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经验

小学德育经验

小学德育经验

小学德育经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成效

攀枝花市某小学先后被授予 “四川省文明单位”、 “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部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可以说该校的德育工作走在了整个市德育工作的前面,对整个攀枝花市小学的德育工作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其德育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小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研究尝试总结其先进的经验,发掘其借鉴价值。

一、提升德育的地位

调查中发现,由于攀枝花市教育局每年会派专员督导检查学校的德育的情况,并把它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度量衡之一,合格会被认可,不合格则会降级,因此该校领导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以德育为首位,学校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德育,在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提炼德育理念。

该校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二、强化班主任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成为学校德育理念的主要实施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成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该校鼓励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前提之下,灵活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坚持“爱、勤、新、活、实、范、导、科 ”的八字方针,切实贯彻学校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实现学校的德育工作意图。同时,学校鼓励班主任进行个性化的德育工作的尝试,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改变僵化老套的德育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树立绿色德育理念

1.先进的绿色教育理念

该校以“绿色教育铸就七彩人生”为教育理念,“营造绿色教育生态,提供真正的优质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是学校的办学目标。该校实施“六项工程”:即绿色管理优化工程、绿色校园文化工程、绿色教师历练工程、绿色德育浸润工程、绿色教学深化工程,绿色教研提升工程,从而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形成以“绿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凭借部级绿色学校的品牌,走上了绿色学校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绿色二小铸就七彩人生”为办学理念,开展“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让艺术成为生活情趣、让实践成为生活特质、让热爱成为生活态度”的绿色教育行动,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孩子终身发展积蓄能量。

2.个性化的绿色德育体验

个性发展不同于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划一化、标准化的传统观念,而是以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其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健康协调的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该校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德育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增强自身的德育个性体验。此外,学校德育工作采用活动为载体,形成学生独具特色的德育认知,增强学生的德育情感的体验,锻炼学生自身的德育意志,倡导个性化的德育行为。

四、德育成效突出

小学德育的任务包含了德育认知的形成、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意志的锻炼,也就是常说的 “知、情、意、形”的培养。

1.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认知

该校努力让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掌握是与非、错与对、善与恶的道德判断标准,并据此判断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后果。教师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比如教师让学生知道抄作业是错误的行为,欺负同学是不良行为;尊重老师是正确行为,团结同学是对的行为,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判断力。

2.陶冶了道德情感

该校一直在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比如让学生在观看一些德育影片的过程中,体验做好人、好事是非常愉悦的事情,会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些不良的行为时,及时让学生体验到羞耻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由此让学生明确做正确的行为是让人快乐的,反之,则是痛苦的。

3.锻炼了坚定的道德意志

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让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抵制不良诱惑。比如在班级竞选班干部的过程中,让学生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地原则,抵制不正当、不公平、不公开的竞争意识,增强竞选的信心和动力。又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克服诸如玩手机、交头接耳、打瞌睡等不良行为,坚持维护课堂纪律和秩序,坚决与不好的课堂行为做斗争。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德育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多变,学校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整合工作资源,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经验范文第2篇

做好习惯教育,打造好学生

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好习惯将受益终生,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正是学生习惯教育需要取得的预期效果,最终达到习惯决定命运。从多年的学生习惯养成的德育工作探索和经验中可知,总结如下几方面:

一 紧密结合日常行为规范,用制度规范学生习惯,在集体中养成统一的好习惯。

农村学生陋习、旧习、恶习诸多,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要进行制度管理,从制度管理中规范学生的习惯,从习惯变成自然,实现“无为而治”。往往从集体统一习惯开始,从集体到个体,从大到小,从上而下,一般比较容易比较取得实效性和时效性。一个好的集体肯定有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力量巨大而无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影响到集体的荣誉,以强烈的集体主义来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做法有:

1、在管理上坚持用制度评估量化,形成对学生的管理习惯,促成学生的好习惯统一养成,是农村习惯教育的基石。一是对整体学生每日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用一个根本制度-《值日管理制度》来去进行评估量化,但每日突出一个环节来重点管理。比如今天检查课堂违纪问题,明天抽查课间管理死角学生非正常不良集中问题;二是多年来定期实行重点管理区域常态化管理。比如:对学生的头发、首饰、装扮等仪容仪表每四周检查一次。“禁止学生穿拖鞋进入教学区域,每2周突击检查一次。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专门买了探测仪,每4周突击检查一次,违者学校统一收缴保管,期末后家长陪同取回。晚上时常到围墙下突击检查学生爬围墙情况。等等。三是在课间、自习课、晚读课等在学校没有教师统一管理和组织的时段和区域,加强了对是否有良好的遵守校纪校规习惯监管和巡查,尤其是仪容仪表、穿拖鞋、使用手机、处理学生矛盾的良好习惯问题,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进行了特殊主题的量化总结,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多正面牵引,把国旗下讲话变成是学生习惯成长的指挥棒。

