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案步骤

体育教案步骤

体育教案步骤

体育教案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教机职字[2009]267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8-02

1.引言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与改革,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2.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6十2”基本原则:原则中的“6”指的是:①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月标;③项目任务载体;④能力实训;⑤学生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指的是:①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②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设计应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能力训练项目、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职业活动素材、《课堂教学方案》编制等基本内容,重点是项目教学过程控制和职业活动训练素材。

对于专业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可以是项目、案例、模块、任务等,而对于基础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则可以是活动、问题等;另一个是载体呈现的内涵,对专业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可以是设备、现象、零件、产品等,而基础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则可以是观点、知识等。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而设计的最终体现——教案,则主要是职业能力训练和知识认知的过程控制和行为引导的设计。

3.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3.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甚至包括拓展能力即素质目标)。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必须以学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并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必须明确、具体、可检验,并设定可展示的成果或具体的检验参数。确定知识目标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3.2课堂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课堂目标需要通过它去实现,教学内容需要它去承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它去激发和驱动,课堂成绩考核需要以它为依据,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应切合学生专业方向,具有实用性、典型性、新颖性、可检验性和趣味性,还应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操作安全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训练项目要逐一编号列出,明确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拟使用的训练素材,并对实施步骤、方式、场地、设备及工具、安全事项、考核方法等作出整体筹划。

4.教案格式参考样式

4.1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时间:……分钟)

点名考勤,提问复习上次内容,作业的检查(书面作业讲评、思考题口头回答)

4.2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①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分钟)

板书:(本次课的标题)……

讲述(或提问或讨论):(在实际工作或职业岗位上、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某个(些)问题、需要分析、处理、解决什么问题)引导语:(导入实例1的语句)

②步骤二:引入(时间:……分钟)

课件演示(或板书):(实例1)

学生讨论(分组或集体): (分析、剖析实例1,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教师归纳:(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引导语:(转入实际操练的语句)

③步骤三:操练(掌握做……的初步/基本/单项能力、技能,)(时间:……分钟)

方法、手段、学生、活动: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第一步……知识点1:

第二步……知识点2: (表示重点)

第三步……知识点3: (表示难点)

说明:

可以按照顺序,一步一步演示和模仿,也可以完整地演示和模仿。

学生模仿可以集体进行,也可请1,2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示范性演练,或单个学生操练与集体锤炼相结合。

从操作中引出知识点,但先不要强调,重点是操作能力、技能。

引导语:(转入深化步骤的语句)

④步骤四:深化(加深对知识和基本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实例2 ……

实例3 ……

实例4 ……

说明:在实例1的基础上 改变参数、结构、形状、形式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知识、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

引导语:(转入归纳步骤的语句)

⑤步骤五:归纳(知识和能力) (时间:……分钟)

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先由学生讨论总结能力和知识点 教师再归纳)

板书:(或播放课件) 能力1 知识点 1

能力2 知识点 2

能力3 知识点 3

说明: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引导语:(转入训练步骤的语句)(表示重点 表示难点)

⑥步骤六:训练(巩固 拓展 检验) (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点评

训练项目1(成品分析 改进创新)

训练项目2(改错分析 反面认识)

训练项目3(独立设计 创新设计)

训练项目4(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单项或综合)

训练项目5(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

⑦步骤七:总结(时间:……分钟)

教师讲述或用提问方法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4.3第三部分:布置作业(内容、要求、规范、时间) (时间:……分钟)

教案格式参考样式(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25302.htm 46K 2009.1. 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2007.清华大学出版杜,北京.

体育教案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

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

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6、主题明确。

体育教案步骤范文第3篇

摘要: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了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七个步骤。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www.lw881.com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

编辑整理本文。

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

编辑整理本文。

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性交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

编辑整理本文。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6、主题明确。

体育教案步骤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方式区别于以往的教学理念

在我国的技工学校教育当中,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都比较陈旧,灵活性比较差,在德育课的教学当中,常常是老师说,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自身发展,使得学生们对于德育课知识的学习兴趣下降,进而让德育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大的变低。根据这种教学情况,我们应该采用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可以在课堂对的德育课知识进行探讨,在讨论中有效的学习,激发了学生们对德育课知识的学习欲望,学生们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帮助下,将其他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引入进来,并把这些教学理念进行整合,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每一个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把实践和理论知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技工学校中德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简单来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分为6个实施过程,第一个教学步骤是给学生们分配一下需要学习的任务以及学习内容,老师们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分配的任务要尽可能的不同,根据学生们的自身发展特性进行分配,满足好学生们学习需求,每个小组要确认自己学习任务的内容,然后对这个学习任务作一些准备工作。第二个教学步骤是让学生们利用各种渠道来取得德育课中相关的消息以及信息,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去图书馆或者一些可以借阅书籍的地方,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信息知识的获取,让学生们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选用可靠的准确的有用的信息。第三个教学步骤是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设计出来学习的方案,学生们要根据这个方案进行学习,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第四个教学步骤是学生要按照之前设计出来的学习方案进行实施学习,老师们要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课堂当中,在这个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对学生们进行鼓励,激励学生们学习,给同学们学习德育知识的信心,不要给学生们压力,缓解学生们紧张焦虑的心情。第五个教学步骤是对学习过后的效果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老师们在学习过程结束以后,对每一个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们回答出来的答案进行确认和补充,在此之外,老师们还要对每一个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们了解到自身学习的缺点和不足。最后一个步骤是让学生们在评价过后进行自身的反思,自我反思是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步骤,学生们只有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解决掉,让自身的价值得到提高。

