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的优势

旅游管理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管理的优势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旅游管理;模式创建

一、前言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时,能够综合运用技术、工具、技巧和知识等手段而满足项目需求和项目预期目标。项目管理理论在近年来受到大量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是MBA课程中的重要科目,被广泛运用实践于各个行业领域之中。在创建旅游管理模式时,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中的相关方法和理念,以便更好的提高旅游管理模式的管理水平。本文中,作者主要是针对旅游项目的管理模式创建和实施提出一定的建议,在项目管理基础上创建旅游管理模式。

二、项目管理与旅游管理模式创建

(一)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指的是某个独特产品或服务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为完成目标而做出的一次性努力。通过一套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指导、利用各项资源是项目管理的特点,从而达到资源在时间、质量、复杂和唯一以及费用上合理的分配,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制定一系列的方法、辅助手段、原则和技巧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项目管理能有效的对进度和资源进行调整,以确保项目的时效性,项目管理具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控制项目的作用,为整个项目的运作提供人力资源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项目工作者的积极性,项目管理同时也是一种风险管理,有效的降低项目中不稳定的因素带来的风险。

(二)旅游建设项目管理与模式创建

旅游的项目管理理论正如同其他行业,都拥有三个各具特色的项目管理,分别是基层管理、中层管理和高层管理。其中基层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对各个项目任务进行实施,同时也要分配和计划工作;中层管理的作用是为了针对一些项目内部的管理问题,是为了监督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连带处理项目中的事物所产生的矛盾;然而较为重要的高层管理主要是处理与外界的关系,首要是和正在开发中的旅游项目所在地的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的行政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是项目建设的最高策划层。现今,各地的旅游项目当中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外资企业或是民营企业对项目的建设投入资金的,应当按照外资或民营企业在项目建设当中所起到的用途和构成,创建出良好的旅游管理模式。

三、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旅游管理模式创建

(一)加强对项目的评估工作

项目评估工作是旅游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在项目的准备阶段要进行具体的预测,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评估,旅游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采取严密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将数据文件提交给专家组或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审议,这有利于旅游项目可以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充分发挥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旅游项目进行有效的评估,就是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管理,旅游项目管理的进度是指活动执行的排序、计划、时间的安排;成本管理是针对项目执行中的费用,包括预算成本和控制成本。质量管理体现在对项目质量的要求,如按照IS09000进行质量评价和提高。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评估,是对项目执行的质量实行总的考核,评定项目实际成果与目标效果的差异度。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前,要设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否造成影响,有利于项目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序进行。

(二)完善项目管理理论体制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旅游项目都是在政府部门对外界招商引资所进行开发管理的,而投资主体在开发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实际利益,从而导致景区项目的建设混乱,破坏性的开发和浪费旅游资源。在管理项目理论上,要宏观考虑旅游项目的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旅游项目开发的监督力度,突出旅游项目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保证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开发。在许多城市与县城中,都出现旅游局局长身兼其它管理部门领导的情况,他们都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而兼任相关部门的领导职位。虽然能够很好的解决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也在职权管理上存在纰漏。因此,可以更改以往的旅游管理模式,设立旅游行业的审制体系,从政府部门和旅游局中抽取一部分人员组成旅游业务的主管部门,并突出其决定性的重要地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针对旅游项目方案进行评议和研究,保证旅游景点方案的可行性,提高景点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信息化手段实施项目管理

特别是针对一些大或是特大的旅游项目建设,当建设项目进行到实施阶段时,需要尽量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设项目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大可引进建设行业中工程项目的先进管理系统,其中的核心手段是对整个项目开发所存在的三项目标实施更加优化的管理,同时也对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进行费用、质量和进度这三者的统一管理,从而建立起具有个性化需求的项目管理综合体系。通过设立一个以表格、图形、数据为基础项目数据库,对实施项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比如对建设成本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实现建设费用的动态管理。创建灵活的,依照实施项目的发展规律,从而进行协调的、系统化的层次分解,作为对组织中项目实施过程的一个较为清晰的工作目标。同时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图文处理手段等工具,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理论过程中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系统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旅游管理模式的创建和景点的开发都离不开项目管理理论的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分析研究现有的旅游管理模式,减少旅游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加强对旅游管理环节的控制,创建和完善旅游管理模式以便提高旅游管理的实际效益。(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第2篇

