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众文化的性质

大众文化的性质

大众文化的性质

大众文化的性质范文第1篇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一般而言,所谓的“大众文化”指的是共同的文化,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大部分人们共同拥有的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狂欢、聚会以及娱乐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大众文化的界定相当于我们说的“民间文化”。它源于日常生活,是依据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文化。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被当作是工业、媒体、消费、娱乐等加以理解,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文化概念理解与其对文化工业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文化工业”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指的是科学技术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以大规模机械的生产单一性、标准化的大众文化产品为手段,通过新兴传播媒介将文化产品传达给消费者,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借助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间的虚假文化,满足了人们文化需要。从这个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所论述的大众文化就是这种与民间流传的大众文化不同的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工业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形成的,供大众消费的商品性文化。

(二)大众文化批判的内容马克思指出,在技术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的产品具有商品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交换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区分。人们不再是关注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重点注重商品的交换价值,这样,商品本身的性质和质量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的数量以及商品所带来的商业利润。在这种演变中,商品逐渐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失去了产品和人之间的人性化沟通,成为单纯获得利润的物件,这种现象也体现在大众文化上,大众文化因此成为商品性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直接而肯定的论述,大众文化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商品性的存在。马尔库塞也指出:“在这个世界上,艺术作品,同反艺术一样,即成为交换价值,成为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商品而存在的大众文化,它的交换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文化自身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中被忽略,“纯粹的使用价值,肯定已经被完全的交换价值所取代。”这样来说,阿多尔诺仿佛取消了大众文化的使用价值而完全肯定了其交换价值。阿多尔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论断,因为,在他看来,大众文化真正价值的实现应该在于其满足人的文化审美的需要。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所激发的人类对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财富的需要不是对人的积极肯定,一个具有自身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的人是不需要这些的。所以说,这种文化使用价值不是对人的本质的积极的肯定,而是对人的本质的创造性、积极性、本质的否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完全否定了人的本质,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商品,而是完完全全地沦为商品,因此,大众文化的这种商品性就有了批判的必要。大众文化的这种商品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文化生产的过程中,文化成为纯粹的利润工具,利润成为大众文化生产的首要考虑因素,对一件文化的商品的衡量标准完全取决于获取金钱的数量多少。大众文化和社会上所有的盈利物品一样,不具有任何区别意义,只要是盈利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的价值是和文化一致的。这样,文化自身的本质创造性和积极性被泯灭。大众把文化作为一般消费品的这种行为,使得文化的自身价值遭到了否定,文化在社会中的这种特殊型产品的属性也被否定。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文化和这些产品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文化和所有的产品都被看成是人类为自身价值追求和金钱追求的过程中的一种承担物,它们都是单纯的商品。文化已经失去了自身具有的高压性和神圣性,失去了对自身精神的提升作用,成为仅仅是给人类带来短暂兴奋的商品。文化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在自身的活动中发挥自身作用,还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渗透。不仅仅单纯的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工业赚钱的工具,其附带的相关产业也成为社会牟取暴利的媒介。不仅仅是电影、小说等文化产品成为获取利润的物件,其相关的印刷品、无线电视等大众媒介也成为牟取相关利润的手段。文化的商品性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一切娱乐活动中,大众文化体系成为无处不在的盈利工具。

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不是对其内在价值的肯定,而是成为对效率的追求。人们关心的是产品能不能为自己获取利益和社会地位,不再问其是什么,而是关注其能够交换什么。人们关心的只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这种对文化自身使用价值的否定,使得大众文化完全成为商品性的产品,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内涵。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

(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今社会大众文化仍然占据着大众娱乐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文化的商品化和标准化仍然存在,甚至说更加深入,大众文化在生产和传播中要严格地遵守着市场规律和商业操作,所以当今社会的部分文化同样存在着商品化程度高、艺术性较差的特点,单纯地追求文化的娱乐性,因此单一化、批量化的大众文化仍充斥于市场中,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还是随时可见的。这种文化性和大众性同时存在的文化现状,使现代化实现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明确这种代价的不可避免性,参考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理论,尽最大的可能性降低这种代价的程度。在对中国大众文化现代性建构上,要明确社会基本状况和需要,创造出既能满足大众需求又有创造性的文化产品,使我国的文化发展之路独具中国特色。

大众文化的性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特性;内容;群众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85-01

一、概述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它是包含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队伍建设在内的具体概念。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具有突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基化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应有之意。

二、我国群众文化的基本特性

(一)群众基础的广泛性。这是由群众文化的文化主体所决定的。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实践者,是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

(二)文化享有的民主性。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专业文化在文化参与和享受上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享有的民主性。群众文化由于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人民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三)独特的文化传递性。由于具备主文化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亲和性”,正好使群众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意识与人民群众互动的中介。在这种状态下。群众文化是背靠主流文化和专业文化,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这使得群众文化的文化传递性具有了无法取代的独特性。

