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的现状

茶文化的现状

茶文化的现状

茶文化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阳;茶艺师培训;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49

茶艺师是指具有一定的茶叶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茶叶泡制表演技术的人员。随着茶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追求丰富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茶艺师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而时尚的职业。

1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阳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在茶艺师培训方面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却不能够与信阳悠久的茶文化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步较晚。信阳正式开设茶艺师资格考试始于2007年,当时仅有一家机构――原信阳农业高等学校(现信阳农林学院)组织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且仅限于本校茶学专业学生参加考试。二是培训人员少。目前市场上参加茶艺师培训的学生和学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需求型”,他们多来自茶行业的销售、服务和管理领域,既有茶艺师持证上岗职业门槛的要求,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另一类是“兴趣爱好型”,他们对茶学、茶艺感兴趣,希望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素养,缴纳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学费参加培训。但目前信阳参加茶艺师培训的社会学员较少,培训规模也小;现有的茶艺师培训以中级茶艺师为主,高级茶艺师较少;现有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公办院校办学为主,其规模和知名度仍在不断提高中,且目前尚未开展针对社会学员的茶艺师培训。三是经信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仅有1家(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能够进行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评定。

2信阳茶艺师培训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21大力弘扬信阳茶文化

信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陆羽在《茶经》中评价信阳茶为淮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好茶;北宋时茶叶的集散地十三茶场,信阳就占有其三:光山、商城、子安。以信阳茶为载体的信阳茶文化,千百年来始终根植于茶区人民心中,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在日常饮茶习俗中得到充分体现。据《重修信阳志》记载,信阳古风,除夕祭祖要“并陈果实酒茗”并“祀土地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井神”。茶的地位与酒并论,成为敬神祭祖的必备物品。据《茶德》载:“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足见信阳茶区,以茶忠君、敬父母早有传统,且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但是,如今的信阳已经很少见到如此茶风茶俗,以前的茶馆变成茶会所、茶餐厅,饮酒、打牌成为习以为常的聚会活动之一,喝茶、泡茶似乎已变味许多。年轻一代的信阳人接受的更多是咖啡、红酒、可乐、果汁、奶茶等饮品,对茶的认知程度很低,对饮茶、泡茶、喝茶的耐心缺失,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没落,更多的是意识上的淡化。因此,弘扬信阳地区茶风茶俗,让年青一代逐渐树立饮茶风尚,是目前推广信阳茶文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政府层面,以信阳市茶叶办公室为政策实体,大力开展“全民饮茶日”的推广活动,同时深挖信阳古老的茶民俗,通过现代多元化的媒体和渠道向大众传播,从精神层面让新一代信阳人关注茶、了解茶文化;从企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艺活动,树立信阳茶文化品牌,让茶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茶叶企业在春茶上市期间开展“信阳毛尖开放日”活动,带领年轻消费者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叶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从而重视饮茶;茶馆企业可开展带有信阳特色的信阳毛尖茶艺表演活动,优美的茶艺表演通过独具特色的茶艺解说词、信阳民俗曲调为背景的音乐,将更好地展现信阳茶文化的特色。

22开展特色茶事活动

近年来,信阳茶文化、茶事活动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常规每年举办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茶业博览会之外,信阳毛尖春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进校园、小学生茶艺表演比赛等活动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活动举办规模、频率和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以茶为媒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展示,良好实现了信阳茶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但目前信阳现有的茶事活动主要是经济发展层面通过茶叶带动农业、商业发展,茶叶和教育行业的结合只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活动,茶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合、茶文化与具体艺术形态的结合等领域的茶事活动尚未开展。因此,开展更多以茶兴文、以茶育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礼等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信阳人深刻感受到茶文化、茶艺的吸引力,推动茶叶与经济、文化、商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23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

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机构有两种,一种

是社会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社会人员开办;另一种是高等院校(以信阳农林学院为典型代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但随着社会对茶艺师职业需求的增加,一方面,现有的茶艺师数量尤其是高级茶艺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茶叶企业、茶馆、茶会所、酒店、旅游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信阳现有的茶艺师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企业的认可程度、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茶艺师培训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水平、教育经验等条件决定了茶艺师培训的效果。结合信阳市现有资源来看,整合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的教学资源匹配社会化学员的需要,将是解决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渠道问题的关键。高等院校开展茶艺师的培训工作,以多年的茶学专业教育为积淀、以双师双能的教师资源为主导、以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独特优势,可以有效保障茶艺师的培训水平;同时,这种结合将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拓宽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渠道,提升了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重要功能的体现。

