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随着理论的发展,质量的涵义更为广泛,不仅包含建筑工程产品的质量,而且包含形成质量的过程、保证质量的体系以及利益相关方的满意程度等,即大质量观,相对应地质量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也更为综合。本文将通过现状分析,了解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系统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特点与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以目前质量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参考,尝试提出一套质量管理方案,该方案中包含质量管理模型、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信息平台等,希望以此促进我国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从申报到竣工备案,基本都能按照相关的规定操作,与此同时IS09000系列标准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依然令人担忧,屋面漏水、建筑物裂缝等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房屋倒塌事故屡见不鲜,有些重大质量事故,甚至演变为影响恶劣的社会性事件。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重要控制内容。

乔承敏等和朱国洪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剖析,认为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质量意识决定质量行为,虽然很多施工单位明确了施工人员的责任、义务、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程序、规范等,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不按图施工、操作不当、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给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2)质量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对质量的控制采用事前、事中、事后三段式控制,而对质量管理多采取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符合性的质量管理,但是实际中存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没有结合行业特点,与现场质量管理脱节,出现理论、实践“两张皮”现象。在进行体系认证时,很多单位只是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09000标准的要求,而真正的建筑工程质量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3)信息反馈系统不够流畅。有些施工单位由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不完善或者没有,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导致解决方案不能及时下达,或者其他相关工作仍按照原计划进行,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2、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于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的合理性

卓越绩效模式来源于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中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思想,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代表了质量管理的先进水平。卓越绩效模式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受到很多国家和企业的青睐。

卓越绩效模式是基于大质量观,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标准化、具体化和规范化;卓越绩效模式超越了IS09000系列标准中“顾客满意”的宗旨,追求更为长远的、综合的所有相关方的平衡的满意[W卓越绩效体现了质量因素相互关联、系统管理的思想,它强调各因素间的影响,提供的不是目标或准则,而是一种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一种更为开放的管理思路,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具体操作和创新,为续质量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卓越绩效模式特点来看,其对各类企业具有普遍适用性,应用范围覆盖了服务业和制造业。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属于企业组织,在卓越绩效模式适用范围内。其次,卓越绩效模式追求的是质量上的不断改进、追求卓越,而施工单位只有不断自我优化工程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并获利,在目标追求上一致。

从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来看:

一方面施工单位作为建筑工程主要的实施者,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涉及:①战略管理。包括工程要达成的目标体系、实施的战略部署、计划等的管理;②人员管理。主要是施工单位领导层的管理,对组织机构的建设,责任划分,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等;③资源管理。施工单位对各种建筑材料、财务资金、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等的管理;④过程管理。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人员、资金等的管理,包括施工单位与其他相关方的协作等;⑤信息管理。施工单位对顾客和市场调查的信息、施工中文件资料归档等的管理。⑥结果管理。施工过程中已完工序的保管等的管理。

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一般周期比较长、隐蔽性工程较多,管理层次复杂,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提升,需要领导层起主导作用,各层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机制或体系对各种资源、实施过程、过程中的结果进行管理,从而达到使得顾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相关方均满意的建筑产品。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包含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管理,其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思想可以将各项影响质量的因素相互关联、综合考虑,并且卓越绩效模式追求的目标也是完成各方长期的平衡的满意。所以以卓越绩效模式作为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适用性、合理性。

施工单位遵循追求卓越的理念,通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从而满足顾客需求,这样就会提高施工单位中标的概率,进而增加施工单位的市场占有份额,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实现价值、获得利润,从而有资金购进先进机械设备、聘请更多的人才,获得资源优势,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如质量管理机制、管理措施等更加先进,帮助施工单位实现新一轮的质量水平提升,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

综上,将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于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而且可能帮助施工单位实现良性的、螺旋式的质量水平提升。

3、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模型构建

施工单位通过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情况,以顾客的需求为主导,以最终的工程项目产品质量为目的,综合考虑各相关方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各方需求,结合施工单位自身情况构建工程项目的组织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引导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