三、如何在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开展一体化的教学

1.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常常扮演着一个沉默的角色,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将一体化教学方式融入到其中,让每一个学生们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2.提高一体化教学的力度

学校可以定期的对德育老师们进行知识以及教学方式的培训,尽可能的完善一体化教学管理办法,学校要助推“一体化”教学方式,并为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支持。

3.把德育教学知识和职业理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学生们发展的重要途径,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自身价值,就要注重德育教学和职业理念的结合程度。技工学校可以利用学习的假期时间,让学生们去一些工作地方进行实习,在实习过后,老师们要对学生们的工作成果以及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行点评,有效的将教学理念和职业理念结合,让学生们可以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4.从基础上做起,引导学生们学习

老师在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授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先从基础做起。比如说,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畅想,每个学生要进行发言,表达出自己未来想要工作的岗位以及内容,或者每个月的薪资,在或者是自己未来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这些畅想,确立学生们自己学习目标,老师们进行辅助,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

5.德育知识与岗位要求的一体化

将现行德育教材内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实用、够用”为基础,以“应知、应会”为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典型职业岗位的要求,划分出不同的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项目,开展针对性教学。对于可以进行操作或演练的内容,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份操作或演练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其内容应当严格符合典型职业岗位的工作规程,越细越好。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结合“标准”,在思考与讨论后,场训练,当堂改进,反复练习,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第二,其目的就是要达到训练有素的效果。所谓训练有素的“素”,既是指学生掌握了内在的文化知识,更是指其外在的语言和行为达到了典型职业岗位的要求。“职业化”的要求就在于能否快速地胜任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训或演练的开展,帮助学生将内在的理论知识和精神品质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内而外地表现出来,逐步成为日常的行为习惯。

6.实现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

我们并不仅要求学生记忆某些概念和理论,而且要求他们了解这些知识运用的条件和方法,理解现实的人生问题,主动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同时,对学生成绩的评判也力求灵活多样,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把测验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结语

影响“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需要将这些因素归纳并进行整合,从中对这个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利用,让“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成为技工学校老师们教育的辅助工具,辅导老师们进行传授德育知识,帮助学生们完善自身的发展,提高我国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对德育课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完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自红.分层德育课中如何对中职生进行诚信教育[J].知识文库.2017(06).

体育教案步骤范文第5篇

一、分步骤教学概述

分步骤教学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得到运用却是实施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以后。所谓分步骤教学,就是指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划分成几个有递进、并列等关系的阶段或层次,依据各个阶段和层次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进行分步完成,通过完成各阶段、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效果。

分步骤教学结合了现代的系统学思想,将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各小节的内容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通过分步骤将各小节进行分类整合,依据知识内容的关联性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由繁变简,由多变少,增强了师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分步骤教学效果的方法

分步骤教学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教学方式,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课前要充分准备,明确列出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是分步骤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课前准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的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入门课程,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教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的列出每次教学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并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逐一列出。

2、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就要针对每个教学目标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多种教学方式,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二)课上将知识和乐趣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乐趣的培养过程,这也是情感教学的由来原因之一。在分步骤教学的课堂授课阶段,一定要重视知识和乐趣的相互柔和渗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课最关键的是教学气氛的营造,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情感教学、提问教学、互动教学等,结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多方式的讲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比如通过提问教学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让课堂活跃起来,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将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整个课堂充满一种求知的乐趣在里面。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也是分步骤教学课堂阶段的关键所在。营造宽松、愉悦的的课堂气氛只是方式,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目的。教师一定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下讲台,积极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融入到学生的世界,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认知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有明显不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有着和总要意义。此外,不只是学习上的交流,在生活上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关心,从生活和学习上真心关心、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课后训练要与课堂紧密衔接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很紧密,课后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通过课后的训练、总结,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分步骤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会分几节课或者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教师将课后的训练和课堂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课堂教学的而目标设置,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再由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