一般认为,工程训练往往应用于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属于社会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关系不大。然而,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旅游基本理论、系统化实践能力、综合性创新素养及其融合方面都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更好适应当代旅游管理人才需求变化,在人才培养引人CDIO理念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我国现阶段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 着重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旅游管理的教学中,大量存在着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的现象,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由于理论知识强而专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欠缺,导致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局面。

2. 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不足。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由于考试方式的改革力度不足,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由考试成绩来决定,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则重视不足,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明显感觉自己存在动手能力差等缺点。

3.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各旅游院校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未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二是实践活动安排集中。三是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四是岗位实践目标没有细化。

4.校企合作规范化程度低。一些高校缺乏固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难以保证学生实习所需的指导和锻炼的机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不愿意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条件,而是按企业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有条件地接纳学生实习。尽管省内旅游企业比较多,但有条件接纳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实习的企业却比较少。

二、基于CDIO理念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1.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大学教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途径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弓I进互动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2. 对学生学习成绩采用合理的评定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真正学会学懂,使CDIO教学模式真正得到贯彻,很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增加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改变学习态度,逐步掌握工作技能。

3. 发挥语言优势,加强“双语”教学的比重。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所具备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双语”教材,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英语将所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术语,以帮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阅读和表达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社会科学的旅游学,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尤为重要。在工团队中工作,学生可以了解团队工作的方式和要求,互相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具有团队精神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国际化的丁程运作模式,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结语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旅游管理;创新

旅游管理企业综合性极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正面临一次血的改革、创新,多样化的产业链导致旅游企业在面对竞争时,需从不同角度考虑,才能在旅游产业长期生存。而知识经济的到来,便足以证明我国发展状态良好,人们具有较高的生活追求,更享受精神世界。由工业经济到转变成知识经济这一过程中旅游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为了迎接这一时期的到来,旅游行业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力争在满足现代人物资需要的同时也达到人们的精神要求。21世纪是信息时代,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也会趋向于信息经营的方式。

一、知识经济下旅游管理的变化

旅游管理市场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得到了有力的拓展空间,增加了新的消费理念和市场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旅游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容量上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加上知识经济的双重影响,已经毫无置疑的将旅游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办公室灵活度与日俱增,工作也日渐轻松,人们的放松时间较多,生活质量和收入快速提高,无需被生活开支困扰,有更多的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两者相互结合使旅游事业出现了极强的发展契机。知识经济来临后,旅游行业转变了以往的竞争模式,竞争模式的转变给旅游行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的旅游行业主要以客源、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然而知识经济的到来却将这一模式彻底扭转,旅游业竞争模式正在向电子商务方向转变,正因为此,旅游业也由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变成现在的服务竞争、品质竞争和营销竞争,这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竞争模式。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旅游业资源结构有了很大改观,很多旅游企业也随时代的变化改变了经营方式。即使知识信息资源在旅游行业重要程度极高,但仍不能忽略钱财和物质对资源的影响。人是所有事物的主体,更是知识生产、使用、成就的主体,鉴于此,在企业发展中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未来旅游企业发展中知识经营会成为主流,营销模式也会转变成网络营销,采用此种方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未来企业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式。

二、知识经济影响下旅游业创新方向

1.提高创新意识

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态,知识作为拉动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创新是必然趋势,知识的灵魂便是创新。旅游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尤其是其综合性较强、竞争强烈等特点,必须时刻准备,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才能具有充分、新颖、健康的方案维持企业的长久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的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鉴于此,知识经济是依存于企业资本存在的,其中品牌、人力、物力等都需加大审核并利用知识产品的夸大营销点,加上运营方式的改变,增加企业综合实力。例如:某知名企业认为知识是能够流动的,因此,在企业内部技能型知识流动方向和目标的实验,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利用竞争者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2.以人为本