2、坚持每4周在制度量化下得出的各班评估成绩进行“十佳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促进班级在制度中、在原则中习惯成长,发挥班级的阵地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度管理中,很多学校往往会习惯用扣分制,而我们发现通过检查一项工作后使用零扣分的班集体给予加奖分的办法,效果较佳。我们也正在尝试所有的项目往这方面去努力实现管理调整。

3、每一次颁奖时,对突出的班级为何取得如此好成绩的好事例好现象好习惯坚持进行类总,进行全校通报,尤其是在这个群体中学生为取得班级优秀成绩而付出努力的良好习惯表现,要加以充分肯定。让学生养成一个强烈的意识: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决定了集体的荣誉。

二 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为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学生的有些习惯可能和大人的培养意图、集体统一要求会有所偏离,甚至是格格不入。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是否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和用期望的目光关注其习惯发展很重要。不能盲目对待,单一处理,更不能以“另类”“异物”而一棍子打死。

1、从认识上做到牵引教师从一些科学家、成功人士、名人的成长“缺点”中入手,比如牛顿、华罗庚,善意看待学生的某些习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正视学生的习惯,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习惯形成对过去而言不存在对与错,不同的学生的成长历程会存在不同的习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2、从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出发,开启人生成才大门。我们经常在教育管理常态会上引用香港教育年会中的案例:“一学生长期关注蚂蚁的习惯,时常迟到,甚至有时忘了作业。很多学校和很多老师眼中的差生,但是后来经过某教育工作者的个性习惯牵引:鼓励他在完成学业的时候继续深入关注蚂蚁,安排专业老师专门辅导,甚至让他在学生当中组成自己的研究团队,最后变成是地区性的灭蚁专家,他的团队成员很多成为和灭蚁相关联的知识区域人才。”“一学生长期至关注科幻片,其它的一塌糊涂,经引导关注应急问题,并养成习惯,后来成为一个国家的应急专家。”作为个性习惯教育的启迪,让教师在学生的某些习惯中加以甄别,从学生的语言、读写、绘图、组织能力等方向加以培养,加以开发,创造平台,通过比赛、活动来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寻找兴趣爱好的人组成一个小集体,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给以帮带扶。学生的成长往往从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开始,引起兴趣,坚持深入变成一种习惯,最后成功。这种个体的习惯教育发展成功,远远不如一个小集体或者是大集体的个性习惯的整体成长。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学生经常,而且会千术。为此也不知所措,后来我们改变策略,让他经常在特定的场合给师生表演千术,引导他关注魔术表演和军人的战术伪装,让他以后变成在文艺节目上表演魔术,时常和他交流看法,后来他参军,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侦察兵。

三 纪律教育手段,在习惯教育中可以形成更好的成效,用纪律强化学生的习惯。

坏习惯将贻害无穷,根据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习惯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更是高发期。为此,要做好如下工作:

1、把法制教育变成习惯教育的一种常态教育,通过一些举措,如聘请法制副校长入校、开展法制专题教育、联合政治思想课程教育、法制班会课、法制知识宣传等,让学生懂法知法学法用法守法,教育学生在犯罪案例的反面材料中警惕、警示,从法律中养成习惯。

2、建立纪律教育制度,严格履行纪律教育程序,建立纪律教育档案,用纪律教育手段保证习惯教育。一是学生的问题教育中,形成了以“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挂级领导-纪律处分”为主轴的纪律教育梯队,让学生有这样的习惯:谁找我谈话了,我自身的问题严重性到了哪个层次了,要学生自身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潜意识上有所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二是对学生出现矛头和不良习惯现象由纪律教育手段进行强化,强化习惯养成。建立了相关的专项违纪制度,坚持“从重、从严、从快”的专项违纪处理制度,变成学校管理的底线管理习惯。比如:在《出勤管理制度》中虚报住址、虚报家长联系电话、无故旷课、冒充家长和老师签批请假条;重大安全违纪;七大违纪,实行个人和班级评优奖优一票否决;不尊重老师和不服从管理;打群架、打架使用器械、引入社青介入处理学生矛盾;学生发生矛盾,不报告学校又自行处理且处理不好,引发更大矛盾的等等。

