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的学习

茶文化的学习

茶文化的学习

茶文化的学习范文第1篇

中西方茶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中蕴含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元素,因此对当代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将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比较引入英语跨文化教学实践中,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方法密切结合,促进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英语;跨文化;作用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让中西方文化之间拥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作为中西方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中西方茶文化虽然同根同源,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造成了很多的文化冲突和误解,如何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培养英语跨文化应用能力;如何通过中西茶文化学习为契机,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西方文化习俗,提高文化适应能力,促进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质量,现已成为当代文化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西方由于地理、历史及人文环境的不同,在茶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归纳为语言交际及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

1.1中西茶文化语言交际差异

中西方茶文化重要的交际手段就是两者的语言形式,茶叶相关的语言内容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折射了茶文化在不同语境中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情况。总的来说中西茶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茶文化语言交际范围较广,涉及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或各个文化领域,而西方茶文化的语言交际范围较窄,并且数量较少。我国茶饮及茶文化有数千年发展历史,而西方茶文化虽然源于我国,但只是随着16世纪中西方茶叶贸易的发展流传至欧洲各地,直到17世纪在英国及法国贵族或统治阶层的推动下,舶来的茶文化才与西方语言逐渐结合,因而具有典型的阶级特性。例如西方茶文化词汇中“皇家茶”、“伯爵茶”等贵族型词汇比比皆是,直到19世纪后期茶文化才走入寻常百姓家,但与我国相比语言应用范围较窄。其次,茶文化语言交际在我国文化中以质朴和简单为主,而在西方文化中相关语言应用多发生了阶级性或暗示性的“喻义”或“转义”现象,茶文化语言交际的内涵与西方社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尤其西方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物质文化的推动,让茶文化语言在交际中成为特色文化内容,甚至某些词汇摆脱了东方文化内涵。

1.2中西方茶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差异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除了语言交际方面差异外,更存在着明显的物质、行为、价值观方面的差异。首先,中国茶文化中茶叶主要由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黄茶六大茶类构成,尤其推崇非发酵性绿茶为主,在茶具上以瓷为主,包括:茶壶、茶杯、茶托、水方、水盂、各式茶具,形式多样。而西方茶叶以红茶为主,种类较少,茶具以维多利亚贵族特点为主,崇尚华贵瓷器活银质茶具,包括:茶虑、茶碟、点心盘、餐巾等凸显物质条件奢华要求。其次,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中国注重茶的单纯,以清饮为主,而西方为增加口感和个性,以“混饮”为主,同时在饮茶时间上,中国并无固定时间要求,而西方对饮茶做了“早茶、午茶、下午茶、晚茶”的规定,并其饮茶成为重要的餐饮内容和社交方式。最后,在精神层面上,我国茶文化以“儒、道、佛”等哲学思想为思想精华,茶文化的内涵被提升到道德等价值观层面,“天人合一”等思想成为我国茶文化精神主旨,但是西方茶文化突出“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阶级思想为主,以茶凸显统治阶级的财富和生活方式,彰显贵族特性和品味。

2中西茶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2.1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中西方文化交流,熟练掌握和应用西方语言技能的文化参与者。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学习对于我国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者来说,为他们认识西方茶文化及创建茶文化交流氛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让我国文化学习者在我国文化内了解西方茶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在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茶文化带来的茶叶相关语言交际差异带来的冲击,更在茶文化的理解上受到多元的挑战,对中西方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中西方茶文化内容进行适当的、客观的反思。因此,通过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对比,学生能以茶文化在中西方语言、物质、行为、精神层面的差异为契机,接受、理解、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进而在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中重新认识西方社会,正确认识文化现象和语言应用的价值,促进跨文化意义的提高。

2.2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错误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英语跨文化学习者来说,不仅提供了语言学习的多元素材,而且让英语学习者以更有趣、快捷、形象的方式适应西方茶文化等抽象文化内容。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让英语学习者在文化比较中,形成对中西方文化正确客观的认知和理解,并对以西方文化审视我国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形成对中西方跨文化的深刻理解。当然,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涉及内容多种多样,涉及的文化冲突也非常普遍,难以避免,但是通过两种茶文化与英语学习的结合,可以让英语学习者认识到中西文化冲突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茶及茶文化的对比,尽量减少文化冲突,并对中西方文化冲突做出应有心理预警和准备。

