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阅读课堂

小学阅读课堂

小学阅读课堂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诗意教学;课堂分析

一、当前我国小学阅读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标准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课内外的阅读量,不断提高它们的阅读兴趣,要进一步达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不断通过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来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整体的语文素养,为其在今后进一步学习我国悠久的语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应当看到,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小学阅读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距离上述目标依然有着遥远的距离,其中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这一块存在的问题最多对学生的阅读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最大的,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观念落后,阅读课堂教学难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当前不少小学阅读教师依然缺少高水平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不高,阅读教学方式死板老套,阅读内容陈旧,导致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不少小学阅读课堂阅读内容陈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被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就更谈不上课后再去主动阅读了,不少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只是一味的搞所谓的“一言堂”,学生的阅读主体性被严重忽视,在课堂上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1.2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在阅读课堂是这样,课前课后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校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就会把学习看成是对自我内心的巨大满足,而不会将学习看做一种可怕的负担。当前不少阅读课堂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是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不高也是正常的。

1.3缺少足够的图书资料等硬件设施,使得学生缺少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当前不少学校的藏书量依然不够,图书资料陈旧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这在我国不少农村小学中尤为严重,学生想看书却借不到书,客观上造成学生阅读量小,阅读积极性不高。

二、进一步创造条件,打造小学阅读诗意课堂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地良好的阅读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加强学生的整体的阅读水平。

2.1教学相长,不断改进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吸引。进一步利用各种积极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启发式的阅读教学,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有效给学生的阅读形成悬念,从而有效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上阅读课之前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一个问题去主动阅读,自己去寻找答案,采用这种问题式的阅读教学法有利于充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2.2教师应该不断创新阅读内容,有效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充分发挥能动性,为学生选取那些他们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有关的阅读内容,注意增加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新颖性,而不能一味地使用那些陈旧的阅读内容,形成一种“老面孔”,最终反而分散了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阅读课中阅读关于圣诞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同学们来介绍一些西方关于圣诞节的风俗习惯、西方人是如何来庆祝这一节日的之类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班上组织开展一个类似的圣诞party,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礼物等等,通过这样让学生亲自实践,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可以使其带着良好的注意力等进入阅读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

2.3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猜想,不断活跃阅读课堂氛围,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M行大胆的提问,即使问错了或者所提问题十分可笑也不能对其进行挖苦或者讽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其阅读兴趣,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2.4进一步利用各种有效策略来增进课堂情境,增加阅读课堂氛围。“情”由“境”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一种和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期望对学生的阅读产生巨大的影响,正确看待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积极主动的个人,不断传递对学生阅读的积极期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积极发展他们的阅读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阅读,给他们推荐好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开拓阅读面,活跃思维和想象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不同兴趣的措施,有效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的提高。

2.5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的积极地“读”中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尽量减少讲课的时间,把课堂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读中来感受阅读中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在朗朗的读书中感受书中主人公给他们带来的美感。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第2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在小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心地都是纯净的,象一张白纸一样等待我们教师为他们引导着彩,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所求,也都有个性的思维元素,在他们天真无暇的眼睛后面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心门,如何开启他们学习的心门是要靠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引导来打开的,能够轻松的把他们求知的心门打开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果我们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突破文本内容转移的教学方法,做“研究型”、“探索型”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始就把课堂带进兴趣乐园,不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开始,只要把孩子们学习的心抓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对课堂和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化的对策

1.强化朗读阅读

顾名思义,阅读就是看和读,朗读是有感情地读出声音来。人教版第4册有篇文章叫《找春天》,读出喜迎春天的感觉多好。再如人教版第八册中的《桂林山水》一文,通过朗读感觉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所以,朗读要加强。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就是晨读。在新鲜的空气被吸入我们肺部,学生们精神抖擞的时候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又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说明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至关重要。

2.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会对他的作品有一种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了应有的阅读效果。

3.引导阅读想象

所谓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懒狮子说话时慢吞吞的,读课文时一定要把狮子“懒洋洋”的语气读出来;朗读狮妈妈的话时要有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课堂;阅读教学;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184

