局组织基层司法所创作法制文艺节目,并选送两件作品参加全省法制文艺调演活动。

在政府指导、组织大型、专题法制文艺节目的同时,全市各基层组织也自发组织开展大量法制文艺宣传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市法制文艺的形式和内容,在普法宣传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灵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将法律知识用文艺表演的形式普及到老百姓心中,是普法宣传一种很好的形式。多年来,我市基层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在农村,利用传统节假日和红白喜事之际,民间演出班子搭台献艺,演出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入法律元素,安排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用快板、说唱、地方戏等形式,宣传关于邻里和睦、计生、安全、综治、禁毒、治安处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让群众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欣赏中明白法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城市社区,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和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围绕不同阶段工作重点,组织辖区内热爱文艺、有文艺宣传才能的单位、个人,创作法制体裁作品,举行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县老年大学组织老年朋友,用舞蹈、配乐朗诵、快板等形式,将《未成年人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演绎的栩栩如生。县税务部门开展加强廉政建设的书法竞赛活动。三山区市容局在拆违过程中,邀请有关人员精心组织编排小品《今天不休息》,深入到各村居巡演。鸠江区利用正月十五农民赶集,解答法律咨询,散发宣传材料。

(二)专业团体与志愿者队伍相结合

在开展全市法制文艺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加强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联系协调文化主管部门、专业演出团体、安师大艺术系等部门,邀请专业人员创作精品,精心组织策划,专业团体和演员演出。充分发挥广大文艺爱好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用贴近生活、贴近形势、贴近群众、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文艺宣传活动。2002年和2004年,中共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文化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分别举办全市法制文艺汇演活动。2006年,为彰显司法行政系统精神风貌,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全市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司法行政系统文艺爱好者,创作并表演一批如快板《司法助理员之歌》、歌曲《人民调解员之歌》等优秀作品,展现了全市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的行业新形象、新风貌。各县区普法讲师团将“法律宣传常驻农村”,“法律服务深入社区”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还邀请外省文艺宣传队来演出,不断推动法制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如县安监部门邀请河南等地部门文艺宣传队到全县各乡镇进行巡回表演。

(三)法制文艺活动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

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深入法治实践,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办事的能力,法制文艺活动必须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紧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才是有生命的。多年来,我市法制文艺创作、宣传紧扣时代旋律,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各种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文艺活动、宣传政策和法律。2004年《宪法修正案》通过,镜湖区在区直机关开展“宪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全市各交警部门在街头办图板展、进学校积极宣传、送百场电影下乡村。2007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时,市劳动社会保障局与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团市委、电视台等部门,举办了全市各企业参加的《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三山区政府将《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印制在扑克牌上,在企业招聘会上向应聘者发放。2005年,为纪念“四五”普法暨全民普法20周年,市法宣办举办“四五”普法征文竞赛活动,参赛稿件280多件,有散文、故事、调研报告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22件作品获奖,多篇稿件被省司法厅《法治》、《日报》等刊载。每年积极组织全市各新闻单位参加“省法制好新闻”评选活动,“12·4”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书画展,一部分作品获奖。南陵县在开展“全市青少年法制警示教育日”活动中,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主题为“法律在我身边”有奖征文活动、“珍惜青春、关爱未来”的主题班队主题活动和作文竞赛活动。

(四)传统文艺宣传与媒体文艺宣传相结合

在利用传统法制文艺宣传,如社区、舞台和书画、动漫等,活动灵活多样,形象活泼,贴近基层的同时,结合现代传媒宣传法律知识的快捷,受知面广等特点,法制宣传活动不断向深度发展,向广度延伸。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更加要注重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中优势作用。《日报》每月开辟两期“民主与法制”专版,宣传我市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在开展法制实践活动,推进依法治市过程中的做法和成绩;《大江晚报》开辟“纬纶律师楼”、“律师热线”等专栏,解答法律咨询,宣传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电视台2005年起,每周五播出一期“直击现场”电视专题片,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案件,剖析法律关系、传播法律知识,至今已播出150多期。电视台、教育电视台,还结合新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举办多场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知识电视大赛。各县电视台也都开办法制宣传专题栏目,如县《法制天地》、南陵县《与法同行》、三山区《与您说法》等。这些专题电视节目用身边的案例,深入剖析、阐明法理,在教育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公民学法、用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5年,市司法局网站开通,2006年各县区政法网站建立,2007年省普法网站设立市网页。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实践成效,展现法治建设新貌,方便群众查阅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全市还组织参加各种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曾获全国一、二等奖。

