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阅读步骤

高效阅读步骤

高效阅读步骤

高效阅读步骤范文第1篇

阅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 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对于个体的毕生发展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1],是“阅读的本质”。

但是,我国阅读理解教学一直效果不佳,颇受诟病。在阅读教学中,长期以来虽重视对学生精读文本能力的培养,但在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总是最低。学生历经多年学习,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关照,在阅读教学中,侧重关心“授之于鱼”而非“授之于渔”,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学生提炼对于文章主题的认知、甚至花了大量时间放在语词句段的分析,但学生对自然阅读中如何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调动注意力,增加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依然一无所知。在这种背景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开始受到教学界的普遍关注。

1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理论、种类和效果简介

自汤姆古德第一个提出策略教学的观点后,国外对阅读策略教学的研究即已开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形成一系列比较系统成熟的研究结果。大量的研究证明,通过教授阅读能力差的读者上述策略,会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3,4]。

1.1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背景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主要基于建构主义视角[5]。建构主义理论将阅读活动视为主动的、积极的、目标策略驱动的过程[6],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努力实现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会有解释课文的普遍动机,试图解释课文中提到的行为、事件和状态[7]。研究认为,所有的读者,不管是初学的还是熟练的,都运用其头脑原有知识结合所读文章提供的线索以及阅读情景的暗示来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读者的两个重要特征(具有原有知识和阅读策略)是阅读策略教学的理论核心。

1.2 阅读理解策略的种类

通过对熟练读者(专家读者)和非熟练读者的考察,国外研究者发现,熟练读者具有流利的解码技巧、丰厚的背景知识、设定阅读目标、监控阅读、在头脑中创建笔记和概要等,而这些是非熟练读者的阅读活动中所不具有的能力或技巧[8]。安德森根据信息处理理论,把阅读策略归为三大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9]。认知策略涉及阅读过程中从字词识别、句子理解到课文意义理解一系列的认知活动;而元认知策略是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监控,指学习者有意识地监控阅读过程,并在必要的时候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补救,包括:建立阅读目标、根据目标调整阅读速度和策略、评价阅读材料等活动。基恩和齐默曼认为7大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确定重要性、将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综合、推断、提出问题、创造感官形象、检测意义[10]。格拉夫和尤尔指出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包括“设定阅读目标”在内的6种阅读策略[11]。国内学者韩雪屏指出阅读策略应包括两种:(1)确定重要内容策略,如概括讯息策略、推理讯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监控理解策略,其中监控理解策略有定向(确定阅读目的)、计划(选择策略)、检查(理解矛盾)、调节(调节策略与阅读速度)、评价(获取回馈讯息);(2)激活原有知识策略包含产生阅读期望或图式、运用原有知识补足文章所缺讯息、促进对文章内容的回忆[12]。

为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阅读理解策略的种类,基于温斯坦与麦尔对认知策略的经典分类,即将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致策略、组织策略、理解监控策略和情感策略[13],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把阅读理解策略由抽象到具体进行分类(见表1)。

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2013年在北京市朝阳区进行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调研中发现,当前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存在着两种模式,但很多教师对于两种模式的教学目的并不明晰。通过对知网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也发现研究者未能明确区分两种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对两种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进行区分,以便研究者能够更为明晰地考察不同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学实践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教学。

2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的两种模式

教学模式是比较凝练的、被经验证明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方式,能够为教学提供最直接的指导。根据教学目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基于阅读策略,另一种以阅读策略为目的(见表2)。基于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阅读策略对于学生阅读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内容理解,提高课堂上阅读教学效果;以阅读策略为目的的阅读教学,主要在于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某种或几种阅读策略,并能在日常阅读中使用。

2.1 基于阅读策略的阅读教学模式

基于阅读策略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有READS模式、CAPS模式和“已知-想知-新知”(KWL)模式等。这三种模式中,READS模式适用于小学之后的任何年级,CAPS模式主要适用于阅读文学作品[14]。而“已知-想知-新知”(KWL)模式可以用来指导一般性阅读和回答问题,且适用于多个年级的学生[15]。READS模式、CAPS模式这两种模式目前在国内使用较少,而KWL模式目前在英语阅读和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一些教师的关注和使用。下文重点以此模式为例来说明基于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

1)已知-想知-新知(KWL)模式。“已知-想知-新知”由多纳奥格尔于1986年提出。他将“已知-想知-新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说明性文章,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的主动阅读活动[15]。“已知-想知-新知”呈现形式为一种表格,如表3所示。