处理学生突发偶发事件中,我们必须记录:什么矛盾?发生矛盾后怎样做了?后果如何?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否喜欢打游戏?事后我们发现学生有这样的违纪习惯:常打游戏的,一般都常打架,有潜意识的暴力倾向,我们就针对游戏有哪些利弊开始教育。打架现象很多都是在小矛盾发生后,没有处理好,导致更大的矛盾。我们就针对这一习惯进行学生如何处理矛盾进行专项教育,一路坚持下来,并列入专项违纪,学生一旦有了小矛盾,就有了如何处理的好习惯,效果很好。

对受过处分的学生安排跟踪转化工作,尤其是改过自新,采用跟踪成长,使用统一做法“满一个学期后,经过全体老师、全体学生、年级组长的认可后,撤销处分”、每4周表彰一期“进步新星”等,使学生从心里阴影中解放出来,正视自我,看到进步的力量,养成改过从善,向上发展,追求进步的习惯。

在平时的不良习惯教育中很常采用反面材料,特别是因为打架造成的经济责任和被判刑的案例。让学生形成“一种因为自身的不良习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负担相应的后果责任”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 高尚师德成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风向标。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作用在习惯教育中作用巨大。为此,做到:

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按照“紫金县教师队伍管理规定”管理教师队伍;

2、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自身文化、专业素质;

3、加强教师常规工作检查和推进工作;

4、教师不良教育教学习惯和学生的习惯教育定期不定期共同研讨,经常在会上查摆问题,诸如“学生为什么讲粗口?老师也一样。”“为什么抽烟?老师上课也抽。”……让老师深知自己的不良习惯会深深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取向,予以纠正,加以跟踪,师生协同推进、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五 榜样的力量是习惯教育的一种助推剂。

一是用教师的评优奖优来带动。在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科组和优秀科组长评选出来后,在全校进行张榜表彰,树立典型,起到“以师带生”。老师相约坚持每天下午去锻炼身体,有时候叫上一些学生,学生产生了蝴蝶效应,很多小团体坚持锻炼身体。今期计划推出“最受欢迎的老师”和“最受老师喜爱的学生”同步评比活动,刚开始推动,预期效果都比较理想。

二是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干”“十佳文明学生”等评比活动,进行张榜表彰、专题汇报会等形式扩大影响,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榜样,使习惯教育变成学生内部的自发动力。

三是通过法制、制度、成长成才等德育知识竞赛,在理论上提高学生的习惯文化,达到大众统一提高和获奖者进行表彰。

六 班会习惯教育,让故事来说话。

近几年来,我们尝试通过个别班级组织班会让学生通过自我准备参加故事会的素材、演讲、讨论、形成共识和共鸣,让故事来说话,它所起到的作用比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容易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

从《丢掉的点铁成金石》“原来习惯这么重要”“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否则坏习惯可能会使我们把点铁成金石扔进海里。”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他们懂得了:从小养成一种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刷厕所的邮政大臣》对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做法,既惊愕又敬佩,纷纷表示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事;

《一个简单的甩手动作》“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只有坚持才会成功”这些看来比较深奥的道理是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的。等等。在恰当的时间讲恰当的故事,可以化呆板的机械式的说教为生动的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更受到了震撼心灵的教育。让故事说话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失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以它生动形象的特点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故事在育人中的神奇魅力。同学们都在自觉坚持自己的好习惯。计划在今后推广在年级组组织年级会、全校统一组织德育习惯故事会或者比赛中来进行。

时代在前进,任重而道远。习惯教育是只有一个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课题,我们要努力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行为习惯教育,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效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德育经验范文第3篇

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校花网*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课件下载*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

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校花网*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课件下载*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课件下载*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

小学德育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有效性;编码;解码;抵制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2-0054-05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低效,已成为一个广为诟病,且难以破解的教育与社会问题。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学界开出了诸多“药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需要使道德教育面向生活实践,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教育生活化”。我们认为,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最为根本的是要破解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奥秘。英国伯明翰传统的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编码”“解码”理论,是洞悉道德教育机制的有效工具。

一、道德教育中的编码

道德教育可以被认为是“五育”中最难取得成效的“一育”,因为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灌输,它是一项影响学生价值观念构建的事业。在实践中,我们总是把道德教育简而化之,认为道德教育过程就是教师把确定无误的价值观念告知学生,学生准确无误地接受。这种简单化思维所主导的道德教育实践了无生气,且低效,因为道德教育过程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想象。其中的原因其实就是,无论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教师,还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学生,都是有思想意识的个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意义生产是相对自由的。

