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主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惟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向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基础研究工作室主任韩慧卿、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元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深圳华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许文潇分别从建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控制、地域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学与建筑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建筑创作理念和方法的探讨。中国建筑设计集团执行总建筑师汪恒主持了主题报告。

沙龙环节,几十位建筑师就国家美术馆投标、普利策建筑奖颁奖等若干重大建筑事件对建筑创作的理念、方法、评判标准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本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会会议,对分会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讨论和部署。

2012年BIM设计大赛落幕,揭晓48项大奖

2012 年8月30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与欧特克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2年“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王子牛、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齐继禄、计算机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彦梅和欧特克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及新兴市场总裁魏柏德、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志铭、建筑行业战略及行业关系经理Robert E. Middlebrooks、中国区工程建设行业总监李邵建等及获奖企业代表出席了典礼。

本次大赛自2012年2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区域的94个设计单位的265个项目报名,最终评选出“最佳BIM建筑设计奖”、“最佳BIM工程设计奖”、“最佳BIM协同设计奖”、“最佳绿色分析应用奖”、“最佳基础设施类BIM应用奖”、“最佳工业工程类BIM应用奖”、“最佳BIM拓展应用奖”及“最佳BIM应用企业奖”等各类奖项共48项。获奖项目包括:珠海歌剧院、思南路旧房改造、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A标段(研发创新中心)、解放南路文体中心、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等。

相较于前两届,今年参赛项目的BIM应用更为广泛,不仅应用在设计阶段,还延展到施工、运营等阶段。另外也不再局限于少数大型设计院的大型项目中,而是广泛普及到各设计单位的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项目中。此次共有十家单位获得“最佳BIM应用企业奖”,分别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ccdI悉地国际(原ccdI中建国际设计)。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来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BIM应用经验,来自欧特克公司的建筑行业战略及行业关系经理Robert E. Middlebrooks介绍了BIM在全球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尤其是BIM如何实现全球协作。

更多大赛信息可以查看、或.cn/bim2012。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Nemetschek AG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12年8月28日,中国建筑行业软件的龙头企业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AEc及相关行业领域领先的BIM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Nemetschek AG,在北京中国

建筑科学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由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杰峰先生与Nemetschek AG的cEO Tanja Tamara dreilich女士

共同签署,标志着两家公司将开始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合作计划,建研科技与Nemetschek将在以下领域密切合作:1)共同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的BIM数据格式和数据存储格式;2)由建研科技主导,EMETScHEK参与中国BIM标准课题的研究;3)开发两个公司相关产品之间的软件接口及由此开始的其他可能的技术和商业领域合作;4)针对协同工作与可持续设计的BIM实施。在谈到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建研科技的许杰峰总裁说:“Nemetschek是一家在AEc行业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我们与Nemetschek新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两家公司在技术、产品以及业务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推动中国建筑工程行业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Nemetschek AGcEO Tanja Tamara dreilich女士说:“我们期待着与建研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要合作,这将有助于BIM在中国的推广,从而使整个AEc行业的生产力水平达到新高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中国所有AEc从业者选择在受益于开放并可持续的综合工作流的同时,又选择适合每个项目的BIM工具。

惠普与中信和业签约战略合作

2012年8月29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与中信集团全资一级子公司——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巅峰合作成就北京新高度”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基于中信北京Z-15项目(“中国尊”)展开深入合作。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伍仁,惠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 中国区总裁仪晓辉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同时,欧特克软件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工程建设行业总监李邵建及ccdI悉地国际集团BIM业务总经理弋洪涛也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中信北京Z-15项目于2011年9月正式奠基动工,占地面积11 478m2,总建筑面积427 000m2,高528m,地上108层,地下7层,主要业态为甲级写字楼,顶部设计有会所和观光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惠普作为中信北京Z-15项目唯一的硬件合作伙伴,将为中信北京Z-15项目提供惠普工作站产品等专业的硬件平台支持和技术服务。其次,惠普将携手中信和业实现Z-15项目在工程数字化管理上的突破,并实现该项目的建筑全生命期管理,进而共同制定BIM应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双方均对未来合作表示期待,期望通过双方合作,使项目不仅成为北京地产界的新高度,也成为建筑信息化领域的新高度。

