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1篇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来说,茶道精神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体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引入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茶道精神本身的内涵,对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体育人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

茶道精神;体育人文教育;作用

作为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重要一类,茶道精神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茶道精神的价值被不断挖掘,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并成为利用传统文化提升体育人文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体育人文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品质、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当前现状来看,通过茶道精神推动体育人文教育的发展,并提升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仍然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析,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1茶道精神简析

何为茶道,最为简单、纯粹的理解就是品味茶、欣赏茶的美感之道。我国种植茶叶、饮用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道精神的内涵从最初的饮茶方式到饮茶艺术,再到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其内涵被不断丰富、不断扩充。到今天为止,茶道精神的内在实质已经非常丰富,并自成体系,茶道精神不仅仅代表了饮茶、品茶的礼仪精神,也包含了从茶叶中品味出的生活感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代表着清静、悠然、与世无争、修生养性的生活方式。茶道精神从诞生到发展再到成熟,深刻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本土文化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茶道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本质的载体,带有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理念的烙印。从茶文化体系层面来说,茶道精神即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茶道精神中包含了儒家文化,茶道精神崇尚的和谐、仁义、礼仪都是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茶道精神中包含了道家思想,茶道精神中超脱世俗、安静从容、悠然自得的精神追求,就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茶道精神中也包含了佛家文化,茶道精神倡导的清心寡欲、静坐修身、俭朴求真的理念,就是佛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茶道精神的灵魂,与其说是茶叶文化的灵魂,倒不如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可见茶道精神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以及茶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联系之紧密。茶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精神内涵一同影响着中国人,一同引导着中华民族在思想层面上的前进方向。爱茶人士将茶道精神归结为“理、敬、清、融”四个字。具体来说,理指的是理智、事理,引导人们通过饮茶明理,做事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在理智的支撑下,在事理的主导下,行为才能不失方向、不失准确,做人才能正直;敬指的是敬意、礼貌,引导人们通过品茶明礼,要重视各种行为活动中的礼仪、礼节,通过礼貌增进人和人之间的情谊,通过礼仪实现人和人之间良好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清指的是清廉、清心,品一杯清茶,让心中的杂念沉淀下来,让心绪回归内心的本真,回归心灵的纯粹,以此涵养人的节操,升华人的品格,引导人做一个心灵纯洁、精神超脱、清廉正直的人;融指的是融洽、和谐,品茶的气氛是融洽的气氛,茶道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在品茶的过程中,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包容、和谐,茶禅一体,世间万物尽在包容本心。

2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可行性分析

体育人文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是团结的精神,是和谐的精神,是公平正义的精神,客观地看,体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联互通的。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共同之处,将茶道精神的内在本质提炼出来,促进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提升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来说,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和实践价值的。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二者来说都可以受益。在融合过程中,茶道精神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这对于茶道精神在当代的继续发展、传承来说,非常有帮助,通过现代体育人文教育的良好开展,茶道精神的影响力必然会继续扩大,茶道精神的价值理念和核心内涵也必然被更多的人所知悉、所接受。而茶道精神对于体育人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则更加突出,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契合度,茶道精神的融入,可以迅速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实现体育人文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接轨,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方式显然更加能够增加中国人对于体育人文精神、体育人文教育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体育人文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的提升。

3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实践表明,在茶道精神的辅助和推动下,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正是基于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此,将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分析如下:

3.1升华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现代体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达体育人文精神内涵,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人文教育往往由于内涵单一且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在体育人文课程中产生逆反情绪,严重阻碍了体育人文教育的开展。而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有所不同,茶道精神的内涵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茶道精神广泛的社会受众基础,也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茶道精神融入到体育人文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改变体育人文精神内涵单调、乏味的客观现状,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本质。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良好融合,从更大层面上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而且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拓宽学生的体育人文视野,可谓一举多得。在现代体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融入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其基础就在于丰富和升华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使体育人文教育可以从更宽广的精神领域向学生传达理念,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来说,益处良多。

