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税管理智能化

财税管理智能化

财税管理智能化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税源信息;无线定位;终端管控

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4-0072-04

0 引 言

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税源信息承载着基础的微观经济信息,是税源分析、税收负担能力测算和评估的基础。“金税工程”的不断推动和发展,使得我国税务信息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快。然而,这些发展和进步相对于我国经济的行业多样化以及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相对欠缺的现状来说仍显不足。现行财税制度下,财税工作部门未对财政收入和税源信息进行充分的标准化,缺少有效的税源信息采集工具和渠道,不能实时采集税源信息,没有判断实际税负高低的充分数据依据,造成无法准确评估纳税人及公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并最终导致诸如:扭曲税收信号,影响投资行为;导致偷税逃税行为的发生,造成大量税收流失;影响税收的公平性,加重收入分配的不均等负面影响。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成为了全球一大新兴产业,成为各个行业角逐的焦点。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知识密度高、成长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如何将物联网的技术优势与税源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相结合,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因为税源信息采集不完整而导致的各类负面影响,从而使税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精细化,是值得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目前国内税源信息管理的现状,再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税源信息采集和管理方案。

1 我国税源信息管理的现状

税源信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一般而言,按照税源信息的内容可以将税源信息分为基本税源信息、经济税源信息和其他税源信息。其中,基本税源信息是反映纳税人注册资本、经营内容等静态特征的税源信息;经济税源信息是反映纳税人购、产、销活动等动态方面的税源信息;其他税源信息是反映纳税人经营之外融资、改组等方便的税源信息,具体如表1所列。

随着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政府预算体制的改革使政府财政收支的口径、管理方法、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都处于调整变动中。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财税体制,各税种在不同地区基本采用统一的税率标准。但由于省以下各级政府财政还没有完全实行分税制财政分配体制,加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经济结构、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征管成本的差异性很大,各级政府部门也迫切地想了解各级行政部门行政规费收入情况,税收收入情况,地区的税收征收潜力情况。各级政府的上述需求均离不开科学、有效地采集、分析和利用税源信息数据。

通过税源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来准确地预测税收收入能力是制定国家经济战略、测算财政收支缺口、调整税收负担、促进公民收入合理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同时,对微观经济活动细致而准确的统计分析与“宏观和微观计量模型”测算,可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设计经济制度和公共财政制度提供数据依据。因此,无论是基于国家社会稳定,还是税收制度改革,准确地采集和利用税源信息,深入地进行税源分析、研究评估公民及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技术型、知识型、信息型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市场经济领域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纳税人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活动也不断创新,这就导致了产业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并且由于财税管理本身事项纷繁复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愈加突出,传统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税收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工作中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针对于税源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获取税源信息的渠道有限

目前,获取税源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仍然是通过税收征管系统来获得,税源调查和部门协作只起辅助作用。根据上文税源信息的分类情况,这些获取方式对于基本税源信息的取得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对于经济税源信息和其他税源信息中的各项内容并不能够准确有效的得到,在当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相对欠缺的背景下,这些残缺或者错误的税源信息将使税务机关无法掌握纳税人为传输或申报的交易数据信息;

(2)交易数据信息采集设备过少,功能单一

由于税控设备有一定的功能缺陷,不法纳税人可以选择性使用该设备开具票据,导致申报税款数据失实,破坏了税源数据的完整性;政府部门不能及时、完整地接收纳税人税源信息,不能将税款及时入库,减少了财政收入,一定程序上影响了经济发展;

(3)财税部门采集税源信息不完整,无法进行有效准确的税源评估

如税务局主要采集发票信息和税务申报信息,财政局仅采集与税源信息相关的财政票据信息,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信息虽已存在,但没有有效采集相关信息。上述哪个部门仅采集了销售环节的交易信息,未采集购进环节的抵扣或税前列支的交易信息;

(4)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税源信息交换存在一定的障碍

不同政府部门从各自角度出发重复采集数据,同一政府部门的不同管理机构也从各自角度出发重复采集数据,还不能很好的共享信息,加大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给被采集信息的广大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困扰,降低了数据的利用效率。

虽然国家对于财税信息化的改革不断完善,但是要从经济的源头和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仅仅从颁布各项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规范税源信息的采集工作很难解决当前的税源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本文探讨通过不断发展和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来解决当前税源信息采集工作中税源信息缺失和错误等问题,从而保证财税决策数据依据更加充分可靠。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税源信息采集分析系统解决方案。

2 物联网的概念、结构和应用

2.1 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并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同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同年8月7日,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概念,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物联网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的物联网建设也开始由概念宣传向实际操作方向转变。

虽然物联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有关物联网的定义和技术的共性问题仍未明确统一。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就是使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识别和管理更加方便[1]。物联网把网络所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通过技术夸大到了所有事物之间的连通,不但使得现实世界的物品互相连通,而且实现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联,从而有效地支持人机交互、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人与人时间的社会互[2]。物联网的核心特征是泛在的感知、互联互通与共享以及智能的服务[3]。

2.2 物联网的结构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知识密集度高、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围绕物联网架构体系,物联网关键技术体系有感知层关键技术、网络层关键技术、应用层关键技术,以及物联网共性技术和安全可信网络建构技术。