相关链接:惠普公司(HP)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其产品涵盖打印成像、个人计算、软件、服务和IT基础设施等领域,并以全面的产品组合有效地解决客户问题;中信集团是1979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和支持下、由荣毅仁先生创办的,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中信于1985年建设了新中国第一座高度超过100m的办公楼——国际大厦(“巧克力大厦”),1991年建设了当时我国唯一自主投资建设的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京城大厦”,成为上世纪90年代北京第一高楼;2008年,中信联合

体建设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王伍仁(前排左)与仪晓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Vectorworks 推出2013版

2012年9月18日, 全球知名cAd和BIM软件的解决方案供应商Nemetschek Vectorworks在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推出Vectorworks.设计软件系列的2013版本,该版本涵盖Vectorworks designer、Architect、Landmark、Spotlight、Fundamentals和Renderworks.,共有80多个方面的改进,重点包括以下几项:

(1)文件导入和导出功能进一步增强,如IFc、dWG/dXF和OdBc,同时添加了新的支持文件格式,包括Rhinoceros.3dM、dWF.、FBX.、cOLLAdA和gbXML.。

(2)使用全新“自动混合”命令,用户能利用图画将复杂的自由形态建模结构转化为带数据的二维图像,还可体验更多的三维支持、三维门窗标记以及基于Parasolid.建模内核全部重新设计的屋顶对象。此外,“创建详图视口”命令提供了一种自动创建裁剪视口的有效方式,可更好地实现详图视口和模型之间的导航。

(3)全新的“裁剪立方”模式针对大型的复杂模型提供了额外的可见性控制,而“曲面阵列”命令则允许将二维和三维几何图形分别复制到平面或基于NURBS的曲面上,从而实现复杂模型设计,如屋顶组合、幕墙和类似体育场馆的结构等。此外还改进了透视投影,用户能于带有可设定地平线的全屏透视图模型中工作,同时在建立图形渲染视窗的界面下添加了打开裁剪窗口选项。

(4)Renderworks渲染应用的最新改进包括无阻塞渲染,可使场景在“渲染点阵图”工具渲染的图纸层视口或图像的同时,令用户能够继续对项目进行其他处理;物理阳光和天空背景可提供能自动反映位置、日期和时间的自然采光;全新Arroway.纹理库,包含胶合板、混凝土、木地板、石雕、砖和其他建筑材料纹理。

(5)增强的导航功能可提高用户于绘图上游走浏览的速度。其他改进包括:支持自定义线型、超链接、对齐/分布工作表单元格中的指引线和图像。

Nemetschek Vectorworks公司为Nemetschek AG的全资子公司,自1985年起专注于软件开发。其所研发的Vectorworks软件产品系列为AEc、娱乐以及景观设计领域的45万余名设计师提供了专业设计解决方案。本次推出的Vectorworks2013为英语版,其他语言版本将于未来几月陆续推出,详。

Rizzoli将出版KPF系列专著第四卷

2012年10月,Rizzoli将出版KPF系列专著的第四卷,介绍2002~2012年间KPF完成的建筑作品。与前三卷只介绍建成项目不同,第四卷着重介绍建筑工艺,展现不同建筑材料的设计解决方案。但此卷的最后一章讲述城市规划工作,即建筑的完成标志着施工过程的开始,而非结束。

本书描述了诸多不同规模和用途的建筑物,并且分布地域范围广泛,但每个项目面对的共同挑战都是如何处理建筑与更大的城市或景观环境的关系,即使规划设计不位于市中心,也要参考其所处的城市环境。因此KPF许多项目的成功根本上在于其以不同的方式为城市生活增添活力。

英国建筑师和记者彼得.默里承担了书中的访谈。他是蓝图杂志的创始人之一、新伦敦建筑中心的主席和伦敦建筑节创办人。彼得.默里分别访问了KPF创始人Gene Kohn 和William Pedersen,KPF目前领导人Paul Katz 和James von Klemperer,KPF的客户chris Ward、纽约港务局前执行董事chris Ward、纽约市立大学(cUNY)设施建设于规划学院的副院长Iris Weinshall、恒隆地产执行董事William Ko和总裁(首都及国家)Ian Hawksworth。

