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有氧热身操:每日一记

四年级的学生受传统教育、包班制度等教学因素制约,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在生字词掌握、课文理解等方面已经习惯了在老师的反复引读、组词中巩固知识,鲜有自己独立学习思考的问题。因此,如果转变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他们出现恐慌的心理从而产生厌学。于是,笔者想到了《每日一记》。

《每日一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什么是《每日一记》?每日一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记录。在《每日一记》中记录什么?在实践的最初,每天简单地记录语数英三门功课的回家作业,然后由家长检查、反馈(签字)、评价。这样实行一年后,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逐步变高。直到2015年出现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改进”,各校涌现课前“预学单”的预学形式,笔者更迫切地尝试如何将《每日一记》与“预学单”融合,使得农村小学在没有优良的教学软件情况下也能享受到“预学”带来的好处。

《每日一记》的使用与衍变 《每日一记》的使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改进,因此《每日一记》的使用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也在发生衍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化家作记载,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这一阶段以提高农村孩子家作质量,培养他们的诚信观为主要目的,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并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进度,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布置家作时,逐渐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有意识地强调“像练书法一样认真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不确定的字词请查字典”,为后续学生独立“预学”做铺垫。

第二阶段:淡化家作记载,深入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自主“掌握字词”与“准确朗读课文”后,笔者便让学生尝试适应简单的预学任务,并不断鼓励学生“不要怕预学,答案都在课文里,只要仔细读文就一定能完成。”学生们适应了简单的“文本提取”之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清晰的教学方向,直奔主题,学生“一条直线”地学,不用绕弯,省时有效。

第三阶段:弱化家作记载,涌入功能完善的“预学任务”。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笔者逐渐弱化了《每日一记》记录家作这一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每课必呈现的类似预学单的预学任务。利用现成资源,把“用不完”的高年级本子”变成“预学册”。

体验“预学”

每天批改《每日一记》,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是很不现实的。有时候学生刚到学校没几分钟,第一节语文课就开始了,那么学生的预学成果如何验收呢?自然是要放在课堂上了。例如,像老舍的《猫》,通过预学,一上课就可以询问学生一些关于文中猫的信息,看他们预习成果如何,并进行补充。大家都在努力回忆“预学”中“知新”,既暗示学生预学需耐心,又让学生体验着“预学”的好处。

培养合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然人,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孩子今后都将步入社会。笔者想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教给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能力,还应该是可以通过语文的学习唤醒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同桌合作:单手合十向上举 例如,当笔者发出“自由朗读某一个段落”的指令后,同桌间便迅速大声朗读,努力听到同伴的声音,及时提醒语速、字音等,完成朗读后同桌合作单手合十举起,示意老师完成诵读任务。

小组合作:起立报数争第一 例如,学习《电脑住宅》,四人小组完成阅读成果表后,各小组按照完成先后顺序,一起起立报数,示意老师组内已完成,请老师指导。其他组听到已完成组报数,便适当会加快合作进程,倒逼组内成员更专注地参与。

点对点合作 点对点活动是课堂随机生成的。如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笔者随机抽了认真参与的孩子,黑板前的空地组织一行孩子走“搭石”。单数的孩子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偶数的孩子说“后面的紧跟上去”,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走搭石要走得稳,还真得念得认真,一行人才走得又顺利、又稳健!

结束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三维目标,以此检测教学效果。但分析整堂语文课,以其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种教学形式。事实上,这四个字做好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下面笔者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叙述,以供大家讨论。

第一问:学生听了吗?听了,听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听是语文最底层的基本功。虽语文试卷中极少有听力题,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听是多么重要,看电视、开会、与人交流……哪一样能离开听呢?课堂上,听也是举足轻重的。语文知识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日积月累,才能知识渊博。听,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只有认真听讲了,上课才能“言听计从”,有所“作为”。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专心听同学发言。要培养学生听课的兴趣,真正跟上老师的思路。其次还要会听,上课不能仅仅只是记录老师、同学的讲话,沦为记录器的作用。边听边思考,有选择地做笔记,才能有所收获。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课余“听书”。听的内容可是课文朗读,还可以是故事、诗歌、小说、新闻等课外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增长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利于学会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第二问:学生说了吗?说了,说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说是多么重要啊!对一个人的印象,对一个人能力的评判,很大程度上看这个人会不会说,其次,人的表现的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在各种场合就有自信心,他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就有可能吸引人的注意。在语文教学上,说也十分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从学生的发言可以判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字音是否能读正确,课文内容是否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是否丰富等。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说是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化为声音表达出来。心里怎么想的,有时是需要修饰一下才可以说出来的。所以私下里说和在公众场合说是不一样的,口头的表达也不同于书面表达。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说。在课堂里让孩子多开口,可采用“指名讲”,也可采用“自言自语”、“同桌讨论”、“四人小组交流”等形式,大大增加孩子们讲的机会。在讲的过程中,尤其注意让孩子们讲完整的话,讲普通话。老师更要有耐心,不能一听学生发言声音小、不流利,就让学生坐下,这样此种学生将永远失去锻炼的机会。练习说,还可以创设演讲、辩论等说话形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才。