2.3形成英语跨文化教学体系

中西方茶文化在语言、茶叶种类、茶具、饮用方式、价值观念上的种种差异,已经让茶文化成为凝聚了文化和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英语跨文化学习中,中西茶文化无时不刻的渗透着西方文化重要内容,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可减少语言学习的心理负担,增加对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茶文化在中西方之间的比较,让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容易确定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茶及茶文化导入设计安排英语文化学习内容,将文化学习内容具体化到各种茶文化的实际案例中,进而实现英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双管齐下。

3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促进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途径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内容五花八门,不能简单的在英语课堂上生搬硬套,必须着眼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对现有英语文化学习进行改革,要想让茶文化对比进入课堂,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发展。

3.1以中西茶文化差异,确定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中西方茶文化内容涉及语言、茶叶、茶具、茶饮、价值观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如果直接生搬硬套,很难形成系统化的跨文化学习体系,同时茶文化信息量过大,可能会影响英语认知层面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确定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学习的具体内容,对中西方茶文化及跨文化教学的方向予以明确。首先,立足中西方茶文化语言对比,茶叶物质、茶叶行为、茶文化精神为辅助的理念。英语跨文化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是其学习的主要目标,所以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强调中西茶相关语言应用差异,同时用茶叶对比、饮用方式、茶文化作为语言学习或调解英语学习的辅内容。其次,确定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与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结合方式。中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是在英语跨文化教学中不能随机参考,必须树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目的,从课程导入到课程内容都要认真、科学的分析,找到合理的结合方式。

3.2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通过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对比和分析,提高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就必须要在实际教学方法上将茶文化对比融入其中,主要包括:首先,中西茶文化注释法。茶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属于较为陌生的文化范畴,在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西方茶文化属性及学生文化程度,对中西方茶文化涉及的语言及文化知识进行注释,尤其特殊词汇和行为进行跨文化性对比。如“中国清茶、英国混茶”或“redtea”和“blacktea”进行适当注释。其次,中西茶文化实践教学法。中西茶文化虽然为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了素材,但是如果只局限于茶相关资料对比,很难强化中西文化差异和学生的理解。因此,必须开展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实践训练,在茶饮及茶叶相关活动中对茶叶语言、词汇、茶会、茶俗等内容进行训练,组织学生参与到茶文化的氛围中,并对中西茶文化感受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促进对中西文化的理解。最后,中西茶文化的多媒体对比法。茶文化在我国和西方虽然属于传统文化,要想在当代英语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必须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适应学生的现代心理特性及文化需求,让传统茶文化彰显时代色彩。

4结语

中西方茶文化虽然同根同源,但是却在语言、茶叶、饮用方式、茶俗、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中蕴含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元素,因此对当代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必须在跨文化教学的实践中,正视中西方茶文化与英语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为契机,探索如何以文化现象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和传承中西茶文化的精华,又为我国跨文化交际实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王云羡 胡玉辉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吕春.中英茶文化的内涵差异分析[J].贵州茶叶,2014(1):13-14.

茶文化的学习范文第2篇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茶艺学习心得1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学习心得2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茶艺学习心得3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 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 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 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 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 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 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 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 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 ,而且以往我 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 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 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 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 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 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 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 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 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 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

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 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 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 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 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 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 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 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 茶,最贵乎“心” 。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学习心得4茶源于中国,讲求和,美,礼,仁等,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通过茶艺活动的过程感悟人生,修身养性,追求自然的目的,让我学会如何协调和平衡,爱惜自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茶艺是一门艺术,一种修养,体现和谐,优雅,仁,德,诚,真,茶艺源于远古却不失时尚,茶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以茶养生,以茶悟道,做一个优雅德,有内涵德,健康的人,这是我学习茶艺的第一步。

一;我们人类终极追求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灵。

二;我们人类向往的目标是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热爱生活,不断的提高生活品质。

三;我们人类希望的事业是自由择业,开心就业,浪漫就业,做终身喜爱而乐之不疲的事业。

这种完美的人生,只有在茶艺中垂手可得。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茶叶的需求量不断的日益增大,近几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可是对茶艺师的中,高级人才却很短缺,能够拥有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不多,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茶艺师的需求量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茶叶现在已远销海外,连外国的朋友们也都被中国的茶艺的神秘,魅力的迷人所吸引。

现在‘以茶会友’的社会,用茶让人与人之间可以无界限的交流,用真诚,坦诚的心交流,不管是在事业中,竞争中,在品茶,应用茶的环境,去做任何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一个举止优雅的茶艺师,舒缓的音乐静静的流淌,共同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休闲场景,会让现在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有一个很好的放松,舒心的空间。