生态课堂的建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填补了传统课堂的漏洞,完善了教学过程,改善了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全情投入学习,对整个教学体制的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的阅读书籍一般都局限于课本上,由于课本中的文章、诗歌、古诗词过于枯燥,使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对既定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去进行阅读,或者阅读的效果较差,就算是读了,甚至能够背诵,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这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十分不利的。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小学生处于汲取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那么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脑中的知识过于匮乏,出现空白状态。

2生态课堂应该如何构建

2.1改变传统观念

生态课堂的建立,首先要改变坐而论道的教学模式,规避填鸭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加入互动性的游戏环节,用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维持教学平衡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让学生将阅读培养成为兴趣,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图片以及情景还原等方式感悟文章中的诗意美好,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入文章内部,体验文章中的情怀。案例:某小学在进行《山行》的阅读赏析,整首诗传递出来的内容就是一幅极美的风景,老师让大家在阅读之后尽情想象诗歌中的意境,将自己投入到整个画卷中去,之后,由学生到黑板上接力作画,从蜿蜒的山路到山间的小屋,从火红的枫叶到停留的马车。学生们在画完板画之后,脑海中的形象也就逐渐立体,同时,在绘画过程中,自身的感受也会与原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章印象深刻。

2.2教育教学人文化

老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的文章创建模拟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态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为学生创造模拟情景,给予完整的信息资料,运用情感交流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启发。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是生态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身份已经产生了变化,他们成为了课堂的“老师”,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结合,这种新知识融合记忆的过程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用积极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由于思想的不同,会展现自身独具特色的优点,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优点,给予学生肯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3学生学习自主化

生态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拥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在阅读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的应该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将教育的根本归结到学生自身,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出现偏差时,老师应该尽快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案例:某所小学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当地正处在秋季,老师便将学生分成小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操场上采摘秋天的红叶,感受秋天的风景。当学生回到教室,再次阅读《北大荒的秋天》时,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秋天和家乡秋天的区别,加深了对文章阅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正是由学生为主导,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生态课堂对阅读教育的影响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它可以把传统的课堂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自己感兴趣以及想知道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个过程,对小学生起到了思维养成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时,阅读效率也会随之提升。生态课堂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会习惯性地进行思考,而不是等待老师的固定答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互动,这进一步改善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拉近了师生间距离。

4结语

生态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老师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轻松惬意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悟到学习的乐趣,让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愉快且充满生机的气息,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究,2014,(8).

[2]王世军.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J].天中学刊,2010,(1).

[3]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第4篇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其核心目标所在。而在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学习基础技能中,阅读是极为重要的。小学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开展英语阅读辅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探索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学习热情以及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与调动,从而能够自主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彼此依赖,通过合作模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一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不应简单带过,或布置课后阅读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且不予以检查,而应将课外阅读任务切实落实,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来驱动学生学习。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注意适度和适量,具体方式如下:(1)阅读后让学生猜测文中生词的意思;(2)阅读完成选择/填空;(3)划出几个句子,让学生自行翻译;(4)阅读判断对错等。

2、“导-学-练”模式。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英语阅读教学也应重视这一原则,应逐步操练,做到层层推进。所谓“导”,即为导入,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可视为信息输入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导入环节成功与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不同阅读材料采取个性化导入方式,从而使学生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所谓“学”,则指阅读教材并参透教材。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策略指导,对课堂做出适度调控。所谓“练”,则指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即输出语言信息的阶段。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材料之后要求其就材料内容展开复述,或选择例句要求学生模仿写作,还可以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复述,抑或分角色饰演并展开文中人物对话。利用不同形式的强化锻炼,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其语用能力。

二、通过有效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热情与积极性

要想有效开展阅读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被动阅读变为喜欢读、主动去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全身心投入。应结合教材内容来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或围绕文章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概括性与系统性。以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Book6 Module5为例,该章节讨论的是与饮食习惯有关的话题,笔者以Eating Habits为中心指导学生阅读,并采取不同方法激发其阅读兴趣,从而收到满意效果。