3.2突出了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

体育人文教育是以提升人的体育人文素养、涵养人的体育人文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育人文教育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的人文性、持续性和多样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公平正义、崇尚健康(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皆有之)、和谐包容的价值观和精神品质,塑造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现代体育精神、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体育人文教育重点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茶道精神的核心表现不谋而合,这为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体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的比较、融合过程中,二者的相同点被数倍放大,而这些相同点正是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通过茶道精神的良好推动和有效支撑,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凸显出来,学生可以更加鲜明、一目了然地掌握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而教师也可以更加一针见血、事半功倍地将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教授给学生,大大提升了体育人文教育的效率、质量,实现了体育人文教育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3.3以人文素养净化体育竞技领域

现代体育竞技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从体育和人文的角度来看,这是体育竞技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重要表现。然而在真实的体育竞技项目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谐的行为、不正当的做法、不科学的理念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现代体育竞技领域,甚至将现代体育领域的价值观引向偏颇。在这样的情况下,茶道精神的引入,犹如一股清泉,以其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底蕴,有效净化了体育竞技领域。茶道精神崇尚和谐、融洽、包容,茶道精神追求明理、明礼、正直,这都是茶道精神中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以茶道精神的影响为推动力,将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养展现出来、传达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文素养之于现代体育竞技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现代体育竞技,是人文和体育的结合,是道德与竞技的融合,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竞技价值观,从体育竞技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以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养净化体育竞技领域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3.4促进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外在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时展到今天,无论何种层次的教育,都越来越重视人的内在、外在素质的全面提升,以此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培养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将茶道精神融入现代体育人文教育当中,就是促进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外在体育素养全面提升的一个非常积极的做法。从内在人文素养来说,茶道精神可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形成完善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何为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从外在体育素养来说,在全面健身的理念下,茶道精神倡导的和谐、融入、交流互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体育参与习惯,产生体育参与需求,并帮助学生掌握以人文素养为支撑的正确的体育竞技价值观、判断力,使学生在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的过程中,既完全融入,又张弛有度、行动有节,以一个健康、向上、公平、正直的体育参与者的姿态,促进现代体育竞技领域的发展进步。

4结语

体育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健康发展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高度契合度,将茶道精神融入到体育人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并且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茶道精神对体育人文教育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未来,应当继续挖掘茶道精神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精髓,探索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方式,更好地将茶道精神植入、融合到体育人文教育当中,丰富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拓宽学生体育人文视野,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人文内涵并塑造科学的体育人文价值观的同时,间接促进体育竞技领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效推动体育竞技领域的继续发展。

作者:胡泯 单位:攀枝花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纪岩.茶理论与实践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5(6):177-178.

[2]陈光.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福建茶叶,2016(1):201-202.

[3]张彦斌,郭娇.“茶道”融入体育精神———以足球运动为例[J].福建茶叶,2016(2):191-192.

[4]杨利芳.中国茶道精神与世界奥运精神的异同[J].福建茶叶,2016(5):250-251.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文化意识;文化内涵

文化意识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在掌握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发挥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创新的功能,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与途径,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注意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字都不单单是交际的工具或符号体系。语言文字是民族认识世界思维方式的反映,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和继承的重要载体。文字与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文字不是文化的附属品,但是也不能脱离文化独自存在。文字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字的支持。文字服务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的汉字也是一样的。我国汉字的形态一般呈方块形状,犹如一个方阵,汉字的内部结构也是均匀方正,四平八稳、不偏不倚,符合中国人中庸的精神;汉字的创造来源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很多汉字一笔一字,一点一画都可以找到参照物,这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师在讲解汉字的字义时,要引导学生探究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们常说的“信”字,通常被解释为信息、消息和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深层次的伦理内涵,具有“诚信”的含义,这就是我们要大力倡导的“信”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再如“嫂”字,英语解释体现的是法律角度的关系,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是从礼制和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解释,这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又如“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便成为了人,这形象地表达了“人”的含义,体现出了理想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要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与现在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再如,汉字中的“雪”有圣洁的象征意义;“冰”字有晶莹洁白高尚的象征意义,“一片冰心在玉壶”很好的表达了“冰”字的含义,“霜”被赋予高洁的象征意义,这些汉字的内涵都反映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

