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第1篇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华“老字号”VI设计中的表达 

在中华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出现了很多的老字号品牌,这些中华老字号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发展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老字号企业对于视觉的形象管理相对散乱,致使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个性缺乏。很过的老字号都没有在VI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延伸,这是值得我们惋惜的,这也引导了现代企业VI的设计,致使传统文化元素相对匮乏。“老字号”在进行VI设计之时,应该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充足的认识,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定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充分地把握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才能真正地让传统的文化元素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同仁堂”为例,这家公司在清朝康熙八年创立,在漫长的时间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药业的王牌,长盛而不衰。 

在“同仁堂”的VI设计之中,设计者遵守同仁堂人共同恪守的古训,制药的过程繁琐却不能节约人力,制药的成本虽然昂贵却不能偷工减料,同仁堂的制药虽然鲜有人见,然而同仁堂人的心却是天地所鉴定的。同仁堂的VI设计是出自于同仁堂的工人的,因为这些工人最熟悉同仁堂,因而才能够用干练的笔法将标志绘制地颇有深意。同仁堂的VI标志整体是一个圆形,这就象征着同仁堂制药中的药“丸”;“同仁堂”的三个字是出自著名的书法家启功之手的,他将字体书写的古朴又不失端庄,格外引人注意,这也代表了同仁堂对药品质量的保证;中间字的两旁有“双龙”,其形状类似草叶形,同时代表着草和龙,寓意着中药和龙两者都是同仁堂的重要精神,这同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双龙”之间有明珠一颗。寓意着同仁堂是一颗璀璨当代明珠,又预示着同仁堂生产的药品如同璀璨的明珠。 

“老字号”在进行VI设计之时,充分挖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其企业中的灯笼、招牌、標记幌子、建筑等等,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传统文化风味。就以“牌匾”这一核心文化元素为例,牌匾在店堂上高高的悬挂,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甚至是挂了整整上百年,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成为了当代的“活文物”。再看这些牌匾上的具体内容,比如“采芝斋”、“得月楼”、“近水台”等等,“斋”、“楼”、“台”等字不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雅风气,而且还蕴含了江南文人所特有的气质;牌匾的内容洋溢着祥和和兴盛的气息,体现了中华人民对富贵、祥和、吉利以及长远的追求,比如“三万昌”,就具有“繁荣昌盛”的含义;牌匾上的字更是端庄古朴,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这些都是中华“老字号”在VI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设计额外皮相对“老”,然而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分析VI设计的环境,不难发现“外皮”就是VI设计的整体风格,这要具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对于中华“老字号”,其最初的形态大多都是以土木为建筑材料的,在时代的变迁之中,“老字号”面临着搬迁和扩建等一系列的问题,木材逐渐成为现代的建筑装潢所用的辅助材料,尽管缺了原汁原味的古典气息,却依旧能给人一种历史的亲切感。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在历经百年的发展之中,显得活泼便捷不足。因而,“老字号”的VI设计更要进行创新,创新和跟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适应现代的同时还要保留传统的特色。对“老字号”品牌的VI造型进行设计,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其企业的形象,而VI造型在视觉中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因而,产品的包装造型设计将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国外也有一些被人们熟知的“老字号”品牌公司,比如可口可乐、杜邦、麦当劳等等,他们的VI设计无疑不受益于传统文化背景。为此,中国的“老字号”企业更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企业的品牌进行准确的定位,遵循现代艺术设计原则,重新构建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VI体系。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VI设计中的表达 

与中华“老字号”的民族特色相比,现代企业的内容虽然也具有民族气息,然而,不及“老字号”那么文化底蕴浓厚,对于现代企业的VI设计,更要将企业的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把握良好,从有形的和无形的传统文化出发,以求寻找全新的契机。 