3结论

综上所述,信阳作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信阳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之一。在经济繁荣带动下,信阳茶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复苏发展,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加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大弘扬茶文化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进而促进茶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信阳茶文化、茶产业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琴,王荣华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5(12):87

[2]卢祺义上海茶艺培训工作的回顾和现状分析[J].农业考古,2005(2):78-81

[3]公刘子茶艺师职业培训之由来[J].中国茶叶,2012(7):32-33

[4]程善兰苏州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13(5):98-100

茶文化的现状范文第2篇

首先,茶业的繁荣,促进了瓷器制造业的繁荣,为瓷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唐代,茶成为了大众消费品,中国北方也已经是“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旧唐书•李玉传》)文献中记载:“江淮之人,什二三以茶为业。”(《全唐文•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这些都可以充分说明,在唐代,茶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范围上也已扩展至全国,在国家的经济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茶叶的兴盛推动了瓷器制造业的繁荣,《中国茶经》有这样的记载:“唐朝中期,北方消费茶增多,引起各地瓷窑的兴起,尤以烧制茶具为中心。”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这一时期窑址的出土物中,与茶器相关的器物数量远远多于前代,也在同时代出土器物中占了很大比重。以越窑为例,盛唐一朝,碗、盘、水盂、注子产量最大,占所有出土物的80%以上,而以碗的出土量最为巨大。(《中国陶瓷史》)除了水盂之外,上面提及的其他三种瓷器均作为茶具使用。

其次,茶文化的兴起,推动了瓷器器型的革新。唐代以前,瓷器尚保留了大量陶器的特征。自茶文化兴起,瓷器变得更加灵动。以壶为例,魏晋时期流行“鸡首壶”,壶身与早先的陶罐无异,仅多一鸡首状流,盘口、鼓腹,短小流,整件器物重心偏下,显得厚重。唐代以后,“汤瓶”取代了“鸡首壶”,盘口逐渐变为侈口,腹变小,流加长,且流多管状或棱状,重心上移,整件器物显得活泼。这些变化,可能与晚唐时期兴起的“点茶法”有关。“点茶法”即先将茶末置于盏内,用汤瓶注以沸水,将茶末调成膏状,最后持汤瓶向盏中冲注适量热水而成饮用的茶。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称为“点”,因为盏的容量很小“,点”特别讲究技巧,否则沸水很容易溢出。于是对装沸水的汤瓶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流里面倾倒的水水流要顺畅、水量要适度、落水要准确。为了便于点注,高颈、长腹、长流的汤瓶应运而生。管状和多棱状的流,顺畅性和水流稳定性明显好于魏晋时期流行的鸡首流。魏晋时期的碗,直口或者敛口,深腹、实心底,与陶钵较为相似。至唐代中期,碗多为侈口,由深腹变为浅腹,圜底增多。唐代晚期流行斜直壁碗,器型也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关于唐代文人饮茶方式,文献中也有零星的记载。唐代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笔记小说《封氏闻见记》卷六有这样的记载:“……伯熊著黄批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器内装的是刚刚煎完的茶,温度较高;喝茶时要能“手执茶器”而不烫手,茶器应该便于散热,而且方便“手执”。这一时期大量发现的敞口、浅腹、圜底的小碗,敞口、浅腹利于散热,小巧、圜底的特点,使人能以手执住而不致烫手,很可能是作茶具用。这种小型侈口碗,应是陆羽所提及的“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的茶瓯。

再次,由于品茶、斗茶风气的兴盛,人们不仅对茶色、茶味进行品评,还提高了对茶具的审美要求,进而推动了瓷器装饰性造型、纹样的产生,大大增强其文化内涵。“花口”是唐代瓷器的一大特色。中晚唐时,花口造型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大致与茶文化兴起的时间一致。根据考古的出土材料看,晚唐时的茶具大量采用花口造型。如当时流行的花口茶瓯,通常表现为五瓣花形,腹部无棱,圈足稍外撇,器型小巧精致。陆羽认为“膻鼎腥瓯,非器也”,即茶具已经不是一般的食用器,而是具有了一定文化内涵的器物符号。“花口”的造型,大大提升瓷器的文化内涵,使其脱离了“食用器”的范畴。1987年发掘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了极其精美的秘色瓷碗。根据其器型、一同出土的金银茶具及文化意义上分析,这些秘色瓷碗应该为茶具。以茶具为代表的瓷器烧造,其技术已为我国青瓷制造的最高水平。

