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1篇

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题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重要指示,集中整治农村治安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建设。5月13日,广安市邻水县九龙镇发生一起1名留守学生被2名未成年人持刀拦路抢劫杀害的恶性案件,并于14日至15日引发了数百人聚集镇政府的。邻水“5.13”案件及由此引发的,引起中央、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总书记、总理、罗干、同志,省委书记杜青林和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怀臣都先后作出了重要批示。5月29日,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集中整治农村治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6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集中整治农村治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会议。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区委决定,从6月初开始,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区集中开展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切实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区政法部门干警和各乡镇、村社干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要求,也是全区社会治安客观形势的需要,更是保护民安、构建和谐金口河的一次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感。近年来,全区农村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斗争,加强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大力加强乡镇、村、社、院户“四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综合治理措施在农村的落实,有效维护了全区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全区农村一些地方的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等案件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治安防控措施不落实,农村治保会、调解和治安巡逻队等社会治安防范队伍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区政法部门、区级有关单位一定要立足大局,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金口河”的高度,从保民安、促民和、以民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集中开展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安排,狠抓措施落实,务求整治实效

根据区委的要求,这次集中行动,要以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为突破口,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维护民安、提升农村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着眼点,达到“一防止、三减少、三遏制、四增强”的目标:“一防止”,即防止因刑事案件、治安问题引发。“三减少”,即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减少;侵害留守学生、老人、妇女的违法犯罪明显减少;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明显减少。“三遏制”,即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吸毒贩毒、、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杀人、抢劫、、诈骗和黑恶势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四增强”,即农村社会管理和治安防范增强;农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各乡镇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的实施方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坚持因地制宜,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什么犯罪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什么地方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什么地方,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改变农村一些地方治安混乱的现状,务求整治实效,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开展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打黑除恶、开展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和平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公安分局在平安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要切实担负起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的主要责任,发挥主力军作用。区政法各部门和教育、交通、农业、林业、文化、工商、民政、团委、妇联等综治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履行部门整治责任。为切实加强全区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先平任组长,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碧洪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整治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结合“联帮扶”工作,围绕集中整治行动、打黑除恶和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制定宣传方案,印发宣传资料,要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高密度、全方位开展宣传;要深入乡镇、村、组,宣传到千家万户,排查到户到人。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管理、帮教、调解等各方面的工作。要开通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线索,对提供重要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的有功人员,要按照本辖区治安信息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三)落实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排查。区公安分局要抓紧制定全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方案要明确工作时段,落实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突出整治重点。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将从政法各部门和综治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对我区农村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要以乡镇为主体,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健全群众工作网络,搞好各类矛盾纠纷、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在详细分类排查的基础上搞好大调解。抓住整治契机,健全乡镇、村(社)矛盾纠纷联动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做到机构、人员、工作三落实。整合各方力量,把群众、乡镇职能部门工作结合起来;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实现联动联调。司法行政部门要大力实施“律师进千村奉献工程”等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医患纠纷、邻里纠纷、环境污染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加强和改进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各种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落实“重大专案攻坚”和“挂牌督办”措施。

(四)强力督促整治,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区公安分局对排查出的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建立排查整治工作台帐,并向社会公开作出限期整治承诺。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把整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实行基层平安建设包干治理,全力整治,限期改变面貌;对一些治安长期混乱、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重点督促整治,实行上下联手,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联合攻坚,坚决改变治安混乱的局面。区公安分局要根据排查情况,确定我区挂牌整治的重点地区。区综治委要广泛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参与,联动联治。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乡镇,具体指导、帮助联系乡镇开展农村治安重点整治工作。

(五)严格考核,确保整治实效。各乡镇、综治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工作组,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乡镇、区级各部门开展重点整治的实效进行检查,并纳入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考核。凡整治不力、治安问题突出、群众对治安问题反映强烈、安全感不强的,综治工作一律不得评为先进,集中整治不得结束。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未列入重点整治,或因整治措施不力,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

三、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平安建设实效

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把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行动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整治黄赌毒、队伍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平安村社”、“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平安乡镇”等基层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平安建设实效。

(一)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能力。区政法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履行职能,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杀人、爆炸等多发性犯罪,以及侵害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要将集中整治工作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并安排,一并部署,深入摸排黑恶势力线索,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具有黑恶势力性质的涉黑组织,决不让其形成气候。区委政法委要加强协调,确保区政法各部门认识统一,形成合力,做到快捕、快结、快诉、快判,提高整治效果。

