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提高 初中地理 教学效率 策略 研究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是每名初中地理教师都要探索研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我觉得以下教学策略效果比较好。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关键在“导”,即时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向学生传达高效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养成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教师和学生生观念转变了,提高课堂效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

地理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艘难易适中,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同时要尽量多的搜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地理的文献、各种地理现象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可以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这些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

除了老师要做好准备之外,还要让学生也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好能够以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一些在预习中的疑问,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把问题融入课堂。

教师还要注意学校的生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掌握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班级目标的导向差异。 在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来源不同,感受各有侧重。地理教师在课课前有必要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拿出最佳的授课方案。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门新学科,入门相对较难,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转变思维方式,他们还不善于动用抽象空间的思维来学习什么经纬网啊等高线啊地形图啊等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打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在一开始就掌握不好地理基础知识,为他们学习地理造成重大障碍,目前吉林省的地理还不是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不重视地理科的学习,学习时没有动力,也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不爱积极参与,于是地理课教学,地理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自己总是充当课堂的主角,这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上去很热闹,但由于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免流于肤浅,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低效。

为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语言,老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有趣味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久而久之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好调查所教学生的主要兴趣爱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后,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稳固而长久的兴趣就会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在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探究程序,自己得出结论,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是自由的、自主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那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

正如在前面提及到的,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比如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开放思维,不囿于书本,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实施探究学习方式创造必要条件。

同时,在地理课上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善于对发现的问题或现象提出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研究。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是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研究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给他们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真理,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培养他们探究的科学精神。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下的地理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创新平台,作为地理教师,不但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地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明确地理学科特点,做好地理学科定位

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科,也是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集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生活性、思想性于一体,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因此,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特点,做好学科定位工作,为构建有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全球观和发展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地理科学教学思路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现状,掌握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人与环境要和谐发展。地理学科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尤其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所以地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提倡从地理视角看待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例如,在教学“区域地理”时,要引导学生从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特征、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当地地理情况。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做好地理学科定位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初始阶段,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课间活动的印象中,头脑中还留有活动兴奋的余波,所以难以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应通过有效手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乐趣,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中,为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和降水地区的异同,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七月份,北京连降大雨,小明从北京出差到新疆吐鲁番,妈妈提醒他带上雨衣;九月下旬,小明要去广州出差,爸爸也提醒他带上雨具,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得出答案:爸爸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妈妈的说法是多余的。至于原因,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让学生明白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以及雨带的推移规律和形成原因等。经过教师指导教学,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七月份吐鲁番的气候炎热干燥、雨量极少,没有必要带着雨具;而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且位于我国南方,雨季来得较早,退得却较晚,一年中的4月份到10月份基本上都处于雨季,所以带雨伞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好感,使他们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三、巧妙设置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初中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辅相成,如果教师将生活中的常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其设计成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故作神秘,对学生说:“下面老师要学龙王给大家造雨”,学生纷纷睁大双眼,表示不相信,于是教师在盛有大半杯开水的杯子上盖上一块铁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既没有云也没有雨,然后再拿出一块冰放在上面,一会就开始下雨了,学生表现出一脸的不可思议。此时教师要趁机提出问题:“降雨需要怎样的条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这样一来,“锋面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知识跨度大、覆盖范围广,但是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语讲解难以体现地理知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而多媒体技术超越了时空限制,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地理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插图、统计图、地图等,用以解释地理学基本原理,尽管这些图简明扼要,但仍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水系图”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屏幕上一次标示出黄河、长江、珠江,并用特效进行闪烁;在教学我国的“政区图”时,可以用不同色彩表示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放大与缩小,便于学生直观观察。在教学我国的环境问题时,可以用多媒体将酸雨的危害、水土流失严重、臭氧层被破坏等现象呈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存在的环境危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初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努力探究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魏慧生.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才智,2011(18).