全职的太太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充裕的时间,可以将茶艺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途径,还可以让在打拼的先生们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让他们在忙碌后忘记了疲惫,优雅而有内涵的全职太太们籍着茶艺寻求一块静溢与超然的心灵空间。健康,绿色,环保是茶艺致力于推广的方向,引导人的思维,开拓人视野,丰富人的精神。

茶艺师是现在社会与未来社会所空缺的瓶颈,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空间,在帮助别人享受人生的同时也帮助自身创建美好的人生,利人利已,何乐不为?希望那些爱好茶,茶艺,想懂的茶,茶艺的朋友,你的人生就从今天大步的迈开吧。

茶艺学习心得520--年 8 月 18 日至 9 月 2 日, 我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中级茶艺师培 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从态度上、文化素养上、操作技能上、教学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从态度深刻体会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敬”、。未参加中级茶 艺师培训之前,我对茶艺师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泡茶技能,能对客人进行茶艺表演与服务”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懂得,茶艺师不仅要有专 业技能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习茶、事茶陶冶情操,传承并发扬我国的茶文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对茶 的珍视和对茶人的尊敬。

二、提升了专业素养。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 文化历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至唐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并使之传播四海。

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渗透,互融互补。首先与儒家思想的“礼” 。儒 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我国茶文化中清新、自然、达观、热情、好客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 际的表达。其次与佛家思想的“悟” 。茶与佛的核羽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茶文化的学习范文第3篇

儒道佛三家思想培育出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其对华夏儿女的性格、处世心态、道德情操有着重要影响,也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审美情趣。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学前教育阶段渗透茶文化学习与了解,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深化学前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学前教育;影响

中国茶文化蕴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道佛思想培育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其对华夏儿女的性格、处世心态、道德情操有着重要影响,也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审美情趣。赖功欧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在历史上儒释道三家思想既各自地影响茶文化,又融会贯通地共同影响茶文化……,儒家的人生境界,道家的自然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孕育而成中国茶道的基调与风骨。……没有儒道佛的共同参与,今天的我们也就没法享受、体味这种文化了。”[1]正因为如此,茶成为了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饮品甚至精神的伴侣,其满足了各个阶层不同的物质、心理需求。但由于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与衰败,外来文化的涌入,本土封建文化的落后,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领域也逐渐回归理性,传统文化再次得到认可,茶文化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不仅如此,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代,传统文化已从文化领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学前教育阶段渗透茶文化学习与了解,从小处说,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从大处说,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1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

由于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渗透使得茶文化从最初的解渴药用的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在历史的洗礼中自成体系,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1.1儒家中和思想

中庸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内核,何为中庸?通俗地讲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炼自己,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已达到圣人之境界,进而在面对生活苦难、矛盾之时,客观分析事物的表面进而理性看到本质,处理问题时既能整体把握,又能局部掌握,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理性,也称之为“中和”。该思想教导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要做到遵守客观规律,在人与人交际相处方面要恭敬谦卑、和谐共处,在国家与个人方面要万众一心。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茶道精神,可以说中国茶道突出儒家“和”字,茶生于山野之间,融天地之精华,雨露之滋养得以成形,而又经辛勤劳动者采集制茶与能工巧匠者的艺术升华形成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和意境深远的精神内涵。古代文人雅士大多钟情于茶,他们在煮茶、品茶的过程中,享受着不急不躁、心平气和茶之自然本性,体会茶经水冲泡后带来的甘甜清香……,进而在艺术化的品茶过程中,锤炼人格,升华思想,修炼心性。[2]

1.2道家“道法自然”精神意境

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所讲的自然就是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与原则,这句话就是告诉世人,一切事情遵循“道法自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一思想丰富了茶文化内涵:一是物质层面上,茶生长于大自然,其在种植生长中必须要符合自然气候条件,如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在茶叶的制作、保存、冲泡等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其中客观规律,比如茶叶不能久曝于阳光之下,也要避免潮湿,又如在煮茶中“钟乳石之水为上水,山涧溪水为中水,井水为下水”,如此而来才能保存茶之本性清香;在茶事活动中,也要契合茶叶自然朴素之要求,二是精神层面上,强调返朴归真、融于自然山水之中的释然、放松,以茶修心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1.3佛家顿悟内省的精神追求

