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学论文发表

法学

法学

法学范文第1篇

一、主要科研情况1.独著《亚洲立宪主义研究》(1996年,再版三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东亚法治的历史与理念》(2000年),法律出版社《韩国国会》(2001年),华夏出版社。

2.合著《宪法学原理》(1997年,二人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当代人权保障制度》(1998年,二人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宪法的理论与实际》(1999年,二人合著),日本成文堂《宪法学》(2000年,三人合著),法律出版社3.主编《现代宪法学摹本原理》(2000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比较行政法》(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国宪法》(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宪法学》(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国法概论》(2002年)韩国博英社《宪法学参考资料》(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宪法学》(1999年,司法部统编教材),法律出版社《新中国宪法发展史》(199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4.  在国内《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上80余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

二、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三、科研项目情况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8项,主要有:《非西方宪政体制比较研究》、《东方法制研究》、《新中国1954年宪法研究》、《亚洲地方制度比较研究》、《优秀法学院评估体系研究》等。

韩大元 王贵松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本文发表于2004年)

韩大元  中国宪法学应当关注生命权问题的研究(本文发表于2004年)

韩大元  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本文发表于2004年)

韩大元  关于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若干问题探讨 (本文发表于2004年)

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  《宪法专题研究》导论(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论基本权利效力(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刘松山  论“基本法律”概念、性质和效力(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试论宪法修改权的性质与界限(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莫纪宏  宪法判例中的“宪法原理”(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王尧  如何评价1954年宪法(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王彦钊  亲民。便民。利民(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宪法学研究范式与宪法学中国化(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论宪法解释程序中的合宪性推定原则(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十六大”后须强化宪法解释制度的功能(本文发表于2003年)

韩大元 王德志  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本文发表于2002年)

韩大元  论生命权的宪法价值(本文发表于2002年)

韩大元  中国宪法(学)的动向与课题(本文发表于2002年)

韩大元 刘松山   论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本文发表于2002年)

韩大元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宪法学研究(1982-2002)(本文发表于2002年)

韩大元  宪法实施与法官宪法意识(本文发表于2002年)

韩大元/王德志  2002年宪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文发表于2002年)

韩大元  因特网时代的宪法学研究新课题(本文发表于2001年)

韩大元/刘志刚  2000年宪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本文发表于2001年)

韩大元  张翔  试论宪法解释的界限(本文发表于2001年)

韩大元  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本文发表于2000年)

韩大元  依法治国与完善监督机制的基本思路(本文发表于2000年)

韩大元 刘志刚  宪法诉讼的民主价值(本文发表于2000年)

韩大元 张翔  试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本文发表于1999年)

韩大元  论宪法规范的至上性(本文发表于1999年)

韩大元  当代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发表于1998年)

韩大元  刘志刚  试论宪法诉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本文发表于1998年)

韩大元  宪法变迁理论评析(本文发表于1997年)

韩大元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宪法学(本文发表于1997年)

法学范文第2篇

一、研究目的

学术杂志的文章往往反映着此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从以下几份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的宗旨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中国电大教育》杂志,首要宗旨就是广泛深入地展示远程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全面迅速地反映全国各级电大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探讨新问题。由上海电视大学主办的《开放教育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开放与远程教育系统的理论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园地,为展示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成就和发展动态提供一个窗口,推动开放与远程教育在国内与国际的交流和协作,促进我国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美国远程教育》的目的有二:一是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信息,二是为远程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讨论和争鸣的场地。

随着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在国际上声誉的提高,随着我国公开发行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不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如何使我国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和英国、美国5份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学术杂志中的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包括论文的格式、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研究主题、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以及我国目前在开放与远程教育中亟待加强的研究课题。

二、样本

本研究选择1997和1998年我国公开出版的3份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论文为样本,即由中央电大主办的《中国电大教育》(月刊)、上海电大主办的《开放教育研究》(双月刊)和黑龙江电大主办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季刊);选择了2份英国和美国最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即由英国开放大学主办的《开放学习》(每年三期)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办的《美国远程教育》(每年三期),论文样本选自于我校至今收到的1997年的三期和1998年的两期的《开放学习》,以及1997年的三期的《美国远程教育》。

