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活动 困惑 措施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重视教学实践改革,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在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目标更加丰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初中政治学科知识,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情感收获。不断提升的教学难度,让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开发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分析

1.教学思想上的困惑

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政治教师的思想观念对于教学改革的进度有直接影响。一些政治教师的思想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他们仍然觉得灌输教学法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认为课本是至高无上。这样的教学思想,必然会让死记硬背成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方式。还有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封闭,一直利用教学前辈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手段,认为一种经典的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政治学习需求。教师思想上的误区,影响了创新元素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融入。

2.教学方法上的困惑

教学改革,可谓是一场年轻战。教学改革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具有青春活力。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学习全新的教学思想,开发了更多有意义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去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但错误的理解,会让高效的教学方法变得无效。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原则地减少自己的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准性。教学方法应用失误,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3.学科定位上的困惑

一直以来,初中政治学科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许多教师与学生认为政治没有必要认真去学,只要抽时间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好了。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会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利用短暂记忆去取得一个满意的考试成绩。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划重点,用课堂时间将政治重点内容划出来,给学生布置背诵作业。学科地位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

二、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优化措施分析

1.加强教学思想的转变

要解决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需要初中政治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走出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引导者角色。教师要全面分析初中学生的新知识认知能力、心智水平以及个人学习需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活动,用政治教学去规范学生的思维,杜绝负面思想潮流的冲击,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目标。初中学校管理者要利用教师会议的机会,组织教师一起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日常教学标准,让教师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使之建立正确的教学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

2.加强教学方法的改善

灌输式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虽然能够促进基础知识传播目标的实现,却不利于初中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更加关注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初中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实施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自我新形象》时,如果教师让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个人形象的期待,无疑让课堂学习成为回答问题的过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肯定学生主体地位,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将问答环节改成一个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每人说出五个“我是……”的句子和“我希望我是……”的句子,以此来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提出期待。这一活动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也让课本理论知识与初中学生的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提升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3.加强教学思路的创新

解决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需要教师重新整理教学思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将知识、情感与行为教学结合在一起,使政治教学内容被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提高政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会让初中学生的政治学习观发生改变,不再认为政治课本上都是无用的官方话语。比如,在讲解《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教师可以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部分条款引入到课堂中,并针对每一个条款举出一个应用的实例,像童工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等,都很有震撼性。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真的能够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法律具有权威性,有利于学生政治学习理念的转变,不断提升政治学科在学生心理的地位,促进教学改革的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政治教学活动的质量对于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要给予初中政治学科以足够的重视,大胆进行创新,利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解决改革中的困惑,才能让政治教学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刘建辉.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新课程,2015,(08):171+173.

[2]杨吉庆,李厚瓒.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34-136.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范文第2篇

一、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分析

1.教学思想上的困惑

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政治教师的思想观念对于教学改革的进度有直接影响。一些政治教师的思想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他们仍然觉得灌输教学法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认为课本是至高无上。这样的教学思想,必然会让死记硬背成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方式。还有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封闭,一直利用教学前辈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手段,认为一种经典的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政治学习需求。教师思想上的误区,影响了创新元素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融入。

2.教学方法上的困惑

教学改革,可谓是一场年轻战。教学改革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具有青春活力。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学习全新的教学思想,开发了更多有意义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去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但错误的理解,会让高效的教学方法变得无效。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原则地减少自己的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准性。教学方法应用失误,影响了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3.学科定位上的困惑

一直以来,初中政治学科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许多教师与学生认为政治没有必要认真去学,只要抽时间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好了。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会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利用短暂记忆去取得一个满意的考试成绩。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划重点,用课堂时间将政治重点内容划出来,给学生布置背诵作业。学科地位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

二、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优化措施分析

1.加强教学思想的转变

要解决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需要初中政治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走出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引导者角色。教师要全面分析初中学生的新知识认知能力、心智水平以及个人学习需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活动,用政治教学去规范学生的思维,杜绝负面思想潮流的冲击,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目标。初中学校管理者要利用教师会议的机会,组织教师一起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日常教学标准,让教师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使之建立正确的教学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