佛教与茶的结合源自于现实的需要,佛家重顿悟内省,顿悟是佛教除直观之外第二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禅宗主张参禅打坐,其实就是顿悟,反省自身,参悟禅道,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驱除烦扰,进而达到超脱现实苦难的佛陀境界,其也与中国内省式的传统哲学有相通之处。僧侣长时间打坐,茶不仅有解渴提神之功效,而且帮助僧侣们净化心灵,引导他们进入空灵虚静的精神世界。

2中国茶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1从幼儿自身层面来说,促进幼儿道德文化的学习

首先,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精神品质与道德情操。中国茶文化重视精神品质的塑造,其蕴藏和、静、俭、真等精神内涵。儒家茶道“和”即和谐、和美、平和;道家茶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佛家茶文化重视顿悟内省,这些思想影响下的茶文化有助于人自身心灵净化,遇事不急不躁,对人礼貌谦和,对事客观公正等对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给人们认识事物、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提供了价值标准[3]。此外,中国茶文化整体重视德行塑造,历代茶人在饮茶中追求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终极目标,这也是茶文化精神核心思想。其次,茶文化的学习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站,一年级后儿童便进入正轨化的学习阶段,这一时期语文知识的学习要求儿童多读、多背、多记、多写,这对习惯游戏娱乐的孩子们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语文知识的学习基本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学前教育中融入茶诗歌、采茶舞的学习、欣赏、茶事活动的体验等等,老师们通俗易懂地讲解其中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为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打造基础。第三,茶文化的学习提升幼儿审美文化体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对美的欣赏、感受,也是一个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4]茶文化表达形式丰富多彩,既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茶诗、茶词,又有意境深远的茶事活动,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审美感知体验的过程。

2.2从学前教育层面来说,深化教育体系的文化底蕴。

20世纪初期随着外国文化的疯狂涌入,西方的学前教育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社会,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前教育文化才逐渐建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代学前教育越发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由于学前教育来源于西方,其主要以西式教育为主,早期的我国学前教育很少涉及本土传统文化的教育,即使在当下我国学前教育也缺乏传统文化的底蕴,这导致其与小学教育的脱节。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学前教育,一方面如前所述在幼儿道德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审美感知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模仿茶事活动、学习茶诗歌、茶舞蹈的过程中认知到茶文化的价值,进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形成本土特点。

2.3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与未来,所以要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一个国家与地区的传统文化是其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根基,也是其发展兴旺的源泉所在,更是其人民的信仰所在。我国茶文化融合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精髓,汇集了茶生长顽强生命力、茶性高洁脱自然本质,无论从日常行为规范、为人处事之道,还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完善,茶文化都能给予人们答案、标准,有助于培养人们不急不躁、宁静致远、谦卑恭敬、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等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对传统道德培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茶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3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教育方式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3-6岁前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智力发展、认知习惯等都有独特的特点。为保证茶文化科学有效地融入学前教育体系中,这就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茶文化的内容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笔者对此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方面,要提高教育主体对茶文化的学习、了解与欣赏,只有教育主体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意蕴,才能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学习茶文化,体味茶道精神,欣赏茶艺表演,学习茶诗歌、茶舞蹈,才能引导幼儿从审美感知角度感悟茶文化中“道法自然、”、“中和之美”、“顿悟内省”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内敛闭合的性格特征,不似西方文化张扬、开放,幼儿时期认知习惯、思维方式停留在具体、直观形象的感性认知阶段,因此,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地选择形象、直观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如在学习茶诗歌的过程中,要配合直观的图形,优雅的音乐,创造试听结合的情景教学,激发幼儿的视觉、听觉与触觉,从而共同作用于幼儿的思维。又如在学习茶事活动时,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茶事活动蕴藏的文化内涵、礼仪习俗。儒道佛三家思想互相融合、互相发展,共同孕育了茶文化这棵传统文化中的常青树,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当代,本土传统文化成为各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根本。本文通过阐释茶文化内涵以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进而呼吁国家及社会学者共同关注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课题研究,为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余悦主编,中国茶文化丛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8):89.

[2]孙长龙、谈陆羽《茶经》的儒学思想.福建茶叶.2015(5):67-68.

[3]邱燕.中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美育作用[J].福建茶叶.2015(6):181-182.

[4]周培霞.传播佛茶文化提升人文素养[J]贵州茶叶.2012(1):45-47.