在课堂上,使用“已知-想知-新知”表格的主要操作流程由以下三个步骤构成(以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中说明文《蝙蝠与雷达》为例):

第一个步骤:“已知”(K)步骤,“我已经知道的知识”。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并记录自己已有的关于文章说明对象的背景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以便确定阅读中所需要掌握说明对象的相关知识的类型。如在讲授《蝙蝠与雷达》时,教师让学生针对题目,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相互交流本组组员关于蝙蝠和雷达的已有知识,如蝙蝠的种类、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知”阶段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为阅读文章做准备。

第二个步骤:“想知”(W)步骤,“我想知道的知识”。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对背景知识进行加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产生针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问题,并将问题罗列于W栏中。如根据学生对“蝙蝠”和“雷达”既有知识的交流,学生会发现既有知识中所存在的关于“蝙蝠”和“雷达”的知识空白,通过合作探讨,可以确立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这两个说明对象的相关问题。比如,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蝙蝠为什么是夜间活动?……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学生主动设置问题的方式,设定阅读目标,调动阅读动机,提高阅读兴趣。

第三个步骤:“新知”(L)步骤,“我从这篇文章中新获得的知识”。这一步骤主要让学生尝试边阅读边回答W步骤中提出的问题,并在L栏中列出所有在文章中新获得的知识。在这一阶段,学生可能发现在第二个步骤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已通过阅读找到答案,也有可能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如,通过阅读《蝙蝠与雷达》,学生了解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实验研究发现蝙蝠夜间飞行不会撞到障碍物的秘密,从而发明了雷达,明白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蝙蝠为什么夜间活动这一问题,并没有在文中找到答案,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找到答案。这一步骤主要帮助学生整理阅读本文所获得的知识,提高阅读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学生对这一主题的阅读兴趣。

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既可以对全文进行一次“已知-想知-新知”表格操作,也可以将阅读文本分割为几个段落,每一段落都作为一个独立文本进行上述操作。

通过梳理阅读策略、认知策略等概念的归属、关系,可以发现,“已知-想知-新知”表格中整合了多种阅读策略。以下是对“已知-想知-新知”表格所包含的阅读策略的分析(见表4):

阅读前,主要是“已知”(K)和“想知”(W)步骤,通过调动背景知识并进行分类,根据文章题目预测将要阅读的内容会涉及的问题,以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使获得的新知识更有意义,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建立阅读动机、设定阅读目。同时也可以采用情感策略建立和维持阅读动机。

在“新知”(L)阶段,即阅读中和阅读后阶段,在阅读中,学生随时检查预设的问题是否得到回答,对预定阅读目标进行监控。通过对获得的新知识进行加工,采用精致策略对旧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采用情感策略维持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如遇到阅读困难时,鼓励自己阅读下去;在阅读后,读者注意整理新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以便记忆,结合使用组织策略,提取新获得知识中的主题词、用结构图形式画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即选择要记忆和保持的信息,以达到整合记忆的效果。

综上所述,“已知-想知-新知”通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分别提供激发或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机会,以达成精读文章的目的。

2)READS模式和CAPS模式简介。READS模式主要包含以下环节:(1)R(Review):回顾标题和副标题;(2)E(Examine):检查黑体字;(3)A(Ask):问“我期望的学习是什么样的?”;(4)D(Do):阅读;(5)S(Summarize):用自己的话总结。CAPS模式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1)C(Characters):主人公是谁?(2)A(Aim):故事的目的是什么?(3)P(Problem):发生了什么问题?(4)S(Solved):问题怎样得到解决。

考察上述两个模式可以发现,READS模式融入了设置阅读目的、预测、使用文章线索、进行总结精加工等阅读理解策略;CAPS模式主要融入了提问策略来帮助阅读。总之,基于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通过融入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达成精读文章的目的。

2.2 以阅读策略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模式

以阅读策略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阅读策略为目的的教学共有模式,另一种是某一种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后一种研究比较微观,主要研究某一阅读策略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实践。典型的如贝克、麦克考恩、桑多拉和库坎关于对作者提问策略的教学步骤的探讨[16],伯斯对有关故事重述策略的教学步骤进行的研究,克林格尔、沃恩阐述了阅读后提出不同问题策略的教学方法[17]。由于过于微观,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以阅读策略为目的的教学共有模式致力于探索所有的阅读策略中的共通性的教学模式,认为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应该达到认识并运用策略的目的,即知道策略怎样和为什么起作用,何时何地可以运用策略[5]等。要达到上述目的并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流程[18]。