虽然实践中具体的道德教育过程纷繁复杂,其具体的情境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道德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根据信息学的理论,信息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过“信道”,然后到达“信宿”的这样一个过程。在这里,“信源”就是道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信宿”则是道德教育的受教者学生,而道德教育过程中传播的“信息”就是道德价值观念。传统的理解认为道德教育过程很简单,就是老师向学生灌输信息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但是这种认识需要深化才能真正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奥秘。

文化研究学派的斯图亚特・霍尔(Smart Hall)在其《电视话语的制码解码》中认为,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具有3个阶段:“编码”、“成品”和“解码”。这一理论为我们研究道德教育过程提供了分析工具。在信息理论中发报一方或发报机把要传播的信息变为信号就是编码,而收报一方或者收报机将信号重新安排为有意义之序列,这样以便于解读信号的信息内涵即为解码。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尝试以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来解读道德教育过程。

道德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德育(指道德教育,下同)编码”。德育老师要给学生呈现什么样的道德话语,这由德育老师来决定,而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编码过程。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对别人讲什么不讲什么,怎么讲,在什么样的场合讲,这些也是一种编码过程。在本文所讨论的学校德育过程中,首先第一个环节就是“德育编码”。那么,德育老师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编码的?法国人类学者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一直在将他对这世界的全部经验进行编码。”德育老师的编码依据其实也是脱离不了他们的“经验”的。这种“经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它是德育老师所亲身体验的;另一种是间接经验,它是从他人那里“听说”的,或者在道德教育语境中就是来自德育教科书的指示。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德育老师在进行德育编码前,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中进行了意义生产,也可能是通过阅读德育教科书之类的问接经验进行了意义生产,这些意义生产所带来的是德育老师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德育老师再根据这些所信奉的价值观念进行德育编码。

道德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德育话语形成”。在这里“话语(discourse)”指的是“人们已经实际说出来的东西”,而且,“说”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声音”,二是“书写的符号”。在道德教育语境中,我们需要把话语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开来,德育老师虽然没有向学生说什么,也没有向学生写什么,但是他(她)的举手投足、衣着外貌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德育话语。所以,又可以进一步认为,德育老师有意识的发言或书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意的德育编码,而其无意识的举手投足、衣着外貌等等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德育编码。在学校道德教育语境中,我们认为,德育老师是一种泛指,是在学校场域内的所有的广义的教师,当然包括学校里的文化知识课教师,也包括学校的管理人员。这样理解就是,学校场域内的所有能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元素都是德育话语。

在解释道德教育过程的第三个阶段之前,我们还需要对德育编码形成德育话语进行更为深入一些的探讨。前文已经指出,德育编码由德育老师所持的价值观念所主导,这种德育老师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是由其直接或间接经验所决定的。但是德育老师所持的价值观念因为某种原因,完全可能与主流合理的价值观念相左。如有中学班主任老师给学生讲,你们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才能买大房子,娶漂亮媳妇。这种价值观念当然不是正统教科书所规定的,而是这一德育老师生活体验到的,但是这种价值观念是错误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有许多,如热爱劳动、尊老爱幼等等。所以,德育编码过程中德育老师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正确的。由于德育话语中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是一种实质性判断,而不是外在的形式性判断,所以德育编码过程中由于德育老师错误的价值观念所导致的是“实质不当的德育编码”,正确的价值观念所带来的是“实质正当的德育编码”。然而,即使我们不考虑德育编码背后的价值观念,德育编码也可能出现错误。德育话语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有可能从形式上看对德育对象学生是“亲和的”,德育对象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德育编码就是“形式正当的德育编码”。这种德育编码,如在小学里让学生体验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其所形成的德育话语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亲和的”,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相反地,如果呈现给小学生一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德育话语,如要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这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不亲和的”,他们不易理解也不易接受,这就是一种“形式不当的德育编码”。

二、道德教育中的解码

道德教育的第三个阶段是“德育解码”。这一阶段对道德教育的实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管呈现给学生的是何种德育话语,最终道德教育所追求的是影响受教育者学生的价值观念构建。传统观点认

为,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简直是完全被动的,教师“价值观念之鞭”指向哪里,学生就会跟向哪里。但是,只要考察道德教育的实践,我们就会认为这种观点是浅薄的。