比如说“相宜本草”,这是国内的化妆品知名公司,在一九九年之时正式成立,“相宜本草”的VI设计就充分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其品牌更是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口排,以中草药护理为主,“相宜本草”具有现代化的意义,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企业。具体分析“相宜本草”的VI设计,它以传统中草药元素为基本的载体,使用民族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本草环绕”的含义,进而给消费者以朴素、庄重、靠谱的第一感觉;“相宜本草”这四个是使用了“篆书”和“倩体”,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同时又有简洁而时尚的现代气息,古典和现代的韵味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字体修长、其曲线又是小弧形,恰恰突出了女性的柔美品性,设计的整体不仅仅现代,而且又将“相宜本草”的时尚、优雅、创新的特色体现出来;“INOHERB”的英文标准字设计同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其中,“INO”就是英文单词“Innovative”的简称,代表尖端科技的创新和萃取,又与“Inner”相谐音,“Inner”具有内层的含义,而“herb”又具有“本草”的含义,中文和英文的结合设计,更能体现出“相宜本草”的古朴与风尚。

      对于“相宜本草”的VI设计,很多人的评价都是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息,不失现代的国际风向。把中國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是让现代化的企业VI设计具有民族特点的关键所在。 

钟敬文先生曾这样说过:“中国是一个传说之国。”,将传说巧妙用于企业的VI设计之中,未尝不是保持企业民族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有关各地人物的传说,如同汪洋大海一样,素材取之不尽。现代的文明高度发达,然而人们对于民间的传说依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将其运用到现代的VI设计之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的传统气息,唤起中国人对于民族传说的特殊情节,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的形象,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略胜一筹。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新生代企业VI中的表达 

现代社会新兴的企业不断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倾向于一个企业形象的竞争,很多的人都很清楚,VI设计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生代的现代化企业,VI设计更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严峻。由于受到“国际化”的影响,以往的一些企业都打造了具有现代化国家化特征的VI,包括那些企业的名称,都是英文的,这些公司就包括联想、长虹、创维等等,然而,这些VI设计是高度抽象化的,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更没有人情味,从某种角度行来说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想必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从“Lenovo”中体会“创新的联想”的魅力,也很少有人通过“Skyworth”感受到该企业“价值无限”的基本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冷冰冰的字母感到无感,“国际化”的浪潮一过,我们还是要回归传统文化的本质上来,不能够让西方的审美价值替代中国人本土的审美价值,更不能够让西方的文化元素替代中国具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传统文化元素。 

为此,新生代的企业VI设计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具有丰富象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最基本的载体,对其进行创新,将其转化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元素,再通过视觉效应给人以传统的底蕴。为此,设计师在对新生代的企业进行VI设计之时,要将传统的文化元素充分的利用,打造具有表现力的VI,进而为新生代企业的发展增添全新的活力。 

四、结语 

如今中华元素越来越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青睐,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化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结合起来,进而体现出企业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是提现中华民族富强的重要途径。对此,设计师在进行VI设计之时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这是发展所需,也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当然,继承并不代表拘泥,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切”和“补”,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纯粹的挪用,不难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设计设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VI设计的关键,借鉴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听过的不是照搬而是提炼,在现代化艺术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这样才能够让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VI设计中更好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傅雅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6(06):64-65. 

[2]杨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交际,2016(05):76. 

[3]杨雪.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5(20):147. 

[4]韩学凤.论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D].齐鲁工业大学,2013. 

[5]林茜.畲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表达——以宁德中华畲族城广场景观设计为例[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05):68-70. 

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文化元素;立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传统文化元素辅以现代建筑流行元素永远都是一种主流。优雅的柱子,美丽典雅的浅浮雕,令人惊异的神话人物造型——这些动人心弦的建筑细部和装饰主题,构成尊重自然、追求本真的基本元素。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艺术规律,秩序均衡,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修,简化了线条,典雅得以保留,新的意识形态参合,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的生活气息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上的表现形式

1、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元素

立面是建筑的“皮”,是建筑情感的外在表现,犹如人脸的作用,随着内部结构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迁,立面将建筑的喜怒哀乐展现在观察者眼前。立面具有精神方面的元素意义,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建筑的灵魂。更多的是立面所表达的是设计者或建造者的情感,或是时代风格的体现。风格派的立面,简洁现代的玻璃幕墙,木材石料所带来的原生态亲切感……丰富多彩的立面形式传达着于众不同的情感意义。“小桥、流水、人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构图中,无不渗透着一种人对自然的尊重,流淌着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融洽人文情愫,让人体会到一种自然的美好、大家庭的温馨。