KPF是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总部设在纽约。KPF近期参与的项目包括阿布扎比国际机场、上海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国际商务中心、韩国新松岛市、纽约哈德森码、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罗斯商学院、在多伦多的RBc中心和丽思卡尔顿酒店、叠翠轩、伦敦的叠翠轩、苍鹭大厦和联合利华(Unilever)。

汇泰龙古典门锁系列上市

近日,汇泰龙古典门锁专利产品上市。此次汇泰龙推出的系列古典门锁设计风格多元化,有欧式古典、中式古典、简欧三大风格,共15款主题, 具有温儒典雅、高贵时尚、豪华大气的特点,可满足不同个性需求。设计兼顾东方与西方的审美需求,既体现了古代艺术文明,又彰显了当代时尚追求。汇泰龙此次专利产品的推出,对于进一步稳固其品牌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更多汇泰龙产品资讯可登陆: 。

勘误

《建筑技艺》2012年第4期第40页《新天桥剧场》一文中,采访人物“庄维敏”应为“庄惟敏”;第254页《在200年前的北京看戏——清中后期北京城市商业剧场浅探》作者应为朱起鹏、何咏梅,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扩建后的主教学楼正式启用

经过两年的建设周期,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扩建后的主教学楼正式启用。扩建主楼坐落于原施瓦茨山军营原址上,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gmp)的设计方案在尊重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还赋予了其当代元素。哈尔堡工业大学新建主楼将成为校区内14栋建筑引人注目的正门。

处于古旧风貌保护之下的施瓦茨山军营建于1871年,是一组红砖建筑群,扩建前绝大部分空间长期空置。扩建工程拆除了原建筑内部结构并对存留部分进行了修缮,内部富有历史感的建筑元素以及结构构件得到了保留。大规模的改建工程在中央大厅处展开:为了塑造一个庄严大气的入口前厅,原有内部空间得到了扩展,楼板被拆除,从而实现了一座贯通4层的挑空中庭,在中轴线上增设的入口大门在3个层面上实现了建筑内外部的视野交流。两座立方体建筑体块在高度和体量上对原建筑进行了补充。位于东面的新建建筑闭合了二战后的街块缺口,同时与东侧翼相连接,将分散的楼群整合为一座建筑综合体。而位于北面相对规模较小的新建部分满足了整组建筑在平面和立面上的对称性。

综合体的立面设计别具一格。保留建筑大部分红砖立面保存完好,仅需简单维护,原立面上的木制窗户得到了全面整修,中央大厅的南北两侧增设了3层高的主入口大门。新建部分的外立面与原有外立面产生鲜明的对比:竖向铝合金管和不锈钢缆索悬挂固定于U形梁之间,构成建筑的第二表皮。略显随机排列的铝管以摩尔斯密码形式拼写出校名“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

“培育城市文化——天津文化中心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12年8月31日~9月2日,论坛在天津文化中心大剧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协会、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天津市规划局常务副局长李春梅、副局长沈磊,天津市建设交通委质量安全监督总队总队长郝恩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燕辉,天津市城市规划协会理事长、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师武军,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刘凤歧,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春水等领导出席并致辞。本次论坛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主持。

天津文化中心规划设计负责人、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沈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院士,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周恺设计大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提起建筑,人们自然想到它的基本功能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环境,人们使用的是建筑依靠各种材料构筑所形成的“空间”。但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其不可避免地要消耗材料、能源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的弊端。

随着我国城乡建筑规划的日益发展,建筑能耗总量也必然呈现出刚性增长的局面。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现在的28%以上。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行绿色建筑迫在眉睫。因此,如何实现由传统、高耗的发展模式向高效、环保的发展模式转变,加快建筑节能推进步伐已成为我国节能产业发展的紧迫课题,也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建筑节能条件成熟

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住房城乡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质量效益的重要抓手。

