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第1篇

拓展即开拓展示。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小学低年级的计算主要为中年级的计算学习打基础,也就是说中年级的计算的算理与算法其实是在低年级算理算法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从知识的前后关系上看:整数的计算内容到中年级基本结束,学生升入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小数与分数的计算,而小数计算的方法以整数的算法为基础,因此整数计算的基础扎实了,才更有利于小数计算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点合理进行拓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一、在口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理解了口算的算理,明确了算法以后,教师可将被除数的位数从三位改到多位,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如学习300÷3以后,拓展到3000÷3、30000÷3,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不管是几位数,只要末尾有零”的一类口算题的算法。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后,拓展到整十数乘整百数、整百数乘整百数等口算。这样学生学到的口算方法就从一道题类化为一类题。在进行以上拓展的时候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负担,学生只要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很顺利就掌握了一类题目的计算方法,在遇到单位转化的问题,出现整百或整千数的计算时,学生也能灵活解决了。假如按照书上的计算要求不进行一点拓展,如果在计算中稍有变化,有些学生是很难迁移运用的,只要出现被除数或者乘数稍有变化,学生就会因为没有学过而不知所措。因而在口算教学中加入拓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好方法。

二、在笔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四年级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关于整数部分的笔算学习就全部结束。其实学生到了五年级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内容,比如计算圆周长面积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3.14这个数去乘,乘数的数位会变多,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的数位也会变多。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进行乘数及被除数、除数位数的拓展,到了五年级,多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方法也可以直接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不拓展,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碰到了多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就不能正确计算了。进行乘除法笔算教学拓展的方法也不一样。乘法从两位数乘两位数拓展到多位数乘多位数分两步走。先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进行一次拓展,从三位数扩展到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迁移,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就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然后到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后拓展到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数乘三位数。以上乘法笔算的拓展都不需要另外增加课时,只需在新授时加入一两道题,进行算法迁移即可。而除法的笔算拓展内容需要另立一课时,对除法的笔算法则进行全面梳理,并且重点突出跟商0有关的笔算书写格式。除法笔算的拓展也分两步走。首先是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之后进行拓展,将被除数拓展到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本次拓展不需要增加课时,只要直接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新授课时增加一道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就能将算法进行迁移了。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这次拓展需要另立一课时,帮助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整体构建。实际上乘除法笔算的拓展不仅仅是帮五年级小数乘除法打基础,也是让学生在四年级阶段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顺利计算。

三、在简便运算中进行拓展

四年级学习混合运算以后,学生开始学习整数计算中的简便运算,到了高年级这些简便运算从整数拓展到小数与分数中。教材编写时,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四年级上学期只要求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学期学习乘法分配率,整数阶段的简便运算。课本上虽然没有涉及减法与除法的性质,但是学生学习了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是否能避免将这些简便方法进行负迁移呢?学生遇到有些复杂的简便运算题涉及了减法与除法的性质,教师是否就题论题讲过就算了呢?到了高年级小数的简便运算的学习是否只限于加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呢?基于这三点,我觉得学习了整数的简便运算需要拓展,而且拓展的内容较多,需要增加一些课时来帮助学生对比消化,以达到灵活运用。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加法与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后,需要增加减法的性质与除法的性质,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与乘法运算律,又可以避免学生将这些运算律进行负迁移;下学期主要是学习了乘法分配率以后与上学期所学习的乘法结合律要进行对比强化,让学生正确建模,达到分辨清楚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

一、新课标对小学计算能力的要求

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计算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的计算实践中逐渐领会最基本的运算方法。新课程对小学计算教学作了重新界定,其对计算教学的难度、目标及方法等方面作了重新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计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方法应尽量多变,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习惯和偏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和计算。

(2)对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难度要求有所降低,更加重视学生口算、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计算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深入理解运算顺序,并能够应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计算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更侧重培养小学生的计算素质,老师应该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特点来开展计算教学。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1.加强口算训练

教师可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如每节课可提前准备一些口算练习题目,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予以展示让学生练习,或者同桌相互出题并进行口算。还可让家长配合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合理设计情境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计算题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应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题,再利用多媒体资源将之呈现出来。如在教授个位数的减法运算时,教师可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思考和计算。如可让学生自己结合计算题目动手摆火柴或者铅笔等。通过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鼓励学生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适当的鼓励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进步时,适当鼓励能够让他们将之转化为正能力,督促自己学习。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各方面尚无明显差别,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相等的鼓励。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贺冬梅.适用于农村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情境―探究―训练”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准确率