茶文化的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54-02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倡导将茶文化应用于素质教育,在2007年茶学教育研究会上,来自日本的姉崎有峰阐述了茶文化对素质培养、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重要作用;韩国的郑英淑认为韩国茶礼是提高个人修养、陶治情操的重要方式。更多的中国学者就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作出实际尝试,如伍萍在《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一文中指出,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黄晓琴等在《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亦提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作用。众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中国茶艺》等相关课程,受到学生们的青睐,茶文化教学已在素质教育中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挖掘和弘扬茶文化的精华,把茶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的探索,也是高校“茶文化”热潮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开展茶文化教育教学的现有成绩与存在问题

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极具生命力,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茶养生健身的功效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茶中寄寓了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饱含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中华传统美德,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优化精神生活质量为旨而学习茶知识、接受茶艺培训的人日渐增多,茶文化专业也作为特色专业开始进入高、中等院校国民教育体系,国内有多所高等、中等院校陆续开设茶文化或茶艺专业(包括茶艺专业方向班),并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了茶文化概论性的相关课程。茶艺师也已成为国家劳动技能的一种职业。诸多学者倡导将茶文化应用于人文素质教育,众多的中国茶文化专家、学者、教师就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作出实际尝试。我国茶文化教育在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1.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将儒、释、道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既不能机械地把茶文化当成说教或以教条主义的形式传授,更不能用肤浅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如何使学习者准确领会和感悟其思想精髓并传播其文化内涵,是亟待解决的第一层关键问题。

2.茶文化教学内容有待丰富。目前各大高校的《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茶史、茶政、茶法,多停留在以史论史,以事论事的层面,缺少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性茶文化知识。

3.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和大多数课程一样,目前茶文化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教育,多数学生在学习之余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很难体会识茶、泡茶的过程,而仅文字表述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茶文化,也就谈不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目前茶文化所实现的素质教育功能仅仅是茶文化教学中所产生的副产品,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有待研究。

因此,本文着力探讨充分发挥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二、茶文化认识及《茶文化》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我校已在茶学专业开设《茶文化》、《中国茶艺》、《评茶与茶艺技能培训》等必选课。所开设的《茶文化》、《中国茶艺》公选课程成为热门课程。茶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也培养了上千名的初、中、高级茶艺师、评茶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沁心茗茶协会通过开展讲座、茶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茶文化氛围。2006至2011年我校选修茶文化与中国茶艺课程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23、664、704、717、889、884人次,茶文化课程受到学生空前的青睐。2011年6月10日-11日,我们以湖南农业大学选修茶文化公选课的部分学生共计190人为调查对象,开展以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为主要形式的调查工作,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85份,结果分析如下图。

1.茶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调查表明,对茶文化常识不了解、较了解、很熟悉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人、8人、175人,所占比率分别为1.1%、4.3%、94.6%。其中有175位学生对茶文化中的茶史、茶艺、茶诗、中国和世界的饮茶习俗与形式等都能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因此,在没有材而仅凭教师讲授的教学条件下,学生还能运用自如,灵活处理,充分表明茶文化内涵丰富,富有吸引力;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喜爱,因为没有发自内心的投入,是很难对新知识产生如此深刻记忆的。同时也证明了茶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最方便、最深入的管道之一。

茶文化的学习范文第5篇

中英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也反映在语言上。只有较好地区别这些不同之处,英语文化教学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文化和语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统一。要想真正学好并精通一门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对语言与文化的定义以及关系进行了说明,然后从茶文化历史、茶俗以及饮茶喜好方面阐述了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并就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时只是从词汇、语法和听力等着手进行教学,而忽略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仅从英语知识的角度入手进行教学还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应该从文化教学出发,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并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辨析

1.1语言与文化的定义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这也正是语言的定义。世界上有5000多种语言,语言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语言结构的差异。语言结构包括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在内,语言之间的差异也主要在这两个方面得到体现。语言主要被人们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和语言不同的是,文化没有明确的定义。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文化的看法和理解。比如,我国战国年间的《易传•贲卦》对文化的理解是:“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则认为文化是一个包含艺术和道德方面的集合体。泰勒的观点使人们开始重视精神文化层面,这对于以后的文化研究有着较大的影响。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这就是现代社会对文化的定义,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

1.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统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部分。只有学习一门语言,才能够掌握与该语言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应该注重语言技能的传授,同时也应该注重社会文化知识的讲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权威人士的看法,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两大方面。物质文化主要是人类社会的物质产品文化,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领域。而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意识形态的集合体。语言随着文化的形成而形成,属于精神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的其他方面相比,语言更为特殊。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打个简单的比方,俄罗斯人说俄语,西班牙人说西班牙语,而我们中国人说汉语。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语言系统有着较大的差异。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看见该民族的文化特征。第三,语言是文化的传播途径。由于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所以语言交流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举例来说,现代人们没有亲眼目睹过古代人类的祭祀活动,但是他们通过历史文献、电影故事和口口相传等方式能够了解古代祭祀活动。这也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语言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第四,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语言和文化同等重要。从网络词汇的变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语言和文化的共生性。