有专家认为,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一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是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中国对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探索由于受到政府运行、产业技术、设计能力、成本投资等因素不足的制约,发展步伐略显缓慢。但可喜的是,当前全社会对于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共识已经形成,绿色建筑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如果说萌动期的绿色建筑带着“贵族化”的倾向,那么已经进入发展期的绿色建筑将呈现出标准化、产业化、系统化的特点。专家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各项建筑节能的标准累积,以及人们对节能建筑、节能材料认识的观念累计到了一个程度;其次是在新农村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批量项目中,人们对节能建筑的选择越来越多;此外,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中,开始注重绿色低碳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

当前中国有400亿平方米既有的建筑,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约130多亿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重而道远,中国绿色建筑前景广阔,预计今后10年产值可以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此外,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太阳能光伏、LED价格的逐步下降都为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时机已经成熟,接下来就需多措并举来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

政策利好集中发力

作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近期建筑节能领域获得的政策推动力度空前。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相关工作计划与规划的出炉,今年建筑节能必将大有作为。

今年1月9日,住建部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3月6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该通知透露,今年将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绿色照明推广应用。

对于绿色建筑发展,《通知》要求,深入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研究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有条件地区开展强制性推广绿色建筑试点,启动绿色建筑区域推广示范工作。

3月19日,住建部公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要求从外墙屋面、采暖系统、供热管网、综合节能等四方面进行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

科技部近日《“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再度提及发展绿色建筑将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指出,建筑运营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发展绿色建筑,倡导节能减排,降低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对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地方层面,由于节能减排被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施行目标问责制,各地对建筑节能领域的贯彻力度持续加大。从2011年年底到2012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0余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地方性规范,对建筑节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甚至明确如果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不达标就不得施工、不得验收的硬标准。据了解,目前,深圳、厦门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2014年起,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房将全部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业内认为,建筑节能产业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意味着建筑节能的巨大市场已徐徐开启,这无疑将成为节能行业最扎实的发展助推力。

因地制宜发展绿建

当前建筑节能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对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新型节能系统的使用率等,国家也在资金等方面对节能降耗工程进行了多重鼓励。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广西高校建筑学专业计算机教学问题研究

1.广西高校建筑学计算机绘图教学问题。近几年,就目前广西各大高校建筑学专业实际情况而言,学生掌握的三维建模技能有限,不能快速准确地对建筑的三维空间进行塑造和表达,并且表达的程度基本停留在草图阶段,使设计深化面临较大的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软件日新月异,如果不能跟上技术前进的脚步,今天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可能在明天就被淘汰,因此学习并运用最新最前沿的设计辅助软件,才能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适应市场竞争。由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未能通过辅助设计拓展创作思维。目前建筑学教学中在建筑信息模型方面开展的探索不多,在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意义建立深刻的认识。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参数化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法,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建筑师们的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新的设计思路,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方式层出不穷,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建筑设计领域,并且反过来也能推动设计思路的拓展,而这恰恰是当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所欠缺的。

2.广西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系关于BIM的教学问题。①硬件及软件系统问题。现阶段教学多使用学校普通计算机教室,带来的问题是学校计算机数量巨大、配置普遍较低,能满足一般软件学习,但对于如revit等软件安装和使用将难以实现,并且由于大多数机房为了保护系统免受外界病毒感染,严格使用系统还原软件,使得软件网络更新难度较大,软件使用也存在使用试用版到期的情况,部分软件由于安装时间及版本问题,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试用时间已到的问题,使建筑学专业学生不得不占用上课开始的时间进行卸载和安装新的软件的工作,并且不能重启计算机,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②课程教学问题。首先建筑学的学生对设计软件的需求较其他专业高,在同样的时间内要学习多种绘图软件,AutoCAD、天正建筑、sketchup、Vray、Photoshop、犀牛、Maya、Revit、Ecotect等一系列软件,但课程学时有限制,并且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交叉使用如CAD和photoshop的衔接出图、revit与ecotect的数据交接等,所以必须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穿插式的授课。另外,针对负责该课程教师的高级培训较少无形中也影响到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基于BIM的广西高校建筑领域学科教学设想

