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1.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将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水生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1.2水体污染的危害

1.2.1危害人体健康

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酚、汞、铬、铅、镉、砷、氰、放射性元素、致病细菌等有害物质,它们具有很强的毒性,有的是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1.2.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当含有大量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连续排入湖泊、水库、河水等处的缓流水体时,造成水中营养物质过剩,便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失去观赏价值。同时,由于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不断死亡,并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可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从以上两方面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1.2.3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

良好的水体内,各类水生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保持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处于良好的生态平衡状态。当水体受到污染而使水环境条件改变时,由于不同的水生生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将导致种群发生变化,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1.3水体污染防治途径

1.3.1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和改善工业布局等调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1.3.2回收有用物质

1.3.3发展节水型工业

2.大气污染与防治

2.1大气污染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这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2大气污染的危害

2.2.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极易影响人体健康,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往往是多方面和综合性的,其中又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重金属烟尘、氟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危害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并具有很大的吸收能力。此外,大气污染对眼、皮肤等也常有刺激和危害,并可诱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

2.2.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随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气体污染物通常都是经叶背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然后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使组织脱水坏死;干扰酶的作用,阻碍各种代谢机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颗粒状污染物则能擦伤叶面、阻碍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颗粒物上的重金属等有害元素还可进入植物细胞内,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2.3其它危害

大气污染还可通过干沉降、湿沉降(如酸雨)形成全球性灾难;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危害生态环境;危害臭氧层,使人群和动植物对紫外线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等等。

2.3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以矿物燃料中的煤炭为主。不仅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还形成酸雨,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威胁。因而,调整能源战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1)大力开发利用水能;

(2)有步骤地发展核能;

(3)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

(4)利用其他清洁能源。

3.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的污染与防治

3.1土壤污染与防治

3.1.1土壤污染物质

一般是指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特性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致病的微生物。

3.1.2土壤污染的防治

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3.2固体废物的污染与防治

3.2.1固体废物的污染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3.2.2固体废物的危害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2.3固体废物的防治

资源的回收。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能源和资源。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必须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技术可行、产品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是指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无法危害环境,或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3.3噪声污染与防治

3.3.1噪声的污染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噪声污染属于感觉公害,它与人们的主观意愿有关,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因而它具有与其他公害不同的特点。

3.3.2噪声的防治

构成噪声污染有声源、声音传播途径与接收者二要素,控制噪声污染可从这二方面着手:降低声源噪声;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3.4放射性及电磁、热污染

3.4.1放射性污染的概念及来源

放射性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从自然环境中释放出的天然放射,可以视为环境的背景值。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厂;核试验等。

3.4.2电磁的污染及来源

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干扰以及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主要是研究当电磁场的强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人体机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人为的电磁污染来源于:

①脉冲放电;

②工频交变电磁场;

③射频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随频率的增高而加大。中、短波频段电磁场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失调,发生头痛头晕、周身不适、疲倦无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胸闷、心悸及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等。

3.4.3 热污染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形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和潜在的危害现象称为热污染或环境热污染。

热污染能改变地表状态引起灾害;形成热岛效应;影响渔业生产。

3.5生活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污染;防治;可持续;发展;绿色

1 区域污染防治的措施

区域污染是对局部地区的污染。区域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排放的几种主要污染物造成的中尺度空间污染,形成河流水系、海域等整个水域的污染。区域是指一个较大的地区,而多种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往往成面状分布,排放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普遍性的较大危害。所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首先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对污染物的发生、排放、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从区域整体功能考虑,确定环境目标、确定区域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1.1 体制机制控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区域污染防治应尽快立法,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区域协同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制定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区域间财政平衡机制。促进整体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运用市场机制,推行重点污染物跨行政区排污权交易,建立并完善区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以及加强监督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1.2 准确的科学评估

在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中要根据国际基本标准和做法,通过第三方的委托,其中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和科研实力要得到保证,另外要根据区域特点设定监测点,尤其强化空气中PM2.5等相关污染物的监测,形成完善的区域监测体系。对区域内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在建设、运营中进行专业化、全过程的集中管理。

1.3 防治措施实施

对于区域的污染要严格进行污染检查工作,对于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另外对于科学体系要严格拓展防控,强化属地管理的责任,将扬尘污染控制纳入网格化管理。应用新型的科技发展,推进污染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提高污染防治的责任意识,具体责任到人,除了空气的污染防治之外还要考虑水域的污染,水域方面的具体措施就是进行综合整治,依托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招商引资,把握当地资源条件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为经济建设快速顺利发展增添动力,保驾护航。