旅游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是自然形成的特点,由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间为辨证关系,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旅游行业除了对生态环境具有强烈要求外还出现了其它方面的需要。现如今,人们逐渐对南极、深海等极端旅游场地兴趣十足,这是一个膨胀的时代,人们对未知追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价值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生态环境管理才是旅游业实现长久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管理不但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要遵循旅游者的要求和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相互结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

3.改变营销途径

由上文可知,旅游企业已经将传统的营销模式转变成现在的网络营销模式,采用网络营销模式的重点在于知识和传播信息,所有信息都去取决于知识,没有专业等级和方向的限制,只要关于知识点的任务完成便能结束此次使命。因此,我们在网络上将各种知识点重新整理、联合起来,增加网络营销应变性和开放性,创新知识交汇。而以往的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转向,具有企业性,是依附于企业所存在的。突出网络营销手段主要是结合知识经济,将网络营销依附于知识,减少对企业的依赖,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不影响企业形象。日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据统计我国上半年部分旅游业工资支出都是依靠电子商务完成的,随着运营方式的改变,跟在时代潮流后的企业纷纷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还是在营销上我国很多知名旅游企业统统获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青年旅舍和中旅,在该旅游企业中仅去年一年便有80%的员工工资是依靠网络信息支出的,也就是说有80%的人是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购票旅游的。

三、结语

有上文可知,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业管理的主体是人,其次便是知识。在知识经济影响下,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旅游内部管理、营销模式、竞争模式之间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在旅游管理中的改革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创新意识等方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柏波.传统旅游企业现代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郭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79.

[3]乔思雯.浅析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J].商业经济,2012(,19):47-48.

[4]陈国元.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管理及其创新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6.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第4篇

一、案例教学在非旅游管理专业导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我国国际和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加之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带薪假期政策的实施,假日旅游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满足学生对旅游知识的了解。我院管理系在所有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了旅游管理案例导学课,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等。

由于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非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知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对旅游知识的认识,及对相关旅游企业管理问题的掌握。而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相关案例,解释旅游现象及管理知识的一种辅教学方法。与旅游管理专业相比,在非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于采用案例教学方式

由于旅游管理案例导学课在我校非旅游管理专业中是以选修课形式设置的,因此相对于其自身专业而言,学生缺乏相应的兴趣点,在课程学习上花费的精力也无法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等同,在重视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是旅游管理案例导学课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旅游企业管理知识和概念具体化甚至生活化,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旅游现象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从而能够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非旅游管理专业案例导学课程的设置特点更为适合案例教学方法

作为非专业选修课,旅游管理案例导学课的课程设置特点是课时少,课程紧、知识量大。这些都是在案例导学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单纯采用讲授的方式显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吸收,或者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准备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旅游知识,在课堂上只需要将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并结合案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介绍大量的信息,使教学进度大大加快,也会比传统单纯讲授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方法更为适合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应用型学习

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决定了其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目的并不是掌握专业的旅游管理理论或者培养旅游服务操作能力,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有实用性――通过对所学的管理专业知识在旅游企业管理上的应用及了解相关的旅游管理知识。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旅游管理案例导学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运用到旅游企业中来。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目的。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既掌握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又能够了解管理知识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管理知识在各种不同企业的运用能力,并可以大大开拓他们的视野。

二、案例教学在非旅游管理专业导学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非常适应非旅游管理专业导学课的教学特点,但如果采用不当,也会出现大量的问题。