茶文化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洱茶叶;外包装;视觉艺术元素

普洱茶是我国黑茶中的一类,因发源于普洱县而得名,生产历史悠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大影响力。普洱茶从唐代起就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有名的茶叶,而真正得到发展并壮大却是在明清时期。普洱茶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能够得到发展壮大,这一点是和当时“茶马古道”(即茶马互市)的发展分不开的。茶马古道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固定的三条线路,并不断扩展延伸,直达边境。普洱茶随着这种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逐步走向了世界各地。由于普洱茶的茶叶具有易碎,零散的特征,为了更好的随马队进行运输,当时的茶商采用了独特的包装形式,便于普洱茶进行储存和销售。这种独特的包装形式就是目前最常见的普洱圆饼状包装,或茶砖式包装。圆饼和茶砖都属于紧压茶,普洱茶中的散茶较为少见,圆饼茶和茶砖包装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易于储存也方便运输,在这其中圆饼式更为常见。到了现代,运输已不再是难题,但圆饼状的包装形式却依然留存。这个时候的留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纪念,离当年的形成目的已相去甚远。不同的是,虽然普洱茶的圆饼状形态保留下来了,但其包装纸的图案色彩已不再是当年单纯的一张纸,为了满足现代人的视觉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刺激销售,普洱茶的外包装也开始追求视觉效果了。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纸上设计了各种图案,并搭配了具有文化底蕴的书法;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的外面还要包上一个礼品盒,并对礼品盒进行各种视觉设计。无论是包装纸也好,还是礼品盒也罢,良好的视觉效果对现代人的购买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所以探讨普洱茶包装中的视觉艺术,有助于普洱茶的发展和销售,也有助于云南地区茶文化的发扬光大。

1普洱茶外包装上的基本视觉元素

普洱茶外包装上的基本视觉元素主要是图形、文字和色彩,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视觉元素能够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表达能力,从而让人能够一下子认识到这是普洱茶叶。因此,具备特色的外包装是展现普洱茶视觉元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首先,是普洱茶叶产品外包装的图形元素。普洱茶的图形元素在外包装设计中主要有三个特点:(1)注重民族性和区域性。普洱茶的产地是在中国的云南省,作为一种多民族交融的地区的茶叶,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多具备这种民族特色,普洱茶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决定了其文化地位。因此,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形图案大多具备区域性与民族文化特色,比如云南本地的服饰、首饰元素等都可以在普洱茶的外包装中得到展示。(2)外包装设计与口感相结合。普洱茶的口感醇厚,好的普洱茶,品之回味绵长。所以普洱茶的外包装应注重底蕴和历史,从而选择庄重的纹饰作为茶叶的外包装,比如祥云等图案,这样可以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和文化性衬托出来。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大多可以做到这一点,将一些具有历史性的图案选择性地设计在外包装上。(3)典型图案的运用。在饼状茶叶中,普洱茶是主要力量。因此提到普洱,人们的脑海总是会浮现出类似于圆形或是饼状的图案,所以结合人们的固定印象将圆形图案运用到设计中来,不仅能够让普洱茶叶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也会产生种特殊的美学特征,体现出中国人圆融的哲学思想。总之,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各种不同的图形图案,能够给普洱茶带来更为良好的销售效果。通过独特的外包装形式,也让普洱茶叶从外包装的图形元素上和其他的茶叶进行区分,更进一步吸引消费者购买。第二,是普洱茶外包装的文字元素。文字装饰元素是普洱茶叶外包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洱茶外包装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普洱茶是一种具备悠久传统历史的茶叶,在普洱茶叶外包装文字表达上,可适当地选用诸如大篆、小篆等具备一定历史性的字体,以形象或抽象的文字形态将普洱茶叶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表现出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具备现代字体所不具备的流动性与艺术性,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当中,适合采用这种具备艺术气质与民族气质的字体,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表达出来。在选用不同的文字视觉元素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字的形态以及文字的意义,特别是这些元素与普洱茶叶的历史文化特性之间的联系,以便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识别普洱茶叶与其他茶产品之间的差异。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在书法上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也不一定非得采用毛笔字体,也可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字体宋体等,以此来衬托出普洱茶叶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文字视觉元素的选用上应该避免刻意,要能够在整体上增添其随意性与刚柔相济的艺术美感。此外,外包装设计选用的文字字体要能够被识别,而不能将艺术性凌驾于意义性之上,导致普通的消费者无法识别其文字。文字图案与视觉元素中的图形,可以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如采用普洱茶产品的形状,或者普洱茶常用的茶壶形状等作为文字视觉元素进行衬托,可以形成一种复合式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使文字与图案的美感相得益彰。第三,是普洱茶外包装的色彩元素。色彩是最具魅力的外包装设计元素,搭配得当的色彩可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可以让普洱茶变成一种具备艺术性的商品。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色彩主要采用淡雅的颜色,如淡绿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开始尝试采用浓烈的色彩来进行装饰,以此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不过,由于普洱茶叶的消费群体大部分是中老年,加上普洱茶叶本身的文化特色注重淡雅和稳重,所以其外包装偏爱于采用内敛的颜色作为主要色彩元素。现在市面上的普洱茶叶外包装所选用的色彩大都是纯度较低、明度较低的颜色。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要充分考虑普洱茶叶其本身的文化历史源流,在色彩设计上折射出其历史内涵,并且让普洱茶的文化特色凸显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2普洱茶外包装中视觉元素的美学分析