二、深刻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

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强不息的生命活力,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厚德载物的兼容并包精神,旷达淡然的超越精神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得到体现。这些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在遭受打击和迫害下,仍然不忘祖国,最终投江;《出师表》中诸葛亮为先帝托付的完成兴复汉室的遗愿,呕心沥血,出师征战,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他们表现出的民族情感和道德情操,是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很多说明文,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同时,也要挖掘说明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不仅要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拱桥的特点,还应该指导学生去了解中国桥的历史文化;在学习《故宫博物馆》与《苏州园林》时,要求学生了解故宫的整体结构的布局和苏州园林的魅力景色,还要要求学生探索故宫和园林的历史和内涵;在学习《说屏》时,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屏风文化。所有的这些物质文化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古代文化观念的具体体现。例如,故宫整体的布局讲究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体现出古代以和为美的审美原则,也体现了尊卑有序、礼敬崇高的古代观念。苏州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实用美观、层次分明、环境幽深、曲折变化,这表现出了古代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

三、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克服青少年的对主流文化漠视态度

在当代社会,主流文化遭受冲击,青少年对于主流文化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没有足够的了解。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以及西方的文化思想很容易接受,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2、 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批判意识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积淀下的宝贵财富。重视人的精神和灵性,以及重视保持人的精神,注重提高人的灵性以及坚持探索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这些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和发展可以形成重视积极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重视人们对于自己能力的把握,这都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发展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政治条件下的传统文化也有糟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批判意识,批判地接受传统文化。此外,还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文化意识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要注意继承不能替代创造。只有注重文化的创新,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始终保持活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文化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消除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创新文化意识,将先进的文化意识转变成促进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

结语:

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可以促进语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继承,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心和爱国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课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且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用批判的眼光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技巧[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5)

[2] 李永伟.中学语文教学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J].学科教育,2010(7)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扇;语义内涵;文化元素;设计应用

中国素来就有制扇王国的美誉,中国扇文化历史久远,据历史记载,扇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它凝聚了几千年来的社会思想变化过程及审美创新的一个认知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扇子也逐渐由使用功能、象征功能转变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所收藏或作为道具出现在舞台上。几千年来凝聚在扇子中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涵盖的文化元素很值得我们考究,对当代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符号作为传统文化的思想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是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目前传统扇元素的现代设计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领域。这里,本文将对传统扇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更多理论支撑。

1传统扇符号的语义分析

对于符号,许多前辈和学者根据符号论的观点,认为符号都具备“能指”和“所指”特性,从语义学角度来讲也就是符号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外延语义由产品形象直接说明产品物理层面的内容,属于明示义;内涵性语义由产品形象间接说明产品物质内容以外的感性层面,属于暗示义。正如,我们接触扇子的时候,它呈现给我们的是具体的有使用价值的物体,而并非由形态、材料等构成的简单人造物,造“物”不是目的,而“物”是实现目的的媒介和载体,因此在对扇子进行命名时就赋予了它一定的象征功能。在这里,扇子借造型、结构、材料等元素来表达其干什么用、怎么用等物理层面内容属于“显性”的外延语义,通过形态传递出的权贵、平民、婉约、雅士、文人等感性信息属于“隐性”的内涵语义。由此来看,传统扇符合符号学特性,这里,笔者从传统扇符号的外延和内涵层面出发来探讨扇文化因子的提取和应用,为扇符号与现代产品的融合寻找理性的方法和平衡点。

2传统扇文化元素设计应用层面的划分

由前面所提到的传统扇子的外延语义和内涵语义出发,外延传达的是明示意的物理层面,内涵语义传达的是暗示意的感性精神层面。换句话说,外延与内涵属于“显性”与“隐性”的关系,由此可将扇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分为三个层面:初级、中级、高级。设计层面的划分为扇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提供更明晰的思路,如图1所示。初级层面目的是增加产品装饰性、观赏性,通过设计师对可视化设计因子的提取、变形、组合、重构等设计加工,后导入到产品设计中以增加产品的文化意蕴,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产品及语境选择合适符号特征,并且保证文化符号与产品之间的协调性,这也依赖于设计师水平,最终实现文化符号与现代产品的完美融合。中级层面比初级层面增加一个层次,除了保证美观性更要保证文化符号与产品形态或功能的契合性,避免流于表面的设计。可通过分析产品特征及文化符号特征,然后进行形态或结构关联并建立形态对应关系,利用文化符号置换产品中某个形态或功能符号,增加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保证产品机能角色与象征角色和谐性。高级层面的应用属于文化内涵层面的应用,需要提取传统扇的文化内涵因子,通过对传统扇的行为习俗、意识形态、象征内涵等抽象内容的语义词汇进行收集、筛选、提炼和转化,再通过语义关联法进行发散,最后通过隐喻手法导入产品设计中,包括视觉隐喻和交互隐喻。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一层面除了设计师水平还与用户的文化水平有很大关系,不同用户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经历的不同都可能会影响到对文化内涵信息的解读,因此这一设计层面也是最难捉摸的。