1)教师示范运用策略,在一个时段里只教几种新策略并综合使用。教师在此阶段示范如何调动背景知识,猜测将要阅读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设定自己在本文中想要达成的阅读目的,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何激励自己读下去,如何使用笔记,如何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画结构图,并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

2)用词语解释思维过程,解释所学策略的价值(包括为什么策略能促进理解,何时何地运用什么策略最有效)。这个阶段又称为“出声思维”,即教师展示自己如何在每个阅读阶段想到使用这些策略,将这些策略的价值、使用时机明确地告诉学生。如在调动背景知识方面,教师不仅展示自己看到文章题目时所联想到的先前已经接触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告诉学生,通过联想先前所接触过的知识,能够为更好地阅读文章作铺垫(作用),并能够成功地调动自己的阅读兴趣,进而想了解这篇文章还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什么新的知识。

3)学生练习和运用策略,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练习对于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策略的重要意义。应该提供多篇文章供学生练习阅读理解策略,练习必须充分。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完全排除教师的指导,但是,随着学生对于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由生疏到熟练、由机械到自动化,教师的指导将逐渐减少。

4)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策略迁移到新的情景。教师一定要鼓励学习者将已经学会的策略运用到日常阅读活动中,以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概括而言,阅读理解策略的通用教学模式应该遵循“教师示范-解释思维过程-解释价值与使用方法-学生练习-教师反馈-重教困难生-迁移运用”流程。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能在很大程度上将阅读理解策略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高效阅读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英语;初中生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一些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盲目性较大,没有科学的进行规划,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速度缓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五个步骤:

一、设定阅读目标

学生在阅读教材课文之前,应该给学生设定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带着目标去阅读。适当的阅读目标能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设定阅读目标有两个要点,首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设置,其次要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间,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目标才算合格,否则学生阅读速度难以提升。

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3

单元“Receiving money makes me uncomfortable.”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我设置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1)Why do some people like to give money?

(2)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It’s the thoughts of counts”

(3)What kind of gift does John prefer?以这几个问题为引导,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升。

二、初步理解阅读

完成第一步之后,学生对于文章已经有了浅显的认识。下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每个段落的主旨句,并根据主旨句理解每一个段落。在初步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一些陌生的单词、句型,此时不能急于让学生查字典、查生词表,而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经验揣摩这些词汇、句子的意思,这样能够逐渐增加学生对语意的把握能力,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这篇文章第四段为例,在理解这一段时,学生准确的找出了主旨句“Many students often complain about school life”,本段以此句为中心展开介绍。通读这段之后,我先让学生猜测大意,猜测之后,再逐步查字典、问老师,然后比较自己猜测的意思与正确意思的区别,从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不足之处。

三、深入思考阅读

经过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中每个段落的意思,但是还不能够全面的掌握文章所要表达意思。这时,学生应该将每个段落连起来进行一次或者多次阅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将阅读之前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达到对文章中心内容的准确把握。

在阅读“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这篇文章之前,我为学生设置的问题是“How many ways we can deal with our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Which way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回答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每段意思进行细致的分析。

四、快速复习阅读

学生完成阅读目标之后,应该对全文进行多次复习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回想在之前阅读时遇到的难点,对于之前遇到的生词、陌生句型要反复阅读,直到熟练为止。同时,复习阅读要保证阅读速度,通过多次的快速复习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必要时,教师可以选取原文的某一段,然后将关键词汇去掉,让学生填空。

五、阅读经验总结

以上四个步骤之后,学生应该对本次阅读学习过程进行一次总结,可以将自己遇到的一些生词、短语、句型记录到专门的记录本上,并注意定期进行复习,从而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增加自己对英语句型的掌握。不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阅读技巧交流,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提高培养阅读能力的建议。在不断的总结中,学生可以增加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了解,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六、结论

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本文提出的五个阅读能力培养步骤,设定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升阅读速度;初步理解阅读和深入思考阅读,则是由浅入深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层层深入,并解决难点词汇、句型;快速复习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度对文章更加熟悉,对重点、难点理解更加透彻;阅读经验总结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总结阅读技巧,积累词汇、句型,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一、复习。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也可以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慢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二、新课导入。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也就是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课堂气氛一般氛围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新课导入的话题,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因为以前那种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那么这种影响的消除就缺乏基础,势必难以进行。

