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质量监管模式由“第三方(政府)质量监督”到“竣工验收备案机制”的转变,质量监管部门不再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实施以质量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成为改善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管;质量评价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理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既有一般产品质量概念所具备的内容,又包括更为广泛、更为特殊的内容。我国在2002年以前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

相对于原评定标准,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一个最显着的变化就是工程质量验收不再设优良等级,只做合格验收,贯彻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即不再对建筑工程质量划分等级。

2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方式有很多种,国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学者和着作也有很多。如杨亚频认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建筑环境质量等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而采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必要措施,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张巧玲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以建设工程质量指数可以作为衡量建设工程质量的综合性指标。除了上述理论研究外,有很多研究理论运用到了具体实践过程中。

3 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第一,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第二,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4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4.1 实施原则

4.1.1 循序渐进。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

4.1.2 区别对待。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

4.1.3 评价信息化。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4.2 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

4.2.1 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

4.2.2 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转贴于

4.2.3 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4.3 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

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5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现实数据的支撑与论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2篇

一、引言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建筑的实现是建设项目各建设主体行为及活动结果的总和。建设主体建筑节能行为的规范与否及活动结果的好与坏,取决于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保证能力。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保证能力,是各主体人力、物力、知识和管理机制运行的综合体现,他们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都是建筑节能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这些是实现节能建筑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主体建筑节能保证能力的评价与分析,基于建设主体以往有关建筑节能建设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在的建设水平来预测未来建设活动的行为和可能结果,是建筑节能事前监督控制的综合计划过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评价的意义

1.全面了解各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实施能力

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评价是在各建设主体关系已经确立,对工程项目建设前的各个主体资质与能力的把关和审查。通过对项目实施前三大内容的监督审查,即建筑规划中的节能审查、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审查监督、和主体能力监督,结合对已确立建设主体的资信考察,对建设项目建筑节能能力做出综合判断,判断评价的过程就是监督机构认识、考核各参与项目主体的过程。通过对项目的规划设计节能审查和通过对各主体资信、业绩、质量保证体系、主要项目负责人的能力的评价,针对准备实施建设项目的节能技术情况,定性定量相结合,对确立的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做出预估评价,全面正确地了解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的实施能力。

2.实现对设计的事后建筑节能监督审查把关

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建筑节能设计成果及其审查结果的监督评价,这是事后建筑节能设计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对建筑节能的设计成果及其审查结果起到监督审查作用,就是评价其建筑节能能力的符合性,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其内容包括是否具备应有的深度,监督审查的人员资质、资信、审查的程度、审查的结果、审查核算书、审查独立性等。

3.体现建筑节能事前控制、以人为本的监督思想

建筑节能能力评价是基于对已确定的建筑规划设计、建设主体能力、主体资信以及主体对项目质量的保证程度的考核分析,评价过程始终以主体的人、人的组织作为重点考核对象,把人和组织的能力、业绩和资信的记录放在首位。

三、建设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1.影响项目质量实施能力的因素分析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项目本身属性及其设计特性和建设所在地市场环境条件的客观因素;二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各参与主体的条件,这是项目建筑节能能力的主观因素。项目本身属性主要包括项目类别、项目的节能设计情况、项目建筑节能创新技术应用等。项目设计特性包括节能设计成果的水平和节能设计审查的可靠性和结论,设计文件是指导建设工程实施的依据,它是建筑节能标准的技术规划,因此,节能设计成果本身的质量和节能设计审查的质量对于建设工程节能实施是极其重要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建设市场管理、招投标市场管理、建筑材料市场、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建设所在地公众节能意识、建设市场主体要素整体质量、建设市场主体信誉制度等。以上为建设工程节能实施能力的客观因素,项目节能等级越高,对主体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建设市场环境越规范,越能有效地促进建设主体的建筑节能的行为和活动结果,越能有效地保证节能目标的实施和节能水平的提高。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主观因素,也是内在动力和直接生产力,他们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整合构成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能力的全部内涵。单就参与主体来说也有直接参与主体和间接参与主体之分,施工主体、勘察设计主体、设备、材料生产供应主体他们的活动是建设工程节能目标实现的直接生产者,属于直接主体;业主管理活动,监理主体、监督检测主体的主要活动是对实施直接主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协调,对于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来说是间接发生作用的,是通过直接主体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直接与间接主体共同协调一致工作,构成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的有效能力,保证建设工程节能目标的有效实现。