3传统扇文化元素设计应用原则

3.1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是作为产品最基本的属性,也是产品存在的依据,产品功能按照等级可划分为物理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物理功能是作为一件产品首要满足的基础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功能等是在满足物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的,传统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目的是增加产品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实现的是精神功能层面,因此在文化符号的应用过程中对产品的角色功能的实现要有所侧重,避免产品物理角色和象征角色的信息混乱。

3.2审美性原则

产品一般具有功能属性和审美属性双重属性,审美性是从美学角度去审视一件产品时所必备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除了产品的功能,形式美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的美观性是从心理感知层面满足客户对美的追求。因此文化符号在设计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提炼与变化,达到与产品形象的和谐统一,避免流于表面的设计,以确保产品的设计感与美观度。

3.3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产品设计感及商业价值的重要体现,没有创新性的产品不易赢得市场,任何作为商业产品出现、且具有一定消费价值的物都有它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点,无论是产品功能、使用方式或是产品形态都应有它新颖之处,这是作为一件商品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文化符号的应用过程中也应根据产品特点进行设计加工,体现出新颖之处,同时也是对文化符号注入新的内涵使其重生的过程,更是为了满足当代消费者对产品商业价值的追求。

3.4文化象征性原则

文化象征性即产品有一定的文化意蕴或民族格调,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解读其中的文化信息进而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也是传统文化符号应用的初衷,文化象征原则在产品中一般体现在传统符号的“形”和文化内涵的“意”上,一般通过显性文化符号要素的视觉传达或是文化内涵的隐喻表达等形式。

4传统扇文化元素设计应用的方法流程及应用实践

4.1传统扇文化元素设计应用的方法流程

针对传统扇文化笔者归纳总结出了其设计应用的方法流程:1.确定传统扇素材主题——2.提取文化设计因子——3.设计因子整合、筛选——4.选择产品设计对象——5.设计应用。具体设计方法流程图见图2。1.确定传统扇素材主题。扇子类别有很多,不同类别的扇子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如团扇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折扇一般与文人雅士有着密切关系、羽扇一般象征着运筹帷幄的智慧、倚仗扇通常象征着权利与地位等,因此在传统扇文化元素的现代应用过程中避免语义信息的混乱,首先要选择扇主题,这样有了明确的主题在应用过程中也就更易对产品语意进行“编码”,更利于用户对产品角色信息的“解码”。2.提取文化设计因子。文化因子的提取根据前面确定的扇类别进行提取,传统扇的文化设计因子包括直观的视觉要素(形态、色彩、纹样等)和抽象层面的文化内涵。视觉要素是民族风格的直接展现也最为直观,抽象层面的文化内涵包括意识形态、行为习俗、无形精神等内在层次,文化内涵因子的提取主要通过语义词汇的提炼及语义关联,以隐喻的手法引入产品设计中,其中包括视觉隐喻和交互隐喻等。3.设计因子整合、筛选。这一步是对前面提取的设计因子进行归纳及筛选的过程,包含“显性”设计因子和“隐性”内涵因子。“显性”设计因子的提取主要通过用户意象感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提取,“隐性”内涵因子的提取主要针对文化内涵、意识形态、行为习俗进行分析并提取描述性语义词汇,再将语义词汇进行语义关联、语义发散,从中筛选可取内涵性词汇转化为可视化设计形式,用户通过视觉或交互体验其中隐喻的文化内涵。4.寻找产品设计对象。在传统扇的文化因子提取之后根据关联法寻找可应用的产品对象,由于文化元素不适合应用于任何产品,因此设计对象要有所选择。可运用形态关联、结构关联、语义关联的方法寻找设计因子与产品的契合点从中确定设计对象,使文化符号的运用协调自然并传递出文化象征语义。5.设计应用。设计应用过程根据产品语意学设计程序,一般确定设计对象之后分析产品语境并设定产品角色,根据所提取的设计因子进行角色诠释,最后进行设计评估。