从功能上来看,物联网可以归纳为是对物-物之间信息的感知、传输和处理,因此,物联网网络架构被认为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中间件层组成,图1所示是物联网网络架构。

图1 物联网网络架构

在图1中,感知层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应用层中的物联网业务中间件主要实现网络层与物联网应用服务间的接口和能力调用,包括对业务的分析整合、共享、智能处理、管理等,具体体现为信息管理、服务管理、用户管理、终端管理、认证授权、计费管理等。应用层中的应用包含各类应用,例如环境监测、智能电力、智能交通、工业监控、等。

3 物联网技术在税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应用,例如环境监测、智能电力、智能交通、工业监控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财税领域的应用案例。为了整合分散在各个层面的财税税源信息,需要研发一套创新的集税源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等功能的财税物联网系统。

税源管理是整个财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源管理,必须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涉税信息流(纳税人生产经营及交易信息、申报信息和第三方涉税信息)为核心,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财税税源管理,构建为财税服务的物联网,可以全方位地满足“税源信息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目的,为国家提供全面有效的基础经济数据,进而支持经济决策。

全方位感知、安全可靠通信和智能化管理是物联网的三项关键性技术,利用这三项关键技术,能够实现财税机关对各类税源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税控终端的信息定位和管理。针对于在税源信息中,经济税源信息难以获取或者获取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设计的税源信息无线采集器(税源终端、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设备)作为典型的物联网部件,可实现税源信息(主要是经济税源信息: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过程信息;收入、成本、利润等经营成果信息;房产、存货、投资等信息)的采集、存储、发送和打印等功能。实现物联网在税源信息管理中信息采集、传输、管理以及分析等应用,为财税机关提供准确完整的税源信息。

3.1 物联网在税源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税源信息无线采集器以可插拔方式安装在税控收款机、POS机以及水表、电表等设备中,实现编码唯一,与纳税人信息进行关联,实时采集纳税人相关的各项交易数据、能耗数据、资产数据等各项税源信息,实现实时、准确、完整的数据采集,实现了这些设备的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现有的各类设备在安装了税源信息无线采集器后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设备可是实时的采集纳税单位的能耗信息,以及通过纳税人的电子标签以及商品货物的各类标准编码,可以实现对纳税人信息、商品信息、买卖双方信息等各项信息的采集,最终将这些信息通过相应的传输路径分别传送到相应的管理部门,减轻了数据采集和整合的困难,同时也加大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将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语音通讯技术、IC卡信息认证技术、二维码生成及识别、光学引擎扫描方位试读技术、触摸屏手写输入技术、热转印打印及电子导航技术等各类高科技技术进行结合,设计并研制了新型无线税源终端开票机,可以支持各类规模、各种行业的税源信息采集。

3.2 物联网在税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税源终端和无线税源采集器,财税机关可以实时对纳税人的交易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对纳税人的一些非法的行为(异地开票、代开发票、偷水偷电等行为)可以及时制止,可以大大减少非法行为的发生,避免了税款的流失和能源的损耗。

无线税源终端和无线税源采集器具有无线定位功能,并且可以通过3G/4G的数据交换功能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数据交换。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后台终端管控系统的结合,可以实现在终端管控系统平台中对各类终端进行监控和管理,随时对设备的税源数据进行采集,实现了税源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并且通过对税源终端和无线税源采集器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设备出现在非指定区域内交易而造成发票假开、能源虚耗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如果相关的设备所采集的税源信息不符合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或者出现不符合常理的情况,就会在终端管控系统中对该设备及纳税人进行报警,财税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报警信息对相关的设备进行警告、锁定等相关的操作,并对交易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非法行为,如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可以对设备对应的纳税人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阻止非法行为的延续。

3.3 物联网在税源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家税务部门登记的纳税人有法人纳税人约4 3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1亿家。如此庞大数量的纳税人,税务管理部门只靠人力以及法律效益很难进行良好的监控和管理,依托目前的基于IC卡或者U盘等媒介的报税方式,对于各个纳税人税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很难有比较好的保证。

通过对无线税源终端和无线税源采集器进行安全设计,采用安全芯片实现数据加密、签名等功能。在每次纳税人发生交易行为之前,都需要对无线税源终端或者无线税源采集器以及交易行为操作人进行有效身份认证,结合数字证书、生物识别、二维码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手段来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可靠。搭建专门的网络信任基础设施(各类支持物联网的3G/4G网络和专门服务于税源信息管理的APN专线相结合),构建身份证书管理系统及应用安全支撑平台,实现对各类无线税源信息采集设备和人员的统一身份认证。在交易发生前,得到了准确的身份认证以后,才允许该终端及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交易,否则将通过对各类终端的锁定来禁止非正常交易行为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保证税源信息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通过采用身份认证、授权机制、数据存储加密等技术手段,实现大规模网络数据存储隐私保护系统。将访问控制和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方式相结合,采用例如单个数据密钥加密数据元组、不同密钥加密不同数据元组、密钥推导?等不同的方法来增强访问矩阵中的访问授权,这样就在基于物联网的终端及系统后台的访问权限上提供了有效的访问策略。