比如初中英语第二册第38课,这节课主要是描述一个瑞典摇滚乐队的演唱会,那么这节课的导入话题,我们就可以选取与音乐有关的话题,我想这个话题是学生比较愿意谈论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兴奋状态的达到,并不是只选取一个好的话题就可以达到的,这只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老师需要对学生的谈论作出引导,并且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教学工具来促使学生的兴奋状态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比如这节课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首摇滚歌曲。

三、课文讲解。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我们要本着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而不能像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样,老师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则成了一台单纯的录音机,只能录不能放。

1、听课文。

通过复习和新课导入这两个步骤,学生的上课状态已经达到了比较兴奋的程度,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兴奋状态,把这种兴奋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从而也可以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可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课堂气氛。

从教育节奏的角度来说,一堂课必须动与静,张与驰相结合,一度地紧张和兴奋,会使学生产生劳累感,效率降低;当然也不能一味地松弛和沉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2、快速阅读课文。

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对课文的印象会加深。

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宽余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种各类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速阅读,也就是fast reading,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不仅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当中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这种阅读能力。

3、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体,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读课文这个步骤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些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课文,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老师的心中才踏实,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舍不得时间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我们的老师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恨不能学生能记住所有课本中甚至课本外的知识,这样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借助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了。

精读课文,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仔细的阅读课文,去理解课文,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最好在学生自己详细阅读之前领读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注意到朗读课文时所应具有感情和正确的发音,否则在他们熟读之后,在纠正他们的错误会更加困难,总的来说,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现代阅读课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口语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方面,是表现这门语言学地好与坏的两大途径之一,是想如果学生的发音不够标准,不够好听,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自己没有学好这门语言的希望和兴趣,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朗读方式。

同时,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要养成他们遇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向老师请教的方式来自己解决问题,这样,老师可以及时归结出在备课时没有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给了学生动口的机会。

4、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效果。

精读课文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方式来检验。最好通过学生自愿和老师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给了积极性高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学的紧张程度再次提起来。因为在前面过程中,虽然保持着较为活跃的气氛,但是学生的紧张度已经降下来了,根据张与弛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有必要再次,也就是第二次提高学生的紧张度。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给与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允许他们口头上的一些小错误,不要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5、分析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一般是学生在精读课文时所遇到的语法方面困难。对于语法的讲解,以前的老师一般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这样虽然对语法的道理学生非常明白,但他们在应用和考试当中很难把语法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快速的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脱离了语言环境。我们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疯狂英语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讲解,以句子的形式巩固,以句子的形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句子当中理解语法的使用。这样,学生在应用和考试过程当中,就可以省却了由语法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步骤。

四、自由复习。

如果时间允许,在基本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最好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由复习,以便于它们巩固刚刚学习过的东西,及时地加深记忆。

五、练习。

在这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一定让学生做几个练习,可以集体做,也可以自己做,练习不必过多和过难,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刚刚学过的东西。

高效阅读步骤范文第4篇

一、地理课四步骤演绎导读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的四步骤演绎式导读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吸收了整体、有序、反馈等现代教学原理,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结构和初中地理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特点:一是以一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位,按课时进行整体设计,便于教学实施。二是通过某个单元地理教材内容(课文)的教读带动其它教材内容的自读(仿读、试读)。三是以阅读为重点,读练、读讲相结合,从整体到段落演绎渐进。因此,我们在导读中注意到三个方面:

1.可操作性我们发现,让学生随心所欲,零散杂乱地阅读,许多学生不得要领,往往要在逐字逐句读完课文后才懂得意思。但如果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方式、次序进行自学,则能迅速抓住课文的关键意思,事半功倍。可见,可操作性对提高自学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能保证信息输入的质量和效率,使输入的地理信息更富于目的性,从而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2.实践性教学经验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将一般的学习原理自觉地、顺序地运用到学习中去。教师仅教会方法还不够,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模仿和练习,使学生将已获得的方法、技能系统化、个性化,内化为学生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并达到能熟练地迁移的水平,这才是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结构性教师在导读中要注意挖掘或揭示出各章节地理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对教材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考虑采取最优的方法、步骤进行导读,帮助学生对自学内容进一步理解。