4.2传统扇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实践

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主要是增加产品的文化意蕴和民族个性,以赋予产品更多的是精神内涵,因此“象征角色”是文化产品设计中重要突出的角色特征,产品“象征角色”比重较高时相应“机能角色”就要降低。为避免产品角色混乱,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在选取产品对象时侧重机能角色偏低的产品更利于文化语义的传达,这里以台灯设计为例进行设计验证。这里选团扇类别为设计主题与台灯设计进行关联,团扇自古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这里设计一款针对女性用户的台灯。具体设计因子提取过程不作详细叙述,针对设计方法流进行简单分析。根据用户感知调查分析了解到大众对团扇形态认知程度最高的描述是圆形、椭圆形,事实上,梅花形、马蹄形等也是在圆的基础上进行变形的,因此这里以圆形扇面作为形态共性设计因子来进行发散,色彩上选取团扇材质属性的暖黄色,给人以温馨复古的情怀,以团扇形态因子的运用来传递出古典、优雅、传统的文化内涵,设计效果图见图3。

5结语

文化符号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的标志,是民族文化的映射,也反映着我们共同的民族心理,将其引入产品设计中能够唤起用户的民族情怀,同时有利于民族性设计品牌的树立。本文以民族传统扇文化为研究对象,针对扇文化元素的应用提出了一套系统理性的设计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设计有效地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证明了其方法的可行性,为传统扇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一条理性明晰的思路,并为其他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撑和依据。

作者:许晓云 冯静静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家祺,吕静.产品语义学在城市路灯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4

[2]王向峰.扇子的审美文化内涵与价值[N].沈阳工程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孙斌宾.浅析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语义学[J].设计,2012

[4]耿葵花,产品地域性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12(5)

[5]金心,王伟伟.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6)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同;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053-0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集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大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包含着丰富的养生内容,多样的武术、乐舞、气功等运动形式,以及很深内涵的民俗习惯和风格等等,它包容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即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但是,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封建专制的辖制,以及封闭内陆环境的制约,传统体育始终没有走到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及至今天,它似乎更加无法承载社会发展的动力,愈加淡出人们的视野,发展危机也从深层次表现出来。面对这一情况,厘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特征,以及表现形式,从而在较高层面上形成一种价值认同就成为进一步解读传统体育,建构其发展前景的必经之路。

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价值内涵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受不同民族母体文化的孕育,表现着不同民族社会的思想和要求,但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蕴含了文化学所认同的各个层面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特征。第一层主要表现为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逐渐突破民族之藩篱,在传统体育文化系统层面出现了集中、交融和整合,由此内化为传统体育文化固有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内涵。其中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就成为中华民族对传统体育所形成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共识。虽然在每个时期,每个民族都会对传统体育文化重新产生出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但无不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进一步将这些价值和思想蕴含在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上。因此,从整体上看,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形成就是各个民族不同文化思想、价值判断、民族精神经过整合后的产物,这些思想和价值内涵是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具备民族特征的根本标志。第二层是指传统体育文化具体的组织形式以及表层的风俗、规则等。中国传统体育体系复杂,很多项目就是从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和宗教活动之中孕育产生的,它们不仅“为早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规范和社会传播提供了有力的舞台”,而且成为联结各种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纽带,如舞龙、舞狮、赛龙舟等都是源于民间的祭祀神灵及庆祝丰收等风俗活动。第三层是上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物化为传统体育项目实体,即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它是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但是受这些因素的制约,传统体育自形成之初就强调动作的非自然性,基本上采用的是和人正常姿势相悖的动作,多模仿动物,动作以圆形、环形、球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三个层面上都体现出民族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同时,也形成了有别于其它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这些价值内涵之所以能够延续两千多年,在于它能够满足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也就是说由需求而引发了不同阶层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考,进而形成了对价值内涵的某些共识。首先,受母体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涵不像西方体育那样过于注重“物质”、“竞争”、“超越”,它包涵了老庄倡导的冲虚周行妙道,儒家标榜的道贯乾元,墨家崇尚的天志兼爱等思想,由此形成了一种注重“和谐”、“整体”,“由外及内”实现道德升华和逍遥的基本价值指向。虽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内涵不像西方体育文化那样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质成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包含在母体文化精神的孕育和更迭之中,但这种不充分的或不完全独立存在的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价值体系仍然在母体文明的土壤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具有了普遍存在的现实意义。其次,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和价值表现形式自成体系。等级森严的礼系观和嬉戏观是对传统体育文化影响最深的两种观念,前者把体育运动纳入到道德培养和教化民心的轨道上,要求体育只能在“礼”的节制下发展;后者将体育运动归为不同阶层筵享之余、闲暇之时的娱乐节目。这两种价值观体现出的是人们对儒家学说的推崇,从本质上确定了体育的社会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体育的特性、价值内涵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反应机制中时刻都体现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基本特性。最后,中国传统体育与外界的联结上凸显母体文化的特质。在母体文明中,中国传统体育虽然无法像西方体育那样引入“物质”、“自然科学”的基本理念,但人们在哲学高度上把它看作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现象,把它看成是能够实现实践者自身,以及和外界达到“和”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他们对传统体育的文化规范和范式没有更高的要求,只要能够摆脱身体对道德和精神升华的桎梏,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因此,从整体上看,人们的价值认同并不是指向传统体育本身,而是指向了身心与万物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上。

