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型阅读教学

思维型阅读教学

思维型阅读教学

思维型阅读教学范文第1篇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语言学习中,阅读是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的。但它又是一种最有实效的语言输入形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输入,才能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以达到语言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如何通过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语言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教师时刻要关注的问题。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常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无知识背景,重复阅读,迟滞理解力的集中,减慢阅读的速度,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排除障碍,一看到底,往往丧失阅读的兴趣和自信。

问题二:缺乏整体阅读的意识,学生的阅读视界小,不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而是将部分的注意力分散于词形和词音上,增大了语音信息块的密度,从而降低了阅读效力。

问题三:缺乏情景意识,遇到生词就求助于字典,遇到熟词便进行心译,长期依赖母语,无法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无法沉浸在文章的内涵中去体验文字的力量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应适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目标、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

二、发展思维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尝试

1.创设读前语境,激发语言思维

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当刺激与个人需要相关联时就会产生思维动机。

课前引用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名人名言或查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都能激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加强对语言的感悟。课前的主题演讲,不仅对演讲者是一次语言的操练机会,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渐入佳境的过程。教师对课题的巧妙引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这一系列课前的任务设计起到读前的铺垫作用,不仅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材料,启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还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吸引到课内,及时转换频道进入上课的状态。

例如,新课导人。导人内容要尽可能选择学生所熟悉或了解的内容,以便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建立或激活学生的图式(schema),初步感知阅读内容,为正式阅读做好准备。另外,在导人时要适当穿插本节课的相关词汇,以适当减轻词汇学习的负担。

如牛津高中英语M5U2:The environment

Before-class activity:

(1)Have students surf the internet to collect more pictures whichhighlight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nature orby man.

(2)Students prepare their oral reports.

Discussion:

(1)When we talk about‘the environment’.what words will cometothemind?

(2)What do you think 0f it when you see the word?

(3)Compared with the last few years,do you think the environ-ment is getting better or worse?

这些任务的设计实际上是对课题内涵和外延的一个较全面的诠释,学生通过诵读有关材料,进入一个新的语境,通过主题课堂演讲以及生活小对话的操练,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明确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适当读中限时,促使思维敏捷

教育心理学认为,原始学习的速度与保持成正相关。一定范围内,阅读速度加快能促使词句分析性阅读水平向综合性阅读水平转化,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的加深亦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加快阅读速度。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章难度限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适度的紧张中提高阅读的效度。由于是限时,学生自然会充分运用浏览、略读、寻读、猜读等速读技巧来完成任务。坚持计时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调整阅读速度。在阅读中,还要求学生用意群分割法、逻辑推理法等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逐渐形成用英语思维的语言习惯。

例如,限时阅读。整体理解所读语篇的主旨大意,掌握其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和在阅读中快速捕捉有关信息的能力,如运用“跳读”(skipping)、“寻读”(Scanning)的方法在3~5分钟内完成阅读,以及针对不同文体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策略和方法。注意要在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之前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如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句以及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层次划分等。

思维型阅读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三级设问;评判性阅读思维

评判性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种新型的阅读课教学方式,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使用预览、预测、分析、评注、质疑、推断、评价等阅读策略,并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质疑或评价,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

对比评判性阅读,在传统初中阅读教学模式下对文本设问存在诸多不足。在评判性阅读视角下,设问不能仅围绕文本基本信息和语言点学习展开,还要对文本结构、作者意图、情感态度、内容质疑、行文逻辑方面进行设问,以辨析、质疑文本内容和写作意图。本文探讨分析如何通过“三级设问”策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思维含量,培养学生高级阅读能力和评判性思维。

一、阅读教学“三级设问”策略类型分析

参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分级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五级阅读目标要求,笔者将阅读课教学设问分为三个级别,简称“三级设问”:感知获得型设问、分析应用型设问、迁移创造型设问。

1.感知获得型设问策略

感知获得型设问策略主要发生在对文本内容及信息的基本处理阶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信息有初步的印象和基本的理解或者为了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基本信息的识记和理解程度。教师的设问侧重点在于对文本的字、词、句、细节信息和篇章结构方面。学生通过快速查找、识记和分析能够准确找到原文中存在的答案。

