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专题研究

幼儿专题研究

幼儿专题研究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第1篇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观察、分类、运用时空、确立关系、数量化、测量、实验、解释数据、下定义等)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2.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研究 3.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4.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6.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7.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8.幼儿自我概念获得方式的研究 9.不同依恋关系的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方案研究 10.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11.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干预方案研究 12.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13.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14.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5.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0-3岁幼儿的健康教育研究 5.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6.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 7.幼儿体育与幼儿安全研究 8.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9.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10.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11.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12.以情境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西部地区农村学前一年混龄教育课程研究 6. 幼儿园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研究 7.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9.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 10.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 11.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研究 12.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运用动态评价指导幼儿学习的研究 14.整合观念下各领域教育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研究 15.各领域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游戏中的幼儿学习、发展评估与教育支持研究 7.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中模拟实物与替代物作用与效果的比较研究 8.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9.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游戏中的数学经验研究 10.沙水游戏的辅助材料投放与游戏中的科学经验研究 11.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12.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13.运动性游戏的挑战性与安全性研究 14.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15.幼儿合作游戏的年龄特点及其促进研究 16.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17.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18.幼儿自发游戏的观察、支持与引导研究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幼儿园;园本教研;专题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55-03

作为当前幼儿园采取的主要教研活动形式,园本教研受到专业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果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与愿望,研修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提高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目前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如何?幼儿园和教师在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方面还有哪些需求?这些问题,都是研究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针对目前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过程、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园本专题教研活动问题存在的原因几方面展开对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一、园本专题教研制度

道格拉斯・斯诺把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他们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认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幼儿园教研工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幼儿园工作制度,它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的园内教研活动的总称。我们国家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实施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 园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分析以往教研制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园本教研特色,尝试构建一套规范、人本、富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研制度,努力使园本教研走上规范化、常态化之路。笔者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制度。随着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中,比如某幼儿园为了提高本园园本教研制度、教研园长工作职责、教研主任工作职责的任务指向性,该园在原有教研制度基础上,又逐步建立了园内的教研组工作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2. 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的执行。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立和完善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确定园本专题教研的价值定位,可以确保教师队伍从品质到内涵的全面提升。同时,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的规范执行是落实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的保障。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幼儿园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去实施教研活动,而有些幼儿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当中缺乏执行力。

同时,有的幼儿园专题教研的开展与教研制度的规定有出入,教研活动的实际开展与规章制度的要求不同步,比如某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虽然制定了园本教研制度,但由于这所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简陋,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不能按照制度如期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还有的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教研制度,能够按照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并且在教研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对教研制度做出调整,完善教研制度,使教研活动在执行当中有章可循。比如,某幼儿园是一所校办幼儿园,教研制度的制定来源于小学部教研制度,带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相背离的现象,园领导在带领大家分析其原因后,发现以往本园的教研活动在制度规范、教研管理、教研时间、活动地点、内容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盲目性、针对性,有时因缺少规范管理,教研活动常常临时“挤掉”,有时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也会出现临时突击编造教研活动记录等现象。为了让园本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园领导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教研制度更加符合该幼儿园的特点。

二、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参与情况

园本专题教研倡导在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互助、尊重良好学习风气、研究氛围,在团体合作研究中就某个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辩,从而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园本专题教研尤为重视专业引领的指导、服务作用。

从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参与专题教研活动的态度来看,随着各园各地园本专题教研的开展,主题清晰明确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园长和老师的欢迎,幼儿园从管理者到教师基本清楚园本专题教研的内涵,明白具体要研究什么管理者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但笔者在研究、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因受幼儿园条件、教师素质及能力、教研负责人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幼儿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研究意识不强,对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如,笔者曾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了一所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发现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有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在参与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时存在等待、观望的态度;有的教师则对教研过程中的反思和剖析不够深刻,忽略了最基本的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园长和教师存在消极和抵触情绪。笔者分析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由于幼儿园管理者的实际水平、教师自身教研能力及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师对园本专题教研的意义、理念及方式等都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师研究能力不强,进一步导致教师参与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忽视了教育教研究过程的反思和体验等。

由于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由众多的参与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这就要求幼儿园要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一言谈”,更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管理者纵向、横向的协调,需要幼儿教师广泛而积极的参与,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社会力量主动而有力的支持。因此,多数幼儿园已逐渐意识到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基本能够做到教研活动时组织多方人员适时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中来。

三、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方式

教师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教师对于教育问题的认识,常常是以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最终又回归到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来,教师思维的过程是关注应用而不是纯理论化的。教师的学习同时又是一种基于案例或情境性的嵌入式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面临的通常是结构不良好的问题域,要通过多维表征、双向建构的情境嵌入才能完成教师对知识的有意义的全面理解。

