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消防管理

社区消防管理

社区消防管理

社区消防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区;消防管理; 专职消防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city economy, community fire safety work is urgent for the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fire significance, and through field community fire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community fire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fire control work, for a discussion on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ire infrastructure, community norms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system and full-time fire brigade of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fire management mod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community; fire management; full-time fire brigade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社区消防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在新《消防法》特别规定了单位、公民都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单位着不着火,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自身,而不是政府,也不是公安消防部门,关键是靠单位平时做好消防工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消防法》特别规定了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度。公民是消防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公民在取得更多的权利和义务后能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虽然消防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如果只是出现“自扫门前雪”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我们所愿看到的所以社区里的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将是非常重要的。

2 社区消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职权分配不明确管理存在混乱

社区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但作为在社区消防中起着较为重要角色的的物业是以一种服务性行业给与定位的。这就与消防的强制性有所出入。服务业作为一个贯彻这客户就是上帝的行业,对于客户‘不能骂不能打’只能给予建议。这种情况使很多消防整改方面工作上有着很大的障碍和困难。工作运行机制整体不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往往注重抓具体工作的落实,而忽视社区消防规定的制定和消防规划的完善等工作,对全局性工作的把握和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的工作增多,未能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派出所、社区、物业、业主之间也有类似问题。由于缺乏沟通协调,时常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使消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同时,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不能满足管理范围内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缺乏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市民消防意识淡薄,对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不接受、不支持,听之任之的是管理最大的阻碍。

2.2消防硬件设施

消防硬件设施不够完备, 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 后天失修失管问题严重。很多建筑在完成消防检收时消防设备都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没有人员去检修加上社区内人为的损坏。物业对消防的投入长期处于够用就好的态度。使很多的消防设备,器材长期处于“花瓶”的状态。出现火灾后不免会出现人员到位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2.3人力资源不足

社区消防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社区消防管理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社区物业管理员。其中基层派出所的警力本身已经严重不足, 在完成本职业务后, 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社区消防工作, 而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身兼数职且又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和专业素质。最后是社区的物业管理员, 他们既不熟悉消防法律法规也不知道消防的技术要求, 在消防检查中根本发现不了火灾隐患, 更不能有效地消除火灾隐患。

3 社区消防管理模式构建

3.1社区消防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

3.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社区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应该从政府出发,为加强对社区消防工作的领导,应成立社区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消防工作安全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消防联络员制度,消防宣传教育制度,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和器材维护保养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和消防安全奖惩制度及居民防火公约等,根据当地情况定制具有针对性的规则。管理部署到每一个单位集体,明确每个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安全负责人。具体到每一块区域保障到每块区域都有人管,都有人负责,形成自上而下的消防工作网络。

3.1.2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首先要健全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明确一名领导分管社区消防工作。要成立相应的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制定社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消防工作会议,指导好各单位开展消防管理工作,与辖区单位签订防火安全责任状。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具体部署、实施单位应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工作,遇到问题且自己没有办法解决时需及时和相关部门沟通。加强对民众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消防是自己的事从而让他们加入到管理的环节中来,配合相关人员的工作使管理可以有效,高效的进行。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构筑成支撑社区抗御火灾的自救网和防护网。社区内的很多消防设备应有专人负责,消防设备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很多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很多“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不能胜任的,这些工作可以通过社区或物业管理公司外包到一些专业的消防公司。让他们长期定期的去对社区内的消防设备负责。

3.2建立社区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领导组织

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 目的是扫除人民群众思想认识上的荒漠, 提高人民群众防火安全的主体意识, 这是治本之策。城市社区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和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消防宣传活动。一是要开展消防宣传阵地建设, 在社区内设立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消防宣传橱窗、“消防画廊”, 在居民楼道设置消防警示牌等, 营造消防宣传氛围。二是要利用现有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 如社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等, 增加消防内容, 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三是要根据季节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如举办夏季消防科普纳凉晚会、社区居民消防文艺汇演、假期少年消防教育, 定期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等, 使消防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四是要充分发挥消防站对外开放的作用, 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住宅区的管理单位要组织群众定期到消防站参观, 开展火场逃生和灭火训练, 增进对消防知识的了解, 使消防宣传贴近群众, 贴近生活, 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消防安全素质。五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的教育示范作用,从学生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养成自己注意消防安全的良好习惯。

3.3社区义务消防队的建设

义务消防队代表消防进社区"形象工程"的专、兼职消防队伍,在防火、灭火方面一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势必弱化。所以社区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是社区消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消防作为现在物业工作的块之一已经明确的安排进了物业管理工作的日程里。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就是作为物业经营企业对消防的资金投入和平时工作始终把持在一个过关就好的准则上。他们在消防工作上的对象已经错位到消防局和一些相关检查部门。工作定位不是怎么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和扑救火灾方面的事情而是怎么应付过消防部门的定期检查。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通点,但把这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更加准确的定位才是消防这一重要领域所需要的。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肯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消防作为一个没有明显回报的投资项目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比如在销售环节上很多顾客也许会对卫生安保等方面提出具体问题或要求。但在消防方面只要你基础设施到位很少人回去细究。政府在社区培养专职消防员的工作上应给与方便,如让消防队的骨干力量对专职消防员们进行短期有针对性的培训。作为物业企业在招募相关工作人员时可针对性的招收一些从消防队退下来的退伍官兵。