2.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节能目标的实现受多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应根据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通用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目标导向性原则,采用系统评价的原理与方法综合确定。建设工程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建设工程项目本身评价是指对项目类别、项目节能要求、项目实施的节能技术、项目的节能标准的评价。

(2)项目节能设计保证能力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节能设计成果本身及其节能设计行为能力的评价;二是对节能设计审查情况的评价。节能设计评价主要通过节能设计成果的审查来度量节能设计过程中的主体节能能力及节能设计成果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符合性。节能设计审查情况的评价包括对设计审查机构、人员的资质、行为、审查的程度、审查的计算过程以及审查结论的监督评价。

(3)建设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项目实施能力评价的核心,它是以人为本建设项目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其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各主体资质能力、社会信誉、业绩对拟建项目的保证能力,主要从各主体的资质等级、不良行为记录、过去完成项目的社会反映、拟建项目班子组成人员、主体质量保证体系和认证体系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二是各主体在该项目前期的质量行为及活动结果分析其行为的规范性和能力,主要通过对各招投标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各种合同的监督以及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监督进行主体行为能力分析评价。主体本身的综合资质和在前期项目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反映了各主体对于该拟建项目建筑节能实施中的保证能力,监督的建设主体主要包括设计、施工、业主、监理四个主体。

(4)建设环境因素评价主要指建设项目拟建区域范围内整体建设市场和社会环境,这也是项目建筑节能有效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环境因素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项目所在地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程度。二是建筑材料市场,建筑材料市场包括两大块,即生产和供应。三是建筑产品检测市场,这里的检测主要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检测法律责任的社会化监测机构所构成的市场,他们的检测能力、检测水平、检测行为公正性直接影响项目建筑节能的社会认识,规范、科学、公正的检测市场主体是推动建设项目节能水平提高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是依法科学监督的基础,也是有效社会保证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条件。

3.项目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能力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层次结构分类归纳起来就构成了有效评价实施能力的指标体系。

四、评价方法与应用

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过程,许多评价因素是定性指标,难以统一量化,需要采纳专家意见进行排序分级,以便进行综合定量计算。由于建筑节能实施能力指标体系的量化都具有模糊性,难以用准确的数量表述,评价的最终结果又要求能够给出直观的度量标准,所以,政府建筑节能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评价应该基于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其评价实施过程包括六个步骤: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集,确定评价的模糊评语集,计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根据专家评定结果建立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矩阵运算,根据运算结果确定最后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隶属评价等级[1]。根据政府建筑节能监督机构确定的准予监督登记的等级标准(>75%),判断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所评价的隶属等级是否达到项目目标要求,对于达到标准的(隶属等级评价值>75%),准予监督登记,办理有关建筑节能监督管理手续,可以开工建设;对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不予监督登记,并责令业主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充。

五、评价组织及机制[2]

1.评价组织

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政府监督机构项目监督决策的预测分析过程,它是有效实施有的放矢监督的基础。因此,应引起监督机构的高度重视,设定专门评价组织,一般应有3~5人专家组成,选择具有丰富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必要的评价方法的培训,熟悉评价方法的实质,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和尺度,精通评价程序和过程。由专家组对所拟监督的项目作出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安排监督任务和监督计划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3篇

建筑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许多施工现场仍未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地区仍是空白,影响着目前建设形势下施工质量的提升。基于此,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本文以提升工程质量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方向,从管理的角度分析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施工质量和安全两项重要内容,但目前的现状是前者的建设严重滞后而后者的建设情况相对较好。因此有必要对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借鉴,促进质量标准化的建设。

2.1 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原因

近此年来,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1)住建部于2014年出台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暂行办法》。同时,一些省、市甚至县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近年也都相应地开展了各级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组织观摩、评选及表彰等活动。2)面对近年建筑安全施工的严峻形势,对事故的处罚力度及赔偿额度明显加大,促使各施工企业对安全工作进行主动控制。3)现场的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展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施工企业也愿意投入相应的精力进行建设。

