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的价值观

茶文化的价值观

茶文化的价值观

茶文化的价值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茶文化;文化价值;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

中华文化悠悠数千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悠久厚重的茶文化。茶,是当今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从古至今,由南到北,中国人都爱喝茶,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中国人爱茶,饮茶,品茶,论茶,世世代代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茶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中介文化’”,即“以物质为载体,或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明显的精神内容”。因此,茶文化当之无愧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备了其特殊的道德价值作用。

一、茶文化的定位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观念文化层。

1.物质层面的茶文化

物质层是茶文化的最表层。茶兼有文化和实用价值。茶的种植、采摘、焙制,成品茶的辨别、分类,以及茶具、茶馆和世代累积的大量茶书典籍,都是茶之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而茶文化也就包含了物质层面。这是茶文化的基础,文化特征相对而言也较为稳定。

2.行为层面的茶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从端起茶杯开始谈论茶文化的。茶文化的行为层面,包括饮茶方式、泡制方法、饮茶风俗及各类茶文献中与茶相关的民俗内容。行为文化层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层面的茶文化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背景下,该层面的茶文化差别很大。

3.制度层面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茶相关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如古代的茶政,现代行政的茶叶管理等。现在饮茶、贩茶是一种自由生活或商业行为,只要不违法,不再受国家或社会制度的过分制约。历史上,茶与官制几乎是伴随始终的。充实国库的“榷茶”、经济外交的“茶马古道”等等,都与时代与政治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等文化现象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存在与消失恰恰说明,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最具时代性的。

二、茶以载道——茶道精神与儒释道思想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始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我国的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是指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之后又趋于“三教合一”。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三、茶道之中见茶德——茶文化的道德价值作用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完美的展现出了茶文化的道德价值。

所谓“茶德”,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茶道精神将佛教圆通空灵、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融为一体,因此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一个‘和’字,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实为最好的茶德概念之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于中国的民族精神之中,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我国茶文化的道德价值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核心,将中国茶道精神发扬光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茶的使用价值已经弱化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多考虑茶的文化价值,利用茶的种种文化优势,提升整个行业的认可度与辐射面,将茶作为一个文化消费品,融于整个社会中。品茶不仅仅是品茶,而是品一种文化,品一种沉淀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中的厚重,品一种健康生活与道德规范的精髓。(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36.

[3][唐]陆羽、[清]陆廷灿著,志文注译.《茶经续茶经》[M].三秦出版社,2005.

[4]李海杰.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茶文化的价值观范文第2篇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目前人们对茶道的论述,各执己见。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动了茶道的发展。被人们尊为茶圣的陆羽,幼为弃儿,长于佛门,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脚着芒鞋,独行野中,采茶觅泉,品茶鉴水,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对理想的追求,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为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陆羽的一生,不羡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栉风沐雨,始终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他这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茶道关于人的人生价值思想的完美表达。

二、尚和——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并强调“言色相和”,这是一种舍弃根本的“和”。特别是在茶道中的“茶禅一味”强调,人如果要脱离苦海,就须六根清净,明心见性。禅茶是僧侣们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这是“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导和”“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总之,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机缘,佛家则是缘于淡泊出世的操节,道家又赖于尊人贵生的精神等。

第二,“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这一点,已被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认识。陆羽在《茶经》中关于煮茶风炉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与“体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据“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陆羽把茶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表达了“和”的思想与方法。煮茶时,风炉置在地上,为土;炉内燃烧木炭,为木、为火;炉上安锅,为金;锅内有煮茶之水,为水。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的过程,煮出的茶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另外陆羽还对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

第三,“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

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就是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静气,则是另一种“和”。

总之,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对于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