首先,自然朴实是普洱茶叶外包装的主要美学特色,是外包装视觉元素当中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中国的普洱茶与中国的道家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注重自然朴实的美学价值观,老子、庄子的美学思想崇尚简朴、自然、简单。普洱茶叶在茶马古道的时代,就崇尚用简洁的外包装形式展示其深厚积淀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也是普洱茶叶一百多年来生命力与竞争力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环保设计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普洱茶叶的外包装简洁朴实的视觉风格,也成为了外包装设计选择的主要方向,外包装采用自然天成的颜色,能更好地凸显出其独特的风格。如在颜色和图案上,选用简明易懂的颜色,既表现出普洱茶叶自然简洁的美学风格,也能展示出当代人的环保价值取向。其次,儒雅、有内涵的意境特点也是普洱茶的美学特点之一。中国茶叶,无论哪一种茶叶在品茶之时,都讲究“品”,这种“品”,除了味觉上的刺激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优雅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加外在的品茶氛围,合起来就是一种品茶的意境,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抽象的审美情趣。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中,意境的营造是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在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合理运用书画艺术,营造意境,普洱茶儒雅有内涵的味道也就随之产生出来了。比如,现代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书法与绘画元素的共同结合。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将普洱茶本身的意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此外,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当中的留白特点,也可以融入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上,让普洱茶外包装中的图案文字或者图形不会过分臃肿占领更多的空间,从而文白相交,凸显出普洱茶吸纳天地灵气的特点。总之,意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只有突出普洱茶叶外包装中的意境特点,才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中重要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除此之外,层次感也是普洱茶在包装设计中美学特色。层次感在现代普洱茶外包装设计中是一种创新型的艺术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外包装进行形体变化,或是将同一平面内的图案进行结构切割,改变原有的形态,形成多种组合的新形体,从而对人产生视觉冲击。层次感大多是通过普洱茶的外包装盒来进行体现的,比如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镂空、开窗、凹凸处理等。这种层次感的设计,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能够将外包装设计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从而来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此外,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案设计也可以从更为丰富的素材当中进行选取,促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多元化。比如选用不同朝代的文字,进而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更多地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只有兼收并蓄,方可增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感染力,促进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更多的艺术表达能力,从而让不同的消费者根据其外包装上的差别,形成各自的茶叶审美观。

3结束语

普洱茶是中国茶叶的一种,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在21世纪的今天,普洱茶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并渐渐发扬光大。在这种情况下,其外包装也必须具有与之相符的艺术特色才能彰显中国茶的韵味和独特之处。总的来说,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外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造诣,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色彩、图案的选择上,都可以和普洱茶的秉性相得益彰。但其细节尚需完善,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解决细节的问题,就要根据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情趣,将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够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和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普洱茶叶的包装审美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也就是说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视觉艺术元素非常丰富、多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根据中华文化和当前世界主流文化当中有意义的元素,融合多种元素,共同推动普洱茶叶外包装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露雅.本土文化在黑茶包装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12(04):33-35.

[2]马聪.茶叶包装设计研究初探———以福州地区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4(12):138-139.