(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及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区公安分局要坚持每月对治安形势进行分析、研判,认真研究把握当前刑事犯罪的总体发展态势和具体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特别是要加强对苗头性治安隐患的排查和分析,对一些新型犯罪、新的犯罪动向和治安问题,要及时敏锐发现,研究对策措施,抓早抓小、露头就治,决不能任其发展,危害一方安宁,甚至危及社会稳定。要结合本辖区治安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及时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

(三)加强社会管理,落实社会重点人群教育管理措施。区公安分局、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要深入调查,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留守学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底数,建档立卡,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川委厅[*]22号),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落实帮扶、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法制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区司法、公安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措施,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区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场镇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场所的管理,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增强防控能力。要建立健全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区公安分局要大力实施“三大警务”战略,整合警力资源,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没有设派出所的乡镇,年内要建立警务室;要大力推进“警校共育”,维护农村校园治安秩序。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和党员干部、民兵的作用,形成“乡乡有组织,村村有队伍,户户有人看”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切实加强集贸市场、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车站等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治安防范,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认真做好农村公共安全教育,积极预防火灾、食物中毒、电力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等事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要逐步将社会保险、保安服务、治安承包、科技防范引进农村治安防范,推动农村治安防范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强边际协作防范,形成共防、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流域水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为我国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指明了新的方向,开启了新的历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长期以来,水资源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已经开展了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国以来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条例。

 

西方发达国家水源地经历了“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近200年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对供水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流域水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同时,建设“绿色水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建设绿色水源不仅可以提高水质,还能达到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的目的。随着人们对饮水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水源已得到广泛认同和理解。笔者通过分析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治理方案,以期为改善水源地生态安全和人民用水安全提供借鉴。

 

1 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已成为我国许多流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6-7],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容忽视,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是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的具体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水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正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饮水安全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践行。

 

1.2 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现状

 

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能很好地遏制水源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修复,达到提高水质、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1.3 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8],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

 

1.4 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实施水源地保护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践行治污新思路的具体体现。

 

1.5 有利于预防自然灾害,保证人民安全

 

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可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区的居民搬离后也可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1.6 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当地水源地保护的规章制度,提升水源地管理能力

 

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为掌握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区的环境状况,加强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的相关规章制度,解决目前水源地周边的主要环境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今后其他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步骤

 

2.1 准确把握水源地现状

 

水源地现状的准确把握是进行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具体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工作,决定着综合治理的规模、深度及广度。后续工作建立在准确把握现状的基础上。现状调查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污染、工程活动、社会经济等方面,对于表现突出的问题,要深入调查其影响程度及范围。

 

2.2 分析水源地环境问题

 

在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对非常态现状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具体问题,并认真分析产生原因,原因要尽可能细化。如水源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2.3 合理的保护区划分

 

2.3.1 划分原则。

 

①水量、水质保护并重。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要做到水量、水质保护并重,在取水量有保证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应以保护水源水质为重点。②符合水源地特点。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应针对水源地的保护特点。③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水源保护区划分不仅要考虑现状水源水质和水量的影响因素,还应与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区域的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相结合,保护区的划分不仅要满足现状要求,还要考虑未来发展。④保护区划定后,要切合实际,方便监督管理,根据排污现状、水源周边情况、管理实际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现状因素,划定适合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力求明确简单,便于主管单位部门及公众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⑤保障饮水卫生和人体健康优先。⑥防止近地区对水源的直接污染,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发生污染水源的突发情况时,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⑦根据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划分的技术指标和简易、可靠、实用的划分方法。⑧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2.3.2 划分方法。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兼顾经济发展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污染防治成本,设置了不同要求的3类保护区,即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水质主要是保证饮用水卫生的要求,二级保护区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在出现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而准保护区则是为了在保障水源水质的情况下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其提出一定的防护要求来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各级保护区的水质保护目标:一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II类,二级和准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III类。

 

2.4 确定水源地综合治理规划主要内容及规模

 

为了实现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对于一般水源地综合治理规划项目而言,主要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4.1 打造绿色水源。

 

绿色水源是在治理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和环境品位的基础上,在达到保护水源的同时,保证流域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景观协调,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2.4.2 治理水土流失。

 

由于人为因素致使水源地植被覆盖率不断降低,水土流失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农业发展,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土地面积不断缩减,水土流失加剧。

 

2.4.3 进行生态修复。

 

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综合治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4.4 生态移民搬迁。

 

生活生产污水任意排放,化肥农药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污染。保护区内人口可以全部搬迁,移民安置后可更好地进行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缓解保护区污染,确保生态自我修复战略措施顺利进行。

 