在小学阶段,每位数学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常常会让W生反复练习口算、笔算,希望以此来提高他们计算的准确率。尽管如此,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还是会发现有很多的计算错误。于是家长、老师就会不停地劝孩子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可是收效甚微,这让许多老师、家长都非常苦恼。我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更是深刻体会到孩子的计算准确率不高将会对他的数学成绩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生活。为了能够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我深入了解了学生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原因,而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借此机会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低年级学生计算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1.粗心出错

低年级许多学生都觉得计算题是最简单的题,不用动脑筋,只要算一算就可以得出结果,因此,心里对它不怎么重视,计算时也就比较粗心。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一大特点――感知比较粗略,计算也就更容易出现错误了。

2.分心生错

我在平时批改作业或试卷时发现,常常会有孩子或是把数字抄错,题目是45,抄下来则变成了54;或是把运算符号抄错,明明是加法,在列竖式时却写成了减法;或是数位不对齐,把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些都与学生做作业分了心、注意力不集中有关。注意力较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信息错误或者遗漏信息等情况,从而导致计算的准确率下降。

3.存心犯错

有的孩子计算准确率不高,是因为上课存心不认真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计算方法没有完全弄懂弄透,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如不明白计算的算理,不知道如何对齐数位,对乘法口诀不够熟练等。课后又没有及时进行巩固复习,从而导致计算频繁出错,准确率不高。

二、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方法

在了解了低年级学生计算准确率不高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以上原因来进行辅导,降低他们在计算中出错的概率,提高他们计算的准确率。

1.在思想上提高学生对计算题的重视度

有的孩子计算容易出错是因为对它不够重视,那么老师可以专门开展一个关于计算的重要性的主题班会。首先讲几个类似“龟兔赛跑”这一类由于轻视对手而导致失败的小故事,让学生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对手”。然后讲解一下准确计算的重要性,如制造火箭时一个数据算错了会导致什么后果,火车发车时间计算错误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计算题的重视度。

2.在习惯上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

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时喜欢边玩边写,或是边看电视边写,或是和小伙伴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写作业……有的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会在旁边看电视、打牌、打麻将……这些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长期如此,便会导致孩子作业完成的很慢,别的孩子只需要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完成,而且准确率也不高。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建议在孩子学习时,书桌上不要放任何的玩具或类似玩具的学习用品,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写作业;家长不要看电视或者尽量不要让孩子听到电视等杂音,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在孩子学习时陪在孩子身边一起看看书,顺便监督监督孩子的学习,帮助他们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3.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点

我认为想要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教师在教学计算的开始一定要将算理讲透,尽量让孩子弄清楚、明白。重要的地方多重复几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过一段时间再让他们复习几遍。如果一开始没有将算理讲透,使得学生对它一知半解,计算时就很容易出错。

其次,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运算顺序,背熟乘法口诀。低年级学生从左往右计算的思维定式和不认真审题的习惯,很容易导致他们计算时运算顺序出错,从而影响计算的准确率。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在遇到较复杂的计算时,要沉着冷静、看清符号、确定顺序后再动笔计算。而背熟乘法口诀,可以让学生在计算乘法时又快又准。如果背不出或者背错,不但影响计算速度,还会降低计算的准确率。

最后,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他们反复练习,并学会分析错误的原因,吸取每次的教训,以免再次犯错。

想要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努力,坚持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攻克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计算教学 新老教材 融合 有效性

一、源起

“等于几,也要用计算器来计算,真是让人揪心啊!在高考那短短的时间里,像这样简单的计算应该能马上心算出来,才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解答其他题目。”一位高三年级的化学老师埋怨道。

二、思考

诚然,简单数的心算要比笔算、计算器计算快捷,特别是考试时更能显出它优越性。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经条件反射不假思索地算出来,才能赢得时间去做更高级的思维活动。

我县实施课改六年多了,已经完成了完整的一轮实验。反思跟班的这五年多的计算教学,我发现使用实验教材的学生与使用老教材的学生相比,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计算能力却下降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下降的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且学生的计算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我觉得这跟教材的内容编排不太合理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教材中内容跨度大,跳跃性强。例题过于单一,而练习的类型却超出例题所覆盖的范围,导致学与练脱节。二是练习的量不足,不管是例题是还是习题,练习的量都减少了很多,且过多地注重变式题,忽视基本题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三、探索

基于上述原因,在课改过程中,面对小学计算教学,我们该如何在实践新理念的前提下,融合新老教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现结合五年多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补充例题,加强理解算理。

新教材的计算内容编排跨度大,为了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避免简单的模仿,例题的设置相对于老教材减少了很多,而且比较简单,但习题的内容却灵活多样。编写教材的意图是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于优等生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中等以下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需要的是“细嚼慢咽”,而不是“囫囵吞枣”。而老教材的计算内容属于小步子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学时,可以参考老教材的例题编排,缩小教学的步伐,弄清算理正确计算。下面请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人教版老教材与新教材的例题安排: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以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为目的,老教材的例题安排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接受水平。