为了保证所选样本标准的一致性,各期刊的文章中只选论文,其它如评论、介绍(翻译、编译、见闻)、随笔、文摘、书评等皆除外。详见表一。

表一:数据来源和选择期刊名称年份期刊总数论文(篇)中国电大教育97~9823322开放教育研究97~9812140现代远距离教育97~987161开放学习97~98544美国远程教育97316合计50683

三、研究结果

由于研究结果的数据繁多,为了清楚地表明我国和英美杂志上论文的异同,下面把我国的3份杂志列为“中国杂志”一组,把英美的2份杂志列为“英美杂志”一组,从而进行比较。

1.论文数量的比较

研究发现,我国杂志每期发表的文章数量几乎是英美杂志的一倍。也就是说,我国每篇文章平均所占篇幅大大地小于英美文章,详见表二。

表二:杂志的论文数量比较

期刊期刊总数论文(篇)平均每期论文中国杂志4262315英美杂志8607.5

这一结果可能同文章的体系有关。

首先,从文章的参考文献来分析,在我国杂志的623篇文章中,只有42篇有参考文献,占6%,而英美杂志的文章都有参考文献,占100%。

表三表明,我国杂志的文章的参考文献(份数)也比英美杂志要少得多。例如,我国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中,60%的文章只有1到4份参考文献,而英美有9份以上参考文献的论文占60%,其中45%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在20份以上。

表三:文章参考文献的平均数比较参考数量中国杂志英美杂志

1~225%0%

3~437.5%5%

5~610%10%

7~88%25%

9~100%10%

11~2017.5%5%

20~712.5%45%

其次,我国杂志的论文很少有摘要,而英美杂志的文章一般都有摘要。

第三,我国杂志的文章很少有研究方法一节,而英美杂志的研究文章大都有专门一节详细描述研究方法。

第四,我国杂志的文章很少有图表,而英美杂志的文章多有详细的图表。

以上原因导致了我国杂志的论文篇幅比英美杂志的文章短得多,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研究论文的科学性就降低了。

2.研究方法的比较

本文把研究方法分为九类,一为描述加讨论(它主要是采用描述的方法,分析他人的观点,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仅仅提出自己的建议。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没有采用任何具体的研究方法),二是经验总结,三是系统论,四是历史法,五是问卷法,六是访谈法,七是观察法,八是实地考察(这主要指我国的一些研究者通过对国内或国外有关单位的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九是实验法。除一、八之外,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一整套的基本的原理、设计、过程和资料分析技术。表四表明我国与英美杂志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的百分比。

表四: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

研究方法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描述加讨论75.8%23.3%2.经验总结11.4%21.7%3.系统论0.3%0%4.历史法0.2%0%5.问卷法1.1%18.3%6.访谈法0.2%6.7%7.观察法0%11.7%8.实地考察10.4%0%9.实验法0%0%10.问卷+访谈0.2%8.3%11.问卷+观察0.48%10%

从表四可以看出,我国杂志中的文章大部分是采用描述加评论的方法,而英美杂志中这类文章只占23.3%。我国杂志只有1.98%的文章采用调查法,即方法5、6、7、10和11,而英美杂志中有55%的文章使用调查法。在调查法中,我国杂志中只有0.68%的文章采用多种的调查方式,即方法10和11,而英美杂志中有18.3%的文章使用这种调查方法。遗憾的是,在所有的中外论文中,我们却没有发现采用实验法的研究文章。

在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面,表五表明:英美杂志中采用定量研究的论文大大高于中国杂志。另外,英美杂志中有15.2%的论文采用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手段(表五中的2、3、4、5),而中国杂志中有0.18%的论文使用这种数据分析技术。

表五:数据分析技术在总文章数的比例

采用方法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频数和百分比4.2%22.6%2.相关0.18%1.9%3.平均数+标准差0%3.8%4.方法2+方法30%5.7%5.相关+回归0%3.8%

3.论文主题的比较

根据论文的内容,本文把样本的683篇文章划分为20个主题,其统计结果详见表六。

表六:论文主题的比较

主题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开放与远程教育总论23.5%7.5%2.历史和发展6.0%9.4%3.理论和哲学6.1%5.7%4.研究方法0.2%0%5.教育计划均等(包括注册视听生)4.4%1.9%6.管理和规划6.0%5.7%7.学习者的特征0.7%3.8%8.学习模式的研究6.7%11.3%9.学生支持服务0.2%5.7%10.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0.2%1.9%11.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发展5.3%7.5%12.教育技术和媒体10.9%15.1%13.新技术和媒体在实践中的应用4.4%1.9%14.教育经济学0.7%0%15.师资培训3.0%1.9%16.质量保证13.9%11.3%17.文化和传统0.4%0%18.学科研究2.8%9.4%19.国外远程教育介绍2.8%0%20.非开放与远程教育类文章1.5%0%