4.结束语

通过开展城市社区消防建设,即解决了因消防部门警力少任务重,想抓有无精力去抓的困境,又能让社会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到城市工作中去。要更好的开展这群众性极强工作需要的是更加规范的管理,政府机关在其中应起到指导和补助的作用。社区居委会应根据本社区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赏罚政策,物业等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具备更加专业的监管扑救技术和责任心。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更好的开展工作,真正使社区在维护消防安全中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10.28

[2]刘新力消防工作责任制和消防管理与防范全书(M) 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3]东方石城市社区消防建设的思考(J)浙江消防 2002.9

[4]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管理(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5]孙彦松 社区消防管理探讨 (1994-2009)[DB/OL]中国知网

[6]顾正佐 社区消防工作我之见 (J)科技资讯 2007 NO.17

[7]周伟华 韩全永 社区作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好不好 (J) 社区 2004.9

社区消防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 社区消防 安全管理

一、当前社区和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安全通道不畅通。新建小区采用封闭式管理,除主要入口外,不少消防车道的出入口被封堵、锁闭。有的为了住宅小区符合环境安静的要求,阻止各种车辆进入小区噪声扰民,将小区入口处的通道人为地设置路桩、栅栏;有些小区内的建筑物因隶属于不同的使用单位,这些单位又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用围墙等圈起来,形成小区内又有小区,使消防车无法迅速到达起火部位。

(二)消防给水系统不完善。有些小区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室外消防管网没有形成环状,消火栓数量不够,位置布局不合理,供水管管径过小,压力偏低,并有被损坏和埋压圈占现象。

(三)消防设施器材不健全。有的物业管理单位甚至连最基本的消防桶、沙箱、铁锹、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都未配置;有的对器材缺乏保养,形同虚设。

(四)私搭乱建现象突出。这些搭建的简易小房大多耐火等级不高,并且造成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被阻塞。有些小区内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房又被出租给了一些外来打工或经商的人员,这些人员成分复杂,消防安全意识不高,有些还成为经商者的临时仓库,这些都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五)重防盗轻防火思想严重。大部分社区设置了综治办公室,但多数重治安防盗,没有很好地介入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工作趋于重防盗轻防火。

(六)义务消防组织不完善。相当一部分新建社区、由于管理机制体制等原因,小区还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其实施细则建立义务消防组织。

二、物业小区存在隐患的主要问题根源

(一)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物业管理涉及开发建设单位、业户、公安、社区委员会及城市管理的多层面,他们之间的诸多权利义务关系不清,致使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相关主体间的法律责任不清。如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火灾、偷盗等事件物业管理单位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目前司法机关在调解和判决时还缺乏法律依据。

(二)建设单位和管理机构划分不明确。有大部分物业管理单位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的,这种体制决定了物业管理从属于、依附于、受制于房地产开发,重销售、轻管理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在规划、设计等方面留下深重的多层面的问题,加之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体制上的种种弊端,使消防安全隐患剧增。

(三)重效益轻安全仍是制约消防工作的瓶颈因素。一些开发商受利益驱使在与业户签订购销合同时,有意把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条款弄得模棱两可、模糊不清,对小区内消火栓的设置等硬件设施尽量做到能少则少,甚至可有可无。为减少开支,精减人力,物业公司消防管理人才短缺。现有人员身兼多职,素质低下,保安大多属于临时雇用性质,消防安全的意识与技能差。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与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对策

(一)把好火灾隐患源头关。加强政府调控,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应针对不同建筑的火灾特点,依据有关消防规范,搞好建筑防火设计。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要严格审核验收,对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工程不予批准和验收。

(二)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将公安消防、城建、文化、教育、城管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联为一体,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划清责任,形成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消防管理防护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要随着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不断制定、修改、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

(三)发展专业化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扶持独立经营、拥有专业人才队伍、具备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的物业管理企业,并引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充分发挥行政监督职能,引导其合法、规范经营。督促物业管理单位建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使物业管理人员增强消防安全观念,树立起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要保证建成小区内各类固定消防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完整有效并定期维护保养,一但出现火灾,物业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扑救火灾。

(四)坚持社区消防安全的群防群治。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建立集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于一体的新机制。建立业主委员会制度,将消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使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向物业管理单位提出意见建议。由社区委员会牵头,组建热心消防事业的城镇低保人员、下岗职工、人员参加的社区消防巡逻队,形成坚强有力的民间组织。负责对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居民楼内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随时制止各种消防违法违章行为。

(五)严把日常的监督检查关。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公安派出所应经常深入到社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完善消防设施、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对于存在的乱搭乱建、通道不畅、设施不全等火险隐患,责令有关部门、有关人员限期整改。根据社区消防安全的特点,搞好灭火预案的制定,定期开展灭火演练。

社区消防管理范文第3篇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的消防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消防体系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问题体现的较为突出。首先,城市布局不合理,急需整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使用功能的转变,以及部分地区缺乏超前的、统一的消防发展总体规划,导致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区混乱,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城中城”、“城中镇”、“城中村”等大量存在,留下了大量的消防隐患。其次是消防站点严重缺乏,数量不够,功能不全。由于消防站的建设速度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大多数地区消防站点严重缺乏,消防站有效责任区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7平方公里的要求,不能在5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边缘,并且消防站装备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项消防工作的开展。另外市政消防设施匮乏,不健全。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一些地区市政消防水源的建设未能满足消防供水需求,从而导致供水水源缺乏,使消防供水系统缺乏安全性、可靠性。还有就是消防宣传工作相对滞后。社会上部分人对消防宣传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消防宣传可有可无,做消防宣传只是做表面文章,不能把消防宣传摆在突出的位置。消防宣传缺乏足够的资金,宣传设备和人员数量未能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宣传需求。