本文构建模型的思路为:各质量影响因素输入质量管理系统,经过卓越绩效模型的内部运转,在过程中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输出为工程项目产品,再经过外部运转,追求整体工程的质量提升。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卓越绩效模型的运转称为内核循环改进系统,对整体工程质量的改进称为外核循环改进系统。由于在内核循环改进系统中,“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侧重于前期的决策,而“资源、过程管理、结果”侧重于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文中将内核循环改进系统分为谋略部分和实施部分,如图2所示。

4、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系统运行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系统要顺利运行,首先要进行组织目标的构建,在目标的引导下,影响质量的因素先进入内核循环改进系统进行过程中的自我改进,输出工程项目产品后,再进入外核循环改进系统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为保障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沟通流畅,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作为辅助。

4.1 组织目标的构建

在合同签署前的招标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构建组织目标。施工单位应该综合考虑顾客、建设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工程产品的需求,了解各方对工程质量的期望,结合相关政策,在对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单位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能够满足各方期望的程度,综合考虑建立切实可行的组织目标 (见图3)。依据组织目标,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并进行投标,最终合同上要达到的目标是基于组织目标,又是组织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在项目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再根据合同目标编制项目目标,为建筑工程实施提供指导。

4.2 内核循环改进系统运行

4.2.1 谋略部分

施工单位在这一部分的主要工作基本为计划类或称为形成指导类的工作,主体为施工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在认真分析顾客需求、顾客满意程度,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判断和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对顾客与市场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情况和企业的项目经验,结合单位企业文化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在对组织目标充分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战略部署。战略部署时首先确定战略目标,其战略目标要和顾客与市场的需求高度一致,并符合企业的文化、资金、管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然后根据目标设定情况找出影响最终质量结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作为之后工作的重点控制方面。接着制定大概的实施计划,为计划进一步划分指明方向,最后预测可能会达到的质量成果,预测未来绩效。

领导层、战略部署和顾客与市场三者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在领导层的指导下,职能逐渐向管理层流动,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根据谋略结果制定详细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确定进度、资金计划和控制方案,并组建管理机构,进行人员部署和责任划分等,为实施部分提供指导,如图4所示。

4.2.2  实施部分

实施部分的工作主要是采取谋略部分制定的方法体系,通过计划控制达到目标体系的要求,主体为施工单位的管理层和项目层。在操作中通过资源整合、过程管理和对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综合管理,在组织环境中针对呈现的过程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实现内部自我优化。在实施过程中,资源与过程管理相互作用,得到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如图5所示。

过程管理中,目标体系作为意识和行为导向是过程管理的目的;计划控制是过程管理的核心工作,包括对质量和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进度、资金投入及其他方面的控制工作,而推行计划控制工作需要管理机制作为支撑,方法体系来辅助;管理机制从上到下有领导层、管理层和项目层3个层面,从上到下工作越来越具体、划分越来越细致,领导层对应谋略部分中职能,管理层对领导层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细化,将领导层的战略部署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的管理细则或办法,项目层主要是按照管理细则或办法执行管理层的命令,是所有上层规划和目标实现的根基,对最终工程实体质量影响最直接。在实施部分,职能从管理层向项目层流动;方法体系是施工过程的手段,包含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施工程序等。

资源是过程管理的基础,也是形成工程实体的根本。施工单位在工程中所涉及的资源一般有人力、财务、材料、信息和知识、技术、机械设备等资源,过程管理是对这些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的好坏和配备情况影响过程管理效果。

资源与过程管理相互作用产生过程中的结果,包含每个工序实施的结果、目标体系实现情况、过程管理情况、信息资料等。对过程中产生的结果进行测量和分析,对其中的问题项和不足的部分找到改进的方法,并将其反馈到谋略部分,作为之后工作中重要的控制指标进行管理和优化,从而达到内部循环改进的目的。

