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第1篇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定式

心理定式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消极的思维定式是人们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区分要认识的对象和旧经验之间的异常,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认识对象上,常常难以跳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

人们无论从事学习还是工作,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验和习惯,在思维方法上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比较固定的思维套路和模式——即思维定式。具有创造力就必须善于超越从众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善于走出经验思维的误区。克服、避免、突破从众思维和思维的定式,是创造性思维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正如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已有的知识束缚。因此,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消极定式,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

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地质疑。质疑问难是思维独立性的表现,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敢于提问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展开探讨。

(2)增强不盲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性会表现为一种追求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的、独具卓识的思维品质。比如说,设计一种保温瓶,你能突破传统的筒形,设计出球形的保温瓶,则意味着你的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于众人,又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所以,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培养求异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好比自行车车轮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沿径向外辐射。这种多向的、立体的、开放型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方向、固定的范围,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一种打破旧的思维框架、解放思想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使学生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能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知识。因此,教学应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变异性。传统教学、应试教育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就使他们不仅缺乏创见,还形成了思维惰性。现代教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摆脱习惯的影响,鼓励和培养他们的求异性思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3.想象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须臾不能离开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大有裨益

1.设计精彩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了什么?

2.抓住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学会思维。

从教育理论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是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学生的“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研究,主动参加“知识生产”,经过消化、吸收,把知识转为能力,从而促进思维发展。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多思善思的习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3.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

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地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够高,表现在学习上是懒于动脑,可是他们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扉。

二、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地加以训练。例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在初读课文后,可设计以下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并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①此文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②采用最简洁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③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谁?最可恨的人物是谁?最可鄙的人物是谁?最可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④勾勒出人物的特点(每个人物不得超过十个字)。通过抢答,评出优胜者。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全方位的整体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有独到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从而使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3.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根据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培养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人们对外界的直接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人们的感觉器官把外界的各种刺激和信息及时传到大脑,大脑对外在的属性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等接收、认定,并且转化为经验、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途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要求他们平时写观察日记,或很好地郊游、参观考察等活动,使学生直接、有目的地感知生活;二是有效地指导学生温习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最好能适当讲授些文学知识,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形象的再造,“间接”地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记忆能力。

记忆在人的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的感知没有记忆参与就不能实现;没有记忆贮存的知识信息,人的认识图式就无以调整。人的记忆能力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要素。“识记”是大脑不断积累与贮存知识信息,强化主体感知能力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获知识信息的过程”,“再认或重现是适时提取大脑中存贮的知识信息的过程”。三个要素是相伴而生,相行而存的。记忆因无目的和理解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培养记忆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确定记忆目标,明晰记忆意图;其次帮助学生尽量透彻地理解所要记忆的内容,因为理解的东西更易于记忆;最后,指导学生经常复习,因为复习可以造成主体自我刺激而强化记忆。

3.培养逻辑加工能力。

思维逻辑加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原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从而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形成规律性认识,即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第二阶段是在思维具体中再现客观事物。人们要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就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概括上,必须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通过概念的组合把它再现出来”。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教师必须掌握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课文讲授过程中,昭示文章的思维形态和思维发展过程。

总之,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可谓无时不见,但实事求是地说,更多地仍未超越自发阶段,具有明显性,我们期望尽快进入自觉阶段。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现代教育技术.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2.

[2]育英教科研动态,育英学校教科室编,2007,3.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 数学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44-0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智繁,无处不用数学。”廖廖数语,概括了数学的地位、作用。而要学好数学,思维又是极其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教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经常遇到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学为例,对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的主动性,表现在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例如在讲函数的定义时,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探讨,强调函数体现的是一个变化过程。然后针对生活实例设置问题情境:匀速行驶的车子所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会怎样变化?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增加又会怎样变化?从而提出讨论函数的变化趋势即函数值y随自变量x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成为一种必然。 通过以上过程,不仅巩固了函数的定义,还从更深层次上提出对函数新知的探索,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二、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捷的感知迅速地提取信息,进行成功地预见,正确地判断,进而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不妨以常见的二次函数y=x2为例,让学生观察这个函数y轴右侧的图象的变化趋势(图像上升还是下降)。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马上问:如何把“y轴右侧图象是上升的”这一抽象的语言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此时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碰到困难,教师可因势利导:既然线是由点组成的,研究线是上升的即研究组成线的所有点是逐渐上升的,那研究所有的点只需研究几个点?此时学生可能会回答“一个”,教师此时应及时引导:有比较才有鉴别,一个点能“鉴别”出“增减”吗?在学生认识到是两个点后,教师应马上强调提出:这两个点是任意取的,还是指定的。学生脑海里迅速再现函数的相关知识,并马上分辨出取点方式(任意取)。如何用两个点来表示“上升”这个特征。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坐标系中点的位置是用坐标表示的,那两个点就必有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可通过比较坐标得到。然后学生就可以比较的轻松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对任意的两个自变量的取值x1、x2,当x1

