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能力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精选

思维能力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一、通过典型范例分析,掌握基本逻辑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而且要指导他们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强调在教学中注意选择典型范例,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启发他们充分发表各种见解,使学生经过正确的思维,能够比较敏捷地回答各种问题。在运用典型范例时,运用得较多的是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讨论如何解答“一列火车3小时行48千米,用同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6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的应用题时,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既可以从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入手,得出6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可以从两次所行的时间关系思考,6小时行的路程是3小时行的两倍。有人认为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传统的解典型应用题那种固定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已经过时,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个性化学习数学。但我更提倡学生在自主获得个性化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多角度去学习思考,丰富解题方法,充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让数学的学习变得浅显苍白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可以克服解题中生搬硬套或盲目尝试的不良习惯。例如,“机械厂用4台机床,4.5小时可以生产72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用5台机床要生产16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在启发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以后,就在原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改造。一是关键词语的变化,把题中“用5台机床要生产1600个零件”改变成“现在机床增加到5台”,和“现在增加了5台机床”。二是问题与条件的变化,把题中“要生产16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改变成“用5台机床工作8小时,能生产多少个零件?”或把例题末尾的第一、二句话去掉改用填空的方法,给学生补充适当的条件与问题。三是题目结构的变化,将例题中的叙述方法作些变换,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方法,打破应用题叙述方法的千篇一律,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和增加解题的灵活性。在教学中,运用典型范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实践中特别重视和经常运用同一范例来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同的情境下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二、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空间

想象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思维形式。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过程,也贯穿着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数与形二者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发展了逻辑思维。在教学中,一般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物、模型,使他们掌握几何形体的结构特征,能描绘出各种不同的形体;第二步,训练学生脱离实物和模型,从简单的几何图形、文字描述和图形性质中想象出实际的空间图形;第三步,根据所给的条件推导出计算公式,以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阶段,结合认数用3根小体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五年级学生在复习四边形概念时,通过正方形“四边相等”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一些特殊四边形概念比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分清了有关面积计算公式,并扩大到长方形的长(宽)与周长,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等是否成比例关系方面的研究。对一些组合图形,指导学生找出它的“公用边”,再通过空间想象可用“分”“补”“合”等不同方法计算出它的实际面积。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表象必将逐步让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要实现这一目的,单借助静止的实物和教具是不够的,更多要依靠教师形象的指导或小组同伴之间的启发学习。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得法、组内的学习富有成效,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抽水机的水管内直径是5分米,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钟2米,问一小时可以抽水多少立方米?”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流速”与“流量”的关系,教师用透明塑料管吸水给学生演示。让学生从吸了水的塑料管看到,水本来没有固定的形体,把它装在什么样的容器内就形成什么样的体积。看了演示以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油水机吸水以后管内的水将是什么形状。水管的内直径是5分米,它就是水流进水管里所形成的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水的流速是每秒钟2米,在一秒钟内形成的水柱长是2米。如果要求出一小时可以抽水多少立方米,因为l小时等于3600秒,大约7200(2×3600)米长的水柱。这样的演示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在遇到求河床、灌溉渠里的水的容量、土石方问题时,学生就能够融会贯通地解决问题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长期细致的工作,它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以上几种训练,引导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思维外,还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设置了“数学信箱”,开展了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或者组织学生组内共同研究,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火花,促进了组内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共同提升。

作者:陈小卫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小学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历;职称;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以往评估护士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从患者床单位是否清洁、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是否到位等进行静态的评估及从护士是否掌握“七知道”来了解护士对病情的掌握程度,然而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当病情突然出现变化时护士是怎样判断并解决的,这需要进行动态评估才能了解。目前,重症护理记录还不能充分体现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不能看出重症护理的动态信息。我院护理小组2004年建立了重症及死亡讨论制度,在重症及死亡讨论中采用护理叙事研究的方法,让参加重症及死亡抢救的护士讲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的护理场景,再现护士的分析判断及处理过程,评估护士在重症护理中的思维能力,这是对重症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重要补充,也为优化护理队伍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1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一2006年8月我科急诊收治的糖尿病重症患者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岁。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Ⅳ级8例;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期10例;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例。死亡8例,好转30例。护理人员12名,学历:全日制本科2名(均为主管护师),夜校大专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中专名(护师2名、护士4名);平均工作年限:主管护师年,护师8年,护士4年。