(四)温和的文化制衡性。随着当代中国群众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逐步发展,群众文化已经具备了新的文化内涵。一是群众文化的组织、创作、辅导、研究都扩大了文化视野;二是在这种“匠补”中,通过其社会美育职能,比较温和地去调整、融合其他社会文化形态,共同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生态环境。

(五)强烈的文化传承性。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使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群众文化所涵盖的群众艺术与民间、民俗文化所涵盖的核心形态――民间文艺。

三、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一)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活动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活动范围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阶层。良好的、高尚的、能振奋人精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能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社会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只有不断的“注意”,不断的重视,面向广大老百姓的这种文化需求,并付之实践,才能做到更好的服务供给。

(二)必须尊重老百姓自己的兴趣和意愿。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彰显自我,表达自我声音的重要载体。社会充分充许和尊重各种“自我”的存在,不要以强迫的手段扭曲人性的真实发展。劳动人民充分体会到了社会的尊重,才能更好的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凭借自己的创新能力的革新能力推动着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如何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多种功能,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首先,要充分发挥好群众文化的服务功能。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放在首位。其次,要发挥好群众文化的教育功能。要始终坚持。最后,要发挥好群众文化的审美功能。要通过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审美认识,使他们在比较中鉴别美丑,区分好坏,既积极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又自觉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

(二)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服务作用,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首先,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其次,要提高群众文化的科技含量,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一方面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要注重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全民科技意识。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适应时代要求,开创新局面。

大众文化的性质范文第3篇

大娱乐性,为广场文化活动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广场文化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73-01

一、广场文化活动的简介

广场文化活动是指在广场或者在户外开阔的活动场地,如市民广场、文化广场、社区广场,城乡较大的平整空间,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即以文化艺术为主体开展的活动,其是以广场为主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文艺晚会、文艺赛事、电影放映、健身健美、展览(书法、美术、摄影、图片展)等。通过以上定义我们不难总结出广场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群众自发性;2、广泛的参与性,面向群众,群众可以直接参与;3、政府主导性;4、规模较大,观众较多,具有一定规模性;5、文化活动内容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公益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是广场文化活动的兴起、开展和发展的土壤,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1、群众是广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自得其乐,娱悦身心,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2、广场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3、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融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4、广场文化活动走向乡镇,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加快了城乡的一体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的文明素质和文化品位,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新形势下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思考

1、要建立健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管理机制并尝试市场运作。当地文化部门要建立规范的广场文化活动管理机制,使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人们的行为,提升人们的素质。并且这一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许多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也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中来,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赞助资金,使得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资金支持,尝试市场运作模式,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当地文化部门和社区工作者要对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鉴赏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对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高效组织,提高广场文化的质量,进而达到提高民众整体素质的目的。

3、要把握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方向性。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好广场主题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提出具体要求和主体内容,明确责任。主题力求鲜明、积极健康、文明向上、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并且配合政府开展活动,向群众宣传政府的事情和公告,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握群众正确的舆论方向。

4、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感染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广场文化活动要围绕党和政府、群众关心的热点,挖掘身边的典型,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向广大群众展示,取得群众的支持,让广大群众在观赏中接受教育和感染。

5、让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群众的参与性,体现文化活动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组织者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灵活的设计活动主题,吸引广大的群众积极参与,把抽象教育形式变为形象教育,让群众更多的融入和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6、扩大广场文化活动的娱乐性,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愉悦心身,开展活动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融入更多的生活生产知识,尽可能的带动群众热情,让他们身有同感,扩大文艺节目的娱乐性,使群众在欣赏中心情得以放松,身心得到愉悦。

三、总结

广场文化活动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其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了我国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我国要重视和加强广场文化的建设,为新形势下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性意见,有利于增加城市和乡村的动感与色彩,体现个性与文化品位;使人民群众有了广阔的休闲和娱乐空间,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增进政府与群众的了解和沟通,加强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众文化的性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发展

一、文化馆建设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当今社会充斥着许多低俗、色情的广告和其他形式的宣传,使得人们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因此,要保护人们不受那些低俗文化的影响,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大力建设文化馆,以很好地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文化,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人们的精神水平。现在已经出现文化馆学、群众文化学和群众文化史等众多著作,为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可见,文化馆的建设对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很重大的影响。

二、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1、能够向群众宣传党的群众文化方针政策

作为国家进行文化宣传的重要机构,文化馆的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向群众宣传政府出台的相关群众文化方针政策。当然,宣传政策也不能只是单纯地宣讲,而是要结合巧妙地结合文化馆的各种活动业务来进行。同时,在举行活动时,也一定要注意是否很好地结合了要宣传的政策,保证活动能够很好地起到预定的作用,引领群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完成党和政府交付的任务。