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思维的周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特征,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严密而科学地认识。我们可以接上面的例子:学生在得出“图象是上升的”描述之后,往往会觉得大松一口气,以为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请学生回答:我们的描述是否完整?学生会发现图象特征中“y轴右侧”尚未描述,老师不妨让学生自己完成。在以上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语言的精炼之美,数学思维的严密之美。

四、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归纳性。

思维的归纳性,就是善于将所掌握的知识归纳整理,使之有条理、有层次、系统化的一种思维品质。归纳提炼阶段:师生共同完成了函数y=x2右侧图像特征的数学语言描述后,再由学生自己观察左侧的图像特征并用数学语言描述,然后纵观两部分,分析异同,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尝试将这个具体的函数性质转化为一般函数的性质。通过上述推导,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也已呼之欲出了。此时,老师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归纳总结,对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予以补充说明,并让学生指出概念中的关键词,特别要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相对于区间而言。在以上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已占有的信息予以加工、整理、归纳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系统,从而培养了思维的归纳性。

五、通过变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指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创意设计:每人画两个在单调性上具有特色的函数图象,并由同桌写出单调区间并判断相应区间的单调性。最后将有创意的图象展示。

2.知识拓展:若a>b,则1/a

3.总结探讨: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究竟如何变化?

总之,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高度抽象,内容丰富,推理严谨,历史漫长,根据美国数学家L.A斯蒂恩统计:“现代的美国人能学到一点超过18世纪数学知识的,还不到百分之一。”所以说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把数学教学变成学生愿意参加的感兴趣的,富有魅力的活动,就应竭尽全力地去揭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启迪培养;思维品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位学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备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二、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二点:

(一)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二)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

三、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四、培养思维能力要体现在教学知识点上

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平行四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第5篇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小学数学计算以口算为基础,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小学1-3年级)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学生的口算速度达到每分钟8-10题;第二学段结束时学生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准确、迅速的口算是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因此,只有抓好口算基本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口算训练应注意两点:

第一,不动笔,用心算。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让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1)认真读题,理解算理。(2)弄清运算顺序,掌握算法。(3)仔细计算。(4)题题验算。(5)有错必纠。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1)3分钟速算。每天坚持让学生3分钟的速算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又多。

(2)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计算比速度,比正确率。

(3)接力竞赛。相同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4)平时作业,限时完成。

(5)教给学生速算方法。

这样,坚持长期口算训练,使学生做到眼看、心想、口算三并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敏捷品质的发展。

二、抓巧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时可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凑整: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再进行计算,在加、减法简算教学中都会经常遇到。

2.拆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在乘、除法简算中也会经常遇到。例如:

25×44=25×(4×11)=25×4×11=100×11=1100

4848÷12=(4800+48)÷12=4800÷12+48÷12=400+4=404

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在计算时,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计算;其次用估算检验。例如:78×21,先估算78×21(约等于) 80×20=1600,再计算78×21=1638,最后用估算结果去验证。

这样,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活跃了学生 思维,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智力的灵活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智力上"更上一层楼"。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在简算教学中,可以抓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合拼: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拼,便于口算、心算。例如:

356+48+44+152=(356+44)+(48+152)=400+200=600

182-47-153=182-(47+153)=182-100=82

125×25×8×4=(125×8)×(25×4)=1000×100=100000

13000÷125÷2÷4=1300÷(125×2×4)=13000÷1000=13

2.转化: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让学生根据法则、定义,转化运算符号或数据,提高巧算能力。例如:

99×1.88+9.9×82=99×18+99×82=9.9×(18+82)=9.9×100=990。

16÷25=(16×4)÷(25×4)=64÷100=0.64

3.改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化繁为简,促使心算。例如:

162-(56-38)=162+38-56=200-56=144

45×(20÷9)=45×20÷9=900÷9=100或45×(20÷9)=45÷9×20=5×20=100

这样简算训练,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既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定律、定义、性质等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能。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要训练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可抓以下两个方面:

1.省略:根据0和l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