二、当前农村、社区火灾的规律和特点

(一)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由于大部分农村、社区还处在落后的生产关系中,虽不是刀耕火种,但也存在大量使用明火的情况时候。尤其是夏收打碾期间,麦场出入人员频繁,成年男子吸烟,乱扔烟头;小孩带火种入场,好奇玩火;打碾机械排气管喷火星,电气设备打火花;还有外部飞火及雷电等,都是造成火灾的原因。

(二)建筑布局不合理,房屋耐火等级低

由于缺少统一的消防规划,农村、社区房屋建筑随意性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没有留出消防通道和防火隔离带。加之房屋耐火等级低,结构简易,抗火能力差。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村、社区绝大数为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房屋。

(三)燃烧速度快,容易火烧连营

草堆或房前屋后堆放的可燃物长期在外风吹日晒,燃点低。土木或砖木结构房屋属于四级耐火等级,它的耐火极限一般在0.5-1.0h之间。从燃烧分布的情况看,草堆纵横密布,紧靠相连,且靠近房屋;村民住宅建筑物随意修建,防火间距达不到要求,一旦起火就会很快蔓延,极易形成火烧连营。

(四)灭火救援困难,火灾成灾率高

多数农村、社区水源缺少,消防设施匮乏。火灾发生后没有自救能力,当城里的消防队赶到火场时,多数火灾已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已经失去灭火救援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夏季草堆火灾,草堆之间无空间,消防车难以靠近,难以扑救。“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把火回到解放前”。

三、新型农村、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部分乡镇、街道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往往是只考虑了发展经济、创造投资环境,而忽视或轻视消防安全,导致没有审批就建设、没有验收就投入使用的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消防道路、消防水源、安全疏散、耐火等级等一些消防安全先天不足问题,遗留许多火灾隐患,再加上管理措施不落实,直接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乡镇领导对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认识。村(社区)两委没有把消防安全责任制纳入政务建设之中,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消防工作,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造成责任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

(三)监督管理不到位

现在的消防监督管理主力军还是消防部门和各基层派出所,但由于受编制影响,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人员少,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加之经济形势决定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城市,从而使农村、社区的消防工作出现漏洞,在日常的监督检查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在一定程度上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影响。

(四)经费投入不到位

由于经济落后,各级政府未将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导致消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农村、社区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历史“欠帐”较多,绝大多数农村、社区处于追求基本满足吃穿的农业初级阶段,仅有的经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正常开展农村、社区消防工作、配备消防基础设施等问题。

(五)宣传培训不到位

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多是由消防部门一家在组织推动,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消防宣传职责缺位、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不强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村、社区“两委”很少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新闻媒体报道火灾事故的多,普及消防知识的少。从消防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来看,或是枯燥无味不能吸引民众,或是超出村民的接受能力范围,宣传教育效果不佳。从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来看,焚烧秸杆、烧荒、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和使用柴草做饭取暖、随意动用明火、乱拉乱接电线、燃放鞭炮、焚纸祭祖等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年青人大量进城后,广大农村、社区剩下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小孩疏于教育与管理,发生火灾后往往他们不懂得如何报警和逃生自救。

四、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抓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要重点解决农村消防意识淡薄、消防责任制不落实、宣传不到位、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

(一)政府主导,实现常态管理

一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推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提高对农村、社区城镇化进程中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完善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组织网络,把一般化的消防工作拓展到乡镇、农村(社区)、家家户户,从而形成“县、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村(居)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居)办企业、个体商户、村(居)民代表齐参与、共同管理”的三级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二是科学安排消防布局。采取政府规划、政策支持、主动引导和财政扶助的方法,将村(居)民住宅和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建设、消防通道纳入、消防经费投入纳入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中,做到同时立项、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三是落实火灾事故问责制度。各县(市、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政务督察内容,凡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由各县(市、区)政府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发生火灾所在乡镇政府消防工作履职情况进行调查,凡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二)加大投入,实现主动管理

第一是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本着“缺什么,添什么”,“欠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照城镇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达标工作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建设资金。按国家标准要求,加快建成区内消火栓的设置和建设,并将消火栓建设与老城区拆迁、道路拓宽和新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第二是发展多形式消防队伍。在公安现役警力编制紧张的情况,按照“专群结合、整合资源、一队多能、覆盖城乡”的原则,大力推进各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依托农村现有治安巡防队伍,加强消防业务培训,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治安巡防内容,加大资金投入,建成配有机动泵、水带、水枪和专兼职人员的志愿消防队,有效承担扑救初起火灾任务。同时,广泛发展义务消防组织,最大限度地拓展基层消防力量的覆盖面;第三是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立起来后,应遵循“建得起、养得住、用得上”的标准,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财力增长情况同步增长。同时,要拓展农村、社区消防经费投入渠道,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消防建设,鼓励社会捐助消防公益事业,多渠道增加投入。