[2]蔺俊清.浅议初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09(27).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图像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篇幅,在教学中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抓住图像这个重点,可以扩大和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这是教学中的最大优势,能达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谈谈看法。

一、导入——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能从心理学的高度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材料,则可以深化所学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以图导课

艺术感染力强的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南极地区”章节时,我用PPT出示了“南极洲的企鹅和冰山”。冰山下,出现了一群漂亮而活泼可爱的企鹅,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一亮,脸上呈现出无比的喜悦。教师再开展新课的教学活动,就有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再如,在讲《中国的地形》一章时,导课时我就用地图展示了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大草原、柴达木盆地、辽东丘陵天山,它们或气势磅礴、或辽阔富饶;或起伏和缓、或地势险峻,给初中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导入新课。这样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地形的直观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语言的魅力。

教师不但知识要丰富,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荒漠化的防治时,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前来助兴。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美妙的歌声自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美妙的画面。接着展示锡林郭勒草原退化图、草场资源退化图、世界草原面积缩退图。组织学生讨论:这里天蓝否,水清否,草嫩绿否?然后通过对比启发学生思考系列问题:沙尘暴的源头在哪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样,创设了学习的问题情境,营造了学习探究的气氛,推动了课堂教学发展。

二、老马识途(图)——教师练内功

打铁首先要自身硬。总结《中国地形》一章时,我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我国主要山脉、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等。学生也跟着模仿,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这样不仅起到了小结的作用,还给学生做了绘图的示范。老师要学会做个“老马”,识图的“老马”,绘图能力强的“老马”。图像有哪些类型,对应有哪些合适的教法,教师需要苦练内功,做到胸有成竹,以此按图索“计”。

1.地理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例如:八年级下册12页图5.16“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

第一步,读图名,知道该图是什么内容。第二步,看西北地区东西部自然景观有何不同,并把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排列。第三步,分析造成东西自然景观差异的自然原因。第四步,综合评价。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2.区域地理图

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地图是区域地图,也是中学地理的基础。教师在讲我国的“青藏地区”,需要在黑板或者投影画图时,要抓住区域的轮廓特征,要画出其“骨”。可速画出“青藏地区”轮廓图,引导学生观察出区域图像一只“登山鞋”。青海区域像个“兔”,青海湖像“兔子的眼睛”。此图一现,就迅速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后面的教学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3.自然地理图

例如:在讲到热带草原气候,教师要知道自然地理图必须能反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两幅图,即一幅树木高大、草类茂盛、降水、动物悠闲吃草的图。另一幅只有树干、枯草没有动物的图,这样便将热带草原气候内容生动鲜明地展示出来了,省时、简便,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4.地理漫画

漫画是通过一种夸张的手段,揭示反映一些问题。比如,在讲到滥伐森林时,可以采用漫画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出“小鸟的悲哀”的漫画:树木被人类砍光,落在斧头上的小鸟悲哀地说“请把我也带走吧”。滥伐森林所带来的恶果通过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中受到了环境教育。

5.人文地理图

在讲述美国工业的分布时,可以简单地把小汽车、钢铁炉画到东北部;在南部画上石油、飞机图例;在西部配以电子图例。这样美国工业的分布既形象又生动。

6.地理图表

有的地理图表是通过设计一些简明生动形象的图来反映地理问题。例如画一个圆按比例分割四个地区反映我国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就属于地理图表。

三、在填图、绘图上下工夫,促使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

填图、绘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但不少学生却把它视为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为什么呢?我经过认真调研发现地图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有:

1.读图方法的运用不到位。

2.没有画图习惯。这与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有关。从教师方面看,教师重地理课本文字传授,轻画图在地理课上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有以下两类:一是学生嫌画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机械的记忆。二是能画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了等于没画。图画不清楚,不该画的画了,该画的却没画,从而引起对知识理解错误,久而久之就不爱画了。

3.地图混淆不清。学的图越多,但没深刻理解,就可能容易产生混淆。

4.学习地图的兴趣不够。

初中生在学习地图的过程时,体验地图的实践性力度不够,不是积极主动地运用和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自然难免。

好习惯影响一生。在填图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学风。

一是学生准备纸笔,以备根据教学内容随时动手动笔的需要。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动手填图、绘图习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讲画结合,既能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能补充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等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绘图的要求有补绘课本插图、彩描分界线、转绘数据表格等。如学习区域地理时,先画出区域轮廓,然后依据教师讲授,再分别把铁路、河流、山脉、矿产等地理事物画在轮廓上,绘制成简图。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学生的绘图技能、情操和地理审美能力等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比如,通过在地图上量距离、定方向、识比例,学生能从中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作用,把填图训练做好,这对综合性的立体空间概念的形成、激活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大有裨益。有意无意间,一幅幅图像输入存储到学生的大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