1. 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以个人的力量,运用基本的科研方法,探索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小问题,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研究过程或行为。它具有草根性、真实性、微观性和及时性。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小课题着眼于“小”,它的门槛较低,切入点及开口较小,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一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逐渐揭开问题的“庐山真面目”,透过现象看清问题背后的本质。也许这些问题有些过于微小,但它们恰恰又是一线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

2.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园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近年来我校就如何开展好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探讨,也有了一些思考与实践。集体备课最大的魅力在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能够与大家分享,并且能够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的思维跳出教材,在讨论中迸发出新的思想。

集体备课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研讨交流的共同体,是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落实活动目标,开展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基本单元。集体备课组的建立为同年段、同研究专题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经验分享搭建了双向交流、平等沟通的互动平台。它要求同年段或相关专题的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通过集体研究、互相讨论等形式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活动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集体备课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各活动环节上协调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促进作用。

3. “随机研究”活动。这类研究活动与小课题研究或专题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较强的计划性,而是随着具体的工作需要而“弹性”地进行;它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当前工作中正在面临的工作需要和困惑,而不是像专题研究那样侧重于一些比较“长远”的工作问题。

“随机研究”活动是由随机现象引发的随机教育,再由随机教育上升为小课题研究的案例。就具体的研究内容而言,这类研究活动既可以是针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展开的,也可以是针对个别教师的个别问题而开展的;它的参加对象可能是全体教师,也可能是具有特殊研究需要的部分教师。总的来说,这种“随机研究”的教研工作方式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中经常出现。

另外,笔者在研究中还注意到: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部分幼儿园凭借互联网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强大特点,为教师的园本专题教学研讨提供新的平台。鼓励教师在论坛上发帖、研讨,与同伴、教研引领者隔空对话,真正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跨越时空的优势,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科研研究意识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我省幼教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确定实验幼儿园开展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具体地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多元化培训、园本教研科研、教师反思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求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与方法中独辟蹊径,促进我省幼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贯彻、实施《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而师资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即教师专业化水平。2O世纪8O年代以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方向和主题。通过前期调研我们了解到,我省幼儿师资队伍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职业素养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二是教育理念比较陈旧、缺乏,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较差;三是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安于常态,敬业精神有待加强;四是幼儿教师虽然已认识到应该加强职业素养,但对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方向迷茫无措,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我省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此,作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的学前教育方面的负责人,笔者牵头承担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确定了我省哈尔滨市的尚志幼儿园、市政府一园、市政府二园、省委二园、建新幼儿园、香坊幼儿园、哈锅炉幼儿园、靖宇幼儿园、哈尔滨工业大学幼儿园等九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方面的子课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切实促进了我省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我们的研究多属于教育行动研究,也就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专职教育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针对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采用各种可能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并以最终寻求解决问题、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宗旨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因为这种研究能面对我们不同幼儿园的不同教育实践课题、不同的教师发展水平、教师面临的不同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我们按照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一修改计划一行动等几个环节之间循环的行动研究步骤,逐步推进我省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标我们确定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科与教育的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等多种职业素养。另外,幼儿教师还承担多重社会角色,他们还应该是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

一、引导幼儿教师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因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应尊重其自身的需求、兴趣和意向,这些是幼儿教师成长的内部动因。各实验园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儿童的发展与未来,都与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相关。而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必须制定一个既有长远目标,又有现实目标的规划。包括自己的发展优势分析、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及方法、专业化发展评价与检核等。这样每个人前进的道路上有了主攻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有位新手教师,计划在三年内完成从新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的过渡,还想在五年以后成为区级的骨干教师,为此,她制订了一些具体的学习计划和措施。再如,另一位37岁中年教师这样写道:“以前,自己工作就是跟着感觉走,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总是没有什么头绪和方向,现在通过学习,认识到不进行专业化发展,不仅会落伍,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发展。”她也制订了三年内成为一名研究性的教师,五年内能成为幼儿园的科研骨干力量的个人发展计划。虽然幼儿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有差异性,但都是积极向上的、主动发展的,努力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幼儿园领导者通过了懈每位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了解本园教师的成长需求,掌握每位教师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能更好地打造本园的师资梯队,也能找到调动每位教师工作及改革积极性的良好契机,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共同体——将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建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在这样的学习型组织里,人人平等合作和交流,能发挥每位教师在组织中的主体作用,让个体的聪明才智得以尽情施展,从而激发每位教师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成就感,还发挥共同体的凝聚、辐射功能,充分展示教师集思广益的群体智慧,达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使整个组织充满朝气和活力。我们组建了灵活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有全省网络化的学习共同体;有各地市视导员组织的区域学习共同体;有各个幼儿园的学习共同体;还有园内每个年级组的学习共同体等等,她们根据不同时期的研究任务、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问题,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要学习就要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幼儿教师只有边读书、边实践、边反思,学以致用,才能获得专业化发展。读书既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个人进行。读书的内容可以选择是与教育、幼儿教育有关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好书。每所实验幼儿园都购置了大量的图书,支持教师的学习。通过读书,不断丰富了幼儿教师的精神世界;也不断增长了职业智慧。通过读书,他们更加能读懂幼儿的内心世界,读懂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需要,使他们的教育实践更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宜性。当然,他们的阅读也经历了从粗浅的看到仔细读懂、写书评感想再到与同伴交流、分享、辩论。就这样,我们的幼儿教师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其专业化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三、组织多元化的培训——利用专业引领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关键