(三)部门联动,实现联动管理

社区消防管理范文第4篇

据考证,人类用火最早的历史是在我国的元谋人和西候度人,距今大约170-180万年。人类学会用火,是跨入文明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消防”一词,是在我国清代光绪年间才出现的。中国历史上一般将同火灾作斗争称之为“火政”或“火禁”,防火与救火等。20世纪初,“消防”一词从日本引进我国,曾经泛指消灭与预防火灾、水灾等灾害,后来,约定成俗,“消防”一词才具有现在“火灾消防”的特定含意。而“社区消防”这个概念的产生是由于1986年民政部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同时,把社区消防作为社区服务项目之一也推进了千家万户。如今,社区消防安全现在已经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如何通过社区这一有效载休,发挥群众消防组织的作用,实现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无缝隙"覆盖,形成社区消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人们生存环境需要和现代城市发展的火灾预防及救助体系,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和城市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推动城市的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已成为当前消防工作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环境现代化、家庭设施电气化、家庭装潢高档化、家庭生活燃气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社区消防安全的管理、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已远远跟不上居民家庭的快速变化,致使居民家庭火灾持续高发。据统计,1990至1999年,仅上海市共发生居民火灾10953起,死亡327人,伤40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84.6万元。火灾起数、死亡人数、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市火灾总数的36.3%、63.2%、38.3%和15.4%。由此可见,居民火灾占相当大的比重。自从2000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各地普遍建立社区居委会,形成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把消防建设列入社区建设之中,建立起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消防管理和服务网络,是新形势下社区消防工作的新模式。

一、社区消防的特点和意义

(一)新形势下社区消防工作的特点

1、社区自主性。目前,社区建设是以居民委员会辖区为基本单元开展的,其基本特征是让社区居民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居民委员会可以利用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按照群众的意愿自主发展,按国家政策法规做好相关工作,为依法行政、落实管理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国家管理与基层社会的良性互动。所以,公安消防机构在开展社区消防工作时,必须树立群众自治理念,依靠社区群众,尊重群众意愿,重视和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把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社区消防功能,作为做好社区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

2、政府指导性。作为政府机构的公安消防机构,随着社区消防工作的迅速发展,引起公安消防机构在社区消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公安消防机构不再扮演包办、管理的领导角色,而是处于指导、协助、服务社区消防建设的地位。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在社区消防建设中既要看到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发展方向是消防工作自治,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避免短期行为,又要防止片面强调社区自治,单纯认为社区消防工作是社区的事情,社区居民愿意怎么搞就怎么搞,不积极履行推动和参与社区消防建设的职能。

3、工作群众性。社区建设作为我国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其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单位的积极性,依靠自身力量,对社区公共事务实施自我管理。而这一目标也正是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内涵所在,即组织和动员社区单位、群众广泛参与,挖掘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力量,自己管理自己的消防事务,维护消防安全,实现社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本质特征仍然是群防群治。

(二)推进社区消防的重要意义

1、建立社区消防安全体系是配合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的需要。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标志,它反映出国民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变化规律。据国家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我国城市发展进程迅速,2001年底全国有城市688个,城市人口39590万人,城市面积832817.

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2.9%(上述数字不包括建制镇和集镇)。根据中国科学院与民政部"中国城市预测与规划"课题研究组研究预测,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为42%左右,今后10年我国每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0.8-1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万以上,我国城市化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其中沿海多数地方的城市化水平高达50%-60%,而西部大多数省区城市化水平将保持在30%-40%之间。我国城市的建设和改革适应了社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城市住宅小区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社区的发展。由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单位而组成的、居住在同一社区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开展消防工作,积极适应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特点,建立全新的、真正大众化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性化的大消防的格局,是各级消防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2、立足社区开展消防工作,是适应当今世界消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需要。适应国际社会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努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我们探索和拓展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新领域提供了契机。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建立完善的社区消防安全体系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贯做法,也是其社区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城市社区消防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也是我国社区消防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如在日本,社区建立了完善的防灾体系,不仅有完备的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和器材,而且社区消防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他们在社区和市民中倡导"自己居住的地方应由自己来保护"的理念,以及社区消防宣传、防灾、救灾体验和演习、消防纪念和表彰大会、消防志愿者活动等,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防灾、救灾事业,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消防安全环境。这些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符合社会发展的主题,代表着当今城市社区消防建设和发展的潮流。因此,重视社区消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区消防安全环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社区消防管理经验,是适应当今世界消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需要,符合我国加入WTO后社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潮流。

3、推进社区消防工作是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城市社区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前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民对人身安全和家庭财产防火越来越重视,人们希望远离火灾,而消防安全又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需要帮助的问题,以社区为依托,以"火灾发生少"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强化城市基层消防工作,明确社区消防管理和服务职能,帮助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消防问题,发展社区消防文化,建立安全稳定的社区消防安全新秩序,实行社区消防自治,做到消防安全人人参与,可以及时消防火灾隐患,最大限度地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为安全生存的空间提供有力保障,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健康的发展的目的。

二、社区消防管理的模式以及存在不足

(一)社区消防的管理模式

根据社区管理活动中主体角色不同,可以将社区消防管理分成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市场主导型管理模式、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四种类型。

1、企业主导型消防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对社区内各种基础性设施享有所有权,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下,企业直接或间接行使社区消防管理职能的管理模式,企业主导型社区消防管理模式是典型的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在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社区消防。然后,企业对社区消防进行管理。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是企业对社区消防实行直线管理,融社区消防设施建设管理、消防宣传教育服务于一体,由企业房产、保卫、宣传等有关部门实施统一管理,对社区内消防设施器材安装、配备、维修、管理、使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社区内的各项消防事务实施一条龙服务,政府、社会、市场在单位社区内消防管理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社区消防的各项活动基本上由企业包办。