3.4 物联网无线税源信息管理系统与网络开票系统的比较

在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税源信息管理中的各项应用之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税源信息管理系统相对于目前的网络开票系统,具体一定的优势,表2所列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税源信息管理系统与网络开票系统的比较。

4 结 语

税源信息是统计国家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是反映国家纳税能力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等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加强对税源信息的管理,包括其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等各项管理工作,都将会大大加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优化经济结构的准确性。随着国家“金税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普及基本税务法律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减轻各类信息的采集难度,实现税源信息采集的智能化,如何能够从税务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从税源产生的根源进行采集和分析也日渐重要。虽然国家对于税源信息管理的投入力度日益加强,但是对着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仅仅依靠于人力进行税源信息管理已经不能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力度的要求。因此,通过借鉴物联网技术在其他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税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和实用性,将在税源信息采集方面大大减轻目前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并从税源产生的源头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大大避免了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样既对税源信息进行了采集和使用,又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税控终端等信息采集设备进行了良好的监管,对于国家进行税源监管也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9.

[2]李卢一,郑燕林.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8-10.

[3]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1-9.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2篇

随着航空准入政策和航班量限制的放松,加之5G、移动化、大数据、AI等新技术等新架构,航空业生产、管理、营销等业务水平重回黄金期。与此同时,航空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及经营风险,比如激烈的行业竞争、利率汇率风险、航油价格波动等。为提升航空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少企业开始了内部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以此降低航空企业的涉税风险。

一、纳税筹划的概述

纳税筹划是指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规划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工作内容,减少税务支出,降低纳税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纳税筹划是一种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其性质与偷税漏税不一样。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专业性、目的性等特点[1]。与此同时,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会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在纳税筹划方案制定过程中,往往遵循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完成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能够为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提高纳税筹划的效率。通过优化并升级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较大程度的创新财纳税筹划工作方法,并为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全面、低风险的纳税筹划方案。在纳税筹划方案的指引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涉税风险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以企业应该加强纳税筹划工作、提升财务信息管理水平,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通过重视国家税收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工作,寻找减税降税的最佳方案[2]。

二、当前航空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航空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航空业财务管理指的是,在航空业日常的生产、管理、营销环节中,对相关项目的资金进行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资金筹集、投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等内容,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报率。航空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内部电子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审核及考查资金使用情况。目前,航空业开展新的航运项目主要通过募集资金、融资、直接投资等方式来运作。但是由于直接投资或者融资的资金渠道比较单一,资金调动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导致航空业在业务拓展及资金运作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控制风险[3]。(二)航空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航空企业的财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水手水平不高,目前有较多的航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仍旧以运营历史及经验数据等为标准,缺乏准确而科学的数据分析,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力及时间投入过大,纳税筹划工作的前期预测及判断受限。从而导致后期的资金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洞察力仍然不足,致使航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纳税筹划中期的财务控制及风险预警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运营的灵活性有待增强,资金管理程序不科学、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存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越权管理、职责重叠等现时有发生。最后,航空企业的生态客户数据信息的财务管理化程度依然较低,相关的供应及生产,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税务筹划的信息漏洞依然较大[4]。

三、纳税筹划在航空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航空业融资。目前航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为权益及外部债务两种方法,根据我国相关税法,通过外部债务渠道融资所产生的利息额度可在产生税务之前扣除,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纳税成本,所以在开展融资活动时,相关财务人员可以基于增加资本利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纳税筹划工作,通过合理增加负债、租赁固定资产来实现融资,使得纳税实际金额减少,极大地降低了航空业融资纳税负担。(二)航空业投资。在航空企业组织前期,根据航空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结合地方纳税政策,综合考虑各地的增税以优惠待遇。通过合理选择公司注册地来有效降低纳税金额支出。与此同时,合理调整公司经营组织形式,避免公司制组织形式产生的双重纳税,选择独资或合伙制等经营形式,降低纳税金额。基于航空企业进行投资与出资形式上考虑,按照出资形态,其具体出资形式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现金出资三种形式。通过合理利用设备折旧与累计摊销等手段能够避免产生税务。所以,在纳税筹划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基于企业组织形式及生产投资方式,合理合法做好出资规划,充分利用银行融资额度,降低纳税金额[5]。(三)航空业日常经营。在航空企业日常经营环节中,采购及销售环节是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环节。采购人员应该积极学习纳税法规,合理选择采购产品的种类,并做好供应商生产资质调查工作,尽量选用我国生产的产品,以享受增值税额折扣及优惠政策,减少纳税金额。而在销售环节中,筹划纳税主要是对销售的具体方式、价格、销售环境等要素进行科学筹划。通过综合考量不同区域之间的税率金额差异及相关服务定价,通过科学地划定产品销售范围,销售规模,开展相应的折扣及促销活动,来合理地降低应纳税额。(四)会计核算与利润分配。会计核算与利润分配是开展纳税筹划重要手段。我国会计核算与会计准则相关条文中,对于企业的资产性摊销方式提供了多种选择。航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市场价格调控情况等合理选择计价方法,以减少税额的支出,增加财务收益。一般情况下,多数企业通过折现折旧等方法开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与此同时,注重做好纳税筹划工作能够合理分配航空企业流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四、在航空业财务管理中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一)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相关纳税政策,航空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纳税筹划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创新,并将财务管理运营、会计核算、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纳入新的纳税筹划工作中去,以此实现全方位的纳税筹划工作,促进航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提升,为实现航空业业务升级及服务拓展工作保驾护航。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根据实际的财务情况,引进或采用较为先进完善的新财务管理系统。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整理企业财务信息,能有效地减少信息滞性,进一步提升航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硬件水平。比如通过智能分析平台,加快航空业全场景智能分析与决策平台的建设,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详细而具体的资金数据分析报告以及业务运营数据等,提升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能够提升财务及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构建互联网财务管理平台,创新财务处理工作方法,便于工作人员做出更加科学、全面、低风险的纳税筹划方案。与此同时,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使得财务资金的管理流程及结算、核对方法不断升级,增加了航空企业的流动资金[6]。(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通过定期地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纳税筹划知识的培训,学习国家税收政策知识,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加快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能转变,从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到重视航空业务管理,从被动应对税收风险到主动规划纳税工作,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主动参与航空企业各项工作的纳税筹划的意识。与此同时,定期地开展财务工作会议,针对纳税问题及企业财务工作问题,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避免纳税筹划工作产生信息孤岛问题,解决融资、投资、日常运营中的纳税筹划问题。除此以外,注重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通过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等手段,打造航空业纳税筹划工作人才队伍。坚决加强岗前培训,加强国家税收政策及纳税筹划知识的培训,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三)优化纳税筹划工作流程。航空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内容广泛,流程繁琐。所以必须要加快实现航空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速度,优化纳税筹划工作流程。首先,要注重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工作建设,推动数字化平台及智能化财务管理水平,来推进纳税筹划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降低纳税筹划工作中的数据管理风险。其次,提高航空业务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业务流程及财务管理流程的有机结合,加深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纳税筹划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最后,统一财务管理工作标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运营及战略决策水平,以专业化的工作态度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财会人员在纳税筹划工作中的职权,提升纳税筹划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明确纳税筹划权责,严格落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3篇