设问时注意:第一,问题设计要从宏观到具体,从整体到细节;第二,设问之间要有连续性和逻辑性。第三,问题设计时配套设计多样化回答形式。

2.分析应用型设问策略

分析应用型设问策略针对文本信息处理的中级阶段及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阶段。设问目的是深层次解读文本的外延内涵、隐含信息、文本结构、写作意图、疑点内容。此类问题,学生不能从文本直接找到现成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结合文本前后文、上下文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演绎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常用设问方式有:

关于外延内涵及隐含信息:(1)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2) How do you think...?(3) How do you Know...?(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riter, what/which...?(5) Why does the writer say...? 关于文本结构:(1)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and how do you know?(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3) How does the passage organize? 关于写作意图:(1)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2) What kind of people would like to read the passage most?(3) 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

3.迁移创造型设问策略

迁移创造型设问策略主要发生在文本解读和学生阅读思维的高级阶段。学生现已经准确地获得了文本的内容与信息,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文本结构、写作意图等多方面信息,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观点和价值评判。那么,教师就要通过迁移创造性设问策略引导学生对文本话题、文本主题、文本内容、作者观点、文本影响进行辨析和判断。

迁移创造型设问常见形式:(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sage/ writer's idea?(2)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3) 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Why/ Why not?(4) What should we do if...?(5) If you were..., what ...?(6) How can we..., if...?

二、有效实施“三级设问”策略,培养评判性阅读思维

评判性阅读教学依旧沿用传统初中阅读理解教学,主要通过读前――读中――读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并在过程中有机渗透“三级设问”策略,系统化、循序渐进式推进学生评判性阅读思维的产生、维持、发展与强化。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初中)《英语》七下,Module 5 Shopping Unit 2 《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 为实例来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三级设问”策略,培养学生评判性阅读思维。本课的评判性阅读教学目标是能通过比较不同事物和同一事件的优缺点来辨析事物的两面性。

1.读前阶段

读前,通过感知获得型设问为主体结合分析综合型及迁移创造型为辅助,激活先行知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读前阶段是教师激活学生与目标文本相关知识及启动阅读思维的破冰阶段。该阶段设问内容经常涉及分享经历、讨论主题、预测内容和呈现背景知识几方面。

本课话题为网络购物,主题是通过与传统购物进行比较学习网络购物的优缺点。为了激活先行知识、启动思维、引起比较,笔者在读前阶段设置了两个任务,并在这两个任务中渗透了“三级设问”策略,实现阶段性目标。下面选择任务二为例。

读前,分享购物的经历、比较购物方式,通过“三级设问”,有效唤起了学生关于购物的相关知识,亲身经历体验;同时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差异的设问,启动了学生的辩证思维。两个任务的设问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照顾全体。

2.读中阶段

读中,通过感知获得型与分析综合型设问为主结合迁移创造型为辅助,教师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深度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价值判断。读中阶段的设问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要注意围绕文本主题、主线和事实,避免杂乱无章和毫不相干的信息无效堆积,导致学生对信息的处理零碎化、片段化,致使阅读效果打折扣。

本课读中环节,笔者围绕网络购物的话题,围绕网络购物优缺点对比的主线进行设问。笔者设置了五个环节的不同任务来处理文本信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此处选择第3、4、5三项典型任务来展现“三级设问”策略在读中环节的具体实施。

通过该任务问答,学生从细节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识记、理解与评价。感知获得型设问按序提出,逐步引导学生理清网上购物的概念和流程,然后设置分析应用型问题,结合前后文学生可以得知为何网上购物得以流行,最后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网上购物经历设置一个迁移创造型问题,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本阶段设问之间,内容上层层递进,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上层层拔高。

该任务通过问答,从具体角度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对文本结构进行分析、概括。本任务通过感知获得型设问让学生理解网上购物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应用型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作者是如何将相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观点在段落和文本里面整体、有机、符合逻辑地呈现出来的。设问与设问之间完成了从内容到结构的自然过渡。

3.读后阶段

通过迁移创造型设问,让学生建立与文本及作者深层联系,产生思辨与判断、升华认知与思想、发展心智与思维。读后主要关注文本语言赏析、内容挖掘、内容延伸、作者情感态度及文本内容与现实差距的比较。

本课读后任务设计了一个分析应用型和一个迁移创造型问题。通过阅读让学生预测网络购物对未来的生活影响;分析判断作者的观点,并且结合自身的网络购物经验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判断和评价。