综上所述,当人们对传统体育内涵的各种价值特性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之后,其价值体系就会以一种普遍存在的姿态出现,并通过各种价值实现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出来:一是传统体育文化中蕴涵深厚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系“生命力”日渐旺盛,成为价值实现的主体;二是那些保守的,有时甚至是反动的,被时代淘汰的价值体系。日渐衰微,最终走向死亡。因此,就今天的传统体育而言,能够形成的一个基本共识就是能够承载这个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传统体育就应该成为其价值实现的主要载体,而那些无人问津、不符合时代潮流、违背民族精神的传统体育则应该被列入淘汰的范围之内。

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在机制

价值认同主要是指根据人的先验价值判断能力,综合各种感知而形成同一认识的一种价值思维活动,简单一点说,就是指人的一种价值思考、取向和价值思维判断活动。它不仅是人的价值判断形式,也是人的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同样对中国体育文化价值的认识,也表现为中华民族在一定文化和体育文化意识支配下进行的一种综合价值思维活动。中国传统体育形成和发展始终深受儒家、道家学说的影响,在此氛围之中,大多数人就把它和神秘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传统体育纳入了过多的“玄学”成分,而不像西方体育那样自形成之初就蕴含了尊重人的价值和充满了人本主义的精神。无可讳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确实蕴含了许多神秘主义色彩,但是要一棒子打死则显武断。

在传统体育形成之初,它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虽有肌体但缺乏各个层面的文化内涵,人们对体育文化价值认同的意识并不强烈,其价值性质和品质也不明确。因为此时人们对体育的价值意识正在形成中,许多体育文化的特质还只是作为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一般文化价值中的一部分,除了较高级阶段的或某些特定的体育文化现象外,大多还没有形成稳定、统一的价值体系。因此,人们的体育文化心理和体育价值意识也多处于不稳定、不统一的状态,其价值认同的思维活动虽然带有预先思维和判断的性质,但还不具有强烈的体育价值意识倾向。但是当传统体育逐渐成为一种实现身心与万物“合一”的独立的工具的时候,人们便对它的价值判断和认同出现了另一种局面:整个中华民族对体育文化系统都逐渐有一个稳定、统一的结构和价值体系,人们对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思维活动不仅带有强烈的、独立的价值意识倾向,而且对其价值思考和判断也具有普遍的先验性质。这种价值判断和认同不仅标志着人们开始用怎样的母体文化理念或范畴概念去认识体育,而且标志着人们开始用一种主体性的身份参与到传统体育实践之中,共同促进其价值体系的实现。也就是说在人们还没有获得体育文化独立的价值意识之前,先天道德本性和知性思维能力只是作用或蕴含在母体文化价值塑造的历程中,而无法进行具有传统体育文化特质的价值思维判断活动,更谈不上去认同和综合。