要全方位地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单靠他们自身学习与同伴的相互学习还是不够的,因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标是包含多方面的要求的,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专业培训,应该寻求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引领,才能高屋建瓴地预测未来国内外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能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深刻地认识NJD童观、师幼关系、课程观的不同会影响我们国家未来人才的素质,影响儿童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邀请了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专门研究的华爱华、刘占兰、梁雅珠、姚伟、王晓英等知名教授来给我省骨干幼儿教师及教研员作了“园本教研——给教师以专业支持”、“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与教研员的作用”、“新时期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幼儿教师心理成长”、“学前儿童朴素理论发展与教育对策”等专题报告,这些报告使我们幼儿教师比较准确地解读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明确了如何把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逐步落实在自己身上。而且新《纲要》对幼儿教师及教研员提出了角色转变与作用的新要求;而且结合教研员工作的实际,必须具体带领幼儿教师进行五个“一”的研究;即研究每一面墙饰;每个区域;每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每一个生活环节;每一次师幼互动。并且要三位一体地研究,即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研究教育策略和教学法。再如,专家指出园本教研要求以园为基本单位,建立各种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有一致的认同的核心人物(园内专业引领与促进者)各有各自的优势,能有效合作与互助;实质性的互动与同构新经验;以实践作为判断的依据;有相对稳定的人员。专家这种具体的引领和指导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他们知道具体做什么,怎么做。除了省级培训之外,我们还分区域培训和园本培训等多级培训,在培训中倡导参与式培训和现场研修的形式,都是结合本地区本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来开展的。通过多级培训,幼儿教师丰富了幼教专业理论,学会了解决自己实践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四、开展各种园本教研、科研活动——依托园本课程、园本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研究素质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自身实际的保教工作的实践问题,以促进幼儿园以及教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而园本科研也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基于本园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园保教质量、管理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研究过程。过去幼儿园虽然也有教研活动,但多是自上而下的被动式的教研,教师缺乏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纲要》,教师不断更新了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等,他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再只关注自己怎样教,而是更多地关注儿童怎样学,关注儿童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注怎样引导幼儿与环境和材料之间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各个实验幼儿园探讨了不同的园本教研形式;例如省委二园的结合本园实际开展了参与式教研强调人人参与,亲身感悟和体验,使教师成为园本教研活动的主人;诊脉对话式教研集中在本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并难以解决的问题,集体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和不同的解决策略。建新幼儿园在分享交流式的教研活动中探讨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提问策略;尚志幼儿园结合本园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开放表现的园本课程构建等专题进行深度会谈,由浅表的教育现象的教研逐渐进行原因性、本质性、规律性深度探究和改革。园本教研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幼儿教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幼儿园的科研工作,多数是专家指导少数教师开展自上而下(即由幼教专家根据研究兴趣选题,幼儿园实验教师参与的)、形式单一的研究,大多数教师都因缺乏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缺乏科研经验和信心,认为科研是教育专家的事情而很少参与科研活动,还形成了教研和科研两层皮,不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改的理念。尤其结合本课题的行动研究,通过专家的引领使教师认识到科研工作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解决幼儿园实践中问题的良策,幼儿教师恰恰才应该是幼儿园科研工作的主人。幼儿园的科研课题不是专家的理论设计和假设,而是为了改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或管理中的不适宜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使他们更有效地工作。从某种角度来看,“行动研究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幼儿教师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幼儿教师更加用心去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构成自己生活的教学生活;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学与研究成为了幼儿教师职业生命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化发展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使他们在这种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中,不断地获得新生、乐趣、成功感,将理论、经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在发展。