一、财务管理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产生的影响

税收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直接影响了企业价值能否增值,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税收筹划,它渗透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一)财务管理目标会对税收筹划产生影响

企业税收筹划会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限制,它应当服从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主要的做法就是要减轻税负、取得资金价值、保证税务零风险。因此,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切不可一味地减少税负、压低成本,这样不会让股东财富实现绝对地增加,有时候还很有可能会造成其他费用的浪费。由此看来,税收筹划工作需要考虑筹划的成本以及筹划的收益,尽量制作出一个可以为企业带去更大收益的方案,也就是可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完全实现的筹划方案。

(二)财务管理对象会对税收筹划产生影响

所谓财务管理指的就是价值管理,管理的对象就是不断流通的企业资金,而税收筹划主要管理的对象就是企业税费,税费缴纳本身会缺乏选择性与灵活性。政府会使用自己的强权方式要求企业缴纳税费,如果由于企业自身原因未能及时缴纳税款,会对企业自身的信誉以及形象造成损害,影响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利益,严重则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会对税收筹划产生影响

企业的税收筹划应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职能相连接,包含了财务的预算与规划。预算实际上是规划的成果,通过预算能够保证企业管理的正常操作与稳定运行;规划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会指导税收筹划的实施,对税负缴纳的高低以及企业可以缴纳的税负水平给予重视。严格意义上讲,税收规划应当归属于决策职能的范畴当中,以决策的理念去指导、去规划,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二、基于财务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的主要策略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逐渐完善现有的税收体制,实现企业管理机制的规范性确立。同时,政府为了能够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还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让税收不再成为企业的负担,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未来更好的发展,让企业税收规划真正具备可行性。

(一)灵活运用财务管理提供的税法环境,为税收筹划提供有效空间

我国的税法较为复杂,纳税主体存在着差异性,那么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利用差异性进行科学的税收规划。特别是一些关联性企业,他们本身就存在着差异税负,利用这种差异可以减轻企业本身的税收负担,做到有效筹划。另外一点就是税收优惠,我国的税收优惠范围不断地扩大,纳税人提供的筹划空间越发广阔,在高新技术领域,国家的支持、政府的扶持,不断推出新的优惠政策,这就是发展的机会所在,所有的帮助都为税收筹划工作扫清了障碍。在实践中可以用到的具体政策有:国家税务局2014年25号公告《关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2014年第29号公告《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等。

(二)灵活处理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工作,为税收筹划提供有效保障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作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会计处理工作提供保证,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与相关的税法有着不小的差异,如果二者出现不同,需要依照会计制度的规则进行核算,对税款计缴进行调整。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合理的运用会计处理工作的灵活性,更好的进行税收筹划。具体说来,高新技术企业灵活运用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表现在:计提坏账准备、对企业研发时需要的费用进行准确确认、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摊销等。

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收入成本费用计算时,需要将产品、技术研究以及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费用进行统一的分类分项目核算。以便独立每一个项目来核算效益成本,归集其税收优惠政策。