4.3外核循环改进系统运行

经过内核循环改进部分,系统输出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对于整体的工程质量,与目标体系中的整体目标(或称战略目标)进行对比。

如果符合之前目标,总结成功经验,作为以后工程的样板,其他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可以在以后工程中提高目标来超越自我,并从成功经验中总结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反馈到系统入口;如果与目标存在偏差,找出实际质量水平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反馈回系统入口,作为以后工程重点关注的部分,以此来达到改进工程质量的目的。

4.4 辅助手段一一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要使施工单位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来保证沟通无碍,以利于施工单位实时地改进。受到郭东等研究启发[川,本研究结合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可能产生信息沟通的单位尝试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如图6所示。

图中,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从项目不同的端口输入信息,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识别、归类,然后信息进入施工方端口,施工方组织不同的部门(或人员)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处理:对于问题类的信息,如客户的投诉、抱怨等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法;对于建议类的信息,组织相关人员对此进行研究,判断建议的价值和合理性,如果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改进的点考虑;进入信息平台的资料文件,相关人员对资料进行处理,从资料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完善。将处理后的信息回馈给各个端口,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处理进程,有利于对问题迅速反应,节省信息传播成本。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竣工验收;闭水试验;给排水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给排水系统的防噪声、消防、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不仅能及时、准确、合理、迅速地将城市中的雨、污水排出去,而且对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美化城市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市政给排水工程可分为三个子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包括高压消防给水管、生产生活给水管和泡沫消防管;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雨水及清净下水排水管;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给水管和循环冷却水回水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本文针对给排水工程管理概述以及管理中的三个阶段(准备、施工、试验与验收)分别进行阐述。

一、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一)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给排水工程一般为城市输送用水,排泄城市内降水和污水,一般来说,市政给排水工程,分为给水和排水工程。但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现代给排水设施,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基本条件的给排水工程,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给排水工程,它的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明确的建设目标。

2、质量控制,要按照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实施。

给排水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论述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二)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督体制逐步建立,过程逐步完整化,监督手段不断科学化,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1、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一般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建设主体会过度追求工期而忽视质量,加上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个与其他市政工程相互联系的工程,监理人员往往忽视某一方面,过度重视城市道路而忽略给排水工程,造成城市排水不畅、内涝。

2、给排水施工质量标准不完善,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随着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施的不断扩充,权、责、利落实不到位,当出现质量问题时,找不到责任人,影响施工质量的保证。有关的质量检测标准,也应该随着设施而不断地完善。无法适应不断更新换代的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3、施工单位管理不严格,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施工单位对项目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很强的质量意识,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对施工要求不关心,对施工质量不在意,施工过程混乱,技术力量不强,导致项目管理问题重重。

4、施工监理单位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目前市政给排水工程监理单位多,大部分单位内部机构混乱,人员结构不合理,监理程序不完善,监理标准达不到要求。监理工作要求监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高,专业知识强,但是大多数监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混乱。监理体制不健全,标准达不到要求,程序不完善,监理处罚力度不够。

二、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工程项目的成功开发。项目复杂程度高,综合考虑因素多,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必须从整体上对各个工作任务进行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协调进度。本文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来分别讨论一下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

(一)施工准备阶段

1.编制施工计划

根据总体工程“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首先安排给排水工程开工,其目的是完“三通一平”中的水通和场地平整,并使排水系统及早具备排水能力,为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涝发挥作用,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根据工程总体安排,在编制给排水工程详细施工计划时,应注意:

(1)每条给水管线应在其服务的工号或装配试车之前完工。

(2)排水系统优先安排,其施工顺序为:排水泵房排水主管线排水支管线。

(3)凡是与混凝土水池相连接的各类管道,必须等待混凝土水池试水沉降合格后,再相互连接密封。

2.划分施工任务 明确划分各施工区域界线,并以招投标方式确定各区域的施工单位。工程招投标书中对各区域内地下、地上工程由同一个单位施工,以利于地下与地上工程相互衔接性和提高施工场地利用率。因此,施工任务应按“区域自治”和“接口明确”原则划分。