2.2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2.2.1 质量标准化建设氛围没有形成

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相比,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则明显滞后,甚至很多地区及施工企业还是空白。原建设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但从多年实施情况来看,包括一些地区的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评选,都是以安全标准化工作为主。一些地区的建筑管理部门虽然每年也提出开展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但对质量标准化的概念及内容不清晰,往往与诸如样板间的制作、工程质量问题的专项治理等工作相混同。有些则与已开展多年并具有一定成熟经验和做法的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混杂在一起实施,质量标准化工作所占比例较小,或只是顺带开展。

2.2.2 质量标准化建设内容不全面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的管理应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责;人、机、材料的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施工质量的控制、检查及验收;质量管理的自查、评价及改进等多个方面。而一些施工现场建立的所谓质量标准化,只是做了其中一些方面或小范围的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不应只满足于一些样板的制作而应该是有内涵的,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是全面、系统、过程控制的体现。在通常意义上影响施工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多个因素上都要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尤其是对工程结构实体上大量的隐蔽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等众多事关结构安全的分项工程,更应以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方式控制其质量,同时在具有可追溯性的记录资料上也要体现出实行过标准化质量管理的痕迹,这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是具体开展此项工作中所缺少的。

3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3.1 建筑市场不规范

建筑市场不规范是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多年来建筑业形成的混乱状况如违法分包、转包挂靠、低价中标等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建筑劳务人员从业素质不高、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工程质量诚信行为严重缺失,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很难开展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

3.2 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及质量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1)很多总承包施工企业施工能力不足,所承揽工程大多由一些外来施队甚至转包及挂靠的张福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研究2)一些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忽视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多项目负责人也都是技术类专业人员,缺少对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另外,一些工程上实行的是项目经理承包制而不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即以包代管,难以调动项目负责人对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

3.3 重技术轻管理的影响至深

从一定程度上看,技术或技术标准决定着质量标准及水平,但各项技术的应用若没有有效的管理去组织实施则难以真正实现,而重技术轻管理的现状在建筑行业一直存在,这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甚至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有着不利影响。近年来,建筑行业较多关注的是BIM技术的应用研究、工法的创新及申报、Q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设与评比、四新技术及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各级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以及质量通病问题的防治等,却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缺少重视和研究。

4 开展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4.1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建设

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同时施工企业的资质级别不同,技术力量也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地应探寻适合当地实际的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积极与本地区的质量通病防治相结合。若盲目制定统一模式,则会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或对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的实施造成难度。本文认为应根据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上到下制定多个级别的实施方案。如按照省、市、县(区)等所在地区的不同并结合施工企业资质的高低分为几个等级开展建设,也可参考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评价的模式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整合及提高。

4.2 引入多种激励机制

4.2.1 建立评选机制

参照已开展的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评选活动,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工程评选机制。各省市也可参照其已建立的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评选,建立质量方面的评选机制。评选应按照逐级申报的原则实施,通过评选活动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如结合建筑市场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对获得质量标准化工地荣誉的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予以良好诚信行为记录,以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4.2.2 建立优质优价机制

应在建筑行业建立并推行优质优价的激励机制。本文对建筑产品优质优价的理解是:在施工现场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形成保障的条件下,对建筑产品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进行精益建造,并基于在事前与建设单位的合同约定,所实施的一种具有高品质产品并具有相对较高工程造价的市场机制。

另外,参照建筑工程造价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做法,本文提出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措施费的概念,这也是基于优质优价原则及上述实施的费用问题而提出的,即以直接的经济措施保障和激励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如果可行,其费用支出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价基础之上,其费用结构也需进一步研究确定。需指出的是,这项费用支出与整个工程造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此而带来的现场质量管理变革对施工质量乃至整体工程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2.3 与质量奖项评选结合

应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与各级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直接挂钩,即将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各级工程质量奖项评选的首要条件,这也体现了优质工程必须以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实现的原则。这是激励机制同时也是一种制约机制,首先可以在合同确定为优质质量目标的工程上先行先试。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4篇

五大方面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017年,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拓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组织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强化质量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质量责任,特别是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全面实行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竣工后永久性标牌、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等制度。组织开展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督促质量责任落实。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