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面临着如何才能进行效率化管理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科学管理,需要转变财务管理角色,将传统的会计记账工作放入到企业营销管理环节当中。现阶段,企业盈利来源已经不只局限在货品引进、货品销售这些传统环节,它逐渐地扩散到控制成本消耗费用以及增加企业可流通资金等领域。同时,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真正的放入到企业发展决策当中,实现质量化管理,才能控制企业的税收成本,让税收筹划工作具有更多的市场需求。

以我国某电视销售公司为例,此公司的主要获利手段就是电视销售。从财务管理视角出发,公司对税收筹划工作对应的主要对象以及面临的税收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最终的筹划目标,税收缴纳项目分析要从资金筹集、投资以及利润合理分配这样三个环节入手,在资金筹集方面,此公司在2008年注册3000万成立了另一个子公司,子公司为了正常运行需要资金2661万,方式是直接向银行进行贷款;2010年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需要筹集5000万建厂,筹集的方式选择的是股权筹资结合债券筹资的方式,向社会增发股票,大约为1500万股,每一股1元,并且发行3500万元的债券,经过计算得出,税后的收益为206.25万元。

(三)企业可以利用发改委有关扶植政策申请补贴,立项,独立核算和申报项目

例如:根据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根据《深圳市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设立基于深圳市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云电视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他们研发适用于智能消费电子领域的快速伸缩且弹性易扩展的云计算平台,可应用于智能电视、机顶盒、汽车电子以及安防系统等。项目预算资金1800万,得到财政资助200万,单位自筹1600万。独立核算,在预期项目实现后,发展活跃用户150万户,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时实现不少于1亿的销售收入,完成1万台新型人际交互智能电视终端产品的销售,形成不低于1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

作为国高企业,此项目企业所得税免税,又得到了政府扶持,是税务筹划的成功案例。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技术; 服务观; 技术观; 大会计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18-0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新技术的叠代更新日益加快,对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财会领域,新技术对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每个企业对技术的反应速度不一,应用新技术的程度有差异,所以,技术更新对企业的影响是渐进式的,短期内不会出现断崖式巨变,但从一个时期看,会产生颠覆性改变。会计行业是一个知识型服务行业,在新技术背景下,其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工具、服务内容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必将引发会计的转型升级。

一、新技术对财会职业影响的层面:移动办公、智能处理、数据发掘

从当前和可能预见的未来看,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三大技术已经和正在对财会行业产生多维影响

(一)移动互联技术对财会行业的影响

首先,网上支付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款项结算突破了原来的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支票、本票、商业汇票等传统方式,支付宝、微信支付、苹果支付等新兴支付平台和支付手段的出现,改变了结算方法和结算流程,简化了结算手续,提高了结算效率;会计核算从PC端的ERP、SAP的局域网办公环境向互联互通的平台演进,适合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的平台如“芸豆会计”、“好会计”等纷纷上线,依托互联网的智能财务记账系统,通过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了财务记账工作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颁布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大大促进了在线受理、在线缴税、在线退税、网上申领查验发票、移动开票、电子发票等网上办税手段的实施,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创新与税收工作的深度融合。其次,财会工作逐渐向APP端发展,逐步实现移动办公,从固化的工作场所向移动工作方式转变,大大提高了财会工作的效率。最后,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互联”性,企业的会计核算从分散走向集中,对于设置大量分支机构、子孙公司的多层级集团公司,其会计核算从层层分设转变为建立一个会计中心,集中处理整个企业集团的会计工作;同时,企业的资金由分散使用、分散管理走向集中,成立财务共享中心,统筹整个企业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节约了资金使用成本。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会行业的影响

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是半智能化财会软件,其替代了大部分人工做账工作,会计的账、表自动生成,但全智能化新兴财会软件逐渐推出,凭证语音录入、自动扫描等新软件实现了会计证、账、表全部自动生成,可以完全替代人工做账。可以预见,超智能化财会软件将替代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因为其具有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功能,能够解决企业多样化交易事项涉及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对会计核算而且对税务、审计等财会工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世界“四大”会计公司之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已与Kira Systems联手,将人工智能引入了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替代员工阅读合同和其他文件,而Smacc公司的人工智能财会软件可以将客户发票转换为机器阅读模式。这些超智能财会软件均拥有学习能力,能够追踪销售、成本、发票以及流动资产。

(三)大数据技术对财会行业的影响

首先,以电子发票为代表的电子数据为大数据在财会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我国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自2015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推行。作为电子数据重要载体的电子发票,便于数据的传递、收集、处理、管理,有利于企业建立大数据系统,将企业的财会数据与业务数据对接,真正实现数据创造价值的功能。其次,大数据对会计报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财务信息的呈报从事后发展到实时,信息内容从单一的财务信息发展到财务与业务结合的综合信息,信息的处理从规范的会计报表模式到XBRL格式,再到完全随机扩展模式。最后,推动审计从抽样审计向综合审计发展,解决抽样样本的缺陷,利用综合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发现和利用。

二、新技术推动会计适应企业转型:从“价值反映”到“价值创造”

进入21世纪,企业纷纷转型升级,企业价值创造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会计不仅要记账,更要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创造。当前,企业正在经历业务转型、管理创新、组织重构、商业模式等变化,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多元化的挑战。

