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有利因素

初中历史教学是所有学生最初在课堂上认识并了解历史的机会,其理应受到重点关注,可是,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有关体制之下,有很多地区并未将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有关科目之中,因此导致了很多初中学校忽视历史教学,甚至有一些学校没有开设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历史的整个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伴随着目前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有关初中历史教学实际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

一、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内容在性质上改变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之下的相关课程标准具体规定的内容,相较于过去来说,其头绪更加清晰,缩减了许多难以理解的有关内容以及过于繁杂的地名或者是人名,在最大限度上促使课本的内容简单易学;增加并完善了许多必修的在基础方面的知识;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观点,切实消除有关“左”的影响,能够实事求是的进行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人物的评价;强化爱国主义以及名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在历史书上面还增加了一些相关的地图与插画,从而方便教师可以更加直观、更加高效的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章节也做出了调整,将少部分科学性的错误进行修订与完善。

二、研究课程改革对提升历史教学地位的关键、有利因素

(一)德与育的首要地位因素。

新课程改革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所有的学科必须要结合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具体的课程教育之中能够重视有关德育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并继承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我国文化传统之中的高尚品德。这切实说明了目前新课程改革意识到了当今的实际情况,只有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达到统一才是高素质人才发展的最佳途径。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切实完成有关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能够使学生具备得天独厚的有利优势,所以,对于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关培养工作,历史学科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

(二)班主任管理的有利因素。

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是整个班级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于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及变革,构建一个有关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全体同学稳定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班级制度制定的有关过程之中,这也是一个将外在要求合理的转变成内在需求的相关过程,它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行为上的自觉性以及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依照其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对于自身的一些合理需求;要求学生自觉的按照相关的规范以及需求对自身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反省,并且根据实际的行为结果准确的把握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对于行动方向进行不断调整。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选择权得到扩大,其自主进行学习的空间以及时间得到提高,并且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以及接触自然的机会和时间也更多,作为教师来说,无法再实现“全天候照料”。因此,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管理制度制定和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积极自觉的承担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提升责任感。

(三)教材内容的编写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环境之下,有关历史教科书具体的编写体制方面得到了完善的以及全面的变革,对于初中历史相关教科书的编写不但要切实符合有关政策,同时还要确保教科书实际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推进市场,对于新教材的编写大力鼓励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积极参与,并结合大众的意见观念,促使教材所具有的竞争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表现。其教科书具体的编写不论是印刷质量、编写体量或者是实际的内容形式都非常的精满,使得整个教科书具有充足的活力,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关历史课程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初中历史所具有的教学地位。

(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因素。

新课改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课程的相关评价内容以及方法多元化。新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之中着重强调了有关历史课程教学方面的评价一定要凭借科学有效的方法,从教学影响的有关因素、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相关评价方式,并且还要明确教学评价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之中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

(五)倡导教学方法的因素。

新课程改革实际倡导的有关教学方法切实改变了在传统教学当中的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的情况,使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有关局面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也积极鼓励着学生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勤于思考、主动参与以及积极探究有效的学习方式。实践说明改革之后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主要起到一种穿针引线的有关作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方面的兴趣以及成果,进而促使初中历史教学所具有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和其他所有的学科一样,都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内容是有效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以及了解历史传统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识与关注。新课程改革能够极大的提高历史教学实际的地位,对于提升历史学科具体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蒲惠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

参考文献:

[1]陈辉.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述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7.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一下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是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期望大家能提出更多宝贵的想法,以便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共勉,为2009年即将进入新课程的高中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我认为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

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发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实施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呢?我认为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三、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范文第3篇

一、深入挖掘教材,探究历史现象之下的真相与规律

新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重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但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以及教师的主导功能,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做一个历史知识的传授者,也应该起到培养品德教育的桥梁作用,并且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正确地查找筛选资料,适合教学内容的就用,不适合教学的坚决不用。还应该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一堂历史课如同一首交响乐,抑扬顿挫,有舒缓有高潮。这样的历史课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于是我在上课时,首先会进行知识梳理,理清重点难点,把它设计成高潮部分,让学生能在情感上有所触动,理解上有所突破。

历史教材所写的都是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这些现象和事件背后蕴藏着规律和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去挖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挖掘历史事件现象背后的真正内涵。

二、更新教学方法,着力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帮助学生客服思想僵化定势,展开思想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

三、新课程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讲台变成师生交流的平台,积极创建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素质。

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机地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例如,通过讨论儒家文化中“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会善待生命,善待他人的精神;通过唐诗宋词的讨论,体会中国诗词的美;通过讨论、欣赏达・芬奇、梵高的绘画,体会色彩美线条美,乃至个性的张扬。以上这些讨论,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又如通过讨论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讨论战争,培养学生对战争和平,发展等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总之,通过讨论,可以强调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怀,形素养。

四、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唯一还包括其他课程资源。如:教学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

应该说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整合利用。我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一是从各种渠道尽可能地收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资源,并注意积累和保存。二是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是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我在教学“开国大典”的有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对和本课有关的材料进行搜集,包括影视资料、图片,录音、视频等。在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我的祖国》,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又播放了影片《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辛和困苦,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各种图片来深刻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喜悦之情。再比如我们在学习“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时,利用歌曲《七子之歌》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祖国统一的情境中来:我们也利用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对话视频来展现卓越而强有力的外交斗争和对实现香港顺利回归的伟大作用:还大量利用图片来展示大陆和港澳地区的人民欢庆回归的喜悦心情。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更新观念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要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相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下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一课题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教学理念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可以说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必须由每一位一线的教师具体操作和引领。只有通过教师的自我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主动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把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飞跃,让教育教学改革在校园内和班级中、课堂上生根发芽。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教育教学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与学”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有了一些年头,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年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课程改革中的认识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积极参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性,积极地参与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这就需要教师正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搞好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初中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树立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在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逐渐地认识到要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好坏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心底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要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的课堂角色设置,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不起精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改变现状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应该围绕教师展开而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实现教师理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学生的学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营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教学成效的高低。

二、开展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有效教学

新课程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巨大超越。新课程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1]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所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却又还是些不懂世事的孩子,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无论如何,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主体。

首先,教师要会“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都会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授课技巧和方法。这样,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其次,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多赞扬、多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尤其注重那些很有历史天赋的学生,也许他们在其他科目表现平平,但一提及历史变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教师就应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培养他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2]

还有,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教师的亲切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带给学生温暖和甜蜜。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并不是一味怂恿或赞美学生,该批评时决不能姑息迁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踊跃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语,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要讲孔子,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大家都喜欢看电影,最近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叫《孔子》,希望大家去看看,了解一些孔子日常的生活。”这样大家觉得孔子就在我们中间,不再那么高不可及。

利用教科书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教学中可讲解一些遗迹类插图、人物肖像图、历史漫画,从而避免教学中的枯燥。如讲解勾践灭吴时,可结合插图《越王勾践铜剑》来展开,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同样也应该坚持情感教育,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触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郑成功”时,可结合我国的现状,指出台湾从古到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传授科学学习方法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进入初中以后成绩大幅度下滑,这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致。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历史学科因其本身的特殊性,重点在于记忆,那么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更重要。通过对优秀同行的学习,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是一种最普遍的记忆方法。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例如要记忆太平天国领袖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可以这样记忆:东洋(杨)消(萧)息(西),南风(冯)在北纬(韦)十(石)一(翼)度。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有位老师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班禅,;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

顺口溜记忆法:如将清朝皇帝的顺序这样记忆: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也在随着教材的改革、教学设备的更新、授课模式的变化而改变着。但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没有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