表六表明,我国论文属于“总论”的论文的数量大大高于英美的这类论文。另外,在开放与远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生支持服务方面,我国的研究明显少于英美。

为了更清楚地表明我国和英美杂志的论文研究领域的现状,表六的20个研究主题被归为9个大的研究领域,比较结果详见表七。

表七表明,我国在对远程学习者和学习的研究比起英美要少的多,而在管理、学习材料的设计、教育经济学、师资培训方面的研究,我国与英美都显得比较薄弱。

四、讨论和建议

1.关于研究论文的格式和内容

①参考文献从事任何一项研究,研究者首先必须全面地进行文献查阅和评论,以确保其研究既是很有价值的,又进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空白或不足,同时表明其研究是在以前有关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者如果缺乏对文献的研究,就很难证明其论文的水平。当然,每篇论文附上所有的参考文献必然会占去相当多的篇幅。本文建议,对于一般的研究论文,至少应附上10篇左右的主要参考文献,这既有助于他人对其论文质量的评价,又有利于他人拓展新的研究课题。

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对于某些研究报告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采用调查法的报告中尤显重要。若采用问卷调查,研究者必须在报告中表明调查的样本,抽样的技术,问卷的项目,问卷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先行性研究和主要研究等等细节。例如,某研究者在广州调查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其家庭背景的关系,问卷的项目之一是让学生填其父母的职业,有些学生由于父母下岗感到没面子,于是对问卷产生反感,故意乱填,结果也必然失去了信度。又如采用访谈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必须在报告中介绍访谈的具体问题和访谈环境,采用的是何种方式,如果研究者采用了“诱导性”的问题,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也就失去信度。因此,对于研究报告,方法论一节对论文的质量保证是至关重要的。

③摘要文章摘要的好处是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读者可以根据摘要迅速发现文章的主题、方法论、主要发现和论点、应用价值,从而决定读与不读、精读与泛读。尤其对重要的,或篇幅较长的研究论文来说,摘要是必不可少的。

表七:论文研究领域的比较

主题研究领域中国杂志英美杂志1~5开放与远程教育的一般原理40.2%24.5%6管理和规划6.0%5.7%7~10学习者和学习7.8%22.7%11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发展5.3%7.5%12、13教育技术和媒体15.3%17%14教育经济学0.7%0%15师资培训3.0%1.9%16质量保证13.9%11.3%17~20其他1.5%0%

2.关于研究方法

我国的论文相当一部分是采用描述法,这类文章大多是在图书馆或办公室做出来的,它有助于各抒己见,但其观点往往与实践脱节。从研究的角度来讲,调查法应该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英美的论文中采用调查法的数量显著地高于我国(55%:1.98%)。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教育研究不是在图书馆里做出来的,高水平的教育论文也不是在办公室中“苦思冥想”写出来的。文献阅读和“苦思冥想”只是研究前的必要准备,而主体应该到实践中去调查、去访问、去观察,以获得大量的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或有应用价值的论文。

从我国目前的论文来看,定量数据分析的水平相当低,目前仍停留在百分比的低水平上。尽管我国许多研究人员都学过统计学,但很少有作者能熟练地把这些技术应用于数据分析中。另外,目前英美的教育研究越来越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尤其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以发扬每种方法的长处而弥补每种方法的不足,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3.关于研究的主题

本研究发现,我国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在某些领域,尤其在一些重要领域仍比较薄弱。一是对远程学习者的研究,如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学习模式等等,因为这类研究将直接有助于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地呈现学习材料。二是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开发。良好的学习材料的设计是开放与远程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学习材料的设计应同传统教材有很大区别,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则是我国目前的一个弱项,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三是学生的支持服务。我国的学生习惯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何使远程学习者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另外,有一些领域是我国和英美国家共同需要重视的:一是导修老师的培训,即如何保证兼职导修老师的辅导质量;二是教育经济学,例如,各国都在试行网上学习,我们应该分析为网上教学投入的人、财、物等,比较网上学习和其他媒体学习的效果,由此确定是否值得进一步推广,或探讨推广的范围和进度,这就需要专业研究人员从经济学的角度作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大教育》(月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1997和1998年全刊