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陆羽在《茶经》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诸多有关饮茶的名人轶事,其中不乏以茶崇俭的例子。如齐国的宰相晏婴以茶为廉,他吃的是糙米饭,除少量荤菜,只有茶而已。晋代的陆纳以茶待客,反对铺张,不让他人沾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桓温以茶示俭,宴客只用七盘茶和果来招待。齐武帝在遗诏中说他死后,只要供上茶与饼果,而不用牺牲,并要求天下人无论贵贱,都按照这种方式去做。如果说这些以茶崇俭的例子只是对廉俭之风的追求,那么陆羽崇俭的思想,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向往和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陆羽对煮茶的锅,要求用生铁制成,如果用瓷、石则不耐用,如果用银制,则“涉于侈丽”,这种观念仍然是崇俭。而他在风炉上铸上“伊公羹、陆氏茶”和“圣唐灭胡明年铸”的字样,是陆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国家所调之羹,来说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至于风炉的铸造时间,标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乱第二年铸造的,表明了陆羽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同时也寄托了茶人积极入世,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

陆羽一生勤奋好学,俭朴处世,他不求仕进,不成家,却成就了《茶经》。他虽身为闲云野鹤的隐士,但却处江湖之远亦忧其民。在安史之乱时,他写的《四悲诗》,就是对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触,用悲愤的泪水写成的。

以茶崇俭,以俭育德,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啜苦励志,咽甘报国”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

四、贵真——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贵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庄子曾经说:“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解释了真的本质,即“真”与“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变的。所谓“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们解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陆羽《茶经》指出,“茶之性俭”,“茶之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的诗中写下:“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的名句。由此可见,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

第二,品茶的环境之真。人们品茶,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矣。”天趣则是指自然天成的环境。《徐文长秘集》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净的自然环境。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适宜时候:“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话。明窗净几,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此外,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松、竹、梅、兰与琴、棋、书、画等,这些即是人与自然沟通时,对“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涵摄时,对美的感悟。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们对茶的品饮,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茶文化的价值观范文第3篇