2.加强教学方法的改善

灌输式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虽然能够促进基础知识传播目标的实现,却不利于初中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更加关注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初中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实施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自我新形象》时,如果教师让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个人形象的期待,无疑让课堂学习成为回答问题的过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肯定学生主体地位,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将问答环节改成一个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每人说出五个“我是……”的句子和“我希望我是……”的句子,以此来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提出期待。这一活动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也让课本理论知识与初中学生的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提升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3.加强教学思路的创新

解决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需要教师重新整理教学思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将知识、情感与行为教学结合在一起,使政治教学内容被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提高政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会让初中学生的政治学习观发生改变,不再认为政治课本上都是无用的官方话语。比如,在讲解《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教师可以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部分条款引入到课堂中,并针对每一个条款举出一个应用的实例,像童工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等,都很有震撼性。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真的能够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法律具有权威性,有利于学生政治学习理念的转变,不断提升政治学科在学生心理的地位,促进教学改革的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政治教学活动的质量对于初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要给予初中政治学科以足够的重视,大胆进行创新,利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解决改革中的困惑,才能让政治教学更加顺利。

作者:王喆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建辉.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新课程,2015,(08):171+173.

[2]杨吉庆,李厚瓒.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34-136.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旧知识 新增知识 困惑 思考

随着当今教育形式的发展及课堂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深深地感到改革课堂教学的迫切性,也已尝试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改革的形势。因此,由于初中的新课程数学改革面临着许多困惑,从而导致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去研究、去思考。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困惑于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学生,他们究竟学到了多少高中必备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基本技能怎么样,这是需要我们高中教师去认真分析和了解的。现在的中考,750分的总分,考700分的学生进入高一就成为差生;数学考140多分的学生进入高中居然会数学考试不及格,乃至学不走。乍一看,他们的中考成绩语文120多分算差的,数学、英语几乎都是140分左右,而物理、化学仅扣1-2分,个个都如此优秀,高中如何选拔人才,高中教学应该怎样去教,值得我们深思。

我刚带完高三接这一届高一,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从中发现很多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都不具有,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更是糟糕。如简单的数与式的变形与整理的运算,一做就错,甚至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率也不高,求根公式背不到,韦达定理不知道,就连一个简单的“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也要磨蹭半天还不一定有结果。一些基本公式:如立方和、立方差、和的立方、差的立方、三个数的和或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等都没学过,这些知识学生都不能正确解决,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双基石学生发展必备的,我们一方面需要改变以往的“繁、难、偏、旧”的倾向,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的双基。

(二)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语言不规范,欠准确;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轻方法。学生答题时不习惯动笔,只动脑想,一道解答题几乎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他们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这些基本的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算理、推理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提高。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学习不是通过做题来总结方法、培养能力,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来逐渐积累,让他们从中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不仅可以解决理论上的问题,还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学以所用。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困惑与思考

(一)怎样把握《课本》?新课程中人教版课本对以前的某些知识在正文中只略提了一下,但紧接着课本中附带着“思考”、“探究与发现”、“阅读材料”、“课后习题”等都对该知识进行了研究、加深、拓广。比如《必修1》在“对数函数”一节提到了反函数,只是提出了指数函数y=axa>0,a≠1与对数函数y=logaxa>0,a≠1互为反函数,没对反函数加以定义,也没引进符号表示,更没有提到性质,但课后的“探究与发现”中专门提出反函数的几点性质,而“人教版”的配套资料上也对该知识如旧教材一般研究。又如幂函数一节的课后习题第一题:“试判断下列哪些是幂函数:y=x,y=x2,y=1x,y=1”同一版本的两次不同时间印刷的教材,后者删掉了该题。我想应该是关于函数y=1是否是幂函数?难到编教材的专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让教师们有些琢磨不透。