第三问:学生读了吗?读了,读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读,是一个人重要的语文能力。一个连新闻都读不通、读不懂的人,能说他的语文素养高吗?读,还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加强有效的语言训练。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呢?课内外都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课堂上要因文而异,选择恰当的读书方法。如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慢慢地就要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只有掌握了读书方法,再花上一定的时间,才能读懂,读出感情来。

第四问:学生写了吗?写了,写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基本的技能训练,最终要落实到“写”的层面。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落脚点与最终归宿。从本质上讲,它既是对听、说的积累内化,又是对读的吸收外化。它既有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思维的发展,又有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

什么是写?就是能用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写的内涵较为丰富,包括让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让学生抄写词语,让学生写自己的体会、感想等。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呢?首先要抓写字的质量,做好精讲多练的同时,不管是作业,还是笔记等,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其次才是讲究所写内容的质量。所谓“用笔读书”,就是边读书,边作圈画批注,写随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语文课堂上,哪怕是阅读课,也要安排一定量的写,根据具体文章写自己的体会、感受,甚至小练笔等。课外,可要求学生从写日记,写应用文开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状;差异;衔接;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不适应农村实际情况

目前农村中学大多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教材,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却有很大的不适应性。首先,教材内容起点高,而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过英语课,有的只是在五年级或者六年级才开设。其次,内容量大且过于新颖,生词量大。

(二)教师方面状况不佳

我国农村中学教师队伍面对新的课程体系他们不仅在教育理念上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也存在较大的缺陷。面对新的情况,在教学实际中往往是“穿新鞋走旧路”。

(三)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由于农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导致很多学生的启蒙教育不够好,基础不扎实,学习风气不好,接受能力薄弱,思维不够活跃。

(四)教学环境

农村的经济条件差,所以学校的硬件,软件配置都比不上城市。连基本的录音机都不够充足,而且年份久了,质量随之下降。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都不利于进行,很难去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差异

(一)教学内容的差异

学生到了初一后,教学节奏迅速加快,内容迅速加深,单词量骤然狂增,要求也迅速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三)心理特点的差异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障碍小,不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

三、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不难看出在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程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时安排不合理。

(二)小学英语学习效果不佳。自2001年教育部规定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而且《课程标准》规定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

(三)重视度不够。

四、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

针对目前状况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衔接:

(一)教师自身的衔接

首先,初一教师要熟悉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教学大纲,了解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衔接好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其次,初一教师应该学习了解小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再次,教师自己应该有衔接的意识。初一教师应该重视与小学教师的对话和交流,多去听听小学老师的英语课,多研究小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1)语音的衔接

PEP英语教材的语音要求是: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掌握26字母(四会);认读48个音标(三会),及一些常见的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但是事实上,笔者对班级进行过调查,学生26个字母书写不规范,混淆字母;一半以上的学生48个音标认不全。对常见辅音和元音组合规则不了解,记忆单词靠死记硬背,遗忘率、错误率高。因此,初一教师应该进一步带领学生学习音标,单词拼读技巧,做好语音方面的有效衔接。

(2)词汇的衔接

词汇由于中小学教材版本的不统一,soup、principalslipper、spoon等为小学的三会单词,在初一里并未编排在内,复现率为零,是导致遗忘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该仔细研读小学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渗透和复现词汇,以巩固记忆。

(3)句型的衔接

对于Do you like…?What color is it?Where is…?等句型掌握较好,对于进行时态、将来时态、过去时态的掌握学生只停留在基本形式上,并不了解结构,因此对于时态不仅通过语境教学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式还要进一步归纳语法规则,理解句型结构。