茶树为山茶科(Theaceae)茶属(Camellia)的一种木本经济植物,是多年生常绿灌木、小乔木或乔木。茶树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变异和人工选育,有了丰富的品种、品系,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形态特征,使茶树的茎、叶、花、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园林绿化质量和档次的不断提高使园林绿化植物新品种不断被开发应用。茶树形态丰富多样,树体可塑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显示了茶树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应用潜力。茶树独特的茶文化内涵对于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将进一步得到发展,茶树在园林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大大提高。 1茶树的园林应用价值 1.1茶树茎、叶的观赏价值 茶树茎、叶的形态因品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赏价值。茶树茎的颜色有灰白、棕褐、红棕、绿色等,不同品种,节间长短不一。茶树的茎有直立、披张之分,枝梢有柔软和硬脆、挺直和扭曲之分。茶树叶片按大小分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叶大者逾成人手掌,叶小者似南瓜之籽。按叶形分有长叶种、圆叶种、柳叶种等。叶质有厚、薄之分以及柔软、硬脆之分。叶面有隆起、微隆起、平滑之分。叶缘有平展的,有波浪式的,也有向背翻转的。茶树除叶色为绿色的普通品种外,还有叶色为黄色、白色、紫色以及杂色等彩色品种。[2]茶树叶通常为单生,但有些变异品种的茶树叶有双叶型和三叶型。茶树的叶通常为披针形至椭圆形,但有的品种如佛手,叶大如掌,叶形酷似佛手柑,有的品种叶形有椭圆形、卵形、扇形,也有奇缺不全的。这些特性可通过繁殖得以保持。 1.2茶树花、果的观赏价值 茶树花着生于叶腋间,着生数1~5个,甚至更多,花冠白色,少数呈粉红色或淡红色,花蕊金黄。[3]茶树开花量很多,每年每株开花可达数千朵。据测,每亩茶园的花数多达二百万朵以上。茶树花花期很长,花芽从6月份开始分化,以后各月都能不断发生,一般可以延续到11月,甚至可以延续到次年春季,个别地区甚至全年可见茶树花开放。由于花芽分化的时间有先后,茶树的开放有一定次序,先开主枝上着生的花,后开侧枝上着生的花。同一枝条上的花也是中下部的花先开,上部的花迟开,这样就有一个较长的花开花落时期,观花时间可达数月之久。茶树花从花芽形成到种子成熟,约要一年半左右,在6~12月中,一方面是当年的茶花孕蕾,开花和授粉。另一面是上一年受精的茶花发育成种子并成熟的过程,所以茶树具有两年的花果同时发育生长的特点。这种花果的“子孙同堂”,也是茶树在园林上应用的魅力所在。 1.3茶树树体的观赏价值 茶树因分枝性状的差异,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树冠由于分枝角度大小的不同,有直立状、披张状和半披张状。有些茶树还有特殊的形状和色泽,如奇曲种,枝条弯曲有序,呈规律的“S”形,整个植株曲折多姿。[4]茶树萌芽力强,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耐修剪,很容易通过弯枝和修剪造型。茶树既可自然生长,独立成景,也可通过修、扎的方法改变原型,将其树冠随意修剪成圆球形、圆柱形、四方形、棱形等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形状,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造型树、绿篱。通过嫁接的手法还可以把具有不同观赏性状的茶树枝条或芽嫁接到同一株茶树上,可进一步提高茶树的观赏价值。 1.4绿化、文化、经济价值并存 用茶树作为园林绿化树种,不仅能吸尘除埃、净化空气,而且能增加园林绿化区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与园林文化的结合、渗透,既是各自系统的补充和完善,又是民族文化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对于以可用于生产的茶树品种为主栽的绿地,除具有园林绿化和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的作用外,还可采摘茶叶进行加工,充分发挥茶树的经济价值,增加园林绿化部门的经济收入。 2茶树的园林应用途径 茶树寿命很长,自然生长的茶树寿命可达数百年以上。茶树适应性较广,在-10℃以上,土壤pH值3~6.5,水分较充足的地区,茶树都能成活生长。茶树抗逆性强,在抗介壳虫、毒蛾等园林害虫方面,优于女贞、黄杨、冬青等同类园林树种。茶树耐密耐郁闭,适合群栽和园林造型。 2.1制作盆景 茶树耐荫、再生能力强是作为盆景植物的良好条件。[5]茶树作盆景可选用茶树老桩,也可选用茶苗。[6]茶苗造景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不如老茶桩能较快成型。茶树老桩资源十分丰富,通过整形、修剪等手法不但能造出一盆漂亮的盆景,还可以利用其修剪下来的枝叶制成香茗。一些在生产中利用价值低的特色茶树品种,如奇曲种、佛手种、紫芽种等茶树品种,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园林盆景品种。特别是一些彩色茶树品种,经修剪整枝后采用无土基质盆,盆栽后在门廊、街头、路旁、休闲广场等地,可起到盆景的作用。 2.2培育行道树 乔木型茶树品种植株高大,主干明显、粗大,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身姿挺拔、树冠开张、树叶常绿、花果纷繁,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树种。茶树从春季到秋季都会大量萌发新梢,给人一种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感觉。茶树在秋冬季开花且花期长,且有花果“子孙同堂”景象。因此,如将茶树作为行道树,既取得了遮阳效果,又具有很高的绿化美化效果。 2.3营造绿篱、花坛、花境、色块 茶树生长速度快,萌芽性强,有很强的分枝和再生能力,适于修剪和造型。[7]灌木型茶树品种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分枝稠密,适合作为绿篱植物。灌木型的彩色茶树品种可根据园林需要,片植后修剪出平面、立体几何形色彩图案,营造出花坛、花境、色块,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8] 2.4制作造形树 茶树可通过弯枝和修剪改变原型,可随意修剪树冠成形态各异的单丛或群体绿化形态,观赏价值高,适合作为造型树。造形茶树在园林绿地中既能独立成景,又能与多种园林建筑,地形、地貌相结合,起到点缀、烘托、对比的作用。#p#分页标题#e#