2、政府主导型消防管理模式。这种社区消防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主要是以市辖区人民政府下派的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在居委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种社区消防主体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对社区的消防设施器材安装、配备、维修、管理、使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各项消防事务进行管理。上海市人大1997年1月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规定了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①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②举办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活动,普及科学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③开展绿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维护社区整洁,优化生活环境;④健全治安防范网络,创建安定社会秩序;⑤其他社区建设工作。因社区消防是社区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从法律上确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的政府主导型社区消防管理模式的地位。

3、市场主导型消防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又可称“物业管理模式”。它是在城市综合开发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以下内容:⑴由物业管理部门依照法规、合同对统一规划开发的新建设住宅小区的各类消防设施器材,以经营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向居住人提供多方面的消防服务。⑵小区消防管理通常采用签订消防承包责任书和承诺的方式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岗位管理人员身上。⑶对住宅小区中消防方面的社会管理、行政管理职能由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消防等有关方面配合进行。

4、社会主导型消防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可称自治模式,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非政府组织、新经济组织、企业、个人)一起,共同参与社区消防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的消防管理模式。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内的基层民主形式.在社区中以居委会为核心,挖掘社区中各项潜在的消防资源,共同建设社区消防,为社区的消防建设服务。社区内的各项社区消防事务由社区居委会及其他成员按社区的各项规则办理,社区消防的管理经费由社区成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国家对社区消防事务的管理,以社区内各种组织、团体等为载体,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从宏观上对社区消防的工作进行指导,引导社区消防建设和发展。

(二)社区消防存在的不足

纵观各类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其共同存在的不足有:

1、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里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几乎是空白和消防宣传教育的不到位,人们对消防的了解,只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和单位的安全培训。因此,社区居民的整体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防自救的能力差,有的居民对消防一无所知,不会使用任何灭火器材,缺乏在火灾情况下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甚至不知道消防队是干什么的,火警电话是多少。社区居民对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也不接受、不支持,听之任之,阻碍了消防进社区持续发展。有的社区从领导到居民,他们对“消防进社区”活动的目的、意义不够明确,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社区消防建设中,这些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不够高,认为那是消防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你上头要我干啥就干啥,大家跟“风”行事。这种表面上“热闹”的现象,事实上只能是“昙花一现”。到头来,各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精力、人力乃至财力得到的结果,必然是“雷声大”而“雨点小”,社区消防工作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另外社区消防宣传教育资金落实困难也是制约社区消防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各街道办事处,在消防宣传教育资金上可谓捉襟见肘,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往往只能是走过场,搞形式,社区居民受到的教育不多,效果不大。

2、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一是现有的《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等,都只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了笼统的规定,而对社区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等均未明确,所以从法律角度而言,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的难度。正缘于此,消防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这在市、区两级都基本得到了积极有效的贯彻落实,而在街道和社区一级,由于缺乏专门的消防机构具体操作,组织上没有了保证。大部分社区在消防安全管理上,都是通过签订“乡规”、“民约”等形式,与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等建立协调关系,共同做好消防工作。采用这样的体制和方法管理消防,用一时可能有效,但长此以往,没有了规矩势必难成“方圆”,使社区消防建设要么停滞不前,要么流于形式成“花瓶”,起不到“保一方平安”的实际作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虽然规定了居民住宅区地物业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如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畅通,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等等,但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各地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致使该规定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的操作性不强。例如物业管理单位如果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应受到怎样的处罚,由谁来处罚以及如果居民区没有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由谁来管理等等问题均不明确。二是《消防法》对于建立社会消防管理体系缺乏宏观整体制约和保障,不利于社会消防管理机制的长效建立。《消防法》虽然明确由各级人民政府在消防工作中负责,也规定了教育、劳动、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主管部门在消防工作中的法定职责,但是缺少有效的整体制约和保障机制,各行政主管部门实际操作中也是按照本部门相关基本法律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执法。同时,《消防法》设定的法律义务,不能有效地与其他法律进行配合,其他的法律也没有相应的消防规定,这样不利于纠正人们惯常认为的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的传统思维模式,消防部门既要向政府争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部队装备建设投入,又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处理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审批前置等诸多问题,更要承担着对社会面的监督管理职责,工作被动。