实验幼儿园还根据这几年的科研课题,打造研究性教师队伍。在专家的指导下,先系统地学习了科研的基本理论,然后从选择适宜本园的问题进行科研立项申请到研究方案设计,再到研究方案的实施,再撰写研究报告,直至最后的结题验收等都让本园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积极参与到不同的研究分工中,使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改革意识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五、借助案例分析和教师的反思——在教育行动研究中促进自身不断专业化成长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第4篇

一、专题合作研究群创建的背景分析

(一)幼儿园自由游戏的现状

在《标准》实施后,幼儿园自由游戏呈现出以下令人担忧的现状:其一,材料提供或随意性大或禁锢性强。有些教师认为材料能极大激发孩子们的自由游戏热情,应该尽可能多提供活动材料;有些教师则认为材料过多会干扰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所以在提供时必须有目的,无游戏目的的材料尽量不提供。其二,环境空间创设或过满或过空。有些幼儿园预设环境满满登登不留空隙,有些幼儿园则将大量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自由表达。其三,教师或高控式介入或放任不管。教师观察、分析、评价自由游戏的策略与能力相当缺乏。

(二)幼儿教师研训的现状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社会外在因素和个人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外在因素越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时候,教师的内在机理需要才能更活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更多应是“自造”,而非“被造”。但是在实际的教师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严重的“被造”现象,教师因为学分要求迫不得已被培训。“被造”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观念与行为脱节,教师讲起理论头头是道,但教育教学行为却依然被经验主义主导,自由游戏的相关学习培训就存在严重“被造”现象。如何在幼儿教师自由游戏指导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研训方式的创新之间建构有效连接,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自由游戏的特性与现有教师研训方式之间的不匹配性

应用于教师研训中的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建构式学习模式,它突出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对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知行脱节”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但将这种模式应用于幼儿自由游戏的研究中却存在着缺憾。这是由自由游戏特性所决定的,因为自由游戏涉及多个问题,各问题之间又相互关联与纠缠形成问题链。认知的构建绝不是一个个零散点的拼凑与集合,而是点与点之间内在逻辑的联系与过程系统的整合。其中既有点状的知识获得,也有线性的逻辑思考、非线性的创意想象。因此,如果想有效提高教师自由游戏的指导能力,必须寻找一种更具紧密型的研习方式。于是,我们创生了专题合作研究群。

二、专题合作研究群创建的具体做法

(一)定位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组织特点

专题合作研究群是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创生出来的,是若干个学习共同体的组合,每个研究群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但各研究主题之间又存在包含与类包含的关系,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独立。我们将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组织特点进行了定位,它应该呈现以下特点:1.以“共同困惑”为基础。教师实践中的共同困惑成了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研究内容,教师们是因困惑走到一起,以解决问题为共同追求。2.以“实践共同体”为载体。专题合作研究群改变了以往“专家讲、教师听”或者“专家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处于从属地位”的局面。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分享经验,共同探讨解决的策略。在群中,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别,只有参与角度的不同,是一种真正平等合作的对话关系。3.以“共同愿景”为导向。专题合作研究群因困惑而生,因此,教师们聚集的愿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容易描述的,且是持续的。4.以“群组互动”为标志。专题合作研究群与学习共同体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群组间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和群组间研究方式的共通性。5.以“协商文化”为机制。专题合作研究群中教师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在实践、反思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合作、相互协商的文化机制保障了群组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

(二)构建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组织框架

我们基于幼儿自由游戏中常见的问题,组成“幼儿计划研究组”“材料推进研究组”“观察评价研究组”三个专题研究群。三个群的研究内容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对自由游戏的共同困惑提炼而来的,具有相对聚焦性。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必须要有学习宽度与深度的双向要求。除此之外,专题合作研究群还兼具交流合作的特性。1.横向到边——利用名师领办达成研究内容全覆盖。发挥区域内名师的专业能力,每个群组由一位区级名师领办,召集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形成研究群。领办的名师在幼儿自由游戏领域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带领群内组员进行研究,如对自由游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原因进行剖析、相关理论进行学习等。同时通过三个群组间的交流将教师们的某个困惑点扩展为对整个概念的梳理,从而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2.纵向到底——借助专家力量达成研究内容纵深化。三个研究群针对各自的研究命题在名师领办中进行相对横向的学习与交流,但纵向的深入性学习与研究还是需要领域专家的引领。研究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与各级相关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得到点拨,极大拓展并深化了成员的研究深度。3.互为融合——利用互动交流达成研究内容共通性。由于三个群组间的研究内容存在内在知识连接点,因此学习的互动交流便尤其重要了。专题合作研究群存在两种互动交融方式:一种是固定时间的大群组活动,一般是一个学期两次;另一种是非固定时间的群组活动,由领办名师发起,可存在于自定的时间、自定的组别之间。从实施情况来看,固定时间的群组交融更关注共性困惑,非固定时间的群组交流则更凸显个性化困惑。