茶文化的价值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渗透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国外的各种思想和文化也逐渐在我国传播。比如,我国的青少年对国外的节日甚至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加热衷,相比之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不重视,这种思想的传播在我国的大学生中尤为普遍。由于大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对新鲜的事物都想尝试。这样一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就遭到了冷落。当代的大学生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加强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必要。那么,怎样将茶文化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茶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很早就有采茶、品茶的活动,茶叶在我国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的俗语说道: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茶文化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被赋予了广泛的涵义。我国的茶文化不仅包括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等等,而且茶画、茶艺、有关茶的故事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都为我国的文化增光添彩。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茶文化也吸引了许多国外友人的眼球,他们开始对我国的茶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国的茶文化对于传播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茶文化凝聚了古人的精神以及智慧,并且将其发挥到了很高的水平。将茶与文化相联系,既是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程度的体现,又在茶文化中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延伸。而且,研究茶文化,对于提高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的水平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品茶和研究茶文化的过程中,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的茶文化,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洗涤,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发挥茶文化的现实价值。

2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基础且关键的课程,它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情况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并不热情。有的学生甚至对这门课持反感的态度。他们觉得它枯燥无味,而且全部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学习它等于浪费时间。同时,老师也觉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不好开展,学生不配合是主要的问题。但是,我们对其研究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性说教性太强,学生们无法理解透彻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比较空洞,而且有些内容使用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术语,又没有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解释,导致同学们觉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过于空洞。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存在理论性太强的特点,说教意味较强,不能结合实际生活对同学们进行教育。即使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他们对于这些没有接触过又没有具体解释的内容依然无法透彻理解,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2.2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过于看重理论,缺乏实践

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每次上课,同学们都是跟着老师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本教材,很难有自己的理解。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学到的知识去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从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正确处理事情的良好习惯,将自己所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日常的待人处事表现出来。但是纵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从来都是看重理论的学习,很少有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样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和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很难得到有效应用,导致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2.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时代在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不断涌现,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同学们老实地坐在下边听,整个课堂缺少生气。而且同学们看似是坐在下边认真听讲,但是实际上已经跑神开小差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很少,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也很少。这样的上课方式根本不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2.4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课过多依赖于课本

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在上课时,内容过于依赖于课本教材,素材缺乏。虽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大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很多的老师讲课只是按照自己的PPT来念,自己发挥的空间很少,同学们一看老师的PPT就知道老师整节课要讲的内容,从而失去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兴趣。对教师来讲,PPT只是自己上课的一个辅助的工具,主要还是要老师自己带领着同学们进行知识的学习,不能让PPT牵着鼻子走。而且,这些PPT上的内容大多都是照抄照搬课本上的,缺乏课外生活中的素材,同学们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老师进行讲解时也提不起兴趣,这样必然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3茶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3.1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当今时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同,甚至有同学觉得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是落后的,是应该抛弃的,这样的思想必然会导致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阻碍。一个国家的青年人对民族文化不认同,这样的民族在历史的道路上是不能走远的。所以,将茶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介绍茶文化,让同学们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

3.2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当今思想文化不断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国外的文化和思想已经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外国文化比较开放,而且自由,所以就觉得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相对于我国的文化来说,觉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太过于保守和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所以应该完全抛弃。这样的思想是不对的,每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自己先进的地方。通过将茶文化这种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同学们能够充分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理性认识两种文化的差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茶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4.1思想价值

当代的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意蕴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将茶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让他们通过学习茶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等产生兴趣,帮助同学们形成比较全面的价值观和待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学会不骄不躁、积极向上的处事心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4.2文化价值

大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了解比较少,除了历史专业的学生外,大部分的学生对我国的历史知识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了解历史,通过学习茶文化,让同学们对茶文化中蕴含的典故历史文化等加以了解,补充他们在这点上的文化知识空白,从而对茶文化的传播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发挥茶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育价值。

4.3人才的培养价值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下的功夫较多,而忽视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导致同学们的价值观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利于同学们的成长。所以,将茶文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上边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问题,同时探究了将茶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将茶文化引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同学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李德万.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万云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中的推进研究[D].安徽大学,2015.

[4]岳嵩.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86-187.