1.加强基础软件辅助设计应用。①参加“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在欧特克公司的协助下淘汰旧的软件版本,安装较新版本的软件,并取得注册授权在学校机房安装使用。②更新硬件及软件设施,使之符合BIM软件使用要求。最基本的BIM的软件如revit、ecotect都对计算机的配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拟对计算机房进行适当的投入更新老化设备以提升教学效率。③各个年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建立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并逐渐采用BIM软件技术辅助完成建筑课程设计作业。

2.将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与课程设计挂钩。将学科课程设计与全国性的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大型的建筑设计竞赛,如:revit杯建筑设计竞赛、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等,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设计前沿的信息技术,加强与全国其他院校建筑学专业之间的联系,缩小与高水平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差距。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良机;前景预测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3-0005-05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特别是21世纪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大发展和各省市为确保经济振兴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大投入,使中国的建筑业迎来了一个节能高效与和谐发展的新纪元。经济环境的改善和资金流动性的增加,使“十一五”期间中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区域不断扩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从而使“十一五”以来中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和利润增速年平均达到25%的高位,行业景气度指标持续维持在高位。

一、经济高速增长和国民改善需求给建筑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强力支撑和有效推动下,中国建筑业呈现出快速、持续及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据建设部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建筑市场容量约4.9万亿元,接近世界建筑市场的20%。目前中国有约13万家建筑工程企业,其中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达到56%。虽然今年宏观调控采取了“紧缩”政策,但根据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中国建筑业的前景评估仍较乐观。建设部预测: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将超过900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特别是中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和持续和谐的良机。

(一)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发展需求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中国距离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英文简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中国的基础设施平均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这些都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一直以政府为主导,“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投入交通基建的投资共3.8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70%以上。

在公路交通方面: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10年将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万公里。按交通部已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部、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主要区域公路通道,建设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2010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4万公里;到2020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50万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将达到7万公里以上。由此可见,未来10-20年,是中国路桥建设持续和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在铁路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是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将新建铁路约20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约1000公里,投资规模将超过15000亿元。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15年中国将新建4纵横共8条贯通中国的客运专线,实现繁忙线路客、货分离。至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10万公里,比现有里程增长33%。

在港口建设方面:随着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完成和“十一五”期间即将整体上市,将促进中国的水运港口建设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国家水运港口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未来5年,交通部将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加大对长江航道和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规模的水运港口建设以及对现有码头泊位的大型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改造,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在城市建设方面: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中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但是,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人口增长等综合因素分析,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50%左右,这就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中国城市功能分区看,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须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相当一部分需要配套和重建。

在轨道交通方面:21世纪,中国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中国4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中,已经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地铁和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5个大城市向交通部上报了中长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约60条线路,长约1600公里,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在正实施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大型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就将超过1500公里,投资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房地产建筑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重点阐述:首先提出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这就要求房地产业也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在保持健康发展的同时,为民生事业和土地生态的改善做出贡献;然后是重点提出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住房保障的关注和重视;最后是在生态文明方面,要求房地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和节能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住有所居和住宅产业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统计表明: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增加l 600万城镇人口,如果按每人住房2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宅3.2亿m2,这约等于一个欧洲中小发达国家现有房屋面积总和,可见中国房地产建筑领域前景广阔。

中国城市化率加速增长期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全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5%。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着未来10年内将有1.6亿左右的新增城市人口,其所带来的住宅、交通及公用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无比巨大。要做到房地产市场统筹兼顾,保持其健康稳定发展,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住房保障工作。这就要求房地产业在改善人民住房条件的同时,履行一定的保障功能。“十一五”期间,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新一轮快速上涨。为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针对房地产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贷款、利率、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新法规平抑房价,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从投资

总量而言。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然是建筑行业2020年前应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

对未来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预期的判断是把握中国房地产建筑领域发展的主线。“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将继续维持行业的高景气。宏观调控各类相关措施的出台,主要用意是平抑和稳定房地产价格,但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将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依然相当突出,国家的调控方向正从供需双方转向增加供给方有限供给。与此同时,整个房地产业制度化的变革、城市化率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依然旺盛,将促进和拉动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是显而易见和不可抗拒的。