2、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水平

文化馆,顾名思义,就是要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水平。这就要求文化馆能够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游戏、画廊报、展览、园艺、体育、集邮、游艺、棋类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也要根据文化馆的性质、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开展了多种文化活动,才能够在活动中不自觉地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迅速发展,要保证群众文化也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而文化馆就是这一任务的完成者,使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人们从本质上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

3、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充分发挥着阵地性的作用

文化馆的公益性的属性就决定了其为人们的服务的性质,对群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引导性。鉴于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许多地区对此非常的重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有的甚至还聘请专业老师作为活动的指导,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提高人们的活动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文化馆的建筑在引领群众文化方面具有阵地性的作用。

4、能够正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

作为国家性的群众文化中心,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发展形势的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文化受到各种恶意、低俗文化的冲击,因此正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趋势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文化馆就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现状,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原则,正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推动我国的群众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三、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群众文化形式较为单一

就我国当前的群众文化形式来看,组织方式比较单一,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县里和农村。仅靠文化馆自身的力量,不能够做出令群众满意的文化活动。比如在农村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文化活动,没有现代化的活动,使得文化活动没有新的生机。这就使得人们对这些文化活动产生审美疲劳,达不到举办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

2、活动组织队伍不强大

就我国目前的文化馆情况来看,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这都是由于文化馆招收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一些大专或者大学中获得文化方面的第二学历的情况,而我国的第二学历又存在着很大的水分。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文化馆工作人员整体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并且,由于当前的文化馆的管理制度的原因,导致文化馆的干部出现老龄化的现象,而年龄偏高的领导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很难适应现代多变的文化形势。而新进的具有最新思想的工作人员得不到重用,使文化馆的发展停滞不前。

3、工作缺乏创新、思想较为保守

文化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举办的文化活动形式保守缺乏创新,不符合人们多变的文化审美需求,这就很难唤起人们的美感。而虽然有地地区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改进力度仍然不足。有些地区则是完全照搬国外,也并不能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这是由于在举办文化活动时,对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认识不足,无法打破思维的桎梏。

四、文化馆对群众文化作用的有效措施

1、改善文化馆内部结构和制度

我国的国家文化体制进行了深度改革,这也就要求文化馆内部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跟随国家的脚步前进。首先就是文化馆内部的人才规划格局,一定要做到知人善用,注重为有才青年创造晋升机会,减少领导老龄化的程度。在职工的管理方面,一定要注重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升文化馆工作人员素质。在资源的配置方面,一定要采用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方式,合理调整内部格局。在人员的招聘方面,坚持推行聘用合同制,按章程执行招聘流程。

2、提高文化馆内部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文化馆的整体水平,还要从文化馆的内部工作人员抓起,只要在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文化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也代表着整个文化馆的整体形象。所以,文化馆一定要加强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建设力度,建立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样才能够保证开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馆的良好发展[2]。

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只专业化的队伍。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传媒等多种现代化手段,经常性地对文化馆在职工作人员开展多种业务培训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工作人员能够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自身管理和组织能力,端正服务态度,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开展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活动。

同时,文化馆还应该多招聘一些具有专长的、高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的文化骨干人才,为文化馆注入新生力量。在进行人才的选拔时,一定要不单单注重其文化才干,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毕竟文化馆承担着宣传国家相关的文化政策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心化的社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操作电脑和多媒体设施具有很强的能力。

只有提高了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文化馆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和工作能力,为群众创造出符合人大众需求的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阶层的不同文化需求,为文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3、注重与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合作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许多事物都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于文化宣传也是一样,单靠一个部门的孤军奋战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所以,要加强文化馆的建设,就要加强与政府和新闻机构的合作力度,综合各方面的优势来创造优秀的文化活动,这样还能够建立统一、高效的活动组织战线。

对于政府,与其合作可以加强文化馆的自身影响和权威性。并且,政府对于文化的建设非常的重视,凭借文化馆自身的宣传能力,再加上政府和影响力,对于文化政策和方针的宣传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加上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文化,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还能够强化文化队伍,得到更多的投资以支持活动的举办。

对于新闻机构,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因为,在当代新闻机构对于文化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作用,尤其是明星效应,更是对人们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文化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与明星的的合作。同时,文化馆与新闻机构的合作还能够增加新闻机构节目的丰富性,达到双赢的效果。由此看来,文化馆在举办活动中,加强与新闻机构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4、注重全民参与性

文化馆的根本作用就是为人民群众创办优秀的文化活动,人们才是活动的主体。同时,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求群众性,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对人们具有很重大的影响。群众文化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它是一种由人们自我参与、创造的文化,能够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普遍适用。所以,文化馆在举办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全民参与性,否则活动将失去其举办的意义。因此,在活动开展前,要明确内容、形式、场地和对象等多种因素,做好相关策划工作,保证符合大众审美,使人们对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并且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参与。