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抽查抽测力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强化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保障监督工作经费,开展对监督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情况的督查。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监督力量不足问题。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和评价体系,推进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督促各方主体健全质量管控机制。开展标准化示范活动,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夯实质量监管工作基础。加快修订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检测机构资质等级标准,规范质量检测行为。继续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程质量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制度和责任体系。出台部门规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以建筑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严防事故发生。加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通报和查处督办,强化约谈制度,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层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监管工作。研究创新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开展部分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

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覆盖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人员、起重机械、施工项目、施工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监管机构及人员等信息“六位一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建筑安全生产“黑名单”等制度,强化安全信用惩戒,提高安全诚信水平。

促进全行业安全意识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普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知识,全面提升建筑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提升勘察设计水平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组织宣贯新时期建筑方针,在相关媒体开设建筑设计专栏,引导建筑设计理念与方向。

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开展部分地区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研究修订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研究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和标准设计改革工作。

加大推动技术进步力度。出台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加快推动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继续推动BIM等信息技术应用,引导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制定绿色建筑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主体责任,落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事故发生。

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制定质量安全现场施工标准化手册。组织标准化现场观摩,推动样板示范活动。

建立施工关键节点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施工安全条件审查工作,强化风险控制。

开展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针对新开工和事故多发城市开展监督检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加强工程抗震设防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抗震设防制度建O。组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深入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和抗震设施建设管理研究,做好相关制度研究和协调工作。

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建立减隔震装置质量检测制度,强化减隔震工程质量管理。完善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机制,研究公共建筑防灾避难功能建设对策措施。开展减隔震工程和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检查。

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机制。规范各地应急响应报告流程和内容,完善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管理制度,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专家队、全国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专家库,完善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工作机制,提升抗震防灾专业咨询能力。

六项工作助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2017年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任务分工,根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创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重点抓好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务实推进智慧城建等工作。

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

制定发展规划。出台《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行动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制定省级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装配式建筑统计信息系统,加强监督考核,定期通报各省装配式建筑进展情况。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评估推广工作,研究梳理并重点推广成熟先进可靠的技术体系。制定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编制部品部件标准及图集,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

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配套能力。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施工和全装修专项调研,推动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全产业链发展。制定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创建一批部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工程项目。编制《木结构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推动木结构建筑试点示范和钢结构建筑推广工作取得进展。

加强装配式建筑队伍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建筑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装配式建筑能力的企业集团。加大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招投标等监管制度创新,合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

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印发《“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开展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环境全文强制标准研编及严寒、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推动重点区域城市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试点。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要求,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探索以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适老化改造、建筑功能提升及居住环境整治同步实施的综合改造模式。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加大城市级平台建设力度。推动一批城市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开展公共建筑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色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并开展试点。

推广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色信贷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地区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建立绿色建筑第三方评价机构诚信体系。研究制(修)订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年度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工作,编制《绿色建材评价分类目录》和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为重点的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应用绿色建材的相关要求和政策措施,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热能等解决建筑取暖需求,推行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配合做好“余热暖民”工程。加快中央财政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强化相关政策、标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示范成果总结。推动农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

积极推进建设科技创新

实施住房城乡建设“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研究制订《规划》落实方案、工作分工和考核办法,推动部省联动和工作协同。跟踪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加大行业应用的前瞻I生研究。

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城镇水污染治理、城乡规划遥感监测与评估、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等方面突破和集成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提炼部门和行业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立项攻关。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制订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分类组建一批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完善行业专家智库,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研究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三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编制与一批重点领域技术公告,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2030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组织编制相关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督促试点城市完善落实工作方案。推动实施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与亚行合作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技术与政策研究。

加强低碳生态城市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好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中英繁荣战略基金“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项目”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政策与技术研究项目”、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项目、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六期“可持续城市综合方式项目”中国子项目。继续推进中美、中加、中德、中芬低碳生态城市合作试点工作。

深化建筑能和绿色建筑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实施中美“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好全球环境基金五期“中国城市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深化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合作和中加、中欧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合作。

务实推进智慧城建工作

制定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动智慧城建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智慧城建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智慧化应用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智慧城建工作。