2方法

由12名护理人员及参加救治的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科主任1名成立重症及死亡讨论小组,在38例重症患者好转出院后或死亡后1周开始讨论,由参加救治的主要护理人员3—4名(其中必须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1名,当参加抢救的护士多时可随机增加1名护理人员)回忆患者的护理场景,主要讲述患者当时的总体状况如何,护士对患者进行怎样的整体评估与分析,发现的病情变化有哪些,当时的护理重点在哪里,对患者及家属作如何指导,向医生如何反映情况及与医生如何协商,怎样根据病情准确判断护理问题并果断处理。先进行集体讨论,确定该患者的护理标准,用于评价参加救治护士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与全面,然后发放评分表,评分表按照提前发现病情变化、全面对患者整体分析与评估、充分把握护理重点、随时指导患者与家属、根据病情准确判断护理问题并果断处理或其他处理这项进行4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评分,分别是分、3分、2分、1分,总分为20分,最低分为5分,由其他9名护理人员及以上3名医生对叙述救治过程的3名护理人员进行打分,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计算出平均分。规定18分以上为优秀,分为良好,12分以下为不合格。每个护士均被评分次(即随机护理10个不同重症患者),统计出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优秀、良好、不合格的人次,将数据输入.5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结果

3.1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比较显示: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好于夜校大专学历护士和中专学历护士;夜校大专学历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比较显示: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好于护师与护士;护师与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不同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分析及管理对策重症护理要求护士要有较广泛的专科护理知识,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善于创新及应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并不断学习[21。表1结果表明:

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夜校大专学历护士和中专学历护士。本科学历护士理论知识全面,工作细致,能够提前发现患者病情突发的先兆并能理解和积极配合医生工作,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突发,此外,她们分析能力强、表达能力较好,在I临床工作中能够迅速把握不同患者的护理重点,并能有效指导患者和家属,共同促进疾病康复。夜校大专学历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提高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首先要鼓励护士提升全日制学历,增加全Et制本科护士的比例,还要在临床注意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以增加护士多学科的医学知识和多种专科护理知识。可对护士进行集中培训,还可请本科医师讲述常见危重症的临床表现、抢救及监护,并在学习后进行书面考试。护士只有掌握了多学科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各种疾病病情加重的先兆,才能早期观察病情变化。

有了理论知识作基础,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又是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养成了很多护士遇到问题过分依赖医生,不养成自己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对提高思维能力是一个障碍。只有护士学会遇到问题首先独立分析病情,并给予医生必要的提示,从护理角度与医生共同商量处理的办法,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4.2不同职称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分析及管理对策重症护理要求护士要有较广泛的实践经验,积极稳定的情绪,操作敏捷、工作细致耐心,善于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依赖和焦虑心理,有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从容面对紧张的局面和复杂的情况【21。表2结果表明:主管护师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优于护师与护士。本组主管护师平均工作年限较长(15年),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重症病例较多,能够掌握不同重症患者的护理对策,对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并且操作技术熟练,与家属沟通交流较好。护师的工作年限相对短,约有113的人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处于良好阶段,她们经过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与学习,其中的优秀者重症护理思维能力会出现新的飞跃。护士临床经验和专科知识都较少,临床思维还以护理操作为主,不能全面整体评估患者,把握护理重点。如何更快地提高低职称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是目前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国外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护理不把护理视为单纯的操作,还通过患者的血液循环、灌注、营养状况、皮肤完整性等全身的物理状况来评估患者的总体情况【3】,而我国目前的护理正是以护理操作及急救技术为主,忽视了对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医护查房和病历讨论,在其中可以学习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的处理方法、诊疗思路等,从而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此外,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点应定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在护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在实习期间多开展各种个案查房,在查房中要求护生对患者的病情首先进行整体评估,然后用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患者的护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护理措施的实施阶段,让护生学会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及家属作必要的护理指导,与患者及家属配合共同促进疾病好转。超级秘书网

4.3积极推进护理的分层次上岗根据美国健康护理质量研究机构报道:1993年由于较高水平的注册护士护理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失去抢救机会、休克或心衰、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延长等危险明显减少,护理的技术越全面,患者痛苦的机会越少【41。医院不仅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护士,而且需要有足够的具有一定经验、学历和技术水平的护士才能满足人民健康服务的需要【5】。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有所不同,如何优化护理队伍整体结构,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成为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部分医院推行的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是应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与趋势,这种分层次上岗赋予了护理人才结构的新形式,有利于加快学科建设【6】。本研究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进行评估,为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磊,蒋晓莲.叙事研究一护理质性研究的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2—354.

【2】王志红,周兰姝.重症护理学嗍.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3】侯桂英.美国注册护士与非注册护士对护理质量影响的比较【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2):70.