2、绘画美与音乐美的传统文化元素

点、线、面、体的规律秩序变化构成立体的绘画美。圆、弧、曲、折线的规律变化富有舒缓、飘逸、生命律动的美感。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个性与风格、色彩与色调、造型上材质的素雅与绚丽秩序变化构成立面造型、建筑性格与环境的关系,尤其与其紧邻的建筑,例如:两栋建筑在体量和在高度上都相差较多,同时其设计手法是非常现代简洁的,而临近建筑遵循了其灰色调及横线条的基调,以玻璃为基底,镶嵌横线条、墙体的手法,给建筑注入了与众不同的富于个性的现代感,与周边的现代建筑进行生动的对话。在主楼立面上灰、白色墙体、线条相间重复再现,有节奏地产生韵律,绵延且充满逻辑的连贯,在现代感极强的富于变化的立面上注入了一些经过提炼的古典风格的细部。遵循“基座”、“台阶”、“庄重”、“厚重”及传统建筑经典的三段式构图手法,但是将它们拆分、提炼、变异、重构的过程中再加入了新的建筑思想。我们看到并感觉到庄严、厚重的表情。建筑在宣扬个性的同时,还应该寻求理性平衡的表达,遵循着由内部空间到外部形象的秩序与逻辑性,与周边建筑找到了可以“对话”的途径和“合拍”的韵律,为自身找到了合适的形象位置。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1、现代建筑立面形态设计的一些应用

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中国建筑,提升建筑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度,同时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的中国馆为例,它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东方之冠的设计理念,采用斗冠的形式作为建筑的主体,同时五十六根横梁上大下小的设计美观而有深意。象征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的理念,设计上不仅有着现代化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同时在象征元素的选择上采用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达到了美的融合,是我国现代建筑中最完美和成功的作品之一。又如2008年奥运会“鸟巢”建筑立面的创意中,不难挖掘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元素——人与自然共筑“爱巢”的温馨情怀;圆、弧、曲、折线,富于变化的钢结构构图,给人以舒缓、飘逸之美感。这样的建筑立面构图让人既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惬意,又感受到古建筑的绘画美和音乐美的愉悦。

2、现代建筑立面色彩设计及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伴随着每一座建筑的建成,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不仅仅是其体块造型,色彩的搭配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消费者在选择建筑时越来越多的考虑的不仅仅是能够被满足的基本使用功能了,更多时候视觉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色彩视觉文化元素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审美享受,从这里可以看到通过将中国传统的色彩元素合理的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带给人们的一定会是一场宏大的视觉享受。我国传统的色彩元素中,红色占有很大的分量,常被冠以中国红的殊荣。首先从观感上说,红色有着醒目的效果,其次在意义上,我国古代红色是喜庆、热闹、欢愉的象征更是一种蕴含着吉祥如意的祝福色。

又如在参与某文体中心现代建筑立面设计时,建筑设计做到内外统一和谐,除了表现在设计造型上,还体现在色调上。建筑的色彩以素色为主,局部用鲜亮的颜色点缀,即大面积的建筑外立面以白色铝板,及玻璃幕墙为主,唯有综合馆外立面点缀有黄色花岗石及酒红色烤漆玻璃。在室内立面设计中,色彩的设计上也遵循了同样的原则,基本上以白色系为主,然后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点缀相应的色彩,以烘托空间功能氛围。游泳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以白色系为主,显得格外清洁与安宁。游泳馆从北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曲线型的白色服务台,一端与墙壁相连,蜿蜒向游泳馆南端岛型空间延伸。形成一面完美的曲线墙壁,以半哑光白色弹性乳胶漆饰面,略显高雅,墙面上所有的门都以白色混水漆饰面,以确保墙面色彩效果的整体性。蜿蜒的室内实墙部分与靠幕墙一侧的橘红色铝格栅相互映衬,环绕健身区域,色调格外鲜明,烘托了健身区域的活力氛围;青少年馆的墙面,亦是选用大面积的白色弹性乳胶漆饰面,不同的是墙面上设计有倒角菱形的凹槽,内嵌黄色烤漆玻璃,一圈配以led灯带,点缀白墙,显得非常的活泼,动感。另外也特别用心设计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顶面造型,为了给青少年们塑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室内设计将浮云造型作为主要的造型元素,非常具有装饰意味。综合馆,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个具有热烈氛围的场馆,因为它担负着各种球类比赛,文娱演出以及大型会议的多种功能性,所以室内装修上也注重了这一特点,颜色上选用不同颜色的暖色木纹吸音板做成不规则形状装饰墙面,也混有白色红色灰色的装饰条;顶面选用深灰色穿孔铝板,在满足吸音的要求的同时也关注各种专业灯光的配合。地面选用暖色调运动专用实木地板,看台部分选用价格比较实惠的环氧化地坪,颜色为烟灰色,整个综合馆的色调是非常温馨的。