开展智慧城建评价。按照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引导支持各地智慧城市试点参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特点和需求出发,编制智慧城建指标体系,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公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智慧化技术研究,深入开展应用示范,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公告,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做合格党员,确保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工作每个环节,为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保驾护航。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共同指导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与验收的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过程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加上其施工的质量具有潜伏性,通常情况下不是马上就可以发现并纠正的,尤其客观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查验时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验收阶段,往往因为工序复杂 容庞大 施工环节众多而使得质量检验工作难度较大,评价标准也不能统一,或多或少地给建筑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 针对这一点,国家颁布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实际施工进行质量评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作者建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是听、看、查、评,笔者将在下文对上述的四个步骤其中的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查验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

1.听取施工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汇报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具体流程当中,听取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全过程的汇报,是第一步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面完工之后,施工单位相关的管理人员,将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部文件与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其中的具体内容与真实情况全面地进行汇报与描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汇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在繁杂的内容当中,注意相关的重点问题,把握重点,兼顾次要。

1.1主要的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十分庞大,因此承包商往往会采用分项目承包的方法,以达到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在汇报的过程中,只需要主要的施工单位进行汇报与描述即可。施工单位 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 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 检测 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首先,主要的施工单位就建筑工程的整体规模,技术难点,施工要点,工程的特色,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情况,进行详细而真实的汇报,并将对住户的满意度调查分析表呈交评价人员进行查看,一一列举对建筑工程进行自检的结论,作为评价人员的参考材料。

1.2设计部门

设计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工作参与者,首先将建筑工程的原始设计稿与修改稿一起呈交给评价人员,并就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进行描述,包括对建筑工程所设计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具体工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设计部门的汇报情况是评价人员特需要重点听取的,因为设计环节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环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1.3业主单位

业主单位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出中肯的评价,并出示工程建设的相关许可证,从设计,施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就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住户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相关性能标准,将住户的相关建议与要求的的落实情况,加以汇总,上报评价人员。评价内容是基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并结合其他一些单位对实际施工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业主要求和受众满意为根本目的。

1.4监理部门

监理部门的汇报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评价内容是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规范性,检测记录的全面科学性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工程每一处小细节之中。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的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首先,监理部门将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情况进行汇报,包括施工的相关技术,工序,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性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将对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上报评价人员,检测的记录以及相关的文件要有主管单位或是个人的签名与盖章。

2.实地查看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业主单位,以及监理部门的汇报之后,必须要实地到建筑工程的现场进行查看,查看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先对建筑工程的进行查看,确认外部墙体是否存在裂缝,整体构件是否发生倾斜的问题,然后进入建筑工程内部,逐层查看,包括地下室,以及设备层都要进行详细地查看,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2.1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

建筑工程的相关评价人员首先绕整个建筑的绕行一周,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是否存在裂缝,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墙体是否呈垂直状态。外墙所用的装饰砖的颜色是否统一,规格是否符合标准,接缝的处理是否完善,滴水线的性能是否足以满意使用的要求,以及查看整个外墙的平滑度,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是否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情况。此外,对于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观测效果,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的布置,包括消防栓的数量多寡,据建筑工程的距离远近等情况,建筑工程的绿化是否美观实用,供水管道的埋设是否合理,输电线路的建设是否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建筑工程整体的避雷质量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避雷技术与接地点是否安全耐用等问题。

2.2查看建筑工程的屋面

建筑工程屋面的查看过程主要着眼于屋面的防水性能,所用的防水材料是否合格,例如所铺设的防水层以及沥青的厚度以及粘度等问题,防水施工技术是否科学,排水檐沟的施工以及位置的设置是否对建筑工程的防水情况有所帮助,整体的防水性能能否满足要求;其次,是相关的水电设备的安装情况,包括透气管,空调管道,灯光照明设备,输水管道等,其中电机房的查看要格外加以重视,因为这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电力情况,以及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电机设备的使用质量,以及安装质量等,是否存在生锈的情况,对于生锈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可行性;最后,测量屋面栏杆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栏杆的高度不允许低于120cm,栏杆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所用的施工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通常大型建筑工程的屋面栏杆不允许使用木质栏杆,必须是铁质或者是石质栏杆,屋面所采取的避雷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避雷效果。