(一)教学需求的差异性与教学案例内容的雷同性出现矛盾

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其对案例教学的需求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求案例内容尽量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得以用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希望案例内容尽量和企业配送物流相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则要求案例尽量是关于连锁旅游企业的分析等。如果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案例,不仅学生会感到针对性差,难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应当说,在非旅游管理专业的案例导学课教学中,对学生案例教学需求呈现出的差异性特点增大了教学的难度。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不同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相同的教案轮流使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就无法满足学生教学需求的差异性,从而无法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忽视“情景案例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性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中的案例一般源自于旅游经营管理活动中。情景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上课不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而是直接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学生通过大量的情景案例分析来了解并解决旅游企业的服务与管理问题。情景案例教学法的操作具有其特定的事件情景,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的目,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旅游服务与管理知识背景。

对于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知识非常欠缺,不能和旅游管理专业那样选取专业性情景案例。这决定了我们在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情景案例教学的方式,要求我们老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尽量与旅游企业管理相关,而不是与旅游活动管理情景案例。

三、非旅游管理专业导学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思考

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一书中曾将教师教学的专业特点概括为:“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性。”应当说,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导学课的学习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地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点,利用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

(一)教师在选择案例方面应更加适应学生的专业需求

案例教学法是从案例入手,并以案例为对象,以有关旅游管理现象为准绳,经过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因此案例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非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导学课的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对案例进行选择.

1、选择针对教学对象专业特点的案例

针对非旅游管理学生在对案例教学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教师必须不断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采用不同的案例,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对非专业课程的导学课教育改革的目的:“教与学――应该使大学生对职业活动领域有所准备,并按照相关课程设置传授给他们这一领域所需了解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以使其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及对此领域作出贡献。”因此,在案例选择上注重与学生自身的专业结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旅游相关案例相互衔接,融会贯通。

2、尽量选择旅游企业管理方面并相对容易理解和分析的案例

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不强,他们更注重于实用性,因此要求他们对于旅游管理知识过于专业的案例分析是不现实的,真实的并相对容易理解的案例可以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旅游企业的了解并容易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相关管理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比如选取迪斯尼乐园,希尔顿酒店,广之旅旅行社等大家比较熟悉的旅游企业作为背景案例。

3、尽量选择针对某一知识点的案例。

针对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针对特定知识点的案例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选取的案例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与市场营销管理结合等。

(二)非旅游管理专业导学课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

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导学课教师,大多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因此从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及案例选取上大都带有专业教学特点。但这种教学特点并不能完全适应非旅游管理专业,希望能够将旅游的基本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因此,作为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导学课的教师,不仅应精通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这样不仅在案例选择方面能够更适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同时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使案例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授课教师强调一些非纯旅游管理的知识,比如旅游企业时常出现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这完善了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行业相关企业管理知识的了解,体现了非旅游管理导学课的特色。同时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对旅游管理学生也是需要掌握的。旅游管理不再是一门可以自给自足的学科。

(三)充分认识案例导学教学的局限性,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仿真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和模拟的场所。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一般是围绕着旅游行业或岗位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可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相比,校外实训基地因更能提供系统的技能训练环境,其地位和作用更让人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旅游院校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签订实习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的场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施展才华的场所,又能为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活力,为旅游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以及技术管理上的困难,便于旅游企业发现和选拔人才。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发展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便于学校和旅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实训教学的计划能顺利开展,保证实训教学的规范化。多年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直是困扰着旅游管理专业向前发展的羁绊,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学校在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和维护上存在问题

1.学校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能力有限

学校从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教学目的和责任出发,多在努力地通过多种途径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例如大多酒店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酒店实习必须达半年以上,为了满足酒店和学生的要求,有的学校特意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将四年级上学期本应一个学期上完的课程安排半学期上完。但高校毕竟是教学科研单位,要走出象牙塔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多,特别是需要投入的经费多,投入的精力多,这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使得实训基地的数量严重不足。