2.《开放教育研究》(双月刊),上海电视大学主办,1997和1998年全刊

3.《现代远距离教育》(季刊),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主办,1997和1998年全刊

4.《OpenLearning》(Feb.,July,November),OpenUniversityinGreatBritain,1997&1998

法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1961―2013年 网球运动 科研论文

1.引言

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各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网球运动正处于暖春发展时期,竞技网球、大众网球、网球教学、网球产业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进步,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也不例外,但与其他几个方面相比,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势头并不是很强,呈现出相对落后的发展趋势。网球教学、竞技网球的发展等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网球运动理论性研究是对网球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缺少了理论的支撑,便会阻碍实践的前进与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分析其原因。笔者从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的发表量、发表单位及地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网球运动科研文献的发展过程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2. 1961―2013年科研总量情况及分析

2. 11961―2012年科研总量情况

表1 1960―2012年发表网球文献数量柱状图

由表1可以看出,51年间网球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速度时慢时快,笔者依据网球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将51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1年至1993年,共33年;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至2002年,共9年;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至2012年10月,共10年;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网球数量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微观的变化原因各不相同,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2013年论文因个人问题未做统计。

2.2 1961―2013年科研总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2.2.1 1961-1993年网球运动科研发展的数量变化原因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第一阶段网球科研论文数量进行分析,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因素制约网球科研论文的数量增长:

2.2.1.1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兴起较晚,传入历史不长。网球运动的发展程度和网球科研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球运动发展程度越高,网球科研论文的发表量就越多,反之则更少。网球数量的增减是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2.2.1.2我国处于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刚刚完成,经济基础还很不牢固。网球的推广在当时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满足人们参与网球运动的需求,因此限制了网球运动的发展,间接地限制了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

2.2.1.3“”阻碍了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在“”期间,网球运动被视为“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很多参与过网球运动的人都被批斗,使得人们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敢参与网球运动,更不敢对网球运动进行科学研究,最终阻碍网球运动的发展。这是第一阶段网球运动科研论文数量较少的重要原因。

2.2.1.4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刚刚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各行业百废待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文化事业随之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这段时间看,网球文献的数量较前期有比较积极的改观,文献的发表数量比前期增多了3倍。

2.2.2 1994―2002年网球运动科研发展的数量变化原因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我国网球运动科研实力略有提升。与此同时,国外网球推广、发展程度已经相当高,有关网球运动的论文比我国多。即使如此,我国网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高校网球和大众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及大众传媒的关注加快了网球运动兴起的社会化进程。在大众网球方面,全国有很多社区修建了网球场地设施供居民活动,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网球俱乐部和网球场地设施,并定时举办一些民间网球赛事。在竞技网球方面,2002年始我国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上海大师杯赛与中国网球公开赛,这不仅表明中国网球无论是运动成绩还是竞赛组织都已经逐步与世界网球运动接轨,而且说明中国网球事业已经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这些变化大大普及了网球运动,也间接推动了网球运动的科学研究,使得网球科研文献不断增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2.3 2003―2013年网球运动科研发展的数量变化原因

2003―2012年作为网球研究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中,网球文献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增加速度也相当快,数量比上一阶段翻了4.8倍,并从2005年起开始出现了一些硕博论文,这些都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水平在上个阶段的基础上空前增长,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实力赶超一些发达国家。在文化大爆炸的背景下,有关网球运动科研的发展达到高峰。在竞技网球方面,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获得女双金牌,2006年中国女双选手郑洁、晏紫获得两项大满贯赛事冠军,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冠军。竞技网球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网球运动科学研究的进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更科学的研究仪器,研究者们可以运用高速红外摄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肌电仪等,使得网球科研更专业、科学。

3. 1961―2012年网球文献发表机构分析

表2 网球文献发表数量前十的机构及所占比例(单位:%)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排名前十的机构发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网球文献发表数量较多的机构都是我国几大专门体育院校。由此可见,就网球运动的科学研究而言,这几大专门体育院校起到了领头的的作用。从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看,大多数机构处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发展较好的城市。相对而言,这些城市的经济基础较强,网球文化底蕴深厚,为网球运动和网球科研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另外,由于其中有六所体育院校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建校时间较早、师资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能为网球运动科学研究提供较好的环境,这些因素促进更多、质量更高的科研论文的发表。