(二)对《课程标准》中一些降低要求的旧知识和一些新增的新内容,应该掌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教师们不明了。如上面提到的反函数,《标准》中只说能认识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即可,但课本在“对数函数”一节的后面又增加了“探究与发现”,让同学们去探究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等性质。那么在高考中考不考这个知识呢?又如《三角函数》一章中只定义了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而余切函数与它们紧密相连,那么教师是否应该简单介绍一下余切函数呢?还有新增内容,如“算法”,教师们都认为是新增内容,高考中一定不会考得很难,因而不愿加深、拓广,让学生简单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语句和结构等。在我们的必修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但考场中不允许学生带计算器或使用计算机,那么这部分内容应该怎样处理?等等。这些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们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三)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不清晰。例如高中几何的内容主要分为“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部分。其中“立体几何”分为“立体几何初步”与“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与“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与选修都要学,教师们几乎都按照以前的旧课程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以往旧课程的所有知识,还要多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如“立体几何初步”中的三视图、直观图等等,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他内容也是如此。

(四)围绕高考的“指挥棒”,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题型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起来”。由于教师对考试不放心,高考考什么内容、考什么题型,教师就教什么内容、教什么题型,并且还要加深、拓广,从而把新旧教材和不同版本教材做“并集”,应讲尽讲,希望把什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介绍给学生,进度跟不上,甚至抢占学生自习时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那么,教师应怎样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高考?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了取得改革的深入与成功,对现在面临的诸多困惑,教师必须去认真思考,从而改变教学行为与策略,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范文第4篇

在高中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出现了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怎么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处理等困惑。为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困惑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89

面对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们在校内外听了不少的公开课,示范者中有资深的高级教师,有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还有初出茅庐的教学新秀。从这些课中,笔者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一、问题与困惑――所遇到的困惑,也许也是广大一线教师遇到的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呈现勃勃生机。但同时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少困惑。

困惑1: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提倡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探究,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交流,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当中十分常见了,我们是不是走进了另一个误区?

困惑2:“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怎么处理

现在的课堂教学“赏识”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鼓励和表扬中充满自信、开阔思维、发展潜能,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现在我们去听公开课,满耳都是教师对学生廉价的表扬和鼓励,“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得真好”“你回答得最好”,即使学生可能只回答了一个非常基础并且完全应该掌握的问题。这些泛滥的表扬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吗?

困惑3: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处理

有的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1/2或1/3,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上台,老师下台”,“学生在台上,老师在幕后”。例如我们组的一个教师在上组内公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并提问题,而她自己一直都没有出声,也没有引导,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回来评课时,大多教师都对这一做法持否定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会产生以上困惑?怎样走出这些困惑?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

客观而论,新课改的确给我们高中每一位教师都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预防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只要实事求是,注重形式而又不囿于形式,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稳步提高,学生也会随着课改的东风得到长足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政治业务学习

利用每周三早上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组织讨论,明确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如对经济生活中的内容标准,我们组专门对其进行了研究,把整个学期的计划给定出来,哪个教师负责哪个版块,在开学时候就分好工,提前备课,所以我们都能按计划完成任务。而且我们要求教师不能偏离内容标准,因为它是我们的方向标。

(二)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力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认真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坚持相互听课制度,组织开展年轻教师授课竞赛,坚持相互学习,基本每周都安排一节公开课,以保证教育教学扎实高效,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每周三早上都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学等交流,这是我们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通过每周交流反馈,做到信息畅通,动态管理。基本上我们都能做到掌握上周情况,并制定下周的主要工作,而且我们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所以有什么问题我们都能及时解决。

2.安排和落实本学期的公开课、专题研讨、年轻教师优质课等,认真组织贯彻落实。我们的公开课在开学初就安排好了,每周都安排一节公开课,年轻教师一个学期至少要上两节以上的公开课。另外,我们还有全校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全校的开放课,邀请一些家长和师范学院的老师同学来听课。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里开展的新课程优质课比赛,每个教师都参与,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三)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1.搞好集体备课,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教研活动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交流信息,开启思路,分享成果;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攻克难点;规范内容,协调进度,设计课程。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做到有规划、有主题、有记录,特别是要讲求实际效果。我们的做法是,由主备人备好,然后我们备课组再一起讨论修改。我们一般都是案和课件,而且进度都统一,然后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上课。我们的教研定点、定人、定内容,规范、系统地开展。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到一起进行讨论,形成了“事事有话题、时时在教研”的浓厚教研氛围。