在文化研究中有一种“作者之死”的理论,这种观点认为,正是“作者之死”,“让读者诞生,让读者能进入被作者所禁闭的文本空间”。这一理论适用到道德教育过程中来,可以认为,德育老师进行德育编码形成德育话语后,他(她)本身就“退隐”了,对学生而言,其对德育话语的解码具有相当的自由性;也只有德育老师“退隐”了,呈现给学生的德育话语才是一种开放性的文本。我们对德育实践的考察也发现,呈现同样的德育话语给学生,而学生的理解,也就是意义生产可能完全不一样。例如,2008年非常著名的“范跑跑事件”,当老师给学生讲解“范跑跑事件”时,老师说做教师的要爱护学生,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同一德育话语,有学生就认为,老师讲得对,将来我要是做老师了,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要爱护学生;但是也同样有学生私下里议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才不会这么傻,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学生面对教师所呈现的同样的德育话语,具有不同的解读和意义生产的可能性。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是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德育解码?在哲学中,康德认定知识是由“主体经验”和“主体先验条件”所综合而成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作一个类比,其实道德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德育解码,也就是德育意义生产是由德育老师“退隐”在后的经德育编码所产生的德育话语,与受教育者本身的“先行经验”所综合形成的。在一次具体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前者德育话语对不同的学生而言都是一致的,是一个衡量;而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先行经验”,特别是这些“先行经验”所形成的、在道德教育过程发生前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是一个变量;最后的“产出”,也就是各个学生的意义生产和德育解码也完全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像俗语所云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德育解码=F(德育话语x先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每个学生的先行经验完全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差距,因为不可能每一个学生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样的。如有的学生家庭充满爱心,有的学生家庭充满纷争;还如有的学生家庭贫困,有的学生家庭富裕。这样成长于不同的家庭,学生的先行经验就不一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这些不同的先行经验背后的意义生产也不一样,他们所信奉的价值观念也不一样。由于学生先行经验及其所信奉的价值观念不一样,所以他们面对同样的道德话语的反应也可能不一样。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因为从总体上来看,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之间有大量的同样元素,所以我们经常说“80后”学生怎样,“90后”一代怎样。在本文研究中,因为个体学生的差异零碎到不能全部把握,所以更多的是把中小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也就是只是更多地关注学生整体的先行经验。

怎样才能保证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德育解码是正确的?前文有论及,对老师的德育编码可以作两个维度的判断,一是实质正当与否?二是形式正当与否?所谓德育编码的实质正当不正当,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德育编码形成德育话语时,这些德育话语背后所宣扬的价值观念是不是正确的。我们只要常识判断就可知,用不当的错误的价值观念所进行的德育编码而形成的德育话语,很难带来学生德育解码上的正确后果,也就是只有保证德育编码的实质正当,才有可能带来德育解码的正确性。这里用了“有可能”这样一个词,是因为即使德育编码是实质正当的,但是如果其形式上是不正当的,这样的德育编码所形成的德育话语还有可能不会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德育解码。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编码时还要保证其形式上的正当性。也就是,这种德育编码不是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的,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具有形式上的亲和力的,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一些从形式上看古板的、没有趣的、学生一接触就反感的教条式德育编码就是形式不当的德育编码,这种德育编码,即使其实质价值观念是正确的,也不会带来学生的正确德育解码。但是,到此我们还需要强调的是,实质且形式正当的德育编码也只是有可能带来学生正确的德育解码,因为要真正确保学生德育解码的正确性,还需要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先行经验。

三、道德教育中的抵制

道德教育中学生先行经验对正确的德育解码至关重要。学生先行经验有几种可能,如果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是有利于正确地进行德育解码的,我们就称之为“正面的先行经验”;相反地,如果学生所经历的生活不利于进行正确的德育解码,我们就称之为“负面的先行经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从小同学们就嘲笑他寒酸的穿着,老师也不关爱他,视他的存在可有可无,这个学生所体验的就是一种无关爱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突然呈现给他“要关爱他人”这样的德育话语,如果是这样,这个学生经历的就是一种负面的先行经验,一般来说负面的先行经验对他的正确德育解码是不利的,甚至这个学生会进行一种“逆向德育解码”,认为老师是骗人的,关爱他人是傻子。相反的,如果这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家人,还是同学老师,对他总是关爱有加,而且从小爸爸妈妈就教他要关爱他人特别是弱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给这个学生呈现“要关爱他人”的德育话语,学生自然会很容易接受,也当然会进行“正向德育解码”。总而言之,学生的先行经验对其德育解码正确与否相当关键。上面举例中主要涉及的是从实质内容(价值观念)上看老师的德育编码与学生的先行经验是否匹配,其实还有一种情形是,老师的德育编码从实质内容和价值观念上看与学生的先行经验是匹配的,但是老师的德育编码从形式上看与学生的先行经验是不匹配的,如果是这样也会带来学生的“逆向德育解码”。例如,当前中小学生接触的大众文化多样而有趣,追求有趣好玩是许多学生的一种偏好,但是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进行德育编码时只考虑价值内容的合理性,而没有考虑德育话语对学生的可接受性,以一种学生认为最没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则学生大有可能不会进行“正向德育解码”,甚至学生会嘲笑老师的德育话语,对其不屑一顾。这种情形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中的“抵制”。