2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2.1 人为措施

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人为防冶措施要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必要合理的环保投资,建立环境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与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要把多种人为防治措施和环境自净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进行系统分析,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方法,制定出最优的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方案,采用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控制污染。

2.2 治理补救

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可行治理方案。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针对严峻污染防治形势,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力量,统筹指挥安排部署工作,形成整治合力。开展污染全面摸底调查。对重点排污企业、重点排污时段做好数据统计,制定方案分解落实任务。让治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效率化轨道。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责任考评机制,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狠抓污染防治。要搞好源头管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认真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一轮污染源产生。大力推广农村能源沼液施肥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村要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督促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企业治污和环保工作方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全面开展治污整治工作,政府可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企业更新生产工艺设备,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开展污染治理。健全机制,形成长效监管严防松懈。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对涉排涉污企业的查处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快污染治理进度,对查出的违规生产经营甚至顶风作案、拒不整改的,依法严处绝不姑息纵容。

2.3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认可和参与度。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传。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在流域范围内设置环保公益牌、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大力宣传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人民群众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流域所在乡镇、村(社区)可以聘请环保监督员的形式,建立群众环保监督员制度;利用有关环保主题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展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治污染的氛围。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维护监督环境的作用,从环保专项资金和排污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有奖举报的经费专款专用,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举报违规违法排污及造成污染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户,经查实后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防治在环境保护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先进理念,不断进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建勋.试论区域海洋船舶污染防治法律制度[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70-72.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苇田;油井;污染;预防

引言

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位于辽宁省凌海市,处于大凌河和小凌河冲积扇之间,属辽河三角洲冲积区。油区内有大凌河、两个海潮沟和一个苇田上水线与海域相连,包括近10万亩苇场、5万亩滩涂养殖场,以上区域内分布着600余口油井,易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保护责任艰巨。近几年来,采油厂在油井污染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各种防治措施的实施、检验,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 油井的污染预防措施

为了做好油井防污染工作,锦州采油厂从抓好环境管理基础工作入手,加强污染源和关键环节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 完善体系,夯实环境管理基础

在环境管理中,锦州采油厂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基础。针对以往各类规章制度交叉内容多、可操作性不强的实际情况,在把环保例会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培训制度纳入到环保工作体系的同时,重新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来,为了增强全员环保意识,锦州采油厂一方面通过将环保各项指标纳入生产经营承包指标、落实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行政手段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一方面把环保宣传教育始终贯穿于全年总体教育培训之中,注重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宣传教育质量,采油厂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将环保相关知识传送到采油井站,实现了环保信息的共享。随意打开井站的电脑,环保宣传教育材料、规章制度、污染源控制措施图、污染源分级管理实施情况等内容便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岗位员工学习环保知识。如今,各员工都知道怎样识别污染源、控制污染源、预防环境污染,都能做到对生产废弃物分类存放,对“跑、冒、滴、漏”及时处理,主动预防的意识明显增强。

1.2 动态管理,加强污染源控制

结合油井分布区域以及油井污染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程度,采油厂制定了《采油系统污染源分级管理办法》,将污染源分为“重大、一般、可控”三个级别,实施动态管理,对“重大、一般污染源”范围内的油井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加装管线单流阀、打防喷备卡,提前热洗或增大加药量以延长光杆使用寿命,更换划痕严重的光杆避免因杆断等措施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对苇田、海沟附近的井场修砌护坡,及时更换腐蚀的油井管线,在环境影响较大的部位修砌管线护堤,减小污染范围,降低污染损失,杜绝了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

在各采油站值班室里,各级污染源存在的污染因素、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污染源承包人以及出现污染后的处理办法等内容清晰地展现在“采油站污染源控制措施图”上,岗位员工在日常操作、巡检中对涉及“重大、一般污染源”的操作重点部署、重点检查,确保各处污染源都在受控范围,大大降低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几率。