2.4.5 污染源治理。

 

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河流水质[9],实现饮水安全。综合治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减少自然污染;二是减少人为污染,如减少人为活动,实现污水零排放等。

 

2.5 编制水源地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综合治理强调多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实现水源地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

 

3 综合治理方案

 

为了实现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防治水土流失,须对水源地实施综合治理,以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综合治理方案应建立在充分了解水源地现状与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水源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水源地水质、水量,以实施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为重点,对水源地保护区实施分区保护,对环境问题采取综合治理。

 

4 结论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的大事,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水源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0],虽有统一的治理步骤,但尚无统一的治理方案及措施,既要考虑各项措施自身的有效性,又要考虑各项治理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各水源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穿到工作之中、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推动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三个必须”监管责任和社会单位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重点整治

1.紧盯建筑消防设施,逐个单位、逐个建筑“过筛子”,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逐项检查测试,督促单位落实维护保养措施,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2.强化消防联合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违规动火动焊、私拉乱接电线、占堵疏散通道、损坏消防设施等问题,落实严防严控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3.紧盯“高低大化”、仓储物流企业、粮食存储加工企业等重点场所,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督促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组织高层住宅管理使用单位开展疏散通道清理、消防设施检测维护,发现问题要逐项组织落实整改,能当场改正的问题立即整改,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消火栓正常供水。

4.紧盯演艺休闲、特色民宿、月子中心等新兴业态,指导加强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督促单位和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5.紧盯燃气安全管理,开展逐户排查检查,全面推广使用居民家用燃气报警器和自动切断装置,严防泄漏爆炸事故发生。

6.紧盯元旦、春节、元宵节以及全国、全省 “两会”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提高火灾防范等级,严查严管,加大夜间营业场所错时检查力度,消除隐患,降低风险。

(二)实施综合治理

1.小单位场所治理。各社区、村要组织对“九小场所”、小微企业、群租房、“多合一”场所开展联合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违章搭建、违规操作、违规住人、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员工自防自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对存在严重隐患问题的,报告辖区消防救援部门依法给予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等行政处罚和采取临时查封等措施。

2.电动车治理。严禁在公共区域违规停放充电。推动建设电动车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设置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充电设施。

3.电气火灾治理。检查乱拉乱接电气线路问题。

4.生命通道治理。建立部门联合执法管理机制,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车通道障碍物集中清理行动,依法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对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住宅,研究引进专业停车管理公司。

5.保温材料治理。以社区、村为单位,分行业、分阶段集中对使用彩钢板材料的单位、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对违规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建筑、作隔热保温层的冷库等,切实摸清底数,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

(三)夯实基层基础

1.统筹推进农村消防取水口改造。按照“好操作、投入小、效果好”的原则,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今年改造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统筹增设消防取水口或建设消防水池,全力破解我市农村消防供水不足的瓶颈问题。

2.切实将消防安全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要按照省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强消防能力建设的通知》要求,将消防车通道整治、消防设施改造、消防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一并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合理制定改造计划,全面改善老旧小区消防安全环境。

3.集中开展消防控制室达标建设。督促单位对自动消防设施逐项进行检查测试,落实维护保养措施,确保设施完好有效。对设有消防控制室的社会单位,要按照《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和应急程序,确保设施完好、值班规范、业务熟练、操作精准,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四)强化消防宣传

1.农村社区宣传。依托村和社区,建立多功消防宣传室,设置消防宣传橱窗和学习体验设施,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农村广播“村村通”,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引导群众改变不良消防习惯。针对鳏寡孤独老人、偏僻农村村民、 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组织开展以普及消防知识和协助查改火灾 隐患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消防大走访”活动,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2.消防安全培训。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社区民警、村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安保人员、小企业主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培训,做到“真报警、真出水、真灭火、真逃生”。督促企业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职工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 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安排

(一)部署发动阶段(2020年12月15日前)。各社区、村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广泛发动、部署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3月25日)。各社区、村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责任措施落实。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3月26日至3月31日)。各社区、村要认真总结工作,固化经验做法,立足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进一步健全完善火灾防控工作机制。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要从立足“两个大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到“两个维护”的 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层层抓好组织实施。要加强指挥调度,逐级压实责任,定期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二)坚持精准施策。各社区、村要专题研判一次本地区冬春季消防安全形势,找准规律性、系统性风险,部署分阶段、分行业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在组织单位自查自改、消防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要分类列出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各项任务措施照单履责、照单检查、照单督导、照单销账,形成工作闭环。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将改善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作为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迅速组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尽快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安。同时,跟上治本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争先进位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条块联动”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排查整治工作以属地为主,部门配合,实行条块联动。明确划分条块责任,凡属地方解决的问题,由地方解决;凡属部门解决的问题,由部门解决。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性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哪些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治理哪些治安问题,什么矛盾纠纷突出就重点化解什么矛盾纠纷。