图1 文体中心游泳馆效果图

青少年馆主要为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抓住青少年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向往自由的心理,设计上力求打造一个没有压力充满自由的空间,色彩上选用跳跃的黄色,点缀,以倒角菱形凹槽的形式潜在墙面以内,在灯光的映射下充满活力与韵律感,顶面用浮云的造型,我们将“白云搬回家”力求将浮云的舒展飘逸的样子呈现在建筑空间,让青少年的创想得以实现。

图2文体中心青少年馆效果图

结语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元美学元素的艺术,其艺术性由空间的特征表现出来,而当人们在接受空间的这种艺术情态时,总不免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方能感受它,也就是说,空间的魅力,往往是通过空间引发出其他艺术,从而产生美感。设计过程中考虑空间整体性的协调与统一,从各个角度出发,感受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协调好细节与局部、整体之间的关系,使整个设计达到统一与和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同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柴瑞琳,李华磊.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第3篇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往往能使得该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的沧桑而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保留了完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常将艺术形式与文学形式相结合,故其在艺术上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中国自古就有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如汉代的乐府诗,这种结合运用“通感”给人以新颖的审美享受,同时达到艺术上的新境界。到现代社会,我国的钢琴作品中也涌现出大量表现传统文学形式的作品,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黎英海的《阳关三叠》、林华的《二十四诗品》、汪立三的《梦天》等,这些作品采用西方的音乐表现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1.《阳关三叠》

    着名作曲家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在唐代同名琴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原本的琴歌则由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发展而来。王维在诗中写道:“渭城朝雨危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诗通过描写“朝雨”、“轻尘”、“客舍”、“柳色”等景物,传达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和惜别场景。传统琴歌在改编的时候,抓住了这一情感主线,并以优美的旋律反复吟唱,表现力十足。黎英海在将其改编成钢琴曲的时候,采用了变奏曲的形式,用反复的手法把主题贯穿在高、中、低各声部当中。这种手法既对原本相对单一的诗歌主题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又保持了诗歌中原本的真挚情感,通过变奏曲丰富的旋律传递出深沉的内心独白以及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实现了现代钢琴曲与传统文学形式的完美结合。

    2.《二十四诗品》

    这部作品原本是我国晚唐诗人司空图“以诗论诗”的力作,作者采用形象化的理论和阐述方法,用中国传统的诗歌形式总结出诗的二十四种品格。司空图的这一作品用逻辑思维把抽象的诗歌艺术具象化,增强人们对诗歌的真实体验。这种创新性的艺术境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突破,也是传统文学形式中的神来之笔。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我们很难找到能与《二十四诗品》相配合的曲子,然而作曲家林华却用独特的审美角度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创作出与之同名的钢琴曲。林华通过音乐的形式,将《二十四诗品》中二十四种不同的风格意境创作成前奏曲和赋格钢琴曲,成为中国钢琴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在整套钢琴曲中,每一首曲子都有其相对应的音乐形象和传统诗歌的意境。例如《典雅》,该乐曲是一首三声部的赋格,不仅主题带有浓厚的中国风格,就连创作技法也是采用十二音作曲法。欣赏整首曲子不难发现,其中所传递的意境与所对应的诗歌不谋而合:“玉壶买春,赏雨茹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簧。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二、中国钢琴作品对中华传统思想的表现

    自钢琴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钢琴作曲前辈们始终将创作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之上,创作出许多传递中华民族思想的优秀作品,如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箫鼓》、王建中的《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民族音乐风格,更突显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思想精神。

    1.“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各家传统学说都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过讨论,老子、庄子、董仲舒等人都在这方面有专门的论述,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天人合一”思想实质上是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都应以客观自然规律为基本依据。