茶文化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雅安茶文化;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雅安市植茶历史悠久,据现存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记载[1],公元前53年,约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雅安人吴理真在名山蒙顶山上培育茶树,开创了中国人工植茶的先河。以蒙顶山茶为代表的雅安茶文化植根于城市文明。分析我国现有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得出应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结论,以向更多国家和地区传播我国独具特色的雅安茶文化。

1雅安茶文化及其传播价值

1.1雅安茶文化资源构成及特色

雅安茶文化体现了雅安独有的城市名片。雅安有两千多年的植茶、制茶、饮茶历史,现有茶园面积6.7万hm2。蒙顶山茶“自唐朝列为贡茶,建立御茶园”[1]。公元813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将吴理真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至唐代以来,蒙顶山茶因其香味醇厚、色泽碧绿而深受王公贵胄的喜爱,并在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直至民国末期。这些历史文化及“皇茶园”遗址承载并见证了雅安人民所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茶的历史也构成了雅安的城市发展史。

1.2雅安茶文化传播价值

历史上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交通网络并且线路不止一条[3]。它的主线以滇藏道、川藏道与甘青道三条线路构成,再加上众多的支线构成子交通系统。其中川藏道是三条大道中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和历史作用较大的线路[3]。那些印在古道上的背夫足迹,石头上凹陷的茶窝子、马蹄烙印,以及磨破的棕背篓、蓑衣,已然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茶文化与雅安这座城市的融合是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城市印记与社会文明的存在。

2外语人才培养现状与人才储备策略

2.1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有121所高校培养高端外语人才,共开办5种通用语以及44种非通用语课程,与“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使用的语言约2488种这一数据来看,相去甚远。我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上海举行的国际研讨会透露,预计到2025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2700亿元。尽管我国学英语的人多,但高端语言复合型人才依然匮乏,其中非通用语言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语种上的缺口都非常大。

2.2外语人才储备问题

首先,我国多语种语言服务能力欠缺,复合型人才匮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使用情况可分为:官方语言、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以巴基斯坦为例,其官方语言是乌尔都语,虽然我国有几所高校设有乌尔都语专业,但巴基斯坦境内仅有8%左右的人口将其作为母语使用,而作为母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旁遮普语,但目前国内并没有高校开设这一语言专业,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7年秋开设了旁遮普语的第三外语课程。一般高校培养周期为四年,所以从数量、时间上来看,我国语言服务能力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欠缺的。其次,我国非通用语种师资力量不足且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质量还有待提升。最后,我国目前人才结构发展不均衡,面临结构性短缺。我国目前既精通语言又了解对象国,且同时具备国际法律、经贸、金融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多语种人才匮乏。仅凭借语言类大学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飞速发展的需要。

2.3外语人才储备策略

2.3.1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缓解师资不足情况。为缓解非通用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高水平外籍语言教师,通过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等多种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委托培养、访学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前往合作院校进行深造[4]。2.3.2高校语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设立多语种“N+1”专业,培养学生从单一专业技能人才走向复合型外语人才。例如专业为乌尔都语的学生,除了学习乌尔都语和英语之外,还鼓励其再学习一门相近的语种,成为“1+1+1”模式,从而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

3雅安茶文化的传播

3.1雅安茶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从雅安茶文化传播的现状来看,地方政府、科研单位、高校、旅游景区、茶博物馆等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雅安茶文化,不过其传播主体、传播语言、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上都应该加以研究与拓展。蒙顶山茶因关注度和熟知度局限性,加之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也因缺乏多语种而无法将精髓传递给国际友人。雅安本地仅有两所本土大学,其一为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其二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川农大外国语学院仅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朝鲜语、俄语这五种语言,雅职院仅开设英语教育专业,与上文提到的56种官方语言和数量庞大的非通用语言,相去甚远,所以雅安本地相关外语人才十分稀缺。

3.2雅安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与思路

传播文化,语言先行。首先要加快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将文化与通用语种结合起来,采取“1+1”模式,如“茶专业+英语”“茶专业+法语”“茶专业+泰语”等相结合,采取小班制教学。其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通过网络教学、外教短期引进、交流访学等促进本地师资的培养。亦可由政府层面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引进高精尖人才,以名师带普通教师,以“1+1+1”的模式,即“茶专业+英语+泰语”“茶专业+法语+越南语”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雅安在初期外语人才引进方面,也可借助成都和重庆的高校资源来解决外语人才短缺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外语人才匮乏的问题,才能促进雅安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4小结

雅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贡茶”历史文化与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雅安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尤其需要依靠外语人才的力量。因此,应加强多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助推雅安茶文化走向世界,着力打造雅安“世界茶源”城市形象,将雅安建成“世界茶都”。雅安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和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邦明.宋育仁与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1):84-86.