三、存在问题

多年来,全市法制文艺活动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实现依法治市工作和人民工作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与发挥普法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作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是各级各部门领导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多重法制宣传业务发展而轻法制文艺建设活动,法制文艺宣传缺乏系统长远的规划、周密细致的安排,在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开展法制文艺活动与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各专业团体的优势方面有待加强。

二是法制文艺作品,特别是精品少。专业制作和演出人员队伍不仅人数少,而且日趋萎缩,既懂法律知识又有文艺才能的人才严重缺乏。

三是法制文艺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创作一部高水平的法制文艺作品,组织一场有规模的法制文艺演出需多部门的合作,要有较高费用,如没有政府的专项经费,不能及时地从社会上拉到赞助,很难产生高质量的法制文艺作品。

传统手工艺宣传方案范文第5篇

一、音像档案的社会功能需进一步增强

“档案就是探讨历史,对于理解当前的或过去的文化现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向我们提供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哈维巴斯廷也认为“如果说没有被遗忘的只有文化,那么没被遗弃的只有档案”。目前,我国音像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城建方面,而有关梨园戏曲、民间手工艺的音像档案开发利用较少。2000年,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档案在休闲社会中的作用”议题的拟定,将档案的休闲利用提升到了一个高度。面对工业时代的信息和技术革命,档案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档案的休闲意义。因此,要将仅仅局限于历史角度的档案开发利用事业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音像档案也随之要走到更多的大众面前体现它独有的社会功能。

二、音像档案开发利用社会合作的必要性

(一)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和文化追忆情结,促使音像档案开发利用必须进行社会合作。全球化影响下,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正在悄然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淡化。曾经的音乐、影视作品、照片都是时代的记忆,人们对其特殊的追忆情节“激活”了音像档案的文化传播价值。音像档案的独特魅力和灵活多变的形式,更容易吸引社会公众在利用档案的同时享受文化与休闲,因此,必须要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和新的产品来适应这一明显的变化与趋势。

(二)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技术的发展对音像档案开发利用手段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同时现代技术的进步也在音像档案开发利用中得以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完善了音像档案的记录、显示和传播等功能,更有力地吸引社会的关注和利用;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覆盖,促使一批虚拟音像档案出现,基本实现全天候、超时空、无障碍共享。占有音像档案资源的一方必须结盟现代技术才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事半功倍,国外不少大型媒体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建设自己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社会合作是其获得技术支持的必然途径。

(三)当代传媒发展的需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加强与有关宣传媒体联系与合作,拓宽档案宣传渠道,发挥档案文献片、档案展览、网络视频节目生动直观、传播迅速的宣传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代传媒的发展能使音像档案开发利用告别传统的“平面化、文字化”而向“立体化、信息化”发展。从上海音像资料馆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节目中心,再到上海新闻传媒节目资料中心,这些更名不仅是资源共享理念的变化,也是当代传媒发展的需要,是音像档案开发利用社会合作的必然方向。(四)信息市场发展的需要信息市场的发展,使信息知识更新加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音像档案开发利用必须要摆脱单一的传统服务模式,改单兵作战为联合攻关,实施合作联盟,以开放的机制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音像档案开发利用的社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共享资源、深度挖掘,从提供信息向提供知识转移,提升音像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降低开发成本、分担风险等为目标的合作,建立合作目标、利用资源集成、形成强大合力,能够提高音像档案信息开发速度和进入市场的速度,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音像档案开发利用社会合作方向

(一)旅游发展合作音像档案和旅游发展合作,是一种新的旅游业营销模式。通过开发利用音像档案蕴藏的丰富文化资源,转化为相应的文化产品,对于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广告片。城市(国家、地区)旅游宣传广告可以改善或提升广告投放地区受众对主体城市形象的认知,从而吸引游客并带来经济收益、提高城市知名度。借助音像档案,广告片能够融入大量的乡土记忆、增加其历史厚重感,唤醒很多人的记忆和认同感。韩国在2004年制作的中国广告宣传片中以兵马俑坑的全景式镜头为开始画面,以中国传统戏剧清唱为背景音乐,大量借鉴音像档案所蕴含的信息,不仅充分展示了音像档案的魅力,也拉近了两国之间的距离。

2.摄影展。丽江古城、香格里拉、东方大峡谷等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因为有了照片才能被世界知晓。通过举办摄影展,能将音像档案中美丽的风光向众人展示,带动旅游业发展。2014年12月,由新疆哈密地区行署主办、哈密地区旅游局承办的“传奇丝路,甜蜜哈密”旅游图片展在北京王府井举办,近100幅汇集大漠胡杨、天山雪松、雅丹地貌、民俗文化和珍稀野生动物等极具西域色彩的旅游图画,刚一铺展,就吸引众多北京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不少人当场表示想去哈密一游。如此可见音像档案的能力非凡。