    作曲家江文也虽然出生于台湾,但其钢琴作品中却极为自然地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例如他的《台湾舞曲》,整首曲子以抒情的曲风为基调同时充斥着大量幻想性的音乐元素,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自然界中,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台湾舞曲》的开头采用自由的回旋曲式来描绘出美好的景象,行进过程中突然出现转折的音调,预示着先前的美好景象逐渐消失在天空中,从侧面反应出思乡的情怀。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将自己置身于他所描绘的世界中,曲子随着其情感的起伏不断变化着。这首曲子还附有一首诗,诗歌所描绘的是作者站在海边,远望着楼阁、殿堂、祖庙等景物,自己的思绪早已随着天空和大海漂流,分不清哪是自己哪是天空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通过钢琴作品传递出来,并得到小诗的进一步渲染,将这种传统思想精神在钢琴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箫鼓》取材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婉转优美地表现出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表达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黎英海先生在对该诗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原诗不同的景物描写和情绪变化采用不同的手法创作出这首钢琴曲。在引子部分,他用散板和同音反复的手法,使声音产生由远及近变化,来表现虚无飘渺的意境;在第二小节,黎英海先生又用琶音的方式模仿江水的流动。通过这种声音的变化,整首曲子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完美的画面和天人合一的意境,作者同朦胧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过程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精神。

    2.“以人为本”的价值修养

    中国很早就建立起一种“尊天、远神、重人”的文化取向,强调以人类自身为中心,将人的力量看做是解决天地之间一切事情的原动力,这种取向发展到现代社会就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国的这一思想是群体性而非个人性的,十分注重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更好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现代钢琴曲相结合,用艺术的手法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这是中国钢琴作品区别于西方钢琴曲的显着特征之一。在现代中国的钢琴作品中,不少作品都反应出这一思想并体现了对于人类群体的关注,例如《快乐的节日》、《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东山魁夷画意》、《黄河》等等。这些作品脍炙人口,并且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快乐的节日》表现的是新时代下中国儿童的快乐生活,《解放区的天》描绘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对于解放后新生活的憧憬和喜悦之情,《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勇往直前和豪迈不屈的精神。这些钢琴作品从小群体出发,由点及面地表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格尊严。我们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中不断提炼,最终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强调个人、集体、民族和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这种价值观要求我们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体现了我们积极的修养。我国钢琴作品中对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修养的传达,既是钢琴艺术民族性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要想深层发掘这种价值修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我的品格。这一点在我国的钢琴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王立三先生创作的《东山魁夷画意》。这首曲子以日本着名画家东山魁夷的画展为创作背景,是作者欣赏了画展之后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其中一幅画描绘的是鉴真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的故事,王立三先生在创作的时候着重表现鉴真这一人物形象而非画中宏大的场面或鉴真的坚定不移。在《东山魁夷画意》中,王立三先生将鉴真的自我人性修养作为主要刻画对象,反映出人性的本身。中国的钢琴作品对这种“以人为本”的意识的传达,肯定和尊重了群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的修养素质的提高,这一点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内涵来说,有着本质的提高作用。

    3.“自强不息”的精神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渐从知识分子中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成为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传统思想,更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上看,我国钢琴作品的进步实际上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过程。我们的前辈钢琴作曲家们从最初简单模仿西方钢琴曲,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钢琴作品。虽然整个发展过程是曲折的,但我们对于这种传统的坚持和艰苦探索的不懈精神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叙事曲》、《大路歌》、《和平进行曲》、《黄河》等作品,以豪迈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的奋斗过程,也彰显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作品中采用多种元素表现出不屈的战斗场景,表现着强烈的自强不息精神,从而获得欣赏者的极大共鸣。

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唐装   唐代服装    中式服装    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一直以”衣冠王国“美誉天下,”黄帝尧舜垂衣裳治天下,盖取乾坤“早在易书上就有描述。从商代开始,汉人的服装形式就确定了:大襟、右衽、上襦下裳。中国古代服装,直线剪裁,轻视服装结构塑造,重视服装本身的装饰,男女装的区别以式样、色彩和装饰来判断。西方从十六世纪开始就以突出人体美、立体裁减的方式形成了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体型性风格特征。经过历史上几次大的服饰变革,中国服装在适应现代生活的轨迹里有了飞跃发展,继20世纪50年代的”蓝海洋“、60年代的”绿军装“、70年代的”绿灰蓝三色虫“、80年代的”百花齐放“、90年代的”国际迷狂“之后,进入二十一世纪,”唐装“成为现代中式服装在国际舞台上的名片。