2.1 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思维形式

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度,集中体现在人们对传统体育价值取向之中。它作为一种价值思维的抽象形式,显示着各个民族对传统体育的不同体验和价值认同。离开了孕育传统体育项目实体的民族和文化背景,是无法对本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价值判断的,特别是他们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观念,或在本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稳定的价值思维模式,在综合判断中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中国人看待外部世界缺乏西方人的“物质”概念,也不把宇宙看成是冰冷的物质世界,而是把它看作普遍、整体存在的生命世界。这种思维方式作用到传统体育之中就深刻地表现为一种原始朴素的体育生态观――在周天“气”的流动中,充满了“道”、“仁”、“义”、“信”的生命精神,讲究在厉炼过程中“意静而神游”、“澄悟天机”,要达到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境界,同时强调人只有融合到大自然中,去聆听宇宙的生命声音,与万物的生命精神保证和谐统一,使自己的生命精神与整个宇宙的生命精神融合在一起,自我的身体、道德和生命的历练过程才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因此,中国体育文化虽然对“肌肉”、“健与美”的认同感比较淡薄,但对实现道德升华和生命的和谐精神感受却非常强烈:不仅在精神内涵的引领下,实现自身历练与万物的和谐关系,而且强烈地体验着由外及内的生命美感与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人们自古对“体育”就没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实现精神升华和道德修养的辅助工具,虽在鼎盛的唐朝,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体育依然没有获得强势文化的社会身份。因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思考就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甚至在很多阶层中参与体育活动还成为了“不务正业”的代名词。这种价值思考模式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集合体,它源于长期农耕文明和儒家学说教化下不同阶层所形成的固有的价值观和价值思维模式在作祟。

2.2 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感知和认同的同一性和统一性

各个民族或阶层感知传统体育文化的方式大不相同。尤其是在传统体育形成了稳定、统一的价值认知模式之后,每个阶层对传统体育文化各个层面的感知都会纳入自身的价值认同体系中,从而到达到自我认知同一性。传统体育虽然从来没有走进过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但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地从母体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中进行着缓慢的交流。尤其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氛围中,不断地综合和整合着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这种自主性融合,充分体现着传统体育文化系统认知的同一性。

每个阶层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判断和认知是建立在已有文化感知经验和价值思考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自我“天然合理”的母体文化心理结构和价值秩序基础上的。不同的阶层在传统体育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特殊的体育文化经验和价值思维形式。但若以此来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是不具有普遍的合理性和统一性的。因为具体语境中所出现的这些价值感知和认同方式并不具有新时期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秩序。不同阶层对传统体育的价值感知和赋予的价值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这些作用连续的同一性或一致性达到某个临界点后,会自然进行内层和外层的经验综合,这时又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一种统一或同一,即形成对传统体育价值思考和认同的统一。当然随着母体文化的更迭,会产生一些较为偏颇或错误的感知综合,如传统体育中的家长制、神秘主义色彩、专制主义色彩等。因此只有在社会文化主流氛围或趋势能够长期正确把握并引导不同阶层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的时候,他们对多样的传统体育才能够有较为深刻的感知和认识,才能够以较为正确和宽泛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体育文化现象,也才能真正实现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周易大传》(简称《易传》)中讲“刚健”’,刚健就是永远运动,永远前进。《易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封)’,‘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封)’”。这种大道运行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在铸造传统体育价值体系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强不息,就是要效法天的“健”,要始终保持传统体育文化的完整性,有机地丰富其价值内涵和反应机制,并不断完善发展;厚德载物,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不同的外来文化资源,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这种对传统体育价值感知的同一性使其具备了清新的文化精神,内涵母体文化的气质也彰显在自身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受母体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中国传统体育价值体系也始终圈缩在农耕文明之中,这就形成了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中的诸多先天不足:一是体育项目的抽象性和非标准化使其很难在知识经济时代迎合大众的需求,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价值表现形式和效应;二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缺乏民主传统,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虽然有过资本主义萌芽,但始终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一直处在“传统与现代”的争论之中,无法从始而终地进行改革。

3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同的基本指向

新时期,寻求中国传统体育价值认同的本质就是构建其价值趋向。任何文化的发展都要符合时展的潮流,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应该建立“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认同。中国现在多种体育文化并存,它们之间相互冲突、交流,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局面,因此,今天的传统体育应该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找到一个有力的平台。