(三)教学方式的衔接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于模仿,感知能力、模仿能力、记忆力强的特点。小学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的年龄特点,学生在玩中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小学教师教学方法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实效的,但学生的语言功底就不如中学扎实。

步入中学后,由于中考的压力,为了提高应试技巧和能力,初中教师更多是语法讲解,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游戏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销声匿迹,英语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初一新生觉得到了中学,英语课堂不再像以前小学里那么生动有趣,觉得是一种负担,学习英语的热情急剧下降。语言功底扎实了,但学习热情却消逝了。

(四)学习习惯、方法的衔接

学生升入初中后,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各门功课广度、深度都大大提高。小学英语简单,内容少,节奏慢,要求低,小学生没有做笔记、预习的习惯。初中英语难度加大,内容多,节奏快,要求高,对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更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工作,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1)预习。预习可以扫除听课中的拦路虎,提高听课效率。可以让学生熟悉生词,根据参考资料找出难点并做好记号,跟读录音等。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

(2)听课。课堂是掌握书本知识主要渠道,听课的效率高低决定英语学习的成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课时做到:紧跟教师讲课的思路,力求理解语言点,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pairwork,角色扮演,复述等,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四到。

(3)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笔记;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充分改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

一、充分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意识、行为、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向学生全面讲述合作学习对与个人发展与全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创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班级内开展团队辩论竞赛、利用专门的课堂实践开展小型剧排演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敦促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与课后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例如,重点词汇、语句的使用方法,成语的运用等,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笔记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学习效率,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四、实现学生的扩展式发展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之内,也可以充分扩展到课堂之外。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语文课外实践,并且对各个小组的课外实践合作效果进行考察。主要可以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课外观察写作、助人为乐实践等,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可以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讨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并且不断完善,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属于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又是学习的驱动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后来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加重要。

1.培养认真写字的习惯,提高写字质量。写字教学是最基本的语文技能训练,是实用性的启蒙教育。为落实课标提出的“多认少写,注重写字质量”,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入手。

(1)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教师采用编儿歌等形式,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如教学生念《写字歌》,要求学生在写字时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练《写字操》,让孩子心中牢记“三个一”,即“胸离桌沿一拳、眼离桌面一尺、指离笔尖一寸高”。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可以组织“一帮一合作伙伴”,互助合作,互相提醒,共同提高。

(2)培养整洁的书写习惯。教师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们:“整洁的作业是美丽的天使,人见人爱。”激励孩子们争做“美丽的小天使”,实行作业星级制,给优秀作业盖上“笑脸”印章,学生传阅欣赏佳作。“书写潦草的作业就像丑陋的小怪物”“橡皮擦没有擦干净的地方,就像怪物的影子。”这些善意的提醒,让孩子们愉快地消灭了“小怪物”和“小怪物的影子”。

(3)寻找规律,预防写错字。学生写字常常发生多笔少画的现象。如“没、朵、四”这些字中都有“竖弯”,而学生经常写成“竖弯钩”。笔者就编了顺口溜“没、没、没,‘几’字爬上楼,扔掉小钩钩”;“朵、朵、朵,花朵没长小钩钩”;“四、四、四,四的肚里没钩钩”。学生读得饶有兴趣,印象深刻。再如孩子们写“浇、晓”常多写了一点,“栽、裁”常少写了一点。笔者让孩子们观察两组字,引导学生发现易错部位有个相似部件,总结出规律,编成顺口溜“长的有‘点’,短的没‘点’”。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字也就不会写错了。

2.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堂效益。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听讲,非常重要,也实属不易。笔者给学生一个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要求,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眼、耳、脑、嘴的功能,告诉孩子们: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时,“小眼睛”要注视着说话的人,“小耳朵”要听清每一句话;“小脑袋”要边听边思考,“小嘴巴”在听完后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评价同学的发言,思路与老师的教学始终保持同步。课堂上经常发现孩子们因词汇贫乏,表达能力有限,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一句话里尽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个要素交代清楚。教师的示范是说完整话训练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规范学生的表达。如《雨点儿》一课,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本中的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进行说话训练,说一说“(谁)从(哪里)(怎么样)”,这样就降低了说话的难度。

二、突出趣味性,获得积极体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是学习的动力,“乐之者”是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教学趣味性,以达到乐学的目的。