4. 1961―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及分析

表3 1961―2013年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单位:%)

4.1 1961―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一共3998篇网球相关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几大板块组成:网球教学、网球技战术、网球开展现状、网球运动损伤、高校网球组成。其中网球技战术所占比重为32.6%,稍稍高于分别为25%的网球现状、23%的网球伤病及24%的网球教学。技战术是网球运动的核心内容,由此可知,我国爱好者们对网球的技战术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这五大板块反映了我国网球爱好者们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和钻研精神。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研究内容,所占比重非常小,比如网球心理174篇,占总数的5%,短式、软式网球98篇,占总数的2.8%,网球体制改革8篇,占总数的0.2%。

4.2 1961―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内容分布的原因

4.2.1 1961-1993年网球科研论文内容分布原因

在网球数量的第一阶段,网球运动在我国渐渐被推广开来,但受到一些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推广的速度非常缓慢,主要是由专门体育院校和少数师范类院校向外推广,网球论文作者的工作部门也都是一些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以网球损伤、软短式网球、场馆建设及器材为主,偶尔会出现极少量对网球技战术、网球心理研究、运动员体能等的研究。这一阶段,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非常低,有关网球的研究是非常浅显的研究。在当时,参加网球运动的人较少,网球技术全面的人更少,通常人们只重视对技战术的学习,而不知道如何预防网球伤病,久而久之,很多参加过网球运动的人都患有“网球肘”,因此,人们开始积极地研究网球肘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方法,所以这一时期有关网球运动的科研文献大多是运动生理学方面的期刊论文。

4.2.2 1994―2002年网球科研论文内容分布原因

1994年到2002年网球数量的第二阶段,共24年,其发展速度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加速过程,网球科研成果的发表数量急剧增加,从研究内容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深度不断加深,出现网球教学、网球俱乐部、高校网球、青少年网球、网球运动员选材等。网球运动不断向社会各个层次普及开来,但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网球损伤、网球教学理论与方法、技术和战术基本理论、训练理论与方法和生理心理力学与交叉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而对网球场地、器材、规则、裁判员、教练员和选材等方面的研究则逐渐减少。另外,学者陶权在《1997―2006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中提出:对运动心理、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的论文较多,但真正有使用价值的不多。相对以往来说,网球论文研究更科学、时效,相对国外网球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巨大差距,高科技研究方法还有待提高。

4.2.3 2003―2013年网球科研论文内容分布原因

从2003年至2013年这十多年之间,网球数量急剧增加,其中一年的论文数量是前三阶段每年加起来的一倍之多,硕博论文在这一时期发表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几乎涵盖网球的每一个方面,但主要研究内容还是网球理论教学、网球技战术、网球发展现状三大方面。另外学者周长江在《对2000―2009年我国网球教学科研状况分析》一文中认为:网球教学方法的探索不断深入,变换法、游戏法、竞赛法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于是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出现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其中研究最多的有表象训练法、“学导式”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对网球技术的研究从整个的网球技术的研究到细微的技术的研究,战术上积极借鉴国外新的成果,并对各大网球赛事中的每一局比赛战术进行分析对比,对每个战术的优缺点和得失分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随着网球不断普及各个大中小城市,对网球发展的现状调查越来越多,现状调查类的文献占这一时期的三分之一。

5. 1961年―2013年网球论文的研究方法的变化

表4 1961年―2013年网球论文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单位:%)

近五十年来,网球论文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类。由表4可知,文献资料法是研究者们最常用的科研方法,占比重的60%,其次是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所占比重分别是47.5%和36.2%。另外,以2000年为分水岭,2000年之后,视屏影像、录像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多种综合方法被研究者们推广使用,从以定性研究为主到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网球论文在科研深度和科学化程度上有了显著提高。从研究者们采用的方法数量看,大多数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较单一,基本都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6.结语

6.1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的发表量逐年递增,但在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不同,进入21世纪以后,网球运动科研论文数量达到最高峰。

6.2网球运动科研单位大多数是靠近沿海和中部地区的城市。

6.3从研究内容的分布看,研究面较宽、层次较多,研究内容涉及各方各面,主要由网球教学、网球技战术、网球开展现状、网球运动损伤、高校网球等几大内容组成。

6.4研究者们大多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等。大多数论文使用三种或四种科研方法,网球科研方法开始摆脱单一化,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权.1997―2006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

[2]周长江.对2000―2009年我国网球教学科研状况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3]刘旭东.蒋睿.1990―2009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

[4]刘冲.2005―2011年我国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现状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5]宫丽娜.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

[6]杨楠楠.1994―2007年我国网球科学文献研究状况综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

[7]赖炳森.1993―2000年我国网球科研状况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

[8]蒋伟浩.1994年―2004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9]郑宏伟.田洪伟.2000―2009年我国网球科研现状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1.