3.会审施工图纸

施工前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共同审核施工图纸,应注意下列问题:

(1)地下管线较多时,要防止管线相撞和管线两者之间的间距不够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要保证排水管线具有足够的坡度。

(2)给排水专业图纸与土建、设备、仪表、工艺管线等专业图纸相互衔接处,必须保持一致性,要逐个检查每个衔接部位的管径大小、空间位置与配管数量。

(3)大口径地埋的稳定性是由管道本身性质和土的变形模量共同确定的,当有可能出现失稳时,应采取措施避免。

4.编制质量计划

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部门依据国家、行业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结合本行业与本单位以往给排水工程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编制给排水工程质量计划,确定施工期间的检验程序;质量控制点及控制点等级;质量检验方式与方法;质量检验记录与质量检验报告的填写、传递、存档方法;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总承包单位组织各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勘察施工现场,依据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总承包单位编制给排水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各施工单位应有完善的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并符合给排水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相应的条文。

三、施工阶段

(一)材料检验

首先依据有关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材料的几何尺寸、强度和密封试验,杜绝使用劣质施工材料事件发生。其次对各类施工材料,按设计要求核对其材质、型号、规格,并进行外观检查。

(二)施工现场管理

总承包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到:

(1)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协调各施工单位对在相邻施工区分界处的同类管线碰头事宜,要具体落实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事项。

(2)总承包单位对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各施工单位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必要时由总承包单位与各施工单位协商,调整部分施工任务,以达到准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3)总承包单位统一调度各施工单位用电、用水量,雨季施工对全厂统一安排防洪排涝措施,并且保障施工道路畅通。

(三)施工安全管理

对施工安全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期间到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检查指导,杜绝违章作业。

(2)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能否正常开展工作,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全部落实。

(3)各施工单位开挖管沟需要断路时,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施工道路布置条件,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条道路上,几个施工单位在若干处开挖管沟施工,限期完成施工并恢复道路交通。

(4)凉水塔安装施工要以防火工作为重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绝缘性和工具安全性进行检查,以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5)总承包单位统一规划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网,管线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在施工用水主管网每 100m 长度内应设置消火栓 1 个。

(四)施工质量管理

总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应会同建设单位和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质量管理计划,管理施工质量。

(1)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行“停、检、检”制度,施工每到一个质量控制点后暂停施工,首先由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通知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到施工现场联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2)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以及正常运转和施工单位能否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施工纪律,并且定期开展质量检验评比活动,使用经济手段奖优罚劣。

(3)对给排水系统中易出现问题,造成损坏的部位,进行科学论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相应措施如下:

一是地下管网中非金属管道穿越公路管段,做 C20 混凝土浇筑360°包箍。二是对已施工完毕的地下井,可在井口四周堆起土围墙,防止施工车辆碾压或撞坏和污水流入井内。对已施工完毕的非金属地下管线,应在管线回填土表面上,每间隔 20m 长度插立一块警示牌,严禁大型车辆碾压。三是对已施工完毕的消防器材四周围设置临时护围栏杆和一块警示牌,防止来往的施工车辆碰撞。四是对地下管网中碳钢金属管道进行防腐作业,由总承包单位委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防腐公司,进入施工现场,集中进行机械化批量防腐作业,总承包单位质量检验员每天到现场检验,既可提高管道防腐质量,又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四、试验与验收管理

工程施工后期总承包单位应邀请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工程收尾工作。

1.碳钢金属管道在分段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管段与管段相互联结的焊口和管段与管网联结的焊口,在无法做强度、严密性试验时,必须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以确保联结焊口。