2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英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也反映在语言上。只有较好地区别这些不同之处,英语文化教学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中英茶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下面主要从茶文化历史、茶俗和饮茶喜好这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2.1茶文化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发源地,因此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我国古代就出现众多有关茶文化的记载,比如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就是其中之一。相比之下,英国在18世纪初才开始接触茶叶。在英国,茶从最开始作为王公贵族的专属品到后来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英国的茶文化历史较为短暂,但是英国和中国一样也是世界上的茶叶消费大国。

2.2茶俗

茶俗属于民间风俗,是茶文化的体现。茶俗的内容较为丰富,贯穿在人们的茶事活动中。中英两国的茶俗也有所不同。我国有着多种饮茶风俗,并且各地的茶俗也有所不同。众多茶俗类型中,敬茶、擂茶、三道茶、迎客茶以及留客茶等茶俗为我们所熟知。茶被作为睦邻友好的象征,同时也被作为我国古代结婚礼仪的一部分。英国同样有着较为丰富的茶俗形式。比方说,英国有上午茶和下午茶的说法。上午茶通常安排在上午10点,而下午茶则多在下午5点。英国人偏爱红茶,他们的下午茶中红茶更为常见。当然,英国还有茶座和茶会等茶事活动。

2.3饮茶喜好

中国人喜好绿茶。我国现当代的饮茶风俗主要以冲泡为主。中国人通常习惯于在饭后饮茶。相比之下,英国人的饮茶喜好和中国人大相径庭。红茶是英国人的偏爱。他们习惯于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或者糖。这种特殊的饮茶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使茶的品味得到了提升。英国人饮茶的时间多在上午10点和下午5点,他们通常会在冲泡茶叶后再在茶水中加入其它调味品。

3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外交流日渐增多。英语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国内还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由于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要想从真正意义上习得一门语言,就需要掌握与该语言相对应的文化知识。要是仅针对语言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是大家所公认的。有很多不了解英语文化的英语学习者曾经闹出了很多笑话。比如,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朋友家做客,夸赞朋友妻子长得很好看,妻子自谦的回答“哪里、哪里”被其丈夫翻译成英语中的“where”,结果闹出了天大的笑话。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真正学好并精通一门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十分关键。以下对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3.1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角度开展教学

从中英茶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英文化的差异。文化教学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事实上是文化的体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对他们的言语表达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们的文化质地,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中的语法和表达等。很多学习者没有认识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所以他们在英语交际中会出现很多尴尬状况。汉语中讲究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并且按照先时间后地点的语序进行排列,英语则正好相反。除此之外,汉语中还讲究因果顺序,这和英语也是不同的。为什么英汉表达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事实上与思维方式有着较大的关系。要是不注重思维方式的理解,英语学习者说出的英语就会成为Chinglish(中式英语)。

3.2从生活习惯出发进行教学

中英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大有不同。生活方式是当地文化的反映,是文化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教师应该从英国人的实际生活习惯出发进行讲解。由于英国是茶叶消费大国,居民有着饮茶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拿英国人饮茶习惯作为例子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英国的茶文化图片或者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英国茶文化,并从中发现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学生就会弄懂“afternoontea(下午茶)”以及“blacktea(红茶)”的由来,并展开对英国茶文化的学习。从饮茶习惯的角度入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与之相关的地道词汇和英文表达。

3.3从文化语境角度分析语言现象

英语语言现象是对文化语境的反映。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现象的文化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学生文化认知结构的构建。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语境层面解读语言现象,并在该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文化认知模式。从语言现象本身出发,学生可以把握语言的基本内容和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蕴。教师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认知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需求。英语中有多种语言现象,比如同音异义、谐音和连音等。这些语言现象不仅反映了英国人的幽默感,同时也较好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特色。

4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应该注重语言技能的传授,同时也应该注重社会文化知识的讲解。由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忽略,导致很多学生所学的英语都十分不地道。他们在外语交流中经常说出一些连老外都听不懂的英语表达,很显然这对于跨文化交际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有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比如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角度开展教学以及从文化语境角度分析语言现象等。

作者:张瑞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德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2-83.

[2]乔洁.中西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3):132-133.

[3]李亦桃,朱晓东.英语中“茶”话探微———兼议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07(6):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