(一)企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基于人工成本、生产效率、管理要求等原因,许多制造业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大量引进机器人进入生产线,服务行业也逐步引进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和智能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使产品生产和业务服务中人工成本大大降低,间接费用的分配不能再采用以人工工时为标准的传统成本分配方法;另一方面使生产过程变得简单化,分批分步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少,传统会计中成本核算的分批法、分步法不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要求,对成本核算的会计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二)企业销售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工商企业实行的是“生产――层层批发――零售――消费者”商业模式,现在企业转向O2O模式,即线下以专柜、直营、专卖店方式,线上是C2M方式。对会计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流通环节减少,使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大减少,销售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减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线上个性化定制和自选模式,即批量定制和材料自选等新的销售方式。这要求会计核算由以企业整体为对象转为以单个项目为对象,以帮助业务员进行订单决策,或订单报价。

(三)企业的运营模式在改变

无论是大的集团公司、小的集团公司,还是单一组织结构的企业,集中控制的运营要求日益强烈,企业由分散经营转向材料、资金集中配送和管控,物料配送和资金流动的信息集中到集团总部。一方面不再需要子分公司进行各自封闭的会计核算,会计转为集中核算的方式,成立会计中心或会计工厂;另一方面资金的集中管理在互联网技术下变得便捷,使企业的财务由分散转为集中,成立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调配整个企业集团内部各个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资金。

(四)企业的管理手段在改变

利用新的技术工具和手段,企业管理在不断升级。一方面企业管理从人工管理转向数据管理,会计必须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管理数据,将大数据运用到绩效考核、成本管理等领域;另一方面大数据的运用使企业逐渐成为实时企业,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对所有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实时获取每一天生产运作过程中的生产信息、销售信息、仓储信息、财务信息等,以通过实时数据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

(五)企业的盈利模式在改变

企业互联网化一般可总结为三大战役:卖货、聚粉、建平台[ 1 ]。先补贴吸粉、后盈利的企业(如网约车)不再适合连续盈利的传统财务评价观;免费基本业务赚取增值业务(如通信商实行手机免费通话奖励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主营业务收入观;分享经济(如影视公司)改变了传统利润形成的会计观。会计要随着服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会计变革的“服务观”。

三、新技术推动会计适应技术进步:从单纯核算到参与决策

人类社会在20世纪末从机器时代到电脑时代,在21世纪初从电脑时代过渡到网络时代,在21世纪20年代开始从网络时代迈向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手工处理证、账、表,属于会计1.0时代;90年代开始进入2.0时代,通过财务软件自动生成账表;如今正在向会计3.0时代过渡,智能系统完全自动处理证、账、表。

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互联网与会计工作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会计工作自动化,大数据改变会计信息。不远的将来,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也必将对会计产生很大影响。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日益深入,网络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等服务模式已经出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会计将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 2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出现,使会计具有了价值创造的技术支撑。会计要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而变化,这就是会计变革的“技术观”。

从会计1.0时代到会计2.0时代的转变,是会计核算效率的提升,从会计2.0时代到会计3.0时代的转变,是会计功能提升的契机,使会计从单纯的核算发展到服务业务、参与决策的新阶段。

四、新技术下“大会计”具有的特征:服务“大老板”、依靠大数据、参与大战略

企业对价值创造的需求成为推动当今会计转型为“大会计”的因素之一,会计对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推动当今会计转型为“大会计”的因素之二。“大会计”呈现四个改变:一是工作职能扩大了,从核算扩展到分析、决策和管理;二是工作要求提高了,要将财务工作与业务要求结合起来,财务分析不仅是财务层面上的分析,更应当是面向业务的财务分析;三是工作范围扩大了,既承担了内部会计的职责,更要发挥内部会计的作用,从为外部服务到为老板服务;四是信息量扩大了,从财务信息到业务信息。

(一)“大会计”是为“大老板”服务的会计

现今会计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如工商、税务、统计等政府机关及债权人、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服务的会计,对企业内部的预算、控制、决策和规划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小。其通过会计等专业术语表达的财务信息,企业的决策者难以理解和利用,而“大会计”是直接为企业的决策者(即大老板)服务,功能在于帮助决策者作出决策,包括支持决策方案的制定、决策过程的控制、决策行动的实施、决策结果的分析,涵盖预算、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和管理报告等内容。

(二)“大会计”是利用“大数据”工作的会计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正在成为实时企业、共享企业、移动企业。大数据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对大数据的依赖日益深入。企业成本管理有赖于大数据,如收集产品的平均成本、制定标准成本、反映实际成本,进行成本预算,制定成本降低目标、项目和清单等;企业的产品定价有赖于大数据,如分析对消费者价格预期、同类产品价格的市场认可度、价格的分段调整策略等;企业的管理有赖于大数据,如财务控制、存货控制、差旅费控制等都必须利用大数据。

(三)“大会计”是参与“大战略”的会计

“大会计”必须服务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以前财务工作由CFO做,“大会计”时代财务工作由CFO和CEO一起做。现时会计看的是过去,而企业看的是未来;现时会计以财务语言表达信息,“大会计”要求以业务语言说话,要求会计与商业模式结合,与企业整体战略、企业项目筹划紧密结合。