2.各施工单位在管线试验期间,应设专职人员设置、记录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

3.供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管网水冲洗,应与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各种水泵试运转相结合,使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4.排水管线冲洗时,在注水的排水井壁与井底水流冲击处用镀锌铁皮做好防护。

5.循环水管道的大口径管段,在进行人工处理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且不允许单人进入管道。

6.竣工交接:完成设计文件全部内容且预试车成功,工程质量达到要求,技术资料齐全并且达到要求,清理机械,办理全部工程的交接。

五、结束语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和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道路的恢复情况、汛期的安全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确保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按施工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管理每一个环节,以达到确保工期、确保工程质量、争取降低成本的总目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施工项目管理,保证各项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压力管道 安装工程 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pressure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mmon proble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with regulators interactive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pressure pipe install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压力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生产装置,输送装置整体工程质量的最关键内容。这不仅关系到生产装置、输送装置工程本身能否安全可靠,正常运行还会对公共安全、社会安全与安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人民生命财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参与压力管道工程建设施工的单位与个人要高度认识压力管道施工高低对社会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每一个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所从事压力管道施工管理与作业的人员都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和改进,提高压力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更科学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手段以及更严格控制措施使压力管道工程质量更安全更可靠。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中的存在问题

1.1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以及质保体系文件不适用。

最近几年特种设备安装与管理,尤其是压力管道安装以及压力管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已进行了多次修改,很多具有安装资质的施工单位没有及时向压力管道质量保证体系宣传贯彻,对体系内的相关人员没有培训,也没有及时对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进行修改,这往往造成压力管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对国家新的法律法规不熟悉,质量体系保证文件不适应等问题。

1.2人员流动性大或者具有相应资质人员流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各单位的生产经营需求的条件下,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内具有相应资质的管理人员以及压力管道施工作业人员流动都比较频繁,这种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非常不利,主要是有经验的人才流失,没有经验的新人未经培训就上岗,对压力管道施工体系文件不了解,不熟悉,造成施工质量失控,出现很多质量问题。

压力管管道组成件 ,支撑件的质量问题

压力管道的组成件、支撑件的规格、型号和材质种类繁多,对其质量控制不利,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压力管道的组成件、支撑件是处在高温高压或低温,或者是在强酸、强碱以及易燃易爆的恶劣的环境之中,对其质量要求高。

1.4压力管道组成件、支撑件的质量证明书不合格

压力管道组成件、支撑件的质量证明书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质量状态不可追溯、印刷质量差或是反复的多次复印造成字迹模糊不清,原件缺失或者印章不全以及没有相关责任人签字等问题。

1.5竣工资料不完整、不规范

施工单位对施工记录及相关报告不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记录不齐全、不及时,数据不可靠,不准确,相关实验报告不齐全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以上资料保管不善,有遗失损坏等情况,待工程完工后竣工资料规整不及时造成竣工资料内容不全,不规范、不完整或不能反映所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对工程竣工验收及工程投产运行带来重大隐患和损失。

加强压力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及措施

2.1 压力管道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运行

具有压力管道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压力管道质量保障体系,并能有效持续运行,体系内所有从事压力管道管理及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内容都要在受控状态下进行,要坚持管理体系评审。坚持内部质量审核,坚持对生产要素的保持与改善。要对体系内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凡不能达标要持续改进使其符合体系文件要求。对体系内的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的各素减员要做到及时补充及时培训,加强后备人员的培训与培养。

2.2 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2.2.1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建立项目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责任人,尤其是明确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大的施工作业人员,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上岗人员必须持证。

2.2.2 工程开工前要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并有会审记录,对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将作业指导书内容贯彻到每一个相关作业人员。

2.2.3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勘察施工现场,确认施工环境,作业范围符合安全作业要求,勘察现场后,依据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格履行工程中间交接验收程序,确保土建工程或基础支架工程能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2.3 加强压力管道组成件和支撑件的管理与制控