[10]郭同玲.对国内体育类网球专业期刊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

法学范文第4篇

律师行业要是想升职,想加薪。那就要要提升职称,就要。律师行业也是升职加薪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律师辛辛苦苦将论文写好后,该怎么投呢?法律适合在哪些期刊上呢?研究生毕业论文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适合法律的期刊《中国律师》   《中国律师》杂志宗旨是对律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从理论上指导律师,提高律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其内容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与律师相关的一些经验以及信息,并研究中国的律师行业和国外的律师制度。   要在这个期刊上进行法律,相对比较严格,其属于部级的期刊,拥有统一的刊号,是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的一本杂志。其杂志的栏目包括,理论、人物、要闻、瞭望、视点等。   适合法律的期刊二《法律与生活》   《法律与生活》杂志是中央级的法制类的新闻刊物,其于1984年创刊,一直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社会,观察生活。以法制的理念,去传递社会正能量,担当社会道义。是一部深度的法制类新闻杂志。   该期刊是司法部门主管,法律出版社进行主办,是一个半月刊。其主要的栏目包括了,法界人物、读者记者、法眼围城、事件关注、当事日记、大案纪实、要案回访等等。   适合法律的期刊三《法学》   《法学》杂志是省级期刊,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期刊,每月出刊一次。《法学》杂志的栏目包括新法解读、案例评析、司法实践与改革专题研究、各科专论、青年法苑等。   上面就是法律的权威期刊,大家在法律论文的时候可以投稿哦!

法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论文;论文写作;高校语文;教学方法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产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较多的感悟与理解,这些感悟可能对医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其感悟与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应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医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他们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其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文献发表数量与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各种医学文书,例如: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调查报告、医学会议纪要、毕业论文等[2]。而且就业后也难免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完成科研论文。如果不具备论文写作能力,医学生从上学到工作,无时不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正如科学家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当前,文献发表类型与数量也是评价医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称评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医学知识,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发表文献质量与数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优化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医学教学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转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能通过论文的形式被不断地探索与交流,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加快医学院校的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医学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高,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这也是判断学校真实实力的一个标准。为适应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学术论文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实现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反馈

高校既是知识传承的阵地,也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探索者,通过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能够实现医学研究的积累与传播,进而促进医疗技术的突破,以高质量论文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反馈。医学生是将来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都是十分宝贵的,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医疗水平,造福于人民。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写作能力高,社会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为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医学论文质量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打基础。所以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的。

二、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一)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医学论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医学论文的类型、结构、类型等认识不足,可能存在将研究论文与综述论文混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论文写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论文格式、要素,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论文写作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商学课程,通过选取真实的案例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在解说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线表格式设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围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要求而选择教学案例,尽量避免选择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对比教学方法,明确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区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文献资料来源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原著论文和编著论文;按写作目的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按学科和课题性质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不同目的、类型的论文,其写作要求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原著论文是作者开展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例报告、病例讨论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而编著论文则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阐述,从而实现医学某一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为了明确其中的差别,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要点,促进高校医学论文规范化。

(三)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是巩固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医学论文要素和格式要求,还应当组织开展论文仿写训练,巩固学生对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医学生专业方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仿写训练。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应与学生约定写作时限,学生完成仿写后以Word文档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应研究、归类学生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论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加强作文讲评和指导。讲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一项内容或一个题目为准进行现场片段仿写训练,之后对优秀和最差的文章进行交流,并自评和互评,明确学习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医学生只有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调查报告、临床观察等资料写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写作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等资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阐述方式,并以此作为课堂作业,由学生讨论完成论文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评,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医生岗位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论文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探索与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要求和就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华,鞠善宏,王海艳.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高校学报退稿率看高校学生论文质量[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1):26-28,117.

[2]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3]林加西.高校学报在科技论文写作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5):98-100.