(三)坚持“标本兼治”原则。着眼建设,因势利导,疏堵结合,以和谐平安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土壤和条件。

(四)坚持“注重实效”原则。通过排查整治,及时发现和化解突出矛盾纠纷,找准和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坚持“责任查究”原则。对排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整治措施不到位,导致引发重大、重大恶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查究领导责任。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地区:苏山石材加工区,周溪珍珠加工区,县城工业园区,距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厂矿企业。

(二)重点行业:容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厂矿企业。

四、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入排查。对全县所有的工矿企业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排查,了解污染状况,发现污染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到位。排查工作由监察大队负责。

(二)狠抓集中整治。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对经常有居民投诉的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加强信息沟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重大情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对环境污染重点地区和突出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建立台帐管理机制,对重点污染企业确定专人负责、对企业一把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类污染投诉、污染隐患、矛盾纠纷分级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进度报告机制,各业务股室每季度向局上报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环境污染重点企业排查整治,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有关股室要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和县的决策部署上来,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迅速开展排查整治。

(二)加大领导力度。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站、队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局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部署、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和检查验收。

社区治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人口工作会精神为指导,以育龄妇女常见病健康检查为载体,彻底清理清查环孕情服务落实率,跟进措施,强化服务。严厉查处政策外生育案件,依法遏制政策外生育行为的发生,努力营造“政策外生育社会不容、政策外生育受严惩”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巩固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国策地位和法治态势,推动全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二、整治重点

(一)已婚待孕妇女环孕情落实情况。

(二)符合政策现孕底数;清理清查未参加健康查体人员、外出躲避计划生育人员和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

(三)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底数和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

(四)各类应落实避孕措施妇女底数;清理清查私自取环、私自流引产现象。

(五)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情情况。

(六)政策外生育底数。

三、实施步骤

这次我街道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情服务管理集中整治活动从5月23日开始,6月23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培训阶段(5月23日一31日)

1、动员部署。这次整治活动在全街道展开,尤其是各村,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集中召开会议部署。

2、宣传推动。各街道要通过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刷新、张贴、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甘肃省利益导向二十六条》、《利益导向二十条》、《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对利益导向等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业务培训。集中组织参加一次街道召开的以优质服务、业务技术为重点的村计生主任和自管小组长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我街道计生干部的技术服务能力,解决活动执行力的问题。

(二)自查自纠阶段(6月1日一6月20日)

1、摸底调查。认真组织人员对本社区、村的所有环孕情服务对象和无措施未孕对象进行清理清查,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同时为服务对象发放环孕情服务通知单,督促服务对象按时参加环孕检

2、环孕情检查。各街道、社区(村)要认真组织好以查环查孕为重点的育龄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清理清查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对未查的人员,进一步查明原因,查清去向,逐一登记。对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人员,结合妇女病普查,抓紧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确保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100%。

3、突出重点。把清理清查流出育妇作为重点,对流动到外地的人员,在逐一查明去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核实外出流动人员的办证情况,对寄回查体证明的要查清真实性;对流入到本地的人员没有寄回查体证明的,要通过到流出地进行查询或协调当地计生部门对其进行查体的办法,查清其环情孕情;对新流出人员,要与其签订合同书,保证其按时寄回查体证明。特别是对以外出躲生为目的的流出人口进行重点管理、单独登记和集中清理,并实行街道包村(居)领导、街道计生中心负责人和村(居)主要负责人、计生专干、自管小组长责任捆绑,直到追回落实相应措施为止。

4、抓好长效。各社区、村要通过组织育龄妇女参加妇女病普查和奖励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等办法,对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再检查、再巩固,切实提高已婚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率,有效防止政策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5、跟踪随访。对已婚育龄妇女重点对象要单独登记,建立《环孕情跟踪随访登记表》,通过入户、预约服务、电话、短信、委托社区、村计生主干、自管小组长等不同形式,定期进行随访服务,落实育龄妇女、随访员、技术员、服务站长“四签字制度”,坚决防止私自流引产现象的发生。

(三)督促检查

6月23日前,各街道、村(居)要将宣传培训阶段、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到街道。街道计生中心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服务措施与办法,并上报区计生局,将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区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并将这次专项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一项内容纳入目标考核。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