3、社区消防工作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社区体制改革后,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转化为社会服务职能,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不少社区没有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的内容,仍然依靠上级会议、通知等行政命令开展工作,注重工作的突击性,忽视工作的连续性,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长效管理措施。譬如消防宣传工作,有的社区仅在“安全月”、“119消防宣传日”期间开展几次活动,没有将消防宣传纳入社区教育等日常性基础工作。二是工作运行机制整体还不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往往注重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忽视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消防规划的完善等工作,对全局性工作的把握和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具体工作增多,未能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派出所、社区、物业公司、业主之间也有类似问题,由于缺乏沟通协调,时常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使消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部分社区居委会没有将消防组织网络建设延伸到居民小组、楼道、经营单位,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消防安全责任制,责任职责不能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居民家庭,使得社区自身在管理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自主性,各级消防安全职责还不够明确,直接影响到消防工作的有效落实,而社区消防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往往沿袭了以前的保安人员工作体制,不要说怎么去定期维护、检测、操作消防设施,有些管理人员竟连灭火器的使用和判断是否过期都不知道,加之没有明确的奖励机制,难以将消防安全管理经常化,制度化。此外,公安派出所在对社区业主实施消防监督的过程中,由于社区民警承担着专项治理、治安防范等大量工作,在社区工作的时间一般很难达到规定要求,同时由于重罚轻奖的考核机制,使社区民警对消防执法的积极性不高,与严格执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4、社区消防基础建设薄弱。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许多场所的消防设计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设计人员只是一味地根据甲方要求的建筑布局、设想来设计,并未考虑消防安全。有些建筑施工中标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资质,便挂靠其它有资质的单位,而施工仍然是原班人马,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二是社区消防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在城区内规划的新建社区的消防基础设施还比较完善,而且消防安全管理上也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但是经济落后的老城区社区消防建设“先天不足”,电器线路老化、消防水源缺乏、乱搭乱建、占用消防通道、群众消防意识淡薄等现象十分普遍,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大多数社区灭火器材等设施配置较少,少数社区即使配置了,也是量少质差,甚至失效过期;有些社区尽管安装了室内消火栓,但水带、水枪没有配备到位,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形同虚设,毫无作用。硬件设施的缺乏和保管不当,一旦发生火灾,就难以进行火灾初期的有效扑救。在如有的社区为便于管理,禁止机动车辆随意进入,便在社区入口安上铁栅栏、石礅等,只能让行人通过,机动车辆不得进入。从而在万一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消防车也不能顺利进入社区内部,进行扑救。此外,社区内的一些菜市场、小地摊、书报亭、修车摊等也见缝插针,占用着消防通道。社区内的建筑一般都是一个单元一个疏散楼梯,对于每一户居民来讲特别是在六层及六层以下的单元或住宅中,只有唯一的一个疏散楼梯,一个安全出口。而有的居民经常将家中的自行车、破旧家具、纸箱等堆放在楼梯间和通道上,甚至在通道上搭盖厨房、储藏室,严重占用了疏散楼梯。

如果底层住户发生火灾,楼上各层人员将难以从疏散楼梯顺利疏散。再者现在许多居民为了家中防盗,在门窗上均安装了比较坚固的防盗门和铁栏杆,这样既不利于安全疏散,也不利于消防人员进行火灾扑救。有的社区由于规模小、开发早,根本未设置一只室外消火栓。住宅楼特别是七层以下单元式住宅、六层以下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根本没有任何室内消防设施和器材。即使是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和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以及底部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了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但由于开发公司或物业管理部门对此疏于管理,不按照维修、检测、保养,再加上居民的挪用,不法分子的盗窃等原因,使住宅楼内消防设施损坏丢失严重,绝大部分都不能正常使用。此外,由于居民的消防意识薄弱,几乎没有居民家庭中配有小型灭火器材。从而导致了整个社区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地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极易使小火酿成火灾。三是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导致消防设施维护管理难以为继。由于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运作机制不规范、整体水平低等原因,物管费收缴率低,用于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上的更是屈指可数,部分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生存危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更是举步维艰,造成消防设施失管失修问题严重。部分社区消火栓损坏、消防器材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物业管理公司对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积极性不高,投入较少。部分经营较好的物业的消防设施维护费主要依靠政府拨一点、社区筹一点、共建单位出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而部分长期亏损的物业公司消防设施维护费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补贴,房产开发公司出资的目的是从售房的实际需要出发的,社区内住房一旦售完,开发公司势必停止补贴,因此物业公司无法长期保证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的落实,这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火灾扑救。

三、做好社区消防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以广泛深入的消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一是建立社区消防宣传网络社区消防宣传工作,应在已有社区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消防宣传网络。社区消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社区消防宣传活动的开展。只有依托这种完善的社区消防管理网络,才能使社区消防宣传工作的全面开展得以实现。二是建立社区消防宣传阵地。每个社区要在人员集中或休闲场所建立消防宣传栏,有条件的可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中心”、消防画廊、消防公益广告栏,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消防文体娱乐活动。各社区可借助社区内的人文景观、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要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与此同时,各社区可将对外开放的消防站作为重要的消防宣传教育阵地之一,组织群众定期到消防站参观、体验消防生活,接受消防教育。各社区领导机构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增强新闻单位对社区消防宣传的关注力度,在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消防宣传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消防意识,通过消防宣传阵地,在社区营造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社区内应普遍设立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消防宣传橱窗、消防画廊等,统一在每个居民楼道设置“119”消防警示牌。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场所和有线广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社区应在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社区报刊中增加消防方面的内容;在公共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室、消防画廊等;在每个居民楼道设置警示牌、居民防火公约;设置消防宣传教育室,提供各种消防法规、书籍和画册供群众阅读,定期播放消防安全VCD宣传片;利用社区培训家庭防火员,发行《社区消防安全简报》;社区志愿消防巡逻人员每天早晚鸣响防火警示笛,提醒居民关闭“三源”(电源、气源、火源),防止火灾。各社区在寒暑假期间应组织少年儿童进行防火教育,召集老弱病残人员向其讲授防火常识,举办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艺汇演,结合季节火灾特点和重大节日,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社区广场等现有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喜闻乐见的消防宣传活动,将消防知识融入其中,做到寓教于乐。公安消防机构也要加大社区消防宣传力度。消防站应对社会开放,定期接纳社区群众进行参观,开展火场逃生训练,使其增强对消防知识的了解。公安消防部门还可以开通消防热线,随时接待群众的消防投拆和消防咨询,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消防宣传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是提高物业人员的消防技能.对社区内物业的相关人员要进行专门的集中培训,使之更多地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扑救与组织施救技能,提高对社区内公共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保养技能,能够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的技术认证考试来规范和保证社区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上海市就充分发挥上海消防学校的固有资源,对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化学危险品“三员”、公众聚集场所经营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专业培训,两年内共计培训各类人员8万多人,大大提高了消防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另外,建议社区内的单位和家庭参加火灾保险,以提高其抗御灾害的能力。