2.3查看建筑工程室内的相关情况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的过程当中,对于室内的相关情况的查看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为直观的感觉。首先,室内的墙体的厚度,以及墙面粉刷的质量,包括所用的粉刷的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软包面的节点的施工质量,以及观感是否过关,地面所铺设的地砖的质量是否满足住户正常的使用要求,平滑度与耐磨度倒要适中,铺设的整体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图案的拼接是否正确,颜色是否统一,接缝的处理是否过关,会不会出现渗水的不良现象;其次,室内的格局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房间的宽度,过道的宽度,卫生间的宽度等,天花板是否存在裂缝,排水是否通畅,各种饰品的安装以及摆放的位置是否美观;最后,室内输电线路的铺设质量是否合格,铺设的位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电灯,插座的安装质量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遵循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基本原则,室内的保温以及隔热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与解决,供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管道的直径是否始终,材质是否安全,所选择的安装的位置是否方便日后在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2.4查看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

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有两个重点,一是地下室的查看,地下室一般都是用作停车场,因此要注意查看地面的平整度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地下室的通道的宽度,以及相关的消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楼板与主梁的施工建设情况是否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等;部分对排水要求较高的部位的地面倾斜情况是否适中,通风口与电梯的建设的安全性能是否过关,公共部位的电线光缆等安装是否安全美观。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人员在对室内的情况进行查看与评价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施工的专业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先进的器材,立足于实际,对室内的各个细微部位都要加以认真的查看,确保不出现人为的疏漏,而使建筑工程存在着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

3.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

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过程当中,对工程想的资料与文件进行检查,也是评价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存在检查建筑工程的资料与文件的过程当中,评价人员必须要注意有层次地进行,把握住其中的重点文件与资料,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相关人员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工作,一部分是行政文件,一部分是技术资料。

3.1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

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包括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等。建筑工程的评价人员要确认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所有的相关文件与手续都满足国家标准,经过了相关的政府部门的认可,招标与竞标的过程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检查工程资料应该与听取报告和查看工程实际同时进行,实际检验过程中,要跟据不同的施工段来进行,对每个独立工序中的相关工程资料都要进行详细检验 对工程整体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各项工程资格专业证的真伪 国家权威部门出示的检测报告 质量认证体系,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记录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3.2建筑工程资料的检查工作

技术资料的检查工作是整个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3.2.1 建筑工程的管道设施安装

检验对象是电气工程 通风工程和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相关检测记录数据,包括:防雷设施接地点电阻测试情况数据 绝缘数据记录,照明设施最大功率工作检测记录,空调进水试验数据记录,通风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转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承压能力测试数据记录,安装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 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电气工程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通风工程 空调水试验 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 检验批验收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在进行查看资料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注意其中的技术参数之外,对于其中的重要工环节,以及材料的购买的主管人员,以及经手人员的签名或者是盖章都要进行确认,确保其合理性。

3.2.2建筑工程装修的相关资料

工程装饰的主要检验对象是建筑物墙体,以及门窗等部位使用装修材料的污染度,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室内环境综合检测报告,房间排水性能测试报告,胶结强度测试报,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 室内环境检测记录, 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以及通风道的试验记录, 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工程装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美观度以及使用性能,对于住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整个建筑工程能否获得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核心环节所在,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必须在检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过程中,重点着眼于工程装修的环节。

3.2.3建筑工程的结构的相关资料

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以及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2.4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以及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地基工程的资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能。

4.评价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情况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

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缺陷引以为戒,对安全使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综合使用上述途径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以后,就可以对工程整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了 评价要注意激励与批评并重,对其中一些完成出色的工程部分提出肯定并积极推广该项施工技术,对工程中的遗漏或者缺陷进行批评整改,充分满足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 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只有实现了以上几种评方法,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获得了充分的应用,才能使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就能帮助建筑施工单位使其在做决策时更符合工程实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如果有任何遗漏或者不恰当之处还望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共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探讨[J]. 科技风,2012,10:180.

[2]张燕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阎平,任炜,刘庆明.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方法和体会[J]. 陕西建筑,2008,09:80-81.

[4]曹宏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J]. 中华建设,2011,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