二、中国建筑业发展稳步推进实现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带动了中国建筑业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和技术进步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生产形势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指标争创新高,建筑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方式改变逐步展开,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中国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约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21%。2008年,是中国建筑业的稳步发展年,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全年行业总产值有望向6万亿元进军,行业的细分化和绩效化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一)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快速和稳定增长,尤其是国家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建筑行业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跨出了省市而且跨出了国门,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现代建筑企业在适应国际规划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有些建筑企业通过与国际跨国建筑企业的合作和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带动了相关行业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或者促进了地方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或者通过工程承包获取境外资源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国家通过重点扶植和重点关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通过国际分工承包整合国内相关行业的大型建筑龙头企业,使中国工承包资源公司的发展在“十一32”期间有了根本转变,通过竞争和实践,积累了承接和建设国际工程的经验,为新一轮的主动参与国际建筑业的竞争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不少大型建筑企业还是具有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但是由于这些具国资背景的建筑企业普遍的机制欠灵活、融资缺渠道等原因,企业往往在良好的机遇面前因“大而不强”丧失了到手的机会。但随着国家资本市场的加快建设,“十一五”期间中铁建、中建总、中交建、建等大型中央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上市,将大大增强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进入21世纪中国出现了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景象,仅2007年,据国家建设部初步统计:中国对外承包完成总产值就将接近350亿美元。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国家地区、市场范围和专业领域不断扩大,各类建筑工程业务涉及全世界五大洲的近170个国家和地区。

(二)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时俱进

建筑行业主要涉及房地产建设、市政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建设以及更为专业的水泥建设工程、混凝土预制品建设工程、冶炼工程和石化工程等专业性承包领域。其中房地产建设、市政工程和公路工程是业务量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其市场容量较大,行业竞争性也较为激烈,是近年来伴随中国建筑业发展最快的三大领域。建筑行业的有些专业工程承包公司,往往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设计院,甚至直接从原有相关部委办下的专业工程承包公司改制变化而成,其服务于专业化的领域,行业进入的壁垒也很高,造成了供需双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当今社会,较高的壁垒能保证公司较高的盈利水平,但也会受到专业服务领域的周期性影响。行业壁垒往往对企业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进入壁垒高的子行业,竞争较为缓和,企业的定价能力相对较强。而竞争充分的子行业,人们较为关注的是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都较强,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

行业的差异性几乎是每个行业的普遍特征,只是在建筑行业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已。由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得各子行业的盈利能力、成长周期等指标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以建筑工程子行业的上游行业的周期性评估相应工程承包行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从而判断其发展的快慢和好坏。从建筑行业的需求来看,中国自20世纪末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很高,特别是2006年达到52.8%。在当前世界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中国出口可能放缓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速的可能性很大。从有效供给方面看,在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建筑行业总产值、增加值和盈利率等指标均保持较快和良好的增长势头。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是建筑业面对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中国现有城乡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到2020年预计在此基础上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这无疑是中国建筑业的大发展时期。但是中国的建筑业在建设过程中能耗问题突出,这中间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能耗同等气候条件下比先进国家高出2倍~3倍;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十一五”期间,中国应在强化自主创新的同时,借鉴国外住宅设计中的经验和方法,突破某些固有观念。在引导居民合理居住观念的同时,拓展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住宅的体形系数与外遮阳是对住宅节能设计影响较大的因素,同时也是相对其他复杂和高成本的节能技术,它具有更多可推广和普及的优势,也是较为简单和可行的节能技术。如果中国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对这两个问题引起足够的关注,所建设住宅的节能效果将会有明显提高。

资源节约型住宅区规划和设计更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各问题与制约因素在资源节约型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应选取住宅区规划与设计中关键问题以及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住宅区的规划层面主要探讨住宅区密度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问题,建设生态社区,缓解中心城区的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雨水利用与收集的问题。住宅区整体自然环境的控制以及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控制,而在建筑设计层面,则主要探讨符合城市居民居住习惯和特点的紧凑型单元住宅的面

积指标以及在住宅的节能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外遮阳的设置方式问题和住宅的体形系数问题。