茶文化的价值观范文第5篇

摘要:对于茶文化体系来说,如果能够将其应用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提供重要的载体和空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其必然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帮助。本文拟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从而探究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关键词:动画电影作品;茶文化应用;美学意义;价值理念;文化元素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茶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阶层中,成为集合社会科学、人文科技、自然三位于一体的全能型文化,我国人民对茶的认识也从简单的饮用逐渐发展到药用、待客、祭祀等方面,同时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绘画书法,歌舞等艺术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可以说,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元素更为丰富。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开展状况,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动画电影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是为茶文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可以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

1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内涵成熟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该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多样元素,尤其是茶文化体系实际上是社会大众的饮茶习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体系化结合。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诸多元素,除了物质上的元素内容外,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也是我们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1.1茶文化的内容分析茶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种植、烘焙、冲泡茶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包括古老的茶道,茶诗,茶舞,茶艺表演等等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茶文化达到发展的高峰期,而这一时期我国的诗词文化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大量有关茶文化的作品因此流传下来,并且茶文化的发展与我国的宗教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之后的茶文化,更是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

1.2茶文化的特征分析

茶文化由于它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历史有关茶文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武王伐纣时候茶叶就已经成为了贡品,随后茶叶作为贸易产品,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物品;此外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新时期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让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让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更加显著;茶文化还有民族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彰显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现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内涵,而这实际上也发展成为当前我们应用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础。

2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人们的观赏需要也呈现出了全新变化,而动画电影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通过对动画电影作品的具体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整个设计过程,未能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从而限制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效果。

2.1动画电影的设计现状分析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动画电影大国,两个国家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美国的动画电影以数字化的制作为代表,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夸张的人物形象表达出“美国梦”的价值观点,而日本的动画电影则是以喷笔绘制为主,人物造型设计优美,内容含义丰富。中国作为动画电影制作的后起之秀,在不断探索中追求创新,成功制作出一大批成熟的动画电影作品,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动画电影制作的前列。

2.2动画电影的设计特点分析

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它善于运用人物造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注重细节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数字化技术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之后让整个画面达到非常完美的效果,曲折的情节和大团圆的结局能够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鲜明的主题洋溢着价值理念,配合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让国产的动画电影作品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但是从我国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缺乏必要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内涵,特别是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时,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艺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3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理念不断变化,如今人们对美学的价值意义认知更为成熟,从以往的关注外在逐渐发展为关注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与整个茶文化理念内涵应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3.1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作品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大量有关于茶文化的影视作品,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乌龙小子》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影视作品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合适的载体,同时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茶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借助动画人物让观众更深入了解这一文化,我国地域辽阔,茶文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借助茶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开拓动画电影的制作思路。

3.2茶文化在动画电影作品中的美学意义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由茶文化衍生出的茶歌茶舞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利用这些文化价值进行设计的动画人物造型可以让观众有熟悉感,同时在动画电影中穿插的茶艺镜头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同时茶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借此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从美学角度出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有着独特的东方之美,它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在动画电影中具体体现。

3.3茶文化理念融入动画电影作品的价值分析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与儒释道宗教的结合更是为茶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充实。近些年来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影视作者开始关注我国这一传统文化,因此,通过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认知,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各项元素能够被应用到当前所开展的动画电影作品设计过程中,当然,认知该元素在整个动画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美学意义,从而为茶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之所以要融入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其从实际上看,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内涵变化有着重要关联。

3.4以动画电影为载体,融入传统茶文化理念

以茶为主题,以动画电影作品为载体,加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用观众所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一文化,从而达到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感受茶文化温润的气质。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理念变化状况,不难看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因此,如果能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理念,其必然能够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4结语

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运用既可以为电影整体增添美好,让电影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我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提供合适的载体,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这一文化。动画电影作品作为一项系统化的设计活动,在开展该设计活动时,不仅要充分注重融入完善的设计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定位,通过具体元素内容的诠释和表达,从而若满足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不仅如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融入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设计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动画作品设计活动的设计品质。

参考文献

[1]孙珊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4-137.

[2]曹彦琰.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