二是地图上做文字标注的习惯: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三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培养准确的绘图习惯。

四是文字、间距、位置要正确严谨。

对于教师来说,还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地理学科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地理的学科特点,地图使用频率高而且变化大,目前,网络资源发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下载、整合、加工所需要的课件,有时能达到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的效果。这时,鼠标轻轻一点,所需地图就映入学生的眼帘,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但在使用中要注意适量的原则,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变成声光电的大舞台,从而喧宾夺主,削弱课堂教学的作用。

总之,课堂上抓住了地理教学的重头戏——图像教学,实施合适教法,传授适当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师素养,必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聋生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 教师课堂行为感知

分类号:G762

1 问题提出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工具、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系统。具备灵活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而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亦是个体学习策略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量研究显示,初中生的学习策略对学业成就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发展水平上各不相同,而年级和性别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此外,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的动机、经验水平、情感态度以及教师课堂行为等。而其中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作为影响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显示,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学习策略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内部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各因子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初中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感知主要包括积极情感、约束与控制行为、消极情感与支持帮助行为等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易形成依赖,教师课堂教授的学习策略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最重要方法。这些结果均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调控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已有研究表明聋生的学习策略显著低于健听生,但在性别和年级上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由于自身特点,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学习策略的使用便更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将首先探讨初中聋生学习策略、教师课堂行为以及学习动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为进一步展开聋生课堂教学干预,改善聋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业成就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校初中聋生共194人,其中男生98人,女生96人,平均年龄15.86岁,其中聋生是指符合我国2006年公布的《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的一级听力残疾或二级听力残疾,即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dBHL以上,且听力残疾发生时间较早的学生。

2.2 研究工具

2.2.1 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

本研究以北师大秦行音等设计的学习策略量表为基础进行修订,修订后量表包含三个维度:元认知策略(反思、监控、调节、计划性措施)、认知策略(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社会性策略(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学习),共44题。本研究中的信度为0.94。

2.2.2 教师课堂行为学生感知问卷

教师课堂行为学生感知问卷是以北京师范大学王鑫等人编制的问卷为基础修订而成,将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觉分为支持性帮助、消极反馈、任务或者规则取向以及高期望四个维度,共有29题。本研究中的信度为0.93。

2.2.3 学习动机量表

学习动机量表是根据Amabile等人(1994)的工作动机量表修订而成,共15个项目,分为4个分量表:内部挑战、内部热衷、外部认可和外部奖赏,在中学聋生中的信度为0.90。

2.3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某校初中聋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2(性别:男,女)×3(学习策略)和2(性别:男,女)×4(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学习动机)的混合设计,探讨中学聋生学习策略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特点,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学习策略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不同维度为被试内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和学习动机对初中聋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其中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和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为自变量,学习策略的不同维度为因变量。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5.0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初中聋生学习策略特点

不同性别的初中聋生学习策略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的不同维度上得分具有差异,其中认知策略的发展水平高于社会性策略,而元认知策略的发展水平最低。其次,不同性别的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不同维度上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女生元认知策略、社会性策略的发展水平均高于男生。

为了进一步考察初中聋生学习策略各个维度得分以及性别差异是否显著,以学习策略的三个维度为被试内因子,以性别为被试问因子,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学习策略的主效应显著(F(2,191)=7.368,p

Contrast检验显示,初中聋生元认知策略得分显著低于社会性策略和认知策略得分(F(1,192):14.328,p

3.2 初中聋生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特点

3.2.1 初中聋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采用学习动机问卷对194名初中聋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首先,初中聋生在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其中内部热衷得分最高,外部奖赏得分次之,内部挑战得分最低。其次,女生内部挑战性动机和内部热衷性动机的得分均高于男生,男生外部认可动机和外部奖赏动机的得分均高于女生。