该任务通过问答,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态度进行综合辨析与评价。通过最后一个任务的实施,学生在理解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与价值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在本次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笔者贯彻实施了“三级设问”阅读策略,笔者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设问围绕文本主题与主线,设问逐层递进,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自然,学生很好地在本课课堂上完成了文本信息与内容的理解,体验了分层设问对阅读思维带来的一种新挑战,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能在评判性阅读思维的指导下开展文本阅读。

三、总结与探讨

精准有效的设问决定了一节阅读课教学能否达成习得语言、获得知识、训练阅读技巧、发展阅读思维、陶冶个人情操等方面技能,影响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评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要能设定合理可操作的包括语言、技能、思维、价值、情感等多维度阅读教学目标。另外,能熟练应用阅读课教学设问技能。笔者在多次的课堂实践中,通过对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三级设问”策略,已经实现让大部分学生感知评判性阅读思维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评判性阅读。故“三级设问”策略为阅读课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行的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Flynn, L. L. Developing critical reading skills through cooperative problem solving [J]. Reading teacher,1989(9): 664-668.

2.Lewin, L. Teaching critical reading with questioning strategies [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0 (6): 23-26.

3.[美]安德森等著(Anderson, L. W.).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陈琳,[英]格里诺尔(Greenal, S.). 英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0-173.

6.[美]多尔(Doll, W. E. Jr). 后现代课程观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9-188.

7.贵丽萍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5-25.

8.[英]哈默(Harmer, J.).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10-227.

思维型阅读教学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054―01

高中语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关系着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下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开放型教学在高中阅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主要对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简述

开放型阅读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阅读教学的理念、目标、模式、评价等各个方面,其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既继承中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精华,又汲取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加上学校自身的阅读改革实践,自成体系,使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型阅读教学,更能够发掘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开放型阅读教学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1. 注重情感熏陶。在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要选择思想积极向上的爱国故事、民族英雄故事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提高其民族情感,净化其心灵,升华其道德情操。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积极体会英雄的民族情感,从而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形成。

2. 注重文学鉴赏。在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筛选阅读作品及阅读材料,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多种题材、多种文学形式的接触,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学素养。文学鉴赏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但阅读并不完全等同于鉴赏。文学鉴赏更注重感受和理解,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受到艺术感染,体会其中思想,形成完整的思维和逻辑判断,通过对作品形象、内涵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因此,要在阅读中注重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 注重语言表达技巧。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实践中,在阅读的同时要注意培B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学会怎样运用语言,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与人沟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够提升其写作水平。

三、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途径

1. 摆脱传统,不断创新。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考试内容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只选择与考试相关的阅读篇目,并且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没有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进行选择,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阅读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阅读内容,要创新阅读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适当指导,保证阅读内容的健康、向上。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书、报纸、杂志、书籍各种阅读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维型阅读教学范文第4篇

比较型阅读策略

所谓比较型阅读策略,就是将科学阅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并且辨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策略。例如:在教学《动物吃什么》一课时,我们可以精选科学阅读的材料,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排泄物来辨析它们所吃的食物。譬如,植食动物的排泄物里面夹杂着植物纤维以及植物的种子,说明青草、嫩叶、瓜果、树皮、种子等都是它们的食物;肉食动物的粪便里面有动物毛发、骨头,说明野兔、山羊、小鸟都是它们的食物;仓鼠的排泄物旁边有向日葵籽、花生、板栗、肉类等多种食物,说明仓鼠的食性很杂,几乎什么都吃,是杂食性的动物。学生在自我阅读、比较、归纳和概括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出它们的不同与联系。在教学《生物与环境》一课时,教师出示北极兔与沙漠兔的图片,请学生用比较型的策略阅读图片,并提问:“这两只兔子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有什么不一样?”在学生汇报比较的阅读信息之后,老师再次追问:“是否可以分析一下可能产生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这种关键性的教学指导用语,促使学生在比较型的阅读中,把不同兔子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与所生活的环境联系起来,扩大了思维的空间,提升了思S上的深度,从而得到了更加综合、更加多元的训练和发展。