三、节能减排是考量建筑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国政府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实现降低能源消耗20%和其它各项减排目标,国家发改委也明确指出能耗指标将成为今后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然而,节能减排在中国是个很难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以目前的国情国力,节能减排的落实还面临许多困难,很多节能减排措施因与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政策可能有冲突而收效甚微。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推动和高增长,而建筑业因为是中国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而成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一)通过法律法规强化节能减排

为了加快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的建立,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了《中国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实施方案》以及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的意见。2007年,中国明显加快了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了《节能法》修订草案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其他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也在起草和修订过程之中。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下发文件,设定了夏季和冬季公用场所室内温度控制标准。

2008年,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切实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搞好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由偏快转为过热,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和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建设。抓好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节能减排。加快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省市和各地区应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会议精神和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各项经济政策,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全民运动。

(二)强化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申的节能减排规范化

为了破解“农村建设无规划”现状,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对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作出了明确规定,乡村规划管理有望得到加强。当前,个别地方政府领导人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甚至“换一届领导换一个规划”,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浪费。为了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新法规明确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新法规明确指出: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新法规实施后,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法律还将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内容。

将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修改后的《节能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将作为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对于未明示节能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修改后的节能法第八十条规定,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节能信息作虚假宣传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与此同时,新法规明确要求,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三)应加大对建筑节能推广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筑领域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全球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各国在国家层面对于基本的行动框架也达成共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逐步形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一直全力推进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并积极推进建设实践。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下,绿色建筑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章节中专门提到了建筑节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中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作为重点领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下的优先项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并已经从国家层面开始实际行动,地方政府全面积极响应。同时,绿色建筑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推进健康城镇化,是实现国家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为契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通过实现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具体目标应该与绿色建筑的定义(简称“四节一环保”)相一致,包含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五个方面的目标。绿色建筑的节能目标是大力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的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1.1亿吨标准煤。绿色建筑的推进现阶段以加大新建筑节能为主要突破口,同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国务院批准的《节能中长期转型规划》中,建筑节能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1.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这一目标将分别落实到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三大领域之中。

绿色建筑节地方面目标是以“十一五”规划提出耕地保有量1.2亿公顷为基础的贯彻国家推行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调整的要求,执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的政策。

绿色建筑节水的目标可以参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水目标,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十一五”期间节水690亿立方米。

绿色建筑的环保暂时还难以制定明确的数字目标,因为作为目标基础的现有建筑物污染排放统计还很缺乏。《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规定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亿吨/日。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重点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重点体现在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和建筑实践三个层面。政策法规层面以全方位政策法规推进绿色建筑;科技创新层面以适宜性技术研发支撑绿色建筑;建设实践层面以全寿命周期视角实践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政策是:一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必须首先解决建筑节能问题。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政府强制要求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设立了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二是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通过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办法,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或技术产品予以确认;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性能评定认证制度,推动绿色建筑认证机构发展。三是完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制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建立结构体系绿色评价、绿色建材分析评价等关键技术集成平台。

中国中央政府一直积极出台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法规体系应逐步健全,形成一套完善的三维体系框架,第一维度是横向体系,横向体系由主干法和相关法组成。第二维度是纵向体系,纵向体系由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四个层次构成。第三维度是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类型,除了强制性办法,还应该包括激励性办法和政绩考核办法。此外,还有强制性的政策规定及激励性政策。另外,在政策法规体系中,需特别提出的是通过政绩考核手段实施节能减排,通过对地方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考核手段促进他们切实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法规体系是各个部分互相依赖形成的完整系统,激励和处罚手段需要主干法和相关法相互配合以及部门间的合作,因此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长期的建设过程。

科技创新战略的内涵是以适宜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撑绿色建筑。在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中,“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作为十一个重点领域的第九项,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领域中有五个优先发展领域包含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包括建筑节能)科技创新的主要突破应在关键技术和适宜性技术两方面。《纲要》提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六个方面。绿色建筑的许多关键技术在西方是比较成熟的,但普遍存在增加建筑造价的问题。因此在引进西方技术基础上,中国科技人员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创造本土化的适应性绿色技术。这里的适宜性技术是指合理的工艺手段与新技术产品组合、低技术与高技术结合。低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