为了进一步考察初中聋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和各个维度得分间的差异是否显著,以学习动机的四个维度为被试内因子,以性别为被试间因子,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学习动机的主效应显著(F(3,190)=15.933,p

Contrast检验显示,学习动机的内部热衷得分显著高于内部挑战得分(F(1,192)=41.295,p

3.2.2 初中聋生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特点

采用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感知问卷对194名初中聋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首先,初中聋生在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其中支持性帮助得分最高,高期望得分次之,消极反馈得分最低。其次,女生在支持性帮助、任务规则或取向、高期望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为了进一步考察初中聋生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性别差异和各个维度得分内部差异是否显著,以教师课堂行为的四个维度为被试内因子,以性别为被试问因子,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主效应显著(F(3,190)=35.799,p

contrast检验显示,教师课堂感知的支持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反馈(F(1,192)=87.923,p

3.3 初中聋生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初中聋生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分别与学习动机中的各个维度、教师课堂行为感知中的各个维度间相关显著(p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分别以学习动机、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各个因素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四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其中自变量均以stepwise的方式引入方程,结果如下:

首先,以元认知策略为因变量,学习动机、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各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式一显示,学习动机的内部挑战对元认知策略的预测力为55.4%,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β=0.570,t=15.435,p

其次,以认知策略为因变量,学习动机、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各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式一显示,学习动机中的外部奖赏对认知策略的预测力为44%,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89,t=12.283,p

最后,以社会性策略为因变量,学习动机、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各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式一显示,学习动机中的内部挑战对社会性策略的预测力为33.1%,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99,t=9.742,p

4 讨论

4.1 初中聋生学习策略特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这与以往有关聋生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吕会华(2011)等研究发现聋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没有性别差异。但有关健听生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显示女生的学习策略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本研究具有不一致之处,究其原因可能是,这和其自我监控能力有关。初中女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她们更加注重有计划地学习,注重借助外在的学习辅助手段来促进学习,更重视知识的复习、记忆和巩固,这种心理特点有可能使女生更能适应初中阶段学业的要求。然而,有研究表明聋生在自我监控上性别差异并不显著。这也可能导致聋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期望中的性别差异。

其次,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初中聋生更善于使用认知策略和社会性策略,这与以往相关研究所显示的聋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为主,具有不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元认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任务的计划、监控等;社会性策略主要指完成学习任务时向他人寻求帮助。本研究的被试是初中聋生,较以往研究所选取的聋人大学生被试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因此,计划监控能力较低,更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

而有关健听生的研究认为初中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差异显著,其中认知策略是运用率最高的。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之处,认知策略主要指具体的学习方法,这表明在初中阶段,无论是健听生还是聋生,都倾向于用具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而较健听生而言,聋生同时亦会积极寻求帮助,借助社会性策略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这一特点可能与聋生亲社会价值取向有关,有研究指出由于聋生同为生理缺陷,其移情取向得分较高,容易相互支持,相互学习。

4.2 初中聋生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特点分析

4.2.1 初中聋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聋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内部热衷和外部奖赏上。而性别差异不显著。而已有

关于健听生的研究显示,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各个维度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聋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究其原因,健听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升学压力,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都很强烈。而聋生升学压力较低,学习更是偏向于自己喜欢学习的或者是有很高的外部奖赏的内容。因而,聋生的内部热衷和外部奖赏得分较高。

其次,已有关于健听生的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差异不显著。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和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有关。有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差异不显著。而现代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要求逐步相同,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积极追求自身的成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而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差异就不显著了。

4.2.2 初中聋生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聋生教师课堂行为感知中的支持性帮助和高期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消极反馈。这表明初中聋生更能感知到教师课堂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如支持性帮助和高期望。而不同性别的初中聋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

已有关于健听生的研究显示,首先,初中生更能感知教师积极行为,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这和聋生的个性特点有关。有研究指出聋生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教师的支持性帮助有助于树立聋生的自信。教师对聋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已有关于健听生的研究显示,对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这也和我们有关聋生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更愿意接受他人的肯定反馈,进而无意识地感知到更多的积极行为。