1、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笔者通过chant导入课堂,组织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表演过程中学生们的表情和动作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并再一次复习了各类食物单词,有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其次,笔者通过“快速闪烁”帮助学生猜单词,指导学生对单词进行分类,并有意识地去识记单次,同时将which do you like? Which do you like best? Which do you prefer?等句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既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学――采取任务阅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对新单词的意思做出猜测,了解文章大意。笔者给出了who? Where? What food does he prefer? What drink does he like best? Why?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同时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测生词意思,由此既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和推理能力,同时也会课堂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前提。

3、练――强化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其阅读技巧水平。笔者通过多媒体将文章相关场景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其总结文中人物的饮食习惯,并通过口头表述。此环节过后,学生们对于janet和Ben二人的饮食习惯有所了解,进而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来拓展所学知识,由学生自由上台发言介绍个人饮食习惯,由此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学以致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方法指导,强化学生语用能力

首先应在阅读前激活文章背景知识,通过课前热身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情景以及文字符号的重视,从而激发其学习学习兴趣,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语篇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热身活动。其次应做到以旧带新,滚动知识。阅读材料内容始终与课文主题内容紧扣,因而阅读教学也应有特定主题,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始前可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系统性、概括性地复习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的反馈与提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并善于总结和拓展,切实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小学阅读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激趣;教学策略;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0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无穷动力。任何人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投入精力去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在深入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产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内生动力,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阅读,是广大教师历来关注的话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激趣教学的思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本教学研究,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积极的广泛的浓厚而又特殊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活动,积极投入语言的实践过程,增强语言的实践能力,逐渐认识和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在阅读中扩大视野,丰富人生体验,增长才干,从而建立自己理想的正确的人生坐标。

2、探讨改革阅读教学方法与途径。通过本教学研究,探索学生阅读心理规律,实践并掌握一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技巧和手段,形成系统的语文阅读激趣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种种优劣缺陷,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在研究中,注意积累教育改革经验,发现并总结提炼理论成果,努力形成语文阅读激趣教学的教育理论。注重语文阅读素养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服务。

二、小学语文阅读激趣教学的方法

1、建立情感激发兴激。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引发兴趣的重要基础,是师生之间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关心,这也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先决条件。爱屋及乌这句话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学生喜欢了教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对其所教学科感兴趣,也就会投入精力努力学习。其次,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想说,最后会说。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还没完全走上正轨,如果长时间的讲,学生的精力也会不集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多多创设符合学生实际,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

(1)创设故事情境。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故事,如果能够把一些课文内容转变成故事的形式,把故事讲述与课文知识渗透相互揉合,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习知识,就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会喜欢上语文阅读。这样的课文在小学教材中是很多的,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女娲补天》《开天地》……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开展阅读教学。

(2)设计问题情境。将课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所接受,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老舍先生《猫》这篇课文,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中主要写了猫几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怎么写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非常轻松地理解作者是围绕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这两个特点来写的。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课文中语句描写来具体阐述这两个特点,学生自然学得容易,教师也教得轻松。

3、积极评价激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诵课文、提出疑问、回答问题后,教师都要尽量给予积极的鼓励了充分的肯定,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更不能言语打击中伤。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语……总之,只要方法适合,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都是可以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激趣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尊重个体差异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知道了要有机地进行课内外结合,但是结合点往往不恰当,使课堂教学“夹生”现象比较严重;课外阅读的量增加了,但是学生阅读的面较窄,停留在报刊、书籍中。

2、语文阅读激趣教学研究活动,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它是在学校正常的教学班级中进行的,它不脱离实际教育环境。教师在持续的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进行观察、指导、实践、调查、探索、总结,积累的资料,获得的结论,由于整个研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间断的发展的过程,有些数据难免会偏低(因整个学校都在探索语文阅读激趣教学模式)。

3、整个教学研究从一定的实验假设出发,在正常的教学情境下,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进行阅读激趣教学,从而导致学生语文阅读积极性、语文阅读能力朝预期方向发展。在研究中,需要家长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介入配合的程度也不完全一致,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过程中,教师个案研究的选定对象,需要长时间全面了解、分析其在研究过程中的转变情况,点多面宽,少数家长、教师存在不够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