控制压力管的组成件和支撑件质量对压力管道工程质量非常重要,控制压力管道的组成件和支撑件质量,首先要选用合格供应商,要求压力管道组成件和支撑件的制造单位必须具有政府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应制造许可证。对压力管组合件、支撑件的分供方进行评审,评选出合格的分供方,确定合格分供方的产品,建立合格分供方的档案以及产品目录,确保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压力管道组合件、支撑件都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或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同时也确保该产品的质量可追溯。

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压力管道组合件,支撑件的供应与保管制度。严格控制外购产品必须是合格分供方提供的产品,确保合格产品质量的保管与保持,使压力管道工程所使用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合格产品,其质量可追溯。

2.4 加强压力管道施工过程控制

加强压力管道施工过程控制使压力管道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步骤都在受控状态下完成,而且每一道工序、每一步骤都要有相应的施工记录、检验报告。工程从开工到完工全过程控制。施工记录和各种检验试验报告是施工质量评定依据和工程质量可追溯的依据。

压力管道施工从领料、下料、组队、焊接、检验检测、安装、试压、试生产道交接验收要全过程控制。

2.5 加强压力管道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验收管理

压力管道工程完工后,根据施工记录和现场实物质量或行业评定标准评定该工程施工质量是否合格,工程合格后可交工。工程完工后绘制竣工图纸,将施工记录、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各种检验实验报告进行编制、整理、归档,最后编制竣工资料。待工程整体验收后按国家规定期限内将竣工资料交建设单位。

2.6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要定期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控制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公路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随之产生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烦人检验、检测。文章认为,应从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工程施工中质检基础工作、加强源头工程质量的控制三方面入手,从而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一、建立健全业务素质较强的监理队伍

第一,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资信等级的施工单位。参建的施工单位自检体系要健全,在监理与承包人职责界定中,监理与承包人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主要矛盾是质量监理的标准如何定位,一些现场监理人员由于业务素质或职业道德不高,管理不严,工程质量出现隐患。施工单位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施工经验,并能配备高素质的足够的施工人员及配置齐全的机械设备,先进、高素质的施工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前提。

第二,监理单位作为一个监督管理机构,除具有相应资质、资信等级外,还应具备一批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高,有着多年施工及监理经验的人员,从而保证“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具体落实,其目的就是出一个优良的产品。监理人员素质在监理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监理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代表着整体形象。有些职业道德比较差的监理与施工单位串通,以钱财来交换工程质量,认为只要你给我钱,我就放你过关,反正出来都是为了赚钱,忽视质量的优劣,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给监理单位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第三,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方法,给予肯定,并通过例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有效地指导施工。建立以工程施工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工程质量监理,而质量监理要通过人来实现,要严把监理人员的准入关,德、能、勤、责任心全面考核,作为监理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能严格把关,又能及时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做到事前监理,尽量使工程不出现质量问题,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这是监理人员的工作宗旨,也是监理工作的精髓所在。

二、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便于工程施工现场的开展和保证质量管理的控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是质量管理体系也是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以控制和保证施工产品的质量为目标,从施工准备、施工生产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运用系统的方法,在全体人员的参与下,监理一套严密、协调、高效的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它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测量、分析及改进等过程。为此,要在公路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简化为:一是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

二是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三是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施工项目为核心的检验和质管组织:一是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二是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三是监理人员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

三、加强过程质量的控制

(一)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进人施工现场。

(二)设计质量的控制

1、重大变更应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

2、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批。

3、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施工单位直接提出或通过监理工程师上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书面解释或补充规定。

(三)施工质量的控制

1、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施工内部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目的是为提高工程质量。

2、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

3、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四、加强质量检测基础工作

(一)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1、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二)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公路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实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公路建设主管单位对各级管理单位拨发专款配置器具。

(三)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工作

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四)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做到奖罚分明,发挥经济的作用。