二、地理课四步骤演绎式导读的方法

按照可操作性、实践性和结构性的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中采取教读、自读、测读、讲读四个步骤进行导读。

1.教读指导学生按照整体阅读、段落理解、回归整理、练习自检四个环节进行自学,教会学生学习同类地理教材内容的方法,指导怎样去学习这一类课文。即让学生学到新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获得阅读同类课文的方法,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1)整体阅读教会学生从自学内容的整体出发,在领会认识其中各个部分、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对学习内容的宏观认识。因此,整体阅读要求做到概括性和关联性。①概括性即对阅读课文的大标题和小标题进行阅读,快速了解学习内容概要,通观大意。②关联性一个课时讲述某个国家或地区,其内容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呈内关联性。本节课内容与已经讲述过的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相邻,或在自然、社会条件方面相联系,呈外关联性。地理教材的关联性体现了学习内容的递进、并列、交叉等联系特点。对内关联性,在指导学生注意分析、理顺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形成、发展过程;对外关联性,要指导学生从已学内容的性质、方法、推导与它相似的新课内容的性质和方法,从已知事物的特征看未知事物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迁移,使一些与前面相关的内容只要学生稍加分析和对比就无太大困难地加以理解的掌握。

转贴于 (2)段落理解教会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本课时的内容逐段进行深入的学习。一个课时的教材内容通常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并以相应的地理图、表、画(地理照片、漫画)。一个段落又是由一些句子组成,句子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语序组织在一起。指导和提高学生段落理解的质量、效率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找出中心句,一般多为地理概念特征、规律等概括性表述。找到了中心句,就抓住了理解段落的关键。二是善于将课本中的地理图、表、画交互阅读,注意发掘教材中地理图、表、画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指导学生以课本的结论为地理图、表、画内容,以地理图、表、画信息作为课文的表述,加深对段落表述的理解,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3)回归整理在段落理解中,提倡学生对阅读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圈点标画和评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整理出读书笔记,把分段阅读所得到的认识联系起来,回到整体上进行思考,使对教材的理解更趋深刻、全面。

(4)练习自检教读既要使学生能独立地阅读,整理笔记,还要能对自学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进行练习自检。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自检时可利用每节教材中附有的复习题,不必另搞一套。要使自学活动始终围绕教材环环相扣,即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使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得到全面的落实。

2.自读包括仿读和试读,前者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教读的方法模仿阅读新课文,后者是让学生独立地尝试进行阅读,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教读的方法。

3.测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用巡回察看,抽查笔记,个别提问和少量诊断性小测等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检测学生自读的质量,收集反馈,用以确定讲读的内容。测读的教学要求以地理教学大纲对本节的教学目标为准。

4.讲读在学生自读、测读的基础上,教师用适当的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串联讲解,并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加以矫正补救。讲读要突出重点,着眼于释疑解难。要防止面面俱到地重讲一遍,久而久之,学生每次以为老师还会重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学活动流于形式。

三、做好四步骤演绎式导读的要求

1.导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体现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在导读中时间安排要恰当,通常学生自读的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讲读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教师要逐步减少讲读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时间。

2.导读要重视启发式,提倡师生共同活动。

教师在导读中要循循善诱,允许学生在小范围内低声讨论,使学生的自学情绪饱满、愉悦。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时,重在启发引导,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切忌越俎代疱。

高效阅读步骤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备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本文结合本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特点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依据以促进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加强交流,加快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发展要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我院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机电类专业常用的词汇,具有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资料,并且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为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现状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是:总课时为26节,每周两节,教学过程无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材为姚永玉,常云朋,周丽丹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机电专业英语》,实施教学实施对象为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包括高职和高技。

基于以上的情况,课程学习前本人对专业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0%学生认为英语底子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几乎无任何兴趣;30%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英语是一回事,再学习觉得是重复;10%认为不知道学习什么东西,学习无用;20%认为既然开设了总有它的道理。面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本课程的教学仍然走原来的老路的话,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人对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并针对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了尝试性的实践,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些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课堂改革的理论依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

4MAT教学设计系统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创建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话,这一象限的活动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步骤二:呈现内容,活动的目的在于理解教师传授的概念。步骤三:展开练习。最后步骤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这些步骤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一种自然学习循环的模式,或者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思考的方式。4MAT体现了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它拓展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国外有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4MAT系统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即教师使用这一系统教出来的学生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相比,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显。基于这种结果,结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现在的状况,可以借鉴4MAT系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动机不足,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效率低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学生英语现有的基础,根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所体现的学习自然循环的过程,本人将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实施:

