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相关概念;关系;作用原则

现代化远程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将建设学校文化与实现素质教育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目标,这有利于推动我国远程教育的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笔者针对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原则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教育界探讨全面建设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全方位实现素质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

1. 相关概念。远程教育学校文化指的是教育工作人员和被教育人员在办学、组织管理与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团结合作,创造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认可的精神类财富和物质类财富的总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体现的是远程教育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教学精神,反映了学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工作人员和被教育人员的有机整体,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属于建设远程教育学校文化的参与人员、建设人员和受益人员。

2. 构成要素。远程教育学院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等。远程教育属于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和类型,也需要有基本的学校设施和组织机构。远程教育学院文化需要坚持普通学院文化的基本建设规律。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全面建设能体现远程教育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的学院文化,这也是远程教育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3. 基本特点与主要功能。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具备多种基本特点与功能。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社会性、教育性、独立性、民主性等。其中社会性特征是核心特征,要求面向社会,为我国社会发展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机制,建设全面学习型社会。主要功能包括了:育人、激励和谐发展、凝聚力量、导向等功能。其中育人功能属于核心功能,要求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政治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被教育人员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素质教育

1. 相关概念。素质教育指的是以被教育人员的自然特征为前提条件,利用必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全面激发被教育人员潜在能力,以提高被教育人员的身心素质等方面为要求,实现其综合发展,并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内化的一种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

2. 基本特征。素质教育具备:开发性、独立性、深度性、创造性等基本特点。其中开发性特征属于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征。素质教育的实现要求利用学校文化建设来实现,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实现,将素质教育贯穿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面向社会各阶层,为被教育人员提供自主选择的教育机会。

3. 基本方式。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了:内化和导出化方式,以实现被教育人员的综合性发展、个性化和社会化为教育目标。素质教育在全面贯彻和落实我国教育政策为基础,以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原则,以提倡个性化教育和特色性教育为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远程教育的学校文化生活、学院精神文明、计算机网络远程课程、组织管理和学校章程的实施中。

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一致

远程教育学院文化的关键内容是学院精神文明,这也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体现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基本特征的主要条件,也是对远程教育学校所有师生产生创造力、凝聚力的根本因素。学院精神文明是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具体表现,也是师生共同认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素质教育属于现代化教育思想理念,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是道德和理想。道德与理想在个人自身素质中占据首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道德与理想的养成和道德观、价值观的树立是相同的。素质教育规范培养人才的具体项目和程序操作,也是培训人才的过程,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培养人才的总方向。

(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原则一致

建设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是创造性原则。创造自身属于摒弃、批判、发展和继承的一个过程。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创造性。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明确教育目标和执行时的原则主要包括:可行性、适应性、时效性和综合性。其中核心原则是综合性原则。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升被教育人员的综合性素质,使其朝着多样化、社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综合性的内涵在于明确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导向,并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也说明了原则上的一致。

(三)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一致

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在远程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院的文化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并经之路。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和实现素质教育都是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培养出的人才既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也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利用各种学院文化活动、基础文化设施、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中的教育功能,全面实现被教育人员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三、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的原则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相互作用具备潜移默化性原则

远程教育现代化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学院文化氛围具备潜移默化的作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具备内化特征。内化特征指的是被教育人员长时间处在良好的学院文化环境下,其学校和基础教学设施所固有的学院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固有的习惯和品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感染的内在作用,使得教育结果更加自然、持久。而接受远程教育人员具备独立自主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并能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人格。建设学校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个人素质。通过建设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全面提升被教育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性原则具备规范化和持久性特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被教育人员的感情、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相互作用具备相辅相成性特征

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教育功效具备相辅相成性特征。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将政治思想的教育渗入到学院的设施文化、计算机网络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教育文化、组织管理文化和课外娱乐文化等方面,并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院文明氛围。其目的是被教育人员和教育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学院文化的熏陶作用下,实现教育目标,并培养其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远程教育方面来看,首先需要积极发挥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促进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还需要积极发挥学院环境的推动作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着眼于对被教育人员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适应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是建设现代化远程教育强化学校文化与素质教育是实现远程教育目的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求对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关系和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J].天津商学院学报,2011,10(03).

[2] 辛耀中,王云霞,赵永良.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22(09).

[3] 李群芳,欧阳树,陈春燕等.研究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石油大学学报,2011,21(07).

[4] 任继荣,赵刚著,王力军.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20(06).

[5] 宋东燕,庞志功,汪宝琪,祁彦.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01(05).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所谓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 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前苏联 的体育教学理论,沿用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确立的教学原则基本上来自前苏联的教育学理论 。如:(1)全面发展的原则;(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3)自觉积极性的原则;(4)循序渐进的原则 ;(5)直观与思维结合的原则;(6)精讲多练的原则;(7)思想性的原则等。当前,随着我国的政治、 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也正在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树立新的发展目标,加快改革的步 伐,促使我们对体育教学的规律特征有了新的认识。

(一)体育教学目标从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向综合教学目标转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强调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已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既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术,基本技能,提高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又要培养体育情感,发展个性才能,打好终身体育锻炼、良 好卫生习惯的基础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毅顽强、竞争进取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心理素质。新的教学 目标一方面坚持增强体质,传授“三基”,一方面指向人格的整体教养。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能为国家健康地工作打基础,我们眼下的学生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我们现 在为学生设计的发展目标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甚至若干年后才能成为现实。所以,体育教学不仅有眼前的效果 ,还有长远的效果,而长远的效果对学生的意义更为重大。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帮助学生完成全部发展过程的 一个阶段。近年来,终身体育的思想进入学校。要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锻炼者,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 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的高质量轻负荷方向发展。