因此,在使用实验教材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可以参照老教材的编排,对实验教材进行适当、合理的整合,放慢教学的步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时,可作如下安排:①补充商一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例题230÷33;②灵活试商的例题70÷14;③被除数是四位数而商是两位数的例题1260÷28;④被除数是四位数而商中间有0的例题:2835÷27(因为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出现了除数变为整数后,被除数是四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了以后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补充此2例)。

2.补充习题,形成计算技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操练才能正确掌握。计算就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新教材中,由于新课程倡导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解决问题的练习量增多了,但纯粹的式题的量减少了,这使得教师注重了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而忽视了计算技能的基本训练。如: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这一单元,老教材在例题教学后安排了两个练习,共编排了44道计算练习(只是纯粹的习题计算,不包括口算和其他形式的计算),平均一个例题配有将近15道习题,而实验教材只安排一个练习,共编排了12道的习题,平均一个例题只配3道。有了这样的反差,可想而知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不会下降。学生尽管理解算理,但“理解”不等于“掌握”,一定要加上一定量的练习才行。因此,可从老教材整合对应的习题到新教材中来,每个例题可配10道左右的习题,这些习题可安排在例题后的“做一做”,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练习。同时,还要以学生的生理特点为依据,以及从学生的计算依据出发,从这些练习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编排,提高练习的效率。当然,我们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对“老教材”进行整合优选,合理利用。

3.加强口算与简算,提高计算的敏捷性。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在老教材,计算部分的练习中,几乎每个练习都编排口算的内容,这刚好可以弥补新教材的不足。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这些口算练习整合使用,但单单这些练习还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内容进行设计补充。如:①低年级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中年级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法;高年级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②乘法中的特殊积:25×4、125×8等。③简单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0.5=50%,=0.25=25%。④六年级中π~10π的积。这些都要经常练,最好坚持天天练,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学生不但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这样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质量。老教材的计算内容较为重视简便计算的教学。如老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中就设计了运用整数除法中学过的简单算法来计算小数除法,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定律进行简算。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新教材所欠缺的,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又是经常用的。因而,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把这两部分整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加强计算法则的教学。

计算法则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它是使计算方法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般规律。法则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笔算方法。但新教材在计算课的内容中,并没有出现计算法则,这使得很多老师都不教计算法测。当然,我们不要求学生像以前那样去背计算法则,但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法则,在理解中掌握计算方法。这些法则从哪儿来呢?新教材没有,只能从“老”家来。当然,对于老教师来说,法则就在他心中,就没有必要了。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方法,进而逐步向法则推进,这时教师才适时引出法则,引导学生运用法则来进行计算。这样可培养优等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帮助后进生总结学习方法,扫清学习路上的障碍。

四、结语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准确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计算能力过硬,才能进一步学好如何解应用题和其他的学科知识。计算是各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造成小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计算能力太差,在计算的时候准确率不高。在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口算训练,其次是在各年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轻视了对于计算题方法的教学,所以导致学生误以为计算题在计算的过程中只要弄清楚计算的顺序就能算出来,这种想法造成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非常不细心,最终导致数学计算的准确率相当低,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攻克复杂计算题的兴趣和信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计算题的准确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计算题的准确性,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耐心细致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情景中来,再结合学生的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考,进而推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多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计算更加准确,首先要从低年级的娃娃抓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计算题的算法,更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因为口算是笔算以及估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方法,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坚持长期练习,才能在做题的时候达到熟练程度,最终才能进一步在计算过程中加以应用,提升每一次计算的准确性。同样,在小学的中高年级也不能忽视口算等计算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给小学生讲授“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口算大赛”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一组选出5名学生组成一支队伍,采取PK赛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一一派出队员进行口算题目的PK,看哪一组最后累计的口算题目多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是优胜小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口算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能力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上课模式学生非常喜欢,大幅度提升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进行一定的培训以后,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对于计算题准确性的提升,首先还要从读题做起,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解读题目,这样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其次,弄清计算顺序是计算的前提,弄清运算顺序才能使计算过程不出差错。例如,有括号的题:(a+b)c,可读作a与b的和乘以c,而不能读成a+b乘以c。这两种读法的不同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不这样训练,学生在学习的^程中就非常容易忽略和弄错计算顺序,对于计算题的“准确”也没有很好的把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很容易陷入学习的误区,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的教学,多通过实际的计算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拥有基本的计算能力。当学生对于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算法。除题目要求的简算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自觉地思考题目是否可以简算,提高学生的简算兴趣,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计算题目较为简单,但也是其接触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多重能力,并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逐步提升小学数学计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