(二)加快保障社区消防安全及消防事业发展的法规建设。

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居民社区物业管理单位的消防管理职责,填补了长期居民社区消防工作无人管理的空白,但还没有统一的社区建设国家消防安全标准,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效果仍然参差不齐,使城市居民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很难进入标准化,法制化轨道。因此,针对社区消防法治不健全,应尽快制定出高质量、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与《消防法》衔接配套的社区消防法规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可根据《消防法》出台相应的规定,逐步使社区消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对相关职能部门、公安消防机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派出所和居民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要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要明确民政、城建、工商、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根据社区消防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负有建设、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明确公安派出所实行责任区民警包片负责制,督促辖区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履行消防职责、开展防火检查,切实发挥公安派出所的监督作用;明确消防处(科)要加强社区消防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对社区内的单位实行抽查,消除火灾隐患;明确规定辖区消防中队要做好消防站开放工作,对辖区内单位、居民住宅区底数清、情况明,制定灭火预案并实施演练;明确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将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制定社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社区消防工作会议;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与驻区单位签订防火安全责任状等;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制定防火公约,定期对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住宅楼院及消防通道开展防火检查,对辖区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等。特别是当因其不履行其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时,应处以什么样的处罚要有较详细地规定。并根据社区的规模、性质,特别是针对新建社区和老城区的特点,分层次对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车库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等制定相应的规定,《规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宜过细,既要有普遍性,又要灵活性。对新建社区消防软硬件建设要坚持高标准,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把实现规范化管理作为这类社区消防安全的主要目标;对老城区以及未实施物业管理的社区,重点从软件上下功夫,突出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对车库等配套设施不健全的老城区和建设相对较晚的社区,在政府未统一规划建设停车场的情况下,可会同城管、“创建办”等部门,利用小区空地,采取划线管理的临时措施,保证消防车通道畅通。如上海就根据建设部、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召开的济南会议精神,在立足本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消防工作的意见》、《社区消防工作建设标准》《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建立社区消防工作三级网络、推进“八个一”工程和强化消防工作责任制为重点,确定了五年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目标,并在03年内及时总结和推广了黄浦、长宁等区试点工作经验,实现全市100%的社区消防工作达标.

在单独制定《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将消防安全纳入社区其他管理规定中。社区自身也要建立、健全具体的社区消防工作制度、消防联席会议制度、消防宣传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等。建立社区消防档案,对社区单位、住宅小区、重点辖区分别登记、造册建档,实现社区消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另外,在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的指导下,还可以编写《社区消防工作指南》、《社区消防工作手册》等,用于指导社区的消防实践工作。

(三)要从源头上建章立制,进一步细化规范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消防工作制度落实到位,主要是加强社区消防的制度建设,明确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办公室、警务室等机构及社区消防安全责任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人等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和落实社区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工作例会、宣传教育、防火巡查检查与火灾隐患整改、消防设施管理、火灾扑救等制度,规范社区消防管理。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组织召集不少于一次的年度社区消防工作会议;社区每年与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和居民住户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推动社区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以居委会为依托,社区单位、行业部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消防工作运作机制。主要是建立如下机制:

1、互动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社区之间要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工作关系。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履行其管理职能时,与被管理者一般都是单向互动,即定期向被管理者下发文件、传达指示,公布信息,这种单向的互动能使被管理者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倾向和政策动态。但社区消防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只有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没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就可能会出现偏差,同时单向的信息流通也不利于社区消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制定定期走访制度,或者定期、不定期地与社区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共同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工作。

2、服务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促进管理,增强社区消防建设的活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可为社区消防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政策服务、协调服务、引导服务、宣传服务。一是政策服务,即制定出台规章制度,为社区消防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支持社区依靠自身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火灾事故防范功能,解决社区消防安全问题,为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二是协调服务,即发挥职能作用,帮助其完善组织建设,实现责、权一致,积极帮助解决社区消防建设中遇到的现实困难,使其充分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帮助社区健全各类消防组织,主要应建好“四张网”:一要建好组织管理网。通过颁发消防责任任命书、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构建社区、居民小组、楼道三级管理网络,负责社区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同时,明确物业管理部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责任和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二要建好自救网。把社区义务消防组织建设作为扑救社区初起火灾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发展,组织妇女、物业管理人员、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经营业主等常备力量,定期开展灭火演练,提高社区扑救火灾的能力。三要建好防护网。在发挥社区保安作用的基础上,把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共青团员等骨干力量组织起来,建立消防志愿巡逻队、义务值勤队,增加消防巡查密度,进一步严密火灾防护网络。四要建好监控网。通过采取加大返还罚款额比例的措施,调动派出所、社区民警做好社区消防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依法强化对社区业主的消防监控。同时,在社区保洁员、收费员等服务人员中建立松散型的流动消防监控网,使其成为安全防范的“耳目”,派出所定期组织活动,了解掌握社区治安、消防动态,形成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立体组织网络,夯实社区消防工作基础;三是引导服务,即引导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整合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消防建设;四是宣传服务,即社区消防建设要通过社区居民自治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必须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消防建设。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着重宣传社区消防建设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还可以举办“社区消防建设义务服务日”等活动,为社区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扩大影响,进一步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工作。