”唐装“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服饰潮流中,引起国人的钟爱,与其特有的中国服饰文化内涵密切相关,从构成服饰三要素———面料质地、结构造型、色彩构成人手,研究图案装饰特点,就能了解它的现代意义。

1.唐装的服饰特征。

1.1面料以发光艳丽的丝质品为主。

唐装以丝绸面料特有肤色区别与其他服装。丝绸起源传说中的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无疑是我国最早发明,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传遍世界各地。现代科技为面料纺织技术克服了天然丝绸产量的限制,用人造丝缓解了丝绸市场的供需矛盾,保留了丝绸的外观特点又克服了天然丝绸本身的性能上的缺憾,为唐装提供了丰富的面料来源。

1.2结构造型上强调中式服装的领型与布纽系结方式。

唐装对传统的款式结构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中式服装:一是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连接,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但唐装塑造人体的挺拔身姿很少连袖,改变传统中式服装不收腰的缺点,根据时代变化,裙子下摆放大,旗袍开襟降低,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需要。

1.3唐装色彩以传统的民族服色进行搭配。

唐装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紧密相连,表现了中国色彩特点。我们的先民从自然现象中获得了五种基本的色相———青、红、黄、白、黑,进而以五色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时间密切联系加以附会,被中国古代视为五种”正色“,并赋予吉利祥瑞的寓意。中国传统装饰较多地使用正色,形成了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的色彩个性。如:青色为植物初生之色,象征着青春和生命;黑色在上古时代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时天子的冕服为黑色。后来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的发展,人们把对天神(黑色)的崇拜转向对大地(黄色)的崇拜,所以形成”黄为贵“的传统观念,历代帝王以黄袍袈身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黄色也是中国最崇拜的神物”龙“的基本颜色,它代表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是神圣吉祥的化身。再则是红既紫,紫气东来,以紫代表富贵,红色代表喜庆、表达快乐。无论是玫瑰红、深红、紫红都有神秘而优雅的含义,表现沉稳及雍容,最具中国色彩的特性,也是唐装的典型用色。

1.4唐装注重图案装饰。

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以何种方式在当代室内空间中得以体现是业界和学界的探讨热点,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的设计实例,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实践案例分析和思考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 引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室内风格独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古人的造物活动节奏与效率大大地低于当代人,但是慢节奏的设计实践反而可以让设计者有更深入的思考空间,造物活动与文化意境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由意象说生发,至唐代概念明晰,宋至明清走向成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清人王夫之曾一再强调:“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巧藏其宅;”1建筑和室内作为一种生活空间,是一种实存环境,它具有可观的体量,庞大的尺寸,构成了人的最密切、最亲近的生活环境。传统室内空间对意境的表达是多层次、多向度的,从铺地、护墙、窗牗、梁架、隔断等硬件的程式化造型到室内家具陈设、楹联等组合创造的空间整体氛围为使用者的遐思提供了辽阔的驰骋天地,可以激发活跃的浮想联翩,甚至能够引发具有高度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带来极为开阔和深远的领悟性。

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文化自省能力的提高,室内设计界也出现了许多传统风格的设计实践和成功案例,笔者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并且有意识地在不同功能的设计空间中尝试体现传统文化意境,通过设计实践得出了一些个人的体会。

2 传统文化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设计,办公空间经历了复合功能到单一功能再到复合功能的轮回,信息技术带来的了办公方式的全新变革,对存贮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往需要较大面积;办公空间更加的注重人性化,包括对使用者身心健康的关注。

如何能创造出一个即满足现代办公功能需求,又体现传统文化意境的工作空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论题,笔者正好借自己的工作室进行了一次尝试。