2.学校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上没有计划,缺乏梯度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既要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运作规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在这些旅游企事业单位,因此,考虑到学生实践知识的掌握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旅游管理的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多样的,至少在旅行社、旅游景区及三星、四星、五星级饭店中都有实训基地。但很多院校对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实训I基地,要建几个、几种类型的实训基地,缺乏计划,考虑不周,他们大多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设置实训基地,有的与旅行社联络多,相应的旅行社实训基地就多一些,如果与饭店联络多,饭店的实训基地可能就有好几个。而且只要能和这些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不管他是规模大的旅行社还是小旅行社,还是五星级的饭店还是三星级饭店,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和多方面实践能力锻炼的需求,造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严重缺乏梯度。

3.学校对校外实训基地没有充分利用和维护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和维护历来是校方实习环节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因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虽然建立起一些实训基地,但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需要一两家旅行社或饭店、景区,其他的实训单位因院校长时间没有与他们联系,没有花时间和精力、经费去维护,自然也就缺乏热情没有音信了。

(二)旅游企业在为学生实习安排上存在问题

1.积极性不高

实训单位接受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到单位实习,实训单位既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大学生,也会影响到单位原有的工作流程的安排。一些实习单位虽然出于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或出于个人感情接收了学生实习,但仅把它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来应付,安排学生打打杂或干晾着,一两个月下来学生根本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2.实训安排的空间不够

虽然学校在选定实训单位时,与实训单位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训单位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实训单位的场所、规模发生了变化,限于办公条件的限制,留给实习学生的实习空间就很小。一些企业虽然理解大学生实习的重要性,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他们不敢放手让大学生在一些重要的岗位实习工作,害怕打扰他们既有的管理秩序和工作流程,而且担心商业秘密被泄露等原因,造成学生实习的空间很有限。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教师应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组织者,承担着指导教学实习的重任,教师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在旅游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大学旅游教育十分重视教师的实践经历,在教师的聘任上,拒绝缺乏实践经验空洞的理论家,要求有在实际部门工作的实践经历,对所教内容十分熟悉。但考察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旅游行业的实践经验,甚至部分教师的学术背景是非旅游和管理专业者。当他们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都很欠缺的情况下,当然无法圆满地担当起实训基地建设组织者和指导者的重任,也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一)学校提高认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高校要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培养目标上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优先考虑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努力培养出符合旅游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人才。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现代教育综合化的特色,应超越我国传统的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僵化模式,推出课堂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在有关课程的学时分配上,科学设置课堂教学和操作实习所占的比例。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学时分配上,课堂教学和操作实习各占一半,所有实习实践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观念,才能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真正下功夫,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二)实施校企合作,建立诚信合作和协调机制

校企合作就是指学校和相关企业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这种合作的模式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指导学生顺利掌握操作技巧;企业为学校提供对学生的需求信息,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企业委派某些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学校的客座教授,把行业中的新发

展、新业态、新问题带进课程中。当然校企合作是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下进行,学校如果一味希望企业无偿提供实训条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是无法长久下去。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为旅游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规划、市场调查、员工培训等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加强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使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要真正做到双赢、共同发展,还需建立良好的信誉与协调机制。首先旅游院校要与选定的实训基地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协议具体要涉及到事项安排及实训教学的目标,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满足实习要求的条件,为学生提供的实习生活补助等内容,双方都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履行自己的义务;其次旅游院校要与实训基地构建利益协调机制。虽然签订了双方合作的协议,但一旦双方人员变动、旅游企业转制等情况出现,就很难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稳定,必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例如可以建立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共同组成董事会的联合办学机制,董事会定期对学校的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培养与使用等问题做出决策,使教产结合实现更为实质性的合作,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也可以建立政府层面的学校企业协调机构,从战略角度调控促进校企合作、教产结合。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是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实习能进行切实有效的专业指导。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老师应做到:一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特别是对所授课程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要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运行能力;二是通过挂职锻炼和调研,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旅游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职业性等特性,没有在旅游企业工作和学习的亲身经历,教师很难在教学实践环节给学生以具体的启发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虽然实训基地会选派有实践经验、技术过硬的员工作为学生实习时的指导教师,但如果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旅游企业完全缺乏感性认识,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示范,会直接影响学生上岗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清德,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学刊,2003(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