1.开发形式多样的课中操。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不长。在一节课的中间安排“课中操”,给学生1—2分钟时间活动,动静搭配,调节精神,调整听课情绪,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课中操”活动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有关。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课中操”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上完“荷叶是青蛙的歌台”这部分课文内容时,笔者让小朋友们一起去听听青蛙“呱呱”的欢歌,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歌曲《小青蛙找家》中边唱边跳,“一只小青蛙,要呀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呱!”孩子们放松肢体,愉悦心情,以更加充沛的精神和愉快的情绪投入到下半节课的学习中去。

2.多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低年级儿童偏向于感性思维,直观化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音、鼻音边音是方言区拼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运用直观的动作演示法,用手势提示发音要领,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发平舌音,手掌平伸;发翘舌音,手指上翘;发鼻音,耸耸鼻子;发边音,伸出食指;发前鼻音,双手前伸;发后鼻音,双手向脑后伸。师生还可以共同构思设计“拼音字母操”,通过摆手型来记住字母的形,以加深记忆。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更好地创设了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学环境。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春天美丽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春雷跟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给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捉迷藏、孩子们和柳树玩耍……于是,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整个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新知。

3.善用儿童化语言组织教学。简洁生动、抑扬顿挫、富于天真烂漫色彩的儿童化语言使教师更具亲和力,使孩子们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孩子们喜欢哪位老师,他就喜欢学习哪门功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一份爱心和耐心,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语调上舒缓有致,语速上放慢柔和、语气上更夸张、语汇上更多地采用形容词叠用、摹声等儿童化因素,用亲切、自然、纯真的语言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教师要善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朗朗上口的有趣的顺口溜组织课堂教学,如“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认真听,小脑瓜赶快动起来!”。在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中,随时运用自创自编的顺口溜,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一年下册《识字七》的教学中,指导孩子们认识“赢”这个字时,要让学生很快掌握有一定难度:笔画多,不好写。教师就用“拆字法”编成顺口溜——“亡口月贝凡,输赢很平常”。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赢”这个笔画极为复杂的字。

三、采用多变形式,调控学生注意力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思、画、唱、玩等多种形式巧妙结合,相互渗透,既可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有效。

1.把游戏引进课堂,在游戏中学习。“小孩子生来是动的,以游戏为第二生命。”(陈鹤琴语)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学前班和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寓教于乐,游戏是幼小衔接的桥梁。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相得益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把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各类游戏中,赋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字母进入课堂。为了读准字母,笔者设计了“闯关”、“走迷宫”、“放鞭炮”、“夺红旗”、“开火车”等游戏;在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时做“给字母娃娃排队”、“连字母成一只小动物”等游戏;为了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做“带拼音娃娃回家”、“找朋友”等游戏;为提高拼读的正确性、熟练度,设计“我是小翻译”、“给声母找朋友”、“给动物挂牌子”、“给家具贴标签”、“汉语拼音扑克牌”、“认识小伙伴”(每一个小朋友桌上贴上写有名字拼音的纸片)等游戏;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玩“拼音游戏宫”、“逛拼音王国”等游戏。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激趣的妙招,但是学生容易过度兴奋。因此,在游戏前必须讲好游戏规则和纪律要求,让课堂教学始终有条不紊。

2.学科互相渗透,创设美的情趣。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孩子们喜爱的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因素,不仅使孩子们获得更为丰富生动的感受,还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五彩斑斓,生机盎然。教学《春雨的色彩》中,让学生表演唱《小雨沙沙》,唱出了春天的美好。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导入新课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孩子们在歌声中增进了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在《夏夜多美》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课前自己绘画的夏夜美景,比一比谁画的美,说得美。在《王二小》教学中,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展现了小英雄的可敬形象。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在课堂创设了另一种美的情趣,还拓展了知识的空间。

四、巧借家长之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小幼衔接工作,除了教师做出的努力外,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把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具体要求告诉家长,及时将学生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家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1.在生活中识字。开展“与身边的汉字交朋友”活动,在家长配合下,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在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食品包装袋上等地方随机地接触和积累识字,并把记住的字和家人、伙伴们一起交流分享。学生建立“汉字储蓄罐”,将所学存入“汉字储蓄罐”中。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有关家庭用品用具的字词,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卡片,在家长的指导下,贴到家里相应的地方,提高识字量和汉字的巩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