本工作室位于苏州新区一座高层办公楼内,面积120平米,空间呈不规则形,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空间的北侧为锯齿形围合,并且在北上方形成了较为狭长的空间。面对这样一个异形空间,笔者决定顺势而为,将整个空间划分为公共和私密两个部分。空间北部的狭长空间设置了财务室、总经理办公室以及洽谈区,这三个功能区间彼此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但又需要强调各自的私密性,北部空间的序列性正好可以符合三个空间之间这种彼此独立又联系紧密的关系。南部的空间较为规整,因此成为了主要的工作区。在充分分析了空间形态的特点并且将各功能分区及流线合理组织后,在室内的哪些区域、以何种方式体现传统文化意境成为了接下来的设计重点和难点。

所面临的问题一:怎样让对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感强烈的办公空间的结合较为自然?问题二:选择哪种文化意象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因为方案地处苏州,在选择文化意象的过程中曾经考虑过园林景观、传统街巷以及沿河建筑等形象,最终选定了对古城街道意象进行一个抽象与再现。最终的结果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将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感强烈的办公空间相结合,较为巧妙的方法就是将表现元素与带有功能性的装饰构件相结合,以此强调整个空间的整体性;二是需要选择简化的传统意象符号以一定的节奏韵律在整个空间进行分布和排列。以打印有苏州旧城黑白照片的展板两两相交形成传统建筑坡屋顶的造型,将展板与工作区下垂的格栅灯组合,工作区台面较长的尺度正好形成了三个狭长的通道,坡屋顶状展板的有序排列与照片主题从整体形象到细节都提示了传统街道的意向。照片与展板均采用无彩色,色彩的选择使得形象更好的融入了整个空间。

3 传统文化在餐饮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而与第一个方案截然相反的是笔者所做的一个名为“香雪海”的餐饮空间设计。本案地处于苏州城南,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建筑。低矮的层高和连续的横梁使层高限制在梁底只有2.7米的高度,且业主规定为中式现代餐饮空间以及在包厢的数量上也有要求。作为高档次的餐饮空间这样的原始低矮的建筑形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该项目给笔者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高度及空间所受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推进。设计定位几经考量以及和业主的沟通等,最终将设计方案定位于整个方案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屋架结构来表现,几经商议决定通过屋架的形式来保证高度。经过图纸分析,平面布局调整恰当后,顶部设计迎合原有梁的造型以此最大限度保持高度。整个案例中屋顶的形态与传统中式屋顶的形态相似,最终形成了最高点。保持了原建筑板底和梁底的高度,成功的还原了原建筑的高度和状态。

经过笔者的分析,首先综合业主全包厢思路,结合周边顾客的消费观,笔者把一层调整为四个可分割的包厢,合则宴会,分则包厢。并同时考虑散座的需求灵活分割空间。此举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入口导向性的装饰与地面结合呼应层次分明的空间架构。迎面的造景看似上百条珊瑚鱼从墙面上欢快的游出。顶面上水滴“叮咚”融入青花瓷碗,溢出细细的水纹与空中的鱼儿以及池中水,水中鱼在灯光映衬下形成了动态的空中水景。在各个空间的转换区域,如走道尽端,或包厢转角等,采用了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转换空间,从视觉上引导移步换景的空间理念,给顾客以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切身体验。各个空间上升的顶、椽子、横梁、上托架以及顶内其他装饰物等构成了现代中式文化餐饮的空间氛围。

与前一个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餐饮空间在塑造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时更加强调一种舞台感和戏剧化的再现,对意境的表达借助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和构件,室内陈设的设计再度考量着笔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度。

4 余论

两个有着不同功能要求的现代空间都进行了传统文化意境的再现,但是两个空间却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形象,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中国的传统美学中错彩镂金与清水芙蓉是代表着截然相反的审美趣味,但是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种再现,也正如这两个方案带给人的感受一般,笔者藉此引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物质再现的一些思考。正如侯幼彬先生在他的《中国建筑美学》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的建筑传统分为硬传统和软传统,硬传统是对建筑形象、结构、构件等表层元素的继承和再现,比如坡屋顶、斗拱、穿斗结构等;而软传统则是指建筑物质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对时空的认知、审美观念等等隐形的精神层面的元素。软硬传统的传承同样成为了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关键问题,当代室内空间格局与物理范围的突变都决定了室内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软传统的继承。真正的传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传统的室内设计硬件元素围绕着软传统这个核心将会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室内设计,从而使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到真正的传承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范江,洪堃.新中式主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