比较型阅读的策略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①求异型,先要辨析“同”的是那些内容,然后再同中求异,找出相同的部分;②求同型,先要明确“求同”的目的,梳理要解答的是哪些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发现“同工”;③互解型,先要明确“问题”的指向,再思考通过什么途径去寻找相应的答案;④综合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跳跃式阅读,因为前一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

在使用比较型阅读教学策略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精选比较的阅读材料,明确比较的范围;②找准阅读材料中相同与不同,这是掌握、理解和运用比较型阅读策略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③比较是思维缜密、有深度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科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记录,以便对照检查、分析和鉴别。

比较型阅读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表格式。此外,也可以用维恩图或者更加复杂的双泡图等形式来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探究型阅读策略

探究型阅读的基本环节是:用具有一定涵盖性、科学性、综合性、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为科学阅读定向;遴选科学阅读信息,由学生自主、合作进行相关阅读信息的梳理、重组和提炼;各小组互相交流、质疑、分析、研讨、总结;学生小组主体发言,其他小组补充、争辩、完善,之后,进行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例如:在教学《皮影戏》一课时,首先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些体验式的活动制造影子,形成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再聚焦科学问题,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的距离与影子大小的关系等内容。在教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个内容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将发现的信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并且形成可探究的问题;之后的重点是探究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和了解食品的配料等问题,学生可以同时探究多个问题。这种策略,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科学的兴趣,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为了让学生对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和食品的配料进行更深入、更透彻的探究,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学生们通过阅读信息发现问题,寻找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原因,既能充分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也能懂得用科学改善生活。这种在对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带得走”的能力;它跟当下提倡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道理。

探究型阅读打破了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让学生在科学阅读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两者高度融合,实现了双赢乃至多赢,是非常重要、高效的学习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自我发展。

探究型阅读的形式可以是鱼骨图、支架图、概念结构图等思维导图的形式,也可能是某种变式。

审辩型阅读策略

教育界现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很显然,使用审辩型阅读策略就可以达成此目的。例如:在教学测量温度的方法时,让学生用“审辩”的方法阅读文本内容,用“审辩”的方法找出教师在演示过程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更加认真细致,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教学《玩小车》时,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如何安装小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学生们会发现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影响了小车行进的方向,他们还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只有拴在恰当的位置,小车拉力的方向与车轮滚动的方向才会一致。”学生本以为这个探究活动很容易,于是就动手操作起来。然而,由于问题考虑得不全面,操作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细绳太长,细绳挂垫圈的一端直接碰到底面;细绳过短,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很短;只有细绳长短接近桌子的高度,小车运动的距离才会接近桌子的高度。所以,一些小组由于没有考虑到细绳的长短,无法顺利进行探究实验。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友情提示”:细绳长短怎样比较合适?垫圈移动的距离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是什么关系?学生审辩型地阅读完“友情提示”后,开始考虑――垫圈移动的距离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是一样的;垫圈移动距离不超过桌子的高度,所以绳子的长短也不应该超过桌子的高度。学生先通过自主阅读设计实验装置,再由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最后通过“友情提示”帮助学生进行审辩型阅读,并修改实验再开展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也非常重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该教材通过“阅读提示”“阅读指南”和“阅读DIY”等栏目的设置,给予学生审辩型阅读策略的指导。

审辩型阅读的形式可以是网状图、讨论图等思维导图的形式,也可能是某种变式。

思维型阅读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模式 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思维 培养策略

英语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英语阅读基础之上的。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对文本进行客观的阐述和复述,忽视对文本的自由创造;注重文本的欣赏性,忽视对文本的批判性。批判性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拟探讨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的涵义,讨论分析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批判性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批判性阅读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批判性阅读给出了较详细的定义。Wallace认为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潘家明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对作品或文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承袭旧说,不迷信权威,甚至可以怀疑权威。刘思远把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综上所述,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态度和方法,要求读者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去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运用自己的知识去理解文章,评价其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批判性阅读的主要步骤有:了解背景知识――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审视理解――归纳作者的观点――做读书笔记――评价或讨论作者的观点。

二、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英语阅读作为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决定了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在现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由词汇、语法、句子分析、篇章问答和练习等部分构成。这种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句子分析、语法结构、篇章层次为重点,忽视文章的整体语篇结构和思维逻辑的系统性在阅读中的作用,这不仅背离了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而且造成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阅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慢慢养成了借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和理解,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从而缺少对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对阅读内容的创新和批判。