五、新技术下“大会计”将解决现今会计的缺陷: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1世纪初的全球金融危机,最后都将责任归于会计,足以表明会计方法、会计标准等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随着新技术的推广,长期困扰会计的一些问题将得到解决。

从会计确认上看,现今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将商誉、人力资源、数据资产等重要的、新兴的资产入账,其原因是会计核算的数据来源少,无法满足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能可靠计量”的条件要求。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商誉、人力资源、数据等资产的经济利益预测能力会不断增强,准确度会不断提高,其列入资产负债表将成为可能,使表内资产与实际资产的偏差越来越小。

从会计计量上看,现今会计追求形式上的精确,但精确并非准确,而不准确的精确数据不一定具有价值。会计估计是现今会计的常用方法,很多会计数据都是估计的结果,会计估计由于受条件局限,导致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大量存在。估计的不准确与人为的造假难以区分,造成客观差错与主观造假的混淆,其根本原因还是估计所依据的数据来源少。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会计计量上的运用,这一缺陷将得到弥补。海量数据让公允价值计量变得容易。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基于可靠性目的,公允价值则具有相关性。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更关注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建立在可靠基础上相关,没有可靠性的相关信息和没有相关性的可靠信息,均无益于投资决策。会计计量之所以谨慎使用公允价值,是因为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和不公允。当会计处理系统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上时,资产减值的计提、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将在大数据基础上变得公允。

从会计记录上看,现今会计追求账户形式上的平衡和报表关系上的勾稽,意图通过平衡和勾稽保障数据的真实可靠,而实际上会计信息存在着不真实性,“水水线”的流程式造假,以形式上的平衡和勾稽掩盖了信息的不真实。其原因是会计数据来源无约束,当今会计无法从源头上扼制会计数据的虚构。现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原始凭证,体现为人工筛选和审核的会计源头数据,其信息含量不足,带有人工痕迹的原始数据原始性被打折扣,在审核和筛选中遗漏和差错不可避免。合成智能系统在票据完全电子化下,将会计主体发生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的海量数据收集汇总,原始数据输入突破现在的局限,如资金往来和存款。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信息来源造假将变得不可能,区块链的创新会将人类带入信息的自由公证时代[ 3 ]。

从会计报告上看,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现行会计报告只能反映企业过去,无法预测未来,提供未来的数据信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报表输出信息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增强实时性。软件系统可以出具任何时点和足够短期的会计报表,使会计报表信息从“离散变量”变为“连续变量”。二是增强对比度。未来会计可以建立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对比信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对比信息等。三是增强扩展性。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报表信息具有拆分、合并、重新整合的功能,更有利于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个性化需求。

由此可见,在新技术时代,现今会计必将转型升级,进入“大会计”时代,企业需求的改变成为会计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技术更新成为会计转型升级的外在手段。与现今会计相比,“大会计”时代的会计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发生了变化,会计的功能扩展了,会计的价值提高了,会计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扬.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之路:卖货、聚粉、建平台[EB/OL].新华网,2015-03-27.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共享财务;财务转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从人机对弈,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再到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城市形态及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于财务来说,也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财务共享的转型,让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依托互联网技术,会计电算化走向财务信息化,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财务领域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财务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财政对高校的经济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学校可支配经费数额越来越大,多校区、多模式办学,异地机构等的建立需要财务部门更合理、科学的安排资金收支,以达到学校资金使用的最优配置。学校各部门间业务往来频繁,沟通不通畅,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琐,业务量大,效率不高,而国家对高校的资金监管却逐步提高,这就需要一个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集成管理。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二、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繁琐的财务报销流程,为科研人员松绑,是学校落实科研“放管服”的重要举措。改革简洁易操作的财务报销系统,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简化报销流程,是现在每个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报销业务量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课题项目、研究经费不断增多,为了避免老师在课题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虚假支出,国家大力推行电子发票,同时要求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付款,这使得日常报销中需要核对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工作难度。

(二)政策宣讲不到位

随着国家财经法规及制度的不断更新完善,财务政策不断推陈出新。面对数量庞大的师生群体,如何深入的宣讲政策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师生对财务制度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信息传递不到位、不及时,将简单的报销业务变得复杂化,降低办事效率。

(三)报账员频繁更换

目前很多课题组缺少科研助理,不同的教职工经常使用同一个经费号,有时还会找学生办理财务报销手续,由于不同人员对财务政策的掌握和理解不一致,或者对报账流程的把握不到位,经常造成单据材料不完备而退单,无形中给财务工作人员造成了返工,增加了时间成本。

(四)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

由于报销内容不断细化,财务人员工作量不断提高,无形中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目前各高校人员编制均有所限制,学校不得不大量聘用人事,造成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同时,大量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仍需要工作人员人为判断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在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下,极度考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沟通能力。

(五)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尽管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大规模的应用在现有的财务系统工作中,但智能化手段还不够高,很多重复、繁琐的工作仍未解决,不能推动财务工作的转型。例如预算管理,由于预算管理缺乏相关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效率低下,现阶段还存在通过纸质预算申报书来进行预算信息收集,通过“二上二下”再将最后审定的预算数下发到学院,这样的预算管理系统是较为落后且不方便的。