3.民族表演。通过音像档案还原民族歌舞,也是各地重大旅游支柱产业。以云南少数民族音像档案为依据创作的大型综合民族歌舞《云南印象》、《印象丽江》、《勐巴拉娜西》、《蝴蝶之梦》、《云岭天籍》等,对丰富云南旅游业文化内涵,活跃文化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和文化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印象丽江》自2006年7月开始正式公演,其中2010年接待国内外观众15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西双版纳、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竞相效仿,由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表演带动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4.旅游纪念品。美国大片《国家宝藏》有一片段,男主角在美国国家档案馆购买《独立宣言》的复制品,这让不少档案人眼前一亮。能否通过社会合作,将音像档案开发成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呢?如风景人物明信片、戏曲戏剧等音像制品、各类在音像档案中出现的工艺仿制品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底蕴与品位,还将音像档案更直观地呈现在百姓面前,使得原本神秘的档案加亲民。

(二)企业文化合作企业也保存着不少音像档案,但是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是档案工作,对音像档案的开发利用会有一种盲从感,通过社会合作,能将这些音像档案“盘活”,为企业服务。

1.宣传片。企业宣传片是企业自主投资制作,主观介绍自有主营业务、产品、企业规模及人文历史的专题片,主要是运用阶段性总结、动态艺术化的展播方式回望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企业宣传片不只是技术上的拍摄和光盘制作,而是企业的一种广告方式,因而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合理的策划和创意。通过对音像档案的整合,形成一部企业历史纪念片,不仅是一种较好的宣传手段,也是企业精髓的提炼和总结,必将成为企业乃至社会与国家的宝贵财富。

2.情报片。科技情报,像催化剂一样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最大程度的释放,为大型项目的立项审批提供信息支撑,对项目投资、产品研发、技术进步起到推动作用。企业音像档案记录了科研生产的全过程,有着重要的情报价值。档案部门可以与科研机构、企业联手,将音像档案中的科技信息提取、整理、加工,通过解说、图片、音响以及FLASH等制作成为声像情报。事实上,档案部门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音像档案情报业务,才能真正搞活音像档案工作。

3.培训片。不少企业会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以提升员工能力、素质及灌输企业文化。培训片已成为企业最广泛利用的音像档案,不少同行企业之间,抛开竞争关系,实现培训音像档案资源共享,可提升整体行业素养。航天八院曾制作《人员糟糕的一天》,讲述人员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此片在保密企业广泛流传,人员一边看一边找错,远比死记硬背保密规定更为生动、直观。

4.口述采集。口述采集是指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能够补充文字记录缺失的不足。如今的口述采集多为社会历史采集、民间采集、名人采集,针对企业的口述采集则比较少,不少百年企业尚未注重这类口述采集。笔者单位接到任务要求写企业军工史,让年轻职员写一个已有50多岁的企业的军工史难度颇大,查档、翻阅资料也无从下手,最后对企业老员工进行口述采集并进行整理才完成了军工史,同时也对企业的历史理清了脉络。企业口述采集,是社会合作开发利用音像档案的新道路。

(三)课堂教育合作“除了历史教科书以外,学校图书馆、名胜古迹、网络资源、报纸杂志、影视资源等,也是新时期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音像资源融合了色彩、声音、形象、情节等多种叙事功能,播放音像作品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成为颇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音像档案的开发利用应与课堂教育合作进行,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艺术欣赏、历史教育、文化传承。

1.艺术欣赏。“当前,泛娱乐化越来越显著,必将降低受众的文化品位、减弱受众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媒介的社会职责”,学校教育要积极开展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许多高校纷纷开出《影视艺术欣赏》、《中外音乐欣赏》、《建筑赏析》等艺术选修课,但教材组织还处于探索阶段,一般由教师和学校根据已有的音像档案进行开发利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艺术品位、接受能力也不一致,对欣赏的需求、要求也是千变万化,适用于教学需求的音像资源正等待着音像档案开发利用的社会合作得以实现。

2.历史教育。传统历史教学中,在使用音像作品方面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使其无法在历史教学中得以充分、合理地运用。第一,学校所拥有的音像资料的数量不够丰富,且不成体系。第二,把相关影视资料开发成适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教师个人由于受到时间、精力上的限制,无法完成这项“浩大工程”,必须借助社会力量进行联合开发。上海市卢湾区三所学校的八名初中教师,根据初中阶段历史学科设置的特点,对相关影视档案进行开发,第一阶段合作总共截取了148段共计约429分钟的影视资源用于历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