另外,我们还借鉴很多学校的做法,开展了学案模式,从开学初就把任务分到每个教师手上。学案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面貌,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2.多渠道开展师资培训。

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就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听取了一些区内外专家的讲座,如北京肖川教授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培训;去钦州参加了2013高中新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参加了教育厅在暑假开展的新课程培训会等。还听取了一些一线名师的课,如江苏射阳中学的老师上的一节关于商品的课。平时自觉去做一些高考题,此外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如“新课标下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等。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范文第5篇

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

(一)课时数量无法满足课堂容量需求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教学理念由课本转变为读本,这样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在改革的教学理念下,使得高中历史教学容量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教学课时数量无法满足课堂容量需求这一问题的出现。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调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方式主要是采用模块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方式具有单一化的特点,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积极性,反而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热情,从而降低历史教学质量。同时,新课改之后,知识结构的变化也让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学生学习自控能力不强,新课改后的知识结构专题性较强,涉及的专业知识更为深人,而学生又缺乏充足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导致学生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以及学习都存在严重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以及考试阶段就会产生巨大压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容易出现教学和学习失衡情况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在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教材内容难度增加、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等,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考试阶段就会产生巨大压力,从而造成学生容易出现教学和学习失衡情况。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阶段新课改下的高中一年级历史教学,光课程内容就有8个模块,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欧美的政治制度等,这些课程内容囊括古今中外的多个国家,其课程内容十分繁重,面对不断增长的课堂容量,教学课时数量却没有发生改变,导致课时数量无法满足课堂容量需求,而学生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进行学习,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十分巨大。

(四)缺乏科学的实践指导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实践指导,虽然在课程实施之前历史教师有过短暂培训,但只是仅处于表面的理论教学,缺乏真正的实践指导。新课程改革之初,也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在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其结果就是促使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进入一个多样化阶段,但是这种多样化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过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不足,但是也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的混乱,从而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验探索

(一)改变教学理念

通过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实验探索,我们得知要解决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就必须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理念,让高中历史教学老师做到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对新课程内涵有足够理解,对新课程教学思路能够熟练掌握,在满足课堂容量的需求下合理增加课时数量,从而解决课时数量无法满足课堂容量需求这一问题。

(二)衔接历史教学教材

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是一种通史式的基础教学,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是一种专题式的人进阶教学,相较于初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强的思维跳跃性。初中历史教学是基础教学,其教材内容方面都属于基础部分,浅显易懂,专业性知识较少,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压力。高中历史教学是一种专题性教学,其教材内容难度高、深度深,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复杂难懂,学生在学习时很难适应。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并注意学生学习落差,从而将初、高中的历史教学教材进行衔接,简化教材内容,尽量降低其难度、深度,以便让学生教好的适应高中历史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解决模块方式编写问题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模块编写方式具有单一化的特点,这给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为了解决模块方式编写而产生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清每个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每个单元的内容与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在教学时强调重要的知识内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公开探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重点知识内容,还能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可谓是一箭双雕。

(四)解决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困难问题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难度高、深度深,而高中学生学习自控能力差,导致在学习时很难适应,从而给学生造成了巨大压力,使得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被降低,最终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也有所降低。因此,解决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困难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对新课程中的历史教材内容有充分了解,指出课程中专业性知识较强的内容,在教授这方面内容时应进行深入补充和解释,以此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学习这些知识,从而真正意识到这些专业知识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五)选择最优的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高中历史的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方面,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从而选择最优的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以此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目的最终需要。

三、结语

总之,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和实验探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实验和探索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艳.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