“抵制(resistance)”作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是由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受压制一方“既服从于既定规则,又在规则的空间里寻求个人的生存空间”。具体到当前道德教育的语境中来,抵制的表现纷繁芜杂,其中有一种情形可以说是典型。许多中小学为了抓好道德教育,使用了许多方法,传统的是德育考试,新的方法是德育答辩。但是面对这些德育评价机制,中小学生一般都是表现上佳,因为这些考试中,学生面临的都是道德知识之类的记忆考察,不是生活实践中所具体面临的真实情景,所以多有学生在道德教育考试和答辩中得分上

佳,而在现实生活中另有一套表现,乱扔垃圾、不关爱他人、不尊重他人等等表现与德育考试和答辩中的表现截然不同。这就是一种德育抵制,表面上服从道德规范,实际生活中弃之不顾。

逆向德育解码是对道德教育的抵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德育编码,呈现给学生实质内容正确的德育话语,学生一方面在下面听着,另一方面私下里嘲笑老师是老古董,老师迂腐,然后在实际生活中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事。这种逆向德育解码和德育抵制也就是当前道德教育低效的一种通常表现。如果老师的德育编码形式上与学生的先行经验和生活世界不匹配,学生也会进行逆向德育解码和德育抵制。总而言之,老师的德育编码从内容上或形式上与学生的先行经验、生活世界不相匹配,是学生进行逆向德育解码,进而带来德育抵制的主要原因。

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低效性表现在,学生在进行德育解码时经常不是正向的,甚至是逆向的,进而进行德育抵制。这个中原因其实就是老师的德育编码与学生的先行经验不匹配,而导致不匹配的情形有多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德育编码与学生先行经验实质内容不匹配,教师德育编码实质不当;第二种可能是德育编码与学生先行经验实质内容不匹配,学生先行经验是实质负面的;第三种可能是德育编码与学生先行经验形式不匹配,教师德育编码形式不当;第四种可能是德育编码与学生先行经验形式不匹配,学生先行经验是形式负面的。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思考,从而有针对性地消除德育编码与学生先行经验不匹配问题,以实质与形式都正确的德育编码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构建,是消除道德教育抵制的基本思路。

四、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前文对道德教育过程的解读,其实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德育的有效性。德育的有效与否是体现在学生德育解码上,只有以对学生有效的正确的德育解码来影响学生德育价值观念的构建,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说我们的德育是有成效的。因为:德育解码=F(德育话语x先行经验),其中德育话语是由老师的德育编码所形成的,所以,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奥秘得从德育编码、德育话语以及学生先行经验等几个维度来考察,也是从消除德育编码、德育话语与学生经验的不匹配性着手。

首先,我们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重点考察当前学生的先行经验,也就是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当前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受到的最大压迫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教育简化为一种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所做的反复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枯燥的,没有生活气息的。身处应试教育体系中,对中小学生而言,考试分数是“命根”,一个平时测验导致学生在生活中有极强的快乐体验,或者有极强的不悦经历,因为老师和学校总是以这种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优秀与否。平时测验是如此关涉中小学生的生活的,更不用谈中考高考了,中考和高考对学生而言是“命运攸关”的。在这样的应试教育语境中,大多数学生都是没有太多的愉悦生活体验的,所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向往是强烈。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们老师还是更多地板起面孔,以无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德育话语,学生对这种德育话语“无情地”解构,进行逆向德育解码就大有可能。所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细致考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德育编码,形成实质和形式上均正确的德育话语。在这里,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教育实践中的“代沟”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基础。当然,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先行经验和生活世界,并不一定是要求德育老师无条件地迁就学生当前的道德水准和道德隋趣,只是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学生先行经验所生产的既有的道德水准和道德情趣,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德育编码具有针对性。

其次,提高德育有效性还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编码时要确保实质的正当性,也就是这些德育编码背后要传递的价值观念必须是正确的。例如,有的老师就“范跑跑事件”给学生解读时,他们认为,当前中国人就是没有个性,范跑跑不只这么做而且还敢这么说是有个性的,所以要学生向范跑跑学习,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德育编码从实质内容上看就是不正确的。有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个个案,大部分老师不会这样教育学生。但是,如果我们细察就可以发现,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大有类似情形存在。小学教室里有老师一边上课,一边抽烟,整个教室里烟雾缭绕,这种无意中的德育编码及其形成的德育话语就是不当的,在农村中小学这种情形就经常存在。还有,有老师用朴素的古语来教育学生要好好读书,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平时我们都对这种教育习以为常,不以之为不妥,但是这种德育编码及其所形成的德育话语就可能给学生带来诸多负面效应。要保证老师德育编码的实质正当性,需要老师是一个反思型教师。每一个人的认识都可能有不足之处,但是反思型教师有可能把自己思想认识中的不足之处消除到最小范围。另外,教师德育编码背后的价值观念不只是要求正确合理,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念是不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和可接受的范围。如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和可接受范围,则学生也不可能进行正向的德育解码。