(一)课堂实施环节一:课堂互动环节,开展“游戏”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一:创建经验。

该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的原有知识,那么接下来步骤的实施是毫无意义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能够让她在学习的初期阶段找到自己的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用联系(connect),组织(orgnize),形象化(Visualize)三个4MAT将教学设计系统当中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创建经验,激发原有的知识水平,重拾英语学习当中的自信。基于如此的动机,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正式实施之前插入一些简单英文的小笑话或者简单英语的脑筋急转弯,如:

Teacher:Johnny, why are you late for school every morning?

Johnny:Every time I come to the corner,a guidepost says,‘School--Go Slow’.

还可以例举在翻译当中因为不懂专业英语出现的小笑话,如:“pigiron”,有同学会从字面上理解成“猪铁”(正确翻译是生铁),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学生自己可以分析这种翻译会有错误,这样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课堂教学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课堂实施环节二:课堂阅读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对于部分高职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阅读英文文献往往很难,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动力不足,需要给他们学习的鼓励。

在方法上,可以给学生阅读的短暂时间,比如说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成的进度,阅读完成的地方指导学生做好适当的记号,并且完成几项数据:1.10分钟内阅读多少句子。2.多少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3.阅读的文献里有多少个不能理解的生词。可以根据每次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阅读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阅读的速度是否有提高;词汇量有没有增加;如果数据没有变化,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每次课后及时发现自己阅读上的短处,更能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课堂实施环节三:文献翻译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仍然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教材专业文献包括材料和热处理,机械设计,加工工艺,电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六大部分,兼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个层面,文献的特点是篇幅比较长。在问卷调查过程发现学生英语基础差,全文进行翻译不现实,因此在该环节当中可以挑选其中的某些段落进行翻译,挑选的原则应该是:1.专业性强 2.生词词组多 3.翻译有难度。学生通过倾听来学习的方式容易感觉枯燥,因此在翻译生词词组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实事和新闻进行解释,不仅不给学生制造可能“开小差”的机会,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如在解释“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这个词语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则广告:

职位名称: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机械设计工程师)

职位年薪:10-20万

工作地点:江苏省

招聘企业:欧美知名公司

所属行业: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

企业性质:中外合营(合资·合作)

通过这则广告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与该词组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诠释往往比直接告诉他这个词组的意义更为显而易见。如果教室里有互联网的话,还可以及时搜索与该职位的相关信息,该职位的招聘信息多为英文,也就说明如果你需要应聘这个岗位的话,必须能读懂相关的专业英语。这种信息实质上起到了“学习暗示”作用,这样往往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更有效果。

同时还可以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金属、集成电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前沿的、热点的英文资料,选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该环节的教学中应该要体现多样化教学,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从而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四)课堂实施环节四:课堂练习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三:反复练习。

4MAT系统当中就指出:“学生必须联系所学内容,联系首先进入了左半球模式,他们需要通过练习来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保持理解事实,思想和概念,还能以某种形式使用这些概念。围绕你设立的问题推动联系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在能够创新之前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所以所学的知识不经过相关的练习训练师不能形成程序性知识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练习活动中,教师随之就他们的表现做出反馈如口头表扬或者鼓掌等简单的形式都有助于恢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课堂也因此活跃了。

(五)课堂实施环节五:课堂交流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四:鼓励学生所学。

很多时候我们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即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这种方式仍然体现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该次课的任务是完成了但是学生学习后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就不得为之了。对于90后的这一类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和交流意识很强。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现阶段的心理特征设置必要的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收获,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对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课堂记录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记录和描述。之后,教师们去审视这些记录,从中探索各自的课堂上都存在着什么样的交流模式。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们获得了关于课堂交流模式的直观经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什么样的课堂交流能够成为学生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供机会,哪一种课堂交流会妨碍他们学习。

法雷尔在《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书中提到有效的课堂交流需要多种交流模式。在专业英语这样的课程教学当中,交流模式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引导性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交流模式。如询问学生:“这次课你学习了什么东西?”结果就是学生把板书念一遍就完事了。我认为,适合的交流模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本文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基础将《机电专业英语》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进行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在没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能认真学习专业英语从而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方面的技能,为学习世界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杨雷迪斯?高尔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

[2]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 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