3、监督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充分履行监督职责,是社区消防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监督可分为法律监督和过程监督。一是法律监督,即社区消防建设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要监督社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二是过程监督,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参与社区消防建设的重大活动,定期到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社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和情况反映,了解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督促落实政府有关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任务。

4、激励机制。社区消防建设具有自主性、社会性和群众性,为发挥社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区三方面都要运用激励手段来推动和鼓励社区消防工作。可采取目标激励、精神与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三种方法。一是目标激励,即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各地积极开展社区消防建设各项活动的内在动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帮助社区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推动社区消防建设的进程;二是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即要及时总结社区消防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定期总结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区,有条件的可适当采用物质激励。社区也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对参加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评比奖励;三是情感激励,即社区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实行以联络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人员的情感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主动与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心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打造社区消防建设的良好发展局面。上海市公安局就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制订出台了《上海市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明确了派出所第三级消防监督工作的范围和权限,并对1000余名专(兼)管消防民警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同时,结合公安警务机制改革,把社区火灾控制指标列入了社区等民警的目标量化考核范围,有效地发挥了基层一线民警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的主观能动性。

(四)建立完善的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基本的灭火装备器材和社区消防队伍。

社区消防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消防安全;火灾;消防管理

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社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功能日益齐全,社区居民数量也日益增多,搞好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具目前具体调查得知,社区的消防安全工作从整体上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人员复杂,从事的行业增多,火灾隐患多,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难度。

二是消防给水系统不完善。室外消防管网没有形成环状,消火栓数量不够,位置布局不合理,供水管管径过小,压力偏低,并有被损坏和埋压圈占现象。住宅小区内的楼房大多在七层以下,根据国家颁布的消防规范必须设计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为小区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如学校的教学楼、幼儿园、综合服务楼等有些还应设计有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三是消防通道“通而不畅”。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建筑物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的均应设过街的消防车道,但有些小区采用“封闭”式管理,造成有不少消防车道的出入口被取消,那些没有被取消的,有的被锁住、有的在路口中间甚至在小区道路上埋设了金属或水泥的竖桩等障碍物;有些小区内的建筑物因隶属于不同的使用单位,这些单位又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用围墙等圈起来,形成小区内又有小区,使消防车无法迅速到达起火部位。

四是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家庭火灾隐患增多。随着家庭易燃装修材料和家用电器的广泛应用,家庭潜在的火灾隐患也不断增多,但社区居民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防自救的能力差,缺乏在火灾情况下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五是社区工作人员消防安全工作意识淡薄。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这些搭建的简易小房大多耐火等级不高,并且造成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被阻塞,室外消火栓被埋压圈占,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地下煤气管道的安全。有些小区内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房又被出租给了一些外来打工或经商的人员,这些人员成分复杂,消防安全意识不高,这些都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抓好社区消防监督工作呢?本人根据长期的观察,提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几点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我们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来抓这项工作。使人民群众在这片乐土上安居乐业。作为社区以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组长,社区民警和社区治保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社区干部和物业管理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成立以物业保安为主体的社区义务消防队和社区居民消防志愿者队春季防火要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重点,树立环保、安全、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专人分管日常消防事务。积极参加重点单位法人、管理人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消防意识,明确消防管理责任,把消防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区、各单元、各户,并实行隐患事故排查责任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火灾应急预案,层层落实责任,切实提高消防工作的系统协调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

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素质。除了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社区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外,社区主管部门还要将消防常识纳入小区的居民意识中,,真正提高住户的消防安全素质。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画廊、专刊、宣传画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但是作为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区、棚户区、郊区等,以居委会核心的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社区,社区安全委员会可以在这些社区建立文化活动站、活动室,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家庭防火知识等方面教育。以居委会核心的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社区,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安全警示牌、消防宣传画廊、居民防火公约。还可利用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到消防站参观,走街窜巷等形式进行宣传,宣传火灾的危害,让消防工作深入人心,以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注重在节假日期间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生进行宣传,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预防因用火、用电、用气不慎等引起的火灾。同时,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把一些特困户、残疾人、军烈属和生理有缺陷的居民住户列为消防监督重点户,定期进行防火宣传和防火检查、帮助他们消除火灾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3、注重消防投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防范工作

众多的火灾事故警醒我们,要完善消防设施是减轻火灾损失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搞好消防规划。目前部分社区的安全疏散通道和出口达不到规范要求。近几年来,包括小区在内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已开展了好几年,但楼道内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者利用原有建筑物楼梯间作为安全疏散楼梯,疏散距离大大超过规范要求。二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锁、封闭、堵塞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居民从防盗角度考虑,将楼道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封闭,或者用铁栅门锁住,致使火灾发生时火场逃生出现问题。是用火用电管理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电超负荷。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齐全,有些老的住宅楼电线老化,在同时使用多种用电器时,大多数电气线路为铝芯线,已使用多年,设计负荷达不到实际要求,极易造成电气火灾事故。针对以上的安全隐患,社区主体要加大消防硬件投入。老化的、破损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进行要进行更新和维护,完善了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

4、加大社区的检查指导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消防监管队伍每月要对社区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每季度对辖区内消防安全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每半年组织两次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在广泛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大社区消防安全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单位管理职能,开展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发现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堵塞安全出口、侵占消防通道、乱倒液化气残液等火灾隐患要立即纠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