最后,提高德育有效性要求教师在进行德育编码时要保证形式上的正当性。这里是要求在保证有合理的价值观念的前提下,要求德育编码从形式上也是有讲究的,要与学生的先行经验及生活世界相匹配。这里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许多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网成瘾不了解,也不理解,只是简单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但是因为老师不可能监控学生生活世界的全部,所以以这种简单禁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效果往往不好。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需要老师去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体察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然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德育编码,并把这种对学生有亲和力的德育话语呈现给学生。

总而言之,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老师反思自己德育编码的形式和价值上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话语呈现给他们,是提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德育有效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陆扬,,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谢立中,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小学德育经验范文第5篇

教育工作,德育为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实施方案,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班主任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坚持三个贴近的教育原则,不断拓宽德育工作新思路。为迎接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对我区德育工作的检查,连山区教育局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我区德育工作做以总结汇报。

一、 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德育工作,建立德育保障机制。

1.加强网络建设,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我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也相应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长负总责、党政工团少齐抓共管、教职工人人参与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管理保障制度。教育局在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加强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德育工作十项制度》、《连山区中小学管理细则》、《连山区中小学综合量化评估细则》《班主任工作常规》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引入评估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骨干班主任等多项评先管理制度。各个学校还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了如《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学校卫生管理标准及评比细则》、《红旗班级评比标准》等各项评比制度。通过这些德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不仅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而且充分地发挥了德育工作的导向、调控、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德育工作。

(二)“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省、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制定了我区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并要求基层学校做好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广泛利用葫芦岛教育专刊、连山教育信息报、连山教育网和各个中小学的校报、墙报、开展专题报道,扩大影响面,提高认识,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部分学校开展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抗日战争60周年”教育活动。有的学校就近到塔山烈士陵园、山神庙凉水井子革命烈士墓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校组织观看了具有历史** 国主义影片,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有的学校组织了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班队会。

我区组织了迎接国庆的大型文艺汇演。《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歌颂了我们祖国的美好,我们国家正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尽而增强了爱国情感。

通过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的活动的开展,从教育局机关到基层学校,从局领导到基层领导,从教师到学生,掀起了人人参与德育、人人重视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热潮,全区8万多名中小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通过设立点校和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民族精神,并且懂得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以此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为我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喜见成效。

利用期初视导的机会,对基层各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重点的检查指导,为迎接市里检查评估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对市里下发的评估检查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明确了检查的事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对申报A、AA、AAA级的学校进行了初检,对存在的问题和模糊认识进行指导,并对各校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三,针对检查的市级情况,发现各个基层学校心理健康的档案建设还不成熟,我们就根据细则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档案分为块,协助他们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管理档案和过程性档案。第四,进行复检,迎接检查。

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申报的20所学校当中,有17所学校被评为A、AA、AAA级学校,只有高桥中学、高桥小学、老官卜中学未被认可。获市级AAA级学校的有:六中 实验小学。获市级AA级学校的有:化工中学 虹螺岘中学 金星中学 站前小学 渤海小学 胜利小学 炼化一小 化工一小 化工四小 锦郊小学。 获市级A级学校的有:锦郊中学 兴工小学 曙光小学 金星小学 钢屯小学。

我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部门,对所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并受到鼓舞。

(四)养成教育和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初见端倪。

2004年5月11日市德育部以“葫芦岛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为主题的德育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参观了寺儿卜中学的“养成教育展厅”和曙光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展厅”;两位校长又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做了经验介绍。这两所学校将档案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型教育活动展厅建设搞得尽善尽美,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无型到有型、从无声到有声,将德育工作活生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为其他兄弟学校提供了一次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在德育工作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开展搭建了有力的平台。2005年9月26日,我区召开了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和养成教育”现场经验会,为各个兄弟学校提供了一个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他们会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五)构建了骨干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培训模式。

1. 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近来、自主研究”的培训模式,分校级、区级、市级、省级、部级五个层次进行逐级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班主任教育理念和自身素质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艺术、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3. 培训对象:骨干班主任和新班主任。