2.忽略学生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个性和思维发展

由于受传统阅读理论的影响,教师操控整个课堂:包括从词句到篇章,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与讲解。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所要做的不是“读”懂文章,而是“听”懂教师的讲解;不是主动地参与阅读,而是被动地当一名听众。学生不需要发挥联想的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的是死记硬背孤立的语言要素的能力;所获取的多是语言现象,而不是篇章信息;得以训练的能力是分析单词、语法的识记能力,而不是建立在推断、评价基础上的批判思维能力。

3.课堂阅读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步骤是课前预习阅读材料;课堂上教师对阅读材料的背景、内容和作者信息作概要性介绍后解释重要词汇和语言难点,然后提问理解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课后要求记忆词汇、短语等。这种缺乏充分互动的教学步骤使学生的大脑常常处于抑制状态,不能起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参与阅读过程的作用。教师的这种做法只能妨碍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常常会妨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假设、积极推理和验证,使他们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发展。阅读课堂里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最终会导致学生个体局限在自己的知识圈里,不能够分享群体的世界知识和理解技能,阅读策略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三、批判性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可以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因为批判性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对阅读材料进行的反思和评判的过程。在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时,教师会有意识地根据这批判性思维要素设置课堂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批判性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加以分析、推断和评价,从内容、结构和语言应用三方面介绍什么是好的推理,而且还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并给予适当的课外辅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推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推理能力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第三,批判性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因为批判性阅读包括获取信息、分析结构以及评估作者观点和论述过程三个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各部分之间转接启承的关系,最终形成对作者观点的判断和评价并通过勤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第四,批判性阅读使学生学会辨析重要与非重要信息,把握文本基本结构,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文本的要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四、批判性阅读的培养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进行阅读批判的心理准备,而学生要具备阅读批判的心理,就要消除迷信权威的心理定式。”因此学生不能盲从教材内容,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批判地进行阅读、欣赏;有选择地、批判地了解、吸收所阅读的内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这个话题已是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以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一总结。

1.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

学生批判性阅读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提问、质疑、评判和创新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无可置疑那么就谈不上批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分判书中的真伪和美丑,引导学生多问自己对作品有什么看法,自己的判断和作者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疑问有什么独到之处,等等。具备了这种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学生不仅从阅读中吸收性地学东西,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批判性地学东西,通过正确利用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辩证并引向创新,从而达到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目的。

1.引导学生从语篇的整体角度出发分析课文组织特点

分析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从语篇的整体角度出发对文本的中心思想和论据以及文体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出全文的主题陈述以及作者陈述其论点的论据。这些证据使用的是事实还是理论和信念,作者最终得出什么结论。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语篇进行积极的预测和假设,以发掘学习者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2.课堂活动形式要以互动型和任务型为主

课堂教学的互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创设一个师生,生生平等对话和交往的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考察问题,经常在阅读课中开展角色表演、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另外,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阅读,使各类批判性思维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运用到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任务中。例如,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是阅读后的一种任务型锻炼形式,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明确阅读的目的性、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根据阅读的内容不断地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进行分析、推导、评估、比较、等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从而促使自己进一步思考,产生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问题能促使学生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精细的加工,从而养成独立的、敏锐的、客观的思维能力,自觉抵制作者的诱导。

4.引导学生有选择的接受外界信息

有些研究者认为:学生选择信息的过程就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过程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人大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面临无数的信息选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以后,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发展给学生呈现出了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批判、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获得所需的知识,就必须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合乎目的的取舍和选择。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批判性地去获取信息,不懂得对信息进行肯定和否定,就很容易受到作者影响被动地接受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时,既不要盲目地肯定一切,也不要主观地否定一切,在对信息的取舍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理智分析的批判性阅读习惯。

五、结论

综上所述,批判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使学生养成批判性反思的好习惯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成就批判型和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犹如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样,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反复地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各种英文书籍和报刊、网上各种国内外信息时要适时运用质疑提问,寻找漏洞,验证证据,转换视角等批判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Wallace,C.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25.

[2]潘家明.批判性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育探索,2009,(3):121-122.

[3]刘思远.英语阅读教学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读与写杂志,2010,(7):34.

[4]秦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010,(1):253.

[5]Wallace,C. Critical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M].Palgrave:Macmillan,20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