5、加强群众文化的创新性与传统性的完美结合

开展符合当地文化色彩的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重要责任。要做到这一点,文化馆可以多多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喜好[3],把握当地的民族色彩,结合当地风俗和现代化时尚潮流,精心策划,处理好活动的创新性与传统性的完美结合。因为群众文化大都是源于本地的社会生活和传统习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群众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唱花灯、高台舞狮和踩高跷等,一直从古流传至今,仍然饱受老年人的喜爱。而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加了许多新兴的文化,这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文化活动形式,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所以,掌握新时期群众文化特征,是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必然工作。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文化馆的建设对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深刻的影响。加强对文化馆的建设与管理力度,能够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文化馆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管理作用,改革内部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打破思想桎梏,积极创新,为人民群众开展具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作者单位:龙岩市新罗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陆明.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02.

大众文化的性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站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 重要性

前言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地富足,精神需求已经成为了城乡居民所追求的新内容。农民在生活中,对于文化生活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各种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陈旧、古板的文化活动,群众也逐渐地产生了厌倦。对于新文化活动的追求,已经成了人们所向往的文化生活方式。党和政府对于人们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乡镇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乡镇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党和政府积极的推广了很多文化建设举措。文化站作为落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在乡镇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群众文化的宣饔胱橹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使得乡镇文化活动的内容、质量以及先进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1、近年来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发生的变化情况分析

1.1内容上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乡镇群众活动的不断发展、完善,为了进一步满足群众娱乐需求,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文化活动在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原先小型、单一的文化活动,逐渐向大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方向发展。群众可以在文化活动中可以了解关于农业、科技、商贸以及文化等不同领域的综合展示,从而满足了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

1.2活动开展形式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在乡镇也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并使用,由于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存在,群众了解到了更多的文化娱乐信息。因此为了吸引群众眼球,打造不一样的乡镇文化活动,就应在活动开展形式上“下功夫”。文化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也理应结合展示、表演形式的多样性来吸引群众注意。改变传统的乡镇文化活动宣传、展示方式,在文化表演方面应利用群众比较能理解的多样表演形式,比如:通过小品形式,配合当地语言,生动形象展示文化活动所要表达的主题,更能使群众喜爱和接受。

1.3活动质量上的变化

随着乡镇群众活动开展次数的不断增加,活动质量也在逐渐提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缤纷多彩的文化汇演以及群众积极参与的活动游戏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也使得文化活动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文化活动质量得到提高,群众体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越高,群众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收获知识与乐趣,才能使文化活动开展得有意义。

2、乡镇文化站的重要性

2.1文化站是促进政策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文化站在举办日常文化活动中,将党和国家的先进政策与文化活动进行结合,利用积极向上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国家政策,并且利用党的先进文化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丰富了精神世界,让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有效的升华。另外,文化站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将文艺节目推广到千家万户,利用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更加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2.2文化站可以有效地满足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

在以往的乡镇生活当中,在农忙时,农民难以享受良好的文化活动。在农闲时,由于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足,农民经常出现不良的风气。随着乡村文化站的建设,广大群众获得了更多的精神寄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各种不良的风气得到了消除。文化站的建设,还让农民群众得到了相关农作物生产的知识,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3文化站可以服务于群众文化的发展

文化站的建设,更好地让文化活动深入到了农村内部。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并且由于不同地区的特点,其文化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通过文化站的建设,有效地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引导,通过了解农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开展优秀的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其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只有保证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2.4文化站可以有效地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监督与引导

并且通过选择优秀的文化互动,提高了群众的文化修养。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观念以及信仰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让群众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的消除,促进了乡镇居民的和谐共处,为社会和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文化站在文化氛围的建设上,倡导健康、优质的文化生活,对于社会中的不正之风以及丑恶现象进行了纠正。

3、促进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

3.1加大基础设施建立并重视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来良好的基础设施,所以政府应重视乡镇文化活动的相关基础设施建立,从而促进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群众生活带来更多改善。同时文化站应重视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工作,定期对活动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尽职尽责。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使活动开展更规范化、有组织化。

3.2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乡镇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发展进步,需要一支团结、素质高的队伍来协调合作。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文化活动,政府部门应加大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工作人员能获得更好的培训以及学习机会,从而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做出更多的贡献。文化站也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以及表演方面的培训,从而确保活动质量。

3.3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以及表演、展示形式。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不断实现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这样才能满足群众的日益需求。文化站在举办相应的表演活动形式之外,还可以通过邀请相关的部门如科技部门、专业表演团队、电视台等进行下乡开展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以及开展形式。

4、结束语

在乡镇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文化站的建设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且有效地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文化站有效地组织并宣传了党的政策与方针,提高了群众思想的正确性。与此同时,文化站的建设,更好地保证了群众的凝聚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