现在人们不再去追求那种大运动负荷、出力大、流大汗的体育运动方式,中小学生不喜欢运动负荷过大, 和比较难学的体育技能技术,而希望高雅轻松,简单实效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高质量轻负荷是当代学校体 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四)体育教学是师生复杂的双边活动。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在行为、态度、情感以及其他心 理方面产生能动的相互影响,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体育乐趣的体验,从而持之以 恒。

(五)体育教学成绩的相对性。

按教育测量的观点,一次体育技能技术的测验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说,仅仅是一次抽样。体育成绩只能反 映一定时间、心理、环境条件下学生真实水平的一个方面。全面地看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应在于学生的知识、 技能、技术、身体的健康和非智力因素是否都得到了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地按规律办事,实现科学化必须构建以下新的教学原则体系来适应体育教学的改革 :

(附图 {图})

这个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是由体育教学目的和规律引伸出来的,每条原则都有针对性,贯彻实施这些教学 原则对体育教学过程能起到调节、控制、指导作用。

一、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统一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统一的原则,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正确地规划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任务并使其具体 化,其中包括原先的“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及指向人格的教养目标。依据这一原则所规划的体育教学的 教养和教育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终身体育和发展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要使学生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使 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知识传递形式,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运动体验、发展个性、活跃身心;要 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信和自我发展。

三、高质量轻负荷的原则。

高质量轻负荷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健身强身效果为前提把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到最佳状态的 体育运动方式使学生心理得到满足,行动变得轻快,使学生既发展身心,又掌握体育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

四、师生双向积极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教和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它表现在教学方案的执行和教学过程的调 节和控制上。学生的自觉性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传授、调节和控制以及自我的调节和控制。教学的最优化来自 于师生双向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本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中国分类号:U695.1+4

伴随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的嬗变。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将职业素质作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的重要要求。

一、职业素质本位的内涵

关于“职业素质本位”研究并不多见,而是通过“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素质本位”两种方式表达,但其实质都指“职业素质本位”。最早提出“素质本位”职业教育这一概念是解延年,他将此概念定义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或素质培养”[1]。结合各种关于职业素质本位的界定,职业素质本位是指以从事具体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基本目标或价值取向[2]。

二、职业素质本位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职场对高职人才质量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时代背景下,职场对用人的标准不再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技能,而是具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排在第一,后面依次是工作经验、职业技能、知识水平。而目前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职业技能、知识水平的传授和培养。所以,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是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符合职场用人要求的关键。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职业素质的训练与培养重视不够,相应课程很少开设。因此,现代高职教育应该是紧密依托社会,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大要素的“素质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培养[3]。

(三)能力本位课程理解的缺陷

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世界职教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技能和职业不断更新。在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过分重视职业或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科学技术课程的开设,能力本位的课程对基础性职业素质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成为了只会做事的“机器人”。

三、职业素质本位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高职教育的高素质性技能型人才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具备较强的基本职业素质,所以应加强基本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增强学生潜在能力,为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的发展性职业素质奠定良好的职场基础。

(二)职业性原则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所以,高职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在开发过程中要从开发主体、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全方位开发。以此形成课程目标岗位指向化,课程内容岗位工作过程化,课程实施岗位情景化,课程评价岗位素质标准化。

(三)发展性原则

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和对劳动者知识结构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发展性职业素质。满足这种需求,就要开发多元化课程,以满足学生后期发展的需要。

四、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流程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形成课程建设委员会,深入了解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职场对人才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素质现状,制定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结构和学习领域,然后结合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原则系统开发课程职业素质目标和内容,并经过行业企业和教育专家反复讨论修订形成。

(二)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职场对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职业素质本位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三大学习领域:即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专业技术素质学习领域、发展性素质学习领域。

五、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设置

根据课程开发原则和课程体系构建依据,结合区域森林生态旅游实际,采用课内理论+实训与课外讲座+实践或者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特点

(一)从狭窄的职业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

在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理念影响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虽有一技之长,但综合素质不高,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往往显得比较缺乏。

(二)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文化教育

重视通才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知识不断更新、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人才。

(四)教学方式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

教学方式是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过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中,明确以理论+实践、讲座+实践、实践、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由“被动型”学习转变为“自主型”学习,教师由“专制型”教学转变为“民主性”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解延年.素质本位职业教育一我国职业教育走向21世纪的战略抉择[J].教育改革,1998(2):48-50.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研究分析;工作现状;思想原则

随着当前国家教学水准和教学策略的不断发展,在实践当中加强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策略的深入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来讲,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策略是当前教学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也是当前广泛推行的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核心环节,所以在实践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策略制订过程当中还需要从学生的整体素质角度着手,加强对当前相关对策的深入分析,以更好地实现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一、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策略的概述分析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开展德智体各方面的教育为依托进行开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进步。在当前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切实的作用,所以在实践当中还需要更好地明确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相关难点,同时对教学工作实现全面的改革,更好地建立起以学生的个性化为基础和中心的方案思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革新和不断发展。

二、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策略的对策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标准;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35 — 02

网络时代的发展,使社会环境发生着剧烈变迁,人们的思想更是受到严重冲击,朝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可靠的有力的接班人,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选拔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形成一整套切实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的标准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就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并能以其创造性劳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如何识别并选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为我所用,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

“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是指对人才进行选择时所应掌握的基本尺度。它是选拔人才时对人才的最根本的素质提出的要求。这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德和才。”〔1〕P335德才兼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进行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原则也是德才兼备。同志强调:“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2〕P9所讲的人才选拔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之所以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标准,一是因为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都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是因为,才和德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一个人道德水平越高,就会更勤奋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才能,也会更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一个人知识和才能水平越高,他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深化就有了基础。所以,我们强调德才兼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的具体标准

任何一项工作的人才选拔,都有一些具体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选拔也不例外。除了基本标准之外,它还具有以下具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