三、高校财务工作转型路径

(一)建立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平台

该平台将整合目前财务资源,实现报账、审批、审核等业务支撑,具体包括综合财务管理、共享运营、预算管理等系统。在功能上支持业务填单、审批,财务审核,会计凭证自动生成等功能,通过系统设定规则校验、预算校验功能,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同时加强财务管理。搭建电子报账系统、电子影像系统、发票采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共享运营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于一体的财务共享平台。

(二)搭建智能化报销平台

1.利用OCR技术减轻报账负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高重复、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工作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会计核算流程自动化,可以大幅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将核对发票抬头,计算发票金额等人工识别工作改为自动识别校对电子发票,即利用OCR技术,自动提取发票信息,填写报销单据,完成发票真伪查验并提交至影像服务器进行票据保存等工作。2.搭建商旅共享平台。通过商旅共享平台,实现一站式差旅服务功能。平台对接同城商旅,差旅费由供应商垫资,师生通过平台下单,商旅平台按月统一对账开票,同时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网上报销系统无缝对接。不仅可以实现差旅行为的事前审批管控,同时解决了师生垫资和借款问题,出差标准、预算和资金控制集中管理,后期的自动对账也解决了报销时手工粘贴报销发票的繁琐手续。既简化流程,又减轻一线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三)建立业财税一体化的财务共享中心

将重复性大的流水线工作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将采购、费用核算、资金管理、往来款管理、合同管理及预算管理等模块进行整合,搭建全流程的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不仅实现了学校财务工作和职能的整合,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进行报销审批的同时推动了财务工作的快速转型。1.实现线上审批和财务审核。通过整合现有财务资源,实现报账、审核、审批、支付等全流程管理。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平台在功能上支持业务审批、报销单据填报、会计凭证自动生成等,并通过设定校验规则和预算控制规则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增强风险控制力度。系统承载了员工自报账初始至业务领导审批、财务审核、付款会计支付的全程业务及财务信息,支持所有纳入的上线单位费用报销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高效率处理。2.实现报账共享。所谓的报账共享是建立在核算共享的基础上的,即前端的网上报账流程全部通过共享的模式,借助电子影像化,实现全单位模式下,财务人员处理多部门各单位的报销、核算、稽核、发票查询等模式,同时将预算、核算进行全面共享,各权限人员均可浏览。3.实现采购管理智能化。在采购共享方面,借助成熟的电商平台,实现办公用品、专用材料等在线采集订购,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减少人员自行垫支资金,和项目挂钩,统一结算,实现消费业务和财务业务自动化结算,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方便数据提取和统计。4.实现发票管理税务共享。基本的会计核算发票有交通费、餐费、住宿费、办公费等类型,现阶段普遍采用机打发票和电子发票。票据报销业务占据着高校财务业务的很大比重,投入的人力也是最多的。在税务共享模式下,发票管理模块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进行自动验真及查重,在提升业务合规性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重复报销的问题。5.将合同管理与往来款管理挂钩。通过引入合同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来规范合同的管理。将合同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间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对合同履行阶段、状态进行统计监控,同时与往来款管理挂钩,实时统计支付情况,随时做到异常预警。通过启用合同结算功能,实现合同关键信息管理,并支持上传电子附件,连通电子影像系统进行影像扫描与影像查询,实现合同的无纸化调阅。合同台账模块可通过登记合同关键结构化数据,在电子报账系统报账时关联合同,进行收付款计划控制,从而实现合同控制。

(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学校各单位可在线进行预算信息填报并进行线上审核,无需递交纸质材料,大大提高学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在深入分析高校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和普通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预算管理模式和思路,建立包括:预算申报、预算编制、拨款下达、预算执行、执行分析、预算考核在内的完整有效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共用一个数据库,主要用做后台接收、处理数据,可实现学校二级单位预算申报、审批、调整、拨款、执行等一系列线上管理模式。

(五)建立电子档案系统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档案管理,通过电子影像化管理系统来实现,电子档案系统通过与网上报账系统、核算系统、电子影像系统等其他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凭证电子化的无缝管理。电子档案系统将公司会计档案纳入系统管理,实现会计凭证和电子影像的自动匹配、分册,档案的归档、借阅等,在系统内有迹可查,方便原始凭证的调阅和查询。

(六)建立稽核管理系统

为方便稽核业务的开展,减少线下手工翻阅凭证,建立稽核管理系统。涵盖凭证、预约单、资产等数据资源,以数据为基础,工商、税务发票为接口,随时调取账务系统和网报系统。将违反规则的业务视为风险业务,并支持告警推送,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稽核。现阶段事后稽核使用较多,通过检查连号发票、账务处理不规范、疑似拆分合同等情况,形成稽核报告,并反馈财务审核人员及相关经费负责人,在督促经费使用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大数据是推动社会走向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电子发票、会计电子档案等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财务上的应用,为共享财务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高校需要不断加快速度,进行研究探索、发展完善,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不仅能够实现财务集中,更重要的是推动高校财务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张乐.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9):104-105.

[2]李曼.浅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财务转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5):32-33.

[3]关欣.关于人工智能对高校科研财务工作积极影响的探讨[J].经贸实践,2020:198-199.

[4]汪晶.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6):76-80.

[5]金昕玮.高校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纳税,2017(15):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