[2]张雅婷,陈海懿.《元和郡县图志》书名考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71-173.

[3]任敏.雅安市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研究[J].河南农业,2018(10):58-59.

茶文化的现状范文第5篇

茶树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由于其可食用以及可观赏的特殊作用,使得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本文通过论述茶树的基本特点,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对茶树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茶树作为环境设计植物的地位提升,同时也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

茶树景观;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价值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中,茶树的种植是非常广泛的。一般来说,茶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制作盆景、栽培行道树以及创意景观的方式为主,以艺术和美学的融合来展现茶树本身的美学价值;同时茶叶作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饮品,具有食用价值。我国从丝绸之路开始就将茶叶销往海外,是茶的故乡,所以我国对于茶树的研究和使用也是最先进、最全面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代表的茶,在被用作茶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将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魅力。所以,要重视茶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用。

1茶树的基本特点

1.1品种丰富多彩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茶的国家,因此我国的茶文化也伴随着历史的沉淀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由于我国种茶历史悠久,因此对于茶叶种植的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特殊的地域环境导致我国茶树的品种繁多。且按照不同级别的划分有不同的种类。而对茶树种类进行简单分类的话,其类目数量可以达到一百多种。根据茶树的植物属性,将其分为乔木型茶树(即历史上最早种植的茶树品种)、小乔木型茶树和灌木型茶树。

1.2茶树容易改造

茶树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突出优势就是其易于修剪,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随意对茶树进行修剪来改变其生长形状,这是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利用茶树的“可塑性强”这一特点来对其形状进行随意改变,从而满足城市绿化以及美观的不同需求。对茶树的形状进行创造性修剪可以增加城市的美感,同时,通过对茶树进行修剪还可以表现出茶树本身的美,让市民闻到茶树的清香,产生愉悦的情绪。

1.3花叶繁茂

茶树的另一优势是没有枯萎的时节,一年四季都是枝繁叶茂的状态,其他城市景观植被都存在着花季和落叶的时节,而茶树却是冬天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冬天的单调增加一抹新鲜的绿意。茶树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给人愉悦的,可以让人在冬天也感受到活力,虽然没有牡丹玫瑰般美得那么绚烂,但是依然是人们心中最清新的所在。而在炎热的夏季,茶树散发出的淡淡茶香是其他花香无法比拟的,那种清新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2高效栽培茶树的方法

2.1准备茶树种苗

茶树培育一般有两种模式,主要包括有性培育和无性培育两种。其中,“有性培育”主要是种植茶籽来收获小茶苗;“无性培育”就是在原有的茶树上进行压条扦插,进行培育之后长成小茶苗。不难看出,有性培育的方式更为简单,操作起来也没有技术上的困难,因此可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加以普及。霜降后,就可以收获茶籽了。先将茶树上面的茶果采摘,然后将其平铺在地面上晾晒风干,使得茶果的壳自动开裂将茶籽脱落出来,获得茶籽之后就可以进行有性培育了。与种植其他植物一样,在种植茶籽之前,一定要对茶籽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筛选,挑选质量上等的茶籽进行播种,否则可能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芽的情况。茶籽的播种方式一般是直接播种,埋藏深度在3-5cm之间为最佳,茶籽在来年春天就会发芽。

2.2茶树定型修剪

茶树的定型修剪是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流程的。首先,要确定茶树是否满足修剪条件,当小茶苗的高度达到30cm以上时才可以进行修剪,如果高度未达标则需要推迟修剪时间,否则会影响到小茶苗的健康生长。其次,要明确对小茶苗的修剪程度,一般来所,第一次进行修剪时,应将小茶苗的高度修剪至18cm左右。再次,修剪时间的选择,对小茶苗进行首次修剪之后,一定要在第二年的春天进行二次修剪,且修剪的高度要比第一次的剪口高15cm左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小茶苗生长状况好,长度提前达标,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将二次修剪的时间适当提前,以符合其正常的生长规律。最后,在修剪过程中要重视可持续发展,适当保留茶树外侧的芽,给外枝一定的生长空间,为无性培育做准备。第三次修剪与第二次修剪一样也是在原剪口的基础上增加15cm的高度即可。