4. 培训周期:三年为一周期。

5. 跟踪考核:每年跟踪考核一次。根据考核方案进行年度考核。

6. 培训过程:

(1)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利用假期进行集中培训。自德育部成立以来,组织了三期骨干班主任培训工作。第一期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政策法规——孟凡成、师德与马车声——张玉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张楠;第二期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优化办公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张玉山、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教育融合的过程——张楠;第三期培训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班主任工作的感悟——张玉山、我是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李志鹏、爱是教育之灵魂——赫东明。

(2)编辑《骨干班主任成长的天地》期刊。内容广泛,为各位骨干班主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刊内容包括五章:第一章——申报骨干班主任的基本条件;第二章——骨干班主任跟踪考核方案;第三章——骨干班主任业务提高培训专题(师德教育篇、班主任工作篇、课程改革篇);第四章——德育工作点滴经验会萃;第五章——典型课改示范课教学设计。李校长和张书记分别为这本书撰写了前言和后记,为这本书增加了光彩,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3)组织竞赛活动,树立典范。组织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提高他们的师德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参赛的班主任教师有179名,进入决赛的有143名,最后被录取的有130名。获团体奖的有以下单位:

城市小学组:

一等奖:实验小学 化工二小

二等奖:水泥小学 曙光小学

三等奖:炼化一小 站前小学

城市中学组:

一等奖;炼化一中

二等奖:世纪中学

三等奖:七中

农村小学组:

一等奖:孤竹营小学 高桥小学

二等奖:金星小学 寺儿卜小学 开发区小学

三等奖:钢屯小学 虹螺岘小学 锦郊小学

农村中学组:

一等奖:锦郊中学 钢屯中学

二等奖;台集屯中学 沙河营中学 高桥中学

三等奖:山神庙中学 虹螺岘中学 寺儿卜中学

7. 培训目的: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他们的头脑,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指导教育实践,教会他们科学地管理班级,不断提高新班主任的工作技能,采取“专题指导——学习检测——经验交流”互动式的培训方式,目标是建设一支“让家长满意、学生欢迎、学校放心的班主任队伍”。

(六)承担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德育课题牵动德育工作发展。

1. 承担部级德育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进行省、市、区级德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10月份,我区有六中、世纪、化工、高桥等8所学校承担了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课题的部级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德育部三位成员分别参与到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本学期我们对个别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了检查指导,发现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研究》。此课题已经准备一年之余,现在已经申请立项。

(1) 实验目的:是构建班主任校本培训模式。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班主任教育理念和师德教育的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艺术的研究;班主任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的研究;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 实验方式:以班主任为本,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近来、自主研究”的培训模式。

(4) 培训类型:分三种,岗前培训、通识培训和骨干班主任提高培训。

(5) 实验周期:为三年。2004年9月——2007年3月。

(6) 实验对象:曙光小学全体班主任。

(七)营造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六中与38610部队、实验小学与市交警大队、曙光小学、渤海小学、连山小学、炼化一小与北大营,水泥小学与海军飞行学院的“警民共建”、“军民共建”活动;曙光小学的家长学校、化工二小和社区进行的联手共建活动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德育工作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形成了教育合力。

(八)树典型、抓全面,搞好我区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教育原则,兼顾农村和城市、既有中学又有小学,根据办学有特色的宗旨,我们先后确定了两个德育工作点校。分别是养成教育点校——寺儿卜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点校——虹螺岘中学。他们的德育管理模式已初见端倪,从档案建设、大型德育教育活动展厅、德育管理经验材料等不同的视角展示出来,值得各个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借鉴。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已经被列为葫芦岛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点校。其他几个德育点校正在发展之中。老关卜中学的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搞得很有特色,已经被列为葫芦岛市班主任校本培训模式点校。

总之,我区德育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德育工作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活动相结合;将德育工作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将德育与学生人性情感教育相结合,建设和利用德育基地,深入开展德育活动。从理论上,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区开展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坚持了“三个贴近”和“三个坚持”的教育原则;提出了“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是合格的德育工作者”的口号;营造了人人参与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育人氛围。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推行了“三项工程”。即推进了师德教育工程,提高教师师德教育新理念;推进了德育科研工程,提高德育工作科学性;推进了课堂德育工作,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二、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 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二) 缺乏德育管理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去开拓视野,学习再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用丰富的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

(三) 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于加强。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但还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要进一步落实和提高。主要问题是缺乏心理专职教师,心理设施不健全,心理档案建设不够规范。

(四) 班主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缺乏新理念,缺少时代感和科学性。需要进一步搞好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工作,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指导教育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