(三)丰富专题合作研究群的研习方式

任何一种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情境将新的信息与教师的原有经验联系起来,使信息对教师产生意义。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磨方式,让教师们在知识与经验的碰撞中不断提升专业思考能力。1.专题式研修。这是专题合作研究群最常用的研习方式,针对研究中的某个主题进行点状、深度学习与思考。专题合作研究群本就是以主题的方式组建,每次专题式研修可以根据大主题或其中的某个小主题或若干个有关联的主题来进行研究。如“观察与评价研究组”便以表单式、图示式、学习故事式三个小主题开展专题式深度研修,从而使教师获得三种观察方式的有效实施路径。2.深化式研讨。存在于研究群中的困惑点往往是零散且充满个性色彩的,但是很多的困惑点却又相互交织、相互套叠。深化式研讨的作用便是将这些相互交织、相互套叠的困惑进行一种纵向梳理,在研讨中也许是一个困惑的深度挖掘,也许是多个困惑的线状串联。如“观察与评价研究组”基于观察路径图开展深化式研讨,通过“何为路径图”“路径图在观察中的作用”“如何绘制路径图”“让路径图助力教师观察评价”等线索进行推进。在研修形式上融理论学习、经验分享、思维碰撞、实际操作为一体,极大提高了教师们对该观察方式的学习实效。3.联动式研习。专题合作研究群是基于幼儿园自由游戏的若干个困惑点而创生的,因此联动式研习是群组之间研究过程与成果互通的一种需要。研究群组之间看似相互独立,但实则为一个整体,研究内容的连接要求研习内容的互通与碰撞,从而理顺各群组之间的线索,达成自由游戏指导能力的提升。如“幼儿计划研究组”研究幼儿游戏计划能力的提升,需要“观察评价研究组”所获得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的支持,“材料推进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又为“幼儿计划研究组”提供了前期的物质准备等。联动式研习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浸润中同时适用。4.浸入式研磨。“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去指挥炮火。”只有浸入一线才能获得真实深切的感受。因此,研究群的成员一次次沉浸到孩子们的自由游戏中,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幼儿计划研究组”的成员针对“幼儿游戏计划能力”沉浸了十余次现场,一次次分析幼儿的游戏计划书,解读幼儿游戏计划书背后的思想,观察游戏计划书与幼儿游戏行为之间的关联,提炼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计划形式、教师指导策略等。

(四)关注专题合作研究群研究成果的辐射覆盖

任何一种研训方式都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的融合,教师们需在实践中不断试误,在逐步领悟的过程中,把握自由游戏的应然理论。专题合作研究群三个组别50名左右的成员分布在区域内各层面的幼儿园中,每个研究群都针对几个命题进行纵向研究。过程中,群成员将研究成果带入所在的幼儿园,由一个班逐渐扩展到一个幼儿园,再慢慢辐射、覆盖至整个区域内的幼儿园。如此设计的想法有三:其一,便于了解全区范围内的幼儿园在自由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其二,便于了解研究成果在各类幼儿园中的实践成效;其三,便于快速提升全区幼儿教师在自由游戏中的指导水平。

三、专题合作研究群创建的思考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第5篇

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混龄教育过程考察

百年中国幼教改革中的故事活动研究

幼儿园家长志愿者的研究

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研究

上海高校附属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研究

呼和浩特市民办幼儿园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西安市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

幼儿园家访的研究

五年制幼儿师范课程改革的研究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研究

新城区幼儿园保教结合及其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教育过度”的问题研究

山村的述说

基于混合学习的《学前英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

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的蒙台梭利环境探析

当代英国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

中国和柬埔寨幼儿交往中礼貌行为的对比研究

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

内蒙古边境牧区—苏尼特右旗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

城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回归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农村幼儿园教材使用状况研究

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跨个案研究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体验式学习研究

幼儿园托班教养经历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成效研究

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0-3岁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研究

我国幼儿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农村3-6岁幼儿早期教养的生态学研究

透过幼小的“课”看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商品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适应性设计研究

幼儿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整合研究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呼和浩特市早教中心发展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文本分析及实践研究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