2.3病虫害防治

我国气候环境复杂,茶树种类多种多样,因此也导致我国茶树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我们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首要的原则就是要关注茶叶的饮用价值,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尽量保证茶叶的绿色无公害。在具体的病虫害护理中,可以使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利用生物链来进行治理,通过保护害虫天敌的方式来实现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除害,不但可以保证茶叶的绿色安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治理的成本。当然在治理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农业防治。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环境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可以通过将播种间隙变小、定期修剪以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方式实现病虫害的治理。

3城市景观设计中茶树的应用

3.1制作成盆景

盆景植物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和再生能力。而在这一方面其他的植物都没有茶树符合标准,茶树耐荫能力和再生能力都非常符合制作盆景的要求,所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盆景的方式来栽培茶树。但是由于茶树具有喜酸厌碱的特点,因此制作盆景时需要对土壤的条件进行严格掌控。一般来说,茶树的老桩和小茶苗都可以制作成盆景植物。由于茶苗较为柔软且形状各异等特点导致其制作盆景需要花费比老桩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要耗费更多培育者的精力。而老茶树桩资源丰富,我们只需要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的需求对其进行简单的修剪就可以制作成盆景,且老桩修剪后的树叶还可以被制作成茶叶,一举两得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3.2栽培行道树

行道树的种植对植物的遮阳、美化要求都比较高。而乔木型茶树枝干粗壮,枝叶高度也符合遮阳要求,同时茶树的枝叶繁茂也起到了很好的遮阳效果,并且茶树的树干挺拔极具美感,枝叶可塑性高,四季常青,是很好的行道树植物。茶树的花季是秋季或冬季,为枯燥的冬天注入了勃勃生机。

3.3创意型修剪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仅要美化城市环境,还要体现艺术设计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城市实际与设计的美感来进行,而城市景观设计中美感的主要担当就是植物设计。将茶树作为城市景观植物是很好的创意,但是要想兼具美学价值,就要对茶树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由于茶树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改变茶树造型很容易,但是要注意在修剪中保持良好的审美眼光,可以在形状上不断突破创新,利用茶树的优势改变原有的方方正正的城市景观版图,为城市的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其次还可以利用茶树来进行景观布局上的创新,除了日常的城市名字或者字体的布局之外,还可以将布局设计得更为艺术化,比如将其布局成一件艺术画作等等。因此,茶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植物是必然趋势。

4茶树多元化的价值

4.1中国茶文化价值

中国的种茶历史悠久,且中国也是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茶树在我国的使用价值是来自多方面的,茶树可以用作木材,茶叶可以泡茶饮用,茶树还可以观赏等都是其多元化价值的体现,而这也构成了我国独一无二的茶文化。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密不可分。茶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一方面,喝茶是一种非常儒雅的行为,既可以锻炼人的耐心,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茶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可以带给人们更加健康的生活理念。且茶树作为景观应用于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与国外交流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交流方式之一,通过茶文化可以进一步展现了我国的国家文化与国家魅力,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4.2茶叶的功效

科学调查表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新陈代谢都有很好的作用。茶叶通过水的浸泡来释放出营养元素,人们通过饮用茶水将这些营养元素吸收进身体中,进而有效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所以茶叶对人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当饮用茶水有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饮茶还有助于降低血脂的功效。再者,茶是杀菌利器,可以消除口臭的尴尬。因此我们说,茶叶是人健康的重要保证。

4.3茶树赏美的艺术价值

茶树的茎通常形状奇特,茶树的叶质也很有特点,叶质、纹路形状等都不尽相同,且茶树的颜色也是种类繁多。茶树花也具有观赏价值,茶树花的花期较长,一般盛开在叶腋间,颜色以白色居多,也有粉红色和红色,且茶树开花的花朵数量极多,因此极具观赏价值。所以,将茶树作为城市景观植物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且设计者还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将茶树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其次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修剪,满足不同的观赏需求。

参考文献

[1]吕伟昕.论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配置[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5:70.

[2]葛晋纲,刘海洋.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59-13662.276

[3]曹爱国,张稳.浅谈茶树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58-60.

[4]张金洪.生态茶园管理关键技术探究[J].农技服务,2015,32(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