1.3 严格监控关键环节,实施“4321”管理办法

在油井管理中,油井的修井作业施工易产生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为加强修井作业施工管理,锦州采油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修井作业实施“4321”管理办法,对施工全过程的污染防治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4”是对作业施工过程进行四级监督,即采油站、作业区、作业科、环保科对作业全过程分级监督。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处理产生的污染物,各级监督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治理情况重点跟踪、认真落实,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3”是指作业施工前必须采取三项防污染措施:井口安装油井防喷器,井场铺垫高强度防渗布,作业清污车辆配备防渗漏装置。

“2”是在施工前进行两次交底,即技术交底和安全环保交底。在安全环保交底中,向施工单位告知施工现场的污染源和环境因素分布情况、控制措施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清洁生产能力。

“1”是指作业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在一天内将作业现场清理干净,确保现场整洁、规范。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2014年12月22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议案,这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第三次修改。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就草案作说明时指出,现行法源头治理薄弱,管控对象单一,重点难点针对不足,问责不严,处罚不够,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大修”无疑是时势所需。仅从提交审议的修订草案条目来看,新增的条目超过原法的一半。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依据,针对大气污染现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草案强化了政府、企业和公众责任,补充完善了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等制度和措施,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这在法律层面上已经显示出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但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及至其真正的实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还需继续改进。

问责需细化

据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法在2000年修订时,着重规范了企事业单位的污染防治义务,但对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义务则规定得较为笼统,只作原则性约束,尤其是未包含对政府部门的考核和问责,这在较大程度上使得14年来治理大气污染难以真正落实目标责任。

在此次修订中,大气环境保护被纳入了本级政府及负责人的考核。

修订草案规定,建立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要求不达标的城市编制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限期达标,并要求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不过这里只提到“要求”不达标的城市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以及采取措施限期达标,而针对于不达标城市没有或不及时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以及采取措施限期达标(或采取措施限期达标未有实现)的情况并没有具体的问责条例。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之后,国务院出台了考核规定(具体到问责),要求将考核结果报中组部。而针对“采取措施限期达标”的规定,目前还有难度,有必要进行责任规定。

据介绍,目前环保部代表国务院在各省市、自治区签责任状,但最终的落实行为如何以及责任状的义务和考核的落实如何,不得而知。“问责不严是很直观的,”常纪文对本刊记者表示,现在污染责任已经不再是个体的污染责任,区域污染责任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严重污染问题,而是全部区域严重污染问题,这就说明很多政府监管不到位,就要追究地方政府和党委的责任。但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将政府监管不到位的追责具体化,对没有完成目标责任制以及任务或情节严重的也应该具体追责。而对于地方党委的责任,法律一般很难规定。

应有效引入公众参与和监督

“在我国如果不从系统治理和治污技术(能力)和建设项目环评上解决问题,法律上的强制措施只能让大多数企业死掉或关门”。在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看来,就大气污染防治而言,虽然即将施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但是执行起来并不乐观。

对于这种不乐观,常纪文认为主要是因为发展阶段和可执行性的问题,“如果脱离发展阶段过分强调依法制裁,强调环保责任制,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还不利于环境保护。从目前来看,由于发展阶段所限,即使采取严厉的环保措施,大气污染的局面也许还要延续5-10年甚至10-15年”。而如果法律没有具体的制度规定就很难实施,如规定公众参与就应该规定公众参与的条例,“事实证明,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任何法律都不可能真正地被看好,光靠政府去监督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很多措施摆在那,好看并不好用”。

系统治理和防治是前提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环境:污染;治理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已成为今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无法想象,资源也濒临枯竭。有关调查中显示,总的垃圾中建筑垃圾站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根据调查分析,我国现有的建筑面积现已达到约四百到五百亿立方米,如果按每一万平方米产生五百到六百吨垃圾的好话,现在就已经有二十到三十亿吨的建筑垃圾了,对于这些建筑垃圾,一般都是被填埋了,这样治标不治本,严重形成了二次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噪声级灰尘等也严重的构成了污染。但是,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没有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真正的认识。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加强分析建筑施工中的环境因素,并制定对环境污染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施工环境

    1.1如何识别环境因素

    由于在建筑施工时,投入一定的资源、材料等,然后进行施工,由于这些人为的操作过程,产生一定的废物和能源消耗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使得环境发生一定的改变,给环境带了了负面影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施工过程中投入资料并在进行人为的操作时,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阶段有可能造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措施来防治环境污染。