(五)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各级领导要尊重科学支持技术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加强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重视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迅猛发展,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因此,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复杂,它不仅受到技术、经济、责任等方面的约束,并兼顾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代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于景超,陆春赫,刘英军.浅谈WTO与土建工程项目管理[J].北方交通,2007(2)

2、颜志新.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2008(4)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1.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内部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错综复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参与主体较多,项目内部的进度计划、成本控制、资源分配、技术支持等各方面的管理结果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所以,要想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内部管理效果,就必须要从项目内部各要素出发,建立健全项目内部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进而保证工程现场的安全施工[1]。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从安全生产与规程,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建立其良好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内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处理工程项目内部各组织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而且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参建各方主体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1)企业自身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参与主体中,建设业主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建设方是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必须要高度明确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提高自身的内部监管意识。首先,建设方选择的施工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并且实力雄厚,要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与管理;其次,建设方要按照合同条款按时将相关费用支付给施工单位;与此同时,建设方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有监督责任与义务;此外,施工单位要配备高水平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实际到岗,购买的劳动工具与设备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施工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方要监督施工方建立起领导带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生产能力,建立并逐步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将安全宣传落实到位,为施工人员上工伤保险等,不断加强施工环境的改善,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监督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2)企业外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施工企业不仅要建立起自身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而且要加强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企业外部的监督作用。要想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其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监督工作。首先,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委托授权有资质的监理单位来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将了解到的真实施工情况反馈给建设单位;其次,建设单位要根据委托监理合同严格监督与管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以确保其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第三,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要按照图纸要求严格监督施工情况,保证施工单位按照图纸施工,同时也可以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对施工图纸做相应的变更;第三,勘察单位要将勘察结果提供给设计单位,以供图纸设计之用,施工单位则要将施工中出现的地质情况反馈到勘察单位,勘察单位与设计企业要对材料与设备的供应商进行全面监管,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各单位通过合作,不仅能够保证施工各环节的安全进行,而且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监督,从而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3.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四方协调体系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管理体系下,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各参与主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两个单位为了谋取各自的最大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矛盾。就施工单位而言,施工企业的最终追求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建设单位而言,建设单位的最终追求目标是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优的质量,完成建筑实体各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筑工程施工参与各方往往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导致不安全的生产行为出现,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3]。因此,建筑工程各参与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单独依靠建筑企业之间的项目监督是很难完成的。为了有效避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事故,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以及建筑业的长远发展,政府需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建立起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四方协调体系,尽力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以建筑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施工方与建设方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因此,在建设方与施工方建立起自我安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建设的安全行政部门与行业组织,形成了新的四方协调体系,不仅确保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利益,而且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

4.中介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1)中介机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即安全培训机构、研究机构、评价机构、咨询机构,以及生产监督鉴定机构。建筑领域中介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为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企业监督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中介机构除了能够提供各种服务之外,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其能够针对不同的建设主体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进而保证行政部门、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更加顺畅的沟通与联系[4]。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能也在不断加强。随着我国建筑领域中介机构的不断发展,其监督管理的职能也逐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行为、纠纷调解行为,以及市场规范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建筑市场不断扩大,政府干涉的方法很难将工程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中介机构要逐渐承担起部分监管职能。(2)保险机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近年来,施工企业为建筑施工人员购买职业伤害保险的行为已经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国家已经作为国家法律制度来实施。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来说,通过落实保险制度,不仅能够将风险有效转移,确保施工人员在遭遇安全事故之后能够得到补偿,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预防安全事故的经济手段。同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落实保险制度,还促进了第三方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约束体系的建立。保险机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制约作用的发挥,促进了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从自身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5]。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保险机构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对工程建设活动安全行为进行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比行政部门的工作更加有效。保险公司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监督与管理,通常与自身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它的监督从本质上讲是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监督。政府部门的监督是将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监督与行政权力结合在一起,它的监督从本质上讲是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经济利益激发的安全管理行为通常比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有效,更具可行性。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