首先,走向传统体育价值认同的多元构建。传统体育文化日渐缺乏承载时展内涵的驱动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在全球化的现实语境中,利用多种优秀的文化资源,从根本上树立不同阶层都能够接受的价值认同。既要尊重每一种体育文化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属性,从民族背景资源中寻求改革的切入点,又要考虑当今中国各个阶层的现实需要,从而找到其发展的正确轨道。

其次,寻找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定位。大众体育在我国方兴未艾,因此,传统体育走向大众,走向他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就成为其发展的立足点。其一,开发和大众体育联系紧密的传统体育项目,确立“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的基本定位,使它们能够真正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享受运动。其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社区、高校,以及竞技体育发展平台等强化传统体育的传播机制、运作模式,把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为传统体育并轨现代化道路基本起点。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红色精神 内涵 特征

文/管仕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红色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如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信仰、政治作风、政治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支撑。

红色文化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追求。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精神与要义;红色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提到红色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革命、战争、流血、牺牲、解放等概念,认为红色文化就是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文化,它首先是一种革命文化,革命是红色文化的主题与主要内容,这是红色文化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与初步认知,也是人们对红色文化最直观的理解。其实,红色文化以“红色”为主题、为核心,在内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区分。在狭义上,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形成,在中国革命的红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反映党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建设国家、创造美好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文化思想与价值体系,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可以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主流、源泉。而在更广义的范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有些特定的内容如关于理想、信仰、道德追求、奋斗目标、奉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等都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

(一)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及表现

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指红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它是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精神遗产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在形式上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态(或载体)的文化,这种形态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如表现革命内容、革命思想、革命过程的文化作品,包括小说、文章、诗歌、戏剧、标语、歌曲、出版物和革命文献;也包括革命遗迹、纪念地、标志性物件等,如战场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用过的物品或穿过的遗物等(也包括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重要遗址、纪念地、物品等)。这些物质载体承载着红色文化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人们一接触到这些东西就会联想到红色的、革命的主题、历史、事件及革命思想、意识与观念。

(二)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及内涵

红色文化的内容即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指的是红色文化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理想、信仰、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体系和科学文化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红色文化的精神在早期等同于革命精神,其后内涵在不断丰富拓展。红色精神大致分三个历史时期:在1949年之前是名副其实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1949年之后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已超越了革命主题,出现了“建设精神”或“创业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1978年之后进入改革开放,又出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形势下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资源。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中,“红色文化”愈发凸显其作为主流价值的突出地位,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续精神动力和软实力,并承担着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也有人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红色精神的内涵愈益丰富,如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红歌”在今天已不仅仅局限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歌曲,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弘扬真善美的、体现我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歌曲都是“红歌”,这表明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已有了新的诠释。

二、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

红色文化是革命的文化,是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体系,是在汲取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新文化体系,因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天然成分、养料和重要构成。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民族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科学性即它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坚持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守客观真理的科学品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正确地揭示和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红色文化又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红色文化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红色文化不是为少数人垄断的精神产品,而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由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创造的思想文化,是一种大众性的文化。它着眼培育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道德追求的时代新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既是主流文化,也是大众文化。红色文化始终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服务于人民大众,满足着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发挥着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作用与功能。

(二)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精神与要义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 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引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民大众提供了新的世界观、新的理想、新的道德和新的精神。红色文化极大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精神,为全社会提供着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红色文化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就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红色文化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精神与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而这个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则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主旨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源泉和优秀资源,为后者输送土壤、空气与精神养分,决定并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革命文化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引领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前进的意识形态,是共产党人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表达,红色文化因此而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变革创新、文明发展的内在灵魂、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这是同志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政治意识形态特性的论述。红色文化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斗争,服务于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内涵并体现着我们党的意识形态。红色文化属于无产阶级的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并为之享用的文化,体现着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与宗旨,是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的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文化表达,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文化宣示。红色文化又是红色政治,是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红色文化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哲学、历史意识、政治追求和道德取向,彰显并表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可以凝聚时代人心、彰显时代精神、锤炼民族性格、锻造民族风骨、提升民族品格,红色文化具有塑造新人、涵养人心、促进民族自新的价值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