4.3 初中聋生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分析

有关初中聋生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学习策略影响的分层回归分析表明,首先,在元认知策略上,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和支持性帮助的预测效果显著,其累积贡献率达到61.8%;其次,在认知策略上,外部奖赏动机、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动机和支持性帮助预测效果显著,其累积贡献率为59.4%;在社会性策略上,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支持性帮助和消极反馈的预测效果显著,预测率为45.7%。这表明,对初中聋生而言,内部热衷、内部挑战、外部奖赏、支持性帮助和消极反馈等因子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均十分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以往的理论和研究。

首先,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学习策略、思维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都是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态位。这个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同时,这个系统又受到外部的更大系统的影响。学习策略是聋生的认知活动,那么它理应受到其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中的生态要素——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等。

其次,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已有关于健听生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即内部动机与元认知策略具有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布鲁纳的内部动机作用理论——内部动机推动元认知策略的合理使用,进而推动学习的发展。而除了内部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和内部挑战行动机)外,在初中聋生的研究中,支持性帮助对元认知策略的影响也显著。这和健听生的研究相似。有研究显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引导将有助于学生改善其学习策略。学生在接受教师支持性帮助时,会根据教师的帮助来调整学习策略,以期待获得更高的学业成就。因此,内部挑战动机和支持性帮助对元认知策略有很大影响。

再次,认知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记忆等。在学习动机对学生认知策略的影响上,有关健听生的研究显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选择学习策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其中,内部动机与认知策略显著正相关。成就型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也有影响,而成就型动机主要是指为了获取高分和得到教师、家长认可而进行学习的动机。这与本研究中,聋生的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和外部奖赏动机对认知策略的预测作用显著的结论具有一致性。由此可推断,无论健听生还是聋生,学习动机对认知策略的作用效果是相似的,这可能是与其学习归因有关,个体内部挑战动机和外部认可动机越强,将学习失败常常归因为个人努力不够,这有利于改善认知策略,进而促进学业成绩。而在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上,已有对健听生的研究显示,较高的支持性帮助(如言语鼓励、讲解示范)会对其学习策略产生积极影响。这和本研究有关支持性帮助和消极反馈均对初中聋生认知策略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的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支持性帮助反映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向学生提供的鼓励和支持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有引导、示范作用。教师对某一种学习方法的强化或弱化都将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因此,无论是健听生还是聋生,其外部奖赏性动机、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和教师支持性帮助对其认知策略的影响都很大。

最后,社会性策略主要是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来学习或得到一种情感上的依靠支持。有关健听生的研究显示,其学习动机和社会性策略呈显著正相关。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内部动机越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更大,因而也更愿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必然会去寻求帮助。而教师的支持对学生社会性策略的使用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不断地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会使学生感到情感上的支持,进而促进学生社会性策略的再使用。而教师的消极反馈行为抑制学生社会性策略的使用。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会拉开师生情感距离,导致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求助。此外,无论是健听生还是聋生,大都处于青春期,此时逆反的心理特质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消极反馈行为,使得他们减少对社会性策略的运用。因此,无论是健听生还是聋生,其内部热衷性动机、内部挑战性动机、教师支持性帮助和消极反馈行为对社会性策略有很大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

(1)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上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2)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得分显著低于社会性策略和认知策略得分,在学习动机中的内部热衷性得分显著高于内部挑战性得分,外部奖赏得分显著高于外部认可得分,在教师课堂感知中的支持和教师高期望得分均显著高于消极反馈。

(3)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初中聋生学习策略影响显著,首先,在元认知策略上,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和支持性帮助行为感知的预测效果显著;其次,在认知策略上,外部奖赏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内部挑战性动机和支持性帮助行为感知的预测效果显著;在社会性策略上,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支持性帮助行为感知和消极反馈行为感知的预测效果显著。

该结果提示:

首先,教师应当积极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学习策略的教学能促使聋生改进现有的学习方法,更好地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教师应当评估学生现有学习策略水平,着重讲解新策略。对新策略的效果要进行评估,从而促进其学习策略的发展,提高学业成绩。

其次,教师应当注意聋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策略,也是聋生使用较少的一种策略,该策略的习得和积极使用,有助于聋生展开进一步的持续性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范文第5篇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

策略。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__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__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