    建筑工程施工的完整流程是由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完工交付期及保修期构成,在每个工期当中,又有繁琐的施工工序,通过每个阶段的不同活动,应通过以下的方法及步骤来分析识别所处不同阶段的环境因素。①细致的划分出施工作业的具体活动;②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作业过程进行分析;③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所投入的各种资源进行分析;④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有可能涉及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在各个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或废弃物,以及所消耗的资源与能源的确定,并制定出相关的处理方法。⑤对之前各阶段制定出的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进行合理评估。

    1.2如何分析确定环境因素

    建立在已经对环境因素较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污染的具体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哪些是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建筑施工中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建筑施工环境的评价,可以采用直接评价法和多因素评价法。

    只要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都可以直接用直接评价方法,确定为重要的环境因素。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指明的废物;②所发生的异常或是紧急情况,同时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的;③国家命令禁止或是限制的材料及设备;④被高度关注及可能被投诉的情况。

    对于直接判定的环境因素以外的环境因素,可采用多因素评价方法,通过选取数种不同的因素,如:影响的范围、程度、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技术的的改善程度、资源的消耗程度、可再生利用等,依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合理取值,由各个评价小组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的评定,从中确定出那哪些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通过对建筑施工业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确定出表1中为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内容。

    表1  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

    2.环境污染的防治

    2.1施工准备阶段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根据不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和重要的环境因素,制定出各阶段能有效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措施。

    其次,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政策。在施工总的平面布局设计时,要清晰安排出环境基础设施配置。在施工方案中,在制定施工过程总各阶段的方案或指导书时,要同时考虑到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在施工准备期,当现场的临时设施建立时,要同时要建立与之相应的的基础环境保护设施,并进行合格验收,从而保证此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2.2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

    (1)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是在地基工程、办公活动、土方活动、油漆装饰工程及医疗救护等活动中产生的。对于这些污染,主要防治措施有:

    首先是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措施:①每天对当日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垃圾进行清理,并堆放在指定的区域;②分类处理垃圾当中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利用的;③对可再生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可再生的进行无害化处理;④采用吊落方式清运高处施工的垃圾

    其次是渣土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合理控制获取土方过程的速度及力度,以防造成污染;②对箱式运土车进行覆盖;③将渣土堆放在指定的范围;④尽量避免渣土远距离进行运输;⑤及时运走渣土垃圾。

    最后是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严格执行危险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②危险废物必须环保局进行相应处理。

    (2)施工过程当中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①尽量是由噪音较低的施工机具;②多采用工厂化制作,然后在现场进行安装;③在尽量在焊接棚及搅拌站设置隔音棚和隔音屏;④严格按照规定,在休息时间不能进行有噪声的作业。

    (3)施工完后废气污染的防治措施有:①四十八小时之内没有被外运的土方要采用喷淋或是覆盖措施;②要对土方工程进行局部喷淋;③所有被采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必须达到相关标准;④要对油料和涂漆加盖,防治挥发,造成环境污染;⑤焊接尽量采用工厂化制作;⑥尽量选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⑦加强制冷设备就、液化气瓶等的检查,防治其出现泄漏;⑧食堂的厨房安装吸油烟机;⑨尽量不采用烧煤的锅炉;⑩不断加强维护内燃机械的维护,减少其尾气的排放量。

    (4)施工完成后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①厕所要设化粪池,严禁使用含磷的洗涤剂;②在混凝土站要设置沉淀池,并定期进行清捞;③厨房要设置隔油池,并定期进行清捞;④要对隔油池和沉淀池的废水进行合理的排放;⑤要对总排放口的水质定期进行检测,并使其被控制到合理的排放标准范围内。

    (5)土地污染的防治措施有:①及时处理焊接切割时产生的溶屑;②加强管理油漆、涂料储存的管理;③严禁固体及液体废物随意向地面排放。

    (6)能源和资源消耗的控制措施有:①要节约水泥;②节约使用钢材;③采用紧凑型场地布置,减少土地占用面积;④尽量减少使用粘土砖,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⑤采用节水节电型设备,并对水循环和再利用系统进行推广。

    3.结束语

    文中从技术层面,通过对建筑施工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各种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建筑业中的环境污染是客观存在的,其防治较为复杂,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不但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还要还要从法制建设、建筑管理、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及环境监察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刘怀志.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5).

    [2] 牛跃林,骆风平.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3).

    [3] 王波,赵玉良.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的识别及控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7).

    [4] 张利,田宝华.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