【4】MennickF,杜淑婷,张德风.缺乏高素质护士,住院患者正遭受着不应该遭受的痛苦[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II):667.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思维;欠缺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好的记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仅仅依靠记忆来学习地理,是不可能把地理学好的。因为,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要想学好地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运用能力是必须的。因此,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强化思维,只有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正确认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特点,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见,地理思维在地理学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准确的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材中不仅仅像其他学科的教材一样有文字说明,而且还有大量的地

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等,想成了一套“图像系统”。可见,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学生能够读懂地图,就可以在地图中掌握地理事象的分布,可以自主的发现问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深刻的认识地理事象与空间的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课时是有限的,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留一些读图作业,开拓学生的读图范围,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解题技能在教学中我们不紧要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接替技能的运用情况。基础知识是我们培养地理思维的基石,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谈得上运用,探究。如我国地势、地形对我国河流、气候有什么影响?学生必须对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有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石,才可以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

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新颖、独特,并具有挑战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教学中教师借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教师要给以正确地引导。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尽量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为什么),减少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描述。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有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如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回答,而不必直接讲述地理事实。通过这种途径,我们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适度对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3.让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足够的认识

高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局限,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它们。我们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思维素材,并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如平原和高原有何不同?不妨让学生观察平原与高原景观图片再作比较。学生发现平原上绿油油的,水好像要渗出来,感到地势(海拔)很低;站在高原上伸手可以摘下云彩,感到地势(海拔)很高,因而从直觉上感知了平原和高原的差异。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进行思维

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弄清了他们的联系,才能沿着他们联系的脉络进行思维。知道了结果,可追溯原因;知道了原因,可推知结果。如我国洞庭湖的面积日益萎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从其与地形、位置、人类活动等的联系来分析:洞庭湖位于长江支流湘江与长江干流交会处,支流与干流中上游的植被不断地被砍伐、破坏,降水较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湖泊不断地被泥沙淤积;同时,填湖造陆造田,使洞庭湖面积退缩得很快。那么洞庭湖的退缩或消亡,会对这里环境、气候有什么影响?我们从湖泊及其境、人类生活状况的变化等联系来分析,显然这对我们生态

环境有极大的危害。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半球纬度30度~40度大陆西岸,得出洛杉矶与雅典气候类型特点是相似的。地理事物之间除了存在大量的相似性外,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性。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同类事物的比较,最典型的是相反的现象比较。如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比较。再如学习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等值线的知识时,将它们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区分这些概念。

2.按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思维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也是如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这种规律。

3.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思维

逻辑思维,也就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比较法是地理思维教学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可以是相同的或相似的事物或现象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通过比较,我们获得了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发展规律。如我们对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世界四大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可以得知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降水),其次是地形。

总之,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

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常华锋主编(2004年3月);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师道尊严观念使学生经常会产生消极、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学生在这种状态中进行学习,思维就会逐渐僵化,心理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束缚。因此,我们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及时地去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师进行质疑和提问。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和设计过程,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有平等的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才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其思维的活跃程度也会大大提高,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推动学生间的思维互动

我们经常说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来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以小组辩论、比赛和游戏等方法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或者裁判参与学生的互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敢于放开学生、包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会使问题的展开更加全面和开放,使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和“宽”。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这种多变互动的活动中,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而且会很好地激发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有效利用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学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因为直观教具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强化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很多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演示得来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制作各种直观教具,包括挂图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标本的制作展示、显微镜的观察使用、生物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教具的使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比较抽象的东西直接展示出来,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接认识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对课文内容中的一些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处理,将其设计成学生比较喜欢的问题,并且提前设计好预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去观察、讨论、推理,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抛给学生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性比较强,很多问题都要通过实验来解决。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求的不是学生动手,而是要让学生先动脑。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要先设计好实验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对问题的解读、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结论的假设和推理。在设计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直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容许学生对实验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的,我们可以把教学中的演示内容变为学生实验,对于一些比较开放性的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过程可以多种多样。因为观察角度、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会有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怀疑精神会得到激发,而且,学生在质疑精神的指导下再次进行探索,这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简单的来说其所指的就是某个人对某一事物独特的创见思维能力,这种思维不能能够看透该事物的本质,内在关系,更能对该事物进行独特的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隐遁守旧,能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对知识提出新颖的见解。本文经过研究分析,其创新思维具体包含以下几种特种,第一,具有独创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固定思维的影响。第二,求异性,思维新颖,不同于常人。第三,联想性,可以将与之相关的事物联想在一起,找出新的答案。第四,灵活性,即不受固定模式的影响,束缚,善于打破常规。第五,具有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单与复杂的关系,通过概括、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

2.初中商务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措施

2.1.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具有实验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且课程资源丰富,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所以,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曾指出,任何思维、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从细致的观察开始的。因此,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基础,是开放思维的按钮,所以观察事物是否客观,决定着思维形成的客观与否,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去学会观察,并能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深化,学生才能对事物产生独特的创见思维。

2.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猜想是指由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和规律作出假设,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探求知识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大胆设问、各抒已见、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结果,猜想探究方法,猜想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一节,就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叶片的形状、颜色、结构(挂图),然后让学生各自去猜想“为什么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是光、颜色、形状?”、“能真的制造出淀粉吗?”“如何检验”……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进行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还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金边吊兰的叶)、特殊的遮光材料(照相底片)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3.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造性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生命的研究更加深入、精准;同时环境不断变化,使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命活动规律也发生相应变化。所以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时间、环境等多种可能条件和生产生活实践,辩证地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